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学习的收获

2022-09-05

第一篇:语文课堂学习的收获

六年语文学习的收获小结

在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中,我收获了很多,也付出了不少。

一年级时,老师教会了我拼音,怎样才能把拼音拼起来,这个本领让我读了许多书。二年级时,我学会了许多字,它让我写出了让我自己感到不错的小作文。三年级时,我认识了许多名人,知道了许多事,我感激老师。四年级时,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游览”了许多美丽的风景,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上“爱”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真心的爱每一个人。五年级时,我学会了书是我们知识的大门,走进了毛泽东主席,了解了四大名著,看到了党员的美好心灵。六年级时,一首首古诗从我眼前走过,流进我的心中,外国名著也是十分的令人感慨,那科学精神又让我们钦佩,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令我感叹不已,那美好的谎言又令我感动至极,谁能说这不是世界上最令人感动的谎言呢?保护地球、保护每一片绿色,让生活更美好!难忘小学生活带给我的快乐,离开母校我也不会忘记她!

六年的语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作文也写得越来越好,这是母校给我的本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母校带给我的恩泽!

第二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收获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应用理论学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从课程论、评价论、教学论、学习论等多个方面对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做了具体的阐述。它是遵循新课改的基本观点,、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这学期,老师给我们重点讲了以下几大板块:语文教师论|语文课程论、语文教材论、语文教学论、师生关系论以及语文研究论。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不少知识,这些知识都将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或是人生之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还是谈谈我对这门课的几点收获吧!

一、关于语文教师论的几点看法

首先,从语文教师这一方面来说,要想成为优秀教师是不容易的。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做教师,先在对教师的门槛提高了,不光有学历要求,还有能力、现代理念与技术、教学方法与效果、教学质量等各方面的要求。所以才会有做老师难,做一名好老师更难的说法。教师要想胜任自己的工作,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方式一:学习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很多先进的教育理论可以指导我们的教学,如果只一味关注教学实践而无理论指导,往往是事倍功半,如盲人摸象,也容易使我们在教学中产生厌倦情绪。方式二: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内地很多地方以将会不会使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之一。每个教师都要具备制作课件的能力,如果我们不加快补上这一课,那就会越来越落后。另外,新教材的特点是难度降低,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同样加宽,而我们这一代受教育是文理泾渭分明,知识面狭窄,如果我们不及时增加更新知识,以后就无法面对学生。方式三: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学校为本,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已是很多专家和教师认为是最利于推进新课改的有效方式。教师处在教学第一线,新课改是否成功,直接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相联系。

作为一名现代教育科学型的语文教师,仅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中最基本的有以下几点:

1、现代教育理念。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人才成为国家的重要资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本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应该提倡素质教育理念,摒弃应试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现,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

2、教育科学知识,现代语文教师,既要以自身品德来教育学生,给学生树立模范作用,又要教授学生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当然,教给学生的人知识一定要是正确的,经过论证后的权威的科学知识,不能抱着一种敷衍的态度,自己不懂的地方还要多向别人学习、请教、去查阅一些正确解答。

3、语文专业素养。

4、特别的语言感受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很丰富的感情,要通过特别的语言感受能力,将所要表达的感情用自己的声音读出来。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的感情和语言表达能力。

5、语文教学能力。现在的教学基本上是要求老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用投影仪的方式演示给同学看。这就要求老师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

6、语文教学研究能力。语文教师既要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又要对新知识加以探索和总结,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研究适应学生学习和提高运用技巧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提高教学水平。

另外,作为教师,应具备四大专业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协调师生关系等人际关系能力。我认为其中课堂教学能力至关重要。仅仅做到专业知识很牢固,专业能力很强是不够的,更应该会“点金术”。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改变了教学理念,对于课堂教学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加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此基础上,要适当加以点拨,作为一名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实践,并且持之以恒,始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二、关于语文课程论的几点心得。

其次,从语文课程方面来说。自从2001年实行新课改之后,对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有了新的界定。语文新课程重新树立了合理的、全面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整个目标结构中的基础元素,既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又是通过两维目标要实现的预期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目标中最具动态性的元素,是滋长、生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土壤,是实现“知识与能力”预期目标的载体,是学会形成能力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预期性目标你的实现,对程序性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对三维目标的整合与发展,起着促进优化调控作用。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整合发展的结构整体你,强调通过三维目标的整合发展养成素质。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综合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情感和体现去学习掌握新的学习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中,以生成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体现性目标产生内动力,促进优化调控,学习通过新的过程与方法去获取新知识等多项学习能力及其品质。

新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

一、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树立角色转化意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必须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有什么样的教学,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教师观念的改变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应树立以下角色意识,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观念观念的转变。

(一)由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首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它首先表现在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其次,教师还是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的向导。

(二)由旁观者转化为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是共同学习、共同探求知识的伙伴、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共同成长。另外,教师要到学生中去,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师生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协作、创造真诚、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自由表达中逐步实现自身价值。

(三)由教书匠转化为科研者。教师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生成、创造、不做教书匠,而应做一名科研型教师。

二、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我们学习新课程,品味“以人为本”思想。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决定于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应该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新课程的教学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三、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我们学习新课程,品味“课程”观念。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是丰富而又不确定的,是一个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生态系统”,主要体现以下几种理念、;

(一)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新课程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一方面,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将来的可能生活是课程编制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创造着课程。

(二)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是课程和课程对象的中介,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从某种程度上讲,他影响着课程对象对课程的接受程度,特别是教师的学识、经验、思维能力、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素质状况决定着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三)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程倡导的基本学习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比较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从实施的角度,注重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创造等基本的学习方式。

四、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我们学习新课程,品味新“教材”。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应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思考、交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五、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我们学习新课程,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共同参与,意味着平等交流,教师应有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成功的一堂课,或者说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作为教师应懂得理解、接受、同情和公平对待学生的重要性。

三.关于语文教学论的几点收获

再次,从语文教学这一方面来说,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流程模式,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肢解美女式的教学。老师讲授到底的填鸭式,教师在教学中占有霸权地位,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代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学。采用现代教学思想和主体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构建知识理论。它的教学流程模式是导入——整体感知——品味语言——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这一模式。另外,新的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有如下变化:(1)从重视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发展。(2)从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化。(3)从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化。(4)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5)从单项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换。(6)从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化。(7)从教学的模式化向教学的个性化转化。教师要转变角色,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运用一切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点。

四.关于语文研究论的几点看法:

最后,从语文研究这一方面来说,教师要经常参加一些课例研究或是教学研究方面的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研究能力。另外,教师要多学习一些教学经验,多观摩一些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视频,做好教学研究笔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要求,促进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之间的共同发展。

总之,通过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从各方面提升和改变自己,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自己永远不落后于时代。

第三篇:谈谈学习语文课程教学论的两点收获语文课程教学论文(模版)

中国有句话叫“真正的觉悟,是从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开始”。作为师范生,对现代教育总是有点自己的看法吧。我想大多数人在接触教育学、课程教学论、教师技能等各种专业系统的知识之前,都有各种零碎不全的看法,都以为自己懂点什么。但是接触之后才会发现,先前的认识、看法多么浅显无知,因为没有学习过系统的知识是认识不到其中的区别的。像我本人以前老还觉得自己不错,至少不太差。现在才明白,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缺乏,眼界多么狭小。下面就来谈谈在学习了语文课程教学论之后的意识改变、认识收获。

一、 情感教育也要重视母语训练的重要性 自从确立了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评价和教学建议”,新的课程改革层出不穷。但是好像各种改革都或多或少存在偏颇,总是忽略“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内容。比如对我们母语口语的训练缺乏,对语感教学的忽视,偏重于空洞的说教学生体验感情,体验文章主旨思想。但是殊不知,这样做,恰恰是欲速则不达。因为对母语的熟悉足可以让我们熟络的了解文章大意,但是具体品味文章不建立在品评语言、斟酌词句上,不通过对语言的琢磨而去大谈体验文章内涵,不是好笑么?囫囵吞枣还想品出枣心的味道,那是满嘴乱渣!

回顾这么多年的读书生涯,真正课堂上的母语训练连英语训练力度都不及,英语还天天晨读晚读,单词、口语、语法一路大开国人“金口”。倒是语文,因为生长在这个母语国度,往往就忽略了对语文中“语”的训练。我想如果真能做到英语那般,恐怕唐诗宋词什么的早就拿下了,甚至押韵作诗也不在话下了吧。这真是语文教学的尴尬和悲哀啊,母语尚未学好,没能理解,英语成绩又能有多好呢,可想而知。

语感教学是指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的感悟自得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语感教学环境中,能够强化学生对言语作品的体验。而且借助学生对母语环境的熟悉这一优势,教师可以带动学生寻找“自我”,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强烈的体验感。体验文章,体验情感,成为言语作品意义与内蕴的主动追求者。这不就是课程改革梦寐以求的目标吗,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这些可都不是说着玩的,确实经历过真是验证,才让我彻底相信,母语训练补课忽视! 记得观看优秀教学视频——《给予树》时,那种教学模式带给我的感动和思索,真的不一般。视频中的老师教授的是小学生课文,居然凭着简单的几个词语,反复诵读“什么都没有”,“默默无语”、、、帮助学生挖掘出那么多的情感要素!课文中主人公的情感,以及所蕴含的人物性格、品质,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从而达到对学生的道德审美教育、情感价值教育等目标。虽然只是小学生,虽然学习的是一篇简单的课文,但是从中挖掘、汲取的知识,远远不是传统教育分析课文段落层次、总结写作手法所能比拟的,而且外延延伸到情感层面根本是传统教育无法企及的,也正是新课改标准千叮咛万嘱咐要实现的目标。简直太佩服中国语言的奥秘无穷了,字里行间都是感情,句句话都能折射出视角灿烂的一面。呵,完全归功于对语言的玩味、品读。诵读吟咏,依据语境涵咏品味,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感,而且奠定了正确品味文章的基础,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对于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起了莫大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语文主题学习收获

继续行走,静待花开

育红小学 房超

这个假期观看了肖承红《西门豹》、王玉兰《童年的发现》、王婷《丑小鸭》三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三位教师主题运用灵活,1+X的多元整合课堂,配以相应的训练,体现了一课一得、以生为本,大量阅读、读写结合的"语文主题学习"理念。不论是从理念上,还是课堂教学的模式与结构上,都让我收获颇丰,感慨语文是可以如此美丽、富有。

一、特别印象

三位教师的教学机智与深厚的教学功底,通过这三节课展现的淋漓尽致。

肖承红老师讲授的《西门豹》一课,从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文言文《周处》到最后的推荐阅读民间故事《后羿射日》巧妙的结合,一个关键问题引领学生阅读,即可披文入境。如:西门豹是怎样的一个人?"让孩子们先吟后理解,他的课堂注重孩子习惯学法引领,善于激发兴趣,让学生掌握方法自己学,语言幽默诙谐,整堂课孩子们学的轻松快乐。

王玉兰老师在上《童年的发现》一文时要求孩子概括文章大意,或是孩子过于紧张,亦或是孩子阅读不够,答案差强人意。于是王老师让孩子们试着从本文题目着手,帮助孩子们一步步将题目变成了一句完整的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更可以先概括段落大意,最后将这些内容合并,以此概括文章内容。短短十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在还未深入课文的状态下,王老师就教习了学生两种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扩充题目法、段意合并法。王老师的“二法”,让我感受到教师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要教,就得自会,不会,就得先学!我们并非教书,书的内容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做的是教学,教会孩子如果去学!

王婷老师执教《丑小鸭》一课时,最后设计一道语用训练点,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他会对那些伙伴说什么呢?出示插图让学生看图写话,特别符合二年级孩子的知识水平。找准语用点随堂练习,强化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王老师通过品读童话,感受通话,创编童话,做到了情感和想象齐飞,感性化的讨论,点燃了孩子们的想象,让孩子们在想象中品赏文章,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三节朴实、真实的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内实施课外阅读的量是如此的惊人!整体的感觉就是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是扩容、提速、增效的课堂!

二、多方位的收获

收获

一、课堂容量大了,教材处理简洁了。

“简简单单教语文”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共同特点。抓住文本的一个联系点实现大量的阅读。

收获

二、周密统合内容,巧妙设计教学。 统合教学模式,即根据一个主题,整合相关内容,进行整理、融合,让学生对该主题有更深刻、条理或系统的认识。肖承红老师的《西门豹》,以捉迷藏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教会学生读故事的方法——一招是了解故事,一招是了解人物,让学生可以轻松地阅读课前的文言文《周处》以及民间故事。

收获

三、及时提炼学法、写法,并迁移运用。 不管是识字教学,还是阅读教学,都在精读完文本材料之后,及时总结这一类文本的学习方法,再让学生举一反三,自主、高效地学习本单元的略读课文,或者进行《主题学习丛书》的拓展阅读或者链接其他相关材料,如此学习,省时高效。王婷老师的《丑小鸭》和王玉兰老师的《童年的发现》都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如题目扩充法、段意合并法、圈画关键词法等,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上。这样的语文教学在孩子心灵中留下真正的痕迹,甚至成为孩子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三、多方位思考

三位教师的课共同特点就是课内开展课外阅读的量大,效率高!老师们均以最认真的姿势展现,三节展示课文字是美的,孩子是美的,老师也是美。它带给我更深刻的思考。

1、如何鼓励学生大量阅读

(1)练好自身的阅读基本功,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2)丰富评价内容,探索多种方式,保持学生读书热情。 (3)积极利用“一米阅读”软件,鼓励学生去阅读语文主题丛书和课外书籍。

(4)定期开展各类展示活动。

2、选择好训练点以及阅读主题的链接点,以实现增量、增效。

(1)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主题丛书与教科书之间的内在联系,比较主题丛书与教材及阅读材料的区别和联系,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要点,链接的内容及训练点。

(2)在准确把握教科书与主题丛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取舍和运用教科书、主题丛书、相关材料的各种设计,提前做好规划,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让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

任何改革、任何创新要打破旧有格局都不容易,只有不忘初心,适时应变,才能向着明亮那方,砥砺前行。这三节课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语文主题学习"正是前方明亮之处。继续行走,静待花开。

第五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

淅川县仓房镇镇小

刘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如何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生本互动——主动探索,成为主流。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真正的互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得、多角度得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西湖》一文用优美而带韵味的语言,叙述了西湖的秀丽多姿。虽然文本中有许多适合学生体验的文本情境,如文字情境、多媒体情境等都能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述的画面当中。所以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手段,将它组成了一个整体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索。我首先以录象导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又以当小导游、小讲解员的方式,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获得亲身体验,给他们留下了宽阔的想象余地,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到文本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对文本的理解,不仅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体验,而且由表及里对文本内在内容也有了很深的体会。学生刚从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二、生生互动——合作探究,尽情交流。

语文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分组学习交流中,教师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就安排了足够的学生议一议,比一比,演一演,说一说,如让学生自学第二次与第一次比,第三次与第二次比,你发现狼和小羊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猜一猜为什么狼不想再争辩了?对于这些问题,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或小组合作,或个人自学,同时又将全班讨论与教师点拨有机结合。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尽情交流,同时,学生独特的见解也得到了显现。这可是靠老师的一味讲解永远也得不来的呀!

三、

师生互动——民主平等,乐于交流。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教材实现思想交流的对话过程。师生交流,教师是平等对话的首席。要实现师生互动,首先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真诚、信任的互动氛围。学生不仅有机会说书,而且与教师共同决定着交流的形式与内容。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我就曾经有一次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那是在教《蟋蟀的住宅》一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蟋蟀这样可爱、可敬,同学们想不想演一演小蟋蟀?(学生回答:“想!”)那我现在就是咱蟋蟀王国的首领了,谁让我老蟋蟀比你们岁数大点儿呢。我老蟋蟀刚刚接到这样一封邀请函,(点击课件,出示信函内容。)昆虫联合国总部快要召开昆虫国际建筑经验交流会了,请咱们派代表参加。去参加这次盛会,展示咱们蟋蟀杰出的建筑才能,这可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啊!谁想去?(学生争着回答:“我!”“我!”)有这么多勇士!可只能去几只小蟋蟀,这样吧,我们先来个人才选拔赛,好不好?大家满口答应。那你们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建筑才能呢?学生有的表演,有的画图,有的讲解,有的歌唱,有的朗诵。大家各展所长,把小蟋蟀的本领一一展现在大家面前。这一过程中,我把“讲台”搬到了学生中间。我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不再板起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师道尊严”的面孔。而是一只快乐的老蟋蟀,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中,巧妙地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建构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中,老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其过程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地让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如同鱼儿在水中奔跑、跳跃、呼吸新鲜空气。

上一篇:语文版七年级上古文下一篇:业务经理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