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对策

2022-09-11

近年来, 我在教学实践中产生许多的困惑: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挺好, 但动手能力却很差?为什么有的孩子多才多艺, 但日常行为习惯却很糟糕?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 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 “叛逆者”等等。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 引起了我的深思。为此, 我在积极审视自己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同时, 力图从多元化的角度诠释上述现象。不久前, 我以班上的51名学生和家长作为对象, 采取发放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 开展了对家庭教育状况的调研。笔者认为家庭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就是给孩子一把金钥匙, 只有这样, 孩子才能在未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养成良好的习惯, 方能形成优良的道德修养, 方能形成良好的智力发展, 方能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而许多家长对孩子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发展远比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重视, 他们不能容忍孩子成绩不理想, 却对孩子的某些如不劳动、挑食偏食、说脏话等习惯熟视无睹。这种种现象发人深省, 令人担忧。如不及时纠正、改变, 必定会危及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因此,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朴实的生活习惯是人生的为人之本。

生活习惯包括起居习惯、饮食习惯、劳动习惯等等。孩子若能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其今后漫长的生活道路将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如若从小养成了一定的坏习惯, 那么, 长大了改也难。那种居无定时、食无定量的散漫习惯, 挑食、偏食的习惯, 不干家务的懒惰习惯, 最后终将不知不觉地走上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歧途。

2、严谨的学习习惯是成才的万能钥匙。

古人说过, 与其授予鱼不如授予渔。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要培养孩子掌握好一定的学习方法。督促辅导绝不越俎代庖, 即使碰到难题, 只是帮孩子一起分析, 寻找方法, 让孩子自己动手, 自己思考。在以后的学习中, 力争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上, 着重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而不依赖盲从, 专心致志而不三心二意, 刻苦钻研而不投机取巧, 锲而不舍而不半途而废的作风和精神。从培养孩子学习的浓厚兴趣出发, 从训练孩子自学的方法着手, 让孩子领略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 奋力攀登, 而达到胜利顶峰的喜悦。

3、规范的行为习惯是道德的基本素质。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 学习成绩是一种素质, 会拉琴是一种素质, 道德品质更是一种素质, 行为习惯则是道德的基本素质。行为习惯种类繁杂, 零零总总, 可以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每一件事都涉及社会公德、社会责任, 每一个内容都通过具体小事体现出来, 举手投足, 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思想素质。是举止文明, 语言礼貌还是粗鲁野蛮, 满口脏话;是先人后己, 助人为乐, 还是损人利己, 以我为主;是真诚老实, 还是圆滑欺诈;是遵守交通规则, 还是乱穿马路闯红灯;是发扬社会公德, 还是随地吐痰扔果壳。这是小事吗?不要认为孩子还小, 还不懂事, 给孩子说这些太早。古人曾告诫过:不以恶小而为之, 不以善小而不为。为之?不为之?应该有个标准。

4、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致胜的精神武器。

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可以使你胜不骄, 败不馁, 顺利时可以使你鼓起风帆, 乘胜前进, 逆境中又可以使你及时调节心态, 调整策略, 坚持再坚持, 直至反败为胜。而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则可能使你忘乎所以, 或者萎糜堕落。

二、构建一个学习型的家庭

为了适应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必须把孩子培养成为学习型人才, 可见创建“学习型”家庭是势在必行。我们所倡导的学习型家庭决不是传统书香门第式的读书, 而是一种现代型的文明家庭。是以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大都市社区为依托, 利用现代科技知识和文化资源为家庭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使家庭全体成员持续不断学习, 使家庭成为健康向上和具有生命活力的社会细胞。

1、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首先是和谐的民主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 相互体贴, 相互尊重, 平等相待, 形成民主、科学的精神,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优秀的个性品质。其次是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家庭可以结合自身特点组织活动, 如体育锻炼、读书交流会、集邮、郊游等, 以陶冶情操, 开阔视野, 激发生活情趣。再次是开放的交际方式。通过与亲戚、朋友、自然界的交流, 有助于家庭成员产生新的自我意识, 培养道德规范和意识, 适应整个社会化进程的需要。

2、重视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

这是学习型家庭学习的主要内容。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因此, 父母应该重视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和积累, 通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学习, 在家庭中营造一个好学、乐学、常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受到熏陶, 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质量。父母还应注意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 针对孩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设计合理的方案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尊重孩子正当的自我需要, 促进孩子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 从孩子的个性特征出发, 创设优化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条件, 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创领域和生长点。这就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和人才观, 不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业成绩优秀,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发掘孩子的爱好与才能所长, 因材施教, 扬长避短, 发挥孩子的长处, 给孩子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

3、培养孩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一个健康的家庭必然要教育子女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 并有意识地将道德品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日常家庭教育之中。父母要培养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子女, 自己首先必须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讲, 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着力塑造自身良好的道德形象, 对孩子的道德行为评价要有坚持性, 从自身做起, 前后一致地提供榜样, 为孩子创设道德情境, 提供明确具体的道德行为要求, 让孩子坚持练习, 及时纠错, 适当地运用批评和表扬, 促进孩子品德的发展, 培养孩子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三、建立一个和睦的家庭

1、信任和赏识孩子。

首先家长要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 相信孩子, 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 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其次家长要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 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 几乎天天都有自己的选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 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 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 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2、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 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 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 先要成人。

3、讲究和孩子的沟通。

当父母的给孩子的最好礼物是什么?是沟通。在现实生活中, 常听到一些做父母的感叹:"孩子长大了, 就不听我们的话了。”这主要是父母与孩子缺少沟通所致。沟通, 是指通过谈话或其他方式进行相互了解。人与人之间, 当然也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 都需要沟通, 需要了解和谅解, 才能更融洽地生活。沟通是每位当父母的都应学会的一门艺术。

重视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 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作为学校, 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为了共同的目标, 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

上一篇:浅析用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立法完善下一篇:城乡绿化管护措施落实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