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弘扬五四精神的现实思考

2022-09-10

发生在1919年5月的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爱国民主运动。“它带着辛亥革命所不曾有的姿态, 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第699页) ,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发扬五四运动, 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来说, 意义尤其重大。

1 继承发扬五四运动国弱心耻、倾心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中华民族永恒的力量源泉。1919年5月4日, 北京学生三千余人齐聚天安门前举行示威他们高呼“取消二十一条”、“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等口号。他们在宣言中写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他们“满街跪求”, 慷慨陈述国家现状。讲演者“垂泪而道”, 听众则“掩面而泣”。学生们满腔爱国的赤诚之心感染了各界民众, 6月5日, 上海工人自动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 其它城市的工人也群起响应, 斗争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五四运动发展在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革命运动。6月28日, 中国政府在全国各地群众及巴黎中国劳工、留学生的压力下, 终于拒绝在牺牲中国权益的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中国青年、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在帝国主义新的侵略欺压下的大迸发, 他们为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 为反抗卖国政府、卖国官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尤其是青年学生在北洋军阀政府屡次逮捕示威青年, 且逮捕人数成倍增多的严峻形势下, 毫不畏惧、视死如归, 一切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这充分体现了广大青年学生为了祖国权益和尊严不受破坏而甘愿牺牲、坚持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时期, 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应当发扬光大。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主题。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人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第3页)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发展和解放生产力, 创建和谐社会, 使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成为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和实现民族振兴的历史任务。因此, 我们必须要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这是当代青年继承发扬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准则。

2 继承发扬五四运动崇尚科学、追求民主、执著真理的献身精神

追求民主与科学是五四运动的核心内容。在五四运动中, 一大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勇敢地拿起民主和科学这两件锐利武器, 各封建旧文化、旧制度发动了猛烈进攻, 他们不迷信、不盲从、不屈服;他们执著真理、追求光明, 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五四先进青年看来, 只有科学才能改造中国, 救治中国。他们主张对全民族进行科学的教育, 号召重视科学、建设科学的民族文化。因此他们号召国民高兴科学的大旗, 冲破封建罗网, 解放思想, 自主而不屈服, 进取而不退隐, 进步而不保守, 敢于怀疑那些被捧为天经地义而不切实际的陈腐教条, 用理性和科学来衡量一切。只有真正建立起了科学的思维, 国民的思想才能真正地觉悟, 才能深刻认识民主的真正含义。实质上, 五四运动追求民主、科学的精神, 是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基础而引发来的。正因为五四青年们深爱自己的祖国, 痛惜国家衰弱的政治、倍受欺压的现状, 他们才意识到必须从西方的先进文明中吸收民主、科学的文化、技术和思想。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当下, 广大青年学生同样需要继承发扬五四运动崇尚民主、追求科学的精神。随着网络时代、信息生活的发达, 经济的社会化和观念形态多元化深入, 我们会遭遇各种各样思想的撞击, 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困惑, 这就需要大学生必须建立追求真理、讲求科学的精神。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民主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完善, 已经大大超越了五四时期热血青年所倡导的民主的内涵。但是, 我们也应看到, 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 于此青年学生一定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同时, 青年学生更应以科学的, 去吸收、继承人类科学中的一切优秀成果, 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良性发展。

3 继承发扬五四运动深入群众、注重实践、开拓进取的探索精神

五四运动的胜利, 是因为它形成了一条以青年学生为, 以工人阶级为主力, 有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广泛参加的斟统一战线。这条统一战线, 显示了人民群众联合斗争的伟大力量。张闻天说:“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 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这是五四运动最伟大的功绩” (张闻天《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第133页) 在五四运动中, 广大青年学生走出书斋, 深入民间, 贴近工农大众, 得到工人阶级的理解和支持, 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加入到运动中来, 这为运动的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五四运动, 青年学生认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巨大, 于是他们开始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开展宣传活动, 把救国救民的真理传播到具有实践斗争经验的工人中去, 因而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阶级相结合的步伐。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邓中夏说过:“五四运动中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 ‘往民间去’, 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 去办工会。” (《邓中夏文集》第4 3 1页) 正是由于五四青年深入群众, 注重实践的精神, 在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中成长了一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骨干力量。

而今, 青年学生要想在开放多元的社会生活中有所作为, 就需要俯下身子, 深入社会生活的基层, 在社会实践中敢于开拓进取、实事求是, 这样才能锻炼成长, 增长才干。现在的青年学生都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 他们成长于经济逐渐繁荣、父母呵护有加的环境中, 对社会现实缺乏全方位的深刻洞悉。因此, 当代青年学生在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一定要走出课堂、走出课本, 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深入社会调查走访, 研究剖析, 才能全面认识中国的国情, 知晓人民生活的真实状况, 在实践中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 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增强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摘要: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爱国民主运动。在新的历史时期, 要继承发扬五四运动国弱心耻、倾心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继承发扬五四运动崇尚科学、追求民主、执著真理的献身精神, 继承发扬五四运动深入群众、注重实践、开拓进取的探索精神。

关键词:五四运动,时代精神,现实思考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 1991.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 1993.

[3] 张闻天.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4] 夏明.邓中夏文集[M].人民出版社, 1993.

[5]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1.

上一篇:浅谈建筑施工单位如何做好投标工作下一篇:树聚类方法在文档图像检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