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中谈高效课堂建设

2022-09-12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下, 高中语文课的结构已发生诸多变化。特别是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人文知识的渗透逐渐成为语文教学重点。因此, 需要对课堂效率加以关注, 形成高效、有效、见效。只有这样, 才能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 成为新课改的主人。

笔者就如何遵循语文为德育载体的原则, 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 以课文的第一段和十一、十二段为研究的主要载体, 引导学生去认识和理解古人传统的恩与义的具体做法。

首先由一名同学朗读第一段, 其余学生归纳段意。提问一:林冲曾在东京给了李小二哪些恩惠?学生找出:当初在东京时, 多得林冲看顾 (恩德一) ;后来偷了店主人家钱财, 被捉住了, 要送官司问罪, 又得林冲主张陪话, 救了他免送官司 (恩德二) ;又与他陪了些钱财, 方得脱免 (恩德三) ;京中安不得身, 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 于路投奔人 (恩德四) , 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

单看林冲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也算是东京的一名达官显贵, 而李小二则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个酒店伙计, 两人地位悬殊, 且两人也不是相交很深的关系, 林冲却给予李小二如此多的恩德。文中“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 可见林冲的施恩并未图李小二的回报, 显现出林冲不同于谄上欺下的贪官污吏, 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 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 为人光明磊落、仗义疏财, 是一个侠义心肠的善良之人。再看李小二殷勤照顾林冲完全是为报答林冲的恩德。他们的做法正体现了两句中国古人传统的恩义俗语“施恩不计、受恩不忘”或是“施恩不图回报, 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其次抽同学分角色朗读11段的人物9句语言对话, 分析找12段对应的人物。差拨1、5、7, 陆虞侯2、4、9, 富安3、6、8。此时林冲在山神庙无意偷听明白了事实的真相, 完成了性格的极大转变:由忍辱偷生、随遇而安到彻底杀人造反。提问:为什么杀三人时, 手段不一, 尤其是对陆虞侯。原文这样写的“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 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如此写来此时的林冲是残忍而狠毒的。提问:林冲的仇人本是高太尉, 为什么林冲会变得如此残忍而狠毒地对待陆虞侯呢?从此回林冲的骂语看:“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 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 情理难容!’”、“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 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可以找到理由。一是两人曾是自幼的好朋友, 曾被林冲所救, 与林冲结义。二是陆谦曾做过以下事情来相害林冲:在高俅面前谗言诽谤林冲;为讨花花太岁高衙内欢喜, 他不顾朋友的交情, 请林冲到酒楼喝酒, 趁机把林冲娘子骗到自己家中, 施此计来满足花花太岁的淫欲;向高太尉设计赚林冲带刀误入白虎堂, 刺配沧州;为置林冲于死地, 陆谦又买通董超、薛霸两个监押防送公人, 让他们在沧州道上野猪林结果了林冲性命;到了沧州牢城营内, 陆谦再次买通差拨和管营, 设计陷害林冲;在山神庙听得陆谦之语“再看一看, 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 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 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小说写到此处, 林冲真正认识到了他的这个朋友不仅忘记了自己曾救他的恩德, 还背叛朋友的道义, 实足是一个为讨上司高太尉的喜欢而踩着朋友尸体往上爬的十恶不赦的小人。

人总有一死, 若是有二死三死的话, 我想这陆谦也该死好几回了。所以林冲以牙还牙地报复, 将满腔的仇恨倾洒到了陆谦身上, 对他剖心挖肝虽说残忍狠毒, 至此读者也感到合情合理了。他们的因果也体现了中国古人传统的恩义:做人不能忘恩, 即使不能回报, 也不能做一个忘恩负义, 见利忘义的人。

学生最后提炼出一句:朋友是应该珍惜的, 而不是拿来出卖的。从学生的发言和愤怒表情以及最后释怀的种种表现中, 笔者个人有了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成功的感受, 以此记录整理下来权作践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一个参考, 也高效完成了课文想表达的本意。

我想学生也以此对林冲的形象以及他性格的动态变化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更见林冲“仗义是林冲, 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闻望, 慷慨聚英雄, 身世悲浮梗, 功名类转篷, 他年若得志, 威镇泰山东”的英雄本色。但林冲生活在北宋末年, 由于政治腐败, 奸臣当道。这些奸臣以高太尉为首的在皇帝的支持下, 放纵亲朋, 鱼肉百姓, 在朝中狼狈为奸, 翻云覆雨, 败坏朝政, 残害忠良。林冲生活在这个腥风血雨的朝代里, 成为官场腐败的牺牲品。林冲是一个最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以各科知识, 尤其重要的在于启发学生、熏陶学生, 让他们衷心乐意的在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上昂首前进。”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把语文课堂当作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的阵地, 利用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 因势利导。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去陶冶学生情操,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让德育渗透、深入语文课堂。有了德育的春雨润物, 我们的明天一定是“花重锦官城”的。

摘要: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德育渗透, 要把思想教育、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缘文释道、因道解文, 激发学生“对善良事物的钦佩感情和对邪恶势力的不可容忍的态度”。要还思考权给学生, 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 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目的。

关键词:人文知识,德育教育,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周立群.语文德育新理念[J].教坛纵横, 2001, (16) :44-45.

[2] 李素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科教学探索.2003, (3) :36-37.

[3] 高伟.把道德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J].德育工程, 2005.

上一篇:谈谈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下一篇:编织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