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式教学模式范文

2022-06-15

第一篇:任务式教学模式范文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是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老师讲解知识点后布置任务,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启发、然后由组长带领组员完成任务;每组成员以6-8人最宜。 小组式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说,小组式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 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从教师的角度说,小组式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小组式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任务的提出

第一,教师要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第二,在设计"任务"时,要依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科学处理"双基"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关系。传统的基础性学科比较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培养,信息技术学科则需要在关注"双基"目标的基础上,向能力目标倾斜。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会背出

1 多少概念的意义不大,而是看他们会做多少,比如 "窗口"、"模板"、"网络协议"等,不一定需要学生背出它们的确切定义,而在于学会怎样操作"窗口"。 "模板",怎样遵循"网络协议"。尤其对于中专学生,信息技术常规性的知识和操作已经基本具备,更需要发展他们"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培养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

第三,设计"任务"时,自然要注意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的差异,即使对相同年龄段的学生,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将学习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开放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梯度的"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基础目标对应的小任务,学有所思的学生接着完成下一个需要努力才能完成的发展目标对应的任务,学有所创的学生还应继续完成后面开放性的任务。

小组式任务驱动的形式化和简单化

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中存在着将任务简单化的倾向。小组式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对达成教学目标确实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把任务简化为以教学目标的问题的提出,就有犯形式主义错误之嫌了。比如,在"计算机网络"一节的示范课上,教学目标是:认识并了解计算机网络。作用。分类和组成,教师依此提出了四个问题①什么是计算机网络?②计算机网络的作用?③计算机网络的分类?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认为这就是给学生提出的四个任务,而后用大半节课的时间要求学生从教师做好的网络课件中,分别单击"计算机网络"""网络的作用" "网络的分类""网络的组成"等超级链接,通过看到屏幕上呈现出的与书本上一致的概念性的答案,来完成"任务"。这种对"任务"与"问题"的理解未免过于肤浅,这里提出的四个"问题" 不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来建构知识框架,而只需要打开书本就可轻而易举地获取正确答案,它不是"任务",不构成"小组式任务驱动"的前提,自然也不属于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这位教师所做的课件自然也属于"课本搬家"。对于中专学生,这种照搬课本的信息技术课是不会受欢迎的,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们不需要"课本搬家",他们渴望获得在教师引导下的。展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事物本质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小组式任务驱动下的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过程。

关注小组式任务驱动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乏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对学生技术的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课程,它既含有丰富的科学性,又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知识,在教学目标上则体现为丰富的情感目标。小组式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使教学环境情境化、问题化,教学过程则要求既源于具体情境而又能超越具体情境,达到融知识、技能、情感于一体的至高境界。有价值的小组式任务驱动的设计除了能使学生达成一定的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以外,还需要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乃至人格塑造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均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篇: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

【导语】“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导师训练”,全国独创。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的主要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它让每一个学生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发展,每一个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在政策环境的支持下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去实践,确保实施方案效果的最优化。贵州新华电脑学院为提高教学质量就研究和实践了许多的教学策略,本文简单的介绍一下“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导师训练”。

“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导师训练”,全国独创。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新华所执行的教学方法,即“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导师训练”,是全国独创。

1997年,在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苏群教授带领下,新华电脑教育在总结学院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分析学生学习心理和特点,经反复论证、实践后,在全国独创了电脑教学的“五步教学法”。中国著名计算机教育专家清华大学谭浩强教授称“五步教学法”是“电脑教学的一次革命”;北京师范大学李德芳院长著名教育学家吴云教授以及原合肥工业大学校长王成福教授等教育界、学术界的专家,也一致称赞“五步教学法”是“电脑教学最有效的方法”。

任务驱动五步教学法加导师训练是新华电脑教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被誉为中国人学电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五步教学法的“五步”分别是理论讲解(听)、案例教学(看)、强化训练(做)、归纳总结(思)、实战应用(查),导师训练是学生在毕业前,采用高效教学模式,由学院优秀导师集中指导,结合市场,全实战模拟,技能+专业+市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五步教学法+导师训练”汇集新华二十多年电脑教育精髓,确保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较高的质量。“导师训练计划”是新华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电脑教育模式,结合中国高院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新华最后一个学习阶段中,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长和爱好确定专业的主攻方向,选择最优秀的、最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导师,带领学生以项目设计应用、实战演练等方式,强化学生对所学技术的融会贯通和实际应用能力,全面提升进入工作岗位的竞争力。

“导师训练”是“项目导师+主讲+辅讲+班主任”四位一体的完美结合,全程掌控式的教学系统,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好更充分的消化课堂所学。项目导师,模拟IT企业实境,立项操作,全程引导学生们在专业上取得进步;主讲老师即国家权威认证讲师,专业治学,精心教学;辅讲老师手把手辅导同学们解决课程及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班主任老师无微不至真心关怀每一名同学,让学子体会家一般的温暖与自由,同时,不仅在专业上关注同学们的每一次进步,而且全程的辅导学生成为专业的IT高级技术人才。

“任务驱动五步式教学法”和“导师训练计划”有力的促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有机地融合起来,师生之间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这种融合及亲密关系的形成,对学生及早进入学科前沿,师生间的交流、探讨和教学相长,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教师的因材施教等都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同时,导师训练计划又可以使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早日深入专业领域,更好的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谈在PHOTOSHOP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谈在Photoshop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 龙

现代的课堂教学,大多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声音和图像,将大量的信息展现在课堂上,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已经有很大的飞跃。但是,从多数课程来看,教学方法并没有多大的改变。我们做的课件及传授知识的顺序,基本上是先传授理论知识,再举例说明,巩固知识。而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门功课,以及学习这门课程后对学生的将来在工作中有什么用不得而知。事实上,中职学校校开设的很多课程对于学生而言,只是为将来打下基础,如果我们在教学时,先布置任务,再传授知识,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Photoshop是一个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图像处理软件,其内容丰富,工具繁多,图片效果丰富多彩。对这门课的教学许多老师感觉“好上”,但要“上好”却很不容易。面对学生起点水平的参差不齐、个人兴趣、审美能力的差异,如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让学生想学、要学的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每一个计算机教师都曾思考过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学理念。本文是从作者的教学实践出发,谈一下在Photoshop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运用任务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实际任务作为被剖析的对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任务的分析、讨论和寻找实现途径等工作。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教师出示一个个具体任务驱动式,组织学生开动脑筋思考任务驱动式中提供的矛盾,参加讨论,各抒己见,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它真正重视的是答案的思考过程。在教学任务上,要求学生通过对任务的分析研究积累经验,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的独立分析研究为主,教师的传授、指导应配合学生进行。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把握信息善于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任务驱动式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景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上,总是从任务驱动式开始,然后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引导学生做好独立分析研究工作是教学的中心环节,而教学的准备、教师的指导都是为学生的分析研究服务的。例如:学习利用Photoshop的通道选取对象。上课一开始我复习了已学过的选取的所有方法,在学生已经掌握了Photoshop中的选择工具(包括选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术棒工具)和通道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我提供给学生一幅图,图中有形状、大小、色彩各不相同的许多蓝色泡泡,这时我提出问题“如何将图片中的蓝泡泡选出?”。学生首先会想到利用“魔术棒工具”去选取蓝泡泡,思路是对的,但当请学生实际操作,他们会发现用学过的办法选取蓝泡泡时,可每次只能选取一个。再用增加选区的方法增选,操作慢,且易出错。学生提出疑问:有没有又快又准的方法呢?此处设下伏笔,强化学生具有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好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进行启发性说明:单色通道中的白色区域(默认情况下)可转化为选区,马上就有一位同学想到RGB模式下,有个蓝色通道,在蓝色通道中所有蓝色泡泡以白色高亮显示,可一次性转化为选区,选中所有对象。 课后一位学生问:如果要选出一组杂乱、且颜色不单一的物体(如一组鲜花),如何操作?我立刻表扬他:“你的问题提得很好,有创新,有突破,建议你在实践课上把这个问题向全班同学提出,让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并用操作验证。”提问的同学热情高涨,全班同学积极回应,大家带着问题相互讨论,亲自动手实验,最后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增强了对计算机软件功能的感性理解,感受到了创新带来的喜悦,逐步形成新颖、正确的思维方法,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方法

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任务驱动式教学在Photoshop中的实施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即明确要教什么内容,是任务驱动式课程设计的第一步。

2.选择任务即案例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选择任务了。案例的来源有很多,可以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教学经历作为案例。

3.学生课前准备。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担当台上的主角,而学生往往是观众。但是任务驱动式教学要求学生也要在课前做相应的准备,如仔细地阅读任务,以便参与课上的讨论。

(二)课堂实施阶段 1.任务的引入

任务的引入关键在于巧。对于别人的任务,可以向学生指出任务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而对于自己编写的任务,可以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以及趣闻,目的都是引起学生的注意。

例如: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许多学生家庭都拥有了数码照相机。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就围绕如何用Photoshop更好的处理数码相片这一主题设计了专题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图像色彩处理这一教学单元。上机课我安排了如何消除照片中的皱纹现象,如何处理曝光不足的数码照片,调整偏色照片和制作自已或他人的艺术照这些教学内容。又如滤镜是Photoshop的万花筒,可以在顷刻之间完成许多令人惊叹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强大的滤镜功能,我把原图像和用滤镜处理的效果图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比较,使他们初步体会滤镜这种图像特效工具的使用效果。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我还向他们展示了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从图片的整体构思、创意、色彩、整体效果等审美角度给学生进行讲解,在拓宽了学生视野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切感,使他们相信自己完成Photoshop的学习后也能进行一些复杂的图像设计处理。从实践过程来看,学生们觉得这些知识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去查资料、书籍等,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目的。

2.任务的讨论。

任务讨论旨在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同一个任务,不同的学生允许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实现方法。有的学生找到的方法比较繁杂但容易理解,有的学生则能发现较为简易的实现途径但难以理解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滤除掉任务中次要的细节,发现任务中主要的结构和任务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任务的关键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把任务中的内容与相应的若干条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关键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想方设法创造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在宏观上把握和指导好任务驱动式讨论,让学生成为任务讨论的真正的主角,同时又不至于出现大的方向性的偏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独立思考,大胆地交流研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大胆回答要及时加以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有点偏离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评判,可以让他们自己反省,自我更正,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例如:运用通道和蒙版的功能对图形进行处理。首先给出任务,

1、几度夕阳红——利用色彩通道调整颜色;

2、天衣无缝——利用蒙版使图片融合;

3、金光灿烂——通道的复杂编辑,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可利用课件给出的解决问题关键步骤的提示,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能运用所学独立完成任务;在操作上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想可以通过对

1、教材的阅读,

2、同学之间的帮助,

3、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还完不成任务的学生可以仿照课件中给出的详细步骤操作达到目的。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

3、总结评述

总结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已充分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讲评和答疑。此时应注意: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应当对各种具有代表性的任务驱动式分析,做出现场评价,指出优缺点;讲清任务驱动式中容易出错的难点,回答

学生的疑问。并再次讲授任务驱动式分析中所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扩散性思维;在学生上机实践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按照课堂上讨论的方案来实现任务驱动式。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把要求掌握的知识记牢。

(三)巩固练习阶段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一定技法,就有一种创作欲望。例如:学习完Photoshop整个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

1、制作鞋广告,

2、在教学期间可结合某一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们用所学的知识为自已的家乡创作一幅以“家乡美”为主题这一拓展任务的作品。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去采集素材、处理素材,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四)评价阶段

评价是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教学的效果。 实际上这里的评价对学生而言应该主要从学生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和是否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等指标来进行评价;对教师而言主要从任务驱动式的选取,课堂实施任务驱动式以及教学艺术等方面进行评价,只有综合评价各个因素才能正确地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从而促进任务驱动式教学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发展。最后要求每名学生写出学习心得和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己的得失。

三、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效果:

从学生角度来看:任务驱动式教学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能把过去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同时将学生被动听的课堂变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解释所学的知识的场所,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精心搜集任务,任务教学补充了教材内容,丰富了课本知识。同时也创造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集思广益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实践表明,任务驱动式教学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合作、创新能力,所以在Photoshop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也接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使教学不再是一件艰苦、枯燥无味的事情。

(作者单位:湖南省桃江县职业中专,邮编:413400.联系电话:1376270822)

第四篇: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设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内容新、实用性强、发展讯速的课程,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是教学的第一目标。对于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而言应依据这一目标,一要构造良好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发现问题和规律;二要构造层次丰富的任务,组织对任务的讨论分析,分析任务实现过程中的现象,使学生建构自己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和研究总结中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而“任务”的设计是“任务”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掌握、熟练应用三个层次。“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初步感知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简单问题;“熟练应用”指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仅可以较熟练地操作已学会的软件,还可以操作相类似的软件。为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则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一般需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信息技术课上用“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法是不可行的。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教师讲,看教师示范要有效得多。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例如:讲汉字处理软件,应当给学生布置写作

1 和排版任务;讲程序设计时,一个联系实际的编程题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任务。

2、具有亲和力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教学手段上要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同时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和“任务”的难易,可以组织他们进行个别学习、小组学习或者群体学习。在设计“任务”时,始终从学生角度考虑,“以兴趣为导线,以实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目的”。

例如,信息技术第一节课不直接讲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原理,而是向学生展示用计算机播放音乐、电影等媒体,随后解释播放音乐、电影需要的播放器,可用Windows自带的媒体播放器,也可用《超级解霸》进行播放,通过以上的引导,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对计算机信息课极大的兴趣。另外,计算机教育领域存在着一个“二八规律”:软件中20%的功能足够80%的人使用,针对学生要“以应用为中心”,从实际需求出发,不贪大求全。

3、增强学生能力

比乐.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写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学校的计算机等设备无法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很难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就会过时。因此,信息技术课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这便要求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结合实际需要,以应用为着眼点,“任务”的完成要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能力。

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例如:在网页中插入Flash动画,用FrontPage比较麻烦,而用Dreamweaver便容易得多。同时,“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例如,在制作多媒体作品

2 时,鼓励学生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多媒体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如Word、PowerPoint、VB等)制作出具有个性特色的多媒体作品。

4、良好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情绪高昂,则思路敏捷;情绪低落,则反应迟缓。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对整个课堂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视频、声音、文字、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艺术化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中,首先把事先收集的全国中小学获奖的课件及网上下载的优秀动画在大屏幕上播放出来,一下子便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5、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必须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才能创造出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学习氛围。在整合过程中,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直接融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中去。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兴趣为主线”,统筹兼顾,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方法,并学以致用,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培养其它各方面的能力。

第五篇:半潜式海洋钻井平台任务分配

半潜平台在结构上大体分两类,沉箱式和下体式。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一共分第一代the First Generation、第二代the Second Generation、、、、第六代the SixGeneration半潜式海洋钻井平台(semisubmersible)。目前已经发展到第六代半潜式海洋钻井平台如我国的海洋981. 我们把任务分配一下,一二三四五六代各由一个人负责,需要收集的信息包括该类型平台的: 1.年代

2.外型 (文字介绍和图片)

3.结构

4.作业范围条件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实例

5.这种平台的优点缺点包括特点

具体分配任务:第一代——王小平;第二代——杨宏业;第三代——郑鹏翔;第四代——任瑞锋;第五代——王刚;第六代——刘珩 。前言以及引入及综合——田家良 ;ppt制作——刘珩

最后整理归纳大家一起,找资料的时候中文英文都附上。再次强调把英文弄上去!!!!

上一篇:企业微信授权书范文下一篇:入团考核测试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