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的高校思政工作模式研究

2022-09-25

对于高校来说, 思政工作、和谐社会以及信息时代之间一定是存在联系的, 因为和谐社会下人才需求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高校需要根据这种变化调整思政工作, 而在信息时代下, 互联网成为影响思政工作的双刃剑, 可以成为提升工作水平的辅助工具, 也可以成为降低工作质量的影响因素,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需要对思政工作重新思考。

一、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一) 党和国家的要求

国家在有关高校生思政工作的文件中明确指出, 需要强化高校生的思政教育, 提升高校生的思政素质, 同时推动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 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 从而实现现代化建设。因此和谐社会不仅是一句口号, 更是新时代下高校生需要承担的使命[1]。在高等教育中, 一定要将思政工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联系起来, 强化高校生的各方面品质, 尽可能实现高校生的全面发展, 在个体上达到和谐, 社会群体才能和谐。

(二) 高校思政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和谐社会要想实现, 就需要发挥出思政工作的引导功能和育人功能。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力和活力的社会, 那么要想激发各行业人们的创新力和活力, 就需要思政工作的参与, 对人们进行激励, 而和谐社会是需要通过团结互助和扶贫济困来实现的, 那么就要依靠思政工作带有的引导和育人功能, 让社会上的各类利益关系得到协调, 同时也是需要法治参与。因此在高校中, 思政工作是一定要落实的, 这样和谐社会才能得到落实。高校生对于国家来说, 是珍贵的资源, 也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 在思政工作方面需要结合社会需求进行调整, 推动高校生全面发展。

二、高校思政工作现状

(一) 传统教育体制影响力大

基于特殊的国情, 国内高校采用的一直都是用成绩衡量高校生素质高低的方法, 在上大学前, 决定考生进入高校的只能是分数, 而在高校中学习, 依旧还是依靠对专业课成绩进行比较。这种方式下, 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 将成绩提升上去是最重要的, 高校生最关心的就是通过期末考试, 这种教育体制至今保持影响力, 对思政工作来说, 造成极大的冲击, 很多时候思政课上会出现大量高校生逃课的现象, 这与高校本身对思政工作不重视也是有关的。

(二) 思政工作者观念落后

真正好的教育是促进高校生全面发展[2]。德智体中德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智力则是在第二位, 那么在教育中, 就需要重视德育, 思政工作对于高校生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如今的一些高校为了响应国家在思政工作方面做出的要求, 也对实际工作进行革新, 例如将教育渠道进行扩展, 但是很多时候这种转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 一些思政工作者经验并不丰富, 在对高校生进行教育时, 只是做到了照本宣读, 其实教师对思政工作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中未能用积极的态度对高校生传递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三) 互联网的两面性

本世纪互联网发展迅猛, 尤其是近年来自媒体发展起来, 高校可以在思政工作中引入自媒体的优势,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多媒体讲解, 在生活中通过社交软件可以与高校生展开积极沟通, 这对思政工作的提升是十分有利的。但是互联网本身是利弊参半的, 为思政工作提供便捷的同时, 对高校生思想观念的冲击也是非常严重的, 很多网络上的不良思想影响高校生的三观形成。毕竟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 高校生在网络上缺乏分辨能力, 会被网络信息影响, 尤其是新媒体的普及, 导致高校生更喜欢在网络上交流, 产生不利影响的几率更高。

三、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高校思政工作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 坚持人本理念

人本理念是做好思政工作的基础, 也是社会进步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校生的思政工作决定着高等教育是否可以有效实施, 教育目标是否可以实现, 而在新形势下高校要完全思政工作, 就要坚持人本理念, 从高校生的实际需求出发, 完全思政工作, 需要相信高校生自身的能力和智慧, 在思政工作中给予高校生足够的信任, 为高校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这样才能促进高校生健康发展。

(二) 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

现阶段高校生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因为高校生面临的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非常大, 这就会造成思想道德方面受到影响, 高校生的科学素质和身体素质也会受到冲击。心理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思政工作方法, 可以让思政工作者的视野得到扩充, 增强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二者结合是新时期下高校创新思政工作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思政工作中, 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帮助高校生在心理素质方面不断强化, 并培养高校生形成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 同时借助互联网, 在网络上建立心理咨询、情感告白等服务栏目, 为高校生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思政教育途径。

(三) 发挥高校育人功能

需要建立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这是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一个特征, 校园文化可以形成师生的共同价值, 这样对师生行为和思想都会起到引导作用。

思政工作者应该将育人功能发挥出来, 将高校生作为教育主体, 投入足够的关心和爱护, 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以高校生的发展为目标, 建立起合理的管理制度, 同时遵循公平原则, 让校内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要求师生整体实现和谐, 在学习和工作中善于展示自我, 并营造出民主、宽松的文化氛围, 促进师生在校内实现平等、真诚的交流。

(四) 健全高校生人格精神

人格就是做人的资格[3]。人的人格与社会进步是息息相关的, 人格是对社会发展有利的, 那么人的价值才能在社会上体现, 而健全的人格有着几方面的表现。

首先是责任意识以及诚实的品质, 然后是坚强意志和创新精神, 需要具备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具备健康的心态, 对待他人要保持宽松。

最后是合作精神, 在当今社会合作精神是每个人需要具备的, 团队合作的效果是个人能力所无法达到的, 那么作为高校生, 就需要在合作意识方面强化锻炼。

(五) 落实安全稳定工作

安全也是思政工作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因为和谐社会中, 安全是最重要的因素, 那么思政工作者就要对校园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 加强治安巡视, 关注高校生的思想变化, 加强网络监控, 同时强化高校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自卫能力, 建立应急预案, 保证高校生在校期间的安全稳定。

四、结论

总之, 和谐社会是目前社会发展重要的内容, 高校是高等人才的培育基地, 需要坚持人本理念, 分析和谐社会下思政工作的不足之处, 积极应对互联网的机遇和挑战, 对思政工作进行完善, 推动思政工作的进步, 促进和谐人才的培养。

【相关链接】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 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是一个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社会。有两种意思:1、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 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 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 是稳定有序的社会。这主要是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和谐社会部分的论述归纳出来的。

2、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属性来看, 它应该是一个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也就是说, 它是一个能够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一个消灭了剥削、消除了两极分化, 人们能够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等相处、民主协商、自由发展的社会;一个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

进入21世纪后, 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 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摘要:和谐社会是如今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向,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源泉, 输出的人才将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 因此高校在思政工作方面需要不断强化, 这样才能保证和谐社会顺利构建。但是在网络背景下, 高校在思政工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对思政工作的进步造成一定的制约, 同时也是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因此本文对此展开深入探讨, 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主要背景, 为高校寻找到合适的思政工作新模式, 促进国内高校不断提升思政工作水平, 也是为了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校,思政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杰.网络信息时代下创新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以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为研究对象[J].人力资源管理, 2017, (08) :361-362.

[2] 姜卓娅, 王微.微媒体视域下辅导员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开放大学全日制学生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 (08) :45-46.

[3] 任宗仪.新媒体在贵州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2 (04) :85-89.

上一篇:市场细分在房地产住宅市场营销中的重要性下一篇:《科技资讯》期刊投稿要求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