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

2022-10-03

1 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阐释

1.1 高校教师资源要义

高校教师资源的内涵。人力资源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因素, 决定着高校的活力和发展水平。高校教师资源, 是高校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教学和科研人员两部分, 由显性、隐性教师资源组成。显性教师资源包括教学、科研人员。隐性教师资源包括外校专家、成功人士、企业工程师等。

高校教师资源的特点。高校教师资源具有人力资源的共性, 如生物性、动态性、社会性等, 同时还具有特殊性。主要是: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较强, 渴望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受工作年限的限制, 其利用具有时效性;能够持续不断地开发, 自身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展。

高校教师资源是第一资源。一流的大学, 必然拥有一大批高素质教师。教师是高校的主体, 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决定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学术声誉和培养人才的素质等。因而, 优化高校教师资源配置, 对于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2 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理论基础

系统理论。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 无疑要受社会大系统、高校系统、政府和市场的制约,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整体性原则, 服从社会、高等教育的总目标, 注重优秀人才的匹配, 发挥教师队伍的整体效能;坚持有序性原则, 遵照一定规律和程序进行资源配置, 实现各环节的有机配合;坚持动态性原则, 适时调整教师资源结构, 及时吐故纳新。

教师专业化理论。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主要有:学科和教育专业性, 任职教师须有一定的学历、知识、能力;政府设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和措施;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涵盖专业动机的端正、专业技能的提升、专业精神的更新等。要想培养高素质人才, 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逐步改善教育质量, 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

1.3 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教师整体素质结构优化。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结构优化, 主要是“硬结构”的优化, 如均衡的年龄结构, 较高的学历结构, 合理的职称结构, 理想的学缘结构, 相容的学科结构等。

教师个体素质结构的优化。高校教师个人素质结构优化, 主要是“软结构”的优化, 如扎实的理论知识结构, 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规律;完善的能力结构, 具备较强的观察、想象、科研、创新能力;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 具备良好身体素质、心理状态、人格品质。

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要满足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的要求, 适应高校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新形势背景下, 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 必须把高校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内化为教师自身素质, 促使内在素质外化为行为习惯, 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2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

2.1 数量层面

高校教师资源不足问题。自1999年高校大扩招以来, 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 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相关数据显示, 2006年, 我国部分高校师生比1:40, 远远超过合理比例的两三倍。由此观之, 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数量不足, 增加了教师负担, 对高校办学水平和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消极影响。

高校教师资源流失问题。近年来, 教师流失现象, 特别是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现象依然较为严重。有关数据显示, 2004年, 高校教师流向国外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比例高达88.9%;流向外资和国企的比例高达78.8%;硕士以上学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比例高达59.1%。在这些流失的教师中, 硕士以上学位、中青年骨干教师占据了很大比例。这就使得高校教师资源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不合理, 造成高校教师队伍质量的下降。

2.2 质量层面

知识结构不合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这对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 当前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问题, 主要是:一些老师知识结构老化, 教学内容陈旧, 具备理科和人文社科知识的教师匮乏;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方法创新不够, 科研成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现代教育知识欠缺, 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要求。

能力结构不合理。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 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服务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把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欠缺;部分教师有学历无能力, 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缺失;一些教师社会实践缺乏, 理论知识不扎实,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工作超负荷, 没有精力搞科研。这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3 结构层面

学缘结构不合理。不少高校用毕业生留校任教补充师资力量, 许多教师在同一学校, 从上学待到离职退休;很多高校鼓励教师攻读本校在职硕士、博士学位, 使得教师的社会经验严重匮乏。对此, 哈佛大学规定, 本校毕业生, 无论多优秀, 毕业必须离校, 不得在本校任教。事实充分证明, 单一化来源的教师, 必然导致学术氛围沉闷、因循守旧, 教学观念单板单调, 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等问题, 影响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学历结构不合理。近年来, 我国高校教师的学历结构产生了深刻变化, 高学历人才不断增加。但是, 由于我国1981年才建立学位制度, 使得高校教师高学历人才仍然较少, 与外国大学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相关数据显示, 1973年, 美国高校教师中博士学历的占40.8%, 硕士学历的占85.7%。当前美国高校教师硕士学历所占比例早已超过95%以上。而我国高校教师本科学历以上的约占60%左右。

3 优化高校教师资源配置的对策建议

优化高校教师资源配置,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关系高校发展前途, 关系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进步。因此, 必须从理念、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等方面, 探索实现高校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路径。

3.1 进一步转变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理念

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理念, 是“理念”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体现, 涉及“做什么”、“坚持什么”。

第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高校师资管理活动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 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是把教师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坚持“以教师为本”, 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促使其转变为管理的主体。二是围绕选人、育人、留人展开工作, 保障教师利益, 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三是尊重、理解、善待教师, 畅通上下沟通渠道, 激发教师的潜能、创造力, 开创高校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第二, 树立“能本管理”理念。进一步强调“以人的能力为本”, 最大限度发挥人的能力, 形成推动组织发展的强大力量。一要坚持“能本管理”思想, 把知识和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作为前提, 努力提升教师的能力素质。二要坚持“以教师能力”为核心, 尊重教师的首创精神, 把知识和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作为教师评价的依据。三要把提高教师能力当作首要目标, 改革教师管理模式, 实现能岗匹配、能酬匹配, 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3.2 着力优化高校教师资源配置的内部环境

优化教师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 高校应发挥其首当其冲的重要作用, 加快推进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工作。

第一, 加快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一要严把入口关, 适应人才市场竞争态势, 严格掌握标准,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水平教师, 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二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 彻底改变传统教师补充方式, 面向科研机构和企业招聘优秀人才, 打破教师地域限制, 改善教师学缘结构, 建立多元化的教师来源渠道。三要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强化对专职教师的培训, 聘请社会上优秀的兼职教师, 加强教师和对口单位之间的交流, 增强教师社会实践能力。

第二, 建立教师终身教育培训体系。一是明确培训理论和原则。高校教师培训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尊重教师个人发展, 注重教师人格进步。坚持整体性、连续性、递进性原则, 注重培训知识的全面性, 注重培训的长期性, 促进教师专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二要完善培训内容。加强学科专业知识培训, 强化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 注重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三要创新培训形式。加强教师的岗前培训, 建立骨干教师培新基地,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 促进短期和长期培训相结合, 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

第三, 健全人才稳定、流动机制。人才稳定和人才流动, 对于高校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提高待遇, 解决教师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 如提高岗位津贴、奖金, 给予住房政策优惠, 适当提高科研经费等。通过情感、事业、环境等多种措施留住人才, 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 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 引入竞争机制, 树立人才柔性流动理念, 实现教师智力流动。坚持合理流动、资源共享的原则, 探索建立教师资源共享平台, 促进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第四, 增强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高校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 涉及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一要明确创新团队建设目标, 把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建设目标相结合, 强化团队意识, 优化教师能级结构, 建立多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的教师队伍。二要加强学习型创新团队建设, 加强深层次交流学习, 鼓励教师在干中学。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中青年教师, 造就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三要加强学科创新建设, 树立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 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 打造特色学科专业和研究领域。

3.3 逐步改善高校教师资源配置的外部环境

当前, 我国高校是国家投资、政府主管。国家和政府对高校有领导、调控和监督权。因此, 在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中, 应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 加大经费投入。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一要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占比, 建立高校发展专项基金, 促使经费向教学和科研倾斜, 叫停“大校园建设”。二要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模式,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投资教育, 如通过校企联合、中外合作办学, 吸收社会资金,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第二, 加快教师管理制度改革。一要健全教师职务聘任制,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加快教师工资、住房、医疗改革。二要完善教师社会保障机制, 强化社会公共服务的调节作用, 保障教师基本权益。三要完善高校福利体系, 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建立政府、学校、个人结合的教师利益保障新机制。

第三, 构建高效教师资源共享机制。首先, 转变观念, 打破传统的人才单位所有制, 营造教师资源流动良好氛围。其次, 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资源流动方式。完善校际互聘、连聘制度, 促进人才的合理利用, 引入外聘教师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建立退休教师资源库, 注重发挥退休教师的余热作用, 设立教授督导团, 组织退休老教授对新教师进行培训。建立高校联合办学机制, 加强学校之间的对口支援, 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的新型学校群。最后, 建立高校教师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 推进现代化科技手段普及, 如多媒体会议、互联网会议等。建立完善的教师资源共享网站, 为教师提供沟通、交流、学习的平台。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获得长足发展, 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 新时期对高校教师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使其面临严峻挑战。如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因此, 必须进一步转变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理念, 着力优化高校教师资源配置的内部环境, 逐步改善高校教师资源配置的外部环境, 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资源配置,理念

参考文献

[1] 陈剑峰, 陈风光.高校教师资源共享及流动体制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 2013, (4) .[1]陈剑峰, 陈风光.高校教师资源共享及流动体制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 2013, (4) .

[2] 沈曦, 周翔, 邵利明.高校教师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 .[2]沈曦, 周翔, 邵利明.高校教师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 .

[3] 林军, 王昆, 邓艳.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师资建设创新发展应实现的三个转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2, (3) .[3]林军, 王昆, 邓艳.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师资建设创新发展应实现的三个转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2, (3) .

[4] 王爱敏, 谈婷.美国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探析及启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 .[4]王爱敏, 谈婷.美国高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策略探析及启示[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 .

[5] 沈学伍, 葛国曙.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初探[J].文学教育 (中) , 2011, (12) .[5]沈学伍, 葛国曙.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初探[J].文学教育 (中) , 2011, (12) .

上一篇:浅谈混凝土配料秤的检定与调试下一篇: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