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学月教学督查总结

2024-04-12

第三学月教学督查总结(精选8篇)

篇1:第三学月教学督查总结

北景港中学2011年第三学月教学督查总结

为全面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11月30日至12月2日教务处对全校教师的备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从督查情况来看,教师整体水平在逐步提高,大部分教师能按照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教案设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得以有序进行。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设计方面

①教案数量充实,格式完备,各操作栏填写完整、仔细,针对性较强。

②能超前备课,备课质量较高。如:钟红、谭亚丽、刘荡非、梅小云、庞卫华、刘珍元、石海等老师。

③七年级学案导学案设计逐步规范,备课质量不断完善。

在本次检查中,被评为“A”等教案的教师有:刘艳芳、孟伊玲、潘城会、许群、钟红、刘娟、谭亚丽、汪幸福、徐远方、刘珍元、姚晨、危清、杨芝英等老师。

特别提出,刘娟、钟红老师的数学备课,备课详细,操作性强,值得借鉴。还有危清老师的教学操作栏填写详细具体,能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预设,能体现出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指导。

2、问题及建议

①七年级主课的导学案设计有待进一步规范,主要体现在执教日期和周次填写不全,且二次备课不够,不能体现教学手段与教学措施,另外对于导学案的资料整理存在欠缺。唐悌强老师的数学导学案仅只有一份学案,没有板书一个字,(无教学日期、无教学反思、无二次备课),只有刘艳芳、夏耀华老师相对做得较好一点,其余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导学案应该注重第二次个性化加工,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予以设计,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际指导。另外加强集体研讨,以确保导学案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②教学反思过于简单,深度不够。在检查中,在第三学月备课中,杨苇林老师地理备课中无一次反思;陈其勇老师只有一次;李萍、鄢洁、段凤莲、杨冬梅、1

段冬群等老师的教学反思有欠缺。建议:在教学中对反思的填写已经作出要求,但大部分老师基本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融入到教学中并为教学服务。更应注重在教学中总结经验与不足,能从不同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教学调控能力。

③关于期中考试的试卷讲评不够完整,体现在没有期中考试的成绩登记,对试卷分析不够具体,没有学情分析。整体九年级比七八年级做得要好,特别像梅小云、朱迎霞、危清等老师。有成绩登记(有进步,退步学生情况),有详细的试卷分析。

二、作业

本次对作业的检查比较详细,特别是作文批阅,目的是让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批阅中发现教学问题,及时作出教学调整。绝大部分老师作业批阅认真、及时,数量足。优秀的教师:刘铭芳、邓妮、钟红、刘娟、梅小云、段凤莲、刘金玉。像梅小云、朱迎霞、段凤莲老师的语文作业已经达到29次之多,还有刘娟、钟红等老师的基础训练批阅详细,对学生的练习题错误的地方进行了仔细的更正。作文批阅基本已作5篇批4篇(七八年级),九年级基本已作6篇批5篇,段凤莲、李萍老师已作6篇批6篇,作文批阅大多数老师都能详细、认真的对待,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还详尽审阅,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问题及建议

1、教师之间的作业批阅存在差别,作业代表性不强。对学生作业上出现的错误没有有效指导更正,九年级语文作业次数有13次的差距,七年级语文基本批阅20次,也只有16次作业,数量明显不足,语文作业要求是每课一次作业。

2、检查作业的数量不足,要求作文检查全班人数量,0902班只检查了8本作文本。

3、对作文的批阅,学生批阅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形式,有些作文就只看到老师的一个分数,没有批阅时间,没有点评要语。针对学生批阅的作文,要求老师也给与适当的语言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两册填写

大部分教师工作手册的填写完整、规范、各项内容都能基本完成,特别教师

业务学习都能具体学习导学案,老师们的听课都能基本真实听课。特别是危清老师的学生成长导师辅导记载非常具体,有学生的期中分析记录(学生自己填写的),另外许群、徐玉林、刘珍元、刘铭芳老师的学生成长导师辅导记载也较详细;教学随笔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问题及建议

1、部分老师的学生成长导师记载流于形式,帮扶过程填写简单,帮扶的次数不够,徐远方、段冬群、邓妮、朱迎霞、郭勇老师的只有一次记录。有的记录虽有两次,但非常空洞,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建议:根据学校分配到人的辅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并记载,每学月每位学生都能进行一次有效的辅导,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得到更有利帮助。

2、教师的听课记载不规范,听课中的评析意见非常简单,就“简单突出”四个字,体现不出课堂教学的特点,更别说学习交流了。听课有节次偏少情况,大部分老师都能听课7节以上。其中钟红听课14节;刘铭芳13节;孟金莲、潘城会12节;汪幸福听课11节;王春梅、刘娟、梅小云、邓妮听课10节。都已经达到全期听课要求。刘小红老师只听课4节,还需要完善,另在第一学月中就提出针对只听课没评析意见的记载要补充完善,但现在还是有老师没有完善好。鄢洁两节无教学点评;刘金玉1节无评析意见;刘芳2节无评析意见;杨芝英1节无评析意见,2节无教学点评;石海2节无点评无评析意见;杨苇林3节无评析意见;汪幸福2节无评析意见;夏耀华4节无评析意见;邓妮1节无评析意见。现再次提出来,希望能各位老师能及时完善好。

教导处

2011年12月5日

篇2:第三学月教学督查总结

转瞬间,时间又过了一月。在本学月中,我校继续围绕“抓教学,提质量”的工作思路,努力提高我校的教师授课水平,要求教师扎下身子,净下心思,一心一意务教学,下面就我校本月来在常规教学上的工作做以总结:

一、教育工作扎实落实。

1、围绕《“学议寻练”教学模式》进行理论学习。我校继续坚持在周二下午集中进行理论学习。要求教师选取适合自己教学的理论自学一次,并在月底结合教学实际写一次心得体会。

2、继续落实周五下午的业务抽检措施。周五下午,每个教师将自己本周的业务送交办公室检查,对于不认真、应付马虎的,限期整改,并在周日工作例会上点名通报,做到“不讲人情,不留面子”。这样,既督促了教师的业务工作,又能对我校教师常规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发现和纠正,还检查了教师是否做到超周备课。

3、为了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我校本月听取了杜申范、路红丽两位教师的课,课后即时进行评课。并由学校设计习题进行测试,检测授课效果。

4、围绕“质量提升年”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共同研究课的教学模式,做好教学工作计划,共同议课,是学校教师共同智慧的结晶。

5、三月底学校组织了学月考试。使教师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法,重点为补差工作打基础。

6、严格按上级的要求调整了作息时间,确保“减负”工作的落实,使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工作存在的问题是:

a、教师备课质量差,字潦草,缺教后反思或反思无实质内容。九年级教案添加内容少。

b、教师对学生的字缺少指导,造成学生的字很差。

c、教师的思想落后,老方法、老路子,满堂灌的现象严重存在,教学模式不能进课堂。

d、教学工作不扎实,落实不到位。如:听课纪录不能按新课堂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政治、业务学习字潦草;体会浅。

篇3:第三学月教学督查总结

一小学第三学段诗歌的内容和特点

按照新课程标准关于“诵读优秀诗文, 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的要求, 从这些诗歌的选取来看, 与第一、第二学段相比, 第三学段内容更加丰富, 更注重落实阶段性目标, 不仅保留了优秀的传统诗歌等篇目, 还增加了《杨氏之子》、《学奕》、《两小儿辩日》、《白牙绝弦》、《晏子使楚》、《响遏行云》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

这一学段的诗歌选取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关注学生的未来的发展, 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都有很强的实效性, 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诗歌, 并对学习内容进行独立的整合, 为终身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是更注重对相同主题的内容进行整合归纳;三是小学语文高段诗歌的教学既继承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 又有所发展变化, 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

二小学第三学段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

1. 一些教师在诗歌方面的素养存在问题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觉到, 少数语文教师在诗歌方面的基本功较差, 尤其是对古典诗词所蕴涵的人文内涵缺乏较深的理解。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多局限于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简单的词句解释教学, 以学生会背诵、默写、逐词解释诗句为教学目标。

2. 一些教师诗歌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方法也存在问题

首先, 教学仅局限于应试教育, 缺乏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发现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 有不少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的素质或受大众教学习惯的影响, 他们认为, 小学生由于缺乏抽象认知能力, 如果过于挖掘和引申诗歌中的深层次涵义, 对于他们是一个负担, 而且也无益于考试成绩的提高。所以, 他们将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仅仅理解成将诗歌中的字、词、句及平仄对仗教授给学生, 然后再让学生学会将精练的诗歌翻译成通俗的语言。这种将诗歌教学目标仅定位为识记的教育观念对于诗歌教学整体效应的发挥, 距离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的目标必然是相差很远, 还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其次, 教学观念的落后直接体现在平时的诗歌教学实践中。基于对小学诗歌教学理念的片面理解, 一些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基本没有脱离教材和教师参考书, 不敢在诗歌解释和理解方面作个人发挥, 也没有将类似的内容引导学生加以归纳、对比和升华。尤其是一些老师在教学时, 将一首完整的诗歌人为地分割成一些零散的词句教学, 无视诗歌写景状物、抒情明理时一以贯之、统领全文的意境。在具体教学时, 教学手段非常单一, 基本是局限于一张嘴、一支笔, 很少使用基本的多媒体手段。这种机械的程序与单调的形式必然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终将影响学生的诗歌学习能力。

三改进小学第三学段诗歌教学的策略

1. 多诵读诗歌, 引导学生领会诗歌语言之美

第三学段的小学生其实已具备了一些抽象的思维能力。诵读历来是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对诗歌的有感情、流利的诵读, 可以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而不是简单地识记词句。因此, 老师在教学时, 最好要先让他们多诵读诗歌。在学生诵读时, 可辅之以必要的多媒体配乐以渲染气氛, 让学生读懂诗歌;在布置诗歌诵读时, 对不同的诗歌, 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于写景的诗歌, 要引导学生不仅仅能读出景物的美好, 更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美;对于叙事的诗歌, 要让学生通过诵读, 体会诗人记人记事的技巧;对于写人的诗歌, 要让学生通过诵读, 将自己与诗歌中所写人物合而为一, 体会其情感。

当然, 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意境时, 还要让学生通过诵读学习诗歌的语言技巧;可让学生多诵读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以便理解全文。如“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就生动地刻画了小儿的天真可爱、无忧无虑、活泼调皮的形象;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则让人看到春天的新绿, 及由此引发的乡愁。类似于这样的语句就要多组织学生诵读。

2.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读写结合

针对小学第三学段的特点, 诗歌教学除了背诵理解外, 还应让学生掌握诗歌的一些基本表现形式和方法, 尤其是对于一些非常典型的语句, 可让学生练习模仿。老师要多设想一些与诗歌中相似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授《牧童》一诗时, 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对自己眼中一些熟悉的人的神态和表情进行写话训练。另外, 还要让学生对诗歌中通过诵读和背诵, 精心品味其中的重点词句, 领会意图, 进而学会运用。如, 在教授《匆匆》这首散文诗时, 可让学生充分体味作者对时光不倒流的感慨, 培养学生珍惜时光的习惯, 并引导学生自己写出对时间的感受。

3. 可以开展适当的主题活动, 进行探究型教学

到了第三学段, 小学生已经学习了数量较多的诗歌。在此基础上, 学校或教研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以诗歌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或诗歌朗诵比赛, 考查和锻炼学生诗词积累量、反应速度和想象力, 以巩固学生记忆、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篇4:第三学月教学督查总结

一、知“文路”——遵循说明性文章文体特点

说明性文章就是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介绍某一科学知识及其应用的文章,一般以通俗的形式说明它的形态、特征、性质、意义、成因及其功能和作用等。它的主要目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和应用某项科学知识。《新型玻璃》一文即体现了这些特点。

从内容上看,课文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从形式上看,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前5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在介绍时都是先讲特点,再讲用途。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富于变化。如,第2自然段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

从写作手法上看,作者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分别运用了不同的说明方法,清楚地交代了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与作用。如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时,作者举了窃贼划玻璃被抓的事例,自然地引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是自动报警,作用是防盗。再如介绍“夹丝玻璃”的坚硬时,作者用了一个描写人物的词语——“安然无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夹丝玻璃”的特征。作者还把变色玻璃比作“自动窗帘”,把噪音比作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说到“吃音玻璃”时,作者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它说成是“消除噪音的能手”,并通过具体例子和数字来说明,使人清楚明白,印象深刻。

阅读本文,就是要引领学生欣赏这些写作特点,感悟其精妙,学习作者准确用词、形象表达的写作方法。

二、循“编路”——把握课标要求、编者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三学段说明性文章的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新型玻璃》所在的第三单元“单元导语”对学习目标又作了这样的提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白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新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编者选编本组课文的意图是:

1.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反复读文,了解说明性文章写作的基本方法。

3.让学生尝试着将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加以运用。

《新型玻璃》的“课后练习”将这些要求具体化了:“(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2)举例说一说,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请你试着做一回小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

从这三道题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自主设计表格进行梳理。

2.欣赏课文有特色的说明方法,体会其精妙并学习运用。

三、明“学路”——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从认知心理学视角看,当新的经验改变了学习者现有的心理结构时,学习就发生了。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学习”,教学目标必须确定在“新的经验”的范围,而且必须是能让学生现有的心理结构发生改变的“新的经验”。因此,在确定目标之前,应认真进行“学情摸底”,找准教学的起点,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

(一)根据课标、教材,确定逻辑起点,编写学案

通过分析文本特点,学习课标,解读教材,笔者将《新型玻璃》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自读课文,认识“嫌、恙”等5个生字,会写“盗、夹”等8个生字。借助词典、结合语境,理解“急促、报警、盗窃、藕断丝连”等词语。

2.通读全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自主设计表格进行梳理。

3.欣赏课文有特色的说明方法,体会其精妙并学习运用。

由此,笔者编写了这一课的学案。

(二)依托学案,了解实际起点,确定合适目标

笔者请全班35名学生自学课文20分钟,并完成学案的第1、2两题。下面是每一道题的答题情况及学情诊断。

【第1题 】

答题情况:

说明:

(1)学生认为最难读、最难理解的词语是“藕断丝连”。

(2)通过自学,学生基本能理解的词语有“嫌疑”“盗窃”“安然无恙”这三个。

(3)很多学生对“分贝”一词的理解不到位,需要再进行讲解。

学情诊断: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借助工具书,凭借以往的生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所以,在确定本课字词教学目标时,像“嫌疑、安然无恙、急促、盗窃”等学生基本能理解正确的词语,教师不需要再讲解,只要求读正确即可;学生只知道“分贝”和声音有关,但由于平时没有接触过,所以不清楚这是一个声音单位,需要教师讲解;“藕断丝连”一词学生能通过查字典知道字面意思,但不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实际意义,所以这个词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夹丝玻璃的实例去理解。

【第2题】

学情诊断:

从表格设计情况来看,五年级学生已经能自己设计表格,出现错误的两名同学是因为没有看清题意。教学中,教师只要稍作提醒即可。

B.玻璃名称填写情况:

说明:

(1)其中有3位学生错了两个,把“夹丝网防盗玻璃”写成了“报警玻璃”,把“变色玻璃”写成了“自动窗帘”。

(2)错一个的那位学生把“夹丝网防盗玻璃”漏写了。

学情诊断:

填写玻璃名称的难度不大,教师只需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夹丝网防盗玻璃”和“报警玻璃”以及“变色玻璃”和“自动窗帘”哪一个表述更为科学、准确,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C.玻璃特点和作用填写情况:

学情诊断:

大部分学生容易把特点和作用搞混或不会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文字。如“变色玻璃”这一栏,学生在文中找不出合适的语言,不会区分特点和作用。另外,表格填写得不够简洁,十分啰唆,如“吸热玻璃”的特点,学生会把一长串的句子都抄下来,缺少抓关键词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指导点落实在这里。

(三)课中观察,发现问题,随时调整目标

学案中的第3、4题是在课中达成前两个目标后完成的。因而,这两个目标的调整就放在了课内。这里,以第3题为例,谈如何在课中发现问题,调整目标。

第一步:让学生自己借助表格,尝试以某一种新型玻璃的口吻进行自我介绍。(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第二步:小组合作,向其他组员介绍,组员间相互帮助学习。(教师巡视,继续发现问题)

第三步: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介绍,其他学生评价。

巡视时,发现学生在介绍时能说清五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但表达时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人称的转换经常忘记。二是很少运用作者有特点的说明方法。

因此,在全班展示前,笔者要求学生着重从以下两点进行评价:

1.是否以“新型玻璃的口吻”进行自我介绍。

2.是否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文中所出现的说明方法。

通过这样的调整,这一环节的目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综上所述,笔者将《新型玻璃》的教学目标最终确定如下:

1.通过自读课文,认识“嫌、恙”等5个生字,会写“盗、夹”等8个生字,会读“嫌疑、藕断丝连”等词语。通过查找资料,理解“分贝”。联系上下文理解“藕断丝连”。

2.通读全文,了解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自主设计表格,用简洁、概括的语言进行梳理,重点指导“变色玻璃”“吸热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概括。

3.尝试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介绍一种新型玻璃,并将自己想发明的一种玻璃写出来,学习运用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文中所出现的说明方法。

篇5:第三学月教学督查总结

李先德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全体师生聚集在一起,隆重召开2011年秋季学期第三学月总结大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师,对在本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向在本次考试中在成绩上取得了进步的同学表示祝贺和热切的期望!在此,我号召大家一起向这些追求进步、勤奋的学生学习!

学校决定召开第三学月总结大会,为的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振奋精神,齐头并进,促进同学们加快发展,更快地提高成绩,争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突破。

同学们,第三学月考试是阶段性考试,是对前段时期各位同学学习的检测,考得好的同学要再接再厉,考得不好的同学不要灰心丧气,应奋起直追,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关键就怕失败不去反思。第三学月考试成绩公布后,希望你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分析自己存在的问题,切实制定好下阶段的补救措施,力争取得更好成绩。在此,我只想对同学们提几点要求。

第一是要自信。自信是我们进步的基础,是照亮我们前进道路的阳光。没有人天生愚钝,我们只是努力不够。别人能做到的,我们没有理由做不到,除非懒惰的习性泯灭了我们的追求。

第二是要立志。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考高分、不想进步的学生也不是好学生。“有志者事竟成”,所以我们学习上要有追求。

第三学习要刻苦。当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学校是练兵场,考场就是战场,拿起笔就开始了竞争,鲜红的分数是我们用汗水换来的,我们凭自己的实力竞争,没有实力就要加倍努力。“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学子用功时”,我们要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集中精力打歼灭战,逐一攻克我们所遇到的难题。

第四学习要讲方法。其实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也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别人的方法切忌照搬。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通过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有收获。我这里推荐几种学习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3、态度决定一切/

24、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5、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第五学习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目前看来,还有不少同学浮在水面,学习不能深入,浅尝辄止;有的同学埋头苦学,却置老师的指导于不顾;有些同学比较被动,总是要等老师和家长一再催促才肯稍微动动手。这都是不良习惯,同学们要对照自己的行为,加以避免。抬头做人,低头做事,埋头读书,抬头看路,主动求学。这些习惯将会沉淀为我们健全的人格,影响终生。

除此之外,我们要共同进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春春满园”,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彼此帮助,互相提醒,用团结和友爱扩大我们的战果,使我们每个人都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同学们,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没有播种,没有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你以懒惰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回敬你以无尽的苦涩。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第三学月考试总结大会,激发同学们争先创优意识,掀起学习高潮。希望同学们考得好的同学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期末考试中再创新高。我们也希望其他同学,以考得好的同学为榜样,顽强拼搏,激起直追,刻苦努力,争创一流。那时我希望有更多同学,以自己的汗水赢得热烈的掌声,以自己的勤奋赢得更多的喝彩。

篇6:第三学月教学督查总结

6月4日组织教研组长对各学科备课及作业批改情况进行第三次常规检查,五月份是老师们很繁忙的一个月,公开课、六一文艺节目的准备等很多工作都要完成,但老师们对教学这项主要工作一点也没有放松,这次检查发现老师们的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此对老师们积极的工作态度致以深深的敬意!现将检查情况和结果通报如下: 备课亮点:

1、六年级的语文数学都准备了较详细的教案,分专项训练备课来指导学生的复习,内容较实用。

2、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按时备课,抽查能及时上交。

3、大多数教师备课能做到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步骤清晰,书写工整。

4、大多数老师注重课后练习设计,且设计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5、部分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很多老师在备课本上写了随堂反思,反思具有实效性、反思到内容的落实程度、学生掌握情况、采取的措施等。备课不足及改进的建议

1、有些网上下载的教案没作任何修改,建议老师们认真设计好每一堂课,形成自己的授课教案,每节课上完后都应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2、备课在突出重点、难点的同时 要提出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备课写得较好的老师: 语文组:刘纯、程娟、樊浩波 数学组:邓倩、张蓉 英语组:程娟、张蓉

艺体综合组:刘纯、邓倩 作业批改亮点:

1、低年级的作业批改方式有一些改变,评价有分数和鼓励性的语言。

2、学生书写较为工整,多数老师们批改及时,错题作出批示,给予学生评价,督促学生及时订正。

3、大多数教师作业落实到位,测试卷批改认真,讲评到位,错题改正到位,试卷保存完好。

不足及改进的建议

1、有的班级学生的写字还要加强训练,同年级学生和别的班级相比有差别,要注重学生的书写习惯培养。

2、有的练习册上还有很多题没做,有部分做了没批改。

3、部分教师的作业订正不到位,学生的错题依然留在上面,学生不改,教师不批的现象。

总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我们要认真的做好这这项工作,只要我们用心了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

篇7:第三学月教学督查总结

本着“为同学服务”的宗旨,我们继续以“团结、务实、高效、创新、公平、公正”的工作原则,完成了本学月的工作。

一、工作内容

1、第九周对寝室大扫除进行抽查;

2、第九周完成“寝室文化建设”活动策划,第十周进行宣传并开展;

3、第九周对学风抽查制度进行完善,第十周完成学风抽查记录表的设计并投入使用;

4、第九周对寝室大扫除进行抽查;

5、第十周召开部内培训大会,强调工作态度、工作技巧与思想素质,调动成员积极性;

6、第十周开展“美化新丰都”活动;

7、第十一周在常规工作中添加升旗两操时提醒同学快速到场的工作;

8、第十一周参加干部培训大会,深刻总结,取其中可用部分在部内实施;

9、第十二周对寝室进行夜不归寝抽查;

10、第十三周对寝室黑板报进行更换,主题定为“安全寝室”;

11、常规工作:

(1)每周进行两次寝室纪律抽查;

(2)每周进行两次寝室学风抽查;

(3)每天进行两次寝室值勤;

(4)升旗两操检查;

二、在解决了上个学月的问题后,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1、开展活动与创新的进程中,考虑不周全;

2、对高二成员工作分配不平均;

3、对于意见箱收集的问题处理还不够彻底。

三、有一条明确的线路,我们才会事半功倍。对于下月,我们有以下计划:

1、开展部内学习经验交流会,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2、开展部内交流活动,放松身心,加强交流;

3、更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

火车跑得快,还靠车头带。在下个月的工作中,还望校领导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工作,使我们宿管部更精更强。

丰都中学学生会宿管部

篇8:第三学段阅读教学关注点例谈

一、关注语言形式点

作为交际与思维工具的语言, 是人类生存、交流乃至发展的重要凭借。语言的发展能够很好地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的发展。诚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关注语言, 更多地应是指向语言形式。在课堂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用力:

一是引领学生感悟语言形式。叶老曾说过:“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这里所说的“路”就蕴涵在语言形式中。教学实践时应该立足语言本身,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理解与把握语言的表现形式, 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是如何立意、选材、安排层次结构的。比如构段就有总分、并列、承接、因果、转折、递进等多种形式。教学时, 如果学生既了解了段落的内容, 又理解了段落的表现形式, 知道段落是怎样一句一句地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清楚的, 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就扎实、朴实了, 新课标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这一目标也就悄然实现了。孙老师在教学《白鹭》一文时首先要求学生用课文开头的话和结束的话来说说作者郭沫若是怎么赞美白鹭的。指出好长的一篇文章, 读的时候把它读成两句话, 这就是把课文读短了;抓住“精巧”和“韵味无穷”, 这就是把课文读准了。接着又点出“精巧”表现在第2和第5节中, 而“韵味无穷”表现在第6、7、8节里。这样以“形式”为中介, 就非常容易地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了文本。

二是给学生留出实践语言形式的时空。“不动笔墨不读书”, 没有写的阅读教学是一种遗憾。仿照文本语言形式进行课堂练写是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 模仿是他们的年龄特征, 是学习过程中的合理需要。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 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盖学文既久, 自然纯熟。”课堂上, 教师准确把握文本语言形式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实践语言形式的时空。长此以往, 学生就能随时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 任意调动、组合大脑中的语言储备, 达到“笔有千钧任翕张”的理想境界。孙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第5节中郭沫若语言文字的精美时, 让学生比较宋玉与郭沫若二人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在学生感悟到语言的形式美后, 及时给学生实践的时空, 让学生以“妈妈心灵手巧, 为我编织毛衣”为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二、关注文字品味点

第三学段阅读教学在有意识关注文本语言形式的同时, 也不能淡化语言文字本身的扎实训练,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语文课堂充盈着语文味。虽然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关系上讲, 到了第三学段, 人文性的比重应该重一些, 但绝不能让工具性边缘化, 必须旗帜鲜明地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在此之上, 教师还应遵循阅读教学的目标,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科学选择文字着力点,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课标上讲, 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 但缺少了教师有目的的价值引领。像“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 不少学生会一闪而过的, 是无法体验到它的“传神与精准”的。因此, 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课堂上, 教师有义务用心选择文字的品味点, 引领学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使编者、文本所规定的关键字“一字未宜忽”。其实这种关注从第二学段开始就有教师进行了成功的实践。诸如《荷花》中“冒”的品析, 溢出无限精彩;《黄鹤楼送别》中“唯”的揣摩, 生出“过尽千帆皆不见, 但见李孟情谊浓”的心灵体验。到了第三学段, 随着语文素养的提升, 再进行这样的品味, 更会遭遇“可以预约的精彩”。让我们来欣赏孙老师在钓鱼图中, 引领学生对“钓”的品味:

师:我认为这里的“钓”可以改成“捉”, “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捉鱼”。孙老师说错了没有?

生:我认为不够准确。因为“钓”是在那里等待着鱼过来, 而“捉”是主动去捉鱼。

师:你的意思是说“钓”是等待, “捉”是主动出击。

生:是这样的。

师:注意听, 我让她说第三遍了。再说说原因。

生:因为“钓”是等待鱼上钩, 而“捉”是主动出击去捉鱼。

生:我觉得“捉”是一种动态的美, “钓”是一种静态的美。

师:你觉得都一样吗?

生:我觉得静态的美更好一点。

师:白鹭在那里钓鱼, 表面是等待着鱼, 实际呢?

生:希望鱼快上钩。

师:难怪你说静态的美好。“捉”比较忙乱。

生:我觉得钓鱼比较悠闲, 像人一样, 是拟人化的写法。

生:我觉得用“钓”的话, 显得白鹭悠然自在。

师:无忧无虑, 等着鱼儿上钩, 姜太公还要一个鱼竿, 可白鹭不要竿和钩, 只要悠然地等着鱼上来。孙老师改的“捉”远远不如“钓”, 所有的味道都在一个“钓”字上。想想看, 那瓦蓝瓦蓝的天, 那碧绿碧绿的水, 那雪白雪白的鹭, 那自然和谐的色彩, 那一尘不染的明澈, 这一幅图画, 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 是一幅优美的白鹭垂钓图。难怪作者说, 白鹭垂钓就是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

三、关注“文”“象”创生点

这里的“文”“象”指的是教师在认真研读文本后, 精心选择的词句。“象”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具体形象, 一层是寄予作者人生体验和思想感情的意象。所谓“文象创生”类似古人所讲的“言生于象, 故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 故寻象以观意”, 但又有所不同。具体地说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遵循文本的规定性与编者的意图, 用心选择文本中的语言文字, 引导学生切己体察, 含英咀华, 揣摩探究, 想象领悟, 从而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阅读积累和认知图式, 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创造性地生成各自理解的鲜活的生活画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融入文本角色, 到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体会, 去悟情, 追寻作者通过描述客观事物所表达的感情, 进而对文章意蕴进行深入地开掘与体味。如此, 学生就会“神入”课文所描述的意境, 就会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对文章底蕴的领悟就会鞭辟入里, 就能产生一种如见其人、如视其物、如临其境的阅读心理状态, 构成一种新的心理图像, 从而加深对语言的感受, 放大形象的感染力。请欣赏孙老师在“白鹭的瞭望图”中“文象创生”的精彩引领:

师:白鹭在瞭望, 这是只羽毛刚刚丰满的少年白鹭, 它在眺望什么?

师:少年白鹭, 望着远方, 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这是一位妙龄的白鹭姑娘, 它在瞭望什么?

师:这是一位白鹭先生, 它在瞭望什么?

师:这是一位白鹭妈妈, 它在瞭望什么?

(学生进入了不同的白鹭形象之中, 感悟的深入也就水到渠成了。)

师:不同的白鹭, 瞭望的景观不一样, 结果也不一样, 但是有人说它在瞭望, 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它是在干什么?

生:它是在思考。

师:思考什么?

生:思考自己的将来。

师:是啊, 要上哪一所大学。还可能在干什么?

生:思家。

师:这棵树不是它的老家, 要回去。

生:研究, 研究怎样抓鱼。

生:在享受大自然的美。

生:呼吸新鲜空气。

生:回忆小时候的同伴。

生:它在打发时间。

生:它在祈祷, 希望自己的儿女生活顺利。

上一篇:2007年华新小学廉政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方案下一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