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导论论文范文

2022-05-1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心理学导论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目的:对《护理学导论》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择我校2013级护理专科专业的24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讲解《护理学导论》第六章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与要求和第七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时均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探讨其应用效果。

第一篇:心理学导论论文范文

中高职“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探索

【摘 要】“护理学导论”是中高等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进入中高等院校学习的入门课程,“护理学导论”教学目标的实现尤其重要。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先要制定出科学的目标。然而,当前中高职“护理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仍存在着片面而不严谨的问题,从而结合中高等职业院校“护理学导论”课程的一线教学经验与研究,从当前该课程教学现状着手,提出并探讨了中高职“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应该实现的五大主要目标。

【关键词】教学目标;职业教育;护理学导论课程;探索与实践

“护理学导论”是中高等职业院校护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护理类专业学生进入中高等学校学习的入门课程,只有制定科学的“护理学导论”教学目标,并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才能真正落实教学目标。分析多本“护理学导论”的相关教材,发现大多把这门最基础的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介绍护理学的基本性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护理专业相关伦理与法律等,使学生认识护理学和护理专业,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笔者认为,这样定位“护理学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不严谨的,更是不全面的,通过“护理学导论”课程的教学,至少应该实现以下五大目标。

一、增加学生的护理学专业知识,让学生初步认识护理学

“护理学导论”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研究有关预防保健与疾病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护理学导论”课程是以此为导向,介绍了护理学的性质、特点、任务与目标、相关概念、内容与范畴、工作方式、形成与发展、相关学说理论,介绍了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二者的关系、判断的依据、保健的常識,介绍了护士与病人的概念、角色特征、护患关系,介绍了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程序,同时介绍了护理工作中涉及的相关伦理与法律,等等。通过这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的教学,学生应该全面掌握护理学专业初步的知识体系,认识护理学,清楚认识自己选择的护理专业,为今后深入学习其他专业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扩大学生的护理学专业视野,让学生养成发展的思维

护理学的形成、发展与人类的文明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疾病谱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护理学已从以疾病为主的护理,发展成为以人为中心的护理,进而发展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发展成为一门囊括了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在内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学科。所以,在全面学习与掌握“护理学导论”课程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要通过“护理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扩大学生的护理学专业视野与思维,引导学生用专业的视野与发展的思维,来认识与思考护理学。

比如,在讲到课程中“我国护理发展”内容时(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冯先琼主编的《护理学导论》第2版为例,下同),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教材上对我国护理的古代中医护理、近代西方护理、现代护理三个发展阶段的有关时间、事件、特点的简单介绍,要引导学生用专业的视野、发展的眼光、开拓的思维,来思考“我国护理发展”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起源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初建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在这跌宕起伏的社会中诞生、壮大并走向辉煌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千百年来,在无数护理和研究人员的艰苦奋斗下,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中国护理事业取得了生机蓬勃、欣欣向荣的发展;还要通过对国内外护理的横向与纵向对比,找到我国护理与国外护理的差距,认识差距,分析差距。

在这门课程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笔者还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等文件,进一步思考与认识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通过进行这样系统地教学训练,学生逐渐养成用专业的视野、发展的思维去认识问题,将来可以更好地实践护理工作。

三、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意识,让学生增强护理专业情感

职业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保持的主要观点,反映出一个人对其职业的态度、情感与评价,体现在一个人的职业道德、操守与行为上,其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高职学生大多在15~20岁,职业意识正是从幻想到现实的发展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正确地引导,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职业院校都将“护理学导论”课程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在入学第一学期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的,新的学期,面对新的专业,中高职学生好奇心很强,期待心也很强,很想知道自己报考的护理专业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也很容易对护理专业、护理工作形成第一印象和第一判断,影响深远。因此,这门课程的有效教学,对学生选择护理后认定护理专业,热爱护理专业,意义非常重大,尤其对那些在报考护理专业前对护理专业没有任何了解的学生。

作为“护理学导论”的教学目标之一,要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力,树立起学生学习信心、职业态度,要增加学生对护理行业与工作的了解,为学生学习其他一系列的专业性课程打好知识、思维、情感与心理的基础,从而建立起将来从事护理工作所必需的职业兴趣、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信心和职业操守。

例如,笔者在讲授教材第二章《护士的素质与礼仪规范》中“护士的素质”内容时,没有满足于教材上对“护士的素质”概念的解释和对素质内容的解读,而是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推进“培养护理职业意识,增强护理专业情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1. 着重强调素质的后天养成

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加强实践锻炼与自我修养,逐步获得开展护理工作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及思想品质,引导学生要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与身体健康素质四个方面同步提升发展。

2. 引用有影响人物的语言引导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如英国著名医护者南丁格尔曾经说过:M护士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我听到了上帝在召唤我为人类服务,我将用我的行动,来维护我的职业的神圣”,她还赞誉说“护理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让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可以充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3. 引导学生认识到近百年以来,我国护理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护理事业的发展凝聚着几代护理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心血,承载着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使命,护理工作是推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护理专业学生神圣的责任和学习的意义所在。

四、锻炼学生护理学专业能力,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通过构建适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解决护理学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授教材第七章“人际沟通与健康教育”中的“人际沟通”时,采取“任务驱动”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确定“准确无误地沟通”这一重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再以此任务为核心,突破教材章节编排顺序的局限和障碍,糅合教材第六章“护士与病人”中的“护患关系”内容,全面构建任務驱动的课程体系,制定出9大具体学习任务。在情景模拟与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针对每一项任务,笔者提出明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任务实施评价、建构新知四个教学环节,巧妙地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布在每个具体任务之中,改变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具体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讲授教材第八章“护理程序”时,笔者采取班级分组模式,将班级学生分成5组,从第1组到第5组依次负责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与评价五大步骤,通过5个步骤(5项任务)的依次完成,最终解决一项护理问题。通过这种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班级分组、自主协作、探索创新、总结点评的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专业能力。

五、辅助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德育与智育同步发展

德育教育是中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诸如“职业道德”“法律”“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育、思想政治与法制教育、哲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等。其实,德育课程之外的专业课程也是不可忽视的德育教育手段,在所有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都要紧密结合课程、专业、职业特点,辅助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护理学导论”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最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有关章节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适时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如笔者讲到教材第九章“护理工作中的伦理与法律”中的“护理与伦理”时,以案例分析等教学法重点引导学生遵守护理道德原则,倡导“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等道德原则,探讨护理工作中“尊重、公正、关心、同情、廉洁”等基本要求与规范。在讲到“我国护理发展”时,通过分析护理发展与国家统一稳定、繁荣富强的关系,有机融入民族精神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讲到“现代护理的诞生与南丁格尔的贡献”时,进行以“敬业、乐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其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职业理想与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护理学导论”是中高职院校护理类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承载着重要的教学使命,其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制定要全面、严谨、科学,教材编写者、教育工作者不可人云亦云,以偏概全,要真正为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护理专业和将来从事护理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云峰,赵雁.中国护理百年发展史的主要历程及其评价[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11).

[2]苏长兵.中职“旅游概论”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1,(2):40-41.

(编辑:郝 婵)

作者:徐小未

第二篇:《护理学导论》教学中情景模拟的应用探析

【摘 要】目的:对《护理学导论》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择我校2013级护理专科专业的24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讲解《护理学导论》第六章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与要求和第七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时均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探讨其应用效果。结果:认为有利于理论课内容理解的学生占98.4%;认为有利于内容结构设置的占96.2%;认为有利于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占98.0%;认为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学生占97.6%。结论:在《护理学导论》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内容理解,并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推广。

【关键词】《护理学导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 兴趣 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理论知识的不断扩展,护理模式已经逐渐由单纯的疾病护理朝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护理等方向转变,在护理领域中,人本主义护理理念已经逐渐得到渗透[1]。因此,在《护理学导论》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本组研究中,以2013级护理本科专业的24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护理学导论》第六章、第七章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模拟法,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3级护理专科专业的24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8名女生,5名男,年龄19~22岁。

2. 方法

在对学生讲解《护理学导论》第六章(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与要求)和第七章(人际关系与沟通)内容时,首先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组织教师对理论结合实际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并进行思想动员,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主动参与意识。然后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分组,两个人一组,主要进行盲人体验、对比服务态度、扮演情景角色等场景训练。进行盲人体验时,其中,一个人扮演盲人,主要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训练,如上卫生间、倒水喝、上下楼梯、洗手等活动;另一个人扮演护士,指导、协助、鼓励盲人进行日常活动训练。服务态度对比:安排指导老师扮演护士,其他学生扮演患者,共设置四个情景,每个情景运用不同的服务态度,学生对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情景角色扮演:安排指导老师扮演护士,换学生表演患者,使学生严密观察护患沟通技巧;依据情景模拟需求,编排不同的脚本,布置、选择合适的模拟场景,统一教师思想,对学生分组,每组学生18~28名,并指导学生进行互换角色体验。在各个小组中均安排组长、秘书,其中,组长主要负责本组的讨论工作,秘书负责记录,指导老师只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鼓励、指导;每次讨论时间为十五分钟,结束后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充分根据自身感受、体验,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3. 观察指标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设置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内容结构是否合理、模拟体验是否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是否能够培养综合能力以及是否能够加深理论课内容理解等方面。共发放243份,有效回收243份,回收率达到100%。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组间计数资料运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认为有利于理论课内容理解的学生占98.4%;认为有利于内容结构设置的占96.2%;认为有利于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占98.0%;认为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学生占97.6%。详见下表1。

表1 情景模拟教学效果评价(n/%)

调查项目 非常好 好 一般 未回答

理论课内容理解情况 152(62.6) 87(35.8) 2(0.8) 2(0.8)

内容结构设置 117(48.1) 117(48.1) 7(3.0) 2(0.8)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 137(56.4) 101(41.6) 2(0.8) 3(1.2)

综合能力培养 129(53.1) 108(44.5) 4(1.6) 2(0.8)

三、讨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指的是一种具有直观性、实践性以及启示性特点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演绎沟通技巧、给学生创造动口机会等方法,以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为目的,将以往枯燥、无味的理论灌输教学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要课堂主体的教学法,注重提高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有研究报道指出[2],学生在掌握知识要领、克服困难时,会产生自豪感,并提升自我价值,进而有效增强学习积极性,使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本组研究中,243名学生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教学,结果表明,认为有利于理论课内容理解的学生占98.4%;认为有利于内容结构设置的占96.2%;认为有利于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的占98.0%;认为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学生占97.6%。充分证明,在课堂理论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实现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的转化以及提高学习积极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将患者作为中心,要求护理人员要真诚帮助患者,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社会心理、生理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通过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景以及寓教于情的目的,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充分体现出来。

综上所述,在《护理学导论》教学过程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贾宝芳.基于情景模拟《护理学导论》教学探讨[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1,03(15):343-343.

[2]朱丽丽,张金华,张会敏.融人文关怀理念于《护理学导论》课堂教学[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1993-1994.

[3]王军辉,陈颉,关青等,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05):397-398.

作者:刘洋

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设计2010级护理本科生1班 (30名学生)为实验班、2班(29名学生) 为对照班。实验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照班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模式。采用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和对实验组学生发放问卷两种方法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 实验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30名学生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持满意态度的占90%,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自学能力的占85%,调动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占77%,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的占81%,提高了沟通交往能力的占70%、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占80%。 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适合护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发展,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也得到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护理学导论;护理教学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护理学的任务与发展、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整体护理与循证护理理念、护理理论与护理模式、护理程序与健康教育方法、护理专业素质与角色功能、护理伦理与护理法律知识等,目的是使学生尽早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专业思想,建立现代护理观念,掌握护理基本知识,明确护理工作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从事临床实践奠定基础。护理学导论课程经过几年传统讲授式教学实践后发现:课堂气氛呆板、课后缺乏主动参与、被动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期末复习死记硬背、终结性考核反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缺乏、后续课程老师反映基础知识遗忘。调查原因,学生普遍反映护理理论深奥难以理解,专业知识繁杂面广,教学“满堂灌”缺乏双边互动交流,学生被动接受理论性很强的知识感到枯燥乏味。因此,为了激发护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及思维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1 ,2],我校2011年9月~2012年1月,尝试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校2010级护理本科生1班30人为实验班,男生2人,占6.67%,女生28人,占93.3%,平均年龄20.47岁。2班29人为对照班,均为女生,平均年龄20.55岁。两班入学成绩分别是(451.2±5.2)分、(451.8±5.6)分;两班的性别、年龄和入学成绩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1.2.1 授课情况安排 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大纲相同,学时相同,同一个教师授课。对照班32学时均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实验班10学时采用理论讲授模式,阐述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理论、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及评判性思维等知识点,22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学习知识、分析知识、运用知识、巩固知识。

1.2.2 构建学习小组 教师将实验班30名学生拟分成6个小组,每组5名学生,小组人员分配是否科学合理是关键环节,因为组员之间的搭配情况会直接影响互助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深入了解全班学生认知能力、学习特点、性格特征、爱好专长、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之后,兼顾好差强弱进行合理搭配分组,以实现取长补短、互助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1.2.3 设计学习问题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水平及知识结构设计合作性学习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方式,提前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合作性学习问题布置下去。

1.2.4 小组合作学习 利用业余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小组长依据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给每一位组员分配合作性学习任务,再通过研读教材、查阅资料和网上浏览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第二阶段:小组长召集组员各自展示、陈述自主学习内容,然后,以问题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各抒己见,展开质疑、讨论;第三阶段:组内成员达成共识,形成学习成果,并推荐一名代表准备汇报学习成果。

1.2.5 课堂交流讨论 课堂上在教师组织下,6个小组代表将不同的学习成果向全班汇报。同学们发言完毕,师生共同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评价。最后,教师围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归纳,理顺整个教学内容,并对各组的活动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再加入与本课相关的新进展,最终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1.2.6 成绩评定方法 按照《护理学导论》课程纲要要求,采用平时考核、期中考核及期末考核三种方式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平时考核分数占20%,以综合性病例分析作业及原创性健康教育角色扮演等形式评定成绩。期中考核分数占20%,以理论闭卷考试形式评定成绩。期末考核分数占60%,也以理论闭卷考试形式评定成绩。为保证评价方式客观有效,期中、期末考核实行考教分离、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方式,试题题量适度,涉及面广,覆盖率大,题型多样,难度适中,信度值中等,基础性试题与应用性试题比例为6:4。

1.3 效果评价

采用形成性考核(平时考核、期中考核)及终结性考核(期末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和对学生发放问卷两种方法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 结果

2.1 综合考核

实验教学后,两组考试结果显示,除期中考核成绩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外,实验组的平时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2 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100%。实验班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评价见表2。

3 讨论

3.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护生的自学能力

当今医学科学发展迅速,新知识层出不穷,自学能力是个人知识不断补充、丰富、更新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工作生命力长盛不衰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教学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生只有自己主动查找浏览资料、分析归纳资料才能获取信息,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培养了她们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她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更大地提高了她们获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3]。

3.2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调动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护生学习任务重,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使师生教学互动,小组讨论中人人是质疑者,人人也是解疑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但从中学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激发了她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她们的学习积极性[4]。

3.3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动态培养了护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护理团队只有齐心合力、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护理工作,实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重任。所以,护理教学必须注重护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给护生提供了相互配合、辩论交流、欣赏信任、互动支持的机会,这些因素都有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3.4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全面提高了护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医院病人多为病情急、重、变化快,护士必须具备医学护理知识、护理专业技能、临床护理经验、护理法律知识、相关边缘学科知识、思维推理能力、沟通应变能力才能及时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增加护生的专业知识及边缘学科知识,能训练护生的思维、推理、沟通、应变能力,因此也全面提高了护生的解决问题能力[5]。

3.5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专研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吃透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研究设计导学问题、编写教学病历、把握教学进程、控制双边活动、驾驭质疑评价、归纳梳理知识、拓展新知识新进展。因此也有效、全面地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通过此次教学实践,笔者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同,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值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以推广。但目前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学生合作能力不够、文献检索知识匮乏、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时间不足、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等[6,7]。对于存在的某些问题和不足,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希望广大教师勇担教学改革重任,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牛耿. 讨论式教学法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9):1582-1583.

[2] 冯晓芝,林梅.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1,32(31):6736-6737

[3] 张传来.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ICU临床本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探索,2009,8(3):239-241.

[4] 李娟,胡琛. PBL与CBS相结合的模式在《健康评估》症状学教学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1,4(25):1109-1110.

[5] 梁涛. 护理临床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 中华护理杂志,2001 ,36 (4) :302-304.

[6] 陈幼华,黄淑华. PBL教学法在护理程序教学中的运用[J]. 护理学杂志,2000,8(15):5.

[7] 吴雪. 护理学导论课程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6):80-81.

(收稿日期:2012-08-02)

作者:于惠影

上一篇:经济统计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统计与决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