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痕迹检验有效利用方法研究

2022-10-13

工具痕迹是使用工具作用于客体, 使客体接触部位产生形变所形成的形象痕迹。[1]新《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 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判定要求更严格更充分的证据。公安机关对工具痕迹的检验分析, 可以有效判断犯罪工具的类别、判断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和方法, 是确定犯罪嫌疑人罪状的有力证据。但是在实际的案件侦查中, 工具痕迹检验的利用率还比较低, 因此, 如何提高工具痕迹检验的利用率是刑侦工作者的工作重点, 以下将根据工具痕迹的特点等研究如何对工具痕迹检验有效利用。

一、工具痕迹检验在案件侦破中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一) 工具种类和工具功能的复杂多变

工具痕迹具有复杂多变、分离物附属物多、稳固性立体性等特点。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带动各类工具的产生和变化, 出现了工具的功能专业化、品牌多样、型号齐全、功能复合化等特点。犯罪工具从日常常见的菜刀、水果刀、锤子、斧头等变成钳工锤、断线钳等专业化工具。这些新工具新特点的出现, 使得侦破机关根据工具痕迹来准确推断作案工具出现难度。

(二) 工具痕迹检验缺乏仪器设备,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落后

工具痕迹的检验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 我国的公安机关在警务机制改革后, 警力资源配置实现了优化, 大多数案件都是由基层公安机关来负责侦破, 但是基层公安机关专项经费不够, 不能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 不能招揽到富有专业侦破技术的高级警务人才。专业人才和专业设备的匮乏, 弱化了工具痕迹检验的利用效率。

(三) 传统的案件侦破观念不重视工具痕迹检验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

传统的案件侦破观念要求侦查人员只重视手印、脚印、DNA等可以直接认定人身的现场证据, 对工具痕迹的处理不够细微, 不能有效读取工具痕迹中包含的有效犯罪信息。侦破人员不重视工具痕迹的检验, 不能判定作案工具, 在对可疑人员的住所搜查时不能发现可疑线索, 影响对犯罪嫌疑人的判断。

二、工具痕迹检验的有效利用方法

(一) 强化现场勘察人员对工具痕迹的利用意识, 细心的平铺式勘察现场, 注意工具痕迹的收集

要求现场勘查人员认识到工具痕迹检验在案件侦破中的重要意义, 应用数字化提取技术来快速的提取工具痕迹, 尽可能的提取工具痕迹的原物或者制作工具模型, 在无法实现以上两种方法对工具痕迹的提取时, 可以选择数码照相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来准确的表现工具痕迹, 拍摄时要选取合适的参照物来配光拍摄, 要实现多角度多方面补充拍摄, 对工具痕迹的微观特征做好详细记录。

(二) 增加公安机关侦破用相关技术和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

新型侦破技术的应用为工具痕迹的检验提供技术支持, 而配套的仪器设备是工具痕迹检验有效利用的基础。数字化信息化的社会发展对公安机关的直接作用就是数据库的建立, 案件侦破人员把工具痕迹信息录入数据库, 通过与数据库中的数据比对, 可以有效判断作案工具的特征, 根据有效特征和案发现场的实际情况来推断作案工具, 根据工具信息来寻找售卖商家, 根据商家的售卖信息可以排查可疑人员。案件侦破人员在工具痕迹的形成顺序上要合理记录, 犯罪人员为了达到犯罪目的, 在破坏目标物体时有可能对周围的障碍物形成一定的损害, 对这些工具痕迹的顺序推理可以分析作案的现场情节, 对侦破人员推断犯罪人员的作案动机有重要作用。

(三) 联动现场其他痕迹信息, 拓展信息价值

在犯罪现场的工具痕迹收集过程中, 还要对工具痕迹上的附着物进行收集和比对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比对可以推断作案工具的可疑材质、适用范围等, 对作案工具的精准确定有重要价值。

(四) 加强公安机关各部门的有效协作

犯罪趋势的系列化要求多地区多部门的公安人员协同破案意识加强。要求刑侦各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配合, 加强公安人员对工具痕迹检验有效价值的重视, 各个部门要团结协作, 积极反馈相关信息, 提高破案效率。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工具痕迹也保持了与科技更新的同步发展, 数字化技术在对工具痕迹检验中效果明显, 但是由于工具痕迹的复杂多变, 就要求公安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控制作用, 根据工具痕迹的特征不断的进行仪器的调整和改进, 获得最有价值的断案线索。根据以上论述, 我们看出工具痕迹检验在刑侦工作中意义重大, 必须增加对工具痕迹检验的重视, 开发更加有效地工具痕迹检验技术。

摘要:工具痕迹是犯罪现场最常见的一种犯罪痕迹, 为警方侦破案件提供线索和侦查方向, 对案件的侦破意义重大。随着数字化工具痕迹数据库的建立, 以及计算机自动识别技术在公安系统的开发使用, 工具痕迹检验在刑侦工作中的范围扩大。随着新形势下犯罪案件的增加, 有效利用工具痕迹检验、强化刑侦高科技技术应用能力, 可以提高案件侦破效率。

关键词:工具痕迹,工具痕迹检验,刑事侦查,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俞文, 党盼峰.试论工具痕迹的有效利用[J].辽宁警专学报, 2013, 01:83-85.

[2] 杨春明.浅论工具痕迹检验现状及有效利用的方法[J].法制与社会, 2013, 21:119+122.

[3] 于明洋.试论工具痕迹的有效利用[J].科学中国人, 2014, 04:89.

上一篇:重构我国刑事诉讼中亲属拒证权制度下一篇: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