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上档升级的思考

2022-09-11

按照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七项重点任务, 一个关键基础”的要求, 怎样建设国家级中职示范学校呢?下面主要就建设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创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实习基地

(一) 指导思想

实训基地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但应按照生产企业的模式管理与运营, 以真正培养具有专业化、技能化、职业化、满足市场需求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在组织运行过程中要着重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协作精神, 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真正培养多层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建设原则

(1) 校内合作。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两部分, 其软、硬件建设采用校企结合的模式。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 专业技能尤其是岗位能力训练部分以校外为主、校内为辅。 (2) 先进性。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先进水平为标准, 在技术、设备、管理、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体现先进性。把握技术发展前沿, 运用现代技术, 集成先进设备, 在建设上做到适当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空间。 (3) 适应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实训过程中使学生熟悉、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方向、工艺路线和技术应用的本领。内容安排要具有综合性, 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和技能, 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 也使学生获得综合技能和能力、职业综合素质。 (4) 仿真性。创造相应专业岗位的仿真情境, 按照专业岗位对应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实际操作训练, 模拟专业岗位实施“岗位教学法”进行教学。部分实训项目与企业合作, 建立真实实战的企业教学环境。 (5) 开放性。在服务面向上要具有开放性。实训基地给学校与企业、行业的紧密结合提供接口, 它不仅要能承担基本技术技能实训, 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以及实际生产能力, 使学校实训基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

(三) 建设目标

(1) 形成“工学合作”实训基地。在现有学校电子专业配置基地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模式, 如“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厂内设校, 顶岗实习”、“校内设厂, 盘活资源”、“学校实训基地入企业, 充分激活闲置设备资源”、“高度整合, 内引外联”等方式来建设工学合作基地, 既达到了学生全方位实训的效果, 又能共同使用资源, 盘活资金, 实现学生、企业、学校基地共赢。 (2) 形成“岗位技能学校仿真企业实战”的实训环境。校内实训基地要设立先进的制造技术展示车间, 引入电子产品制造仿真技术, 引入操作训练模拟环境, 建成“一体化教室”, 开发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实训项目。同样投资校外实训基地, 形成学生完成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的工艺制作、设备操作、质量管理技能的教学环境, 将学校模拟仿真制造岗位技能实训与企业实战岗位技能实训相结合, 形成较高的实训档次。 (3) 形成“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聘请专家培训专业教师或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 培养形成一支结构合理, 每人掌握2个以上专业或工种的专业教师队伍, 并确保有一批“双师型”教师队伍, 满足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的日益发展需要。

二、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发展

(一) 实训基地建设与核心课程开发

适应“职业活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满足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任务驱动课程实施为依据, 在原有的校内实训条件的基础上, 增加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 建成多个“一体化教室”及现代SMT制造技术实训中心, 同时在多家电子企业建成电子产品制造实训中心, 按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工艺制作、生产管理、检修、质检和自动控制技术应用等能力。在原有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 就可建成集教学、仿真、实训、生产、就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示范性基地。

(二) 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对校内实训基地的体制、运行与管理机制进行专题研究, 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有利于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的运行、管理机制。编制实训室各项规章制度, 与企业管理者、工程人员以及开发研究人员合作编写实训指导书 (校本教材) 。完善企业和实习基地互利双赢的管理运行机制, 确保学生实训、毕业实习、就业及校企合作技术开发、教师下厂锻炼等功能的实现。

成立由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项目组, 开展实训基地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生产性实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去企业 (工厂) 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综合技能训练模式研究。

健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编写实习指导手册, 制定实训实习考核办法及成绩评定标准;校企合作编制电子产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完善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 建立校企双重管理制度。企业按照员工管理制度考核学生, 学校委派专职教师管理学生, 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业务学习等方面实行初步合理考核。初步探索创建“校企同管全程监控”的工学结合企业实践管理模式, 保证企业实践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并保证实习的质量与效果。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组织

实施“工学交替, 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教学组织形式可设计为“1+0.5+1+0.5”模式 (即2121模式) 。

1.“1年”基本技能培养。培养电子产品装配、调试、仿真基本技能力, 安排在第一至第二学期在学校。以照明电路、万用表电路、日光灯、电动机控制电路、整流电路、直流稳压电源、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表决器、抢答器等典型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为载体, 在校内实训室和实习车间交替实施教学, 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 使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识别、常规电子仪器使用、基本电子测量技术、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手工焊接装配、先进的电子技术学习 (电子仿真软件) 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并进行“游戏模式”的技能过关评价。

2.“0.5年”专业技能培养。第三期安排在企业, 培养电子产品装配生产工艺与检验能力、电子产品制造设备操作维护、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能力安排, 老师与企业专家一起, 在企业完成实习和课程, 并进行“游戏模式”的技能过关评价。

3.“1年”专业技能提升培养。第四期至第五学期在学校。以单片机最小系统板、多功能数字钟、电子显示屏、机器人PLC控制系统、教师自主研发项目等载体, 通过校内的实训、实习, 学中做, 做中学, 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并完成毕业考试和技能鉴定。

4.“0.5年”综合技能实战训练。第六学期在企业为顶岗实习。让学生通过企业的顶岗实习完成专业技能巩固, 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协调合作能力。与实际工作岗位接轨。

摘要:本文通过对创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发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组织三方面论述, 描述建成学校建成模拟仿真企业一体化教室和企业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环境, 完成电子专业学生学校仿真岗位技能训练、企业实战岗位技能训练。培养电子行业企业所需“人才”, 而不只是“人力”。

关键词:示范,实训,基地,工学结合,一体化,仿真

参考文献

[1] 白文娟.《关于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 涂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职业技术教育.

上一篇: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创新下一篇:旋喷注浆法在道路基底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