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基于CV分析的“双一流”理工类博士生导师优势积累作用研究

摘要:本文以东北三所“双一流”理工高校在2011至2021年这十年内评上理工类博士生导师的履历为分析对象,重点关注履历中客观关键事件对理工类博士生导师的优势累积作用,探究出各个客观事件对理工类博导产生优势累积作用的预测力是多少,用客观的数据论证在教育评价和人才引进办法以及教育培养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五唯”现象的不合理性。积极回应国家关于破除“五唯”文件的要求,实际挖掘、发现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在教育评价和选拔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五唯”现象,旨在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营造人才辈出的良好制度环境,破除“五唯”顽疾,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方案深入贯彻实施。本研究查找东北三所“双一流”理工高校官网发布的最近十年内评上教授的理工类博士生导师的师资公开简历,用类型抽样和集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查询了1628位东北三所“双一流”理工高校的理工类博导的简历信息,其中只有500位博导的各个关键事件和时间节点信息确切且完整。通过CV分析法、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高等教育背景(本科学校、硕士学校、博士学校、博士数量、高等教育多元化),早期工作背景(博后次数、海外访问次数、研究员工作次数)中存在多个自变量均对处在蛰伏期理工类博士生导师的两个成长阶段(成长为副教授时期、成长为教授时期)产生了显著的优势累积作用。理工类博士生导师的履历信息中的客观经历对蛰伏期中两个阶段优势累积作用总的预测力分别为4.5%,13.2%,总的预测力证明博士生导师在其蛰伏期的成长是多种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履历中的客观事件对人才的成长并不起主要作用。但是仍然需正视客观经历事件对理工类博士生导师在蛰伏期中成长的两个阶段(成长为副教授时期、成长为教授时期)产生显著的优势累积作用,提出建议:破“五唯”,不等于舍弃“五唯”,关键在于破除“唯”的评价制度。在高等教育经历中,本科教育阶段毕业于国内“双一流”大学的理工博导,其蛰伏期的两个关键期(成长为副教授时期、成长为教授时期)的成长速度快于本科毕业于国内普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其预测力分别为1.5%,3.5%。所以高等教育背景中本科就读学校为国内“双一流”大学对理工科博导的优势累积作用在蛰伏期第二个关键期更显著,提出建议关注非名校的本科教育质量发展。研究发现:本科“第一学历”对理工类博士生导师在理工博导的蛰伏期优势积累作用虽然具有显著性,但其预测力微小,且还存在人为政策限制性的客观原因。提出建议:破除唯“第一学历论”。在博士教育阶段,博士毕业于国内科研机构和国外一流大学与博士毕业于国内“双一流”大学相比,对教授成长优势积累作用的预测力分别为3.5%,0.8%。博士毕业于国内科研机构和毕业于国外一流大学对教授成长有明显的优势积累作用,但是从偏回归系数的绝对值来看(1.666>1.432),高层次人才博士阶段就读于国内科研机构比博士就读于国外一流大学对理工科博导的蛰伏期中第二个关键期成长为教授的优势积累影响作用更大。验证了对于理工类人才并不是所有“土博”蛰伏期的优势积累作用小于“海归博”,提出建议,破除唯“海归博”论。虽然本研究验证了并不是所有“土博”的对理工类人才蛰伏期的优势积累作用小于“海归博”,但总的来说,我国与海外发达国家相比,博士的培养质量还有一定差距,提出重视国内“土博”培养质量的建议。高等教育多元化中,高等教育阶段重复次数为0对教授成长速度影响显著(显著影响其成长速度变慢)。反之,本硕博都在同一所学校的博导在其蛰伏期中教授的优势积累作用最大,这是由于本研究收集的样本在东北地区的地区差异所致。在理工科博导早期工作经历中,研究员工作次数对在蛰伏期的理工博导两个成长关键期(成长为副教授与教授)的优势积累均有显著影响,其预测力分别2%,3.9%。蛰伏期的两个关键阶段相比研究员工作次数偏回归系数(0.32<0.724),研究员工作经历对成长为副教授速度的优势积累影响作用小于对成长为教授速度的优势积累影响作用。博士后工作次数、访问学者的经历次数都对理工科博导的蛰伏期中第二个关键期,即成长为教授的积累作用影响显著,其预测力均为1.1%。正视研究员工作次数、博士后工作次数、访问学者次数均对理工科博导的蛰伏期的优势积累作用存在显著影响,提出建议:重视对早期工作中研究员工作、博士后的培养评价制度存在的“五唯”问题。基础CV分析法,进一步揭示优势累积理论中,前期的高等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各个关键事件对理工类博士生导师的优势累积效应作用的不同,探究出各个客观事件对理工类博导产生优势累积作用的预测力是多少,用客观的分析数据论证在教育评价和人才引进办法以及教育培养质量评价中存在的唯“五唯”现象的不合理性。基于研究发现提出建议,为我国理工类人才在引进及培养评价过程中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若干意见给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博士生导师;CV分析法;优势累积;“五唯”

学科专业:高等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重点与难点

1.4 概念的界定

1.4.1 博士生导师

1.4.2 蛰伏期

1.4.3 优势累积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外相关研究评述

2.1.1 关于博士生导师成长的定性研究

2.1.2 关于科技人才CV的定量研究

2.1.3 小结

2.2 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2.2.1 关于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的定性研究

2.2.2 .关于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的定量研究

2.2.3 小结

2.3 理论基础

2.3.1 优势累积理论

2.4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调査法

3.1.2 CV分析方法

3.1.3 统计分析法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思路

3.2.2 数据的来源

3.2.3 数据的编码

3.2.4 研究问题

3.2.5 研究假设

第四章 理工博导履历中的相关信息分析

4.1 理工博导履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理工科博导成长时间分析

4.1.2 高等教育背景的描述性分析

4.1.3 早期工作经历的描述性分析

4.2 理工博导履历的差异性分析

4.2.1 本科学校的差异性分析

4.2.2 硕士学校的差异性分析

4.2.3 博士学校的差异性分析

4.2.4 高等教育多元化的差异性分析

4.2.5 博士后次数的差异性分析

4.2.6 海外访问学者的差异性分析

4.2.7 研究员次数的差异性分析

第五章 理工博导履历信息中客观事件的优势积累作用分析

5.1 理工博导的履历信息对副教授蛰伏期的成长速度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5.1.1 成长为副教授成长速度的回归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检验

5.1.2 成长为副教授成长速度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5.1.3 早期经历影响成长为副教授的成长速度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5.2 理工博导的履历信息对教授蛰伏期的成长速度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5.2.1 成长为教授成长速度的回归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检验

5.2.2 成长为教授成长速度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5.2.3 早期经历影响成长为教授的成长速度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假设检验结论

6.1.1 高等教育经历影响博导蛰伏期的分析结论

6.1.2 早期工作经历影响博导蛰伏期的分析结论

6.2 研究发现

6.2.1 本科学校对人才蛰伏期预测力微小

6.2.2 博士学校对人才蛰伏期预测力微小

6.2.3 毕业于国内科研的“土博”的优势累积作用大于“海归博”

6.2.4 实证回应“五唯”,理智正视“五唯”

6.3 建议

6.3.1 破“五唯”,破除唯“第一学历论”

6.3.2 破“五唯”,破除唯“海归博”论

6.3.3 破“五唯”,关键在于破除“唯”的评价制度

6.3.4 破“五唯”,关注非名校的本科教育质量发展

6.3.5 破“五唯”,重视国内“土博”培养质量

6.3.6 破“五唯”,破国内博后工作中唯科研的考核指标

6.3.7 破“五唯”,不等于舍弃“五唯”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论文提纲下一篇:工程项目控制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