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

2022-05-1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当今科研管理工作日益朝着科学化与信息化方向发展,科研工作的效率也日益提升,其中科技统计是提升科研工作效率的基础,同时唯有在全面发挥科技统计作用的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提升科研管理与科研工作的质量。文章就此加以分析,并在分析目前科研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第一篇: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

统计信息在经营决策中的新作用

【摘 要】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不仅对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非常重要,而且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不仅对企业经营,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正处在信息化时代,它们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信息的竞争。企业统计信息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统计信息;经营决策;作用

1 统计信息参与企业决策势在必行

1.1 统计信息是企业决策者的基本依据。也就是说统计信息参与企业决策势在必行,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必须以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为基本依据,而统计不仅能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企业的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能搜集整理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有关的企业外部环境的信息。只有通过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调整、研究和延伸,再结合其他信息进行计算、对比、分析,然后据此进行科学的预测,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以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化程度。

1.2 统计信息工作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统计方法,并随着统计信息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通过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加工、计算与分析,使企业决策者能够获得比较科学、可靠的统计信息。并据此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规划、控制与调整,帮助企业决策者作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1.3 统计信息分析是企业决策的科学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必须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的正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只有如此,企业决策者才能准确预测企业生产经营前景。判断生产经营环境,并进行差异分析,找出企业内部管理薄弱环节和有利因素,由此确定最优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案,努力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控制消耗,用比较少的物资和资金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值,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利润。

1.4 统计信息结果是企业决策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也必须由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来检验,而统计信息结果则是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的数量表现。而且通过对统计信息结果的反馈,又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新的决策依据。

2 统计信息参与企业决策的基本方向

企业的统计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并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各个部门和环节,也就是说,企业统计信息工作要实行全方位的参与企业决策。通过运用统计处理和其它有关信息,对企业的产量、品种、质量、利润、成本及销售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决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参与各种生产经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帮助企业决策者确定正确的生产经营目标、方针和政策。

2.1 企业产品决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对企业生产很大的调节作用。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只有通过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提供正确的统计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产品开发决策。

2.2 企业生产质量决策。企业的生产必须有一定的目标,产品质量必须有一定的要求,俗话说: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不断检查生产完成情况,搞好产品质量信息反馈分析,尤其是对重点生产技术活动要全程跟踪监督分析,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有效地控制生产,提高质量。而企业生产情况和产品质量好坏都是通过统计资料来反映的,因此,企业的生产、质量决策也离不开统计信息。

2.3 企业销售决策。企业要正确地开发新市场和扩大老市场,提高市场份额和市场占有率,必须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研究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掌握企业的资源供应,相关市场、产品质量、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价格水平、消费心理以及市场的容易、产品的寿命周期等情况,搞好市场分析,努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2.4 企业营销决策,在当下信息化、科学技术多元化的時代,商品世界丰富多彩,但相关商品的同质化、品牌多元化,致使传统的营销策略已不再是市场竞争的唯一武器,技术、质量、品牌、价格在传统的营销中主打市场竞争,面对新时期消费者高品位消费需求,其竞争力度逐渐显现出不足,而体验营销理念通过满足消费者体验诉求,提供个性化的消费感受,满足消费者潜意识中的心理需求,进而将产品的消费诉求融入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最终形成一种观念营销、一种生活态度营销,将营销从被动的产品营销转入主动。在营销中寻找全新的差异化、品牌价格优势,使顾客接受企业提出的消费理念,形成新型的顾客品牌忠诚。进而提高了顾客让渡价值,避免在竞争中陷入价格战,从长远意义上深层次增强产品竞争力。

2.5 企业发展战略、重大技术改造、重要资产重组、新增投资、年度计划目标、生产经营责任制、物资比价采购、产品订单等方面的决策。针对决策层最为关注的“热点”和领导亟需了解的“疑点”,提出有说服力的统计信息资料及相应分析认证和对策措施建设。

3 统计信息参与企业决策的几个注意点

3.1 树立统计信息参与企业决策的全新观念。统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主体,由于企业客观正确性和权威性,已成为企业决策者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因此,统计管理人员必须对统计功能认识有个飞跃,牢固树立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统计信息的全新观念,提高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加强统计立法和统计执法工作,使经济信息成为企业具有高度权威性的决策依据。

3.2 建立健全与企业决策相统一的信息网络和信息反馈系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金饭碗鉴证以各行各业,并发挥了越来重要的作用。企业统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经济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应用计算机网络是现代大型企业集团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为企业综合统计部门和企业决策机构的正常运行提供准确的依据。

3.3 加强和改善企业综合统计部门的工作。企业统计工作要由静态统计转变为一定时空观念的动态统计,由单纯的实物型统计转变为实物与价值相结合的“管理型”统计,利用统计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与预测,为企业发展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以“有为”争取“有位”。企业统计人员应能根据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对集中起来的诸多数据进行排列组合,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利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 生产进度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分析产销增减原因;三是利用各种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的方法、形式可因研究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其结果可以以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发挥其他任何工作都难以发挥的参谋作用,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

3.4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调动统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统计信息质量。目前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现有统计人员除少数大中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统计工作并不是衡量其工作能力、水平、成绩的唯一标准。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是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误导企业的经营决策。统计信息作为企业决策的基本依据,必须具有较高的质量。要做到信息的准确和可靠,除了要加强对企业统计管理人员定期培训或不定期的统计业务指导,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积极调动统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外,还要强化原始记录的管理、改进统计报表、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适应性。

总之,企业统计信息与企业决策者是紧密相联系的,加强统计工作的管理,一是明确其职能,企业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重要依据。当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報送要求,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二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决不仅限于机构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市场部门掌握营销数字等。因此,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信息。企业统计渗透企业决策是现代化管理和现代化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企业与统计信息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朱萍萍

第二篇:科研决策当中科技统计的应用研究

[摘 要]当今科研管理工作日益朝着科学化与信息化方向发展,科研工作的效率也日益提升,其中科技统计是提升科研工作效率的基础,同时唯有在全面发挥科技统计作用的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提升科研管理与科研工作的质量。文章就此加以分析,并在分析目前科研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科技统计;科研决策;运用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4.025

1 科技统计在高校科技管理中的主要作用

1.1 科技统计是高校科学决策的基础

科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科研管理,科学决策则是科研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而影响科学决策的重要因素则是科技统计,对于我国高校科研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硕博士学位授予权申报、学校综合排名、学校特色教育等,高校可以根据科学的统计数据分析,进而能够结合相关数据以判断出不同学科之间的科研资源分布情况以及科研分布是否合理,据此可以对高校科研资源的配置进行调整。一方面,对于科研能力强的学科重点倾斜,增加科研投入,以提升科研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对于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科要相应地减少科研投入,避免有限科研资源的浪费。

1.2 科技统计是高校制定评价激励政策的依据

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强科研人员的进取意识,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科研更好更快地发展。学校通过对近几年来的科技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奖励标准以及适当提升科研项目的奖励标准,以提升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其在科研工作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学习并强化团队建设,不但攻克科研难题以为学校的发展取得更加高效科研成果,而且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即可采用相应的技术进行科技数据统计,就一定时间内的科研现状进行科学评估,以合理评价科研管理政策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具备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成功经验并反思不足之处并加以修正,进而确保学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发展。

1.3 科技统计是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前提

高校科研管理唯有确立创新的管理理念,才能使高校科研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学进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的科技创新有赖于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要做好科研管理创新,其一,是要有创新意识,科研管理理念要保持与时俱进,确保管理理念符合时代发现趋势;其二,要基于管理理念的基础之上创新管理手段,以推动科研管理方式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其三,科研管理服务的创新化发展。在科研工作中,因科研项目的不同而需要投入不同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在人力的需求上差异较大,大型科研工作往往需要科研人员投入大量的工作。因此,在科研工作日益朝着信息化与现代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之上,科研管理服务的创新发展则显得极为重要,设计科学管理模型以预测科研项目所需的投入,进而便于科研人员做好事前准备进而降低了其工作量,尤其是将之从烦琐且机械的工作当中解脱出来,投入到科研核心项目之中而这些工作的前提就是做好科技统计工作,由此可见科技统计的重要性。

2 目前科研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数据质量有待提升

基础数据的准确完整是保证科研统计顺利进行的基石。科研工作历来是高校管理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科研统计则是科研管理中的常规性的管理方式之一,也使历年来的数据得到了很好的延续,数据上的准确性和可利用性相对较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高校管理者对于科技统计工作的认识较为深入,反而在管理利用上存在数据收集不完整、数据丢失、数据失真等现象,仅仅是将之作为科研管理中一项任务去对待,纯粹为了完成该数据报表而去收集相应的数据,却忽视了数据的价值所在。

2.2 统计数据的开发利用率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校仅把科研统计的一部分即统计数据的收集和上报作为首要完成或唯一需要完成的任务,忽略了统计数据分析在科研统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科研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上报仅仅是科研统计工作的前期部分,事实上科研统计的深层次的作用在于数据的分析与利用,并基于数据的分析降低科研人员的工作量乃至减少后期科研工作中的误区。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却存在对统计数据的错误利用或非正确对待,仅仅将之作为数据收集的一种方式而并非进一步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科技统计的价值。

2.3 统计队伍的稳定性需要强化

科研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仍然是统计队伍建设过程中亟待解決的问题,从连续几年对统计队伍的问卷调查来看,统计人员的更换频率还是比较高,在每年的统计指标及软件培训过程中,新参加统计人员的比率很大。然而,科技统计人员的稳定性相对不足,尤其是在高校内部并未设置该专职岗位而是在科研项目中临时挑选人员兼任,科研项目的完结也意味着其工作的结束。

3 提高科研统计数据运用与质量的建议

任何事物的发展均需要一定的过程,科研统计工作在发展中存在问题是必然现象,但是我们需要正视此问题并结合自身需求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1 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审核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要重视基础数据的收集,更多地采用信息化手段,一方面使数据完整;另一方面使数据准确。数据的运用要求具备准确性与精确性,也即在运用上必须确保每个数据具备可靠的来源,否则可能影响到后续的科研工作。因此,在数据统计当中,必须做到数据收集的客观性而且要基于现有科技手段以及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基础数据进行科学评估,以为后期的科研管理提供客观的参考。尤其对于大型的科研项目,要做到基础数据收集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以确保后续科研管理的科学性。同时,在科研管理中还应注重对历届数据的收集与审核、统计人员流失的管理、科研管理与统计指标变化的统计,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此类不稳定因素对科技统计工作的负面影响,也即降低统计的偏差。

3.2 重视统计队伍的建设

在科研项目中,科研人员固然重要但是科技统计人员同样至关重要,后者的工作直接为前者提供信息参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的成果,为此强化科技统计队伍的建设极为重要。其一,高校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科技统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做好科技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减少人员的流失率;其二,加强对科技统计队伍的综合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

3.3 加强统计数据的开发与利用

把数据的开发利用作为制定科研决策,编制学校科研发展规划,完善科研聘任考核机制的基础,利用数据开发提升学校科研管理的科学性。充分开发利用数据,发挥数据支持作用,使科研统计工作成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勇.高校科技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前沿,2013(2):19-20.

[2]张宁,孙勇,曹福毅.高校科技统计工作探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9-41.

[3]韦元.高校科技统计工作绩效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2012(3):188-189.

作者:祁鸿燕

第三篇:加强高校教育统计工作 提供有力决策参考

摘要:文章从高校教育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旨在探索提高高校教育统计工作质量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手段,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数字支撑。

关键词:教育;统计;决策

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是高校各部门教育统计信息和数据的综合汇总,是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办学效果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该项工作在教育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是学校制定发展规划、进行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宏观管理、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数据和理论的依据。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提高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但受一些客观因素制约,教育统计工作在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高校教育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有些高校的领导对教育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管理重点主要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等方面,认为统计工作只是对这个管理过程的数据提取,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用数据说话”的思想没有真正渗透到管理中,因而对上报的数据不过问、不查看、不监督,只有到学校因为相关指标出现问题被问责时,统计工作才会被想起,从而使得上报数据的准确性缺乏保证。

2.统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①流动性大。目前成立专门统计机构的高校非常少,大多数高校的统计人员均由学校办公室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由于工作原因,学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会经常调换岗位,直接造成了统计队伍的不稳定,例如一所高校在6年内换了4位统计人员。②业务不熟练。绝大多数高校统计人员身兼数职,工作既辛苦又烦琐,兼职统计人员大多不是真正毕业于统计专业,没有经历过统计专业的系统学习,而且参加统计培训的机会也很少,所以业务上不够精通,难以适应统计工作的复杂性,造成统计工作规范化的薄弱,容易出现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彻,数据报送错误等情况。

3.数据的管理及提取手段落后。目前高校的统计工作大多还是手工收集整理为主,由统计人员汇总后录入到计算机中,对计算机的应用只是集中在数据录入、打印报送这个过程中,很少直接利用计算机的网络平台从各部门收集信息,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技术实现统计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共享性。

4.数据的分析及利用不够充分。统计分析可以说是统计工作的灵魂。现在很多高校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还只是局限在准确、及时地把报表报送给上级单位,并不对所报送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深层次的研究。即便按照上级要求完成了统计分析报告,也只是出于应付差事,分析报告水平低、质量差,对单位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使统计分析流于形式。

二、加强高校教育统计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1.加强领导,建立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学校必须建立统计工作管理制度,明确一位校领导全面负责学校的统计工作,明确统计主管部门以及各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在统计工作中应负的职责,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从而自上而下建立起一支统计队伍;同时要明确统计要求,实行统计原始数据台帐制度、统计报表审核制度、统计资料存档制度、统计资料保密制度等等,充分认识到高校统计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确保统计工作的严谨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2.稳定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首先高校最好成立专门的统计机构,搜集整理日常统计信息,并尽可能收集整理外部环境信息,为领导制定规划和决策时提供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信息参考;对于不能成立专门统计机构的高校,要相对固定统计人员。第二,要加大统计培训力度,全面提升高校统计人员整体素质。学校要定期组织统计人员进行培训,重点针对统计报表的编报、软件的使用、统计资料的管理、统计分析的撰写、统计人员的职责等方面组织学习交流,并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同时要对统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确保高校统计的质量。第三,要培养统计人员热爱统计、献身统计的敬业精神,培养他们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培养他们勤奋、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建立好激励机制,将统计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充分调动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稳定统计队伍打好坚实的基础。

3.依法统计,确保统计数据质量。依法统计是保障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手段。加强高校教育统计工作,只有依靠法制的手段,才能有力推进。要自上而下地牢固树立依法统计的思想,统计人员要建立好统计台帐,提取原始数据,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等违法行为。对违规违法行为要严惩,为统计工作创造一个实事求是的工作环境。同时要加大统计数据核查力度,上级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高校办学的重要指标所涉及的数据要重点核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4.加强统计分析,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统计人员不仅要根据统计数据测算办学指标,更要定期围绕学校办学思想、发展目标等进行统计分析,进行深度数据挖掘,揭示数字背后的客观规律,找寻薄弱环节和有利因素;同时要注意搜集相关环境数据,了解其他高校发展情况,进行横向比较,为领导提供全面的参考依据。

5.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动态数据中心。随着学校的发展,教育统计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统计工作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以往的工作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了,建立网络数据库中心是高校教育统计工作的必然。高校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园网这个平台,建立起一个涵盖各部门主要数据的数据中心,方便数据交换,实现资源共享。各部门所涉及的统计数据要及时更新,保证高等教育统计报表(综合)、人事统计报表、科技统计报表、财务统计报表、资产统计报表、实验室信息统计报表、基建统计报表等几大报表所提取的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防止数出多门、数据打架的现象。

总之,做好高校统计工作任重而道远,高校统计工作者应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开拓创新,充分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文文.提高高校统计工作成效的思考与措施[J].镇江高专学报,2008,(10):111-113.

[2]宋广新.如何做好高校综合统计工作[J].青海师专学报,2009,(1):95-97.

[3]李冰冰.新时期高校统计工作现状及改革措施[J].科技信息,2010,(22):193,196.

[4]何传超.浅议高校教育统计存在问题与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10,(6):113-114.

基金项目:本文为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课题成果,课题组成员:王丹、张萌萌、王文革、杨嵩松

作者:王 丹,张萌萌,王文革,杨嵩松

上一篇:心理学导论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心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