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2023-02-03

第一篇: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已影响到整个社会的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时代对信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计算机与 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逐一亮相,数字化城市、数字化地球的呼声逐日提高,加上各商家、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使人们清醒的看到:不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要,成为中学生的必修课。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几年来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巧设“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乐于去学新的知识。

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 使他们乐学。

当然这儿所说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范例”。

让学生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完的成品。比如:讲解WORD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反应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春”、“海滨仲夏夜”、“高智商的青年如何拥有健康人格”、“父亲节贺卡”、以“环保”为主题的用Word设计的版报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上课伊始,巧设“导语”,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从而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演示、实践

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上机实践。

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

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学生示范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分组学习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每个学期末我都会评出助人标兵、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当然,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 促进的。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

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2014年6月20日

第二篇: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湖南省永兴县悦来中学 林志颖 423301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践,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要求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探索知识。结合农村中学教学现状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了“培养兴趣,端正态度;严格组织,讲练结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以“玩”促练,科学评价”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素养。 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育 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术之一,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等重要责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让学生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践,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生活,初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信息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法律、价值观与责任感。由于城乡经济的巨大差距,农村中学在“硬件”配置和“软件”建设上都有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刚刚起步,还处于边缘状态,学生的信息素养差的惊人。如何激发农村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正确认识网络,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等问题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不容

回避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笔者根据九年的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 培养兴趣,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

有人会问:信息技术课还需要培养兴趣吗?很多学生不是恨不得整天泡在机房和网吧吗?信息技术课与沉迷网吧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前者是一种技能,一种方法,后者是一种纯娱乐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如何以学习兴趣为诱因,正确引领。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的想办法去解决它;才会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所以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活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例如:教师可以用Excel统计班里的各学科的成绩表,通过展示Excel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明白成绩表原来是通过Excel统计出来的,并且还可以求出个人的总分和平均数,使学生产生操作欲望,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求出自己的相关数据。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录制声音、文本图象的处理、多媒体文件的播放、E—mail的收发等相关操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兴趣基础。

我校的地理位置环境比较特殊,地处乡镇中心,周边村庄有几家非法的网吧,对学生的诱惑很大。学生进入网吧会很自然地沉迷于网络游戏、QQ聊天、网上视频,甚至于浏览非法网站和黄色网页。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获取信息资源,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习惯,促进学生心身健康发展。

二、 严格组织,讲练结合,培养良好的操作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首先要严格要求学生什么事可做,不能把信息课当作“休闲课”和玩游戏。去年我校才更新了机房,但机房过小,只有40、50台电脑左右,而我校每班人数都在60人以上,合理处理电脑数与班级人数不符的难题,需做好课前组织工作,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规章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有上机的时间,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其次要严格要求自己,课前切断网络。所谓:“正人先正已”,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自身态度端正,才能作好学生的榜样。

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很强,要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采用传统的“纸上谈兵”教学模式。一堂课中通常只安排15分钟左右讲解示范,讲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操作,然后布置一个类似的练习让学生操作,通过实践得到巩固,甚至熟练掌握。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能力适当调整内容,主讲重点、难点、疑点,把时间多留给学生操作。另外还可以让有代表性的学生在课堂上演示,教师适当讲解并指导,教师讲解会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从而使自己由讲述者成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这样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我们在讲解画正方形、圆形时,特别强调与shift键的配合,会有什么效果产生、然后在演示过程中逐一讲解,比较、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和消化。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由于家庭条件及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知识层次及实践层次上就有个体差异。 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尤为重要。鼓励这部分优生自学课本上的知识,并对他们布置作业、

小竞赛、提高练习和一些感兴趣的操作等。让优生对基础差的同学进行帮助与指导, 既克服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且在课堂上谁掌握好知识.就由谁来当小先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顺利的完成我布置的教学任务,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四、以“玩”促练,科学评价,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信心。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的自主性与“玩”成任务相结合,完成教学之后,要充分发挥“玩”的功效。当然这种“玩”不是纯粹、绝对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玩中获取更大的收获,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如在教学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的使用时,当学生完成相应的操作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创造一个版面,以一首古诗或一幅对联为例,看谁“玩”成的最棒。学生通过插入、修饰等操作,设计出美丽的版面,有的学生把版面设置了背景图案及声音等,真是群星璀灿,百花争艳。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助学性游戏软件促进练,应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当然,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还可以出一些难题,给有技能较强的学生去完成。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上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

及时的反馈学生操作情况,科学的作出评价,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让学生们评选出一些好作品,利用多媒体控制软件展示给全班同学观赏,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样以来既加强了师生的交流,又发挥了团体作用,同时还使我

能够全面及时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以此作为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的依据。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法,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为了促进中小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杜绝学生不良“网瘾”,需要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努力探索更新颖的教学方法。

第三篇:教学论文:浅谈乡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中学信息技术科学术类论文

浅谈乡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中学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而且信息技术是对于我们乡村中学来说一门年轻的课程,在学生的眼中还是一门副科,但它对未来社会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俨然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门课程它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主要特征。如何教好这门课,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和发展,而普通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目前地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以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研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让学生在兴趣和活动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正文】

一、创设情境,重视起始课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乡村初中学生一般都有这样的心理特点: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特别是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学科本身的趣味性,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且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同时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形象的比喻,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便学会了。所以这种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的内驱力。

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在素质教育思想和探究式学习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模式。其目标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促进学习

1

者成为会求知、会实践、会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且在各种课堂教学方法上,探究式教学已成为科学教育的主流,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整堂课以发展学生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而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学习主题,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实验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一般包括四个环节:(1)明确地提出问题。(2)自主地采集信息。(3)创造性地形成解释。(4)展开交互性评价与结论检测。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的束缚,使学生产生一种真正是在探索和发现的心理。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实际参与中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不断开发和增加想像力、创造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演示结合实践

在课堂上,教师免不了要进行讲解和点评。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利用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腾给学生去自己动手上机实践。同时,在学生进行实践练习的时候,教师应亲自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解答。

四、分组学习

对于较复杂或是较难的学习任务,我们往往可以采用学生分组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完成的学习模式。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每次课结束前我都会评出“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荣誉感和班集体的凝聚力。使得班的学风和班风

2

有明显的提高效果。

五、学生示范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节课上,我都会预留充分的时间,利用电子教室的“学生演示”功能,将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由学生来讲解任务完成的过程,教师在旁适时提出表扬和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使得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使得课堂气氛更加和蔼。同时也给某本分同学起到纠正的方法。这使得课堂效果大大提高。

六、采用任务驱动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课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逐步提高能力,实现学习目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即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在前面精心导入新课、让学生欣赏完范例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操作练习实践,然后根据他们的练习结果,适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教师节贺卡”,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方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快乐学习、轻松学习。当学生投入到自己乐于学习的活动中,非常乐于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取得成功时,就能爆发思维的火花——创造性思维,为整个课堂增添了亮丽精彩的一笔!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上述的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已经愈来愈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指导下,立足本地、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也更要求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适合恰当的教学方法, 3

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和体会。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县职业高中 曹春燕

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能优化组合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真实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四种基本技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跨学科自主综合学习能力,促进教师交流协作、资源共享 ,但是要适当合理使用。

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变化,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强调用信息技术构建一种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以实现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将会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you can lead the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 not make it drink.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激发求知欲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在学校教育中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培养出会学习,善思维,勇于创新的外语人才。在尝试的过程中,我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 优化视听说组合,提高教学效率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记忆85%,3天后仍存留记忆65%。可见,在教学环境中广泛使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多种感官活动的综合运用过程。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有张有弛,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由于利用计算机集板书、演示、练习于一体,一切均可以由程序控制,节约了大量板书的时间,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声并茂的直观优势,易于突破教学难点,减少了许多繁琐的细节。另外,利用它辅助教学,可大容量、超高速、反复地给学生操练新授内容,这样学生参与的机会就明显增多,教学的密度和广度随着增加而有机地增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它这一优势,基本上达到了人均操练3--4次的预定目标,加大了练习量,切实地减轻了学生 1 课后作业过多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把"减负"工作落到了实处。例如在讲解Saving the earth一课时,我用电脑先向学生展示很多地区受污染的视频资料,然后自然过度到环境保护主题,搜集很多环保方面的宣传海报和标志图徽,播放了美国歌手杰克逊的MTV “the earth song”给学生极大的视觉和情感上的震撼。而且由于课程图、文、音并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极高,很多知识是自己提炼总结出来的,所以印象深刻。

二 能创造真实语言环境,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其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信息技术正因为其集图、文、音、像、画、照片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所以在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可以使教师通过设计真实任务型活动(taskbased activities),让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心理驱动下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把“习得”和“学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网络教育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特征,更多地赋予学习者学习的自由,有利于构建自主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以及其他软件和硬件的帮助,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同时,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思想的指导下,更有利于发现式学习(discovery learning),或称探究式学习(exploration learning)、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活动的开展。

三 能快速提高学生英语四项基本技能。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在外语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使高中英语教学产生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即听、说、读、写,都是巨大而深刻的。以听力教学为例,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是靠录音机和教师本身来完成的。这种方式虽然起了重大作用,但仍有一些缺点:如方法单一,控制不便等。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弥补这些不足。 我利用优盘存贮听力材料。优盘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复制快捷等诸多优点。并且,软件及网络听力资源丰富,选择空间大大增大。我在语音室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这种方式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听力中的难点,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而且,在播放中,所播放内容可以任意前进、后退、反复。学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可以迅速而准确找到而重复听。这 2 一点是录音机所无法比拟的。 语言是有声的,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说话,也就是为了交际。这一切,都有赖于学生的听力理解程度。在传统的电教媒体中,幻灯投影有像无声,录音机有声无像,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可以很容易地做到图、文、声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增强了教学的魅力,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学生的"眼、耳、口、脑、手"把"视、听、说、想"有机地结合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激发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形式多样的视听说训练,挖掘学生语言表达的潜力。

四、注重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融合多学科知识,体现时代特征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也离不开网络虚拟环境。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即通过网络给学习者营造一个深入学习、协作研究、成果发布的场所。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多媒体电脑成为了课余学生学习的主要辅助工具,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主要工具,而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电子黑板”,也是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成果,锻炼演讲能力, 展示自我的地方。多媒体“学件”在众多学生的运用下形式也多种多样,精彩纷呈,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这对那些沉醉于电脑游戏中的学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育手段和促进他们把注意力逐渐转向E—LEARNING英语学习上的好方法。学生在上网查找、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获取的信息将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学生的学习更能体现出自主性,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例如,学生在制作演示文稿或创建网站中,为获取某一方面的知识,比如“濒临灭绝的动物”,他会努力在网上查找相应的资料,读到许多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获得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的知识,因此既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英语阅读量又扩大了词汇量,同时,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信息处理能力必定能大大提高。学生在实践这一过程中是带着学习英语知识的主目标进行的,同时他又在学习信息的处理、各种多媒体工具软件的应用。这种学习是自觉的、自主的,而且是探索性的。例如,我的学生用电子邮件给我发来自己制作的电子版作业,有关于环保的mtv,有ppt格式的环保海报,我又将他们的优秀作品播放给其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不仅仅是英语这一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过程的设计、方法结果的表达等可以各不相同,灵活性大,为学生和教师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促进交流协作、资源共享,发挥团队优势

科技进步和知识爆炸使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能量都十分有限。现代英语的教 3 学模块涉及天文、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环境等等各个方面,一个教师要想在短期内对所有知识都非常清楚根本不可能,而信息技术为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搭建了平台。例如我们备课组六位英语教师,每人重点准备一个或几个单元的内容,把每个单元的教案、ppt 、网络课件和相关资料相互拷贝,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适当修改,极大限度的节省了时间、丰富了备课的思路。

六.走出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人们有目共睹,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这种教学媒体,有些知识明明可以直接利用身边的小黑板、录音机、挂图轻而易举就能解决,而他们总是喜欢“舍轻挑重”,即使有现成的教具也视而不见,非得要自制课件授课。这样顾此失彼只注重教学手段的运用而忽略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往往事倍功半!同时,大家总是不忘在上好课的同时,借机秀秀自己的计算机水平有多高。一会儿是别开生面的彩色图画、一会儿是动听的优美音乐、一会儿是动感十足的FLASH动画。好好的一堂课,结果成了一个杂耍的天堂。学生由于过多的沉溺于老师为他们设计的课件中,结果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因此教师在上课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该注意要根据各门学科自身的特点,因科因课制宜,不求大求全,切忌为了表现自己驾驭多媒体的能力而不问教学内容。要符合各门学科自身教学规律,不要片面追求直观。英语教学要注重对教学情景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他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更好的理解材料内容,要符合各门学科自身教学规律,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而弥补其不足。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要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更是教师无法代劳的。叶圣陶强调“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师的真正的思维素养,就在于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多媒体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把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和课文中作者的思路融为一体,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因此,教师在自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除了服务于教学本身外,更多的应该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而不是短时大量材料的堆积与展示。

诚然,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我们充分享受某种新生事物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不得不默默地承受着它带给我们的诸多不足之处。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只要我们合理的、有度的利用好多媒体这种教学辅助手段,它的功还是大于过的!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利用这一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 4 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有效途径。我们坚信只要合理正确地使用这一技术,就能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体会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经验

要想把握好本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处在不断改革的事实下,始终抓住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以致用。我的做法是:

1、了解学生的情况,兼顾全班。

由于初中各校条件不等,升入我校的有些学生在中学就已学过计算机,有些学生根本没接触过计算机。这种不平衡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是相当大的。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有神秘感,甚至有恐惧心理,这对教学是很不利的。我就对症下药:

对未接触过的学生,我在黑板上用逼真的图视反复细致的对他们讲解,并在微机室里手把手的教,不厌其烦的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时,将各部件以人的各器官作比喻,使学生真正领会并掌握。

2、为了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我给他们介绍当今某些中学生,自学计算机得到哪些哪些成果,有的达到某种不可思议的程度;再讲授计算机的功能,应用范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等等,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授课效果。

3、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出版的绝大部分的信息技术教材都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程序”模式安排教学顺序,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兴趣,又尽快由“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 例如,对前两个部分,先让学生了解个大概,不求甚懂,在学习的过程中再适当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指导他们练习、理解以至掌握。即:当学生明白计算机的组成,初步掌握WINDOWS桌面操作之后,便可以开始学习汉字处理,这里不仅可以练习指法,而且可以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得意之作,并加以精心设计,然后打印出来。手棒自己的作品,体验着成功的喜悦,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一定更浓厚,了解计算机的愿望一定更强烈。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地了解前面基础知识。

以上是我对我所教学科教学的一点感受,希望多多给意见。

任我行

上一篇:全体教职工会议发言稿下一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