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论文范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卫生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医院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第一篇:卫生经济论文范文

公共卫生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

〔摘要〕 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和贡献率较高,其贡献率甚至高于人力资本贡献率。但经济的长期增长并没有伴随公共卫生支出有太多的增长。另一方面,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本效应,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投资,改革卫生投资体制,调整宏观卫生政策,提高低收入阶层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还能够使人们享受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

〔关键词〕 公共卫生支出;经济增长;贡献率

〔作者简介〕(耿嘉川,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山东济南 250100;苗俊峰,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预算司干部,北京 100820。)

一、相关研究

赵玉川通过对公共卫生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链条进行分析认为,该投入产出链条可归纳为:(1)卫生医疗活动是重要的社会分工;(2)卫生医疗投入是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内在隶属配置;(3)卫生医疗有其自身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一方面,从社会经济投入角度看,它吸纳了社会的劳动力和经济资源,拓展了社会生产链条,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另一方面,从产出角度看,它的社会经济作用呈现循序积累、勃发的态势,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服务,同时也增强了人力资源的健康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卫生医疗的投入产出是一种非线性关系,需要人们整个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逐步改善,包括卫生医疗管理等各种制度措施的辅助、配合。〔1〕在经济增长效应方面,公共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杜乐勋使用分布滞后模型对卫生总费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政府卫生事业投入对GDP的影响系数是2.5,他还将政府卫生投入与教育投入进行比较,认为政府教育事业投入对GDP的影响系数是1.26,卫生服务消费的投资乘数是17.8,卫生服务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并不比教育投资差,而且比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效益好。〔2〕王远林等利用1990年以来我国公共卫生投资的Pool数据,通过引入公共卫生投资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对公共卫生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结论为:(1)公共卫生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明确,东部、中部、西部人均公共卫生事业费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21、0.13和0.96;(2)公共卫生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随着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公共卫生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出明显的“高-低-高”变化趋势。〔3〕

二、公共卫生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

1.公共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公共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互有条件或功效的,体现了公共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性、依存性和经济增长对公共卫生支出的制约性、依存性(如图1所示)。合理、有效的公共卫生支出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也可以对公共卫生支出的规模、使用效率、公平性产生影响。

2.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共品和外部性

首先,公共卫生服务存在公共品问题。如表1所示。按照我们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分类,预防服务、保健服务中包含较多的纯公共品和准公共品,而医疗服务中包含的公共品较少,更多的是私人产品。因此,包含较多公共品的卫生服务,如公共免疫计划、妇幼保健、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等,需要政府有较多的公共卫生投入支持,而对于特需医疗服务等私人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应通过市场机制加以调节。

其次,公共卫生服务存在外部性问题。一方面,由于卫生服务市场负外部性的普遍存在,产出量违背了社会最佳需求量,需要政府通过扩大公共卫生支出弥补二者的缺口。另一方面,卫生服务市场还存在正外部性——“消费的外部性”,即人们通过消费卫生服务和产品,不仅自身健康状况获得改善,而且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点对低收入群体尤为明显。因此,政府有义务提供特定类型的公共卫生服务,并在特定的收入群体中进行分配,改善卫生服务和卫生设施的可及性,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增长,从而获得正外部性。

3.公共卫生支出的直接产出

良好的居民健康状况是对经济增长和长远发展的关键投入,经济增长以健康状况的改善为重要前提。相反,居民健康状况不良会通过多种机制和途径影响经济增长。首先,健康不良会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一方面,个人健康不良会致其收入下降、寿命缩短、心理负担加重等福利损失;另一方面,健康不良不仅会降低劳动者个体的生产力,同时也不利于他人维持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从而降低劳动者群体的生产力水平。其次,健康不良会妨碍居民受教育的程度,从而影响经济增长。再次,健康不良会造成生产性人口比例下降,劳动就业人口减少,消费性人口比例升高,社会总消费增加,从而降低社会总储蓄和资本投资比例,影响经济增长。反过来,影响健康的因素很多,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卫生支出水平、公共卫生政策、医学研究水平等都可以影响居民的健康状况。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说明

从广义角度分析,公共卫生支出是一个国家向公共卫生领域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如前所述,公共卫生支出的形式主要包括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本文考虑到现代社会中,政府日益成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这一准公共品的主体,同时也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故选用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作为公共卫生支出的代表变量,即用卫生事业费H衡量公共卫生支出。同时,检验公共卫生支出效果的经济总量指标选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用资本形成总额的存量值K衡量历年资本规模①(注:资本存量数据采用何枫等人的计算方法整理计算获得,参见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载《经济学家》2003年第5期。),用年末从业人员数L衡量历年人力资本规模。在本文的分析中,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H、K和L均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PI进行调整,PI以1980年为基期。为剔除异方差性,对变量GDP、H、K和L分别取自然对数,记为LnGDP、LnH、LnK和LnL。

本文样本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和《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其他相关年鉴为补充。样本区间为1980-2003年,本文分析使用的统计软件为Eviews5.0。

(二)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1.未引入公共卫生支出变量的生产模型

去掉常数项,保留时间变量T,由LnGDP对LnK和LnL做回归,结果如下:

LnGDP

=0.030T + 0.652LnK + 0.179LnL(8)

(2.110)(3.076) (0.926)

AR(1)=1.259 (t=6.327)

AR(2)=-0.679 (t=-3.676)

R2=0.998 调整R2=0.997DW=2.064 F=1886.939

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R2和调整R2都达到了0.99以上,解释了95%以上实际GDP对数的变化情况,并且模型F值很大,说明我们所选择的变量整体上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除人力资本变量的系数外,其他系数都是显著的。①(注:根据计量经济学增加解释变量的标准,只要该变量系数的T值接近1,调整R2就会增加,从而可以把该变量引入模型中。)模型DW值显著,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上述结果还表明,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对实际经济增长都有正向的影响。资本存量每增加1%,带动实际经济增长0.652%;人力资本数量每增加1%,带动实际经济增长0.179%。实际产出、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数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75%、9.08%和2.53%,进而可得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0.72%和4.65%。

2.引入公共卫生支出变量的生产函数模型

引入公共卫生支出变量后,同样去掉常数项,保留时间变量T,由LnGDP对LnK、LnL和LnH做回归,结果如下:

LnGDP=

0.033T + 0.521LnK +0.255LnL + 0.141LnH(9)

(2.677) (2.681) (1.495) (2.071)

AR(1)=1.247 (t=6.575)

AR(2)=-0.673 (t=-3.715)

R2=0.998 调整R2=0.998DW=2.045 F=1808.007

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R2和调整R2都达到了0.99以上,解释了95%以上实际GDP对数的变化情况,并且模型F值很大,说明我们所选择的变量整体上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除人力资本变量的系数外,其他系数都是显著的。模型DW值显著,不存在序列相关性。

上述结果还表明,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和卫生事业费对实际经济增长都有正向的影响。资本存量每增加1%,带动实际经济增长0.521%;人力资本每增加1%,带动实际经济增长0.255%;卫生事业费每增加1%,带动实际经济增长0.141%。卫生事业费的年均增长率为7.30%,我们可以计算出引入公共卫生支出变量后,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和卫生事业费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52%、6.55%和10.56%。

3.上述两个模型的比较分析

比较回归结果(8)式和(9)式可以发现,引入公共卫生支出变量后,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系数由0.652降为0.521,降幅为0.131;资本存量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60.72%降为48.52%,下降12.2个百分点。而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由0.179增加到0.255,增幅为0.076;人力资本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65%上升为6.55%,增加1.9个百分点。由此可知,一方面,公共卫生支出的增加引起了资本存量产出弹性系数和贡献率的下降,公共卫生支出对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具有较为明显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公共卫生支出的增加使得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上升,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大,表明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具有较为明显的人力资本效应。

究其原因,公共卫生支出对资本存量产出弹性系数的负面效应主要源自公共卫生支出大多用于医疗卫生、公共防疫等准公共品的生产与供给,具有明显的消费性支出性质,这和资本性支出有较强的替代性。在C-D生产函数中,这类支出的产出弹性系数增加了,贡献率上升了,相应的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系数就会减少,贡献率也会下降。相反,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可以通过治疗疾病、预防传染病、增加劳动力的卫生防疫知识等多种渠道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增加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市场参与率,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效率,从而产生较为明显的人力资本效应。

4.进一步的分析

经检验,(9)式残差项不含有单位根,所以该方程的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下面对公共卫生支出和人力资本效应做格兰杰检验。首先,我们对卫生事业费的对数值(LnH)与从业人员数的对数值(LnL)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在原假设H0为“LnL不是LnH的格兰杰原因”时,得到的F统计量为0.002,相应的p统计量为0.998;在原假设H1为“LnH不是LnL的格兰杰原因”时,得到的F统计量为3.217,相应的p统计量为0.065。因此,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我们接受原假设H0,认为LnL不是LnH的格兰杰原因;拒绝原假设H1,认为LnH是LnL的格兰杰原因。可以认为,尽管公共卫生支出与人力资本之间的互馈效应并不明显,公共卫生支出对人力资本的数量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出较强的人力资本效应。

四、结论

1.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对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明显,但经济的长期增长并没有伴随公共卫生支出有太多的增长。因此,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注重经济增长对公共卫生支出的“反馈”,充分重视公共卫生投资,切实提高政府公共卫生支出水平。

2.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和贡献率均较高。其中,公共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甚至高于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可见,提高公共卫生支出水平,有助于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3.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本效应。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投资、改革卫生投资体制、调整宏观卫生政策、提高低收入阶层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不仅能够使人们享受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还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玉川.卫生医疗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浅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4,(5).

〔2〕杜乐勋,等.中国卫生总费用的计量经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英文版),2000,(3).

〔3〕王远林.公共卫生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04,(2).)

(责任编辑:谢 科)

作者:耿嘉川 苗俊峰

第二篇: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之浅见

【摘要】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医院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医院 卫生经济管理 问题 对策

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其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卫生系统的会计工作只是静态反映医院的经济活动,被动执行国家的法规政策,其职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卫生系统面临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这就要求卫生事业机构从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改革,特别是需要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规范医院的财务行为,从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怎样应用卫生经济学理论知识把有限的医疗经费使用好,从而保障高质量、高效益的医疗服务,已经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一、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医院目标的重新定位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是承担了一定福利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因此,医院应以最少的财力消耗向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医院的经济运行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市场已经成为医疗资源基本配置的主体。医院应怎样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应市场经济大环境,从而对医疗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是当前形势下对医院财务管理的严峻考验。虽然我国绝大部分医院建立了相关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且制定和实施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成本核算制度,但是由于监管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普遍不高。面对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如何调整并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我们必须研究的新任务和新课题。

二、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医院在运行卫生经济管理体系时,旧的卫生经济管理体系问题依然影响且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医院管理往往不能以新的水平来适应新的形势。

1、卫生经济管理工作认识不足

一些医院在管理中存在“形而上学”的思想意识,院领导只对财务管理抓得比较紧,而没有在提高卫生经济效益方面下工夫,没有真正落实有效的分配机制。由于院领导管理上的疏忽,导致卫生经费超支现象严重。此外,医院缺乏卫生经济管理专门人才。因此,医院要想快速全面发展,则需要灵活运用内部分配激励措施。

2、没有建立卫生经济管理量化考评指标

卫生经济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不仅融合了医学、药学,而且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卫生学和会计学、统计学、信息学等多门学科和技术。由此可见,卫生经济管理涉足许多方面,而每个方面如何监督管理,各个环节如何量化考评,医院没有统一的标准,无法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3、卫生资源配备不合理

医院卫生事业费用不断增加,但与实际需求差距甚远,存在着经费总投入不足这一客观现象,无法促进医院经济的新增长。现在有些医院、有些医疗机构虽然精简整编了,但是实际展开的床位并未因此减少,造成了医务人员的相对紧张,无法保证日趋发展的医疗需求。

4、医疗体制存在弊端

经济卫生管理经历了多种管理模式的改革,其中仍然存在使医院竞争受到明显制约的弊端。这些问题就摆在医院管理人员的面前,如公费医疗保障多数由政府指定当地医院承担,对其他医院而言,不仅医院病员的来源受到影响,且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优质的服务等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收入。

5、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基本由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医院要用钱就向财政要,不存在经营风险,更不存在倒闭等现象,在这种状况的长期影响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竞争后果认识不够,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

6、资产管理混乱,资产账实不符

虽然多数医院近来年专项物资耗材的采购比例逐渐增加,但在采购的设备和药品材料中专项物资的品种所占的比例很少,且存在招标资格不完备、手续不齐全的情况,没有走法定的招标程序。有些设备找不到实物,或报废的设备记账手续不完善,也没有上交财务处理残值。资产的混乱直接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效益,加重了医患人员的负担。

7、医院投资决策分析机制不科学

受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医院的发展模式、资金运用等决策仍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缺乏一定的自主权,在投资决策等大事件上往往根据领导的意思行事,导致医院的投资决策分析机制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三、关于解决医院卫生经济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存在问题是不争的事实,医院如果要想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就必须采取有激励、有责任、有活力、有竞争的管理措施和运行机制,使医院卫生经济管理能够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

1、更新经营管理理念,树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意识

随着卫生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医院管理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以经济意识强化头脑,运用创新精神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方法完善医院的经营策略、经营方针等,从而实现经营目标。应实时掌握市场信息,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及时调整经营方针,为医院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一是科学把握经费投向投量。本着“保障重点科室、重点业务、重点项目,量入为出,厉行节约,严格计划,收支平衡”的原则,把好预算平衡关,建立经费效益责任制观念,实行目标管理、成本核算,在使用效果上监督控制,经费开支一定要符合预算计划和开支范围。二是严格执行经费预算。严格执行经费审批制度,开支前该报批的报批,同时在经费开支过程中,应认真执行年初的经费预算。三是统筹规划,加强预算外收入管理。医疗卫生系统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决定了其要学会采用经营手段以适应市场经济,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研究开源问题,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利用起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3、加强医院收入、支出管理,拓宽收入渠道

医院收入主要包含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药品收入以及其他方面的收入等。加强医院的收入管理包括: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使用国家财政部门监制的收费票据;医院收入及时入账,确保资金在安全管理之下,严禁公款挪用;拓宽医院收入范围,开展各种创收活动,如开展家庭护理、便民门诊等系列活动创收。加强医院的支出管理包括:严格执行医院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批准的支出预算;严格管理程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节约支出,严把支出关。医院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财政和财务制度,以及开支范围、开支标准,财务管理人员要对每一个单据、凭证进行审核,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方针和政策,提高医疗收入的比例。

4、建立卫生经济管理体系,量化考评指标

卫生经济管理体系已经逐步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开展卫生经济考评是为了能够提高医院的总体价值和竞争优势,提高医务人员的能力,改善医务人员的绩效,并将医院总体的目标和医务人员的个人目标联系起来。全面客观地反映医院资产运营效果和财务效益状况,有助于正确改善医院的经营行为,使医院加强基础管理,提高总体经济效益,培养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能为医院与同行业间的对比考核提供有效的依据,便于国家对医院实施宏观调控政策。

5、提高卫生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充分发挥卫生经济管理在医院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努力提高卫生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关键。因此,卫生经济管理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分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及管理素质,要不断学习财务法规、财会管理以及财务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使自身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6、突出特色和优势,在优质服务中完善体制

医院要想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只有彰显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利用自身特色与优势,完善自我形象。医院可以利用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以优质的服务彰显自身形象。二是合理与透明的收费,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医院要对药品实行明码标价,控制贵重药品的适用范围,并增加收费透明度。

综上所述,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涉及医院的内部管理与外部大环境。因此,我们需要借鉴国内外各种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体系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与法制化的轨道。在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改革中,相关卫生经济管理部门已经做了很多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改革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医院只有加强卫生经济管理体系的建设,发挥在卫生经济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才能适应改革的需求,从而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明等:卫生经济学[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俊卿: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5(3).

[3] 甘兰平: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 促进医院和谐发展[J].当代经济,2008(3).

[4] 严君:加强医院财务管理 深化卫生经济改革[J].农垦医学,2009,31(6).

[5] 李少萍:如何健全医院财务管理之浅见[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7).

[6] 詹祥: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5).

[7] 侯哲等:加强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9).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刘卫

第三篇:卫生系统经济合同审计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卫生系统经济合同的不断增加,经济合同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目前卫生系统经济合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卫生系统内部审计人员提高经济合同审计工作水平,加强经济合同日常监督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卫生系统 经济合同 内部审计

当前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仅对卫生系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卫生系统内部审计贯彻落实内部审计新理念,构建经济合同审计新模式,推进经济合同内部审计实现全面转型与发展迫在眉睫。

一、经济合同审计的重要性

随着卫生系统的发展和建设,有关基建、信息、设备、政府采购等重要的经济合同不断增加,因此卫生单位对经济合同的审计也更加细致,制度更加完善。对经济合同审计不仅可以使卫生单位避免经济风险,减少资金的浪费,而且维护卫生单位的合法权益,降低整体运行成本。因此,为推进卫生系统经济合同审计的规范化建设,降低合同风险,建立健全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制度,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确保卫生单位经营活动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目标,对经济合同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经济合同审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设置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2012年)规定:单位应当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但是目前大多数卫生单位没有意识到经济合同审计的重要性,虽然设置了审计部门,但是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够完善,不利于经济合同内部审计的开展。机构和人员设置不完善体现为以下几点:审计人员的选择往往从本单位财务或其他部门抽调或兼任,可能不具备审计、会计、管理、经济合同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内部审计人员来源于被审计单位,在进行经济合同审计时很可能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因此不能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审计信息化进程中,兼有现代审计和信息化技术的内审人员严重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合同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卫生单位领导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在经营管理及单位财务收支方面,对经济合同内部审计的作用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第二,经济合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卫生系统信息化系统及平台使用中,大部分针对财务收支和资产管理等方面,而内部控制则被排斥于信息化建设之外,内部审计与信息化相结合的层次较低。而目前,对于经济合同的审计,技术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审计上。这种传统的审计手段往往是先现将相关的审计数据复制到审计专用计算机上,然后通过Excel系统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审计,通过结合纸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审查,收集审计证据,出具审计工作底稿。这种传统审计方法劳动强度大,审计周期长,工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卫生系统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對于新事物不愿学习和接受,不敢尝试,审计人员知识老化严重,审计技术有待更新,大部分未接受过专业的审计软件学习和培训,兼有现代审计知识和信息化平台的复合型审计人员严重缺乏。

第三,内部控制不完善,内审程序不完整

在卫生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与外部单位关系日趋复杂,业务往来日益多元,在签订经济合同时,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风险。而大多数卫生单位未将合同管理纳入整体风险管理范围,审批的职责权限或授权审批权限不明确,合同订立前的事前控制缺失,审查和执行监管不到位。经济合同内部审计准备阶段缺失,在审计过程中出现“断层”现象,导致审计效率低下,降低了审计效力。

三、加强卫生系统经济合同审计工作的建议

第一,寻求领导和部门间的支持与合作

一方面,加大相关职能部门间的配合协作力度,建立健全经济合同审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经济合同流程的内部控制,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整体水平。如对采购合同进行审计时,单位审计机构监督整个过程,从采购申请、采购论证、部门批准、招标全过程、验收入库及具体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与此同时,要寻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在各个环节充分授权,才能保障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目前卫生单位审计人员不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实际审计需要,特别是不适应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因此领导和审计部门一定要把好人员培训这一关,建设一支有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卫生单位还应加强培养内部审计人员计算机基本技能,提高对审计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使之可以胜任内部审计工作。

第二,抓住事前、事中审计的关键控制点

在合同订立前,审计人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认真审核对方单位的资格和资质,确保当事人符合法定条件并拥有履约能力。第二,对于经济合同订立是否通过可行性论证,是否具有计划性,是否在单位预算内,是否超预算,是否经上级主管审批等内容做出审查。第三,对于合同条款做出审查,合同条款应尽量细化,责权分明,措辞谨慎、准确、无歧义,在经济合同签订前,相关人员应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规避合同风险。第四,对于经济合同价格做出审查。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审查采购过程是否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廉洁和科学诚信,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未履行的条款,以及变更或者解除的合规性,手续是否齐全,合同纠纷的处理等做出审计,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

第三,加快卫生系统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在当前新医改形势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卫生系统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选择。加快卫生系统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对于加强内部审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创新审计技术手段,有效防范经济合同审计风险,提高经济合同审计工作质量,提升审计效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提高管理层和内审人员对于内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把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建立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出台相关规范,强制执行内部审计软件的应用,方便内审人员取得经济合,审计数据和信息。借鉴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开发或引进适用于卫生系统的内审软件平台,进一步实现卫生系统内部审计信息化、数字化和审计技术能力水平的提升,更好实现经济合同审计。

参考文献

[1]林赟.基于经济合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财经界[J].2015(5):244-245.

[2]李卫兵,张卿苗等.医院经济合同审计应把握好五个关键环节,中国卫生经济[J].2013(12):110-111.

[3]王道成.现代内部审计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刘翠平(1976-),女,汉族,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卫计局审计科。

作者:刘翠平

上一篇:西方哲学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国科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