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

2022-09-12

随着社会的发展, 掌握电脑的运用与操作, 已普遍被人们接受。农村的学校也不例外, 那么在课堂上, 特别是教授刚接触电脑、网络的农村学生时, 如何调整教学手段, 运用灵活多样的媒体手段, 使学生乐学、想学, 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探索, 饶有兴趣地开掘信息技术未知领域, 成为我们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搞好教学, 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 下面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

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重视对教材的再创造

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特别迅速的产业, 可以说两三个月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教材的编发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所用的教材在不同程度上落后于实际发展。国家教育部对信息技术课程所用教材在宏观管理上也一直实行“一纲多本”的原则, 因此, 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应在遵循“一纲”的前提下, 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删掉一些过时的、被淘汰的知识, 添加一些相应的新知识, 使所教授的知识更贴近现实应用。这样, 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动态, 而且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规范化。

2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 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 是成功的先导。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指出:“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学生好学、乐学是求知的源泉。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 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 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引导法。教师利用自己对电脑的丰富知识去引导学生打开电脑这个神秘的殿堂。例如教师在讲理论知识时, 可以插许多正在流行的信息动态, 让学生对电脑产生新鲜感, 讲一些有关电脑的奇闻怪事。把电脑能说得多神奇就说多神奇, 把学生带入那神秘的殿堂, 再打开它。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对电脑的熟练操作的优点, 来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二是比喻法。如在学习七年级的w i nd o w s操作系统这一章时, 我们完全可以采用一个古老离奇的故事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故事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一位同学相对于电脑来说, 就是一个古代的人, 然后呢, 通过穿越时空, 来到了现代, 他们看到一栋装饰华丽的小楼房 (老师停顿, 做补充:把电脑比喻成小楼房) , 然后想进入小楼房去瞧一睢 (老师解释:我们要学习电脑, 那么就要开电脑, 进入楼房就是开电脑) , 他们进入楼房后, 来到一个大厅 (windows的桌面) 里, 然后走进其中一个房间 (打开“我的电脑”) , 看见衣柜和几个箱子之类的家具 (老师解释为:这是A盘、C盘、D盘和控制面板等之类) , 他们再打开其中一个箱子 (打开其中一个盘符) 。发现箱子里还有些漂亮的小箱及衣服 (解释为:文件夹及文件) ……, 如此精彩的讲下去, 再加上老师栩栩如生的描绘, 同学们一定听得如痴如醉, 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以上是从教学微观方面讲的, 从宏观方面讲就是实物比喻法, 即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常用的物体联系起来, 以加强无意识中的记忆的一种教学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捕捉生活中熟悉的东西去引导学生不由的想起课本的知识。例如, 我把windows操作系统比喻成基石, 我把应用软件 (o f f i c e、w p s等) 比喻成生活中的工具。如此一来, 学生只要在家中一拿到这件工具或看到什么东西时自然也就想到我们学过的知识, 以求达到真正知识的延伸。

3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出示问题, 提出任务, 自主探讨”的过程, 体现了集体的智慧, 深化了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 开阔了视野, 打开了思路, 帮助学生学会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知识内涵加深的同时, 让学生当堂操作, 验证或尝试完成本课知识内容, 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如在讲述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 将一台计算机拆开, 将主板、C P 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通过视频实物演示平台展现于投影屏上, 使每位同学都对计算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内部是由一些集成电路芯片和逻辑控制电路共同组成, 打开了学生心中的黑匣子, 打破了学生对计算机内部的神秘感。这时可以将一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索:这些芯片是怎样组装在一起而成为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呢?各个芯片之间又将是如何工作的呢?学生思索之后, 教师将这些硬件组装在主板上, 同时将C P U的作用、内存条的功能, 磁盘驱动器的用途一一进行解说, 最后启动机器, 当学生看到显示器出现熟悉的英文字幕时, 都会产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针对刚才组装时的操作进行提问, 让回答较准确的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 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索学习, 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 渐渐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规律, 就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总之,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 营造创新环境, 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 一定要学好。

摘要:21世纪, 电脑的知识与网络技术成为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素质。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 特别是农村学生又该如何学习计算机, 很值得我们研究。通过这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实践探索, 浅谈我的教学心得。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学习兴趣

上一篇:生态小区建设经济可行性研究——以成都市银杏小区为例下一篇:政治文献英译中的迁移性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