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一练的教学感想

2022-08-26

第一篇:三学一练的教学感想

第三学月教学督查总结

北景港中学2011年第三学月教学督查总结

为全面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11月30日至12月2日教务处对全校教师的备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从督查情况来看,教师整体水平在逐步提高,大部分教师能按照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教案设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得以有序进行。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设计方面

①教案数量充实,格式完备,各操作栏填写完整、仔细,针对性较强。

②能超前备课,备课质量较高。如:钟红、谭亚丽、刘荡非、梅小云、庞卫华、刘珍元、石海等老师。

③七年级学案导学案设计逐步规范,备课质量不断完善。

在本次检查中,被评为“A”等教案的教师有:刘艳芳、孟伊玲、潘城会、许群、钟红、刘娟、谭亚丽、汪幸福、徐远方、刘珍元、姚晨、危清、杨芝英等老师。

特别提出,刘娟、钟红老师的数学备课,备课详细,操作性强,值得借鉴。还有危清老师的教学操作栏填写详细具体,能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预设,能体现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指导。

2、问题及建议

①七年级主课的导学案设计有待进一步规范,主要体现在执教日期和周次填写不全,且二次备课不够,不能体现教学手段与教学措施,另外对于导学案的资料整理存在欠缺。唐悌强老师的数学导学案仅只有一份学案,没有板书一个字,(无教学日期、无教学反思、无二次备课),只有刘艳芳、夏耀华老师相对做得较好一点,其余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导学案应该注重第二次个性化加工,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予以设计,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指导。另外加强集体研讨,以确保导学案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②教学反思过于简单,深度不够。在检查中,在第三学月备课中,杨苇林老师地理备课中无一次反思;陈其勇老师只有一次;李萍、鄢洁、段凤莲、杨冬梅、 1

段冬群等老师的教学反思有欠缺。建议:在教学中对反思的填写已经作出要求,但大部分老师基本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融入到教学中并为教学服务。更应注重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与不足,能从不同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教学调控能力。

③关于期中考试的试卷讲评不够完整,体现在没有期中考试的成绩登记,对试卷分析不够具体,没有学情分析。整体九年级比七八年级做得要好,特别像梅小云、朱迎霞、危清等老师。有成绩登记(有进步,退步学生情况),有详细的试卷分析。

二、作业

本次对作业的检查比较详细,特别是作文批阅,目的是让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批阅中发现教学问题,及时作出教学调整。绝大部分老师作业批阅认真、及时,数量足。优秀的教师:刘铭芳、邓妮、钟红、刘娟、梅小云、段凤莲、刘金玉。像梅小云、朱迎霞、段凤莲老师的语文作业已经达到29次之多,还有刘娟、钟红等老师的基础训练批阅详细,对学生的练习题错误的地方进行了仔细的更正。作文批阅基本已作5篇批4篇(七八年级),九年级基本已作6篇批5篇,段凤莲、李萍老师已作6篇批6篇,作文批阅大多数老师都能详细、认真的对待,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还详尽审阅,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问题及建议

1、教师之间的作业批阅存在差别,作业代表性不强。对学生作业上出现的错误没有有效指导更正,九年级语文作业次数有13次的差距,七年级语文基本批阅20次,也只有16次作业,数量明显不足,语文作业要求是每课一次作业。

2、检查作业的数量不足,要求作文检查全班人数量,0902班只检查了8本作文本。

3、对作文的批阅,学生批阅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形式,有些作文就只看到老师的一个分数,没有批阅时间,没有点评要语。针对学生批阅的作文,要求老师也给与适当的语言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两册填写

大部分教师工作手册的填写完整、规范、各项内容都能基本完成,特别教师

业务学习都能具体学习导学案,老师们的听课都能基本真实听课。特别是危清老师的学生成长导师辅导记载非常具体,有学生的期中分析记录(学生自己填写的),另外许群、徐玉林、刘珍元、刘铭芳老师的学生成长导师辅导记载也较详细;教学随笔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问题及建议

1、部分老师的学生成长导师记载流于形式,帮扶过程填写简单,帮扶的次数不够,徐远方、段冬群、邓妮、朱迎霞、郭勇老师的只有一次记录。有的记录虽有两次,但非常空洞,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建议:根据学校分配到人的辅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并记载,每学月每位学生都能进行一次有效的辅导,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得到更有利帮助。

2、教师的听课记载不规范,听课中的评析意见非常简单,就“简单突出”四个字,体现不出课堂教学的特点,更别说学习交流了。听课有节次偏少情况,大部分老师都能听课7节以上。其中钟红听课14节;刘铭芳13节;孟金莲、潘城会12节;汪幸福听课11节;王春梅、刘娟、梅小云、邓妮听课10节。都已经达到全期听课要求。刘小红老师只听课4节,还需要完善,另在第一学月中就提出针对只听课没评析意见的记载要补充完善,但现在还是有老师没有完善好。鄢洁两节无教学点评;刘金玉1节无评析意见;刘芳2节无评析意见;杨芝英1节无评析意见,2节无教学点评;石海2节无点评无评析意见;杨苇林3节无评析意见;汪幸福2节无评析意见;夏耀华4节无评析意见;邓妮1节无评析意见。现再次提出来,希望能各位老师能及时完善好。

教导处

2011年12月5日

第二篇:第三学月教学工作总结

学校第三学月工作总结

转瞬间,时间又过了一月。在本学月中,我校继续围绕“抓教学,提质量”的工作思路,努力提高我校的教师授课水平,要求教师扎下身子,净下心思,一心一意务教学,下面就我校本月来在常规教学上的工作做以总结:

一、 教育工作扎实落实。

1、围绕《“学议寻练”教学模式》进行理论学习。我校继续坚持在周二下午集中进行理论学习。要求教师选取适合自己教学的理论自学一次,并在月底结合教学实际写一次心得体会。

2、继续落实周五下午的业务抽检措施。周五下午,每个教师将自己本周的业务送交办公室检查,对于不认真、应付马虎的,限期整改,并在周日工作例会上点名通报,做到“不讲人情,不留面子”。这样,既督促了教师的业务工作,又能对我校教师常规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发现和纠正,还检查了教师是否做到超周备课。

3、为了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我校本月听取了杜申范、路红丽两位教师的课,课后即时进行评课。并由学校设计习题进行测试,检测授课效果。

4、围绕“质量提升年”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共同研究课的教学模式,做好教学工作计划,共同议课,是学校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

5、三月底学校组织了学月考试。使教师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法,重点为补差工作打基础。

6、严格按上级的要求调整了作息时间,确保“减负”工作的落实,使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工作存在的问题是:

a、教师备课质量差,字潦草,缺教后反思或反思无实质内容。九年级教案添加内容少。

b、教师对学生的字缺少指导,造成学生的字很差。

c、教师的思想落后,老方法、老路子,满堂灌的现象严重存在,教学模式不能进课堂。

d、教学工作不扎实,落实不到位。如:听课纪录不能按新课堂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政治、业务学习字潦草;体会浅。

针对以上问题,我校将要求教师迅速整改,严格要求,做好个人工作计划,工作力求细致,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多想办法,努力完成今年的教学任务。

第三篇:1、“三学三问”讲稿教学策略及实施

教学策略及实施:

 准备活动→信息呈现→学生参与→插入测验→补充活动  如何实施?——运用课堂“教学模式”。

“三学三问”教学模式

一、学习感知,提出问题。

1、增加兴趣,主动思维。

1、教研、教改大势所趋。

 河南西峡考察学习情况:3月12日—14日,县局组织部分局机关干部、教研员、课改实验校负责人,驱车千余公里远赴河南西峡县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 状况:西峡县为43万人口的山区县,308所中小学中的90%在深山区,三年级以下的教学点就有134个,60%的教师都是由过去的民办教师转为公办的。

 成绩:6年的实践与探索,如今,西峡教育因中考连续4年在南阳市13个县市区中领先(前600名他们占567多,邻近县仅仅有8人、10人12人)、高考综合排名连续4年增幅第一且位居全市前列而闻名整个豫西南。

 效果:一是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了,二是农村学校辍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三是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了,四是教师乐教了。更重要的是,“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为课程改革的深化找到了有效载体。 

2、教研、教改责任所在。(是我们工作份内的事,地位、待遇……) 

3、教研、教改好处多多。

 教师备课数量少了——集体备课,平均分配。第二年起就只要精心修改(全县可以互想学习、改进)预学案了,上一届给下一届用。

2、自学教材,初步感知。

1、什么教学模式?——“三学三问”

2、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这个模式的什么问题? 

要求:

 (1)请边记看材料。

 (2)用笔记下已经知道和还想知道的问题。(只写问题提纲)

(真正意义上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编写、出示自学提纲作准备。)

3、寻找问题,独立思考。

 (1)什么叫“模式”?它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 (2)什么是“三学三问”?它与以前教学的“四个程序”有何关系?最大的不同在哪?  (3)“先行组织者”、“学习的迁移”是什么意思?“

2、自学教材,初步感知”怎样安排?

 (4)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要求”有哪些?

 (5)如何整理出“自学提纲”?提纲如何呈现出来?  (6)儿童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怎么样的?  (7)“问题导学”,怎么样进行“导”?

 (8)“量力性原则”与“个性原则”有什么不同?  (9)为什么要“实践问题”?

 (10)为什么要反馈?怎么样反馈?教师在运用 “反馈”矫正信息时注意什么?     (11)“

4、介绍数学史、数学文化、趣事、名题,欣赏数学美等”在哪里能得到? (12)“数学美”包括哪些?

(13)如何备课?方法、格式怎么样?各个“程序”时间上怎么样安排? …………

二、学会建构, (先)解决问题。

1、全班汇报、共同验证。

 (1)什么叫“模式”?它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 (2)什么是“三学三问”?它与以前教学的“四个程序”有何关系?最大的不同在哪?  (3)“先行组织者”、“学习的迁移”是什么意思?

 (4)“

2、自学教材,初步感知”怎样安排?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要求”有哪些?  (5)如何整理出“自学提纲”?提纲如何呈现出来?  (6)儿童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怎么样的?  (7)“问题导学”,怎么样进行“导”?

 (8)“量力性原则”与“个性原则”有什么不同?  (9)为什么要“实践问题”?

 (10)为什么要反馈?怎么样反馈?教师在运用 “反馈”矫正信息时注意什么?  (11)“

4、介绍数学史、数学文化、趣事、名题,欣赏数学美等”在哪里能得到?  (12)“数学美”包括哪些?

 (13)如何备课?方法、格式怎么样?各个“程序”时间上怎么样安排?  …………

解决问题。

 (1)什么叫“模式”?它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 模式:形式、方法与手段的系统结合。(巴班斯基)

形式指班、小组、个别;教学活动如何安排。 

方法指“模型化”结构。 

模式通常从目标、程序、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

模式的具体内容:

1、思想理论依据。

2、教学目标。

3、操作程序。

4、师生角色。

5、教学策略。

6、遵循的原则。

7、运用 的注意事项。

8、评价。

(2)什么是“三学三问”?它与以前教学的“四个程序”有何关系?最大的不同在哪?

一、学习感知,提出问题。

二、学会建构,解决问题。

三、学会运用,实践问题。

 以前的四个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

四、延伸拓展,全课总结。

(以前的“三”与“四”合为现在的“三”了)

 不同之点:课前预习、课中自学。  创设情境之后,通过自学,真正意义上的由学生经历“数学化”(探究过程),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自己看书后提出问题。体现在——“自学提纲”上。通过解决提纲上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建构“数学模型”。最后能主动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前一样)。

(3)“先行组织者”、“学习的迁移”是什么意思?

 “组织者”——具有引导性的材料。先准备与新内容有关的引导性材料。

 学习的迁移:

 纵向迁移——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内容之中。(新课导入)

 横向迁移——所学的内容用于其它情境之中。(实践应用)

(4)“

2、自学教材,初步感知”怎样安排?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要求”有哪些?

 杜郎口、洋思放在课前(提前一天,或当天早自息),开先河称之为“预习”。  (预习——展示——反馈)

 而西峡的经验是放在课中,叫“自学”。(评:适合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  我们怎么样操作?——要灵活运用 。  可根据年级、教学内容、课型来定。

 小学低年级、内容少的、新授课练、习课可放在课中。

 中、高年级、内容多的、复习课、综合课可结合运用,课前为主,课中为辅。  最好是都让学生提前预习,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已经预习 了的,这步可以省略(或减少),省出时间来进行“实践问题”。

 (评:解决了西峡的不足:做作业都没有时间,更谈不上延伸拓展了。)

 自学方法:边回忆——边看。

边记——边看。

边做——边看。

 自学要求:时间上,程度上,评价(检查)上。

(5)如何整理出“自学提纲”?提纲如何呈现出来?

 通过初步感知,先让学生提出 已知道的与想知道的一些问题作为提纲的来源。  (解题的方法、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公式定律运用 的技巧、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注意事项、……)

 教师根据“数学模型”拆分成几个问题,使学生了解完这些问题,数学模型就水到渠成的建立。

 这个提纲必须精心预设,随机生成!

(6)儿童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怎么样的?

 儿童发展的三个阶段为:

 行为把握——图像把握——符号把握。(数字符号、运算符号、语言文字符号等)  我们应当根据这个认知规律进行设计教学活动。符号把握成为“数学模型”。

 (7)“问题导学”,怎么样进行“导”?

 自学上的导——看书。探究上的导——思考。

 发现上的导——提问。方法上的导——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天才)

(8)“量力性原则”与“个性原则”有什么不同?

 量力性原则——内容与年龄的关系。  个性原则——内容与个体关系。

 (9)为什么要“实践问题”?

 布鲁纳认为:人们只有通过练习解决问题和努力于发现,方能发现试探方法。一个人越有实践经验,就越能把学习所得归纳成一种解决问题和调查研究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他的任何工作都有用处。

(10)为什么要反馈?怎么样反馈?教师在运用 “反馈”矫正信息时注意什么?

 为什么要反馈?

反馈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通过教学评价检验其成果,教师和学生根据反馈信息,重新组织第二次学习,查漏补缺,使“大多数学生(也许90%以上)能够掌握我们必须教授的事物”。

 布卢姆承认在学习中学生成绩是参差不齐的。这并不是某些学生没有学习能力,而是能力倾向不同。(“能力倾向——学习者达到掌握一项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量。”)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师生忽视了教学反馈,未及时对学生某些学不会知识进行补救。给学生以后学习造成了困难。

 怎么样反馈?

 形态观察;课堂提问;检查作业;课下座谈。

 运用 “反馈”矫正信息时注意什么?

 时间——及时。条件——退出思维定势、退出焦虑。方式——学生理解的范围。

(11)“

4、介绍数学史、数学文化、趣事、名题,欣赏数学美等”在哪里能得到?

 上网查找,平时收集。

 如: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5^(1/2)-1]/2,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我们以0.618来近似,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

1/0.618=1.618

(1-0.618)/0.618=0.618

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其实有关“黄金分割”,我国也有记载。虽然没有古希腊的早,但它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独立创造的,后来传入了印度。经考证。欧洲的比例算法是源于我国而经过印度由阿拉伯传入欧洲的,而不是直接从古希腊传入的。  黄金矩形(Golden Rectangle)的长宽之比为黄金分割率,换言之,矩形的长边为短边

1.618倍。黄金分割率和黄金矩形能够给画面带来美感,令人愉悦。在很多艺术品以及大自然中都能找到它。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符合黄金矩形。《蒙娜丽莎》的脸也符合黄金矩形,《最后的晚餐》同样也应用了该比例布局。

(12)“数学美”包括哪些?

 简单的美;  对称的美;  统一的美;  ……

(13)如何备课?方法、格式怎么样?各个“程序”时间上怎么样安排?

 建议:写学习方案,教师预案夹于其中。

 充分运用各种资源,按“三学三问”三大块实施。

 时间上可根据年级、课型、内容来定,灵活安排。“实践问题”不得少于15分钟。  尽量让学生当堂清。

2、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三学三问”教学步骤: 

一、学习感知,提出问题。 

1、增加兴趣,主动思维。 

2、自学教材,初步感知。(课前、为主,明确自学方法、要求。) 

3、寻找问题,独立思考。(所提问题处于流动变化之中,思考自学提纲。小组交流,其结果可悬而末决。)(设疑、寻疑)

二、学会建构,解决问题。 

1、全班汇报、共同验证。(运用分析思维求证、讨论,寻求答案。) 

2、归纳整理,得出结论。(完整的数学模型)(释疑) 

3、提出疑惑、询问难点。 

4、倾听观看,了解讨论。

 (知识广的学生充当教师角色) 

三、学会运用,实践问题。 

1、独立完成,互帮互学。  (突出实践应用)  (1)基础练习;  (2)变式练习;  (3)拓展练习。

 (面向全体,分层要求。) 

2、分组讲解,质疑问难。 

3、全课总结,获得发展。  (1)整体建构,形成体系。  (2)培养习惯,提前预习。 

3、提出疑惑、询问难点。 

…………

   

4、倾听观看,了解讨论。

(1)了解:河南西峡的“三疑三探”:

一、设疑自探。

二、解疑合探。

三、质疑再探。

四、运用拓展。 (2)讨论:说说这种课的优点、缺点,及你的看法。(评讲)

三、学会运用,实践问题。 教师们编写一个教学案。

1、独立完成,互帮互学。 

2、分组讲解,质疑问难。

3、全课总结,获得发展。

第四篇:三学三检测教学模式实施初探韩爱荣

“三学三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初探

黄寨联校北郑学校 韩爱荣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三学三检测” 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合作构建知识,在自主互动中实现学生的发展,用“解决学生疑难”来保障高效。为全面实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学三检测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三学三检测”(“三学”:自学、互学、导学;“三检测”:自习检测、课堂检测、达标检测)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学三检测”教学模式的内涵

“三学三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探究学习,倡导能学不教、多学少教、先学后教。此模式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变教为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三学: (自学):

小学阶段的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是基础的基础,而掌握读书方法具备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小学语文教师不可能把所学的知识教给学生,许多知识都要靠学生自学。语文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只是为了学好语文学科,也是为学好其他学科奠定坚定的基础。有了自学能力,就能无师自通。

- 1

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和知识交流。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多多注意教学的反馈,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 对优点加以赞扬,然后提出更高要求或指出不足,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信心。我们的评价更多的是针对个体各方面的进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从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有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人皆可以为尧舜”,教师的欣赏、夸奖、激励,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带来更多的投入,带来巨大的信心。

3、、教给自学的方法

读书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当小学生有了自学语文的兴趣后,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自学语文的方法。在小学阶段,学习一篇课文,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学会从词到段,再到篇章结构和思想感情各个方面去理解课文的具体方法.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三条指出:“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并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而且每一位学生必须会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4、、自学习惯的培养

- 3

(互学):

互学互助环节: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可以走动,可以自由交流,教师起着组织、引导作用:一是根据自学检测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起点、内容;二是组织互助活动,学习小组里同学交换批改、相互订正,小组汇报典型错误、分析错误原因、交流疑问与困惑,教师给出问题学生探究,学生动手实验、相互出题、相互辩论等等,以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人参与的课堂氛围。其核心就是变教为学。

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和“集体”的关系, 生生互学,发挥学生对话的主动性离不开示范与模仿。调动几个思维敏捷的“尖子生”的积极性,培养生生对话的标兵,让“尖子生”起到教师的引领作用,让生生对话多出几位“先生”。例如有一次笔者发现班级里的一名女生自己发明“一天一句话”的自我写作训练法:一天只写一句话,这句话必须是深刻的感悟,或是优美的描绘。在征得这位学生同意后,我立即建议她主动把笔记借阅给同位看。令我吃惊的是一周后,几乎全班都行动起来进行“一天一句话”这种独特而有效的写作训练。

(自学检测) 可以在课初,也可在课中,甚至可以延伸到课外。

如课初的(预习检测):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

- 5

计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和改进教学。

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结合起来,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把讲解的内容穿插到学生讨论中去。这种结合式的应用比较普遍。结合以后,步数就少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原来有些老师总感到时间来不及的矛盾就解决了。 (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是当堂达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检测教师教学情况,更是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在“达标测评”过程中,学生经过前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很疲劳了,精力不易集中。为了使学生积极性能再次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兴奋点,积极主动地参与反馈、矫正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挖掘与目标内容有关的趣味性材料。除了材料本身的趣味性以外,还应把枯燥、乏味的知识以一定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体现在达标测评题之中。在形式上,要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能力本身的实际来决定。主要有:答问、讨论、朗读、各种形式的书面和非书面的测试等。答问、讨论、朗读不可能一下子有许多人参加测试,这就要恰当地确定人选来讲,答问、讨论、朗读应选中下等学生,因为他们往往可以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大多数学生的达标情况。那种形式上高水平的学习,以优等生流畅的答问、朗读包办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是不可取的

三个环节可在一节课或几节课中整体体现,逐步深入,亦可在一节课中循环运用,螺旋上升。

- 7

第五篇:"三学两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学两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概述

(1)研究背景

2000年,孙校长上任贾得一中校长后,适逢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开始推行。面对“什么样的课堂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全体教师面临了一个困惑和难题。但是大势所驱,我们必须贯彻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于是在全校掀起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之风,课题组制定“教师角色转变”“学生自主学习”两个主要课题,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基本功,打造具有贾得一中特色的教学模式。一线教师组织听课,评课,讨论,交流,分析,思考。一边加强学习,努力理解和掌握新课改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一边从教学实践中学习,总经。同时先后派专人前往临汾八中,西安新立中学,太原万柏林三中,灵石四中等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我校实际特点,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创设出“三学两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2)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出发点是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求学生具备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而这一切如果只是在教师的布置下完成,变得意义不大,效果不明显,因些我们提倡学生自学,教师导学,学生互学,然后完成自学检测课堂检测,从而完成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训练,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的。

(3)问题调研的过程、问题解决的对策和依据、通过实验研究形成的结论等。

从设立课题到今天,我们加强了教师的集体备课的力度,加强教研的有效度。在远程教育界普及的今天,我们还加强了网络教研的力度,力求提高我们教师的素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认真研究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发现这些先进的教学法模式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打破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获得自己喜欢的有效知识成为我们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们查资料,上实验课,开展教研活动,始终围绕这一主题,听课评课更具针对性。每一次听课,我们同组教师认真备课,积极发言,全体数学教师参与,听完之后马上评课,并开诚不公地对作课的教师的课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让同组的教师采用评课教师的意见加工改造,再上一次看效果。其间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出现的问题不重视,理解不深刻,对同行提出的建议不同意,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认识不到位,等等,我们都进行了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得到很好的解决。立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立足学生成长的必要,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三学两测”有效教学模式。

三、基本特征及基本操作程序

(1)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和基本特点与特征。

基本结构:教学流程:学案引领—主体参与—课堂检测—归纳升华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问题带路—组织交流—点拔归纳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合作互学—积极归纳。

基本特点:(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全员参与。

(2)学生自学,互学,老师导学三结合。

(3)以学讲稿为载体,以问题为线索,以检测为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2)有效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实施操作注意事项。

优势:

利用这种模式教学有以下几个优势:

1、提高学生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2、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3、两个检测提高了学生知识的巩固率,提高了课堂效率。

3、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注意事项:

1、在应用模式时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模式。然后在训练中让学生慢慢适应这种模式;

2、在利用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处理好自学与互学的关系,倾听与交流的关系,探索与展示的关系;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参与学习的学生的面。还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4、要注意选用恰当的鼓励性语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参与的热情。

5、学生评价的问题。

6、在学讲稿上下功夫,加强集体教研的力度,提升学讲稿的质量与有效性。

(3)实现的条件与适用的范围。

四、反思

反思:

1、每节课提出的问题也可以用填空的形式来代替,

2、注意设置问题的梯度,

3、不要忽视这种教学中老师的作用。

4、不是每节课都适用学讲稿。要针对不同的课题具体来认真研究学讲稿。

5、代数方面,或者几何方面学的较多时,适于用学讲稿。

6、开始预习回答最基础的定义,最基础的原理,题目不要过大,也要脱离学生的认知规律,检测预习效果时,要引导,要标准化,基础检测要求全部学生完成,拓展训练。淡化概念,只要会判断,要学会降低难度,不要把知识刻意地深化。

五、案例

菱形的性质学讲稿

一、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它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2、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运算;

3、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并能熟练书写规范的推理格式。

二、学习重点: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

三、学习过程:

(一)活动探究:

1、观察宽度相同的纸条重叠部分是一个什么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么?是矩形么?它有什么特殊之处?量量它的一组邻边你有什么发现?

2、四人小组合作,用我们探究矩形性质的方法来探究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质,把你探索到的性质写在下面,看哪个组探究到的性质多。

(1)边

(2)角

(3)对角线

(4)对称性

(二)基础知识自测:

1、菱形的一边长是5厘米,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

2菱形的周长是20厘米,它的边长是_______

3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较长中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

你还有什么发现?

如果AC=8,BD=6,你能不能算出AB的长

你能不能算出菱形ABCD的面积?

你发现菱形的面积与它的对角线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小结:菱形的定义,性质你掌握了没有?

(五)拓展延伸:

例 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2∠B,试求出∠B的度数,并说明△ABC是等边三角形

上一篇:数学尖子生数学通报下一篇:山西省农业投资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