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新构建——谈自主性学习及其教与学的策略

2022-09-11

高中语文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 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 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 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 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和途径。”新课标还要求“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 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 敢于探异求新, 走进新的学习领域, 尝试新的方法, 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从新课标来看,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是为了能够改变过去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强调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敢于探究, 培养学生的主动、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使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 以便更好的“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和自由的发展。整体上看,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也面临着理论和实践上的诸多探索, 在反思过去的教学中越来越意识到自主学习的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要求我们把自主学习理论和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借以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美国自主学习的著名专家齐莫曼教授认为确定学习是否自主, 主要看框架中的第三列里的任务条件, 如果学生在该列中的六个条件都能自主作出选择或控制, 则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 学习就无所谓自主。也就是说学习的动机是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 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经是自动化的, 学习的时间是定时有效的;自主学习1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 并对学习的过程作出自我监控;能够主动的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主学习的大致模式, 但我们也要知道在实际的学习环境中, 学生不可能也不必要完全自主的学习或完全不自主的学习, 齐莫儿认为多数学习界于两者之间的。我们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自主学习的程度大小, 进而分清哪些是自主的, 哪些是不自主的, 以便于我们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有针对的施加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看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与初中学生相比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更高、自我意识更强、主动参与意识更积极、个性发展更趋完善。无论是他们的观察能力的准确性, 还是自我调空能力的主动性都高于初中学生, 记忆方面高中生更表现出能够自觉独立的提出较长远的识记任务, 选择相应的记忆方法, 检查记忆的效果, 总结教训。他们不喜欢机械的内容, 而是更多的关注抽象的材料。思路上抽象思维明显, 并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辨证思维基本形成。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加, 能相对客观地审视自己、反省自己、关注自己个性品质。从调控能力来看, 他们往往强烈地要求摆脱权威的控制, 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思考和行动。他们具备了独立开展学习活动和想办法解决学习困难的能力。行动的自觉性和计划性逐步增强, 对自己的学习后果能够初步预计。

总之, 随着学生的认识和自我发展水平的提高,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 相应的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也要有新的变化, 使语文学习呈现出新的特点, 因此, 语文自主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变的更重要。

1 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意义

1.1 自主学习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 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鼓励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创新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也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可以看出要想落实和新课标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语文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分析、探究, 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 引导学生有个性地学习和主动参与地学习, 从而使学生能健康的、和谐的、有个性的充分发展。自主学习的意义在于此。

1.2 自主学习丰富了语文学习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法, 接受学习在学校的教育中有许多优势, 这些优势从接受学习的特征中表现出来, 这些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效性、方向性、系统性、示范性、感染性等方面。接受学习并不是没有条件的。接受性学习在于学习必须是有意义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研究学生知识结构的目的在于使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固定点。另外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不是了解它和被动的适应它, 还要主动的去构建, 这种主动构建就是教学中注意对知识的分化和整合。通过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新知识能否与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 (元认知) 建立一种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 学生是否有有意义的学习的取向, 是判断学生学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学习、是意义学习还是机械学习的最重要的标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这些方面往往被许多的老师所忽视。往往就表现为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 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现学习 (探究性学习) 是布鲁纳提出来的, 基本模式是提出问题, 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疑难。创设问题情景, 来促使学生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讨的愿望。然后是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我们可以看出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优势的一面, 但我们也不得不看到, 接受学习既有有意义的学习, 也可能机械的接受学习、被动接受的学习;发现学习既可能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如果操作不好也可能是机械的发现学习、被动参与的学习。可见其中学生主动参与才正是我们新课标的前提和条件, 也是我们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 通过鼓励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产生疑问, 就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果学生个体不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 就可以开展小组或集体的合作探究学习, 从而把问题解决。

1.3 自主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 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很好的现代汉语语感, 努力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同时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 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的优秀读物, 与文本开展对话, 通过学习和思考, 领悟其丰富内涵, 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以利于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可见基础教育的方向是无须把人生要取得成功的所有知识都放在中小学中去, 基础教育不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 而是把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尤其是独立学习的能力作为首要的目标, 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从自主学习的特点可以看出, 自主学习是完成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 这是因为:

自主学习更能针对高中语文的特点进行教学, 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自主学习重视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尊重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独特个性和体验。自主学习有助于我们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 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 支持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是弥补个体的差异的有效途径,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个体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天才能力的发展并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 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教与学策略

新课标关照下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并尽最大可能地“学会”学习, 帮助学生能树立主体意识, 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 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 探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而课堂教学的策略对我们提高组织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来就课堂教学的策略问题做一些探讨。自主学习的策略很多, 但往往关注某一学习点上的个别策略, 忽视了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可操作性, 不少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表现出很多的随意性, 甚至简单片面的理解自主学习, 使教学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和新课标的要求来初步构建语文课堂教学一些策略, 希望对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2.1 教学目标的自主定向

相关的研究表明, 高中的学生特别看中自己的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设定语文课堂学习目标, 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过程以及文本的重、难点有初步的认识, 从而为下一步深入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知道自己学习什么, 学习达到什么目标, 该怎么做, 以及如何达到这种目标。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区分传统语文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标志就是看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的确定者由谁来制定。

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如果没有老师参与指导的自主学习, 那将是盲目的, 片面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借助老师的提示, 文本中的助学系统以及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作初步阅读, 形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理解。然后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 学生来确定学习的基本目标。教师要教会学生设置目标, 教师可做如下的指导:1) 指导学生设置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如在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 可结合单元教学教师先介绍总的教学目标, 说明这单元的要求大家能要欣赏小说的人物和语言、欣赏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性格的丰富性以及发展变化。注意情节、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具体到课文中教师就可以由学生来自主设定。如《荷花淀》一文就可以交给学生自主设定目标学习。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借助老师的背景提示, 以及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作初步阅读, 形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理解。在此基础上, 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确定学习的基本目标。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2) 指导学生设置高水平但可以实现的学习目标。比如学了《祝福》这篇小说可引导学生设定研究性学习目标, 开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 如以《鲁迅笔下的女人形象研究》、《鲁迅笔下人物的个性描写》等探究性问题进行自主的研究。3) 教会学生把复杂的目标分解成简单的、具体的学习目标。例如教师在谈到《荷花淀》一文的“人物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时, 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把目标分解。比如可以分解成: (1) 你能找出人物个性鲜明的对话吗?学生会对文本中的一些对话产生兴趣, 如:

怎么了, 你?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你总是很积极的。

听他们说, 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2) 体会对话的作用是什么?这里学生就很会很容易的体会水生嫂子的体贴、聪明稳重、识大局、明大义、爱丈夫、爱家乡的个性特点。 (3) 对话对后面的的情节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体会, 正是从这些语言, 看出了水生嫂子的性格, 而有了这样的性格, 就为下文的伏击战斗中表现的沉着、机智和后来成长为抗日战士埋下了伏笔,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了解了。4) 给学生指定目标时, 陈述完成目标的意义。因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往往容易宽泛, 我们在给学生指出目标的时候给出理由, 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学习目标的价值。通过对这些方法的介绍, 学生可以在更高的视野下指定自己的目标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2.2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加强意志控制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尽管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但是明确了目标以后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一个能够使他的学生保持正确而强烈的动机教师, 已经获得了大半的成功。学生能够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变成了具有外在压力的被迫学习, 把学习看作一种沉重的负担, 逃避学习。一般的说, 学生开始学习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 但随着学习困难的加重, 动机的推动作用也就逐渐的减弱, 意志控制对学习的强化和控制就具有更强的维持功能, 所以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控制力。

教学实践中, 上教师可以首先激发学生好奇心, 鼓励学生尝试自学。例如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里, 谈到别里可夫与华连卡恋爱一节中, 教师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最好是教师也参与其中, 为的就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然后引导学生:“咱们打破平常的老师先讲的习惯, 这里老师不讲, 同学自学课文, 看看大家能不自己解决, 可以先提出问题, 进行独立思考。”这样的语言就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而很快的投入学习中, 为后面的问题提出进行讨论, 做好准备。其次, 我们还要善于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表扬, 对于他们的能力和表现的出色做归因反馈。让学生体验到自学的所带来的收获, 进而强化自学的学习习惯。在自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意志控制方面的强化, 教师通过意志和毅力方面的教育, 教育学生要能顽强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 排除学习的外界干扰, 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2.3 强调语文自主学习的开放性

自主目标的制定, 学生相应的需要开放的课堂和课外的延伸, 没有这一步, 自主的目标就失去了意义。开放性其实是一种学习中的心态, 有没有这个心态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这种宽容和大气。在这里它解决的是如何学的问题, 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爱好, 文章特点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 不必由老师强求统一。学生开放性学法的多样化就容易激起创新思维的光芒。

在这里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策略引导, 因为自主性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学习策略作为保障, 要进行“会学”帮助。如果学生缺少相应的语文学习的策略, 即使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 学习的活动也不可能得到好的进行。教师可以提前进行这方面的辅导, 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课内课外学习策略, 比如朗读的技巧, 复述的技巧, 做笔记、复习自己已经阅读过材料、前后学习内容的联系列提纲、分析语言、分解目标、做小结、画图示意等, 以便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学会运用。

学生掌握了一些具体的策略, 教师就可以让学习更开放和灵活。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朗读, 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如何读通、读懂、读熟、读美、读新。教师不失时机地发挥其特长, 让其带动大家去读书。有的喜欢推敲, 还有的喜欢联想和象, 有的喜欢仿写, 还有的学生喜欢理性的思考和探究, 都是应该鼓励的。然后教师可以在集体力量的相互激发中, 引导学生讨论, 通过学生思想火花的相互撞击, 启发起灵感, 升华学习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本人在讲授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这篇课文时尝试做了如下的实践, 首先告诉学生这篇文章以朗读为主, 大家可以结合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除了背诵外, 大家可以自己进行学习, 然后交流学习心得, 第一节课, 学生大多选择了朗读和背诵, 我检查了背诵的效果, 记忆离强的同学, 基本上能当堂完成任务。临下课时, 我要求学生对这个作品做点研究, 第二节课上让大家交流收获。首先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尽量给学生叫多的机会, 学生课堂发言非常积极, 有从结构入手, 谈自己如何背诵的, 有从诗歌的语言入手, 谈诗歌意境的等等。语文课堂的开放延伸到课外, 学生选择空间就会更大。这里给了学生自己选择的学习的机会, 发扬了教学中的民主, 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满足学生的自我学习的效能感。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集中点拨和分析, 结合学生学习中的不足, 适当强化, 集中练习。自主选择不仅体现在学习目标、内容、学法方面, 还体现作业和评价方面。给学生选择的权利, 让学生决定自己爱学的, 想学的,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既是自主学习的需要, 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

开放的学习给了生比较多的选择, 但自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 一般是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在没有熟悉自学的方法前, 教学方式要有区别, 老师引导要适当, 好的学生要强化, 应付的学生督促, 差的要督促、帮助。

2.4 自主学习的深化--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学生能掌握知识并且没有疑问的程度, 语文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和和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这是自主学习的中心环节, 是学习目标达成的必需步骤, 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学生并非一下子就会探究的, 因此就需老师的引领、指导。这一般要经历从半独立到独立, 从对单一问题到复杂问题, 从参与局部到掌握全程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 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 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 与文本、师生充分对话, 在对话中加强自我思索, 深化理解。如果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学生就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研究性学习, 这首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 学生通过提出和限定问题, 然后作出决策和预测计划、收集和分析资料 (如:走进图书馆、阅览室查阅相关文章, 获取第一手资料, 提高探究的广度和深度;网络为探究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和广阔的空间,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走进生活, 加深体验) 、得出结论, 直到这个问题的解决和掌握。

但是, 如果学生不能自主解决问题怎么办?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 通过合作学习, 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和组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 通过参与讨论和其他的活动, 学会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 学会宽容和沟通, 学会协作和分享。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组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是:学生能产生更多, 更高水平认知能力、理解力;能够取得更高的成就感;能够保持好的健康心态、更高的自尊和自信;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同伴关系。本人在引导学生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上就得到了较好的实践。

2.5 自我调控--有益的自我反思、归因和调节

自主学习既然有强调独立性的一面, 那么我们同样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归因和调节。学生自我观照、评价过去的学习表现就是自主反思。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展现自我, 认识自我;对自我调控我们可以认为在学习目标的关照下积极的调节自己的行为, 避免消极的自我调节和无目的的有不良调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会体验到成功和失败, 学生个体就会去寻找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这就是对成功行为的归因,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自己做出正确的归因, 客观的认识和分析自己。否则, 学生可能在学习中遇到挫折, 出现不利于学习的情感反应, 如果自我调控不好, 会感到一种无能为力, 丧失信心, 产生习得无助感。这样学习就会表现出动机降低、消极被动, 认识出现障碍, 甚至情绪失调。

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反思, 就能对自己的自主性学习作出合理的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 通过自我判断就能对语文学习的学习结果与设想的目标是否一致作出重要判断, 然后才能作出合理的归因, 对学习的结果原因进行分析, 以便调整自己以后的学习。自我反应可以帮助学生产生对学习是否满意做出判断。如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比较满意,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 对以后的学习就更有信心, 如果不满意, 他们会对学习的失败进行防御, 对学习的进行调整, 避免以后的学习失败, 并督促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反思肯定优点, 激励自己;正视不足, 鞭策自己;总结经验, 促进自己。自主反思的实质是评价、反馈、调控。学生自主反思的基础是即时自我评价, 目的是即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没有即时评价就没有即时调控。常有些学生花费了很长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 而其学习效果不佳, 造成这种“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静下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否有恰当语文学习方法;是否有成功的语文学习经验、做法;是否知晓自己语文学习的不足之处;是否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等。

自主反思的实质是评价、反馈、调控。学生自主反思的基础是即时自我评价, 目的是即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没有即时评价就没有即时调控。常有些学生花费了很长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 而其学习效果不佳, 造成这种“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静下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否有恰当语文学习方法;是否有成功的语文学习经验、做法;是否知晓自己语文学习的不足之处;是否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等。教师让学生掌握了这些, 通过自己的反馈, 对以后的学习会打下更好的基础。

3 语文学习自主学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语文教师要加强自主学习理论的学习

自主学习是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一种综合能力。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 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 这里面既包括认知方面的, 如感知、记忆、联想、想象和思维等智力因素, 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 如兴趣, 情感、意志、性格、气质信念等非智力因素。对教师而言要弄清影响自主学习的有关因素、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熟悉有关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等才能在具体的语文课堂中有针对性地灵活而有效的运用, 否则, 就不可能是把自主学习建立在科学的心理学基础之上, 那么自主学习就会变为机械的、形而上的, 不可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3.2 语文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地位

让学生自主学习, 并不否定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层次地培养起来的, 学生自主学习的每一步, 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帮助。面对全班学生, 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要端正, 那个学生的学习障碍要排除;课堂良好的学习环境要精心创设, 学生个体的巨大差异要尊重;共同性的疑难要解答, 独立思考的问题要诱导……这些细致而复杂的内容, 只是决定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有了新的变化, 即由传统教学中“教师教, 学生学”变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决不意味着削弱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起的作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仅仅是让教师重新定义“传道、授业、解惑”的内涵与外延, 让教师教的过程精彩纷呈, 更要让学生学的过程充实、辉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解决开放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摘要: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语文的自主性学习能更好的适应这一变化。本文重点从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意义、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地位、应注意的问题和有关策略等方面做了阐述。自主学习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丰富了语文学习方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研究一些教策略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新构建,自主性学习,教与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7.

[2] 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6.

[3] 李小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4.

[4] 王松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8.

[5] 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

[6] 庞国维.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新构建——谈自主性学习及其教与学的策略】相关文章:

数学解决问题教与学的策略研究课题实验工作报告04-14

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新策略11-15

教与学的思考11-26

教与学的秘密心得04-19

教与学的反思范文05-28

浅议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教与学09-21

浅谈高中物理的教与学09-11

浅谈教与学的和谐关系12-25

英语词汇教与学的探究09-11

体育教与学的组织形式03-10

上一篇:对民办小学生托管机构的有效运行机制的研究——以系统论视域下的社会动员为研究基点下一篇:观察劳淋汤治疗女性糖尿病患者反复尿路感染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