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语言艺术

2022-07-24

第一篇:音乐教学语言艺术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

历时一个多月的网络学习,让我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使我了解了党的建设、国家的教育发展历程、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成功办学的名校长的管理经验。聆听专家的报告就是与智者的交流,从他们智慧的语言中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无穷魅力,增强了我献身教育的信心和力量,同时也让我学到了许多教育管理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规划纲要,指明方向

在这次学习中,我连续收看了国家教育部五位专家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他们的讲座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未来十年的规划。综合专家的解读我觉得“规划”的亮点有三:一是重视学前教育发展。二是义务教育要逐步实现均衡发展。三是高中要突出多元化的特色办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最关心的是素质教育的推进,专家在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推进的思路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是减轻学生负担,改革考试制度,重视家庭教育。我觉得“纲要”对素质教育的推进阐述的非常清楚,导向十分明确,他就像一个航标,将指引着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大胆地向素质教育迈进。

以前我们社会上关注最多的是学校教育,这次国家的发展纲要提到了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我认为非常及时,因为幼儿园和小学教育,重点是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而10岁以前的小孩模仿力很强,很多习惯都是模仿家长和老师的,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就很容易形成“5+2小于7”的教育效果。我觉得这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那么如何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水平,我认为除了ZF的大力支持外,我们学校还要在家长学校方面多研究,多想办法,使家校形成教育的合力。

二、管理经验,受益匪浅

各位名校长的精彩报告,让我回味无穷。他们讲的校长自身修炼、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艺术等方面的经验,给我了很多启发。

李烈校长讲学习的途径很多,最重要的是以下三个:一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如企业管理、心理学等。二是向实践学习,多参与多思考。三是交高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觉得这三点谈的很好,特别适合我们教育工作者,因为要想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者必须要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只有不断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智者学,我们才有可能适应现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

陈玉琨主任讲校长的领导力有五个方面:战略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课程开发与指导教师能力、对学校现状的评价与了解能力、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其中核心的竞争力是:课程开发与指导教师的能力。这五个方面就是我们校长今后要努力提高的能力,特别是课程开发与指导教师提高工作能力方面,要求校长更应该关注课堂,关注课程,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教研现场,让实际的课堂教学与课程改革理论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

这让我想到了,每天我只要拿着听课记录,走进教室,课上和学生共同感受着课堂的氛围,课下和老师共同探讨着一节课的得失,我就会觉得这一天很充实,很兴奋,很有成就感。反之,如果有一天忙于一些行政上的事物,没有走进师生的课堂,我就会觉得心里不踏实,好像缺点什么。原来我认为自己是一直没有离开过课堂,在一线教学的热情不减,喜欢上课的感觉,喜欢课堂的氛围,喜欢把自己沉浸其中,享受孩子们带给我的乐趣,享受和教师一起研讨的过程。通过看专家的报告让我明白了:听课、评课是作为一个校长的最基本素质。只有来自教学一线的信息,才是最贴近现实的;只有来自一线的问题,才是最急需解决的;只有来自一线的声音,才具有最佳的说服力。苏联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是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观察学生,观察教师,观察课堂,并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思考,才写出了著名的教育专著《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从中受益匪浅。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反复强调“校长和教师一起评议课堂教学,思考问题,这是实施完善的教育领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教育家办学”是现在提的最多的一个词,因此校长要想提升自己的执行力,必须是一个懂教育的内行。要能很在行的评课、说课、指导教师讲课,还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并把他实施与行动,带领教师在课改的道路上前行。

魏书生在报告中反复强调“松、静、匀、乐”,其实就是在工作中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干好自己该干的事,并坚持下来,深入下去,以感恩的心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

三、自我反思,找准差距

教授和专家的讲学站得高,看的远可以说是理念新,方法多,具有一定的导向性。而我和他们相比,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从理论上讲,他们在天上,我在地下;从内容上讲,他们是大海,我只是一点水;从方法上讲他们是沙漠,我只是一粒沙。因此,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提升个人修炼。校长的个人修炼是学校实现有效管理的保证。我要向北京第二小学校长李烈学习:一是修炼心态,要阳光、积极、灿烂。二是修炼舍得,荣誉、机会、权利都要舍得。三是修炼耐心。教育绝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搞快文化。四是修炼好形象,要大气、权威,要知性、亲和、内在,以理服人。五是修炼好习惯:要努力学习、积极反思、勇于实践等。

2、提高管理艺术。我觉得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艺术性,首先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诚待人,在是是非非面前讲究原则,公正公开地做好每一项事情。其次是科学地安排好工作,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优势,避免每个人的不足。第三要深入一线,了解教师的需要,掌握实际的情况,实事求是的做好

安排和调整。

3、增强教师凝聚力。我想首先要做到的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只有学习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教育的新理念,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了丰富的知识,在教师面前才有说服力。其次作为领导应该具有高尚的人品、宽宏的胸怀、渊博的知识等人格魅力,才能凝聚人心。第三要提高领导力,要

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诚待人。

四、大胆实践,勇往前行

1、深入课堂,走进师生。现在我正在和老师一起探讨“课堂目标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带领老师又尝试着开展了“课堂观察”。老师们的“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从不同的角度有理有据的分析,让我对每个教师的课堂又有了一个更清晰地认识,对提高学校整体的课堂效率起到更大的作

用。

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走进每个学科、每位教师的课堂,在工作中,要不仅仅满足于和老师探讨了课改,和老师切磋了课堂技艺,和老师交流了课堂效率;还要把一段时期内对所听的课进行综合分析,提炼不同教师的优秀课堂风格,让其发扬光大。要和教师一起提高专业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科,总结出不同的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同时要探讨课堂上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并针对问题,运用教育理论,积极想办法和教师共同研究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才会越来越高,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才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学校才会让群众越来越满意。

2、课改之路,大胆探索。回想8年来走过的课改路程,即兴奋又感慨万分,即有喜悦又有辛酸,即

有收获又有困惑和迷茫。

(1)课改初期——激情万丈。2003年,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们新郑市的局直小学轰轰烈烈地铺开了。在我看来这次改革形势非常大,动作非常迅速。当时从教体局到教研室都非常重视,各级领导多次组织学校的业务领导和一线教师反复进行有关课改资料的学习和研讨,确定我们新郑的课改模式。最后

我们选定了苏教版的教材进行实践探索。

2003年秋的暑假,首先进入课改的一年级教师,当他们迫不及待地拿到苏教版的教材时,老师们兴奋地眼神、急切地翻阅、叽叽喳喳议论的场面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大家一个个热切地期待着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能够给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接下来的课改探索中,老师们依据学到的课改理念和在一些资料上学来的一些课改方法,开始了大胆的尝试:这节课把唱歌融进去了,那节课又把简笔画插进来了,这节课孩子们热烈讨论,那节课同学们激烈辩论,这节课孩子们演绎着课本剧,那节课同学们进行着实践操作……就这样老师们在摸索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着。虽然当时有很多的不清楚、不明白,但是大家积极投身教改的热情高涨,教研时、课余时、课间十分钟大家都会凑在一起切磋着、辩论着,那时我感觉我们每一个参与课改的老师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

(2)课改进行中——学会思考。在实践中我们慢慢地开始了思考:这样的课堂形式多样、热热闹闹、花里胡哨,到底教学效果如何呢?孩子们的素质提高了多少呢?我们开始彷徨了,迷茫了,课改到底应该走向哪里?我陷入了沉思,老师们也平静了下来。

接下来我们加入了校本教研的滚滚热浪中:“专家引领”带动我们到省市学校参观听课,大量地观看不同风格的名师课堂、专家报告,欣赏着风采各异的精彩课堂。“同伴互助”让我们在课例课堂、主题研讨等交流活动中,大家的智慧得以相互碰撞,取长补短在这里淋漓尽致的发挥。“自我反思”让我们在课堂实践的同时,反复地思考着自己的得失,留下了大量的课堂反思、教育反思。我们新郑市也举行了两次大型的课改经验交流会和校本教研研讨会,以促进教师对课堂改革的认识。

(3)课改现在时——理性、实效。近几年随着课堂改革的逐步深入,老师们已经非常清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在那里,也更加明白了课堂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课堂上的几次讨论,几个创新的环节就能解决的。参加完去年我校教师的课改座谈会后,我的感悟有五点,总结发言时我是这样说的:一是这次座谈会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老师们在课改路上的三个层次的提高。困惑和问题的讨论——经验和解惑的交流——教育理念的提升和碰撞。二是每位教师都能够站在自己的课堂实践中,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容谈自己的感受。老师们的观点真实、真挚,能让与会者学到其精辟之处,每人都收获颇多。三是课改已经回归到了纯朴,少了初期的花哨和浮躁,实实在在地落在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四是老师们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更加深入,更有主见了,而不是人云亦云,随着大家的感觉走。五是老师们能够依据课标的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思考一些问题,并尝试着自己去解决,而且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在我们身边每一位教师都能把自己在课改中的成长经验,讲出个一二三。我应该向每位一线教师学习,希望大家多给我交流的机会。

今年的课改座谈会又让我有了新的收获,听完长达2个小时的数学老师们的交流,我的感受有三点:一是在这次交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这说明课改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了我们每位教师的内心深处,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着新的理念在指导自己的教学。二是老师们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已经又上了一个层次,能够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心理、学生实际水平来设计自己的课堂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老师们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方法。三是“教学相长”使老师们在课改中也成长了自己。大部分老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和同行谈感受,和学生交朋友”。

本期我们又开始细化课程标准,进行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了大量的思考和论证。我认为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从以前的模仿到现在的反思,我们正在走向成熟。我相信我们将会离课程改革的目的——实施素质教育越来越近。虽然课改的路是艰辛的,但我相信我们的探索是痛并成长着。

3、提高师资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听完所有的专家报告后,我有一个感觉就是每位专家不管重点讲什么,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这让我想到了温总理说过的一句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也就是说一个学校的整体发展虽然是方方面面的,但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却是非常重要的。我市开展的学科建设正是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我们只要按照既定的目标稳扎稳打,不出三五年,教师的素质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学生的素质也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我校现在的队伍现状是小学高级教师63人,占84%,省级骨干教师6人,郑州市骨干教师5人,新郑市教学标兵4人,新郑市名师2人。高学历教师也正在逐年增多,现在本科学历35人,占47%。我想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身边丰富的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就会明显提高。我校已经尝试着开展了“名师工作室”活动,学校的这些骨干力量确实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新的学期我们将充实“名师工作室”活动内容,健全活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另外我们学校现在有70%的教师已经进入了中年,现在工作起来没有了青年人的闯劲和热情了。他们大都有15年以上的教龄了,工作经验丰富,管理班级和辅导学生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平时能够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管好自己的班级,教好自己所任的学科。但是对于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欲望却不强烈,参与一些选拔性比赛的积极性也不高,没有了争先创优的激情。针对这些问题,我想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让老师们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所担负的责任和任务,让他们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体会职业带给自己的快感,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并尝试着喜欢这份工作,从中找到乐趣。其次,要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要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想办法搭建各种交流学习的平台。继续坚持我校每周三下午全校大阅读活动,教师要和学生共读,一起进入书的世界。学校要依据每个学科教师的不同情况,排出不同的教研时间表,以满足教师教研的时间。每周要给教师打印学习材料,推荐阅读书目。同时坚持开展每周课例研究,每期名师课堂展示和青年教师汇报课,为教师提高课堂技艺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第三,要倡导教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博览群书,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时时处处都应该体现出文化人的风采,给学生以楷模的形象,以达到身教重于言教的目的。第四,要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可以请心理专家来面对面的座谈倾诉,也可以利用教师节、三八节等节日组织一些娱乐活动,让老师们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态,热爱孩子,热爱自己的工作,

每天都能够阳光地面对每一个孩子。

总之,这次学习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在学习与交流中收获颇丰。需要总结和反思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我想我会时时回忆起来,慢慢的消化吸收的。现在虽然已经接近尾声,但是每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力,我将以此作为助推器,继续学习,再接再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把步子迈的再大些,带领教师再创辉煌。

物理教学语言艺术探微

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怎样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这就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而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就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本文就物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作一初步探讨。

一、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符合逻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物理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气。如在讲“光的反射定射”时,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应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为反射角的大小是由入射角的大小决定的,两个角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课堂语言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不能将日常生活俗语、方言当作物理语言搬到课堂,如将物理语言“熔化”、“沸腾”说成“化了”、“开了”等,应该避免。

二、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鲁迅先生的老师藤野先生之所以在鲁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藤野先生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之处,适当提高声音,促其注意;关键之处,稍作停顿;需熟记的内容,不妨和以声韵,以利记忆。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既活泼、有趣、逼直,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语言直观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味,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右手定则”时,采用割韭菜的例子进行类比:将刀尖指向、刀刃切割方向、韭菜直立方向分别喻作感应电流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面,不但讲明了电磁感应中三方向之间的两两垂直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象理解。

所以,在许多教学难点上,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就可以把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之感,在增强理解知识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幽默可亲、趣味性强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规。如在讲“照相机”时,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某君照相时头顶地、脚朝天,问他为何如此照相,答曰,照相只能成倒立的像。学生听后发出笑声,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牢牢地记住了成像的特点。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搬到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五、巧于点拨、启发性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明了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点拨。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其首要条件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这要求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贴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使学生接受所学的内容。如在讲“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巧设导语:“耳朵的功能是能够听到各种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中的呢?廖廖数语,就将学生引入了知识的殿堂。再如,讲述“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时,在学生了解了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后,问: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的摩擦呢?让学生思考。教师再举例启发:鞋底为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要使自行车尽快停下来,应该怎么办?就这样,教师的话语轻松地敲开了疑惑之门,引出了思维之路,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第二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虽然现在都在提倡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但是教师教学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的掌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业特点要求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用精练、准确、完整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心灵。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成功的课堂教学无不得力于教学语言的熟练驾驭,这就要求教师把语言学家的用言准确、数学家的逻辑严谨、演说家的论证雄辩、艺术家的情感丰富集于一身。

我认为,一个出色的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须具有以下特征:

1.思维的逻辑性。即教师教学语言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传授的是科学知识,而“任何科学都应用逻辑”也就是说,每门学科都由“逻辑思维的链条”结构起来的,有自己内在的层次和条理性。要把这种具备内在固有层次和条理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的语言表达没有相应的严格的逻辑思维结构是不可想象的。

2.用词的精确性。用词精确同样基于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科学性。所谓精确,一是准确,二是精炼。准确是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主要指用词贴切、准确。具体要求是鲜明、准确、恰当,否则,就会误人子弟。像“大概”“也许”“可能是”“似乎”“好像”“差不多”应属课堂教学禁用语。精练也就是凝练,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不重复罗嗦。否则,一是使问题讲不清,二是容易产生歧义,严重的还会使学生厌烦。

3.阐述的生动性。美国密执安大学教学研究中心专家罗伯特说:“讲课最主要的缺点就在于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而这个缺点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容易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倦。因此,成功的教学语言就必须具有吸引力和生动性。具有“生动性”才会有感染力,才能促使学生精神亢奋,思维活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海绵吸水”的效应。俗话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不通俗不好懂,不好懂怎么产生兴趣,又怎么能积极反应消化吸收呢?可见通俗是教学语言生动性的基础。通俗就是要朴素自然,以浅显明白的语言形式表达深刻的专门化知识。而形象则是生动性的必备要素,因为形象的东西要比抽象的东西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接受未知事物和新鲜信息时更是如此。

4.内涵的创造性。教师要以博学取信于学生。那么博学靠什么来反映呢?靠教学内容讲授的独创性,靠讲授所表现的思想高度和知识的深度及广度来反映。出类拔萃的教师往往取胜于此。高超的表达形式配上深刻独创的讲课内涵,再加上本身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教学内容处理,就能合理拓展,左右钩连,举一反三。表现在教学时不仅仅传授知识,而且还能引导学生学会思索,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个性,陶冶理想和情操。表现在教师能将人生观、世界观天衣无缝地融入到专业知识的传授之中,从而真正地、彻底地将“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完美实现。

5.语言要有激励性. 幽默性。常言道:“忠言逆耳”,我认为也不尽然。只要时机成熟,方法得当,“忠”言也同样可以“顺耳”!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同学会对某一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果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发问草率处理,说他钻牛角尖,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对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中能不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理解、支持、尊重、信任等一些激励性语言,就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在课堂中适时的运用幽默的语言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联系师生感情,又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6.方式的启发性。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它的好处很多,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活跃课堂气氛等等。教学语言的启发性的关键在于把握“引而教”和“求而学”的原则和要求。“引而教”是指教师不把知识全部正面地从头到尾塞给学生,而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一定的基础上自己思考得出结论,掌握要领。“求而学”是指学生在教学语言的激发下产生出求知欲和主动性。目的明确地进行思考和学习。教学方式的启发性得以实现的途径有五点:①巧问,就教学内容的展开提出各种问题;②巧点,恰当的点拨;③巧停,在关键的地方故意停顿;④巧示,巧妙的暗示;⑤巧例,精当的举例。

爱因斯坦说:“能培养出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的愉悦是教师的最高本领”。因此,掌握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对一名教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否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也是我们能否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

第三篇: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文学院09级7班

侯蓉

200906040213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艺术中的“领袖”。之所以为“领袖”,是因为语言的艺术。语文相较于其他学科,有它的优势——语言,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其最大的特点。语言的艺术,到底是怎样的?那就在文中找答案。

【关键词】语言

课堂教学

艺术

口头语言

肢体语言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最基本的前提,要交流,得有语言,不论是口头语言,还是肢体语言。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语言有两个方面的榜样:作为教材的范文是有形无声的榜样,教师语言的运用是有声无形的榜样。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语文素养,这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语言上。

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语言对于语文这一学科而言更是具有独特的影响。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课堂教学除了把一堂课的知识讲到,还必须对语言进行斟酌,即对语言具有较强的约束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语言是艺术,对此需谨慎运用,切不可失了其本身的韵味。

一、口头语言艺术

头口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其进行交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交流、给学生传递知识的最主要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几个特征,这样才能更好的品味语言的艺术,也才能使自身的语言更具说服力。

(一) 准确性

准确性是指语文教学语言要力求准确规范,包含正确的知识信息,这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中活动的人物就是教师与学生,在学生心中,教师就是榜样,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能错误百出、用语粗俗。语文课堂教学中,禁止出现口头禅、“差不多就是这样”的话,这是绝对的违背语言的准确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述内容要准确,,要能正确、深刻地分析和传授知识。下面就来看看这位老师对《中国石拱桥》的插图的介绍:“图中的赵州桥多么匀称,雕刻得多么精巧!那淡赭色的桥身和四周的蓝天、绿树、清清的河水配合得多么和谐。抬头望去,可以看见在第一拱圈中,刻着龙头。桥面一侧,是由15根石柱和16块石块组成的栏杆,它们上面雕刻着姿态活泼的龙形花纹,依稀可辨,使整座桥显得古朴美观。桥下波光粼粼的水中还可以清晰地看到赵州桥的壮丽倒影和绿树的倒影共同构成的一幅别有情趣的风景画。怪不得有人说它美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一段话,如果让一个不知道赵州桥的人听完,绝对会对这座桥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因为这段语言,不论是对景物的描写还是说明,所用的词语都是那么合适、准确。闭着眼睛听,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美轮美奂的石拱桥的画面,让人有种想要触摸它的冲动。这样的教学语言就是成功的,就是准确的。 (二)趣味性

顾名思义,有趣、生动、形象,不枯燥。现在很多学生对语文有这种感觉——可有可无、可听可不听,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从小学开始就学语文,而且学的还是自己的母语。学生这样的心理,就给教师一种紧迫感,也就更加确定了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趣味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这里就来看看一位特级教师在上《听潮》时用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看到过海吗?听到过有关海的故事吗?回忆一下你们在电影、电视、书刊报纸中看到的海的形象,请列举一些词来形容它。我也说说自己的感受。海,无边无际,辽阔壮美,神秘莫测,变化无常。有时它平静温柔,海鸥掠过水面,在海空盘旋翱翔;有时它汹涌澎湃,浊浪排空,怒吼咆哮。远离海边的人,读描绘海景的佳作,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感受到海的壮观。作家鲁彦的《听潮》,着力描写了海潮涨落的情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认真阅读,仔细体味。这段导入语,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海的形象,创造了生动的意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并随之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语言的趣味性,不仅表现在语言的生动、形象,更应该表现为真正的有趣,因为有趣的东西更能吸引学生的好奇与兴趣。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准备一些有趣的东西,又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成语填空、成语接龙、填字游戏,还可以在一定的时段内穿插一个传说或者一个故事。这样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大的运用了语言的趣味性,这样的语言会为课堂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发现课堂的新奇多趣,也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知识也更容易吸收与理解。

(三)启发性

课堂教学,教与学——教师与学生,教导与学习。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内容与知识,不仅仅是教师自己讲,更多的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这样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穿针引线。而语言的启发性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师对提问的设计。课堂中的问题,紧扣课文内容,要清晰。问题的措辞要精炼、具体明了,一次只提一个问题,是保证问题清晰的最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设计问题要把握好难易的程度,“跳一跳,摘桃子”,这是对设计问题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学会动脑,就必须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语言的启发性的认识。于漪老师说:“教师语言要着力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有所发现,要注意设置辨疑、析疑的条件与气氛点拨和引导学生自己寻求正确的答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鼓励创造精神。”[1]这里有一个于漪老师教《孔乙己》时向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姓甚名谁?学生愣了,认为这不是问题:明摆着叫“孔乙己”嘛!于是老师引导他们阅读、思考,他们终于明白了:“孔乙己”是绰号,不是姓“孔”名“乙己”。一个人活在世上,连名字都不知道,可想而知,这个人物的命运不佳,是一个悲剧人物。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学生很快联想到阿Q、小D,从而能够举一反三。“循循善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依附着语言的启发性而来的。

二、肢体语言艺术

我们都知道,口头语言在教学课堂中是主要的沟通方式,但它不是仅有的一种方式。在口头语言的表达中,常常是伴有肢体语言的,这是不可缺少的。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能起到一种辅助的作用,而且它比口头语言更生动、形象,更容易让学生理解。肢体语言是一门艺术,在相声、小品中发挥的好,观众就会爱听、爱笑。肢体语言教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如果在教学中发挥的好,学生也会爱听、爱笑,更爱学。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与学生有眼神交流。眼神交流很重要,,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学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虽然得到之后会有些许的闪躲。其次就是表情的交流,学生大多数都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让表情放松一些,就算有日常生活的琐事,也请老师不要把对它的感情带到教学中,因为这样会影响课堂的和谐。最后,也是最常用的的双手与学生的交流。口头语言常常在教学中起主导,那双手的语言就在辅助口头语言中起主导作用。我们都知道,肢体语言很容易被我们理解,像小孩子还不会说话时,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尽可能的表演出来,而父母就是通过小孩子的这些动作来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总而言之,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一门艺术。一位老师在执教《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时,出示了:“这是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要求学生结合动作、神态读一读,欣赏晏子这位外交家的语言魅力。一位学生自告奋勇上台这样表现,只见他手指着教室门(当作城门),表情严肃地读完了

一、二句后,把头一仰,并把两手反扣在背后,在讲台前面南北来回踱着方步,用威严的口吻读了课文后面

三、四句。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如同欢迎这位外交家归来一般。那位学生的表演,之所以赢得学生的掌声,同他将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声势语言等辅助作用于肢体语言是分不开的。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它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舞台。他们在这里学习知识、畅谈理想,共同努力,他们离不开语言,离不开这门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语言,就可以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全心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学习中去。同时,也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会学生学习,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语言是艺术,是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的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于漪,《我与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 253页

第四篇: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教学就是一门语言艺术。语文教师不仅要赋予学生雄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要充分利用语文语言这个强大的“情感磁场”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语言要有趣味性

作为一个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高度知识性和大容量性是不够的,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原本预期的效果便于无形中大大削弱了。每天一堂接一堂45分钟的课,即使知识容量再大,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学生来说,仍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我听过一节课老师语言平平,使前一节课还生龙活虎的学生一下像被打了霜的茄子,更有甚者在下面大呼“催眠曲”,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 味,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更应结合学科特征,利用课堂语言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形象、生动、饶有情趣,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因此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和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均可引入课堂,调动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随着西方文化通过媒体领域的渐渐“入侵”,语言幽默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但另一方面,我认为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使用中又有其内在的差别。含蓄、温故知新式的幽默固然能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粗俗、哗众取宠式的幽默或挖苦性过强的“趣语”,也会弄巧成拙地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样,“喧宾夺主”式的过多打趣也会因影响了知识的传授而引起学生反感。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二.语言要有情感

教师的语言不仅流畅准确,还要富有情感,具有清冽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要让学生在蕴的语言世界咯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侵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恰当的情感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意。如何使教师语言具有情感呢?首先,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冼练准确,生动丰富,还要风趣幽默,充满激情。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内容和要求恰当地选择自己的教学用语要尽量用生动、新颖、优美的词汇来组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准确。声情并茂充满磁性的课堂语言使学生如沐春风,欣然入耳,愉悦如心,自觉成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对所学的知识刻骨铭心,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形象为手段,以美育为突破口,以情感为纽带,激生情,启其疑,引其思,使学生心理处在兴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审美创新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如在讲授元曲名家马 致远的《秋思》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基本理解诗中意象的基础上精心组织选择的教学语言“在深秋晦暗的暮色里,那枯藤老树上,晚归的暮鸦在巢前树头上盘旋着,小桥流水旁一户人家的窗前透过温暖的光亮,乌鸦归巢,家人团聚,而 在暮色里,瑟瑟西风中,奔波在荒凉古道口的游子尚不知投宿何方?”学生被这情真意切,生动准确的语言组合吸引感动,通过想象和联想大脑里很快便勾勒出一幅深沉悲凉的逼真画面,不由自主地进入到诗的意境,对诗人所描写的元代下层知识分子那种“儒人不如人”的凄苦情感产生深切的同情。

三、语言要有规范性

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语言,必须语法正确,用语规范,合乎逻辑,发音标准,避免语病。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遣词造句要讲究语法,避免出现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词序混乱、文义矛盾等语法错误;说理叙述要合乎逻辑,避免产生前言不搭后语、混乱颠倒等逻辑错误。此外,语言的规范化还要注意语言的干净利落,杜绝语病。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理应是学生语言的样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语感训练,所以教师教学时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吐字清晰,表达流利。教师在运用语言“传道、授业、解惑”时,要充分驾驭课堂语言,要善于发挥汉语的优势,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讲课时语言要有音乐节奏感,优美生动,当高必高,当急必急,当缓必缓。关键之处应有逻辑重音,重点之处应有反复,难懂之处应仔细咀嚼,教师应从讲课语言的声调变化之中显示出讲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和广度。要学生驰骋想象的地方,应以声传情,并辅以适当的手势。如此较为熟练地运用语言的“整齐美”、“错落美”、“节奏美”,就能使学生从原来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这也是语言的规 范性和美感性的魅力之所在。

课堂教学中的表达,若过于冗长复沓,杂乱无章,必然会造成语无重点、索然无味、语无伦次的后果,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教师尚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用语简明扼要、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以便让学生从教师精炼的课堂语言中很容易地把握每句话、每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所以,教师应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四、语言要朴实

课堂语言的朴实不能不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若细心揣摩特级教师的课堂语言,简直觅不到半点雕琢的痕迹。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亲切,甚至相当口语化的语言也频频闪亮登场,这丝毫不损特级教师高大形象,反而觉得这就是真实的课堂,美丽的课堂,如饮甘露。课堂上的语言,应是随感而发的,兴之所至的,信手拈来的„„一句话,课堂语言美在自然,美在使教师与学生能零距离的对话。我们总感觉到,某些老师上课,太郑重,太庄严,甚至所有的开头语、过渡语、结束语都预先设计好,课堂上只是朗诵了出来而已。这样的语言,其实就是将学生推到了三尺之外。这样一味地宣讲,一味地展示教师自己的口才和词汇量,一味地有意雕琢,让课堂烙上矫揉造作的痕迹,使学生觉得拘束与紧张,到头来,只落个“华而不实”的评价。只有亲切自然的课堂,才能使学生没有上课的那份紧张和压力,没有逆水行舟的那份心理负担,他们可以在轻松惬意中学知识,长才干,老师呢,也将使自己的教学变得举重若轻,反璞归真。

总之,关注运用中的语言,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必能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形成优秀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

第五篇:物理教学语言艺术探微

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呢?怎样才能启开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呢?这就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而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就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本文就物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作一初步探讨。

一、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符合逻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物理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气。如在讲“光的反射定射”时,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应说:反射角等入射角。因为反射角的大小是由入射角的大小决定的,两个角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课堂语言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不能将日常生活俗语、方言当作物理语言搬到课堂,如将物理语言“熔化”、“沸腾”说成“化了”、“开了”等,应该避免。

二、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高潮。鲁迅先生的老师藤野先生之所以在鲁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藤野先生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之处,适当提高声音,促其注意;关键之处,稍作停顿;需熟记的内容,不妨和以声韵,以利记忆。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既活泼、有趣、逼直,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语言直观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味,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右手定则”时,采用割韭菜的例子进行类比:将刀尖指向、刀刃切割方向、韭菜直立方向分别喻作感应电流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面,不但讲明了电磁感应中三方向之间的两两垂直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象理解。

所以,在许多教学难点上,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就可以把深奥的理论形象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之感,在增强理解知识的同时,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幽默可亲、趣味性强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规。如在讲“照相机”时,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某君照相时头顶地、脚朝天,问他为何如此照相,答曰,照相只能成倒立的像。学生听后发出笑声,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牢牢地记住了成像的特点。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搬到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五、巧于点拨、启发性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明了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点拨。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其首要条件就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这要求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贴近,在各个教学五一节中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使学生接受所学的内容。如在讲“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巧设导语:“耳朵的功能是能够听到各种声间,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中的呢?廖廖数语,就将学生引入了知识的殿堂。再如,讲述“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时,在学生了解了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后,问: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的摩擦呢?让学生思考。教师再举例启发:鞋底为可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要使自行车尽快停下来,应该怎么办?就这样,教师的话语轻松地敲开了疑惑之门,引出了思维之路,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上一篇:音乐教学心得体会下一篇:月考反思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