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学习体会

2022-08-18

第一篇:劳动经济学学习体会

劳动经济学

就业与转换工作决策:人们在面对就业单位时,是选择就业还是不就业。已经有工作,考虑转换工作的人至少已经掌握了自己正在工作着的企业的比较多的信息。如果不能指望对象单位所提供的纯利益超过原单位的纯利益加费用支出的风险溢价,人们是不会自主地作出转换工作决定的。

期望工资总收入:未来各期期望工资收入除以现在的贴现率后得到的数值之和称为期望工资收入现值。

工资刚性:是指劳动力市场上的货币工资水平向下浮动的可能性或工资向下变动的弹性非常低。 效率工资:即企业支付的工资越高,员工们的工作效率就越高。 按要素分配:即各种报酬取决于各种相应的投入,凭投入取得报酬,投入了什么要素就按一定的标准取得相应的报酬。

工资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统计范围内劳动者平均工资的数额。

洛伦茨曲线:社会收入在全部人群中的分配情况。横轴表示累计家庭户数的百分比,纵轴表示累计收入的百分比。当累计量不断变化时,即可画出从原点(0,0)到纵坐标(1,1)的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即为洛伦茨曲线。

基尼系数:设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b,则可用a除以(a+b)的商表示分配的均等程度,即洛伦茨系数。 充分就业:出去自愿失业者的其余就业者均充分就业即为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指在整个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形成的,由于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各自的需求发生变化,而使劳动者处在工作变换甚至职业变换状态中。

人力资本: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式,它表现为能为任何个人带来永久性经济收入的能力和知识等。

人力资本投资:凡是有利于形成于增强劳动力素质结构的行为、费用与时间都是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歧视:指某些劳动力因非经济个人特征导致较少获得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正规教育、在职培训以及较好的健康照顾等的机会。

就业歧视: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甚至部分劳动力供给者具有更好的劳动力供给条件,但是由于这部分劳动力个人的非经济特征二遭到雇主的拒绝,因而承受着不适当的失业比重。

就业结构:一般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 最低劳动标准:包括多方面内容,包括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和其他劳动条件标准等。 最低劳动保障: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简要阐述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基本内容:克拉克把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工人的劳动生产力叫做边际生产力。根据边际生产力理论,克拉克认为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或者说,工资是由投入的最后一个劳动单位所产生的边际产量所决定的。

劳动负效应补偿性工资差别的含

义:劳动者的能力相同,贡献也一样,工资应该是无差别的,但事实上往往是存在差别的。这是因为有些职业的劳动环境恶劣,给劳动者带来精神损失、健康损失,这种由于“劳动负效用”造成的“非货币损失”需要在工资中给予补偿,否则就雇佣不到劳动者。

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替代关系,表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称作菲利普斯曲线。当失业率高时,相应的货币工资变动率较低甚至为负,而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的变动率往往较大。

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有哪些?1.各级正规教育2.职业技术培训3.健康保健4.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常见的就业歧视类型?1.工资收入歧视.2就业歧视.3.职业歧视.4.人力资本投资歧视

物质利益原则的基本内容:

就业结构与生产结构的演变规律:即配第克拉克定理,主要结论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

工资差别的变化规律:工业化形成时工资差别扩大;工业化发展时工资差别扩大受到抑制,从而缩小;工业化完成后,工资差别依然存在,但是具有高稳定性。

第二篇:劳动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 导论

概念

1. 劳动

本书所涉及的劳动是狭义的劳动,是指人类在自身智能支配下,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创造社会财富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等方面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2.人力资源

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的总和。具有生产和消费两重性、时限性、能动性、再生性、智力性、核心性等物征。

3.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使稀缺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学科。

劳动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人的劳动和人力资源为起点,研究劳动力资源配置与开发利用的理论与制度的一门学科。

思考题

1.为什么说劳动是人的本质?

答:1)、劳动创造了人 ;

2)、劳动是人的专属特征,具有主动性、自觉的目的性、创造性、多层次性、相依性;

3)、劳动作为生产要素与其他要素不同;

4.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人力资源的稀缺性表现为总量稀缺、质量稀缺、结构性稀缺、显性稀缺和隐性稀缺、静态稀缺与动态稀缺等方面。

5.简述国外劳动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答: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形成不同阶段的劳动经济理论,分为四个阶段:孕育阶段、形成阶段、独立发展阶段和学科体系发展与完善阶段。

6.劳动科学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劳动经济学科、劳动管理学科、劳动社会学科、劳动法学科四大体系。

7.理论界的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主要有哪些?

答:(1)研究最重要生产要素—人力的需求与供给。(4)研究劳动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机理。

(2)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和结果。(5)研究劳动关系。

(3)研究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6)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

8.劳动经济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1)基本假设2)基本概念3)现象范围4)特定理论 5)问题6)检验方法和价值观念。

9.简述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

答:

1、两者的区别:有无价值判断;解决的问题不同;内容是具有客观性。

2、互补性:规范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以规范分析为指导。

选择题:

劳动的意义:劳动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根本标志。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劳动推动了社会发展。劳动是人类解疑不尽的重大课题。

人力资源的特性:两重性。时限性。能动性。再生性。智力性。核心性。

劳动经济学 一词1925年 美国学者 所罗门•布拉姆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边际革命。

劳动者职业的分类:士、农、工、商 强调“四民分居”。

劳动创造财富 《管子》 。 费孝通《江村经济》1939年

1、 劳动基本理论

2、劳动力理论

3、就业理论

4、工资理论

微观经济学中的劳动理论:劳动理论、工资理论、福利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目标: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基本假设:劳动是人的本质、人是经济人、人力资源稀缺、当代市场经济制度。

实证分析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概念

1、 劳动力: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

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 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和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

供的劳动时间。

3、 收入效应:是指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收入的变化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4、 替代效应:是指在保持收入不变情况下,因工资率的变化而引起的愿意工作时间的变化。

5、 劳动力参与率: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现实劳动力占该范围的劳动适龄人口(或潜在劳动力)的比例,它

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

6、 劳动力供给弹性:一般通过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来分析,将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

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思考题

1、 如何理解劳动力供给的含义与类型?

2、 劳动力供给有哪几种表现

三、有哪些因素影响社会劳动力供给?

答:社会劳动力供给的多少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对社会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是通过社会劳动力参与率而达到的。因此,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也就是影响社会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一般影响因素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宏观因素:

1、宏观经济状况;

2、社会经济政策;

3、劳动适龄人口规模;

4、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受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工资率的差距;

5、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第二类因素是与个人或家庭参与劳动决策直接相关的因素:

1、性别;

2、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

3、工资水平;

4、个人非劳动收入;

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

四、劳动力供给弹性的类型?

答:

1、供给无弹性;

2、供给有无限弹性;

3、单位供给弹性;

4、供给富有弹性;

5、供给缺乏弹性;

6、劳动力供给的逆变弹性。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

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可变的劳动力投入增加到不变的资本上,最初劳动力的增加会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当劳动力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继续增加劳动力要素投入将使边际产量递减。由于它带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所以报酬递减是一条规律。

长期劳动力需求:是指当劳动与资本都可变化时,工资率与厂商雇佣的劳动力数量间的关系。

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是指工资率变化一个单位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程度,即工资率变化1﹪,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

劳动力需求交叉工资弹性:假设企业劳动力需求可分为两类:A和B,那么,可以将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B类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动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一、为什么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说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的需求,是由于对物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引起的。它是雇主雇佣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工资率的变化、产品需求和价格的变化、资本价格的变化等。

二、短期劳动力需求是如何决定的?其最佳劳动力选择的条件是什么?

答: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是:

1、劳动力投入的合理区间;

2、利润最大化目标下企业劳动力最优投入选择。其最佳劳动力选择即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满足的条件是:

1、雇佣最后一个工人获得的边际收益应该等于雇佣该工人的边际成本;

2、边际劳动收益等于实际工资率。

三、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受哪些因素影响,它们如何影响劳动力的需求量?

答:

1、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2、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影响;

3、政府的特殊政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四、劳动力需求弹性有哪些类型?

答: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

4、劳动力需求

弹性大于1;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五、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2、产品需求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3、其他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4、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比重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第四章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广义上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方式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经济关系,其内容包括劳动契约、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立法、职业培训、职业咨询、职业安全卫生以及特殊群体劳动者的保护等;狭义上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双向选择、进行劳动力交换的场所,以及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组织形式。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工资漂浮:是指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的自下而上层层提高工资率的倾向,以及由这种倾向造成的工资率轮番上升的现象。

劳动力市场分割:强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属性,强调制度和社会因素对劳动力市场报酬和就业的重要影响,这种理论即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一、劳动力市场的类型有哪些?(可能是选择题)

答:

1、按照范围划分:区域劳动力市场、产业劳动力市场、职业劳动力市场、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

2、按照职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划分:国家公务员市场、职业经理市场、专业技术人员市场、普通劳动力市场;

3、按照竞争自由度划分: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

4、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划分:主要劳动力市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其实也负责人、办事人员属于主要的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服务性工作人员、商业工作人员、农林牧渔劳动者、生产运输公认和不便分类的其它劳动者属于次要)。

二、劳动力供求关系有几种类型?

答:供大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均衡三种类型。

三、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书130页)

答:劳动力短缺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处于长边,劳动力供给处于短边,劳动力的初始需求大于有效需求。劳动力过剩是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需求是短边,劳动力供给是长边,劳动力初始供给大于有效供给。

四、有关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理论主要有哪些?(书134页)

答:主要有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职位竞争理论和激进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五、有关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理论主要有哪些?(书144页)

答:个人偏见模型、歧视的经济动机模型、双重市场歧视理论、拥挤假说、搜寻成本理论以及统计性歧视理论等。

六、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理论是什么?

答:人力资本理论、风险分担或隐合约模型、筛选模型、交易成本学说、激励理论。

七、简述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答:

1、一些非经济的手段对于劳动力配置所起的作用更大;

2、存在者工作的阶梯;

3、锦标制度常被作为企业内的激励机制;

4、不同岗位的收入并不完全是按生产力原则确定的。

八、论述——比较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答: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差异和自身条件,在国际间、地区间、产业间、部门或行业间、职业和岗位间所选择的迁移或转移行为。

二元经济:一元是以土著方法生产的、以农村为中心的农业部门经济模式;另一元是以现代方法生产的、城市为中心的工业部门经济模式。

保留工资:是雇员接受某一工作的最低工资率,低于该工资率,他将拒绝接受某项工作或辞职。

一、劳动力流动的类型有哪些?(选择题)

答:

1、按时间分类:永久型迁移;常年型流动;季节型流动;临时型流动。

2、按空间分布特点分类:聚集型流动;扩散型流动;替代型流动;水平型流动;垂直型流动;跨越国境型流动。

3、意愿分类:自愿型流动;非自愿型流动。

4、按方向分类:单向型流动;往返型流动;对流型流动。

5、按范围和职业分类:企业组织内部的流动;职业间的流动;部门或行业之间的流动;产业间流动;市场间的流动;地区之间的流动;就业与失业之间的流动;角色转换流动;

6、按目标分类:创新型流动和保守型流动。

二、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与必要条件有哪些?(判断题)

答:基本假设有两个:

1、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自愿选择的流动行为;

2、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有流动的选择性,而雇主只有选择性没有流动性。

以下四点构成了劳动力流动的必要条件:

1、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2、不同地区和工作中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

3、社会对劳动力就业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4、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能和工作能力专门化。

三、劳动力流动的机制与劳动力流动的规律有哪些?

答:机制有:

1、劳动力市场机制包括工资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

2、政府调节机制。 规律有:

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

2、第

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

3、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

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5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流动。

四、如何理解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及劳动力流动决策?

答:答案在书213页上第二大点的(1)(2)。

五、分析人口流动原因的理论有哪些?(书188页)

答:

1、马克思和列宁对人口流动原因的考察;

2、拉文斯坦对人口迁移原因的分析;

3、配第一克拉定理和库兹涅茨法则;

4、博格对人口流动的推力——拉力分析;

5、E。S。李对人口流动原因的解释;

6、库兹涅茨对人口再分布的研究。

六、比较并评价国外学者的二元经济理论?

答:书214页到215页上

(四)二元经济中的劳动力流动理论。下的(1)(2)(3)(4)点。

七、运用托达罗的二元经济理论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答:书202页到203页上四点内容,然后在其中抄些句子回答问题即可。

八、运用托达罗二元经济理论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

答:书204页上的第五点内容。

九、简述工作搜寻模型?(书208页)

答:在简单的劳动力市场模型中,当市场达到均衡是,所有的劳动力应该是在同一个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下就业。但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几乎同质的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异非常答,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劳动力都能够在市场提供的工资水平下就业,失业广泛地存在着。工作搜寻模型就是用于解释这些现象的。

第六章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是指经过长期性投资形成的体现于劳动者个人或团队身上的由智力、知识、技能和健康状况构成的资本。

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货币或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这种活动就叫人力资本投资。 一般培训:是指劳动力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和技能,对除培训提供者外的其他企业具有同样的适用性,即可以提高受训者在所有职业中的生产率的培训。

特殊培训:是指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和技能只对培训的企业具有适用性,或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提高得更多,对其他企业则没有什么意义或意义明显低于提供培训的企业。

一、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答:书246页上

(一)开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1)(2)(3)(4)。

二、评析舒尔茨与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

答:书223页

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贡献在于①②③④⑤。

2、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贡献在于①②③④⑤⑥。

三、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知识资本有何区别?(判断题)

答: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区别在书226页2点。

人力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区别在书226页3点。

四、人力资本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答:作用在书247页

(四)点的(1)(2)。

五、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有哪些?

答:形式有五种:教育资本投资、健康资本投资、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流动招聘投资和企业家经营资本投资。

六、人力资本的类型?

答:有

1、按差异分:同质型和异质型。

2、按人的能力分:一般能力、完成特定意义工作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资源配置能力;

3、按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层次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型人力资本;以客户经理为主体的市场营销型人力资本;各级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企业家型人力资本。

七、教育投资决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

八、为什么说医疗保健投资是一种公共产品?

答:

第九章就业

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参加某种社会劳动并取得领导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充分就业:一般是指达到了最大就业量或存在着短期的较低的失业率。可以从劳动者个体中、在业劳动力、劳动力人口三个方面来认识,即从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与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数量来认识充分就业。 隐性就业:也称“非公开就业”,是指劳动者以隐蔽的形式从事有报酬的工作或经营收入,而政府对此未做有效管理的就业活动。

一、就业有哪些类型?

答:

1、按表现形式不同分:显性就业和隐性就业;

2、按围不同分:国内就业和国际就业,国内就业又分城镇就业和农村就业;

3、按管理形式分:计划就业和市场就业;

4、按时间不同分:长期就业和短期就业;

5、序次不同分:初次就业、再就业和多次就业;

6、按概念不同分:广义和狭义就业。

联合国开发署根据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的关系将就业划分为四种类型:

1、高经济增长、高就业机会型;

2、高经济增长、低就业或无就业型;

3、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下降型;

4、经济增长率下降、就业机会有所扩大型。

二、就业有哪些功能?

答:功能有:

1、就业对劳动者个人的功能:①劳动者生活保障功能;②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功能;③劳动者自我发展的功能;④劳动者服务社会功能。

2、就业的社会经济功能:①增加财富功能;②社会稳定功能;③社会发展功能。

三、简述新古典综合派的就业理论。

答:其主要理论有:

1、滞涨理论;

2、劳动力市场理论;

3、新剑桥学派对新古典综合派就业理论的批评;

4、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理论。

四、新剑桥学派是如何对新古典综合派就业理论进行批评的?

答:书346页上

(三)里的

1、

2、

3、4。

五、简述货币主义的“自然失业率”假说。(书351页)

答:货币主义的“自然失业率”假说如下:

1、“自然失业率”的含义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下,让领导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2、自然失业率并不取决于通货膨胀率。

3、增加就业的途径。

六、充分就业与失业关系是什么?

答:(书361页至362页上)关系是:

1、充分就业不能消除失业,失业是不可避免的。①②③④。

2、充分就业下存在的失业。①②③④。

3、充分就业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用失业率来表示,充分就业的失业率是不断变化的。

七、比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

答:

1、(书362页)第三自然段全答(即①②③④);

2、(书364页上的)第3点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更有利于扩大就业:(1)(2)(3)(4)(5)。

八、如何理解效率、公平与就业的关系?

答:书380页上

(三)点下的(1)(2)。

九、结合新剑桥学派的就业理论分析中国居民失业高、内需不足、物价高等社会经济问题的应对政策? 答:

十、分析中国农民工非正规就业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政策?

答:原因:在书376页下面的2点非正规就业存在的问题:①②③。

应对政策:在书377页

(四)下的2点政府要扶持非正规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发展:(1)(2)(3)(4)(5)各点第一句话。

第十章失业

一、如何理解劳动力人口与失业人口?

答:劳动力人口是指:在劳动年龄16岁上或在工作,或在积极地寻找工作,或因为暂时失业而等待被召回的所有的人;劳动力中那些没有获得有报酬职业的人被称为失业者。没有工作,并且不寻找工作,也不是暂时失业或不是等待雇主召回的人不算作劳动力。因此,总的劳动力包括在业者和失业者。 失业人口是指:有劳动的能力并愿意就业但找不到工作的劳动力。

二、简述失业类型划分?

答:

1、按表现形式分:公开和非公开失业;

2、按成因分: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3、按程度划分有衡量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失业程度、衡量社会经济安全的失业程度(包括无警情失业、轻警情失业、重警情失业、巨警情失业);

4、按失业者的意愿分:自愿失业(求职性失业、等待性失业、休闲性失业、追求非劳动收入性失业)、非自愿失业;

5、按失业者的失业次数分:初次失业、二次失业多次失业;

6、按含义广度不同分:广义失业和狭义失业;

7、按时间分:长期失业和短

期失业。

三、衡量失业的指标有哪些?

答:衡量失业的指标有

1、对显性失业的测度:失业率、失业持续期、离职率、就业增长率、失业率分布;

2、对隐性失业的测度:(1)直接方法:①边际生产率法,②工作率法;(2)间接方法:①最佳劳动投入法,②最佳人口法,③理论收入法。

3、当前常用的几种方法:(1)(2)(3)(4)(5)在398页上。

四、失业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答:书398页

四、

(一)失业的积极影响

1、(1)(2)(3)(4)

2、3。

(二)失业的消极影响

1、

2、

3、

4、5。

五、联系我国实际分析人口失业理论?

答:人口失业成因论包括两种失业成因理论:人口增长过快失业论和人口增长减缩失业论。

(如果是理论题可看书401页)

六、联系实际分析歧视失业理论?

答:书413页十劳动者歧视失业论。

七、如何认识制度失业理论?

答:书414页

(一)

(二)。

八、综合分析我国失业形成的原因?

答:

1、人口原因;

2、历史原因;

3、体制原因;

4、经济原因;

5、产业现代化、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失业率形成的技术原因;

6、就业观念转变、劳动力择业流动化是失业形成的社会原因等。

九、发达国家的失业治理政策对解决我国失业问题有哪些启示?

答:书420页至423页上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十、发展中国家治理失业的政策对解决我国失业问题有哪些启示?

答:书430页至435页上

(一)

1、(1)(2),

2、(1)(2)(3)(4);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第三篇:劳动经济学作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简称CHFS)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远高于当年世界银行所公布的全球基尼系数平均0.44的水平。结合专业学习及对现实的认识和了解,请你谈谈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手段才可能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近年来,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为什么?结合专业学习及对现实的认识和了解,请你谈谈我国失业的基本现状、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基本建议。

第四篇:劳动经济学考试重点

1、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1)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如果某一企业使用的生产函数具有固定技术系数的特征,那么该企业在使用生产要素时无法相互替代;如果某一企业的生产函数具有可变技术系数的特征,那么该企业在生产中就可以根据生产的成本状况进行替代,以最经济的方式生产产品。(2)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一般资本调整时间长于劳动,而技术调整时间又比资本要长。(3)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利润最大化、就业、管理效用最大化等(4)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2、运用劳动需求原理分析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的影响?(1)最低公司法的就业效应:对于那些在没有立法情况下工资会最低的工人来说,最低工资立法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减少了就业的可能性,但增加了那些保持就业的人的工资率(2)在未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的部门,可能会降低工资率而提高就业量;而在实行最低工资立法的部门,由于工资率上升,可能减少了就业量。总体来看,整个经济是增加还是减少就业量、平均工资率是上升还是下降,是不完全清楚的。

3、运用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和替代性分析女性参与劳动市场对男性劳动者工资率的影响?(1)男女在不同的经济部门工作,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就是独立生产要素,故女性对劳动市场的参与不会对男性的工资率造成影响。(2)男女劳动者在同一工作中,其中男性劳动者处于管理地位,女性劳动者受到男性劳动者的管理和指挥,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为互补性生产要素。女性劳动者的进入将增加对男性劳动者的需求,提高了男性劳动者的工资率。(3)由于女性劳动者与男性青年劳动者和非熟练工人是替代性生产要素,因此,女性劳动者的市场参与将降低男性青年劳动者和非熟练工人的工资率。

4、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1)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性别、年龄、民族(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

二、经济因素(1)劳动者对工作的偏好(2)经济周期波动

三、社会制度(1)劳动制度(2)工资制度

5、劳动时间的概念及功能:劳动时间又称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从事有酬性社会劳动所花费的时间。在劳动时间内,劳动者支出劳动力,生产物质和精神产品;在劳动时间以外(非劳动时间内),劳动者恢复和再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功能:计量功能、指示功能、保证个人及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功能、人际交往功能

6、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配臵。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基本假设条件可知:劳动者有完备的信息,各类流动成本为零且不存在任何制度性或其他障碍,劳动力是同质的,即都存在或都不存在对当前特定技能的任何预先投资,其他劳动或工作条件一样等等。那么,流动和竞争,必然导致没有任何工资差别(3)充分就业。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竞争在均衡工资决定的同时,导致充分就业。

7、简述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及类别(方式)?人力资本投资是指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分类:(1)各级正规教育;(2)在职训练活动;(3)各种健康投资;(4)父母用于照看孩子的时间;(5)工人寻找工作的活动;(6)工人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迁移。

8、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教育的成本(1)教育的个人成本。个人直接成本包括:学杂费、书本等学习用品费、交通费、额外支出费、文娱体育费用。个人间接成本,指学生在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后因继续就学所放弃的劳动收入。(2)教育的社会成本社会直接成本主要是用于教育的公共支出。社会间接成本包括社会所放弃的收入、免税成本、潜在的租金和折旧费。

二、教育的收益(1)教育的个人收益。劳动者因为受到教育而提高劳动能力,从而获得的种种好处。(2)教育的社会收益。指受教育者本人不能占有的、为社会其他成员所得到的收益。

9、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经济因素:(1)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2)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3)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4)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5)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6)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非经济因素:年龄、家庭、教育、迁移距离、职业与技术等级

10、工资的职能:(1)补偿职能:①补偿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脑力与体力的消耗②补偿职能的前提是劳动,多劳多补偿,少劳少补偿,不劳不补偿③满足和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2)激励职能:劳动者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追求工资最大化——积极劳动,努力提高自身劳动力素质——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劳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3)调节职能①调节劳动力的合理配臵②调节劳动力的素质结构。(4)效益职能:①工资的投入是资本金投入的特定形式,是活劳动这一生产要素的货币表现 ②工资能够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是其投资的动力

11、影响我国工资的内外在因素:内在要素①员工的劳动和工作努力程度,②职务高低与权利大小,③技术和训练水平,④工作的时间性,⑤劳动条件,特别是工作的危险性,⑥附加福利,⑦风俗习惯⑧年龄和工龄。外在要素①生活费用或者物价水平,②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或者企业的负担能力,③地区或行业工资水平,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⑤劳动力的潜在替代物,⑥产品需求

12、失业的类型、原因、对策、特点。

㈠摩擦性失业:产生原因:因为职业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有职位空缺的雇主和寻找工作的人互相之间,需要花时间去寻找,产生了在工作和进出劳动力之间的持续流动过程。特征:①它影响了跨越所有人口群体、行业和地区中相对大的数目的人。②倾向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③一定量的摩擦失业是不可避免的。④–摩擦失业不仅仅带来经济成本,还会带来一些明显的经济利益。对策:①在劳动力市场上增大工作信息的流动②1993年实施的美国联邦家庭医疗假期法案,允许工人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休假而不是要求辞退这个人来减少摩擦失业。

(二)结构性失业:原因:工作类型与寻找工作的人的不匹配所产生的。这种不匹配可能与个人的技能、学历、地理位臵或年龄相关。特点:①倾向于集中在确定的群体,即那些受技术改变,所在企业衰退或在整个国家内的工作移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群体。②失业时间相对较长。对策:①政府提供或资助培训项目②通过提供再次安臵津贴鼓励失业者流动,走出经济不景气地区。③提供给长期失业者以公共服务工作,这是政府作为最后雇主的应对措施。

(三)需求不足性失业:原因:经济中总需求不足以为求职者创造足够的工作。与经济运动上升和下降的周期性变化有关,周期中经济上升时期,失业率下降,经济衰退期,失业率上升。特点:周期性失业随着经济的扩张与收缩而变化,倾向于覆盖整个经济范围。对策:①最直接的办法是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确保持续健康稳定的经济增长率。②另一个方法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扩大就业。

13、外来劳动力对当地劳动力市场影响的经济分析

(一)外来工的受益者与受损者分析(假定外来工为体力劳动者):①体力劳动者:使其工资下降,部分退出体力劳动者,对政府反贫困政策具有抵消的作用,因为降低了体力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②消费者:使部分消费者受益,即使用这些体力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消费者受益。③使用体力劳动者的雇主(利润)。④技术劳动者。对于互补性生产要素的需求会上升。⑤移民需求导致对其他产品生产者的需求上升。

(二)对外来工输入地来说:外来工实际上增加了当地人口,而这些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所以,外来工到底使当地的原有居民从总体上看起来变得富有了,还是变得更贫穷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为当地增加的总产量与其消费的总产量相比,是前者大,还是后者大。

(三)对于外来工而言:雇主支付给移民的工资不会大于其VMP,若外来工仅靠自己的工资报酬来支撑自己的消费,那么这些参加工作的移民并不会减少当地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此外,若外来工的工资报酬并不等于他为所在国所创造的产出的全部价值,那么,当地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会增加。

14、我国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

(一)原则:在初次分配领域,应坚持在公平基础上的以效率为主的分配原则,主要由市场调节;在再分配过程中,坚持效率基础上的以公平为主的分配原则,强化政府调节。

(二)具体措施:①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②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如打破不必要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 建立规范的市场竞争机制。③完善和加强我国的税收政策。加快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的改革,开征遗产税与赠与税等。④救助社会贫困层,保障贫困家庭。⑤引入非政府组织的调节主体,发挥各级主体的作用⑥促进公平竞争,完善劳动力市场

15、短期劳动需求和长期劳动需求的异同点:不同:第一,短期需求在短期内假定只有劳动要素是可变的,资本和其他的生产要素固定不变。长期需求:企业应对劳动价格的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的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量的方式做出反应。第二:在完全竞争条件之下,企业的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更加陡峭,而长期劳动需求则较为平坦。换句话说就是长期需求曲线具有更大的弹性。相同点: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都是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工资相等

16、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经济学一般根据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将所得税区分为3个不同的类型,他们分别是比例税、累进税和累退税制。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方式可以通过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的区别加以理解。边际税率的含义是对个人最后增加一单位货币所征收的税率,而平均税率是总税收与总收入之比。在比例制下,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相等,在累进制下,前者超过后者,因为税率随收入而上升。 边际税率适合于评价替代效应,因为他决定了边际出的闲暇价格。但是对于收入效应,我们必须按原来的工时,一个人富了多少或穷了多少。 由于多数税收变化既影响边际税率又影响平均税率,因而会同时导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果税收增加,替代效应减少劳动供给,收入效应将增加劳动供给。减税时两个效应完全相反。减(增)税对边际税率的影响比平均税率的影响越大,就越可能增加(减少)劳动供给

17、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资差距扩大的特点、原因: 特点:①我国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分配收入差距总体不断扩大。②我国城镇职工工资差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因:①经济增长和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明显的扩大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和非农业劳动人口之间收入的差距上;城镇经济中,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极大扩大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地区工资差别与地区间在经济增长速度、地区间人力资本存量等因素有关。②制度性因素。主要集中表现在行业性垄断经营、制度外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三个方面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上。③政策性因素。主要涉及到税收、农副产品价格调整、住房改革、灵活的工资体制、事业单位创收等方面的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有着重要的影响。④劳动力市场因素。劳动力供求状况、劳动力流动以及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18、收入分配的主要矛盾:从总体上看,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矛盾是平均主义,表现为较为严重的平均主义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即效率优先的理念指导下,我国收入分配的差距逐渐增大,不仅仅表现在农村居民内部、城镇居民内部,最大的差距在于城乡居民之间显著的收入差距。虽然对于差距的程度存在两极分化论和未分化论的差别,但都承认这个差距逐渐拉大的事实。所以,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矛盾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要针对具体时期的矛盾,采取具体的措施。

19、如何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着重考察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运作及其结果,未来和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决策,以及与劳动力资源就业和收入分配有关的公共政策。研究对象:劳动力是一种稀缺的社会生产性资源,研究劳动力资源的配臵以及由此所决定的货币工资在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分配,就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20、派生需求原理:(1)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性质不同: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所谓“直接”需求,即满足“效用”。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是来自厂商,满足“利润”的需求。(2)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3)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共同性”,即企业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的特点。

21、影响劳动工资弹性的因素/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1)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希克斯-马歇尔第一定理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他生产要素对劳动要素的替代越容易,则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就越高。(2)最终产量需求的价格弹性。希克斯-马歇尔第二定理指出,当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那么用来生产这种产品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也就越大。(3)生产成本中要素的份额。希克斯-马歇尔第三定理关系到劳动要素在总成本中所占的份额。如果总成本中劳动成本所占的比例越高,那么,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就越大。(4)其他要素的供给价格弹性。希克斯-马歇尔第四定理指出,如果与某一特定要素协同生产的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越富有弹性,那么对该特定要素的需求就越富有弹性。

22、制度劳动时间、超时工作、兼职工作时间下如何确定其工资率的高低?(1)制度劳动时间。在工资率一定的情况下,缩短劳动时间会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的可能性增强。由此,增加零工的雇用机会对于提高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起促进作用。(2) 超时工作,人们很容易接受超时工作。当超时工作不常发生时,收入对劳动时间长短的效应几乎是零,替代效应起支配作用。(3)兼职工作。其他条件不变,从事第二职业的工资率越低、第一职业工资率越高——劳动收入越高,人们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就越少

23、差别补偿性工资(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差别补偿性工资:为吸引潜在职员到一个不具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所要支付的额外工资。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

一、补偿性工资理论的三个前提:(1)员工追求效用最大化(2)员工了解对他们十分重要的工作特征信息(3)员工具有可流动性,员工可以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

二、偏好相同的补偿性工资的影响:假定所有员工偏好相同、A和B两种工作没有人力资本要求的差别、工作特征上不存在差别,A和B的工资相等。供给曲线S1代表偏好相同而且没有工作特征差别的情况。S2是表示员工对工作A不满意时的供给曲线,高出的部份正是员工接受的补偿工资。S3是表示员工对工作A满意时的供给曲线,补偿性工作差别则由B工作中的工人获得。

三、偏好不相同的补偿性工资的影响:假设所有的员工都讨厌A工作的某一方面,但讨厌的强度彼此不同。员工对A工作的供给曲线将向上倾斜,如图所示。曲线开始处相对工资大于1,其幅度刚好达到满足那些对A工作讨厌程度最低的员工。

四、工人偏好不同时不存在补偿性差别的可能:劳动力需求曲线为D2 时,不存在补偿性差额,这说明有些员工不讨厌工作A,他们愿意在相对工资水平为1 的时候工作。

24、什么是劳动力市场歧视?什么是前市场差别?如何区分二者关系?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前市场差别:由于具有某一标志的群体,平均生产率水平与其他群体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关系:前市场差别和劳动力市场歧视对劳动力市场的状况都会产生影响。由于具有某一标志(如性别、年龄、民族等)的群体,平均生产率水平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在性质上可以归结为前市场差别;如果生产率水平相同,仅仅由于某一标志(如性别、年龄、民族等)而产生的报酬或工作机会上的差异, 可以作为劳动力市场歧视的证据

25、个人偏见模型是怎么样的?雇主歧视、雇员歧视、顾客歧视的经济含义是什么?该模型的主要含义:第一,劳动力供给与雇主的歧视程度对A类工人工资的决定起作用。第二,歧视与利润最大化行为不一致。结果:该模型表明,那些不愿按均衡工资雇佣A类工人的企业将付出减少利润的代价。从动态角度看,那些偏好歧视的企业会从该行业中被排除出去。这意味着在竞争市场上,利润最大化倾向于消除歧视,因为歧视减少了利润,在长期中它就不能持久。

(二)雇员歧视:分析:企业的选择可能是适应雇员的歧视性偏好或者在隔离的前提下进行雇用,并存在工资差别。结果:雇用歧视的存在对于雇主来说可能是成本很高的,但是要想摆脱它们,成本也同样很高。

(三)顾客歧视:含义之一是,它将会导致相互隔离的工作场所出现,至少是那些与顾客有着较高程度接触的职业中情况会是如此。含义之二是与雇主歧视不同,顾客歧视只与效用有关,而与利润无关。

26、统计型歧视、统计型歧视模型?统计型歧视:把群体信息作为个人信息的一种补充,有可能把群体特征强加给那些虽然属于某一群体,但其自身群体特征并不十分明显的个人身上。这样产生的歧视就称为统计性歧视。统计性歧视模型的一个重要含义:同一群体中的每一成员之间的相似性越差,则运用群体信息作为甄选工具所带来的成本就越高。

27、失业统计测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失业率指标存在的问题)?我国失业统计测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失业率指标存在的问题:(1)低估失业造成的经济成本(2)高估失业造成的经济成本。我国失业统计中的问题:第一,统计上有两个失业率。第二,我国失业人员的范围是不考虑农村的。第三,失业与就业概念范畴交叉。

28、工作搜寻理论的主要内容,说明其对失业成因解释的含义。内容:斯蒂格勒模型、麦柯尔模型。工作搜寻模型关于失业的含义:⑴工作搜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即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流动以改善他们的状况。⑵解释了在劳动力市场中个人搜寻工作所需时间的不一致性和一些劳动力群体的失业率高于另一些群体的原因。⑶表明任何减少失业成本的因素(如失业补偿金)都会增加工作搜寻时间和失业期限,因为增加了保留工资。⑷对经济周期中失业的反周期运动提供了解释。随着经济周期上升或下降,工资频率分布曲线f(w)将向右或向左移动。失业人数或失业的持续时间都将变化。

29、效率工资理论:⑴关键假设:雇员的工作努力或“效率”是工资率的函数,雇主支付的工资越高,雇员工作就越努力。⑵前提条件:雇主无法对工人的工作绩效进行完全的监督。⑶主要观点:①高工资可以促使雇员更加努力工作,因为雇员会更加看重工作的价值并有更高的道德责任感。②通过将工资增加到高于市场工资水平,企业提高了那些在工作中因偷懒而被解雇的工人的成本,从而诱导工人付出更大的工作努力。⑷对现实问题的解释①从每个企业的角度来看,一定程度的失业是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对现有雇员的工作有激励作用。②企业可以通过支付雇员高于市场供求决定的工资而获取更大的利润。③如果市场上所有企业在支付雇员高于市场供求工资的条件下,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可能产生一定的非自愿失业者。这种失业类型被称为“等待性失业”。④对货币工资率表面上的向下刚性提供了一个解释。即使失业工人愿意以较低工资去工作,企业也可能会由于削减工资雇用这些失业工人而失去利润,因为雇员的努力和生产率将会下降。⑸效率工资理论对结构性失业的解释①如果其他要素保持不变,不同地区的平均工资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即地区失业率越高,平均工资率越低,反之则反是。②地区的平均工资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可以用工资曲线来进行描述。

30、试着比较完全竞争企业卖方垄断企业和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的异同

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与其边际产品的价值曲线一样向右下方倾斜。卖方垄断企业劳动需求曲线也是向着右下方倾斜,有两个原因造成:一是劳动的边际报酬递减。二是垄断企业产品的边际收益曲线,由于该曲线是递减的所以也影响了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它的劳动需求曲线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去曲线完全重合。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由于卖方垄断企业是劳动市场的唯一购买者,因此它所面临的劳动供给曲线与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一致,而且劳动的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劳动的供给曲线之上。买房劳动需求曲线的是不存在的

31、非竞争性歧视模型的类别、原因: ①拥挤效应。拥挤效应,来源于职业隔离,而职业隔离则来自雇主的偏见和歧视。 ②双重劳动力市场。主要部门提供相对较高的工资率、较为稳定的就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发展机会。而从属部门则相反。大部分弱势就业群体成员都是在从属部门中就业的,而这导致了一种长期延续下来的对他们的歧视。③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 所有的雇员都存在寻找工作的成本,由于歧视性雇主的存在,某一群体被迫承担较高搜寻成本,这会导致其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边际费用曲线更为陡直,进一步导致他们的“工作匹配”质量更差,因而工资往往要更低。④串谋行为。 雇主们彼此联合起来,合谋对某些劳动力群体进行压制,从而制造一种被压制群体不得不接受买房独家垄断工资的局面。

第五篇: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1. 劳动的概念与动因、劳动的特征与分类、劳动是生产诸要素的主体(劳动的双重功能)

2. 经济活动中人与人的因素、劳动关系(具体内容)

3. 劳动力基本概念及特征(性质)

4. 劳动力自身特点(一般的特点与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特点——先讲科技与劳动发展的关系)

5. 劳动力绝对数量(明晰适龄人口——加减法表示,劳动力人口构成)判断?

6. 影响劳动力数量的因素

人口因素、劳动力参与率、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对劳动力数量的影响

7. 劳动力供给概念、供给弹性、供给曲线(曲线的内容反映的经济学现象——对图形的考

察)

8. 劳动力需求含义

9. 劳动力需求的性质——派生需求(劳动力需求与普通商品需求的不同—与异同相比较)

10. 劳动力需求曲线、需求弹性

11. 派生需求定理及相关的定理

12. 辨析: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因素、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13.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共性与特性

14. 劳动力市场上的三方关系(供给一方、需求一方、价格?——供给一方、需求一方、政

府)

15. 现代劳动力市场的特征: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具体的内容)

16. 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劳动力市场特征的落实与运

行机制的完善)

17. 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18. 就业概念、劳动就业的关系

19. 劳动就业关系的基本内容、劳动就业关系的基本原则

20. 影响劳动就业的主要因素(人口、科学技术)

21. 就业结构的发展趋势(科技发展就业政策)

22. 劳动分配关系核心、劳动报酬与国民收入分配、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状况、最终形成的

个人消费基金

23. 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及收入的构成

24. 劳动力素质的构成要素(质量和数量)劳动力素质形成的基础

25. 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数量)

26. 失业的概念(就业者、失业者、不属于劳动力范畴内的相关概念)

27. 失业的度量——失业率

28. 失业种类及成因: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29. 失业种类(第

一、第二)劳动力市场歧视概念及类型

劳动;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机制;劳动力市场均衡;派生需求;派生需求定理;劳动力需求;劳动供给;生产要素的替代效应;生产要素的规模效应;生产要素的收入效应;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素质;人力资本;工资;工资率;基尼系数;就业;失业;失业率;年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隐性失业;积极的就业政策;劳动关系

1、劳动的特征是什么?

2、影响工资率的因素有哪些?

3、劳动力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有什么异同?

4、劳动力需求与普通商品需求有什么异同?

5、简述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1、从派生需求定理出发分析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2、从劳动力供求两方面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上一篇:老干部重阳节座谈会下一篇:劳动模范座谈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