听徐长青教授有感

2024-04-16

听徐长青教授有感(精选5篇)

篇1:听徐长青教授有感

向徐长青老师学习

——听“让教师成为教学艺术家”专家讲座体会

赤光中心小学

傅永昌

阳春四月,我有幸地参加了永博明教育研究院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举办的“第五届小学教学艺术研讨会”专家讲座。此次讲座的其中一位演讲嘉宾是著名的小学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他演讲的主题是《让教师成为教学艺术家》。聆听了徐老师的演讲,使我受益匪浅。

徐长青老师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那独特的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使我深受启发。演讲中,他激情四溢,旁征博引,收放自如,言谈幽默而风趣。听他的演讲就如在听相声,说学逗唱中充满着哲理与智慧,现在回想起来,还意犹未尽!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几点体会。

一、提倡“简约教学”模式。

徐老师认为,在教学中要提倡简约教学模式,教学应从简单开始,反朴归真,应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他具体地用生动而有趣的故事,真实而丰富的例子给我们讲述了简约教学的实施策略和科学性和可行性,在教学实践中,他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化繁为简”,“博观而约取”,“厚积薄发”这些思想精华应用于简约教学中,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简约教学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信心,惧怕学习的现象,实现有效的学科教学就要走简约教学这条路,既有理论高度,又没有脱离我们的教学实际,精彩的演讲赢得了在场一千多听众掌声和喝彩。

二、教师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间的差异。

徐老师认为教师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把课堂归还学生,让教学归于真实。在教学中,不要用我们的方式让他们接近知识,而是要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知识,不要让老师的思维模式去替代学生思考。要用做的方法学,用学的方法教,充分利用学习者的学习经验进行学习。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给答案,而要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让学生自主独立去探究。他强调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允许差异的存在,不能有“一棒子打倒一船人”思想。听了他的讲座,我深为自己平时教学中的错误想法检讨,我们常用在教学中把自己当作是正确答案的拥有者,是知识的权威用自己的惯用教育方式去教育学生,把学生分作三六九等。当学生出现不同意见和想法时,我们常是主观地“一刀切”。我们常常以为我们在教教师不能在学他对教学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独树一帜的风格,他提出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成为教学艺术家,要抛掉旧有陈旧教学观念,打破常规教学模式,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汲取传统文化的的养分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育理念,听讲座我觉得我们最需要学习徐老师对教育工作的那份执着。他执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把工作看成是品尝人生的欢乐;他经常对别人说:“教学生一天,为学生一生,孩子明天的需要就是我们今天的教育”,“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了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还学习的主动性权于学生);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时刻装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他那源自内心对学生的那份深沉 的爱让他做到教书育人,德育先行;做到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做到能民主、科学地管理班级;做到了以博大的胸怀,真挚的爱心,长年累月、点点滴滴、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真正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还要学习他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生活作风。他对待教书育人工作的认真态度,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健康的情绪、平稳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善于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多看前面,少看“身边”;多看有利,少看不利;多看自己的长处,少想自己无法改变的弱点。徐老师所有的这一切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启迪着我们。徐长青老师用他自己的智慧、豁达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我上了宝贵的一课。今后,我要努力向徐老师学习,学习他的学习精神,学习他的工作态度,学习他的人格智慧,学习他的教学艺术,学习他的育人策略,不断进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篇2:听徐长青教授有感

今天有幸认识了全国著名特级数学教师徐长青老师,并观摩了徐老师的《重复》一课。课前创设情境,通过把名字写在小纸条上这样一个互动,让学生既放松了紧张的心情又找到了学好这节课的信心。其精心设计的数学故事,精彩的剪刀石头布、抢椅子游戏,精妙的“数学二环”。每一个细节都给听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更让我佩服的是徐老师的课堂语言。整节课,徐老师就象一个顽皮的孩子,与学生一次次“耍赖皮”。“逼”着学生自主寻求答案、说服老师。总的感受如下:

一、“啥也不懂”的老师。

课始,老师讲完《理发师的困惑》这个故事后,问:“他很纳闷?怎么会纳闷呢?老师也纳闷啊,明明是两对父子,怎么只有三个人呢?”老师边问边用手指头表示人数。

剪刀石头布游戏与抢椅子游戏后,老师让参与的学生站起来,而且专门强调请参与的7个人站起来,可站起来的学生数来数去都是6个,这时徐老师孩子气地说:“明明玩时是7个人啊,剪刀石头布游戏是4人,抢椅子游戏是3人,4+3=7人啊!”

在这两个环节上,徐老师俨然一个涉世不深的小孩,脸上“写”着大大的问号。“害”得学生急得一次次向老师解释原因,“逼”着学生逐渐完善自己的理由,也渐渐实现了教者预设的目标。教师的“啥也不懂”使得学生完全处在主动探究的境地,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新知。

二、“爱耍赖皮”的老师。

徐老师安排参与剪刀石头布游戏的学生将名贴(写有学生姓名的纸条)贴在黑板上,那个参与了两次游戏的女孩将名贴贴在两个集合圈的重合处。徐老师偏要往左边拿,不让女孩放在重合处,女孩将名贴放回原处,老师又拖走。一直到女孩和其他学生用好多理由说服老师,老师用呼啦圈套一下才同意那个女孩将名贴贴在重合处。

贴抢椅子游戏名单时,那个玩两次游戏的女孩不再到前面贴,徐老师偏要她来贴,女孩和所有学生都说不需要贴了,老师又让学生说出理由后,才装着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原来真贴上了!”用圈套了一下右边,让所有学生看到右边圈里也是三个。现在总该结束了吧?可徐老师偏不!此时的徐老师就象一个倔强的、爱耍赖皮的孩子,故意要“为难”那个重复游戏的学生:“你玩了两次,我就要你再来贴!”女孩只得回到位置又拿了一张名贴上来,她既不想违背老师的意愿,又想坚持自己的观点,竟聪明地将第二张名贴压在第一张的上面。听课的老师掌声雷动,为学生的精彩表现也为徐老师的智慧设计而喝彩!

三、幽默风趣的老师。

当老师硬逼着学生必须站在两个圈里,必须符合玩猜拳游戏是4人,玩抢椅子游戏是3人时。徐老师说:“你们别耍赖皮,要说服老师才行!”说完老师故意离开,背对着学生。当学生将两个圈重合一部分,让那个玩了两次游戏的女孩站到重合部分中时,一起观察两个圈时,徐老师指着站在两个圈重合部分的女孩说:“敢情毛病就出在那个词‘既„„又„„’上,敢情毛病又出在你身上!”徐老师安排学生将呼啦圈竖起来重合放好时,问:“这象什么?”学生回答:“奥运五环。”师反诘:“你们不识数啊?”学生都笑了。师又说:“那给这个起个名吧!”由奥运五环学生轻松起名:“数学二环!”

将呼啦圈按在黑板上沿着呼啦圈的边画好两个圆环后,徐老师让学生拿下了呼啦圈,这样很自然的从生活中的圈过渡到数学上的集合圈,这时徐老师看着黑板上的圈又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多好的信啊,息在哪呢?”

这些风趣的语言加上怪异夸张的动作,使得所有在场的学生与老师都象是在欣赏一段精彩的相声,而几乎忘记了正在进行的是一节数学课。而这些随口说出的风趣的语句并不具有随意性,每一句都是在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思考!

四、饱含激情的老师。

“快乐地学习,我与数学共成长!”“数学就在你身边,爱数学、爱生活、爱自己的人生吧!”这些饱含激情、鼓舞人心的有如演讲词的话语竟然出自一位数学老师之口?不仅鼓舞了学生,也鼓舞了我们所有听课的老师!

在课的最后,徐老师对“重复”作了数学上的解释,但他的解释不是古板、教条的直接教学,而是用一种拟人话的语气、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进行叙述:“告诉你们,其实他不叫重复,重复只是他的小名,六年后他会长得很大、很帅,他叫集合,六年后老朋友见面时可千万不要不认识他哟!”

徐老师在报告中提到“约而达,微而减。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运用全景数学观,给孩子有效地理解数学的思想。简单再简单,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这节课中徐老师真正践行了这个理念。

学习心得

篇3:听徐长青教授有感

“爱情”一直是校园一个讳莫如深的青春话题。教师和家长往往谈“爱”色变,学生谈“情”说“爱”必被视为“大逆不道”。然而,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异性会产生微妙的感觉,渴望和异性朋友交往。学生如果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会产生早恋等不良现象。

“爱情”是个敏感的话题,在教学中一直是一个禁区,没有人敢轻易涉足。如果稍有不测,就会发生意外事件。好在现在的教科书已经开始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并在人教版九年级课本中选入了唯一的直接探讨爱情话题的阅读文章《致女儿的信》。这篇课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针对爱情这一个既深奥又简单的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并没有选择回避,也没有教条式地说教,而是采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阐释爱情的真谛。故事本身并不令人费解,耐人寻味的是故事背后的寓意,读懂了它的寓意,也就明白了作者对爱情的理解: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从中启发和培养了女儿正确的爱情观。

这篇文章的选入,我觉得是教材在进步,时代在进步,也是更加人性化的体现。对于爱情,不论是在迁客骚人的笔下,还是在影视作品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少了它是成不了席的;而这也是每一个人要经历的必然阶段,为什么要遮遮掩掩呢?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地把它说明白呢?

二、案例描述

在课堂教学中,我就直截了当地向学生提出:“请结合文中重要的词句予以回答爱情的真谛是什么?并谈谈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文中词句学生轻而易举地找了出来:“忠诚”“心灵的追念”。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时,学生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地笑,只有几个爱耍嘴皮子的学生在那里嬉笑,说着让人发笑的话。看到此情此景,考虑到学生对爱情这个话题兴趣较大,但又羞于发言或不敢发言,尤其是女生,对于这个话题更是面红耳赤,虽然脑子里对这个话题可能是思考了很多,但当真正拿到课堂上来与大家畅谈时,又不敢轻易吐露。我感觉今天的课堂和以往有些不同,因此决定点名。第一个回答者至关重要,因此我选择了平常胆大健谈的班长,他虽然也有些怯场,但还是大着胆子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爱情就是彼此间相互信任,两情相悦。这下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发言。

看到学生眼神中流露出对小说、影视中缠绵悱恻、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的无限神往时,我尝试着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我说:“真正的爱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五十年后如果你依然能像第一天那么爱她,那么你才有资格说‘爱’这个字,用我们古典的文言说就是: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学生马上反驳,五十年后,都已经是老头、老太婆了,还谈什么爱情呢?是啊,在他们看来,爱情就是年轻人的事情,过了那么多年,爱情还能不“过期”吗?关于“忠诚”,与其从文本到文本教条式说理,不如用生活实例予以说明,更加通俗易懂。因此,我不失时机地将前一天所看的《心灵花园》栏目中《第三次离婚》的内容讲给学生听。

关于“忠诚”,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作为旁观者的学生会有着更真切的感悟,的确立竿见影,一位平时少言寡语的男生也举手发表了自己对“忠诚”的看法:“未婚夫因意外变成植物人,未婚妻不离不弃……”当然,学生要真正理解“忠诚”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等自己体验了真正的爱情后才能真正有所感悟。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领悟,更是教育所不及的。

关于“心灵的追念”,生死相依的爱情,对学生来说就更遥远了。也许他们能理解《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露丝那三天的轰轰烈烈的爱情,但他们能想象《人鬼情未了》中穿越时空的爱情吗?他们能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生死相随,双双化蝶的爱情吗?

看到学生渐渐高涨的情绪,考虑到早恋就像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有些学生会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就常常被无情地刺伤,我于是因势利导:“爱情的至真至善至美,同学们现在能否涉足?”

这个问题一提出,教室就顿时炸开了锅。有人说:“只要不影响学习,中学生可以谈恋爱。”有人说:“中学生的任务是学习,过早谈恋爱会耽误我们学习,影响我们前程,毕竟我们精力有限。”有人说:“爱情是建立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的,而我们现在都是由父母养活,怎样养活另一半”……

三、案例反思

教育应不应该涉足爱情的领域?我认为这是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发展,越来越趋向教育的本质,而爱情作为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圣洁的情感,是不能被排除在“人的发展”这一教育话题之外的。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爱情教育也已受到关注,现在我能够公开地谈爱情教育这一事实本身,就可以说是一种具体表现。

爱情教育,应该是一曲永远回响在学生心灵天空的优美旋律。它带给学生心灵的陶冶,带给学生审美的愉悦,带给学生道德的修养,还带给学生追求幸福的智慧。给学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一封信》这首优美旋律的序曲时,我不仅用充满理想和浪漫的序曲拉开了爱情教育的帷幕,而且尝试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点燃一盏指引情感闪烁智慧的灯。在这封信里,爱情的意义被提升到做一个真正的人的层面上,学生明确这一点,爱情就不再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不再是可以随意放任的事情,这样,爱情的严肃、爱情的圣洁、爱情的美好已经渗透进孩子们的心中。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个不同于儿童期而又有异于成人期的独特时期,此时学生很自然地会对异性产生一种纯洁而又朦胧的感情。对学生爱情进行封闭是不现实的,也是不明智的,因为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在文学作品、影视节目中,青少年都能寻觅到“爱情”的踪影,这些描写爱情的作品有些并不能正确地引导青少年如何对待爱情,也不能让青少年判断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而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以及生理的发育,让他们很愿意去尝试所谓的“爱情”。在这种情况下,在课堂上增加爱情教育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我们要用大师的优秀作品来引导孩子认识人类最美好的爱情。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名篇名作也是更高级的青春期性教育范本。

然而,由于在一些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学习是中学生惟一的至高无上的任务,根本不对学生萌发的朦胧情感进行有效的疏导,我们看到了一些原本不该发生的悲剧。这些悲剧的发生,就是教育者试图用强行筑起的大坝来堵塞那奔腾而来的潮水,结果这大坝被奔腾而来的潮水所冲垮。假如不是用强筑堤坝的办法解决问题,而是用疏导的办法将奔腾的潮水引入理性的渠道,将其化为滋养情感大地的涓涓溪流的话,一些悲剧就不会发生。这个“强行筑坝”的行为本身,其实暴露了这些教育者观念上的问题:对学生萌发的青春期情感的不可容忍,对所谓影响学习的一切行为的坚决抵制。于是忘记了对学生的尊重,忘记了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引导,从而那种一味地阻止孩子的做法就顺理成章地实行了。我们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强行和逆行只会让人产生反感甚至抵抗,学生也是如此,在教育中如果只是告诫学生这样不行,那样不准,看起来好像方法简单,效力快,然而由于学生的行为错误的因素不单一,这种方法往往仅能治标而难治本,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现代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应塑造现代人完善的人性,应鼓励现代人去追求幸福的生活,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人对最美好最圣洁的爱情的追求。爱情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情感体验,但是也可能是最危险的体验,的确需要好好把握。当然爱情教育的目的不是去鼓动孩子们如何谈情说爱,而是要用“理解、尊重”的态度把爱情讲得美好、自然、公开,将他们青春的觉醒、爱情的萌动向精神层面上提升,使他们真正懂得爱,懂得美,成为真正的人,获得幸福的人生。

总之,爱情教育是应随人性发展的需要而产生,随人性的提升而发展,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性教育。它应该像基本的道德教育、人格行为养成教育、健康教育一样,是人之为人的一种最基本的情感教育,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情感发展、自我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径。让爱情这一曲永远在学生心灵回响的优美旋律,公开、自然、美好地走进我们的教育领域,让学生看到“在青春的蓝天上,还挂着一抹更美丽的彩虹,那就是青春的爱,带着些许涩味的酸酸甜甜的爱”,应让这道美丽的彩虹堂堂正正地挂在蓝天上。

参考文献

[1]包勘.爱情教育:让学生获得幸福[J].班主任之友, 2005, (07) .

[2]陈俊先.让爱情教育走进中学大门[J].湖南教育, 1989, (05) .

篇4:听徐长青教授有感

南双洞小学 陈淑芳

这次参加承德“魅力教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会。两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六位级特级教师的展示课和学术报告,我把感受最大,印象最深,收获最多的与大家一起分享。

18日上午,徐长青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退”中数学》一课,是最吸引大家的一节课,整节课不时传来孩子们、老师们的笑声。徐老师风趣幽默,上课简直就象是在变魔术。现在回想起来,还感觉意犹未尽!

徐老师以数学家华罗庚的知难而“退”的学习理念贯穿整个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如何以“退”为进,让孩子们在欢笑中经历了“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的学习过程。一张纸撕两下成4片,取其中的一张撕两下成7片,再取其中一张撕两下共10片,照这样撕下去每次分别会是多少片呢?能撕成2009片吗?2010和2011片能撕成吗?面对这么复杂的数时,徐老师及时引导:遇到困难,拜名师华罗庚,并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带领学生反复演示,仔细品味。在探究数列的过程中,徐老师不仅教会了学生数列的规律,还传达了一种数学的思想,“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即:遇到困难,可以退一步,回头看找规律,再进一步探究问题。这不仅是一种数学学习思想,更是一种理性的人生态度。难怪有人说这不像是一节数学课,倒更像是一节哲学课。以退为进,化繁为简,在后来的学习中孩子们正是运用了这个法宝进行解决问题,受益无穷。也许很多年以后,这些的孩子会忘却这节课所学习的具体内容,但是徐老师在这节课上所传递的以退为进的数学思想及人生态度将始终铭刻在学生的内心,无法抹去。今后,我们要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学生的操作和体验,去掌握知识,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再回到我们的平时教学中,这个“退”字不也一样很宝贵吗?对于接受水平较低的孩子,对于在教学中出现的“难啃的骨头”,我们老师也应该“退一退”,“回头”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徐老师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一切失败都不值得懊悔,而值得反思。”这句话在学生和老师身上都适用。

课上徐老师像一位十足的魔术师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张纸“撕啦”、“撕啦”能变成几片?学生尽情猜想,三片、四片,一个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撕啦”一下撕成了3片,再拿出其中一片“撕啦”撕成了2片,这张纸一共被撕成了5片。这种奇异的想法引得大家很不解,于是徐老师请她上台演示,大家才恍然大悟。徐老师非常真诚地说:“学生的各种想法在于发现不容易发现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和价值,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都有不同的理解,能不能够自圆其说?学生的探究能力真的无法想像,有了他的理解与鼓励学生才打开封闭的思想,由胆怯走向自信。徐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思考。他给出了这样的观点——“当你抛出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在思考并表述,这就是正确答案。”,不要学生看出答案,而是上学生思考出答案。那么,当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后,看到有几个孩子举手了,就要留出一定的空白时间等待更多孩子的思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就要宽容他的错误,给他机会改正。并且,学生的回答都是资源,即使是错误的,也有可能成为引发思考的亮点。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徐老师多次给错误的孩子鼓励,正确答案却不给予鼓励。从而诱导孩子大胆而精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照顾到每个孩子,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还有心理的安慰。

想想我们自己,当学生提出各种怪异的想法时,你是肯定鼓励还是置之不理;当学生竭尽所能仍考不到大家心目中所理想的成绩时,你是耐心讲解还是冷嘲热讽;当你讲了八遍的题学生仍然做不出时,你是暴躁如雷还是反思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站在成人的立场思考,对牛弹琴不是牛的错…… 我们常常听说这样一句话:“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经历一些考验,有成功也有失败,那个时候我们都会安慰彼此说“没关系,最宝贵的是经历”。可是在课堂上,作为老师的我们能否这样坦然面对学生所经历的过程呢?对于一个课堂,教师是已知者,学生是未知者,已知者对于知识的认知是清晰的、自信的,而未知者是犹豫的、徘徊的。教师要给孩子自己探索的空间和自由,再回到我们的数学课堂,很多时候我们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多么希望听到正确答案啊!可有的时候偏偏事与愿违,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老师也跟着着急。但是在徐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从头至尾看到的是他轻松的表情,学生敢说敢想,学得也很轻松。即使有时候第一个学生就碰巧答对了,老师也会把更多表达的机会留给其他学生。

篇5:听徐德生老师演讲有感

12月24号,我们商学院全体的学生在第一报告厅听了徐德生老师关于古今中外商业管理的精彩演讲。在徐老师的演讲中,他充分地展示了他的个人魅力。我们也深深的被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在演讲的过程中,徐老师数次夸张的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原因是他问的古文或者古人我们几乎都不指导,难怪会有此发问。细想来,当我们都忘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当我们都忘记了先辈们的文化传承,那么我们还能拥有什么资本,还是不是一个正真的中国人!徐老师的几个发问如醍醐灌顶,震耳发聩,让我在惭愧的同时也暗自决定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虽然这是个有关商业学习的报告,但徐老师的演讲远不止这些,在这里我要将令我深有感悟,记忆犹新的话记录下来,以供日后借鉴重省。

徐老师打出了两幅图,衣服是一头牛和李逵,另一幅是牛的骨架和柏拉图,在徐老师的解释下,原来他是在拿中国的庖丁解牛和西方的解剖术作对比,中国注重理论器物,而西方则注重技术,这也是值得我们日后警醒的地方,光有理论而没有扎实的技术,纵使你口技超然,也只是纸上谈兵,空无一效。

后来他一面解释中外的商业管理,一面对我们指导。他的见解十分的深刻,他说:比如一个读MBA的人,因为中文翻译为工商管理,所以一般国人会理解为管理学,殊不知这其中也有关于经营的,实际上这样错误理解的人只算读了50%。而这原因又何在,错肯定不在那些错误理解的人,而是英文manage既有“管理”又有“经营”的意思。这只不过是中方语言的差异罢了。徐老师只用了这一个不易被人发现的例子,向我们深刻地剖析了中外语言差异,生活差异等文化不同而导致商业学习不贯通现象问题。这一段讲说,不仅直接提供给我们学习关于商业的方法,还给了我们一种思维方式去参考。由徐老师的观点来说,那些努力读工商管理的人们亦不能深责其咎,当我们从另一方面来看待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更为关键,更为本质的原因。如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徐老师还讲了他在国外的经历,过马路时,明明店铺就在眼前,韩国向导却依然遵守交通规则地带着徐老师绕到十字路口过了红绿灯来到商店,尽管徐老师说中国式过马路其实是中国人讲究效率才产生的,但中国人仍应遵循秩序,没有秩序这个世界便会乱了套,然而是否遵循是要在一定条件下做出判断的,两者都没有错。

最令我受到启发的是徐老师大喊的一句:“你们已经老了。”刚开始我们听到固然很不解,甚至觉得是无稽之谈。可是在徐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我们终于理解了其中的真谛与徐老师的良苦用心。所以在他后面解说关于中外语言差异,生活差异等文化不同导致在商业学习不贯通的时候,通过旁征古例,博引今事,再次提醒:我们已经老了。是啊!青春本是放任追逐梦想的,而我们却是随波逐流着;青春本是不断扩充学习的,而我们却肆意挥霍着;青春本是从我们手边的每件小事脚踏实地的做起的。而我们却整日想入非非,浑浑噩噩!这一切的一切,都值不得我们正处于大好青春的大学生去“潇洒”。在此,且抛开有关商业的理论不谈,只徐老师的这一句“你们已经老了”就使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每每体会在原来的感触上又有新的体会,可谓是言虽少而意无穷。

然而,徐老师的终极目的是激发我们向往成功的欲望。他通过旁征古例,博引今事,同时他也举出了自己的例子来激励我们,比如他如何如何先赚到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在此不必过多赘述。当然,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青年,1000万足以点燃我们心中的激情,在徐老师的演说下,人生的第一桶金又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关键是一点我们是否付出了努力,是否是为了理想在一步一步地工作。诚然,努力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为了理想而努力则更加不容易。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最有名的一句也会给出我们答案: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可悲的是那些整天将青春肆意挥霍,随波逐流的人,这其中的人不乏怀有美好梦想的人,但是他们只是想入非非,并且浑浑噩噩地对待青春,连一个给自己实现理想的机会都不给。如果天上掉馅饼,亦或他们是富二代、官二代,他们尚能苟且。否则值到有一天他们才幡然醒悟:自己已经老了,岁月已经不起挥霍了。然而,迟了!

上一篇:云儿我的知音诗歌下一篇:惜的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