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课堂融入生活

2022-07-27

第一篇:走出课堂融入生活

把生活融入课堂(模版)

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

——

例谈数学生活化教学体会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

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 也是数学应用的归宿。任何数学概念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原型。 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体 现出“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的思想,让学生在解决 一个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感受学习数 学的乐趣。

然而在许多学生眼里,数学等同于枯燥与繁难,并没有形成“人 们生活、劳动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的意识,既不知所学的数学 “从何而来”,更不知学了这样的数学知识有何作用,每天只是在反 复训练机械的解题技能,而一旦面对真实的、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 往往束手无策。是什么原因使得数学陷入了教学两难的尴尬境界呢? 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生活背景,教学情境 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去甚远等等是重要的因素。生活化原则的缺失压抑 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数学运用能力 的提高。

其实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只是我们没有去挖 掘和提炼而已。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 回归生活,应成为每位教师必须思考并付诸实施的问题。数学课堂教 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构建一种开放的、与生 活紧密联系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新境界应该成为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必 由之路,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触手可及,而不再是高深莫测的云山雾 海。目前已有不少学校将此作为研究课题进行探讨。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情境,再在解决生活 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把生活融入课堂,生活是数学教学内容不竭的源泉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 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 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 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生置身在特定的情境中的很容易产生探究 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融入数学课堂呢?

1 、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充满生活气息

教学情境的生活化,主要是通过师生合作与互动,共同捕捉生活 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氛 围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学习的乐趣。在进行教学 设计时,应把抽象的数学教材“还原”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 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例制作课件, 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关于数轴概念的引入,我将情境设计成:

学校门前是一条东 西方向的公路,

现在把校门口的位置记为 0 ,

向东走一米记为 +1 , 向西

走一米记为 -1 ,放学后,顾明、李颖、陈丽丽三位同学一起回家,顾 明向东走了 8 米,李颖向西走了 5 米,陈丽丽要等她的弟弟,还站在

校门前。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公路图,并标出此时三位同学的位置。 由于放学回家是同学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所以都迅速标出了三个同学 的位置,为进一步讲解数轴的相关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再如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 “同学们看过海上日出吗?”一下子把大家的思绪带到广阔的海边, 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海上日出的全过程:把太阳抽象成一个圆, 把海平面抽象成一条直线。红日冉冉升起,我提醒同学们仔细观察太 阳和海平面的位置关系,进而让学生讨论圆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最后归纳出圆与直线的相切、相交、相离的三种情况。通过这种“生 活化”的情境教学,学生学得饶有兴趣,特别是太阳即将离开大海时, 天拉它向上,海拉它向下,最后太阳终于离开了大海,同学们的印象 特别深刻,在感受大自然壮美的同时,牢固地理解了数学知识,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采用生活化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以往的教学内容常常是以公式、定理等“纯数学”的方式呈现给 学生,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采集生活中的各种 数学实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天地, 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因 此我常常把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对数学题的呈现形式也作了一些 有益的探索:改变过去应用题纯文字化的表述模式,有机地将表格、 漫画、歌谣、数据单等引进应用题教学。如教学求平均数应用时,我 们尽量选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图表或数据,让学生结合表格来研

第二篇:综合实践教学反思 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走出课堂 走进生活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给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它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体验。这个月正好有清明节。我就设计了“清明节”的综合实践活动,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节日前,我就向学生们介绍了有关清明节的很多传说和风俗以及欣赏一些有关清明的诗、词,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节日历史的悠久。假期中,让学生走出家门,进行清明实践活动,感受清明氛围。假期上来,把课堂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来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学生在汇报中,我随机点出文化传统与封建迷信,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祭拜先人才不是迷信呢,是尊老”,“烧纸钱是迷信活动,人死了就没有了,还怎么会花钱,再说烧纸钱那是污染环境,制造二氧化碳”“烧纸钱是后人对先人的尊敬,是后人祭奠先人的形式”„„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激烈的讨论着,就好像回到了上次进行的辩论赛赛场。激烈的辩论中文化传统、封建迷信其义自见。最后,通过自身体验,再深入体会清明诗词的离别悲情与人们所寄托的希望。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普遍反映他们对清明节都有了一次更深更具体的了解,明白了有关清明节的很多传说和风俗,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节日历史的悠久,从小到大所知道有关清明节零零碎碎的知识,到今天,他们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我觉得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的种种所做所思,都是他们的收获。在结束时,通过调查得知喜欢这种形式课的同学们占了绝大多数,他们纷纷表示渴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种形式的活动,他们说通过本次活动,知道了劳动成果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后会更加完善„„真没想到,这次活动能给孩子们带来这么大的感触,我真是由衷的感到高兴,这说明本次实践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前前后后的辛劳是有价值的。

第三篇:走出课堂的教学

华阳中心学校 仰正玲

今天上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主题是“春天的发现”。因为开学初天气还很冷,早春的迹象还没有,我们二年级组就商量了把第二单元的课程提前上,第一单元再接后上,方便学生对春天感性认知的学习。

第一课的题目叫《找春天》。原来的教学资源仅限于书本,叫孩子们想象说的也只是他们看见的书本上的东西。孩子们只记得当前看见的事物,回忆以前的东西太空泛了,也许这是引导他们观察的少的原因吧。

今天的教学我改掉以前的教学模式,决定先带孩子们去“找”,找完了再回教室来上课。开始上课了,我先请同学们读题,问学生题目的关键字要我们干吗?大家说“找”。

“那我今天就带你们出去找春天。”

孩子们一听要出去,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身体也坐直了(平时要我强调课堂纪律才坐直)。

“出去可以,但我有要求,做到了才行。”

“快说!快说!”看他们眼睛放光,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我不忍再耽误时间。

“请你们排着队,安静地走出教室,在校园观察的时候不准大声喧哗,以免打扰了别的班级上课,可以吗?”

“可以!”孩子们大声地回答。 果然,他们排着队,安静地走出了教室,在校园四周三五成群地观察着,我也跟随他们一起在校园内边走边观察。说真的,如果不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春天,学习课文,我还从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春天。我边观察边引导他们比较发芽的树叶、小草的不同;看见了花儿再叫他们从形、色、大小等上面比较。可惜校园不大,花儿也不太多,植物大多数是常青的。能观察的地方都看了,我又带领他们回教室。在上楼的时候,我听见不知谁一直小声地告诉其他人要安静不准吵之类的,平时就是叫破嗓子也管不了几分钟,可今天孩子们却表现得很优秀。看来,好习惯的养成还是需要我们老师多动嘴讲讲,多动脑想一想,怎样的教育才是适合本班的孩子的。

回到教室,不等我开口,已经有学生高高地举起手来。我请学生们把他们看见的用完整的话来描叙,并把关键的词语写在了黑板上。孩子们很兴奋,课堂气氛比以前活跃多了。讲完了对学校的花、草、树的发现,我又请学生说说身边的其他发现。有的就说我们现在脱掉了棉袄,不象冬天穿那么多了等等。我们从实地先观察,再到身边的人,最后是回到文本的教学,学生们说的都很好。

“现在我们来看看,经绍珍找到的春天和我们大家找的春天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你们想不想仿照她的模式自己也写一篇《找春天》的文章?”

“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课文是如何写的,读——”孩子们声音响亮地读“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接下来我们一边识字,一边读文,理解文意,再把黑板上的学生写的词语或句子放到课文中去,引导学生一段段地读原文,再把自己说出的词放在文中仿写,再读自己仿写的部分。学生们的兴致空前地高涨,朗读的也比平时有声有色多了。读一段原文,读一段自己仿写的,多次地读他们都不觉得厌烦。有认为别人说的不好的,大家都放开了说,然后在大家的讨论、比较下运用最好的语句。

课上结束了,学生们马上动笔改写文章。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改写,居然真象那么回事。看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哪怕是短短的十几分钟,孩子们人人都在参与学习,这不仅仅让教学变得轻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

我想:走出课堂学语文,教学如果经常性地让学生融入到自然、融入到实践生活中,不愁他们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平时我们不是一直在追求高效课堂,如何让课堂高效?我认为只要你在合适的时间放手让孩子们去学,正确地引导他们,多训练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何愁没有高效课堂?

第四篇:让“云教学”融入课堂

潜江市实验小学 周秀芬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给教育变革带来强大驱动力。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社会,如果我们仍拘泥于口授板书的“刀耕火种”传统教学模式,我们的学生将成为信息社会的现代文盲——“信息盲”。因此,增强信息化教育观,提高信息化教育能力,是现代教师专业化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任务。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电化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南国农教授就明确指出:“电化教育姓教不姓电。”作为电化教育的升级改造活动——教育信息化,其本质还是应该姓“教”,不姓“信息”。但是很多老师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在教学时以播放课件为主线,控制教学流程,使教育信息化落入了“技术至上”的陷阱。

将信息化应用于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是为了贴上“高新技术”的标签,也不是以光怪陆离的影像信息博取学生的眼球,更不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劳动量(以课件播放代替教学)。而是要求我们转变教学方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并与传统的实物教学用具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自从使用学乐云教学平台辅助教学,教学质量较之前使用普通电教手段有了极大的品质飞跃。云教学平台能便捷地重现教学信息;使形声不受时空的限制;加之表现手法多样化,拓宽了日常的教育教学空间,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熟悉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开始也很难适应这种思想上的转变。”一名老教师说道。“从前都是课前写好教案,上课再带着学生学。现在则是提前制订导学案,根据学生的学习要求来决定上课内容。从一个知识灌输者到引导者,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了。”

“老师给我们讲物体形状的时候,用手指在电脑上轻轻一点,各种图形就显示在了电子白板上,就像动画一样。”一名学生反馈道。抛开沉重的书包,一部平板电脑就可以容纳所有课本;不用担心错过老师课堂讲解的内容,在家也可以通过云盘资料进行学习。云教学平台既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也让老师的传统教育模式不断转变。

与多媒体教室不同,所有教学资源并不存在教室内的电脑上,而是储存在学乐云超大容量的服务器中,这为“云教学”走出教室随身携带提供了基础。作为教学资源的“神经末梢”,老师们充分体会到了“既是资源的贡献者,也是资源的受益者”的云应用特点。

云教学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件资源,还有各类微课、音频、图片等素材支持老师个性化编辑,傻瓜式的十分钟极速备课,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效率。传统的教学资源收到局限比较大,老师最多只能搜集到网上一些比较好的课件案例;而云教学平台可以让老师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资源,甚至细微到每一个小知识点的授课方法。教师在借鉴他人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在不断将自己的资源上传,形成共享。总之,学乐云教学让教学更加精彩!

第五篇:走出课堂学语文 董文娟

走出课堂学语文

──我的语文教学故事

八角民族中学 董文娟

教学背景:

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表达我内心的欢喜,因为一次语文教学大胆的尝试,令我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与不同的喜好。那种感觉棒极了,如儿时看见了彩虹一样惊喜!

这是发生在春天的真实的故事。上午第二节上课铃敲响了,我站在94班的讲台上,望着那一堆做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没有说话,生气极了!孩子们想到“暴风雨”就要来临了,乖乖地坐着甚至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声鸟叫,我不禁从窗外放眼望去,只见马樱花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开得正欢,一片片树叶也绿得逼你的眼。我心想:为何他们的眼中就找不到春天的美呢?看着他们不安的神情,我意识到自己此时过于威严了,有点于心不忍。于是气消了,转念一想:何不带孩子们一起到课堂外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春天悄悄的来了?”我微笑地问。

“有。”孩子们小心翼翼齐声地回答。

“那你们有没有发现春天不同其它季节的美?”我接着问道。 一阵沉默,我只好点名。 “没怎么发现,因为看多了,再说今年干旱得很,有很多花草树木都枯死了。”那孩子如实地回答。

想想他们也是,平时谁有心情去欣赏去发现呢,学习任务又重,一有机会肯定疯狂地玩耍。我找到了问题所在,便简要重复了写景物的注意事项。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们没有写好作文是因为没有细心观察,没有比较四季的变化。今天老师打算和同学们一同去感受春的气息,寻找春姑娘风采,然后把它写下或画下,好吗?”我异常冲动地说,连我自己都有点意外,因为这存在安全隐患。

“好!耶!”孩子们欣喜若狂,感到非常意外。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干就干。我先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选出组长全面负责,又交待班委一些注意事项,我们就出发了,我们来到学校附近山间天地里,我用了五分钟指着实物示范性地举了两个例子说明春天就在我们身边和发挥想象力的重要性,接着说好集合时间地点就让他们自己自由活动了。

此时的孩子们超出我想象,认真极了,在我眼里俨然是一位位小小研究家。他们分头行动,这里东找找,那里西瞧瞧,一旦有新的发现便又异常活跃,呼朋引伴前来观看。“快来看啊,我在石头下翻出了刚冒芽的小草了。”一个说。“有趣,我们赶紧记下它们的颜色、样子吧,要不然,一会儿又忘了。”另一个说。“瞧,那儿花开得真美,还有点香!” “还有小弟弟小妹妹出来晒太阳”„„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并记下所见所闻。 一切顺其自然,一切又似乎在我的掌握中。但有四五个调皮的孩子快下课时忍不住撒起野来,在绿树掩映下的山中玩捉迷藏,我正想制止,突然想这不正是一幅美丽生动的春景图吗?我非常享受此时的心情,正当我陶醉时,从远处传来一声尖叫然后是一阵笑声,几个孩子跑来惊奇地告诉我,他们发现了一只大老鼠从树丛中穿过,真有趣!唉,现在的孩子真是悲哀,我不禁这样想。但想到我今天的创新让他们如此生动地享受“学中玩、玩中学”的语文课,又会心地笑了。

时间悄然流逝,一节课就在欢乐声中结束了。我们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语文乐园”。这课“上”得如何,有没有效果,不拘一格的作业会不会还完成不了„„我一边走一边想。

第二天,作业按时交齐了。在这个41人的班里,这的确不常见。因为我们班基础普遍较差,有几个经常不做作业,平时怎么说也没用。这首先让我有点激动,接下来令我高兴的是作业五花八门,可见他们的喜好各不相同,有写景作文,有日记,有五彩缤纷的画,有的还附上了写春天的歌词,有些不怎么会写的同学也有一两段关于春天的感受,从中虽有些句子不够通顺,但都写出了春天里花、草、树、木、人在他们心目中的样子,突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其中有一个孩子写了这样一句诗:“春天在我的笑声中,我在春天的画里”。欢乐和希望就是春的主题,意境太美了!我不禁感叹。还有个喜欢绘画调皮的孩子交了一幅童趣十足的画,画中有几棵翠绿的大树,几个小孩子兴高采烈地在树底下捉迷藏,丛中还画有几只小鸟,有的在飞,有的站在树枝上叫,仿佛它们也参与到这个游戏中了,它的题目是《春天到了》,看后顿感清新,童趣十足!幸亏当时没有中断他们的快乐,我想。记得那天我足足用了一节课来评比他们个性十足的作业,用完了所有赞扬的话,掌声不绝,孩子们手都拍红了!那天我们师生都快乐、激动无比。慢慢的他们掌握了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的学习方法,开始爱上语文甚至有些人爱上了令人头疼的作文。

虽时隔几个月,那两个孩子的特别的作业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可见孩子的的潜力是无穷的,足以震撼大人的心!孩子的表达方式和爱好其实是多样的,只要老师善于去挖掘!我想不时改变教学方法,布置同一内容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孩子走出课室学语文,这会给孩子学习的新鲜感、快乐感,同样孩子会给你带来惊喜! 教学反思:

一、问题阐述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在语文试卷中的比重越来越大,150分的试卷,作文占60分,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成绩。而现在的初中学生,因为中考压力,对语文学科不重视,平日也很少有读书的习惯,积累少,阅读素养差,思想水平低,表达能力弱,在写作上反映出思路不开阔,重点不突出,层次不清晰,主题不鲜明,描写不具体,讲故事不生动,不会构思立意等问题,所以作文成绩总是在30-40分之间,无形中使语文总分降了20-30分,这怎能有竞争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原因分析

1、源于教材。 写作知识和训练点散见于阅读之后或课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断等基础单项训练和梯度性的作文训练。课本上作文训练点分布零散,点与点间联系疏松、衔接不强;缺乏具体的作文教例、教参、教案等工具书。

2、源于教师。教师苦于手中无作文教材,造成教师作文课难备、难教,故作文课堂教学弹性大,或多讲,或少讲,甚至不讲,只将作文题目和写作要求往黑板上写出,整堂课时间交给学生支配完成。这样随意、自流、无序的作文教学,知识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3、源于学生。大部分学生怕作文,因为学生忽略生活的观察,因而素材少——没话写;再则没有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不会写;其三阅读面窄驾驶语言能力不高——写不好;这是学生作文“三大难”问题。

三、解决对策

1、用好课本

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订一个详细作文计划。然后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善用好手中的课本。

2、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 针对作文课存在随意、没有确定的教程、知识含量低的情况,丰富作文课堂内容,提高作文指导实效是其出路,教师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从不同的角度确定作文学习的重点和要求,丰富作文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每一堂课都要提出明确的训练项目和目的、要求。坚持做到讲课有内容,训练有重点目的,评讲有针对性,加强体现作文课指导意义,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3、 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写作兴趣。

教师应指导学生 读美文、诵经典,营造读书氛围,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再用心去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使其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教师更新观念,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引进作文教学课堂,比如师生共开博客,每天都要写,借此让学生写作兴趣活跃起来。

四、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要作文教学形式上、内容上更加多样化,学生写作兴趣也必当激活,写作教学自然有收获。

上一篇:重点客户服务管理下一篇:政策研究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