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改中提升学生的就业理念

2022-11-11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而就业是民生之本。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技能教育”、“创新教育”在全中国已经叫响。实践永无止境, 创新永无止境。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与社会的要求联系的更加紧密, 更多的学生在毕业时找到与专业和能力相应的工作, 发挥出自己的技能和潜能, 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1 以就业为导向、制定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

从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看, 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就业率, 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 所以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 必须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因此,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反映社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反映当今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 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需要, 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构建课程体系的途径, 要从职业岗位群的能力实际要求出发, 通过对生产、管理、服务岗位核心能力的社会调查,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由企业专家和学院专业带头人共同完成课程体系的改革和重组工作。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专业设置原则——面向行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设定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适应学生智能特点的原则——以多元智能理论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宏观课程设计原则——以能力为本位开发专业课程;中观课程设计原则——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设计链路课程;微观课程设计原则——以应用为目的的多元范型单元课程;考核标准原则——以获得双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课程评价原则——专业课程整体剖析的课程评价方式;保障原则——以校企合作, 产学研结合作为课程开发的基本途径;导向原则——正确处理就业导向与专升本的关系。

在教学改革的同时, 要把学生的职业规划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职业化的最终目的是让教育适应职业的要求, 跟上职业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就认清市场对人才职业和人才能力的需求, 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在求职大军中的位置, 改变学生的就业理念,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改变。就业理念的改变将为教学改革注入活力, 为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增添动力, 同时也是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2 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教学改革

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从能力的组成元素上讲, 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成分等;从能力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上, 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截然分开, 而是交叉进行, 要将专业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具体方法如下:

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多维的课程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的设置要从实践出发, 以传统的经典的理论为基础, 引入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新材料和职业标准, 做到以教与学经典内容为基础和核心。编制课程教学整体解决方案, 包括融教学方法、项目式的实践教材, 形式多样的学生学习指导, 可供教师选择的案例库、素材库、教师手册和多媒体课件等。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采用项目教学法, 以工程应用为导向将教学内容模块化, 分为核心模块、综合模块、提高模块, 在提高模块中引入目前流行的新技术、新内容, 使课程内容紧贴时代前沿, 既能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学的疑惑,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时内可以接受或完成更多的任务, 有利于个性化教学, 还能实现不同模块的组合以适应不同专业类型和能力等级的要求, 有利于分层次教学。做到教材、学材互为补充, 软件、硬件相互配套, 纸质、电子资料丰富, 课堂内、外相得益彰。

以学生为中心, 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以行动为导向 (action oriented) 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对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 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适合个体化教学辅导的谈话教学法。谈话教学不同于日常谈话, 它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且信息传递是双向的;经典的程序化技能培训采用四阶段教学法 (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总结) ;六阶段教学法 (激励、遭遇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试验、记忆与掌握、运用) 。对综合能力的培养, 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般按以下5个教学阶段进行: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批评;归档或结果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 开展扎实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

组建学生科技活动组织, 设立学生兴趣小组、专业技术工作室、创新活动室, 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各种技术大赛。通过各类基地建设,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如军民共建基地、学民共建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爱心教育基地等。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管理,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作为高职教师要不断追踪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应用技术, 探索实训实习与应用技术的有机结合, 建立完整的能力培训体系, 加强学生的目标体系建设, 培养出与社会所需同步的技能型人才, 重要的是同步。教师要不断进取, 进行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与提高, 要不断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成为专家, 成为人才, “只有教师走入题海, 学生才能走出题海”, 名师出高徒, 只有教师不断跟踪实用技术的发展, 成为专业技术岗位的高技术专家, 才能教出具有岗位特长技术的高技能人才, 才能培养出岗位需求的有就业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天生我才必有用, 这是李白的豪言。但事实上, 每一个人都有一些潜在的才能, 即天生其人必有才, 天生其才必有用,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激发其才能, 巩固其才能, 加强其才能, 使其发挥出来。高职学院培养出的学生其才在职业角色, 其用在岗位技能。只要学生能找到角色、发挥出技能就会走出闪光的道路。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对得起学生的求知若渴, 对得起家长的殷切期望, 对得起自己的育人天职, 对得起社会的需求和信认。只有能培养出高质量就业的毕业生, 才是教学改革用之不竭的源泉, 人才培养方案坚不可摧的后盾。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创新教育已经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 在教学改革中不断的完善岗位能力、核心技能的应用能力, 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就业理念还停留在只要学习好、只要有一持之长, 就有好的工作岗位的水平, 就业理念已经成为学生职业化成材的一个瓶颈。本人在教学改革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对就业理念有一定的认识。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业理念

参考文献

[1] 万林生, 陈炼.改革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探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7.

[2] 饶泓.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初探[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7.

[3] 张威.信息技术的教育改革与创新[M].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3, 3.

上一篇:浅析信息安全的刑法保障下一篇:浅议我国当代电影海报设计及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