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论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精彩导读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才能捷报频传。

第一篇:中国马克思主义论文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比较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理论界和学术界基本上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同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这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认识混乱。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尽完全相同的概念,从时间上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比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使用的时间要晚一些。从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属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无疑已不再是西方语言、西方风格,而具有中国的形式、内容和民族特色、风格、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整体。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实际

长期以来,我国的理论界和学术界基本上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同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便是在出版的有关专著、教材中,还是在大量的理论宣传和发表的学术论文中,这一现象几乎普遍存在。甚至在同一本著作或同一篇文章中,也常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混同使用①。这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认识混乱。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尽完全相同的概念,我们不能把它们简单等同起来。即使要混同使用,也必须加以说明,以示区别。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我们更应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两个不尽完全相同的概念作出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以正视听。

一、两个概念的由来及变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作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实践活动,学术界普遍认为是从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就已开始了,但如果作为中国共产党“经典文献”中的一个特定概念(有人称“马列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马克思主义态度、原则,则是在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并确定下来的。在这次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使用了这一概念,同时把它作为一条根本原则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原则确定下来。他说:“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在这里,毛泽东已经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阐述的非常清楚。

同毛泽东的政治报告相呼应,张闻天在其组织报告《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组织问题》中也提出了“组织工作中国化”的方针。他说:“在组织工作中必须熟悉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但必须严格的估计到中国民族的、政治的、文化的、思想习惯的各种特点,来决定组织工作的特点,来使组织工作中国化。”[2](P584)

“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方法是国际性的,但我们是在中国做组织工作,一定要严格估计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族习惯、道德的特点,正确认识这些特点,再来决定我们的斗争形式、组织形式、工作方法。我们要的是国际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我们要使组织工作中国化,否则我们就不是中国的共产党员。”[2](P225-226)他指出:“将外国党的决定搬到中国来用,是一定要碰钉子的。所以不仅要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而且要在民族环境中来实现这些原则。”“所以我们要有原则性,还要有具体性,要根据各地的情况实现我们的原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我们反对千篇一律。”[2](P226)在谈到宣传教育工作时,张闻天也明确提出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说:“宣传马列主义,提高全国的理论水平。特别要注意以马列主义的革命精神与革命方法,去教育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并以此去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各方面。要认真的使马列主义中国化,使它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所接受。”[3](P622)在关于党校的教育方针中,他提出的第一条就是:“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特别着重于马列主义的革命精神与方法的教育,着重于拿实际问题说明马列主义的原则。”[3](P6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全体成员所接受。1938年11月6日通过的《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第五部分“自卫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中明确提出:“必须加紧认真地提高全党理论的水平,自上而下一致地努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学会灵活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3](P702)正是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根本原则指导,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才能不断创新中国革命的理论并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一步一步走向胜利。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这一原则也受到过苏联的指责。在苏联人帮助修订出版《毛泽东选集》时,毛泽东出于尊重斯大林和苏共考虑,特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成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甚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直接删去。[4](P429-430)提法进行了改变,并不意味着原则的改变。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学术界和理论界又逐步使用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而且越来越广泛。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共中央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国务院学位办也于2005年正式批准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同时下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5个二级学科,由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就被规范化、制度化(法定化)了。

从时间上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比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使用的时间要晚一些。就现有的文献资料显示来看,最早使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是1942年。当然,这一概念经历一个由“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理论”到“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再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等演变过程。1942年年7月1日,朱德在《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一文中,首次提出并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理论”这一概念。他说:“今天我们党已经积累下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正确的掌握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并且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理论。”[5]翌年11月10日,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中,又提出并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这一概念。他说:“我党自从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之后,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之下,彻底克服了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一扫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气氛,把党的事业完全放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之下,直到现在已经九年的时间,不但没有犯过错误,而且一直是胜利地发展着。”[6]此后,1944年2月17日,彭真在关于中央党校第一部作整风学习与审查干部的总结中,在讲到整风运动的实质时,也提出了“毛主席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思想”这一概念。[7](P100-101)

明确提出并使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是在中共七大的重要文献中。1945年5月,刘少奇在大会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而在最坚固的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党”;“中国共产党产生以来,产生了、发展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出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这个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8](PP314-315)

这之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使用的并不广泛。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江泽民多次使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概念,致使这一概念又被逐步广泛使用起来。但人们还是习惯使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提出和使用,从时间上看,确实先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有机相连并同时使用的,最早是刘少奇在中共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他说:由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极大的特殊性,以及中国的科学还不发达等条件,“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而正是毛泽东,“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他说:毛泽东思想就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8](PP314-315)而且在报告中频繁地同时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这个报告,充分表明当时的中共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已达到一个新水准,刘少奇的这篇报告也因此而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声名卓著的经典之作。

二、两个概念的基本内涵

从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属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但它毕竟不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简单相加,它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则主要针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它产生于20世纪中国,并生效于20世纪中国。在解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时,一定要首先把握上述两个基本特点。此外,要想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形成更全面、更准确、更丰满的认识,还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理解:

第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而非他国的。有学者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9]这种表述实际上把主次颠倒了。我们认为,之所以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目的是为了区别“俄国化”、“英国化”、“日本化”、“法国化”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主体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全党和全国人民,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更不是列宁、斯大林。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和领导集体针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性提出自己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的总和和代称,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创立的。

第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虽在范畴上属性“马”,但实亦姓“毛”、“邓”以及其他等等。也就是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核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它在语言表达、思维形式、理论成果、解决问题等方面存在完全的不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按照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结合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实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不断前进所形成的理论体系,它虽然可以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或是说成马克思主义的抽象化,但它毕竟被毛泽东、邓小平等我们党的领袖们把它们给具体化了,成为新的时代语言和新的理论体系。我们把这些理论体系分别称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第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新的而非原来的旧的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等在19世纪40-90年代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是列宁等在20世纪初创立的列宁主义在中国的直接的简单的运用,而是20世纪2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在中国创立的全新的理论形态。这个理论具有新的时代特点、新的内容、新的理论形态等。它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总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先进的知识分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实际问题而逐步形成的全新科学理论,是中国时代的产物。就目前来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它们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成果,是毛泽东、邓小平和我们党的其他领袖们创建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聪明才智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深深扎根在中国土壤,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提出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从内容上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的应用它。毛泽东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不应当割断历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包括同中国社会的历史实际、中国文化传统的实际相结合。二是从形式上马克思主义要有中国的民族形式。毛泽东指出:“

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毛泽东指出,事物在发展中,新的东西层出不穷,马克思主义要与不断变化的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除此之外,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笔者认为还应该包含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立主体是“马克思、列宁”而非别的什么人。马克思主义诞生在西方,相当一个时期运用于西方指导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第一、第二国际都没有考虑向东方、特别是向中国这样苦难深重的东方落后国家的人民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到了第三国际成立后,这种状况才真正得到改变,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际需要,决定在东方特别是中国迅速传播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可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为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即基本原理在中国的传播过程。马克思主义必须民族化和时代化,必须要变成当地和当时人民能接受的东西,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转变成巨大的现实的物质力量,从而更好地指导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建设。

其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对象是“中国”而非别的什么国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矢”,是宇宙观、方法论;中国的具体实际是“的”,是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这是前提条件,不然,不知结合什么,更谈不上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中国共产党人最初的理解来看,就是当时中国迫切需要的阶级斗争(暴力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后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有了一些新的认识,逐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它还包括许多学说,比如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等。中国人需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是什么教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当时中国的民族需要,也就是民族化。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人才有可能从马克思主义中得到答案,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其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体现在“化”字上。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结合过程,它更多关注的是“为什么结合,如何结合?”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强调不要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甚至庸俗化,不要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不要照搬苏联的经验。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都明确强调,理论联系实践,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他们都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离不开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就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讲国情,讲实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凡符合中国国情的,又经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就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无疑已不再是西方语言、西方风格,而具有中国的形式、内容和民族特色、风格、气派。

三、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从时代背景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首先是针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教条主义者照搬照抄西方马克思主义、俄国列宁主义而言的。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为了找到正确思想武器,而特地提出来的,是为自己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并进而提出自己的理论扫清障碍。同时,也是从列宁那里得到的启示。苏联共产党及共产国际在早期中国革命中曾给予中国革命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和干预。既然马克思主义并不能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现实的具体的指导,因而与俄国处于相同时代,具有较为相似国情的中国自然走上了以俄人为师的道路,即“走俄国人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初走向马克思主义时的口号,也是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出发点。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命题的提出首先则是针对20世纪40年代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独立开展革命斗争和探索自己道路,是否勇于打起自己的理论“旗帜”,是否已经创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问题。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就必须举起自己的理论旗帜,以指引革命不断向前。其次是针对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国内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提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又面临一个解放思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经历了艰难的探索之后,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决心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哲学范畴和理论特色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哲学命题,属于哲学范畴,强调的是认识方法、思想方法、思想路线,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诸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等方法。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重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中国民族化、中国问题具体化,强调的是继承或坚持。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则是一个政治学范畴,强调的是发展结果,强调的是通过解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所形成的新理论,这种理论更注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注重的是解决中国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的一系列复杂的实际问题。这些理论是中国特色的理论,诸如,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中国理论的构成等。也就是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更注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现代化和特色化。

简单地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具体特点相结合”并获得“一定民族形式”的具体过程,这一过程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出现某些偏差;而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具有中国的特点和民族形式的科学理论。前者是一个历史过程,后者是一个理论结果。这是二者的区别。但是,二者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其联系在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能产生于和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结果,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确立和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10]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会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样,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何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以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整体。但事实是清楚的,那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能混为一谈,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论新阶段[J].解放,1938(57):37.

[2]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1938)[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

[4]参见杨奎松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5]解放日报,1942-07-01.

[6]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8.

[7]彭真年谱(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8]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9]秋石.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J].求是,2002(4).

[10]叶险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回到马克思”[J].新视野,2003(3).毛慧.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第20卷第3期,117.

责任编辑:苏伟

作者:张国镛

第二篇: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精彩导读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才能捷报频传。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从此,“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语汇并迅速在社会上走红。我们应当注意到,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梦”的每一个成就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只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复兴,人民才能幸福。同时,中国共产党有了“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才能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升级,才能诞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

世纪奋斗:中国人民圆了“站立之梦”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悠久灿烂的古代“中国梦”,一度跻身世界文明发展的先进行列。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存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资本主义在英、法、德、美、日等国勃兴,工业革命的助推,国力蒸蒸日上。经历了“康雍乾三朝盛世”的清王朝则闭关锁国,积贫积弱,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上国”之梦。中国统治者梦来的不是“万国来仪”,歌舞升平,而是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攻城略地。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个梦碎了,另一个梦却由此开启。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自立。这是中国人民从破碎的旧梦中获得的重要启迪。于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正能量一代一代地传递下来:从林则徐“苟利國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于担当,到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舍生取义;从梁启超对“少年中国”、“新民之梦”的急切呼唤,到李大钊“青春中华”的美妙憧憬;从洪秀全对“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大同社会的理想追求,到陈独秀高擎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呐喊;从孙中山“建国方略”的初步构想,到毛泽东“一定要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宏伟目标,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百折不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充满斗志、满怀信心。

但是,不可否认的残酷事实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梦想一一破灭。只有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克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努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在党的七大上书写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带领广大群众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才有中国共产党人从井冈山通向天安门的成功之路,才有毛泽东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的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艰难探索:“赶超之梦”有得有失

新中国的成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圆了中国梦中的“独立和解放”之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梦想,对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讲,可谓任重道远。打造中国社会主义大厦,首先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马不停蹄,“三套锣鼓一起敲”,迅速建立了具有中国自己特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此,中国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揭开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新篇章。

因为对落后就要挨打的记忆犹新,因为对独立的倍加珍视,因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富强的追梦,因为建国初经济建设成就带来的过度自信,我们制定了“赶超”战略:高速度建设,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钢、铁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赶超资本主义发达国家。1956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说,中国如果不能把自己建设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那就要被从地球上开除球籍!一穷二白基础上的赶超梦想,我们收获了许多成就:建设起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以“两弹一星”为标志在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中取得了重要突破,走过了许多国家需要上百年时间才能走完的路程。

然而,探索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偏差,偏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等问题认识不透彻,我们也曾付出过沉重的代价。“大跃进”、“共产风”和“文化大革命”,就是这样的沉痛教训。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固然不易,而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道路必定坎坷曲折。邓小平说的“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建立的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的具体体现,为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路径。

科学发展:“富强之梦”扬帆启航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保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宝贵经验教训,成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重要理论源泉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集中了全党智慧,是党早期对社会主义发展思想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87年党的十三大将邓小平规划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下来。党的十八大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总纲部分。同时,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践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指出:我们不能“偏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更不能“偏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否则,就会走上封闭僵化的老路,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梦正在这坚实迈进的脚步中变得愈发清晰可见,触手可及。

科学发展最重要。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三个意识:一是树立优越意识,强化三个自信。上述关于“中国梦”的顶层设计已经初见成效: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神舟系列的成功升天、“蛟龙”创世界纪录的深海潜水、航母“辽宁舰”的惊人亮相,等等。这些成就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可中国是一个有影响的大国,开始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充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二是树立忧患意识,科学判断时局。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存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同时并存。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深刻总结国内外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把握战略机遇,化解各类矛盾,为人民谋幸福,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三是树立参与意识,人人给力“中国梦”。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需要人人参与。“中国梦”是由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个体梦”汇聚而成的。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具体环境中,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按照中国自身的特点去应用它。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才能捷报频传。

(责任编辑:张纪)

作者:徐方平

第三篇: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大会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形势下的中国国情,首次站在对以往历史总结以及中国的未来走向的高度上提出了“中国梦”的重大战略命题,这是我国当代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对“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系作出解释,认为“中国梦”是存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当中的,而反过来“中国梦”又是在当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辩证关系;理论成果

1 “中国梦”存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梦”不仅是我们国家的梦想,也是无数中华儿女的梦想。“中国梦”归根结底也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及繁荣昌盛,深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终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在以往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每个历史活动时期都有着符合当时实际的“中国梦”。在革命建设时期,“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的独立发展,中国人民要站起来,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这是一种政治上的复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时期,“中国梦”就是人民对于提高自身生活水平的梦想,中国人民要富起来,这是一种经济上的复兴;而在现在,“中国梦”不止要物质上的充足,并且要将缺失的精神文明重新构建起来,这是文化上的复兴。

1840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军阀混战。近代中国的大地上,危机四伏,民不聊生。这一时期无数中华儿女的最大的梦想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一批又一批的爱国者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探索。在我们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民族资产阶级都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一次次伟大的尝试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最终却都以失败而告终,都没有使中国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直到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并取得了胜利之后,马克思主义才辗转传到了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审视中国的革命,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与我国实际状况相结合取得的重大成果。从此之后,中国的革命不仅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同时也有了正确的革命思想作为指导。这极大的提高了人民坚持作战的决心和信心,在与外敌的抗争的过程中,赶走了外国侵略者,洗刷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实现了民族独立;在解放战争中,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中国人民自己又解放了自己。建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又积极带领全国人民开展了三大运动,完成了三大改造,使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1978年以来,中国人民以富起来作为最大的梦想。我国第二代领导集团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结合中国的特色,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先河,并由其后的领导团体进行补充。在使中国富起来的道路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的探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思想的指引下,坚持走中国道路,坚持将经济发展作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对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尤其在90年代,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所有这些努力使得中国经济社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富起来的梦想已经实现。

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个年头,我国的物质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精神文化却落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和繁荣,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国,其中包含了大量丰富并且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在革命建设年代保留下来的优秀传统,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不能丢,一旦丢失了灵魂,那么我们的整个民族都会失去生机与活力,所有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等也就不能继续开展。因此,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经济、政治等建设的发展,也要将文化建设一起向前推进,甚至要将其作为领头的一个方面。这是现在甚至是将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必须去把握的关键。

2 “中国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在其各个活动时期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客观实际结合起来,用以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同问题,在其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彰显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受到了历史以及实践的检验,在其指导下的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革命过程中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这证明了它的科学性以及正确性,它在历史中完成了它的使命,并且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作用。鄧小平理论的形成显示出了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领头羊,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思想体系主要是要带领中国结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现代化建设,而这一目标要在本世纪中叶才能完成,因此,这一理论体系仍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这一思想体系指导着中国的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11年,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极大的提高了,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但是,尽管如此,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的最重要的矛盾,我国的全球地位仍然没有得到摆脱,这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虽然使得中国获得了大幅度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并没有使得中国完全走出这个状况,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作用还没有完成,仍然在路上,所以,这一理论体系仍然需要完善和补充。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继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它对以往的党的历史进行丰富的总结,并对中国的未来提出了设想,将这些创造性的总结为了“中国梦”这一战略命题。何为“中国梦”,也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它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有了这些理想之后应该如何去实现”“我们应该实现怎么样的目标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的重大问题,除此之外,它也深刻阐述了改革开放、依法治国、发展道路以及从严治党等关乎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直到目前它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对当代的社会发展建设作出指导。“中国梦”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宏观指导下,对以前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成果的继承,它是站在现实的高度上,结合着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从而提出来的。因此,“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注入了新鲜血液,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中国梦”汇集的是无数中华儿女的梦想,体现了中国力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奋发图强,它也是对建设一个全方位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国家的盼望。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要实现这个梦想必然要经历许多的艰难险阻。要实现“中国梦”,除了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发展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的作风之外,还必须不断地凝聚中国力量,继续不断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我们既不能教条主义的吸收马克思主义当中的条条框框,也不能盲目的吸取以往的历史经验,更不能将古今中外的做法全盘吸收,只有当马克思主义与发展着的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不断的应对变化了的情况,解决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不断地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的梦想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指导。

3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中国梦”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是在路上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齐头并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因为“中国梦”才得以延续,“中国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并且还将不断的继续推进其发展。并且我们要实现“中国梦”还必须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将它作为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导,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落实到“中国梦”的实践当中去。

参考文献

[1]刘耀松.载人航天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2]钱丽莎.毛泽东文化观中的人民性思想及当代启示研究(1919-1957)[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徐可纯.试析毛泽东与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异同[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2.

[4]张秀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髓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0.

作者简介

王利娟(1990-),女,重庆市渝北区人。现为重庆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市 400067

作者:王利娟

上一篇:管理学基础期末论文下一篇:大学生校园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