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新观念,促进高校文献检索课全面改革

2022-10-29

自1984年开设文献检索课以来, 文献检索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得到了逐步完善和发展。与培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知识, 如何利用信息资源, 培养科技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取与利用文献技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文献检索课的教学任务大多由学校图书馆来承担, 这主要是因为图书馆馆员具有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 图书馆也拥有文献检索课所需的各种资料及检索工具书, 这都方便了文献检索课的开展。但是多数承担文献检索课教学任务的馆员只有单一的专业知识;缺乏一定的教学理论修养和严格的教学方法;加之课本的陈旧, 模式疆化, 以上这些大大影响了文献检索课的的教学效果, 难以培养学生信息知识的提高。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为先导, 深化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

1 文献检索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天天进行, 最为平常, 但却往往忽视对具功能内涵的深层挖掘;学生学完后不能有效地利用文献资料;教学设备达不到现阶段网络需求;检索工具书陈旧, 且数量不足, 更新缓慢;多数学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实习室, 电子阅览室空间小, 达不到一人一机就安排到普通阅览室或可供的计算机检索数据资源少等问题;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限制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面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的上述问题教师与管理人员试图改变现状, 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 但效果不明显,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根本的优化转换。以致探索, 要么只限于改良少许, 要么缺乏联动, 形不成呼应和合力。

2 教学观念制约了文献检索课改革

教师的观念对于推进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至关重要。科学地确立一门课程目标并保证实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各异, 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教学对象。相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教学方法也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随着高校社会角色的转变, 教学理念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教师在教学上要明确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认真指导, 通过对教材、教学形式、教学手段, 考核方法的选择。把优秀的教学理念付诸实施。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唯一任务就是传授知识, 好的教学观念应该促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自觉学习的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的技能, 通过练习实践成为自己学习的好帮手。提高信息素质, 将信息检索技能与终身学习相结合。反之, 也会影响教师的授课积极性, 有时会消极对待文献检索课, 不想主动研究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了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质量。总之,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理性、学生的学习氛围和管理者的管理方式。

3 教学管理观念制约了文献检索课改革

自国家教委1984年 (004) 号文件发布后, 各高校都开设了文献检索课, 但发展速度缓慢。教学投资、教师配备、教材采购、实习室的建设及教学设备、工具书籍等明显滞后学校发展中的其它环节, 教务部门压缩课时。归根结底是管理者对文献检索课重要性认识不足。文献检索课在完善学生智能结构, 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发挥其创造才能等方面起到了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文献检索课当成一般的基础课, 而应把它看成是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教学管理者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才能在教学管理中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把它纳入学校的整体, 形成完整的指令性教学计划。使文献检索课与高校教育同步或超前发展。

4 文献检索课的全面改革

(1) 管理体制改革:应将文献检索课教学纳入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中, 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突出文献检索课教学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文献检索课的教师在其资格认定, 培训进修, 报酬等应与其他专业课教师同等对待。

(2) 教学内容改革:应注重基础理论的培养, 要重视检索理论的教学并突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的计算机检索, 数据库使用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真正培养学生在现代化技术及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获取能力, 学习研究能力。推动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式上应重视从信息实践中引入现代技术, 向多媒体自动式的教学模式转变, 开展网上自助教学、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学生以自学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 双向互动, 极时交流,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师资队伍的改革:当前高校为数不多的文献检索课任务多由图书馆馆员兼职, 他们同时承担图书馆的日常业务工作, 这种双重工作任务容易导致教师精力分散, 产生不良的教学效果, 另外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应用量不断增大, 许多教师力不从心, 难于胜任。因此, 要规范文献检索课的师资队伍, 成立专门的文献检索教研室, 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以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改善老师的知识结构, 才能使文献检索课教学持续发展。

(5) 实习场所的改革: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方法课, 学校要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 完善各种教学设施, 构建一个专门的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基地, 成立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文献检索阅览室。脱离环境噪杂的普通阅览室, 为大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能力, 获取信息资源利用能力, 学习研究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6) 考核体系的改革:根据大学生不同的专业、层次、综合能力等特点, 实行卷面、实习和文献情报调研报告三结合方式的考核, 且重点放在文献情报调研上,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检索能力和创造力。可与本专业课程或与专业课题、毕业论文等联系学习, 让他们亲自感受文献检索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对于创造力的考核, 可要求学生结合课题研究, 与计算机基础, 数据库和专业外语同时应用, 写出文献调研报告。三结合考核法既能考核文献检索课教学的理论;又能考核检索实习;更能锻炼和激发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创造力。

5 结语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高校文献检索课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迎接新的挑战, 分析存在的问题, 进行深入研究, 树立新的观念, 促进全面改革, 把高校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推向新的高潮。

摘要:阐述了高校文献检索课存在的问题, 树立新观念, 对现有文献检索课全方位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刻探讨, 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新观念,文献检索课,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 赵一丹.高校文献检索课改革与信息素质教育[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5 (1) .

[2] 王颖.小议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J].河北科技图苑, 2004 (4) .

[3] 陈永平.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课教学改革[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3 (3) .

[4] 姜殿清.论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 (6) .

上一篇:浅谈人工智能在教育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下一篇: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与趣味性——以临沧市博物馆陈列展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