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政策法规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幼儿教育政策法规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改革开放的30年来,特殊教育在政策和体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对广西的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将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对处于第四个层次的广西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内容和特点进行重点分析,以期能对广西特殊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第一篇:幼儿教育政策法规论文

浅析教育政策与法规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教育政策与法规在我国的实施背景,探讨了教育政策与法规对教育的推动作用,包括实现教育平等、保障学生与教师的法律关系以及促进教育发展等。

【关键词】教育政策 法规 义务教育

教育法规指的是关于教育方面的法令,包括有规则、条例以及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同时是关于人们教育行为存在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准则的总称。教育法规是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制订,凭借国家暴力机器作为后盾而实施的,能够有效保障以及規范人们接受教育的权利以及义务。

一、教育政策与法规实施背景

现当代社会属于法制社会,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也提倡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德治与法治是相互促进与缺一不可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法治国对于以德治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推动以及保障作用。

我国教育史依据文献记载就能追溯至有虞时代舜所设庠,距今以有数千年的历史。自汉朝后,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中心,清末开始对西方近代教育予以引入。而至近现代,在教育制度上有仿效过美国、日本以及德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开始仿效苏联。教学内容上对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以及自然科学技术予以引入,并将其设置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最终形成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大众的、科学的以及民族的新教育模式。这也属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有效结合后的产物。建国后由于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国力正在逐渐变强,也开始重视起教育的作用,人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愈发重视教育。因此在该背景下,众多关于教育的政策以及法规开始出台,然而对教育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教育政策与法规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1.实现教育平等原则

依法治教是实行依法治国方针的主要构成部分。教育按照法律来进行管理和规范,有助于让教育步入法制化与规范化的轨道。依法治教能够有效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培养打下根基,还能够有效维护青少年权益以及社会稳定,还能够实现青少年家长以及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依法治教中,最为主要的原则是平等教育原则。教育平等原则的实现,能够逐渐改善由于各地区经济差异导致的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状况,保障公民能平等的自我发展。

2.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教育法中对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给予了明确规定:教师与学生有两方面的关系,第一即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第二即是平等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有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的,是学生合法权益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这些义务和权利的实行,实则是教师管理学生的内容具体规定。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两者关系若是能处理好,对于教育体制的发展以及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保障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需要各级政府对法律规定的各项职责和义务予以履行,严格遵循《教育法》实施;强化教育执法力度,教师与学生作为各类教育的主体,应当擅于和勇于应用《教育法》,对自己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能够有效与各类侵权行为进行斗争。若教育主体存在违法行为,需要从法律上对教育法律责任进行理解,还要注意某些问题:第一教育法的法律责任和违法行为有密切关系;第二法律责任的承担着是具有法规义务以及遵守教育法律的特殊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它既包括了公民个人,又涵括了社会团体,另外还有学校与国家行政机关,有效表达了教育法的特别强制力。

3.对教育的促进作用

教育法对于教育而言具有促进作用,比如义务教育若是缺少了《教育法》的保护,那么它就失去了保障,义务教育也无法保证实施,那么国民素质的提高将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不仅能够有效对公民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予以保障,还能够有效提升公民素质,实行人才强国战略以及科教兴国战略,能够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效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及重大的现实作用。

新《义务教育法》对国家把义务教育完全纳入财政保证范围有明确规定,对义务教育不收取任何学杂费予以明确规定,在全新起点上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带来了法律保障;新《义务教育法》规定把素质教育提升至法律,更加明确了义务教育的目标以及方针,有效给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方针的全面实施以及推动人们全面发展带来了法律保障;新《义务教育法》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方向并将其确立,对各级政府关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明确规定,对适龄儿童以及少年能够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具有保障作用,为推动教育公平带来了法律保障;新《义务教育法》对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完善,为能够全面实行依法施教奠定了法律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实施对于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包括实现教育平等、保障学生与教师的法律关系以及促进教育发展等,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晓溶.终身教育理念下学前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以“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3,10(7).

[2]石正义.“三大标准”背景下教育政策法规课程改革[J].课程教学研究,2014,18(7).

[3]黄雪利.我国自由竞争办学体制中的人文诉求——基于教育政策与法规双轨视角下的考察[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9).

作者:敖玉巧

第二篇:广西特殊教育政策法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的30年来,特殊教育在政策和体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对广西的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将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对处于第四个层次的广西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内容和特点进行重点分析,以期能对广西特殊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广西;特殊教育;政策法规

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一向都十分重视,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对特殊教育做出明确规定,将特殊教育纳入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特殊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与普通教育融合又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健全人教育相比,特殊教育仍处于滞后的状态,总体水平和质量还有待提高。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党和国家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本文将对广西的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期能更好的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一、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背景和层次

中国特殊教育的开展和法律建设是在改革开放开始的30年间才真正发展起来的。在这将近30年间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关于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统一体系,特殊教育的发展成就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特殊教育受到党和政府的特别重视和关注,纳入到法制的轨道,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家的根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第45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這条规定是发展残疾人特殊教育事业的基本法律依据;第二个层次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年)。《义务教育法》的第9条和《残疾人保障法》的第18—26条规定了国家对特殊教育的职责、发展方针、办学渠道、特殊和普通教育方式、成人教育和师资等方面;第三个层次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残疾人教育条例》(1994年),对特殊教育的各个方面做了原则而又细致的规定;第四个层次是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和中央教育部门制订的执行中央法令的具体规定和地方法规,这些是更细化的、更具体可操作性的文件。这四个层次构成了一个关于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使特殊教育走上了科学、规范和民主的有领导的发展轨道。

二、广西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内容

正是在上述背景之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特殊教育事业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中国残联的指导之下,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加强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建设,如1990年颁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我区特殊教育的决定》(桂政发[1990]116号)、1994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2002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以及历来的广西残疾人事业“八五”、“九五”、“十五”计划纲要,尤其2006年开始实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都使得残疾人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

三、广西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我们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教育部分的内容作具体分析,发现它提出了广西特殊教育各方面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实施措施,为广西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方向。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教育目标日趋明晰。1994年7月29日公布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的各条款中均体现了广西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为了残疾人教育的发展需要进行统一的工作规划,并且强调在对特殊教育没有发展或者达不到规定任务目标时,要督促定期落实。但这些条款中对于广西残疾人教育的发展目标具体是什么没有进行论述。发展到“十五”规划,在残疾人教育总体目标的论述上更为具体:“努力满足残疾人的教育要求,义务教育入学率在‘九五’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很明显,这个目标较94年的论述更为具体明确,但其重点仍在义务教育上,对其它阶段的教育没有论及。发展到“十一五”期间,其论述为“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由此可见,残疾人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是离不开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其发展的目标也不一样,总体趋势来看,呈现一种日渐明晰和纵深发展的态势。

第二,教育途径日渐多样化。突破以往单独由特殊学校来实施开展特殊教育的模式,一方面开设特殊学校,另一方面推行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和在普通中、小学校设立特教班。几个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1994)、“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各级人民政府要坚持将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与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按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推进我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努力满足广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2002)。这里讲到了残疾人教育要和普通教育统一并逐渐达到同步发展的问题。过去对于残疾人教育主要是靠单独建立特殊教育学校的模式,但这种模式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下并不现实。为了能让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我们要在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同时,有计划地在一部分普通小学附设特殊教育班或吸收能够跟班学习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第三,教育经费来源得到保障。教育经费是办学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列入计划,多渠道筹集基建资金。教育部门设立的特殊教育学校的事业费纳入教育事业费,在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并随教育事业费的增长而增长。特殊教育经费和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事业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或者挪用。自治区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用于扶持和鼓励各地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1994)“加大投入,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坚持特殊教育经费以地方人民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努力增加特殊教育经费。特殊教育所需经费应按《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发展特殊教育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89]21号)的6个渠道进行筹措,保证特殊教育必需的办学经费,并使特殊教育学校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2002)从以上两个文件的内容不难看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对于特殊教育的经费问题上,坚持以地方政府的投入作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保障,同时强调特殊教育事业费的专款专用,并在保障教育事业费投入的同时,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以更好发展广西特殊教育事业。

第四,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得以加强。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特殊教育师资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十一五”规划规定“在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或课程,提高特殊教育师资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组织开展盲文、手语特殊教育培训,为盲人、聋人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级中等以上教育创造条件。” 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意见的通知》两个文件中,对于广西特殊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第十九条:教育部门应当有计划地培训特殊教育师资,提高特殊教育教学水平。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应当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或者特殊教育师资班;第二十条: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班的教师,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第二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和手语翻译、盲人翻译享受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普通中、小学校接受盲、聋哑和弱智残疾及其他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其有关教师可以按规定享受特殊教育津贴。”

第五,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特殊教育的学制体系。特殊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级中学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机构的日渐完善,开始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特殊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积极发展高级中等、高等特殊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地级市特殊教育学校和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设立特殊教育高中班。有计划地扶持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十一五”规划中的这些条款都为完整特殊教育体系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六,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在任务指标上强调“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教育或培训”,并同时提出措施为“依托社会普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普遍开展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城镇与就业相结合,农村与生产和扶贫相结合,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和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建立自治区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校,充分发挥具有特殊教育手段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其目的在于提高残疾人未来生活自理自立的能力,为其就业发展做好准备。

四、广西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从广西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的分析上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对于特殊教育日趋重视,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特殊教育在现实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极大的问题,如特殊教育的学校数量仍与特殊学生接受在校教育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育经费的投入仍然存在严重不足、学校办学条件差、特殊教育质量不高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更大程度的加强特殊教育立法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各级党和政府必须要加大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将各项法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红.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及政策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08,(10).

[2]刘春玲.特殊教育导论[M].上海:华東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张福娟.特殊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顾定倩.对《义务教育》有关特殊教育条款的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7,(5).

[5]刘贤伟.“全纳教育”呼唤中国完善特殊教育政策和教育立法[J].中国特殊教育,2007,(8).

(责任编辑/石银)

作者:张亚芬

第三篇: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政策法规综述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已经全面推行了近十年,为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国家在管理层面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本文对顶岗实习政策法规进行了回顾、梳理及阐述,并提出建议,希望能促进各方对顶岗实习政策的认识,推进顶岗实习政策完善。

【关键词】中职 顶岗实习 政策法规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顶岗实习,在教学计划中占1/3学时,学生在企业实践时间长达一年,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来科学指导学校、企业、社会等共同推进,以保障学生安全顺利顶岗实习。

一、顶岗实习的起源与内涵

(一)顶岗实习的起源

1996年我国第一部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在这部法律中明确说明企事业单位接纳职业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的师生进行上岗实习并给予适量的劳动报酬。这里“上岗实习”就是“顶岗实习”。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中职学校学生最后一年必须进行顶岗实习,学校及企事业等用人单位要加强对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教育,通过与企业紧密联系的方式,建立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的相关制度。这个决定不仅为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政策依据,而且明确了职业学校的学生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二)顶岗实习的内涵

在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及规定中,均指出:顶岗实习是指职业学校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的要求,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专业岗位进行的实习。 由此可以看到,校企多方联动的顶岗实习,需要国家的政策法规的有力支持。

二、我国顶岗实习的政策法规回顾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顶岗实习作为其的重要实践形式,为了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更规范地开展顶岗实习,国家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事关顶岗实习的一系列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5月颁布,国家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要求企事单位等组织必须接收职业院校师生实习,并提供适当的劳动报酬。

2.《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实习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职业院校要建立健全有效工作制度,促进实习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学校要设立学生实习管理机构,由主要领导牵头,完善职能,并充实管理人员,以提供实习的组织保障;还要求围绕实习专业特点,逐步规范实习管理文件,制定和完善实习管理制度。

3.教育部在2005年2月《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以三年制为基础的中等职业教育,其中一年为企业实践。校企合作建立接收学生实习的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企事业单位有获得与岗位相适应的报酬或补贴的权利。

4.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就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教学与学习、管理特别是安全与劳动保护、实习报酬提出了要求,通过建议对按照规定接收师生实践的企业,实施相应税收优惠。

5.2006年3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指出,要加强校企合作,有序安排顶岗实习,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特别是关于实习报酬或补贴、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从上到下完善并强化教育各级管理部门的实习管理制度。对选择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实习管理、实习计划及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出了要求。校企加强合作,依法管理,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

6.2006年10月教育部《关于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就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7.2006年11月财政部《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对提供顶岗实习岗位支付实习学生报酬,并与学校签有三年以上合作协议的企业,可以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8.2007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为接纳顶岗实习生的企业提供了最终获得税收优惠的具体细则。

9.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了实习指导思想,强调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企业的管理职责,对学生实习环境及实习管理制度、劳动安全教育与意外伤害保险的实施与管理进行了规定。

10.2008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指出,当前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的重点是要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

11.2009年2月《关于印发〈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0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建议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及时召开经验交流会,同时强调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风险管理机制建设。

12.2009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要求确保实习安全,特别强调指出顶岗实习的风险管理工作。

13.2010年1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实施方案》要求做到“中等职业学校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人人参保、应保尽保”,制定了操作细则。

14.2010年3月《关于应对企业技工荒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通知》中强调了学生的实习安全与权益,特别是学生的岗前培训及安全教育,实习岗位不能危及学生生命及身心健康,并再次就顶岗实习的报酬、保险提出了要求,强化顶岗实习管理。

15.2010年9月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明确规范顶岗实习期间组织与领导、过程管理、考核与奖惩、保障措施,维护顶岗实习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16.2010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风险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重申要及时为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

17.2010年11月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20年)》虽然没有提到顶岗实习,但是强调了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的制定及校企合作制度化的推进。

18.2010年12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2009年秋季学期至2012年春季学期中等职业学校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困难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工作的通知〉》,对顶岗实习经济困难的学生伸出了援助之手。

19.2011年6月《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0.2012年11月教育部在《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提出了职业学校在顶岗实习实施期间的组织与计划、过程管理、考核与奖惩、安全与保障的要求及实施办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水平、实习效果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为职业学校做好学生实习工作明确了方向。

21.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再次提出了从税收政策上对支付实习生报酬的企业倾斜,同时提出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实习考核以育人为目标,实习保险制度要健全。

22.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再次对校企合作、实习支出与税收、实习保险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的规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三、与顶岗实习相关的职教政策综述

(一)明确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半年至一年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中国特色。这在国家、教育部、职成司“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各类职教政策文件中得到了体现。

(二)不断提高顶岗实习学生的保障力度

1.规范顶岗实习协议

在《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中,列举顶岗实习协议的组成内容包括:(1)校企生三方的资料:如名称、地址和法人,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学生信息资料;(2)实习期限、内容、地点;(3)实习食宿、工作时间、休息休假;(4)实习纪律、实习劳动保护及安全管理责任;(5)实习报酬及相关实习责任险;(6)实习终止、考核。

2.积极推行实习保险

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2009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09年工作要点》、《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实施方案》, 2010年《关于应对企业技工荒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通知》,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等文件中,逐步明确顶岗实习保险的内容,要求不断完善职业院校实习学生的实习、见习责任保险制度,强调积极推进中职学校学生实习责任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及时为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投保实习责任保险。

3.强化劳动保障

在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就“劳动报酬”提出了明确要求,后续的2006年教育部《关于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2010年《关于应对企业技工荒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通知》、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等各类关于职业教育的文件政策中一再提及,要保证学生获得合理的报酬,提供安全健康的实习条件,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安全生产、自我防护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劳动纪律观念,保证实习学生的正当权益。

(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

1.出台税收优惠政策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6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均提出: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的政策支持,同时相关部门陆续对执行税收优惠进行了指导。

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再次强调税收杠杆的作用,鼓励企业接受实习生。

2.加强行业指导

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09年工作要点》中提到了行业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并于2011年《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规范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的必由之路,是顶岗实习实施的基本途径,必须要协调好学校、企业的关系。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10年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20年)》、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等文件均就制定行企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特别是明确要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制定并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不断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

(五)制定针对性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中职学校顶岗实习从2005年开始逐渐全面铺开,在2007年6月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这一针对顶岗实习的管理规定,此规定延续至今,新的《职业学校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已在征求意见中,相信新规的出台为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更充足的保障。

四、我国顶岗实习政策法规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一) 我国顶岗实习的政策法规对顶岗实习的影响

陆续出台的顶岗实习政策法规对中职学校的顶岗实习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顶岗实习管理起着很大的调控和影响作用,逐步规范顶岗实习制度建设及管理的完善,提高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途径促进校企、社会参与学生实习的保障,使顶岗实习管理从学校单方的行为转成行企社会多方共同参与,加大实习管理力度,构建安全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提高顶岗实习质量,保证了中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大力支持。

(二)我国顶岗实习的政策法规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的顶岗实习政策法规对顶岗实习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行企校对政策法规的理解不同,从而没能达到共同管理的初衷。同时相关政策可操作性亟待提高,特别是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不到位,致使行业企业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从而由学校全部承担顶岗实习管理的责任。同时,截至目前没有一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法律法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在法律上还处于空白。

(三)完善我国顶岗实习政策法规的建议

1.广开言路,不断完善

为了更好地推行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完善现有顶岗实习政策法规或制定新政策时,对已实施的政策法规进行评估,多方征求意见,提高政策法规的可执行度。正如在刚刚召开的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到的:通过检查,对职业教育发展及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找出问题,深入分析,及时发现实施的薄弱环节,认真研究并找出解决方案及对策,推动工作改进、问题解决,从而完善法律制度。

2.宣传到位,政策落定

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推行相关政策法规逐一解读,制定实习管理各项制度范本,让行企校及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政策要求及具体情况进行实施,如通过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参股举办职业教育、支持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等方式,与企业共同分享办学效益,让企业受益,让职业教育成为企业份内事。

3.加强监督,统筹协调

建立政策实施监督机制,发挥政府监督管理职能,充分利用社会的监督力量,提高行企校特别是企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设立顶岗实习管理的专门机构,统筹协调行政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和专业部委、行业协会及企业,保证顶岗实习政策法规的执行。

由此,希望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指导下,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有效协调,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顶岗实习的政策法规具体配套措施,共同为顶岗实习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雷世平,姜群英.我国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发展研究[J].职教通讯,2012(25)

[2]申家龙.新中国建立以来职业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历史回顾 [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成果——《中职学校顶岗实习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3B061)

(责编 罗汝君)

作者:李红梅

上一篇:自考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