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教育对策初探

2024-05-10

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教育对策初探(通用8篇)

篇1: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教育对策初探

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教育对策初探

重庆市丰都中学(重庆 丰都 408200)孙念明

重庆市丰都县平都中学(重庆 丰都 408200)隆 竹

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是人生的奠基石,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随着学生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成为摆在我们学校和每一个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由于家庭的残缺,单亲家庭给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同程度地带来阴影,心理健康也受到很大程度的伤害,所以这部分孩子更应该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同学、集体和社会的关爱。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增加,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在不少单亲家庭中,孩子失去了“家”的温暖,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他们的心理在悄然变化着,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正常家庭中的孩子。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对这类学生的教育,了解他们的异常心理及行为,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象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调查分析,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孤僻、任性、自卑与敏感。

二、逆反、撒谎、好斗和报复。

三、意志薄弱,成绩下降,厌学、逃学。

四、自由散慢,不思进取,破罐破摔。

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以上心理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有效的教育对策是:

一、细心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全面情况,方能做到因材施教

要对单亲家庭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方法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学生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学生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班里同学的反映,进行家庭访问。事实表明,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学生,了解到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象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二、为单亲家庭学生寻找“家”的感觉,是保证班级教育的有效措施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失衡主要是由于家庭的变故引起的。一个好端端的充满幸福温馨的家,突然少了一个亲人,失去了一份亲情,这时孩子最希望的是家庭和睦,有人关心照顾自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不可能复原孩子的家庭,却可以让孩子重新找回“家”感觉。为此,我和本班每一个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都保持密切联系,并积极施加影响,让家长确实负起扶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家长无力监护孩子时,班主任也应该努力为单亲家庭学生寻找一个“家”,让他们跟健全家庭的孩子一起生活和学习。我班单亲家庭学生谭某某,父母离异,父亲在丰都上班,母亲在广州打工,她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外公外婆每月的收入很低,无力抚养她,而她的父母又不管她,连她上学的费用都不愿出。我知道这情况之后,多次打电话给她的父母联系,给他们讲孩子的理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表现情况,以及抚养孩子是父母应尽的法定义务等。后来他们想通了,互相协商后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解决了。该生现在也能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学习了。本期还当选为学校纪检部的副部长。这一切,缘于她找回了“家”的感觉。

单亲家庭学生在内心深处常会产生一种被遗弃感,他们出现敏感、多疑的心理也在情理之中。要疏导这种心理障碍,班主任除了做监护人的工作外,为单亲家庭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大家庭也是十分必要的。要充分发挥班团(队)活动对学生的引导功能,让单亲家庭学生在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甚至让他们担任主要角色,在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学习竞赛活

动中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同时,引导班上健全家庭学生意识到嘲笑、挖苦单亲家庭的同学是不对的,要求他们和班主任一起,创建一个团结互助的班集体。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潜移默化的功能是巨大的,单亲家庭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学习的能动性有了,成绩自然提高了。“我想有个家,有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当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一首流行歌曲唱出了一代人的心声,也倒出了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渴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为单亲家庭学生重新找到一种“家”的感觉。

三、把关爱多给单亲家庭学生,是医治异常心理的良药

对单亲家庭学生而言,他们更渴望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无私的爱。班主任怎样关爱单亲家庭学生呢?首先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这些孩子。“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

药”(苏霍姆林斯基语)。班主任只有理解了单亲家庭学生的苦楚,才会产生宽容心,才会去关爱他们。现在在校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生下来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一旦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的关注产生偏离,他们一夜之间忽然发现自己不再重要,心理失衡就产生了,各种异常行为的出现也就难免了。面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班主任切忌工作方法的粗暴,必须以理智冷却心火,用理智的理解走进事实,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身人格上的包容和现实生活真理,促其清醒地认识自身错误,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念。

关爱单亲家庭学生,最要紧的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帮助他们。第一,帮助单亲家庭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部分单亲家庭学生由于自卑、孤僻和敏感,常常不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心事重重。班主任要发动全班同学和这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交朋友,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孤立于集体之外,把集体温暖、同学之情,师生之谊巧妙融合在一起。第二,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变化,消除逆反、报复心理。父母离婚或一方死亡,那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苦衷,做儿女的有时无法理解,要学会包容,学会原谅父母。班主任要设法多方疏导,譬如与孩子谈心时说:“当前社会不同家庭结构是客观存在的,死亡是无法挽回的,父母离婚、再婚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做儿女的不应该太让父母难堪。父母永远是你的父母,要记住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还要尽最大努力去孝敬他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子女都应该尽到对家庭的责任,长大了还应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孩子如果学会了正确对待家庭,那么他看社会的眼光就会柔和一些,逆反、报复心理也会逐渐消除。第三,激发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尊心,磨炼其坚强的意志。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产生不思进取,破罐破摔心理,导至自由散慢,厌学、逃学行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关键是激发他们的自尊心,磨炼坚强的意志。自尊心“是人类许多高尚品格的人性的顶峰”(苏霍姆林斯基语),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同时也是人们克服缺点和错误的内部动力。要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他们从心底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是完全平等的。有了自信,才会产生强烈的自尊心,班主任再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分析自由散慢的危害、自暴自弃的后果。还应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告诉他们:家庭的不幸也许不是坏事,勇敢的孩子正好磨炼自己的意志。意志磨炼对于一个人成才和事业的成功都是极其重要的,而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一般说意志都比较坚强。在我国历史上,匡衡家贫如洗,凿壁借光,后来成就事业;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因贫穷而改嫁,他在破庙读书成长;在国外,世界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两岁丧母,9岁丧父;大名顶顶的高尔基幼年流落街头,上的是“社会大学”„„如果确立了人生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严格约束自己,和班集体一起遵守共同的规则,和社会一起遵守共同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磨炼出坚强的意志。

总之,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单亲家庭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深入分析他们的异常心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对策,才能扶助这部分学生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

篇2: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教育对策初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走向社会的港口,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大,影响时间也最长。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生活中的种种原因,离婚率不断上升,再加上车祸、疾病等非自然死亡因素,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单亲家庭。从目前状况看,单亲家庭有不断上涨的趋势。单亲家庭是一个有缺陷的家庭,它对家庭每一个成员都会产生一种残缺感,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更大。不少单亲家庭的子女,受家庭不良影响和学校教育不当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产生心理异常,行为表现让人难以理解,形成所谓的“后进生”。这类学生往往衣着不整洁或者奇装异服,不讲卫生,易冲动好幻想,经常逃学,深夜不归,甚至于数天不归家在外流浪,剐小同学的钱物,经常毁坏公共财务,甚至连自己的衣服、书籍、文具也不爱惜,经常损坏或丢失,对生活、学习玩世不恭,给学校带来了较多的问题。据对我校1952名中学生家庭调查,属父母离婚的家庭学生有53人,父或母因各种原因死亡的家庭学生有39人,寄养在亲戚家的学生有5人,合计97人,占全校学生的5%,其中学习成绩差的有34人,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造成的行为不端的学生有25人。对于这些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是学校教育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单亲家庭子女人数成发展趋势,已成为一个社会群体。其中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家庭放任不管或粗暴教育造成他们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或学校教育不当,造成逆反心理;或受社会不良影响,干了一些不道德、违法,甚至犯罪之事,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政府、学校、监护人都有责任关心帮助和教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我们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多方面因素,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的不幸带来的心理障碍更多。特别是单亲的中小学年级的孩子,因为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容易受到伤害和变成畸形,如不小心加以呵护,最终很有可能会走上犯罪道路。这些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研究此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有利于平时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单亲家庭子女心理上的健康成长,促进他们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总结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工作的得与失;有助于加强课题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重课题研究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注重实践,联系实际,有的放矢,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发动家长和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因此,还有利于全面促进素质教育。

(三)、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异常形成原因

1、家庭原因。父母的争吵、打骂,在子女的供养、教育等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互相推委、扯皮造成养而不教、放任不管,或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稍不如意就谩骂斥责,甚至拳脚相加。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得不到完整的家庭的父母之爱。这样的家庭不但对孩子的教育无力,而且孩子精神上承受沉重的打击因而变得孤僻、性格忧郁、意志薄弱,破罐破摔、自由散漫、无进取心。有一个学生,父母离婚,母改嫁出走,她随父生活。但父亲又与另一女同居生活,对女儿的学习生活很少管,稍不顺意就骂,其奶奶想管因年事已高,也无能为力。该学生对父亲的行为很反感,常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混日子,对什么事都抱无所谓的态度。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恶作剧,或经常逃学,弄得班上不安宁,老师看她头疼。父母一方死亡,孩子由祖辈抚养,对孩子缺乏严格要求和督促,溺爱放纵,而造成孩子任性占强等。有个学生的父母经常吵架,原因是其父经常要去赌钱。有一天母亲忽然车祸身亡,其父便变本加厉,更加好吃懒做,成天在外赌钱,使他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时而赌输了钱的父亲又拿他出气,因此常常不敢回家,所以也是经常逃学,在社会上同一些地痞逛歌厅、下舞池、看录象,在外野歇,有时甚至连续几天不回家。这也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异常的家庭原因。

2、社会原因。社会上极少数坏人的教唆、一些不 1

健康文艺作品、封建愚昧落后的社会现象,对于单亲家庭子女心比一般家庭的子女更有吸引力,在他们孤独的心灵深处看来,社会上处处都有他们的“老师”:电视机、录像机、游戏机、麻将室、台球室、OK厅等地方的这些“老师”,比讲台前的老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有更大的影响和作用。只要社会上还存在一些消极的东西,而学校、家庭又缺乏及时的教育学生就容易被这些消极的东西所影响和感染,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抵触学校的正确教育,在学习上、品行上越来越差,这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单亲家庭子女心的社会原因。

3、学校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出现偏差,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与教师的名利挂钩,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教师又将这种压力迁移到学生身上,对部分单亲家庭子女心不能一分为二,看不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对他们不能一视同仁。讲课不照顾水平,使他们失去信心,又得不到及时的关怀和帮助,反而使学生的缺点错误更加发展,最终成为“双差生”。有些教师把“双差生”看成是“害群之马”,在处理他们的问题时感情用事,简单从事,或息事宁人、或采取惩办主义,任意停课,甚至赶出教室,赶出学校,使学生情绪产生对立,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教师动辄训斥家长,使家长不愿接近老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各行其是,互相之间不配合,削弱了教育的力量。这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异常的学校原因。

4、自身原因。以上三方面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异常而成为差生的外部原因。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形成道德品质非常重要的教育因素,但它们必须通过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起作用。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异常原因,还在于单亲家庭子女心由于受家庭影响,一般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难,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在这些学生中,有许多人实际上仍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但由于意志力薄弱,正确的观念不能占上风,所以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又往往会使学生在采取不良行动时产生方便、自然,甚至舒适的情绪体验,因而又成为实现类似不良行为的内部动力。如抄作业、旷课、不做作业、打电子游戏、偷东西等。这些习惯一但多次重复巩固以后,要想一时来转变,困难是比较大的。

(四)对单亲家庭子女异常心理的教育对策

1、细心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全面情况,方能做到因材施教。要对单亲家庭子女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方法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子女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子女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同班同学的反映,前任老师的介绍和进行家庭访问。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却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子女,了解到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象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2、把关爱多给单亲家庭子女,是医治异常心理的良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假如我们的孩子都能以乐观的情绪 去看世界,假如他周围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能向他展现出美丽、精细、柔弱、温和色彩的话,他就会易于接受教育,就会贪婪地聆听你的每一句话。”杰出的无产阶段革命家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绪,则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对单亲家庭子女而言,他们更渴望老师无私的爱。老师怎样关爱单亲家庭子女?首先要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这些孩子。“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只有理解了单亲家庭子女的苦楚,才会产生宽容心,才会去关爱他们。现在在校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生下来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一旦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的关注产生偏离,他们一夜之间忽然发现自己不再重要,心理失衡就产生了,各种异常行为的出现也就难免了。面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教师切忌工作方法的粗暴,必须以理智冷却心火,用理智的理解走进事实,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身人格上的包容和现实生活真理,促其清醒地

认识自身错误,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念。关爱单亲家庭子女,最要紧地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根据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帮助他们。首先,帮助单亲家庭子女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部分单亲家庭子女由于自卑、孤僻和敏感,常常不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心事重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发动全班同学和这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交朋友,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孤立于集体之外,把集体温暖、同学之情,师生之谊巧妙融合在一起。其次,帮助单亲家庭子女正确对待家庭变化,消除逆反、报复心理。父母离婚或一方死亡,那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苦衷,做儿女的有时无法理解,要学会包容,学会原谅父母。教师要设法多方疏导,譬如与孩子谈心时说:“当前社会不同家庭结构是客观存在的,死亡是无法挽回的,父母离婚、再婚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做儿女的不应该太让父母难堪。父母永远是你的父母,要记住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还要尽最大努力去孝敬他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子女都应该尽到对家庭的责任,长大了还应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孩子如果学会了正确对待家庭,那么他看社会的眼光就会柔和一些,逆反、报复心理也会逐渐消除。第三,明确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严格要求他们。没有严就没有教育,对他们做到有理、有方、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晓知以理的基础上要求严,使他们明白严要求的目的,是让他们进步、成长得更好;有“方”,要讲究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因为他们在性格、习惯、经历、环境、气质上有所不同,差异大,所以要讲究教育方式方法、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和多些亲近。

3、注重培养与利用单亲家庭子女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社会和集体尊重的感情。它可以成为学生努力改正缺点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之一;集体荣誉感是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集体成员的一种尊严的感情,它能促进学生珍视集体的荣誉,根据集体的要求与利益去行动。因此必须使学生在个人自尊心的基础上培养起集体荣誉感。在没脸没皮,破罐破摔的状况下,任何教育都会失却它应有的作用。教师应该从尊重爱护单亲家庭子女出发,尽量发掘身上的优点,点燃单亲家庭子女自尊心的火种,多采用赞许、表扬、奖励、信任等方法培养其自尊心。单亲家庭子女在内心深处常会产生一种被遗弃感,他们出现敏感、多疑的心理也在情理之中。要疏导这种心理障碍,教师在培养家庭子女的自尊心时,为单亲家庭子女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大家庭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就要充分发挥班队活动对学生的引导功能,让单亲家庭子女在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甚至让他们担任主要角色,在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中、学习竞赛活动中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同时,引导班上健全家庭学生意识到嘲笑、挖苦单亲家庭的同学是不对的,他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创建一个团结互助的班集体。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潜移默化的功能是巨大的,单亲家庭子女感到自己被尊重,学习的能动性有了,成绩自然提高了。

4、激励是教育单亲家庭子女的重要手段。单亲家庭的子女,如果在校内能培养他们健全的心理,也就能使孩子们受益,培养不屈不挠的意志。激励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激励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工作中着重采用了:(1)目标激励。即有意安排一些任务、活动激励单亲子女完成,达到某一目标,逐步激励,逐渐逼近,让他们明白自己和别人一样,别人能办到的事,自己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2)荣誉激励。无论是班队、小组活动,还是学校搞大小集会、活动,都不失时机地对单亲子女进行荣誉感的教育,这能使他们萌生自豪感,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教育目的。(3)理想激励。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经常开展“我长大了做什么”“假如我是某某”“二十一世纪的我”等主题的演讲,作文比赛活动,使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小朝着目标奋斗。

5、.对于单亲孩子的家庭要勤家访,多联系。许多单亲家庭子女所以会成为后进学生,一般都和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够负责任或教育不得法有关。为有效地教育和帮助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多向家长讲孩子的进步和长处,对存在的问题,交换意见时注意方式和策略,这

篇3: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教育对策初探

在长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和教育的艰难性, 也尝试采取了相应的特殊教育, 收到了一定成效。

一、单亲家庭学生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

1. 抑郁心理。

单亲家庭的学生对失去父或母十分痛苦, 很长时间不能自拔, 心灵受到极大伤害。容易悲伤, 情绪持续低沉, 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非常害怕见到别的同学在父母面前撒娇。我校07级学生入学后, 我在一个班曾作了MPI筛查 (中学生人格问卷) 。结果这个班有3名学生对第25题 (题目是:你有过自杀想法吗?) 做了肯定回答。经过了解, 这三名学生均来自单亲家庭, 他们由于长期缺乏父或母爱而导致自卑、郁郁寡欢和无助的心理。

2. 敌对心理。

单亲家庭的学生对父母的离异或父母再婚的对象充满敌意。他们认为父母自私, 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顾他的感情。憎恨不提供抚养的父 (或母) , 或站在父母之中的一方, 憎恨另一方。这种憎恨久而久之会泛化到对他人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 甚至对所有事情都表现出不满、冷淡。所以对同学对集体的事缺乏热情, 对公益事业表现冷淡, 还有的故意破坏纪律, 损坏公物。

3. 多疑敏感心理。

单亲家庭学生由于总认为自己在许多方面不如别人, 因此总感觉别人看不起自己。在日常生活中, 对别人的议论、别人的眼神, 对许多事情都非常敏感, 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 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 甚至对老师在班级的讲话总要对号入座。单亲家庭的学生多疑敏感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学生显得突出一些。

4. 强迫易怒心理。

有些单亲家庭学生由于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 于是就要求自己什么事情都要比别人做得好。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方方面面追求完美, 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强迫心理。在我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中, 具有强迫症状的人数是最多的。

5. 情绪不稳定。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 经常出现一些不良情绪, 想摔东西, 想离家出走, 甚至想自杀等等。

二、如何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和教育

1、建立档案, 经常沟通。

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 教师真正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十分重要。因此, 从学生入学起就要为每个单亲家庭学生建立个人档案, 了解其家庭情况、心理状况、思想动态学习情况, 并随时进行跟踪辅导, 再将所做的工作记录下来, 总结经验。在这个过程中, 要注意尊重他们的隐私权, 学生不愿说的决不勉强他们说, 学生想倾述时要耐心倾听。对他们处理问题正确的地方加以肯定、鼓励, 增强他们对老师的信任感。

2. 给予关爱, 用爱心抚慰创伤。

大多单亲家庭学生自卑、孤僻, 不愿与人交往。但他们内心又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关注。因此, 他们所处的环境, 特别是他们所生活的班集体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单亲家庭学生如果能够生活在一个充满真诚友爱的班集体里, 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 感到人与人之间的友善, 从而对未来、对生活充满信心我在班级管理中, 总是时时处处注意照顾单亲家庭学生的内心感受、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尽可能多地给予他们温暖、爱护、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集体活动, 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逐渐消除他们的自卑意识和性格上的弱点,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让他在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中淡忘家庭不幸带来的忧伤、用友情弥补亲情的不足。

3. 多加引导,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单亲家庭的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 常常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打游戏机、泡网吧、旷课、逃学, 班主任要对他们多加引导, 要深入浅出地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 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 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 转变就表扬, 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 再谈心, 做到常提醒, 多鼓励, 多启迪。告诉他们, 父母有父母的目标和追求, 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父母离异对孩子来说是不幸的, 但未必一定是坏事, 我们要善于从中寻找积极的因素, 当我们改变不了别人时就改变我们自己。

4. 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极为脆弱, 一点小事都会触及他们敏感的神经。有的学生因为与父母其中的一方长期不生活在一起而变得陌生, 有的学生因为父母一方再婚而导致与其生疏起来。这样的学生不愿意将心里话告诉父母, 也将心理需求深深地埋藏起来。因此, 我便与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建立密切联系, 把了解到的单亲家庭学生的内心想法、苦闷和需求及时转达家长, 同时也指导家长如何与学生沟通。这样, 在单亲家庭学生与其家间架起理解的桥梁,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篇4: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教育对策初探

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学生,了解到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关键词单亲家庭 教育对策 学生心理异常 违法犯罪行为 青少年犯罪 教育工作者

有关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祥见华政《“问题少年”谁之过》),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在不少单亲家庭中,孩子失去了“家”的温暖,失去了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他们的心理在悄然变化着,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正常家庭中的孩子。据调查,我校单亲家庭学生已达学生总数的9.1%,而且逐年呈上升趋势。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对这类学生的教育,了解他们的异常心理及行为,制定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象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经我校课题组老师的认真调查分析,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孤僻、任性、自卑与敏感。

二、逆反、撒谎、好斗和报复。

三、意志薄弱,成绩下降,厌学、逃学。

四、自由散漫,不思进取,破罐破摔。

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以上心理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有效的教育对策是:

一、细心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全面情况,方能做到因材施教

要对单亲家庭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方法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学生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学生心理失衡的轨迹。侧面了解主要是听取同班同学的反映,前任老师的介绍和进行家庭访问。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不愿把心理问题暴露给老师,正面观察收效不大,侧面了解却能掌握真实的情况。

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学生,了解到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目前,我校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已确定了27个典型家庭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每个人都有老师帮扶,并设置了“个案追踪”记录本,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真正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二、为单亲家庭学生寻找家的感觉,是保证学校教育的有效措施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失衡主要是由于家庭的变故引起的。一个好端端地充满幸福温馨的家,突然少了一个亲人,失去了一份亲情,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是家庭和睦,有人关心照顾自己。学校和老师不可能复原孩子的家庭,却可以密切联系,并积极施加影响,让家长确实扶起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家长无力监护孩子时,老师也应该努力为单亲家庭学生寻找一个“家”,让他们跟健全家庭的孩子一起生活和学习。我班单亲家庭学生刘某某的父亲无力监护孩子,又加上打麻将输光了钱,不要孩子来上学了。我去找刘某某的父亲,他避而不见,后来找到刘某某的姨娘说明情况,她很同情孩子,经反复交涉,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抚养起来。刘某某又重新来上学了,她显得身心愉快,学习也比以前用功了。这一切,缘于她找回了“家”的感觉。

单亲家庭学生在内心深处常会产生一种被遗弃感,他们出现敏感,多疑的心理也在情理之中。要疏导这种心理障碍,教师除了做监护人的工作外,为单亲家庭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班级集体大家庭也是十分必要的。我教过的上届学生,班集体中有12个单亲家庭学生,班主任工作有相当的难度。为了带好这个班,我充分发挥班队活动对学生的引导功能,让单亲家庭学生在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甚至让他们担任主要角色,在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中、学习竞赛活动中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同时,引导班上健全家庭学生意识到嘲笑、挖苦单亲家庭的同学是不对的,他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创建一个团结互助的班集体。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潜移默化的功能是巨大的,单亲家庭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学习的能动性有了,成绩自然提高了。期末考试,班集体的总平均分从年级末位上升到年级第二名,第二学期又上升到年级第一名,后几学期一直名列年级的前茅。我去单亲家庭学生童家家访,她母亲高兴地说:“真是奇怪,我的孩子在家呆不住,老喜欢呆在学校。”

“我想有个家,有个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当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一首流行歌曲唱出了一代人的心声,也道出了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渴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为单亲家庭学生重新找到一种“家”的感觉。

三、把关爱多给单亲家庭学生,是医治异常心理的良药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绪,则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对单亲家庭学生而言,他们更渴望老师无私的爱。老师怎样关爱单亲家庭学生?首先要在全面了解 的基础上去深入理解这些孩子。“理解是改变偏执的良药(苏霍姆林斯基语)。教师只有理解了单亲家庭学生的苦楚,才会产生宽容心,才会去关爱他们。现在在校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生下来就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一旦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的关注产生偏离,他们一夜之间忽然发现自己不再重要,心理失衡就产生了,各种异常行为的出现也就难免了。

面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教师切忌工作方法的粗暴,必须以理智冷却心火,用理智的理解走进事实,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身人格上的包容和显示生活真理,促其清醒地认识自身错误,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念。

关爱单亲家庭学生,最要紧地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从一下三方面帮助他们。

第一,帮助单亲家庭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小圈子。部分单亲家庭学生由于自卑、孤僻和敏感,常常不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心事重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发动全班同学和这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交朋友,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孤立于集体之外,把集体温暖、同学之情、师生之谊巧妙融合在一起。前文提到的童某,父母离她而去后,她把自己封闭起来,后来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她不但性格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进步,她的作文也被选中,登在《航天城少儿报》上。

第二,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正确对待家庭变化,消除逆反,报复心理。父母离婚或一方死亡,那是迫不得已的事,其中苦衷,做儿女的有时无法理解,要学会包容,学会原谅父母。教师要设多方设法疏导,譬如与孩子谈心时说:“当前社会不同家庭结构是客观存在的,死亡是无法挽回的,父母离婚、再婚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做儿女的不应该太让父母难堪。父母永远是你的父母,要记住父母对你的养育之恩,还要尽最大努力去孝敬他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子女都应该尽到对家庭的责任,长大了还应尽到对社会的责任。”孩子如果学会了正确对待家庭,那么他看社会的眼光就会柔和一些,逆反、报复心理也会逐渐消除。

第三,激发单亲家庭学生的自尊心,磨练其坚强的意志。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产生不思进取、破罐破摔的心理,导致自由散漫,厌学、逃学行为。要改变这种情况,关键是激发他们的自尊心,磨练坚强的意志。自尊心“是人类许多高尚品格的人性的顶峰”(苏霍姆林斯基语),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同时也是人们克服缺点和错误的内部动力。要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他们从心底感到自己和其他同学是完全严等的。有了自信,才会产生强烈的自尊心,教师再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分析自由散漫的危害、自暴自弃的后果。还应该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告诉他们:家庭的不幸也许是坏事,勇敢的孩子正好磨练自己的意志。意志磨练对于一个人成才和事业的成功都是极其重要的,而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一般说意志都比较坚强。在我国历史上,匡衡家贫如洗,凿壁借光,后来成就事业;范仲淹二岁丧父,母亲因贫困而改嫁,他在破庙读书成长;在国外,世界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二岁丧母,9岁丧父;大名鼎鼎的高尔基幼年流落街头,上的是“社会大学”……如果确立了人生目标,就要坚持不懈的奋斗,严格约束自己,和班集体一起遵守共同的规则,和社会一起遵守共同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磨炼出坚强的意志。

篇5: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教育对策初探

作者简介:戚柳燕,(1989.12-),女,汉族,河南开封,硕士,河南大学,发展与教育。

摘 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但是当前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其子女在学习、自我评价、与人交往、人格形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了解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策略,提出了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入手,以为单亲家庭子女努力创设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为目的,以便更好的促进这些孩子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发展。

关键词: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心理问题

在社会学意义上来说,单亲家庭是一种特殊的家庭形式,是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子女共同组成的生活联合体”,即从状态上来讲,一个家庭必须只有单一的父亲或母亲,其子女一般是指未成年的子女[1]。由父亲或母亲单方面抚养的孩子即为单亲家庭的子女。根据单亲家庭形成的原因,可分为离婚式单亲家庭、丧偶式单亲家庭、分居式单亲家庭和未婚式单亲家庭四类[2]。

我们了解到,单亲家庭子女与双亲家庭子女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有些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兴趣低,存在厌学情绪;单亲家庭子女可能有冷漠、自卑的倾向;单亲家庭子女没安全感、被忽视感;单亲家庭子女的逆反心理。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单亲家庭中的情感暗示

“无论是离异还是失偶的家庭的父母,都只在生活上给予关心,思想教育上则掉以轻心,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家庭暴力,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扭曲。”[3单亲家庭中,孩子长期跟着父亲或者母亲一方,尤其是离异家庭中,很多带着孩子的那一方一味排斥另一方,不愿意让他们接触,这样会有意或无意的向孩子暗示厌恶对方的情绪,把对方贬低,比如“你妈妈眼里只有工作做,没把咱爷俩放眼里过”、“你爸爸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男人”之类的话,这种话给孩子听多了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在心理上排斥没有抚养自己的那一方,这正是许多单亲家庭子女产生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极端性家庭教育

一些单亲家庭的父母在家庭发生变故后,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一切,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甚至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命根子,在这种心态下的父亲或母亲,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性的教育方式――过于苛刻和溺爱。

(三)家庭温暖的缺失

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单亲家长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陪孩子,没有更多的耐心与孩子一起面对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让单亲家庭的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生活中应有的温暖,长期的压抑让他们变得抑郁,孤独,寂寞,一方面他们很容易出现自我封闭,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温暖和应有的父爱或母爱而与异性交往,一旦在异性身上体验到自己希望的温暖和关心便会趋向于接近异性,这也是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早恋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单亲家庭的贫困问题

由于单亲家庭中经济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在农村单亲家庭中,在空间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一方面使得孩子享受不到其他孩子应该享受的更好的受教育条件;另一方面,单亲贫困家庭中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比如自卑、自闭等,而且加上外界社会对他们的偏见也影响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这些也限制了他们一些交往活动和交往眼界。

(五)社会上对单亲家庭的旧观念

虽然现在人们的观念都在更新,自由意识增强,打破了以前迂腐的旧观念,认为但是社会上还是有一些人没有摆脱旧婚姻观念的束缚,对单亲家庭还有一些偏见,对单亲家庭另眼相待,尤其是对离婚式单亲家庭的态度更为明显。孩子犯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有些双亲家庭的家长经常把单亲家庭的孩子犯错全部归结为没教养,对他们的要求更苛刻而不是理解。这些偏见对孩子的影响也是相当严重。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通过以上问题的提出及分析,由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都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因此单亲家庭子女问题的解决不能单单靠家庭、学校或社会的一方,我们必须将三者联系一起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解决我们所发现的问题。

(一)家庭方面

单亲家庭家长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考虑到自己的情绪有没有影响孩子,家长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氛围,这样孩子才有勇气和家长共同接受家庭中的变故,更好的保护他们,教会他们勇敢及成熟;离异家庭中,家长应该摆正双方家长的关系,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孩子与父母多在一起,不要颠覆父母双方在孩子心目中最初的形象,尽量把因家庭结构的变化而给孩子造成的消极情绪降到最低;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多鼓励子女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人相处,一方面帮助孩子走出自闭状态,另一方面也能是孩子从别的同性别的同学身上找到一些归属感来影响自己;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单亲家庭的家长可以利用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性来培养孩子的独立、自强的意识。不要把孩子当作是生活中唯一的希望而采取极端性的家庭教育;孩子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学习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充分利用朋友,亲戚中的性别资源来给孩子适当的影响,帮助孩子的塑造健全的性别角色。

(二)学校方面

教师要及时做好引导、心理减负工作,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个家,老师要不断地去鼓励这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误区,让孩子感受到不会因为家庭变故而被大家遗弃或者受到偏见;教师要及时制止班里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排挤或讽刺现象;组织团体活动,发挥个性特长;教师与单亲家长之间的沟通配合,家长要与老师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立场,及时交流孩子的行为表现,共同探求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三)社会方面

1、健全完善对单亲家庭的经济支持和帮助机制

目前一些单亲家庭承担着很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农村单亲母亲家庭更为明显,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对这些单亲家庭适当的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和政策上的优惠,比如对单亲家庭的学生发放助学金,或者可以开办针对单亲家庭的再就业指导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以此改善单亲家庭的生活水平,为给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接受较好的教育提供经济基础,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爱。

2、通过媒体、宣传等改变社会外界对单亲家庭的偏见

虽然大部分社会成员对因离异或意外丧偶的单亲家庭大多比较理解关注,善心人士层出不穷,经济上给予支持,精神上给予安慰,但是仍有一部分社会成员对单亲家庭尤其是离异家庭存在一些偏见,认为单亲即为异于常态,这些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因此我们要呼吁社会力量去宣传去引导,消除偏见和负面舆论,为单亲家庭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邓伟杰,徐蓉.家庭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 刘鸿雁.单亲家庭研究综述[J].人口研究,1998,(3)

篇6: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日期:2007-10-20] 来源:转载作者:杜益杰 [字体:大 中 小]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中,有少部分学生,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不良表现,如逃学、偷盗、剐钱、欺小凌弱、打架斗殴、外宿不归„„通过家访了解,这些学生大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他们有的是因父母离异、判刑、死亡、失踪或寄养等特殊的生活环境,造成玩世不恭、品行不良的恶习,给学校教育带来较多的问题。据我们去年对全校1093名小学生家庭调查,属父母离婚的家庭学生有60人,父或母死亡的家庭学生有28人,父或母违法犯罪被判刑、劳教的家庭学生有6人,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6人,寄养在亲戚家中的学生有3人,合计103人,占全校学生的9.1%。其中学习差的有33人,表现差的有13人。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就有41人,占全校单亲家庭学生的40%。有一个学生,父母离婚,母改嫁出走,随父生活。但父与一吸毒女同居,对儿子的学习、生活很少管,稍不遂意就打骂,其奶奶要想管也无能力。该生对其父行为很反感,也很抵触,混日子,对什么事抱无所谓态度。经常逃学、打架、欺负小同学,搜小同学身上的钱。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恶作剧,弄得班上不安宁,老师拿他头痛。有个学生的母亲经常遭父毒打,忍受不了而离婚,该生判归父养。而其父好吃懒做,成天在外赌钱,任随他饱一顿饿一顿。经常遭父打骂,不敢回家。母要将他接过去管,其父又不准。所以也是经常逃学,在社会上同一些街娃伙起偷东西、看录像、在外野歇。他曾发誓说过他长大后要把父亲杀掉。还有一个学生因违反纪律,一老师当着全班学生说他:“你再这样下去不改,将来就会像你父亲那样去劳改”。从此后,他对这老师教的课不听,作业不做,还经常逃学„„。对于这些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是学校教育中值得探索的一个新课题。

为此,我校特组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其成员由党支部书记、校长、副校长、班主任、思品课教师等10人组成,聘请州教科所、市教科培训中心四位专家为顾问。

本实验课题目标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是小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针,开展对单亲家庭子女调查研究和开展法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探索教育对策,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促进单亲家庭子女健康成长。”

为搞好课题研究,课题组狠抓教育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用科学理论指导课题实验。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年幼的心灵中过早地体验到“不幸”的滋味,心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心理都会存在一定障碍。要能正确疏导他们,减少和排除心理障碍,就得用心理教育理论来指导。

根据课题三年实施方案,我们首先对全体单亲家庭学生开展调查(走访、问卷、谈话调查),摸清其家庭情况(家庭人员、单亲原因、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休闲活动、教育方式、对子女学习态度、家庭是否和睦情况等)。学生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有心事向谁说、最知心的朋友、在班级里心情愉快程度、喜欢什么、反感什么),老师的教育行为(在班上你是常受到表扬还是批评,教师对你的态度(是热情、一般、很凶还是说不清)老师的家访(经常来、较少来,主要来告状还是交流情况)犯错误后老师的态度(耐心讲道理,向家长告状、训斥、罚站)你对家庭有何要求?芽你对学校有何要求等,并建立了个人实验档案。

单亲家庭子女,得到的家庭的爱是残缺的。当他们看到其它的孩子被很多的“爱”包围着,既羡慕又自卑,渴望也能得到爱的关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课题组确定具有代表性20名单亲家孩

子作为实验的首批帮辅对象,由每个课题组老师交两个单亲学生朋友,并拟定帮辅计划,开展个案追踪。通过谈心、走访、娱乐、辅导、排扰解难等活动的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努力用崇高的师爱去抚平他们心中创伤。为增进了解,联络感情,在专家顾问的指导下,我们邀请了这20个同学及他们的家长,于正月十四到泸山烈士陵园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题为“热爱生活”联谊活动。家长委员会主任、东城办事处书记来了,课题组的老师全都来了,受邀的大部分家长、学生也来了。在联欢活动上,课题组长介绍了课题开展情况及这次活动的目的后,东城办事处徐书记代表地方党委和家长委员会向家长、学生提出要求,也表示要将青少年教育问题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动员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接着以“击鼓传花”方式表演节目:讲故事、诗歌朗诵、唱歌、跳舞、猜谜„„一下把大家距离拉近了,思想也融洽了,大家玩得很开心,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结束了。下来课题组的老师与结队学生、家长促膝谈心,交换意见,商量共同配合教育好学生的事宜,最后还进行了合影留念。通过这一次活动后,反响好,家长受教育深。好几个家长感慨地说,过去对孩子关心太少,而老师对他们是这样爱,感到很惭愧,今后要配合学校,管好自己的孩子。并到处宣传学校的这次活动感受,没有来参加的家长听说后感到懊悔。

州教科所的专家顾问还到学校为老师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还经常请市进修校的心理学教师到校作心理健康报告,请法制副校长来校作法制报告,对师生启发教育大。每个课题组老师经常同帮辅对象在一起谈心,也建立了感情,学生有什么想法也愿与老师摆谈。在老师的帮助下,大部分同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中包含着老师不少心血,每个课题组老师感受深刻,写下了《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不容忽视》、《单亲家庭子女形成差生的原因及教育对策初探》、《浅谈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情感教育》、《建立道德信念是单亲子女成长的一条途径》等十五篇论文,有十四篇论文分别获得全国、州、市、校论文奖。

通过一年来课题实验,我们有下列体会:

1、单亲家庭子女得不到完整家庭父母之爱,心灵创伤和精神压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无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破摔。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更不能用他们不幸的家庭来损伤他们的自尊。即使父母犯罪,他们是无辜的,要鼓励他们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自强不息,活得更好。自尊心是人的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心理学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故特别要尊重他们,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开展“我能行”的活动,使学生相信自己,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难不倒自己,培养起他们自信。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能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而谈心就是一种好办法,老师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同他们去谈,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班上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多鼓励他们参加校内外活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用师爱、同学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

同时,还要明确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严格要求他们。没有严就没有教育,对他们做到有理、有方、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晓知以理的基础上要求严,使他们明白严要求的目的,是让他们进步、成长得更好;有“方”,要讲究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因为他们在性格、习惯、经历、环境、气质上有所不同,差异大,所以要讲究教育方式方法、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和多些亲近。

3、对于单亲学生的家庭,要不厌其烦地走访联系,宣传国家教委、全国妇联颁发《家

长教育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让家长明确父母的责任,多为孩子想想。用家长好的教育方法,典型事例,启发帮助教育不当的家长改变体罚和粗暴的方法,同学校的教育方法取得一致,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要帮助家长认识到对子女放任不管是违法,是罪过,不配为人之父母。启发他们当父母的良知,为子女作表率。4、在单亲家庭中,也有特别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的家长,他作对子女爱而不溺、严而有度、教育有方,尽力为子女创设良好健康成长的环境。他们的子女在老师配合教育下,加上学生自己自强不息奋发努力,也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有的还多次被评为校、市级三好学生,甚至被评为市十佳少先队员,这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和推广。

5、学校应培训和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设立心理信箱、心理咨询室,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障碍给予疏导和排除。

6、从目前来看,单亲家庭子女人数成发展趋势,已成为一个社会群体。其中部分由于家庭放任不管或粗暴教育造成他们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或学校教育不当造成逆反心理;加之社会上不健康文艺作品不良影响,游戏室、录像厅、OK厅的诱惑腐蚀;极少数坏人的教唆,干了一些不道德、违法,甚至犯罪之事,给社会带来危害,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政府、对学校,对监护人都有要求,都有责任关心帮助和教育未成年健康成长。为解决这些教育问题,单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取得社会各方面支持,在整个社区中应由党委政府牵头,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机关、学校积极参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为他们创设健康的环境,引导他们走出不幸的圈子,茁壮成长。

篇7: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教育对策初探

随着社会的转型、价值观的多元化,夫妻离异现象日趋增多;学校中单亲子女也随之逐年增多。这无疑给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让这些学生走出生活的阴影、迎着阳光健康成长,已成为一个严肃的课题摆在了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单亲家庭学生普遍存在内向、忧郁、离群和成绩不理想现象,也就是说,他们在意志品质、心理素质及学习成绩上都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善治水者,要识水性;善教者,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是否懂得学生的心理乃教育工作的收效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能够因势利导,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单亲学生的心理问题大

单亲学生多数不大爱说话,家庭经济困难,有的孩子甚至行为怪异,如果受到不健康的影响,容易步入歧途,甚至导致犯罪。

家庭破裂对于年幼的孩子是多么沉重的打击,遭受了这样的暴雨狂风,生活的路他们究竟怎么走?他们渴望关爱、渴望融入集体。我作为班主任,与班里的单亲孩子交朋友、交心、资助他们,以真诚和友谊为基点,从各方面给予他们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温暖。

二、给学生松开心理的“结”

单亲家庭子女不愿意将自己的家庭情况让别人知道,小小年纪已经懂得了自尊,因而不能让他们在公共场合受窘。我找班里单亲学生了解情况、谈心,以及送给他们学习用品都是在避开其他同学的情况下进行的,直到毕业其他同学都不知道班里还有单亲家庭子女,这使他们觉得老师很值得信赖,很尊重他们。

三、爱心滋润单亲孩子

单亲家庭的孩子胆子比较小,内向,对老师很敬畏,他们几乎不主动与老师接触,经常是能躲就躲,老师找他们谈话,也是迫不得已一问一答,不问则不吭声、冷场。遇到难题,宁可不会,也不愿意去请教老师;碰到困难,宁可忍着,也不敢找老师帮助。

我知道单亲孩子十分需要大人的呵护和心理开导,为此,我经常找他们单独谈话,态度和蔼,嘘寒问暖,像家长似的,还经常摸摸孩子的头,轻轻拍拍孩子的肩,细微之处让孩子们感受温暖和爱心。

四、耐心辅导,提高学习成绩

单亲孩子心情是痛苦和迷惘的。我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手段,引导他们敞开心扉,走出自我,融入集体,从而确保其个性的健康发展,逐步引导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对生活充满憧憬。

我经常给他们讲不幸的生活遭遇,会造就出非凡的人才,世界上有许多卓有成就的人是屡遭磨难的。如贝多芬耳朵聋了,但没有阻止他创作出世间最动听、最美妙的乐曲;柴可夫斯基自己生活十分悲惨,却创作出不朽的《天鹅湖》和《悲怆交响曲》;托尔斯泰一生经历曲折才写出旷世之作。我经常教育单亲孩子要像伟人那样在逆境中崛起,与命运之神顽强地抗争,努力学习,达到理想的彼岸。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在学习上给他们单独辅导,他们学习成绩提高了,增强了自信,各方面就随之健康发展了。

篇8:单亲家庭学生的异常心理及教育对策初探

一、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及行为表现

1. 性格孤僻, 孤独感强。

单亲家庭子女不仅需要父母情感上的支持, 更需要父母像朋友一样与他们倾心交谈, 坦诚相见。然而, 父母的情感转移, 父母的再婚, 使他们有话没处说, 造成他们性格孤僻, 少言寡语, 学习分心, 思想涣散, 没有上进心, 不愿与他人交流, 心中总怀有戒虑, 无法与同学、老师坦诚相待, 很难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进行正常的学习活动。

2. 烦躁不安, 焦虑感强。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长期缺少父爱或母爱, 在行为习惯或学习习惯上缺乏训练, 在生活及学习中经常出现违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情绪不稳定, 喜怒无常, 整天疑神疑鬼, 以至于别人善意的劝告也不接受, 他们经常无事生非, 为一点小事和同学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在学习中表现为学习涣散, 无组织纪律观念,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学习凭兴趣, 成绩时好时坏。

3. 缺乏自信, 自卑感强。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长期生活在压抑中, 在同学面前往往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心理, 常常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或消极的自我评价, 没有前进的动力, 从而在学习中缺乏信心, 进而悲观失望, 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或班级工作也往往会因自己没有上进的信心和勇气而轻易放弃。长期下去, 他们会出现情绪低落, 意志消沉, 从而陷入自轻、自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4. 耐挫能力弱, 逆反心理强。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女心理比较脆弱, 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差, 致使他们一旦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 无法及时调整心态, 茫然失措, 萎靡不振, 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 从而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另外, 由于单亲家庭子女平时缺少与父母和老师的沟通与交流, 加之父母和老师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常常以不放心、不信任、不尊重的态度出现, 因此, 他们为了表现内心的感受和欲望, 通常采取一种相反的行为, 久而久之, 就会使他们把这种不自觉的对抗行为转变为有意识的对立情绪, 形成逆反心理。

以上心理障碍都是单亲家庭子女在性格方面出现的缺陷, 它是由于种种不良刺激导致心理活动出现异常,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 及时矫治, 这些单亲家庭子女将会出现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对策

1. 教育单亲家庭子女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教师应教育他们懂得,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 任何人都有可能遇到某种方式和某种程度的挫折。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 当家庭结构发生变化时, 出现心理异常是正常的, 只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 就能逐渐调整过来。教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让世俗偏见淹没了自己, 要正确地面对现实, 有挫折, 有坎坷, 正是锻炼自我的最佳时机。而不应该在此时悲观失望, 应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 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迎接所面对的一切事物。教师要让他们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陶冶情操, 优化素质, 让他们学习一技之长, 如琴、棋、书、画、电脑等, 让他们在学习中自我完善, 调整心态;也可以帮他们找知心朋友和同学经常交流, 取长补短, 调整自己。

2. 用友情弥补亲情, 用爱心抚慰创伤。

单亲家庭子女最缺少的是父母之爱, 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个爱抚的动作, 一次诚恳的表扬, 一个会心的微笑, 都会在他们心理激起层层浪花。当这些孩子有病时, 教师要特别重视, 要有计划地为他补课, 并带领全班同学看望他, 给他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力量, 让他感受到了父 (母) 爱般的亲情, 感到自己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 班主任、课任老师、及家长应齐抓共管。班主任应经常和课任老师交流意见, 并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对教育子女确实有困难的家长, 班主任应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并经常更换教育方式。

3. 帮助单亲家庭子女树立自信心, 克服自卑心理。

做事缺少自信心、总是怕失败是单亲家庭子女的集中表现, 他们遇事的第一想法总是“失败了怎么办”, 因此, 教师必须在每件事上特别注意帮助这些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经常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使其充满自信, 有胆识去尝试获得新的成功。一旦他们取得成绩, 马上予以表扬、鼓励。

4. 改变不利的客观环境, 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家庭环境的改变是单亲家庭子女出现各种心理疾病的重要因素。他们觉得学习无人关心, 生活中缺少爱心, 无法实现心中的梦想, 心理极其不平衡。因此, 改变不利的环境, 创设良好的环境, 是让他们心理平衡的关键。教师要注意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使他们能够在集体中感到温暖, 使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在课堂上要创造机会让他们发言, 表达他们的观点, 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在集体活动中, 多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他们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中, 他们可以减轻思想压力, 觉得自己和正常孩子一样, 有人关心、爱护他们, 从而真正体会到他们存在的价值。

5.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一方面, 学校领导每学期要分年级召开单亲家庭子女家长联席会议, 班主任老师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家访;另一方面, 家长应把家庭教育看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不能把孩子的一切全交给学校, 作为家长除主动地配合学校做好管理工作外, 还要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 及时向学校汇报。同时, 呼吁社会有关部门坚决取缔学校周围的游戏厅、网吧、台球厅等文化娱乐场所, 教育学生认清其害, 莫入歧途。只有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齐抓共管, 才能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安静美好的学习环境。

摘要:近几年来, 由于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 单亲家庭逐渐增多, 单亲家庭子女长期生活在不良的家庭环境中, 导致他们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本文重点分析了单亲家庭子女常见的心理障碍以及应采取的教育对策。

上一篇:安徽文化调查报告下一篇:教师节活动主持词-教师节活动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