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2022-09-12

在迫切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语文教学还存在未能实施素质教学的现象, 主要表现在:未能更新陈旧观念, 未能摒弃“满堂灌”、“填鸭式”等的教学思想, 导致语文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提不起兴趣, 语言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更不必说创新思维了。为了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 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 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探讨、阐述。

1 营造学习氛围, 强化语文知识积累

语文课堂是强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积累的首要场所, 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基地。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 必须从语文课堂入手,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才能从根本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密切注视教改动态, 认真探究语文新型的教学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 竭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比如笔者曾经这样设计初中二年级语文第三册课文《斑羚飞渡》:第一步, 识词语。让学生借助字典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第二步, 明思路。 (1) 让学生迅速默读课文, 熟识课文主体内容, 明确文章思路。然后由一、二个同学分别简要口述本文记述的故事, 最后由师生评定最佳的说法; (2) 朗读课文。先播放朗读录音, 后由学生自由朗读。逐步提出要求:重点朗读第9和第16、17自然段, 分别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寓意;要注意语气、语速、感情。第三步, 赏美点。提示学生:你认为课文中哪点使你最感动?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围绕提示展开讨论, 数分钟后让小组的代表各抒己见, 教师作评述, 并作简要板书: (1) 成功的细节描写: (1) 三次彩虹的描绘。 (2) 斑羚的叫声, 尤其是镰刀头羊的叫声有其特别含义。再让个别郎读这些描写。 (2) 修辞的巧妙运用。 (3) 动词的成功运用。在赏析动词时, 让一个学生在黑板画出斑羚飞渡的想象草图。第四步, 悟事理。提出:你们学习了这篇文章, 感悟到了什么? (各抒己见, 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评述, 归纳出中心。第五步, 教师总结。第六步, 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照回忆。第七步, 布置课后作业。我的教学设计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之所以“水到渠成”, 成功达到了教学目标, 是因为它较以前的语文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瞄准教学目标。 (2) 创新的设计。 (3) 全体参与性。 (4) 师生互动性。我们知道, “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 也不是被动的任由捏造的泥巴, 要善于发现、开发每个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 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成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 (1) 。

当然, 老师还必须加强自己的语言示范作用, 才能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 有效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把握、积累。

2 灵活引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按新教学大纲要求, 学生只对语言知识积累还远远不够的, 还要“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2) , 即务必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所谓语言能力, 就包括语感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什么是语感呢?叶圣陶先生曾经作过明确的界说: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做语感。它具有直觉性、整体性、联想性、情感性四个基本特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 (1) 有利于学生灵活、准确地把握语文信息, 提高语言能力。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3) 有利于在语文课中渗透思想教育。

那么,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怎样增强学生的语感呢?下面谈谈笔者的探索与总结: (1) 注重阅读、朗读的训练。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 首先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进行略读, 对课文作初步的粗略感知。速读能使学生产生紧迫感, 激发思维, 增强语感, 要适当安排。品读是让学生深化理解、把握文章精神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品什么?依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是要品出文章的美。文章的美在于字词、语句、片段、结构、思想、情境、情感等。 (2) 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洞悉生活, 多记生活感受。在阅读时, 根据语言文字对事物的描述, 引导学生通过再造的想象和联想, 再现储存在脑子里的表象。必要时, 还可通过创造性想象, 拓展、丰富文章的思想内容。这样大大有利于语言的学习。 (3) 加强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的训练。在平时语文教学中, 要不失时机地多让学生运用感悟到的表达方法、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训练, 竭力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另一重要手段就是不断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者合一, 可称为说写能力。中学课内外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形式很多, 如“普通话朗读”、“课前五分钟说话”、“口述故事情节”、“各抒己见的讨论”等;课外的有“简明新闻小报道”、“即兴演讲”、“说说笑话”等等。在课堂上, 凸现“引—扶—放”的途径, “引”是设置疑问, 诱导思考, 引发争论;“扶”就是帮助学生归纳、小结的方法;“放”就是放手讨论, 各抒己见。学生会说也得会写。目前, 必须注重结合素质教育进行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心理素质和评改作文的技能应注意以下方面:

(1) 心理素质的培养。现在中学生普遍都有惧怕作文的心理, 遇而生厌。必须去掉写作中束缚他们手脚的两条绳索。其一是题材。要学生有话可说, 要解除他们害怕心理, 就应该在命题上放宽要求, 给予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 使他们能从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中选取所要写的内容。其二是主题。要培养学生不怕作文的心理素质, 就应放宽主题。只要是他们感到有趣的, 美的, 精彩的等等都可以写进作文。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作文并不难。 (2) 评改能力的训练。叶圣陶先生曾说:“能不能把古往今来的传统变一变, 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 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 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 这终身受用的。” (3) 叶老的这段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近年来笔者对作文评改作了不少改革尝试, 具体做法如下: (1) 教师重点评改。每次作文, 教师先把全部作文浏览一遍, 对学生的作文情况心中有底, 再让学生先看或试作评改, 教师选出一篇好的一篇差的作文印发给学生。 (2) 师生共同讲评。讲评时, 先让学生对印发的那两篇作文发表意见, 教师再谈自己的看法, 重点引导学生如何评改这两篇作文, 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 心里明白该怎么写, 不该怎么写。 (3) 学生互相评改。讲评后, 老师把重点评改好的两篇作文贴在教室里, 让学生作参考。其他作文发给学生互相评改。学生肯定会有根据地展开评改。 (4) 教师最后把关。学生互相评改后, 签上名字, 教师收检, 主要检查学生的批改情况和评分情况。最后, 教师对评改欠妥的学生作个别指导。通过互相评改, 学生鉴别文章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下笔时该怎么写, 不该怎么写, 也就比较明确了, 写成之后该怎么修改, 往哪方面提高, 心中也就有了数。学生有了这样的思考方法, 当然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了。

3 多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上来认识。” (4) 要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创新人才, 要培养有较强的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就必须进行人才创新, 就必须进行创新教育。语文教学中,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十几年来, 笔者不失时机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开展“普通话朗诵比赛”、“故事大家听”、“小记者招待会”、“热线广播站”、集体观看优秀课例录像等活动。这些活动有效地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调节了学生的情绪, 更重要的是在活泼中提高了他们的“听说”能力, 表演能力, 创新能力。

笔者组织的语文实践活动还有“查字典比赛”、“硬笔字书法比赛”、“语文知识抢答”、“短时作文”、“手抄报比赛”等, 经调查, 学生查字典速度由原来每分钟查3至5个字, 提高到每分钟查6至9个字;在作业、作文中的错别字和语病有了明显的减少, 而且字迹工整、美观;2008年高州市举行的“文化艺术节”活动中, 笔者带的班有四幅手抄报作品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重要的是, 期中期末学生的考试成绩普遍得到较大的提高。

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每年的圣诞节, 同学们给各科任老师送去的节日礼品, 有题上精美文辞的笔记本;有自制的人工合成的冰屑圣诞树;有巧织的纸船, 内站圣诞老人蜡像, 侧边题字“圣诞快乐、一帆风顺”, 再翻译有英语句子;还有自制的构思新颖、色彩斑斓的各种精美小贺卡等等。这些有创意性的礼物, 正是学生心灵深处的创造思维火花, 得到燃放的见证。

至此, 笔者从三个角度详谈了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反映了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它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整体素质,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必然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参考文献

①转引自《毕业论文选萃》,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版, 第391页.

②引自《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2003年5月, 第1页.

③引自《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年2月刊, 第23页.

④引自《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江泽民) , 《教育文选》高州市教育局编, 1999.8.20.

上一篇: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的研究下一篇: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中谈高效课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