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排球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024-05-23

高中体育排球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共6篇)

篇1:高中体育排球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体育排球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组长:xxx 执笔:xxx 内容提要:体育与健康的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兴趣激发与培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需求及运动体验。本文从排球选项教学实践入手,研究选项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排球选项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了同学、师生之间的交往,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对体育课的兴趣。能满足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需要,在运动中尝试到乐趣。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其体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排球 选项教学 实践研究

本课题2011年7月正式开始进入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经过课题组5名成员的共同钻研和探讨,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现作结题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选项教学是新课改的需要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新课改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术、技能、增强体质,还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增强对体育的欲望,并养成习惯,使体育生活化,伴随自己的一生。

2009年9月,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在浙江省范围内全面铺开,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意味着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延伸和发展,为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教师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项才能,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指导。学生将通过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项目,来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实现每位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提供有利的帮助,对提 1 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供有效的途径。但是,由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教师教学观念的陈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紧缺,选项教学模块的设置,选项分班后学生走向管理,模块学习的评价机制等等都是制约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前进步伐的瓶颈问题。因此,进行体育课程高中选项教学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课题的研究是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通过研究为广大教师提供所需的参考资料,为高中体育课程选项教学的顺利进行起着借鉴的作用,对提升高中体育课程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2、我校的教学现状

我校高一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一直是按照行政班的形式展开教学的。这样的教学模式管理和组织相对容易,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很少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教师习惯用统一的方法教授学生体育技术技能,学生总是在老师的指使下被动模仿,这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差异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锻炼的目的,更谈不上个性发展及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3、寻求改革之路

针对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和新课程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项目的特点,为改变这种学生喜欢上体育课,而又不喜欢上规定内容的现象,我校决定对新高一年级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的选项教学。根据我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及体育场地设施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篮球、乒乓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健美操六个项目的教学课程,并对其中选择排球学习的学生进行研究,欲以促进我校的体育教学发展和学生的课余活动的开展。

(二)研究意义及理论依据 1.研究意义

(1)践行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一项或多项体育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更能发挥体育教师的专项运动专长,用精湛的技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2(3)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情意表现、和谐的合作精神、合理的健康行为,积极地适应社会与自然,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4)从注重教师的“教”转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更多地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展其学习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适应学习化社会对人的需要。

(5)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同时,在一定的范围内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所擅长的项目和内容来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

(6)排球在江山算是普及的比较好的一种运动,每年的教育系统排球赛更是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热爱排球并加以学习作为自己终身运动的项目,对于开展大众排球运动也有极大的好处。

2.理论依据(1)个性教育的理论

个性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自由和创造,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的教育。高中学生个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提醒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观察每个人的特别个性倾向,并给予适当的激发和关怀。选项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挥。

(2)构建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参与的活动是一个学生“自主活动’、“智力参与”和“个人体验”的过程,学生的活动过程应该是自主的、自觉的、自由的、有意义的。选项教学明确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工作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学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 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选项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使其自觉、主动、积极的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选项教学的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知识。

2、排球模块教学与评价内容。

3、排球模块学习中学习方式的运用。

4、分层教学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5、排球选项学习对改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翻阅与搜集近年来有关选项教学的有关资料,学习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调整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通知》,领悟作为本课题观点依托和思路借鉴的内容。

2、调查法

实验前后对学生进行选项教学相关的问卷调查。研究过程中通过向专家和有经验教师请教,进一步修正和改进实施方案。

3、行动研究法

制订实施方案,通过多个单元教学不断归纳、反思,逐渐发现和总结出优化教学的措施和步骤,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科研的应用价值。

4、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实验后学生体质状况、技能水平的变化运用数理统计检测分析。

三、研究实施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思路的确立及研究成员的分工阶段

为了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展开,我们课题组经过研究后制定了如下的研究思 路:选项教学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学习→选项实施办法的制定→排球选项教学、评价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整合→整合成果的案例教学→教学研究的反馈调查→撰写相应教学案例、研究论文和结题报告。

为保证研究工作有序而高效进行,我们首先明确了组内成员的各自职责和分工:

张順娟:课题组长;课题计划制定、课题实施过程指导。

董德昕:参与课题研究;研究资料收集、分析、处理;实施案例;撰写论文、案例。执笔结题报告。

姚战:参与课题研究;研究资料收集、分析、处理。实施案例;撰写案例。王海涛:参与课题研究;研究资料收集、处理。

毛旭罕:参与课题研究;数据分析、处理、调查结果分析统计。实施案例; 撰写案例。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确立排球选项的教学与评价内容

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制定学生调查问卷,对我校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见附件

一、附件二),调查学生的选项需求、排球的知识技能运动水平等。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态和以后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选项教学方案,具体如下:

一、学习目标

排球模块一

1、主动参与排球运动的学习和锻炼,激发学习的兴趣。

2、较好的掌握并运用排球垫球的基本技术,提高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

3、体验排球学习带来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了解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特点、锻炼身体的价值和基本比赛规则。排球模块二

1.在模块一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排球的基本技术。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互相配合的精神。

3、通过对基本动作的学习,能更好地欣赏排球,进一步提高学习排球的兴趣。

二、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一)理论部分 模块一

(1)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概念与分类(2)排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健身价值 模块二

(1)介绍排球的基本动作与基本技术(2)排球的比赛及其欣赏

(3)简介排球的战术及比赛规则

(二)实践部分 模块一

1、移动与垫球7学时

2、下手发球5学时

3、传球3学时

4、简单发、垫、传教学比赛2学时

5、考核1学时。模块二

1、移动与垫球4学时

2、传球4学时

3、下手发球2学时

4、扣球4学时

5、简单发、垫、传、扣教学比赛3学时。

6、考核1学时。

第三阶段:排球实践教学研究过程

1、着力培养与提高学习排球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有效学习、练习,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精选方面下功夫。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排球游戏与练习方法,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脚步移动的教学中,我们通常从相关跑跳的游戏开始入手,把排球的技术动作串连到游戏中去,让学生知道排球也可以这样来玩。学习垫球技术时,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理解垫球的技术原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技术动作。初期教学注重徒手练习和最简单的动作练习,使学生快速有效掌握,然后去探索学习高难动作。课堂教学注重鼓励、表扬的积极教学手段,掌声是每位教师每节课必须追求的任务,使学生在愉快和谐中体验与享受排球运动。

(2)给学生更多的有效练习时间,鼓励以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与体验。在发球的教学中,启发学生探究发球的动作要点,通过正误对比观察,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培养发现问题的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解—体验—讨论—再体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授课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去学习、去练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变高了,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3)适时的教学比赛激发学习的热情。排球基本技术学练到一定的火候,再继续下去,就会使教学变得枯燥,这时要引入教学比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采用适当的比赛刺激,可以体验到排球运动的魅力,激发学生比赛的求胜欲望及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加强队员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强烈的团队精神。安排教学比赛要机动灵活,不仅仅限于战术比赛,可以结合各阶段基本技术教学与游戏比赛,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学完移动动作技术,可以分组进行比赛移动速度;学完垫球、传球技术可以比赛看谁做得好、谁做得多;组合技术学完 后可以安排隔网对抗比赛。改变一下教学形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及学习效率。

2、降低标准,降低难度。

(1)降低排球网的高度。尤其是扣球教学,首先要降低网高,使学生跳起来后头部大体与球网上沿持平或略高,才能顺利完成扣球动作。标准网太高,普通学生很难完成技术动作,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致。一般男生网高控制在2.0米—2.2米,女生在1.8米—1.9米为宜。

(2)适当增加比赛人数。初期,比赛队员控制区域能力稍差,通常采用每队7—9人分组比赛。这样可以使每个人能够照顾好自己领地的球,使球在空中滞留更长时间,保证比赛的连续性,从而增强学生参与比赛的兴趣与乐趣。

(3)适当放宽单方连续击球的次数。根据教学进程适当变通比赛规则,但必须执行规定的规则。允许接对方发球后在4—5次击球内,将球回击过网,甚至可以放宽每人连续两次击球,但必须要求运用所学的技战术,合理、有效地组织进攻与防守。

教学后期,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已基本掌握技术动作后,应该增加比赛难度,逐步升高球网的高度,减少每队出场的人数,减少每人连击的次数,向正式标准的比赛规则靠拢,才能体验真正的排球运动的魅力。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将本校进行的“二七一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由以前的先教后练转变成先练后教,学生的学习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既延续了教室里的教、学方式,又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实施分层教学。

排球单个基本技术虽然简单,但如果将发球、传球、垫球、扣球、拦网连贯起来教学,其难度就比较大了。而且组织排球的游戏和比赛,不像篮球、足球那么容易,特别是学生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实施教学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教学,设计出不同层次起点的教学计划与策略。在技术教学中,合理分配和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利用优秀生带动、帮助后进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教学比赛中,尽量把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在一组对抗,能够增强学生参与比赛的竞争性与合作性。

通过以上的努力,排球在我们的运动场上飞了起来,笑声、欢呼声响彻每一节体育课堂。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掌握排球技术,在激烈兴奋中发展身体体能,在比赛中锤炼积极健康的心理适应能力。

第四阶段:研究成果的反馈和整理 1.研究信息的反馈

排球选项教学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学生是否认可呢?为了准确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我们在学年之末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对选修排球的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问卷具体如下:

排球选项学习问卷调查

1、你喜欢排球运动吗?()

A.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2、你喜欢上排球选项课吗?()

A.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3、你上排球选项课时学习态度是?()

A.非常认真 B.比较认真 C.一般 D.不认真

4、你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感觉怎样?()

A.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5、你在课余时间会去打排球吗?()A.会 B.偶尔会 C.不会

6、你对学校的排球场地设施与器材满意吗?()A.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7、下个学年你还会选排球吗?()A.会 B.不会

8、排球选项学习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9、你觉得排球选项教学应该改进哪些东西?

2.研究成果的整理

2012年7月份,课题研究进入最后的整理阶段。课题组成员分工对课题研究中的资料和数据加以整理和分析。最后撰写相应的教学案例、教学论文以及结题报告。

四、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理论成果:

1、学生上课出勤率较实验前显著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明显得以改善。很多以前不喜欢体育课的女生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而且课余时间坚持体育锻炼已蔚然成风。

2、不仅教师而且大部分学生也参与到有效教学的研究实验中来。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提问。提问的问题不仅涉及到动作要领、技术原理、技战术意识、身体素质练习和排球裁判法的问题;而且还有心理发展等方面有宽度、有深度的问题。

3、通过选项教学,学生能够自主组织排球比赛对抗性的练习,进行各种教学比赛,课的练习密度加大了,大部分学生能够胜任比赛裁判任务。

4、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科学完善,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已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形式主流。

5、通过选项学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明显比接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好得多。(见附件三)

(二)实践成果:

排球选项教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排球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了情感共鸣,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案例1:体育学习与学生的运动技能发展

高一一个学年的排球选项课结束了,我从一名排球盲变为具备一定排球技术和了解一些排球常识的排球爱好者。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在排球方面的进步应归功于我们学校开办了排球选项课。初中的时候,也有排球课,但很少,因此从中学到的真正有用的排球技术很少。在初中的时候,偶尔会看中国女排的排球联赛,感觉那些队员打球很有气势,尤其是扣球,那时总在想:要是我能像她们那样该多好啊。

现在上了高中,当我听到老师说体育课要进行选项学习时非常兴奋,感觉我的想法要实现了,因为我将会受到系统的训练和指导来达成我的心愿。果然,随之而来证明了这一点。排球老师了解到我们排球基础比较差后从最基本的技术开始教我们,并一直鼓励我们,甚至经常陪我们单练。有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我的排球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看,排球场上,一个女孩在接到队友的一传后,一个漂亮的扣球,球落在了对方的空当里,多漂亮啊!感谢排球选项教学和体育老师的耐心指导,它们带给我巨大的喜悦。——摘自高一(4)班裴xx《周记》

【案例点评】

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系统学习,掌握这项运动的技术技能,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及终身体育打下科学锻炼的基础。传统的体育教学也有 不少项目是学生喜欢的,但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而新课改就是要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并通过模块的学习,让学生尽可能在18学时中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案例2:体育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上高中之前,我没有学习过排球,因为我是从一所农村初中考到实验中学来的,以前的学校没有排球场,也没有什么运动器材,军训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选项,我本来第一志愿报的不是排球,可由于我所报项目的人数过多,就按照我第二志愿安排到排球选项了。当时我还很郁闷,因为我怕自己太笨,打不好。

第一次上课时,老师说了一件让我很安慰的事,就是老师自己是上大学时才开始接触排球的。这一点让我感到很安心,我不那么怕了,并开始憧憬自己能像老师那样打得轻松自如。可是接下来的日子里,排球的学习好像并没有像我期待的那么轻松,自垫老是垫的不好,几乎到最后才过关,对垫老是把球垫的到处乱飞,害的同伴老要捡球,我羞愧的想放弃改学别的,可是老师鼓励我说:“没关系的,别着急,老师相信你行的,只不过要比别人慢一点而已,老师和同伴会帮你的。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吧,如果老师输了,你就转项目;如果你赢了,就继续学习,以后再也不轻易放弃。”

或许是老师的话激励了我,也或许是我的付出感动了上天,后来我竟然慢慢厉害起来了,最后考核的时候老师还奖励了我一个A,全班也没几个的,太开心了,耶。

——摘自高一(10)班邵xx《周记》

【案例点评】

排球选项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体验不仅仅是学会排球的技术技能,还有身心的发展。从个案中看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从不会到会,不仅在知识、技术、技能上得到发展,在心理历程上也得到了磨砺。案例体现体育活动在育体的同时也育人,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为实现体育的教育价值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案例3:体育学习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发展

上高中之前,我只喜欢篮球,因为我是初中校篮球队的队员。可是上高中之后,我发现喜欢篮球的女生并不太多,水平和我想当的几乎没有,以前和我一起打篮球赛的学姐现在打得多的竟然是排球,因为她们班有一个完整的排球队,水平比较高,于是在选项的时候我果断地选了排球,篮球在业余时间和训练时加强练习。

尽管老师说球类是相通的,篮球打得好的人球感好,排球也会学的很快,但我还是很认真的学习老师所授的每一个单项技术和比赛知识。因为对我来说排球是一个新颖的项目,我可能会比别人掌握的快一点,但我希望一年的学习之后我收获的是较高水平。

自觉性加勤奋,给予了我极大地回报:我现在在年级里已经是排球水平比较高的人了,加上我的篮球打得好,我很顺利的竞选到了校学生会体育部长;不仅如此,我还经常组织排球社团的社员在课外活动课打比赛,每一场比赛都有很多观众和啦啦队在旁边加油和观看比赛;而且暑假,在西山健身公园的排球场,我和那些已毕业的学长或社会上的成年人一起打比赛,他们不会特意照顾我这个年龄小的人,这让我在比赛中得到了技术和心理的磨练,同时认识了很多人,交到了很多朋友。以上这些让我感到很自豪,我感谢学校的体育课给了我这么好的发展平台,感谢排球选项给了我提高运动水平的机会。

——摘自高一(9)班严xx《周记》 【案例点评】

这个学生是我们课堂中的体育骨干,从案例中看出,她在一年的排球选项学习里已深 深体会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给她带来的活力。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就是要通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掌握一到几项体育项目的同时,在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育活动在培养人的自信心、意志和人际交往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案例4:对垫练习

1、学习目标:通过练习,提高排球的垫球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学习内容:对垫

3、学习歩骤:

(1)激发学习兴趣。自由组合搭档,2人一小组,10人一大组。每一大组实力相当。比赛设最佳拍档奖,最佳团队奖,最佳教练奖。

(2)准备活动与分组。根据学生垫球水平,用异质分组的办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选出组织能力强、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教练。

(3)小组自主练习。组内讨论:怎样搭档最合适,怎样才能把球垫好,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怎样纠正,比赛时怎样安排顺序最合适。统一思想后开始练习。

(4)比赛与讨论。练习到一定时间后开始进行比赛。比赛竞争的很激烈,学生的对垫水平超出了老师的想象,而且互相之间鼓励。最后学生与老师一起评出各种奖项,各小组分析个人与小组取得成功的原因。

【案例点评】

本案例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整个学习与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他人、自主探究学习、学会帮助与指导、积极参与集体建设、团结协作的能力与精神;在学习与比赛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基础与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使得学习与比赛完成的很好,达成了我们在教学之前预设的目标。因此,在排球选项教学中,教师只要明确每一节课、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就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阶段,对学生施予不同的学习手段,这样就能比较顺利的达成新课标所提出的各种学习目标。

(三)科研成果:

1、本课题在具体实践基础上完成了有代表性的案例4篇;(见附件四)

2、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论文2篇;(见附件五、六)

3、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教学设计2篇;(见附件七、八)

4、建立了排球选项教学电子资料库,收集了多篇与排球选项教学相关的资料。

5、结题报告一篇。

五、经验总结:

1、建立合理的课堂管理机制是提高选项教学效果的法宝。

在课堂教学实验中,我们建立了积极合理的激励机制。把表扬与批评有机结合起来,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引导为次。对于大部分学习努力进步较大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与奖励,同时不失时机地提醒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对于那些进步缓慢的学生在他们稍有提高就给予肯定与表扬,激发其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的 热情。表扬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语言上,略施些“小恩小惠”是我经常采用的“伎俩”。对发球成功者再给一次表现的机会,为大家作表演示范,并和学生为他鼓掌致意。这样既鼓励大家向优胜者学习,又能让学生分析成功的原因,鼓动积极学练,争取赶超优胜者,掀起一个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对于后进生更要精确捕捉进步的闪光点,把握每一次鼓励的时机,哪怕极其微小,都要微笑着对其表示表示祝贺。谁都乐意受表扬,谁都愿意听好话,一点不错。“你行的!”“非常棒!” “老师相信你!” 这些稍带夸张的表扬言辞会使他心里无比高兴,并且感觉到:老师眼中还有他。会表现得更加兴奋和努力,练习激情更高,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对于课堂中发生的不积极现象及时给予批评与制止,合理运用惩罚的手段,营造一种“怠工可耻,违纪必惩”的正义氛围。对于不积极学习而失败者,要求其为课堂学习“服务”,如,课前课后准备器材与场地等。

2、创造良好地课堂学习氛围是取得研究成功的关键措施。

新课程目标突出教学鼓励张扬学生个性,排球教学更能够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我在教学中尽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从而较好地调动学习的情绪与心理。过去的教学,为了取得好的课堂授课秩序,常常把学生管得太死,无论什么活动都要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把学生当成“动作机器”“模仿机器”,结果学习没了兴趣,课堂气氛单

一、沉闷。在选项教学研究过程中,我在保证严谨的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尤其注重把排球技术教材编创成游戏的形式,创设出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而发挥其主动锻炼的积极性。例如,跑的练习可以用“Z”字形跑、“8”字形跑、圆圈追逐跑、接力跑、运球跑等趣味跑来完成;跳的练习可以用“跳跃的龙”、“看谁蹦得高”“助跑摸高”等竞赛形式进行。把趣味和竞争引入课堂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在严整的秩序中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张扬。另外,及时对不适应学生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气氛进行调整,争取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对教材的处理往往是我们规定好的模式让学生学习,刚开始学习的兴趣还好点,过一段时间情绪就不高了,因为单一的形式会使学生很快失去学练的兴致。当出现这种情况的苗头时就果断调整教法:让学生自己尝试不同的练习方法,然后示范给大家看,同学们集思广益,会做出很多连我都事先没有想到的好方法,加以规范指导后,由优秀者担任小老师负责教其他学生,这样一下子课堂的学习气氛就活跃起来了,而且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马上高涨起来,效果不言而喻。

六、讨论与思考

在此次的排球选项教学研究实施过程中,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学校场地、器材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场地。排球是对抗性的运动,学生更喜欢在网前练习,而我们的排球场是和篮球场兼用的,选篮球和排球项目的人数很多,所以经常性是篮球和排球项目的学生混用场地。

2、实施选项教学后,对教师的专项知识、技能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的老师工作量比较大,很少有时间去进修相关的专项知识与技能,还是凭着大学里学的那点东西在教,可现在的学生信息了解的来源非常广泛,老师已经有点跟不上学生的思维。

3、实施选项教学后出现的课堂管理问题。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给教学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比如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不强、在项目学习中兴趣的不稳定等因素导致串班的现象时有出现。

4、缺乏校本教材,影响其可持续发展性。目前选项教学内容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开放的、自主的。在实施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编写符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选项教材,制定出全面的、系统的模块计划和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排球选项教学中,建议学校加大场地设施建设,多增加一点移动球场,保证选项教学的顺利进行;加强教师的进修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进而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排球选项教学极大地提高了高中排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如果能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冷静地思考与总结,不断地自我诊断、剖析、调节,提炼、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并善于在积累中发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就会将教学实践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虽然课题研究已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未来的日子我们还要进一步加深排球选项教学细节的研究,争取不断完善本校的高中排球教学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 [2]潘绍伟.《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R].报告地:金华,2006 13 [3]江苏省无锡市太湖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高中选项教学实施方案》.2006 [4]《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体育与健康 》

[5]郑世芳.《新课改下高中体育选项教学模式》.《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3

[6]张永鹏.《河西学院女生排球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7]何慧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女生排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新课程(中学)》.2010.3

篇2:高中体育排球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从指导思想到决策管理,从课程设置到课堂教学,从课外活动到课余运动训练,从师资队伍建设到场地器材配备,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但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滞后,内容设计不科学、教学方法陈旧、组织形式单一等诸多问题,致使学生的兴趣得不到培养,个性和特长得不到发展,使体育课失去其应具有的生机与活力。

2、长期以来体育课是按《大纲》规定有计划的授课,因而具有严格的计划性和约束性,教师只能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整个体育教学过程,过分地强调统一动作、步调一致的有序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体育课使学生紧张有余、活泼不足;被动模仿多,主动创新少,因而常常限制了学生个人特长的形成和技能的发挥。3、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多元化、科学化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引发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改进课程结构并使其更合理、更科学,使体育向课内外一体化、整体结构化方向发展,教学内容呈现多样化,并充满娱乐性、健身性、兴趣性和文化性,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综合上述情况,依据本校师资力量雄厚、场地相对宽松、器材配备满足需要等特点,围绕素质教育理论,本着改革、探索、创新、发展的思想,决定实施体育课选项模块教学。

二、研究的背景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体育课程已经经理了七次改革,每次体育课程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特别在2000年10月体育课程改革中,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必修课的课程模式,初步改变了国家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获得一些重视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教改经验,为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根据“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来审视现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现行体育课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教育观念相对滞后;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有脱节现象;体育课程的竞技化色彩较重,课程内容中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成人化、竞技化运动内容太多,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课程学习评价简单化,过分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而忽视学生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的表现;课程管理过分集中,不能体现地方特色。新课标改变过去“体育教学大纲”为现行“课程目标体系”,面对新的课程目标体系,许多一线教师感到困惑,主要原因是教师多年来习惯了《体育教学大纲》的思维方式,传统的《大纲》不但规定了教学内容、进度、评分方式和考核标准,而且连辅助练习等都有详尽的规定。教师上课只要稍微安排一下课时进度就可以组织教学了。而《课程标准》则要求教师以一个课程设计者的身份参加到课程实践中去,在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必需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的选择和制定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一线体育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对新课程的回避和诅咒,而是正视和研究。研究如何从理论层面转向操作层面,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目前推行新课程改革,这对我们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如何在这场改革中适应并通过自正的研究行动更好地推动这场改革的进程,每个人都要正视而不能漠视。

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本次体育课程改革把“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服务”作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并建议在高中阶段重点学习一两项运动技能,发展熟练运用该项运动技能的能力。据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2002年与2000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及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也未能得到明显改善,就连我们一贯重视的学生运动技能,也有所下降。我国现在的体育教学,基本上是上世纪50年代就前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的那套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主张两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技术教学为中心。5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这种教育模式越来越暴露出它的诸多弊端,我校为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总结回顾,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实施了“基础+限制性选修”教学模式及配套的评价体系的改革。

三、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总结我校几年来开展体育工作的经验,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

2、文献资料法:阅读国内外关于学校体育特色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

3、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我校师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以及根据我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情况,制订相应的发展对策。

四、实施过程和研究措施

本课题由我校科研处主任赵俊平总负责,尹德志为课题主持,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配合,经过经验总结、提出研究假设、制订研究计划、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分析、专家访谈指导、设计实验验证等一系列研究,证明了本课题在打造学科品牌、构建学校体育特色方面有重要意义,对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阶段:宣传课题,调查现状,拟定计划(2007年4月—2007年5月)

1、针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认真的研究讨论,确定启动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2、成立课题组:成立教研负责人及体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组。

3、制定课题管理与研究制度。提高了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4、开展前期调查,为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提供依据,设计相关的调查表,在学生中进行全面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制定研究方案提供依据。

5、前期调查结束后,课题组开会讨论,认真研究调查出的问题,针对学校现状,共同设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实施方案,实时调控,构建体系(2007年5月—2008年7月)

1、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队伍建设

(1)教育的解放,首先要求教师思想的解放,教育思想的改变是学校一切改革的前提。为此,我们在教研会议上组织教师开展教育观念讨论和学习,通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逐步形成职责分明、制度健全、管理有序的运行机制,为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

(2)教育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以现代进步教育思想为核心,以优秀教师群体为基础。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倡导“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的工作目标,不断增强教师的“一流意识、科研意识、自强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和业务培训。目前,教研组十一位老师学历都达本科,多人次参加学科培训班、研讨班学习,并参加省学术会议和教学观摩活动。通过学习、观摩,拓宽了视野、交流了信息,增长了知识,造就了一支教育理念新,勇于探索和有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队伍。

2、设计问卷调查,各子课题分组进行问卷设计。

3、搜集文献资料

4、设计实验方案,对实施课改的理论依据进行考证。征求有关专家意见,修改实验方案。

5、利用传统学校优势,切实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形成有特色的篮球和足球课程,同时开设了排球、健美操、乒乓球课,下一阶段准备开设羽毛球课

几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以篮球足球活动为特色,抓普及、促提高、求发展,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在组织篮球与足球教学活动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水平,把学生划分为启蒙型、诱导型、发展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并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教学中,我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原来注入式、被动式的知识技能传授,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向转入。在教师点拨、质疑下,使学生主动参与,富于创造,不断提高观察能力,模仿能力,个性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从而掌握篮球、足球基本的练习方法,并能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通过实验,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反映较好,并对篮球和健美操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发展了学生动脑、动眼能力,有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为学生掌握基本的篮球足球技术开辟了有效的途径。

要使学生喜爱篮球与健美操,首先要从提高学生对篮球与足球的认识和提高篮球足球比赛能力方面入手。组织学生进行篮球与足球比赛,激发学生练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篮球与足球才能。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不断地扩大篮球与足球活动面,以往怕脏、怕累、怕伤身体的现象不复存在了,令人欣喜的是校园中出现了买体育器材的多了,穿运动鞋的多了,着运动服的多了,谈篮球与足球赛事的多了,自发组织比赛活动、参与活动多了的五多新局面,并有效推动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6、在学校现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优势,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群体活动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树立地区领先的学校体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目标。

(1)转变体育教学观念,由生物体育观向生物、心理、社会体育观转变。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学练”的教学方法,打破旧框框,力求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同时改进评价办法,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健康意识。

(2)拓宽体育课程学习的渠道,丰富体育与健身的内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通过问卷调查,学校增加了选修课的内容与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3)实施完备的教学计划。在高一阶段,涉及的教学内容除了五个选项科目外,还安排了田径、滑冰等内容,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高二的分项教学打好基础。高二实施分项教学后,各教学班以各个项目为核心,重新制定教学计划,主要有身体素质单元计划、选项科目单元计划和田径单项单元计划。

(4)教法手段求优化。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新颖的教法手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最优化,应用启发性,创设教学环境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反馈矫正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相结合,教学的整体性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知识的传授与锻炼身体相结合。学生的专项技能也得到了提高。这也说明我们采取的教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5)学法指导求科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只研究教师的教法,不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探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如:分组练习时,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

(6)建立竞赛活动体系,充分发挥活动的示范效应。学校每年都举办田径运动会、年级篮球与足球比赛等一系列的群体性体育活动,改变竞赛规则,面向全体学生,丰富活动内容,努力选择学生最喜欢、最受欢迎、最有社会价值的体育项目。

(7)完善考试与评价体系。学生接受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健康水平和促进身心发展,而不是象竞技体育一样,用“高度、远度、时间”等统一指标,去追求运动成绩和竞赛的名次。通过考核促使学生重视体育教学的综合效益,要根据不同项目的技术特点和身体要求,做了规定:每个选修项目一般每学期安排2—3个考核内容(占30%),每学期安排2—3个身体素质的考核内容(占20%),学习态度占20%、意志品质占10%、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占10%,理论采取答卷和心得体会相结合的办法(占10%)。

第三阶段:后期总结,资料整理,成果推广(2008年7月—2008年10月)

1、收集、整理和分析课题研究资料,总结课题成果。

2、课题组对开展的各项实施活动和研究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平时积累的原始资料进行认真的研讨,并将研究成果形成论文和总结。

3、收集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结题做好准备。

4、在研究后期,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课题总结、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材料准备情况,完善各类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在对大量原始资料进行深入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完成结题报告,以备课题管理部门的验收和交流。

五、成果与分析

1、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做出了积积性尝试

(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使体育课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培养了学生体育兴趣,发展了学生体育特长,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并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做出了积极性尝试。

(2)“基础+限制选修”学习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自我意愿及发展的内在需要,尽量满足其兴趣爱好,因而赢得了学生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大大强化了学习积极性,共同的兴趣成为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大家自觉地克服困难,提高和完善技能与技巧,满足自己多方面的发展需要。87%的学生认同了这种教学形式,81%的学生对所选项目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增强,76%的学生认为技能得到了提高。篮球与健美操教学班座谈话会上有学生说:从不会三步上篮到能熟练地运用自如,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觉得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以后就更有兴趣打球了。

(3)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了传统的对教学内容认识和理解的局限性,紧紧围绕学生主动参与这个核心,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重新优化组合,在教学上并重发展,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在教学形式上,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改变约束性强的班级授课制,创造了以共同爱好与需要为基础、以选项相同的学生分班授课制。这既拓展了更为广泛的授课时空,又使教学的中心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大大增强,大胆培养学生的自锻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锻自练习惯。

(5)建立了一套合理的评价与考试体系。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帮助学生学会与课程目标和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和评价自己,从而为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2、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得到加强

由于在实验研究中,要求行动者参加研究,让学生了解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创造性,转变了学生学习的态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从而为今后走向社会能够在各种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或重新学习,独立进行科学锻炼,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

3、推动了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1)从构建学校体育特色研究以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校群众体育有了新的发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在年级与年级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各种体育活动由体育教师指导,让学生自己组织比赛及担任裁判工作,推动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参加比赛的人数逐年增加,吸引了更多学生参加锻炼,同时,校园体育文化应运而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我校运动队参加比赛成绩突出。2008年8月学校田径队参加省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第六名,我校近几年为高等院校输送几十名学生。

4、提高了教师科研水平

在课题的研究中,教师有了新的领悟和新的发现,同时又由于这一实验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课题研究中,促使教师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注重创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个性,充分施展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才能,并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能力。参加的教师不仅圆满地完成了实验任务,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六、建议

1、在今后的教学中,学校应尽可能克服困难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尽量满足学生的选项和重新选择要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选修课不流于形式。

2、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好学生自主学练,不使之失控,是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建议自主学习前应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注意发挥体育骨干的核心作用,教师不应让学生自无锻炼而听之任之,要适时加以引导和纠正。

3、选项教学中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技术评定的依据无权威性,多为教师自定,如何改进须加强研究。建议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由教务部门牵头组织编写分项教学的校本课程,避免随意性,明确教学内容和评定标准。

4、分项教学由于教学内容集中,具有技术强、专业知识要求高的特点,同时打破了原班级单位而重新组合,教学对象具有层次复杂的特点。因此在客观上要求体育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并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善于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教学评价百分比是否合理有待进一步论证,评价手段有待改进。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可靠性有待加强。

篇3:高中体育排球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现行课程标准提出了“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评价指导意见, 倡导多种评价方法与手段, 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情境测验等评价方法, 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给体育教学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促使体育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转变、探索、改进。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三年来, 虽然形成了各种评价策略, 设计了各种量表, 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不可否认, 实效并不明显, 操作过程依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整体评价形式大于内容, 没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笔者尝试、研究了“四定”评价策略, 试图解决现行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达到现行课程标准评价的要求。

二、“四定”评价策略释义

建立在高中体育小班化选项教学基础条件下 (每个选项班25人~30人) , 本着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让评价有效促进体育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进行了“四定”评价策略的尝试, “四定”是指:常规定基础、群体定水平、个体定差异、服务定优势。“常规定基础”是指课堂常规作为基础的考核要求, 由队长、教师进行的个体评分, 此项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 只要这项不及格, 个体整体评定便不及格;“群体定水平”是指按照内容、目标、个体能力、性别比例等条件相等的原则, 形成练习、考核小群体 (6人~9人) , 并由“教学中心组”根据小组排名, 确定小组考核水平分;“个体定差异”是指根据个体在测评中的态度和完成动作的质量, 由教师、班干部进行个体自选动作的技能评分;“服务定优势”是指根据个体对班级做的贡献、个人在体质健康测试项目的完成情况等表现, 由班长、所有学生进行的个体评分, 结构示意图如下:

在进行评价过程中, 为了避免学生的“情感”因素影响评分的公平性, 教师课前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 在评分过程中均由非本组的成员和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在每次测评中均设置了相应的监督员, 以使评价能够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目标。

三、实践运用

(一) 操作步骤

1.每学期开始, 利用理论课时间, 学习“四定”评价策略的思想和要求;进行项目教学中心组成员加入动员, 并由教师初步确立常规考核要求、具体的内容并进行即时考核。

2.在第9次课左右, 利用理论课, 通过前期观察、检测、调查等工作了解并初步掌握学生基本情况, 建立项目教学中心组 (由教师、班长、小队长、特长生、长期见习生等构成) , 并通过小组讨论, 补充常规考核内容, 确定群体考核内容、个体可选考核内容和个体服务考核内容。

3.定期、即时考核, 考核过程中, 各尽其责, 教师只做指导和相关培训, 不干涉, 但参与考核人员必须以“公开、公正、公平”为原则, 现场公布单项成绩。

4.整合各方面成绩, 确定最终体育学习成绩, 并即时公布。

5.反馈、补充、汇总、上报学校。

(二) 案例:武术模块 (综合拳) 评价

1. 结构内容与评分

(1) 水平成绩=步法套路 (10分、15分、20分) +综合拳套路 (10分、15分、20分)

(1) 步法套路指小群体从右架站立开始, 上步+后撤步4次, 换势, 上步+后撤步4次, 换势, 后转, 上步+后滑5次, 后转, 左右换势2次, 左右左换势2次, 到立正结束。

(2) 综合拳套路指小群体从行礼开始, 预备, 起势冲拳, 马步冲拳, 左右弓步冲拳, 南拳推指, 跪步冲拳, 后撤步勾手挑掌, 单拍脚弓步顶肘, 正脚骑龙步推掌, 收势, 到行礼结束。

(1) 、 (2) 根据整体动作完成质量、编排的展示形式、精神面貌、气势等内容标准要求, “教学中心组”集体评分, 排出名次, 如有3个队, 可设第1名20分, 第2名15分, 第3名10分;如有4个队, 可设第1名20分, 第2名16分, 第3名12分, 第4名8分。最后综合相加, 定出水平分。

(2) 常规成绩=出勤情况 (10分) +课堂表现 (10分)

(1) 出勤情况包括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等, 根据指标要求, 每次违纪扣3分, 第3次扣4分, 如超过3次, 本学期成绩不及格, 不给予相应学分。

(2) 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 根据指标要求, 每次违纪扣2分, 超过5次, 本学期成绩不及格, 不给予相应学分。

最后综合, 定出常规成绩。

(3) 个体成绩=自选动作一 (10分) +自选动作二 (10分)

(1) 自选动作一由所学技术的单个动作完成;

(2) 自选动作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步法、手法等和单个动作的组合动作。

(1) 、 (2) 根据相应内容标准要求, 每项具体指标4分、3分、2分、1分的评分。最后综合定出个体成绩。

(4) 服务成绩=服务他人成绩 (10分) +服务自己成绩 (10分)

(1) 服务他人包括本班干部工作、学生所作的班级贡献等;

(2) 服务自己即对意志力方面的考验和选项课以外的测试项目的练习情况, 包括耐力、柔韧、爆发力等体质达标项目成绩。

(1) 、 (2) 根据相应内容标准要求, 每符合、完成一项得3分;中心组成员班长6分起评, 队长、特长生4分起评。最后综合, 定出服务成绩。

2. 量化表选用

(见表1~表5)

四、小结

通过两年的实践、改进, 此评价策略操作起来可行、有效、方便。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通过团队合作与交流, 充分发挥教师、体育班长和队长、体育骨干等成员各自的作用, 大大提高评价的实效性。不但使学生自觉了解了相关体育知识、掌握了所学技能;而且体验了团队合作的精神、感受了竞争对抗的压力, 增强了学生的身心综合素质, 甚至对体育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符合教学评价的要求;但同时, 也发现了几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

(一) 此评价策略中服务成绩评价执行力度还需加强, 具体考核有点模糊, 尚有很多细节需要处理, 还需要加以改进、完善, 进而使其更加科学化、适用化。

(二) 教学中心组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中, 特长生、见习生的考核, 班长、队长的选择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完善。

注:由教师、班长、队长、特长生等中心组成员完成, 所有学生监督。

注:由队长完成, 教师监督。

注:由教师完成, 队长、班长、特长生监督。

篇4:高中体育排球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在体育教学实际中,侧重动作技能学习与形成的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是采用严格的“三段式结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形式固定,教学环境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学中完全受教师控制,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上体育课时的慵懒和放学后在球场上的活跃形成了极大反差,这说明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程。如何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为了探索我区高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挖掘适合桂林市高中学段开展体育教学的运动项目,我校从2001年开始,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对高中体育课程、教材、教法、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摸索,我校的选项教学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操作模式。

一、模式介绍

我校的体育选项教学遵循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依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性,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我们要求学生在水平五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让每个学生享受体育的乐趣并掌握1—2项体育特长,让每个学生具有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意识和本领,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一)课时与课程安排

我校每学年安排68—70节(每学期34—36节)体育课,每周两节课,每节课40分钟。新课标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有7个系列(包括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等6个技能系列及1个健康教育专题系列)。为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我校从师资、场地的实际出发,按照“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原则,开设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等7个选修项目,分别由7名体育教师任教(高一年级开设7项,高二年级开设6项)。其中必修内容由体育教师在《中学生体育健康标准》中选择,以田径类项目中的“跑、跳、投”为主;选修内容要求每个体育教师根据自己的所长和兴趣选择1—2项体育运动作为专修项目,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考核办法、评价标准。每学期按选修占70%、必修占30%的比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教师需在每一节体育课上科学安排必修内容和选修项目的教学时间,雨天无法进行户外训练时则安排体育健康知识教学。

(二)选项办法

选项教学采用打破同年级自然班,按学生报名项目重新编班的办法。开学前,体育教研组长首先要了解新入校年级学生各班具体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然后制定出本学年开设的选修项目以及各班的分配人数表。开学的第一次课由体育教师到各班进行宣讲,同时把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人数分配告知学生,然后将《项目志愿表》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1—2个选修项目(校各类球队队员因要代表学校参加自治区、市级体育比赛,可优先进行选项)。每个项目限报班级总人数的1/7(或1/6),如单个项目报名人数超过限报人数,则由班主任、体育教师和体育委员协商解决(或让学生通过比赛、抽签等形式进行调整)。体育组依据学生的报名情况,适当做一些调整,一旦调整完毕,各项目的学生就不再随意调班。选项一年进行一次,学生可以每年选不同的项目,也可以三年选同一个项目。

(三)教学组织形式

在具体的教学中,选项教学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按项目班分模块进行教学。例如,我校每年级有12个班,我们把6个班安排在同一节课,学生根据自己所选项目到相应的项目班上课。所有项目的专修教师同时上课,每个专修教师负责各自项目班的教学管理和成绩评定。

每个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包含若干模块(一般为4个模块,由专修教师根据该项运动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进行模块划分和教学设计,如排球项目分为“上手发球”“垫球”“传球”“扣球”4个模块),每个模块由该项目中相对完整的多个学习内容组成,一般为18学时。每学期教授2个模块,一学年完成该项目的所有模块训练。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学分。

(四)评价办法

选项教学对学生成绩评定突出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采取“选修70分+必修30分=100分”的综合评价形式(如表1所示),成绩考核分为素质考核、专项技术考核以及平时表现三个模块。

表1 体育课成绩综合评定办法

其中,三级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定,每项各占10分;技能评定指对选修项目学习内容中的2—3项进行达标测试或技能评定;基础知识为健康理论知识考试,考查方式为开卷考试或课堂提问;必修测试即对学生进行跑、跳、投项目的达标测试或技能评定(每项10分)。以上各项得分相加即学生的个人学期体育成绩。

二、亮点与实施效果

(一)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体现了课改精神

选项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形成“必修+选修”的体育课程结构,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体育项目,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要。

选项教学让学校有了一定的课程自主权,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师资、场地条件,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体育课程。张弥特级教师工作坊成立后,特别是我区高中实施新课改后,该模式在桂林市乃至全区推广。各校均根据本校的器材、场地和师资条件,开设了不同的体育项目。例如,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开设了篮球、排球、健美操3个项目,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校高中部开设了篮球、排球、体育舞蹈、乒乓球4个项目。此外,部分学校还开设了民族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和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如桂林市第十八中学除了开设篮球等5个常规项目外,还开设了高杆抛绣球、背篓抛绣球、三人板鞋、集体跳长绳4个民族体育项目;桂林市第四中学除了开设排球等8个常规项目外,还开设了气排球和定向越野2个新兴体育项目。各校体育课程丰富多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选项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模式,强调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形式民主化。内容方面,强调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表现;方法方面,强调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通过观察、口头评价、测验、技能评定、展示、成长记录、量表评价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形式方面,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定等。评价体系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了公平性。

(二)提高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选项教学将课程组织的权力交给教师,使教师告别了过去“什么都要教,什么都教不好”的尴尬,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爱好选择一两项专修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和教学研究,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大大减少了无用、低效的教学行为。随着选项教学的不断推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项运动技能越来越高,对教学质量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教师的专项技能和教学水平也要随之不断提升,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高技能的学习需求。

选项教学还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陆元兆教授的指导下,工作坊将目前各个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进行了统整,分小组对各个项目进行了教学研究和课程优化。各校的骨干教师负责一个具体项目,然后召集各校专修该项目的体育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通过观课、磨课、研课,对各个项目的教学进行了微观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目的性和方向性的研讨,工作坊的众多成员获得了专业上的成长和提升,如陆元兆和谭先寿获2012年“广西体育之星”称号;陆元兆、张弥、农玉葵、张帆、甘群成为我区高中课改学科教学指导组成员;郭燕玲、唐天明、何青华、蒋贵军等人参加2011年自治区体育录像课比赛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等。此外,各项与选项教学相关的研究课题也陆续开展。

(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选项教学从学生个体需要出发,将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依据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系统训练,在课堂上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接受了健康和快乐教育。以我校为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选项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合理、有效,相应也更喜欢体育课了。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觉得在运动技能上有较大提高,认为自己在体能或基础性项目学习方面有收获的也占到了近半数。实施选项教学前,我们担心加大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力度会导致身体素质的训练不足而降低学生的身体素质,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选项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学生营造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如桂林市第十八中学蒋智勇老师在执教田径项目《快速跑》一课时,在“312(三定:定目标、定方式、定时间;一找:找规律;二看:看拓展、看效果)课堂方略”的引领下,指导学生以不同的练习方式训练快速跑。在进行分组训练时,个别学生不听小组长指挥,蒋老师了解到他们是为了完成下一个学习目标而去尝试新的练习方法,于是便请他们把试验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大家感到很有意思,就跟着他们一起练习起来。此时,课堂突然间就“失控”了,学生们都想“创新”。蒋老师马上改变原有的课堂程序,请各组根据学习目标自创练习方法,并逐步升级学习目标,提高训练难度,请各组自主探究后展示结果。学生们一边重复练习一边辩论争吵,忙得不亦乐乎却又兴高采烈,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不断强化专项技能学习,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由于选项教学的教学课时多,而且专业性较强,学生的专项成绩提高较大,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更多。部分学生连续两年或三年选修同一项目,有的学生在第二学年成为教师的助教或进入学校运动队成为项目特长生。桂林中学男、女排球队,桂林市逸仙中学足球队,桂林市奎光学校男子篮球队以及男、女排球队在参加桂林市中小学生相关项目比赛中均获得第一名。选项教学以体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从单纯的激发体育兴趣转向培养理性的体育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积极的体育情感以及终身体育意识。

三、问题与对策

选项教学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和困惑,比如传统的行政班被打乱,教学管理的难度增加;教师由于跨年级上课,备课难度、强度加大,如何配套工资报酬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课程总表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集体研课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下对策。

(一)学校创新教学管理,对选项教学予以支持

选项教学通常是几个班级同时上课,这就需要学校在排课时兼顾各班各科的课程。在排课时可以优先排体育课,然后再排其他科目的课程,不能把体育课当成其他科目的搭头。排课时尽量把不同年级的体育课连起来安排,并且考虑将每周两节体育课分别排在上半周和下半周。同时,学校要根据本校场地和设施发展考虑师资配置,有计划地引进体育专项教师,积极支持在职体育教师的专业进修和培训,合理制定教师的工资报酬标准。

(二)选项教学的准备工作

在选项起始阶段要引领学生了解选项学习的意义,认识自己的身心状况,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学校提供的项目、教师、人数等选定学习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每一个选修项目的学习模块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在同一项目的学习中,可以设计几种递进的教学单元,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选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需求,加强对学习模块的指导,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提高。

(三)选项教学的其他注意事项

选项教学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占了很大比例,它要求体育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课堂管理能力。因此,建立良好的课堂程序尤为重要,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选项分班要注意各项目之间的人数比例。在选项分班之前,必须掌握各年级和每个班的具体人数以及男、女生人数,做到统筹兼顾,力求项目之间的人数相对接近,避免出现有些项目的人数过多或过少的现象。

2.选项教学必须加强课堂管理。每个项目班要选出相应的班长,各自然班选出该项目的学习小组长;建立严格的课堂纪律和考勤考核制度;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课堂出勤情况,避免学生“串课逃课”。

3.教师出差、请假时,应注意协调。在实施选项教学时,如有教师出差或请假时,可由学校调配教师代课,或者安排学校的电教员给学生播放体育教学录像或体育类节目,由电教员负责考勤。

篇5:高中体育排球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组

李玉玲

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正在使中学数学教学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教学模式作为“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怎样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构建新型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是当前课程教材改革中的重要内容。TI图形计算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学使用工具,它具备符号代数系统、几何操作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可以直观地绘制各种图形,并进行动态演示、跟踪轨迹。TI图形计算器是教学、学习和做数学的强有力的工具。它为数学思想提供可视化的图像,使组织和分析数据容易实现。它们可以支持学生在数学各个领域的研究,更重要的是由于图形计算器的便携性、灵活性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可能。

2004年9月起,学校开展了有关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研究,我们数学组承担了其中的“运用TI图形计算器辅助教学实验”部分的课题研究和实践。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教学实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与实践过程

(一)积极参加培训

“运用TI图形计算器辅助教学实验”从2003年9月正式启动。在此之前,数学组教师多数没接触过TI图形计算器,更无利用图形计算器进行教学的实践经验,只有部分教师在2002年参加过区教研室举办的教师运用TI图形计算器进行辅助教学的培训活动,对TI图形计算器仅仅是初步的了解。因此,学校一方面让教师参加市有关实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另一方面自动请TI图形计算器的营销单位派有关教师来本校对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2004年8月,杨岳明、郭军两位老师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第二届TI手持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年会。

2005年3月,诸英、袁兰英、陈兰萍三位老师参加在储能中学TI图形计算器技术和使用方法的培训。

2005年6月,杨岳明、郭军、於军三位老师到复旦中学进行的TI教材及技术培训,并观摩专家示范课。

2005年11月,方军老师参加由教研室举办的各区TI图形计算器技术和使用方法的培训主讲老师培训班。

2005年12月,方军参加在复旦中学进行的TI教材及技术培训,观摩专家示范课。2006年6月,杨岳明、方军两位老师参加在进才中学举行的2005学年度TI手持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交流与总结活动。

(二)制订教学实验计划

现阶段TI数学教学实验的开展主要有两种形式:(1)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运用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题的活动之中;(2)结合适当的教学内容(如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图象、递推数列等)运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打破让学生在“听中学”的传统,转化为使学生在“做中学”新的学习模式。根据已开展的TI数学教学实验活动的经验,结合教研组的具体实际,我们教研组准备分两步进行TI数学教学实验:第一阶段(高一年级),着重对实验班学生进行TI图形计算器的操作使用培训,使学生学会一些常用的、简单的功能操作,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第一学期“函数的性质”这一章节内容进行TI数学教学实验的尝试;在第二学期的“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章节中进一步探索TI数学教学的方法和基本模式。通过第一阶段的教学实验的实践、尝试希望能达到两个目的,(1)实验班中同学能熟练的使用TI图形计算器的常用功能,能独立的使用TI图形计算器进行辅助学习。(2)教师能初步掌握运用TI图形计数器进行辅助教学,并能积累教学经验,总结使用TI图形计算器辅助教学的要点,完成TI数学教学实验报告。第二阶段(高二年级),着重结合学校开展的学生研究型课题活动,在部分对TI图形计算器有兴趣,数学基础扎实且有一定研究兴趣和能力的同学中,开展运用TI图形计数进行数学学科性小课题的研究,探索进行TI辅助教学的活动组织形式与教学模式。并在两阶段的TI教学实验活动中,及时发现优秀生组织她们参加市的有关TI竞赛活动。

(三)稳步开展教学实验工作

2004年9月,学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了两个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实验班,由杨岳明、郭军两位老师承担教学实验任务;同时由於军老师在这两班中进行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实验活动。

2005年9月,学校在高

一、高二两年级分别开设了两个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教学实验班,由杨岳明、诸英、方军三位老师承担教学实验任务;

2005年9月,在高

一、高二两年级分别开展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验,由杨岳明、诸英、方军三位老师承担实验指导任务;

2006年9月,学校在高

一、高二两年级分别开设了两个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教学实验班,由诸英、陈兰萍、袁兰英三位老师承担教学实验任务;

教学实验活动启动后,课题组积极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活动。一方面承担教学实验任务的老师在组内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活动,另一方面在区级范围内上教学展示课。2004年12月,在我校举行的区教学节教学观摩活动中,杨岳明老师开设了运用TI图形计算器解不等式教学研究课,并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2005年4月,郭军和於军两位青年教师结合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教学实验活动,合作参加了区研究性学习案例撰写评比获得二等奖,并上了一节区级活动展示课。2006年4月,诸英老师的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教学实验课案例参加区研究性学习案例交流活动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

三年来的教学实验活动,实验组全体老师发挥集体智慧积累和归纳了一些教学经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2005年11月由杨岳明老师整理汇编了“TI图形计算器使用技术专题讲义”、“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教学案例(1)”,并教学实验收集整理了许多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课件。

二、研究与实践的收获

(一)TI为学生创设了平等、民主、自主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观念和理论,愈来愈强调师生的平等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脑、动手、动嘴的机会,注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所以课堂上要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问、多方位地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而TI图形计算器恰恰在这方面为师生营造了他们共同需要的氛围.

案例1:郭军老师在复习《指数函数的图象》时,先让学生先作出几组函数图象,然后观察函数图象的特点,并总结每一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郭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其中一组函数是y = 2x与y =-2x,学生利用TI图形计算器作出图象(如图1),一位学生在输入解析式时,输成了y =(-2)x,好一会儿,计算器也没有画出所要的图象,而是一些散点(如图2),这位学生让其他同学检查也没有发现问题出在哪里,怀疑是计算器出了问题。郭老师发现是由于他的解析式输入错了,便要求他仔细对照黑板上的解析式,自己找出问题。他找出问题作出函数图象后,郭老师问他:“你知道为什么计算器画不出你输入的解析式的图象吗?”“指数函数的底数a必须大于0且不等于1.”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郭老师又追问:“你知道为什么在指数函数的定义中要做如此规定吗?” 他诧异地望着郭老师摇摇头,同组的其他同学也不知如何回答.郭老师将y =(-2)x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讨论指数函数的底数a为什么必须大于0且不等于1.学生们热烈地讨论起来,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手,当那个粗心的学生也举手时,郭老师叫起他,教室里安静了,他说:y =(-2)x不满足对一切实数x都有意义,所以计算器画不出它的图象.郭老师表扬他积极思考,又再次强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中的底数a都必须大于0且不等于1. 在这一最基本概念再次得到澄清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出现问题、检查问题、改正问题并反思问题,最终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解决问题,使自己对这一最基本概念的认识进一步加深.而这一次的理解之所以深刻都是缘于他们亲自尝试失败的结果.

(二)使用TI技术影响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可提高教学效率

使用TI图形计算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 兴趣之根本在于它是使得学生知识的形成是主动式的,而非传统的被动式形成;其次是使用TI图形计算器更能直观、形象、动态的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案例2: 学习函数y=Asin(ωx十φ)的图象.

研究该函数的图象,需要揭示A、ω、φ三个量的取值对该函数图象位置的影响,同时要揭示函数y=sinx, y=sinωx, y=Asinωx,y=sin(ωx+φ)等不同函数之间的图象变换关系,这就要给A、ω、φ各个不同的取值,作出其图象,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教学中我们利用TI图形计算器可以非常方便得作出各种不同的图象,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斩、比较得出结论,理解掌握A、ω、φ各个不同的取值对于函数y=Asin(ωx十φ)的图象的作用。实践证明,学生自己揭示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时,也获得了获取知识的思维途径和方法。

(三)运用TI技术有利于优化问题情境

利用TI优化组合,动静结合,能更充分地发挥各种媒体深刻的表现力和良好的重现力,它所展现的信息既能看得见,又能自己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这种多层次的表现力和多样性,有利于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案例3:在讲解利用椭圆的定义作椭圆的图象时,一般的方法是利用自制教具演示.现在可以利用TI图形计算器动态演示作图过程。

椭圆的动点P是到定点F1和定点F2的距离之和为一个常数的点的轨迹。程序开始运行后,随着P点的移动|PF1|与|PF2|的长度在随时变化,但是它们的和是一个不变的数;而且可以随时按键暂停,再按键程序继续运行,这样一来可以仔细观察图中数值的变化。这时候可以询问学生那些是变化的?那些没有变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TI技术降低难度、突破难点,有利于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认真审题,去粗取精,弄懂题意,联想有关的数学知识,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个数学问题的求解,然后再回到实际问题中去。数学建模的意识、思路和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强化这种意识和能力。数学建模对于大部分的同学来说是一大难点。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类问题。

案例4:在线性规划问题的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数学建模、图形演示、模型求解的教学过程。

某家具厂制作木质书桌和椅子,需要木工和漆工两道工序。已知木工平均4个小时作一把椅子,8个小时作一张书桌。该厂每星期木工最多有8000个工作小时。漆工平均2个小时漆一把椅子,1个小时漆一张书桌。该厂每星期漆工最多有1300个工作小时。又已知制作一把椅子和一张书桌的利润分别是15元和20元,根据以上条件怎样安排生产,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建模:设每星期生产x把椅子,y张书桌。从生产工时的限制条件看x、y应满足:

4x+8y≤8000和2x+y≤1300 从产量要求上看,又要x≥0,y≥0 再假设总利润为p,则建立利润函数p=15x+20y 于是把求最大利润问题抽象或一个纯数学问题,即确定变量x、y的值,使其即满足约束条件:

4x+8y≤8000 2x+y≤1300 x≥0 y≥0 又使函数p=15x+20y取得最大值,图示:

1)建立x、y的坐标系 2)画出直线4x+8y=8000 3)确定4x+8y≤8000的点集,即直线4x+8y=8000的下方区域 4)画出直线2x+y=1300 5)确定2x+y≤1300的点集,即直线2x+y=1300的下方区域 6)确定满足x≥0,y≥0的区域是第一象限及x、y正半轴上的点集

7)得到满足约束条件的利润函数的最大值的点应在四边形ABCO内去找。其中B(200,900)是上述两直线交点 求解:

为此把利润函数p=15x+20y看成是以P为参数的平行线系 y = –x + p.所谓求p的最大值就是求使截距p达到最大时的平行线的位置,由图中可知,当直线y = –x + p过点B(200,900)时,纵截距最大,即此时p取最大值,故生产200把椅子,900张书桌可获最大利润为:15×200+20×900=21000元

这是一个典型的高中学生所能接受的线性规划问题,属于建立“不等式(组)模型”和“函数模型”的综合应用问题。问题的顺利解决正是发挥了图形计算器的优势。利用图形计算器绘图功能,可使有关直线很快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快确定出求解范围,并进一步发现在何处取到最优解。

三、研究与实践的反思

(一)TI只能是辅助我们的数学教学,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要科学的运用TI图形计算器,不要以TI代替传统的和正常的数学教育活动,同其它多媒体一样,如果我们过多的依赖于它,很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如对于函数的教学,如果我们一味地利用TI代替手动画图,则会削弱学生对函数图像的理解与掌握,从而使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训练。TI只能是辅助我们的数学教学,只能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它不可能替代我们教师,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TI只能是我们的教学工具。如何处理好使用现代手持教育技术中,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如何在使用现代手持教育技术的教学中,发挥交互式教学的优势?如何在使用现代手持教育技术的教学中,把课内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应该是我们以后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二)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利用TI图形计算器推进课堂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首先要更新自己理念。我们数学学习不仅仅关心的是学习某个数学公式、定理的结果,而更加关注学生参与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哪些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堂研究课的主旨就在于此,不是单单传授一个新的知识点,是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三)需要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结合

TI图形计算器所具有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函数图象功能是建立在数据收集的前提之上的,为了使TI图形计算器发挥更大的效益,应把TI图形计算器与CBL、CBR等各种传感器结合,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中开展应用研究。如何在使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的教学中,把TI图形计算器与CBL 系统和各种传感器结合起来,把数学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也应是我们以后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数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结合应该是个系统性、长期地工程,应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尤其在理论研究、课堂实验方面要长期地给予及时指导。

(四)学生使用技术的滞后影响在教学内容中有效的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

通过二年多的教学实验发现,教学中运用图形计算器与数学课程内容整合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维能力,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但是在高一阶段,由于学校只安排每周一节实验课,学生不能很快掌握TI图形计算器使用技术,对实验教学产生了影响。建议学校在以后的教学实验中,可以考虑适当在开始阶段集中安排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TI图形计算器使用技术的强化学习,以利于以后更有效的运用TI图形计算器技术。

篇6:高中体育排球选项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课题组针对当前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存在三大问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运动状况令人堪忧、管理体系不健全、学校体育失落了“阳光”,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实例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切实进行深入的实践与研究,形成了“转变思想观念、健全管理体系、刷新体育课堂、丰富体育活动”的实践策略。从12、13学年我校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形式的选择,参加活动的次数、时间,体质健康检测结果的对比,以及体育获奖情况表明:上述对策能明显改善当前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有效改善学生体育运动的现状,明显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使曾经“飞走”的阳光体育迈上了回归之路,充分发挥其独特魅力,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常态。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 校本化 实践 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实背景

1、当前学生体质健康及体育运动的现状

2006年初,专家小组对全国10多万名学生的健康体质状况作了为期一年的调研,结果和结论是学生的肥胖症的比率直线上升,已超过日本;视力、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健康体质整体水平连续下降,低于1985年;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近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60.4%的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74.6%的学生将体质差归因于体育锻炼不足;28.9%的学生表示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些数据

给我们以强烈的警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健康状况一路下滑,以个人为中心,喜欢独断专行,缺少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成为新一代的标志。

2、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现状的思考

直面现实,我们发现,阳光体育运动陷入了“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困境,走入“现场作秀”、“临时抱佛脚”、“瞻前顾后”的尴尬局面,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我校正面临着两大挑战:

(1)观念的滞后,导致了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据调查,有些教师认为“阳光体育运动是作秀”。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目标要求模糊,管理缺乏系统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组织机构仅流于形式。从课题组问卷调查的分析中也可以了解到,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状况与理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落差也反映出学校现行阳光体育运动管理体系的弊端。

(2)游荡的地位,使学校体育失落了“阳光”。

体育与健康课往往成为“搭配”课、“放羊课”或是课程表上的“理论课”,处于一种游荡的地位。再加上场地器材不足,师资缺乏,观念陈旧等问题,更使阳光体育运动举步维艰,学生们的“阳光”被无情瓜分。学生期盼着学校体育能“拨云见日”,这是当前学校体育急需研究解决的瓶颈问题。

(二)研究意义

“完全人格,首为体育”(蔡元培语)。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体育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民族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

是无德智也。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2006年,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发布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下文简称《学生阳光体育》)是一个时代命题,它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强势进入公众视野,开启了全新的教育发展模式和教育评价视野,复苏了为国家建设锻造健康向上的一代青少年的梦想,给学校体育打了一针“强心剂”,让“阳光体育”迈上了由边缘向内核的回归之路。

此时,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在思索:我们,能为学生的健康与发展做些什么呢?怎样才能让阳光体育运动这个“动力”发挥最大的功效?两年前,我们就把研究的触角伸向这块领域,结合新时期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调整其思维模式,探索新的更完善的阳光体育运动的操作体系。假如我们从“转变思想观念,健全管理体系,刷新体育课堂,丰富体育活动”等方面去“追找‘飞走’的阳光体育”,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阳光体育运动体系,是否有助于解决学生体质健康当前的困惑,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呢?基于这样的现状,课题组提出阳光体育运动的校本化实践与研究,试图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阳光体育运动的操作体系,以改观阳光体育运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使其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常态。

本课题研究旨在以校为本,以生为本,使阳光体育运动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常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可持续发展。它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强调对学生健康的负责,从根本上迎合了学生的身体发展的需求。因而,做好校本化阳光体育的实践与研究文章无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阳光体育运动”是国家行政、教育部门根据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现状,所实施的一项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一个时代命题。目前,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所采用的运动俱乐部、体育青少年社团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地运动起来,这与我们开展的“阳光体育运动”目的是一致的。国内对“阳光体育运动”研究的专著、论文甚为少见,可以说“阳光体育运动”理论研究还处于空白。就学校实施情况来看,我国的一些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一些成绩,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但不少学校既没有形成定型的模式,也没有一套成熟的做法,甚至于有些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还是一块没有开垦的土地。为此,我们将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调查目前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分析其气息,探索其活动素材的开发和活动开展的策略,从而构建一套比较完整的阳光体育运动的操作体系。

三、概念界定

阳光体育运动是指把追求健康第一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做到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与“阳光”相随,形成长效机制,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口号深入人心,使阳光体育运动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一种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一种积极、阳光、乐观、豁达的生活方式,从而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项全民运动。它具有休闲和快乐两大特征,寓教于乐,引领学生从体育活动走向休闲、走向快乐、走向阳光,追寻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

四、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转变思想观念,理顺“健康第一”与“分数第一”、“阳光体育”与“应试体育”之间的关系。

2、充分挖掘《学生阳光体育》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传达的丰富信息,制定出校本化阳光体育工作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系。

3、构建阳光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融洽的活动空间,激活学生的运动兴趣,演绎充满阳光的体育教学。

4、构建“阳光体育运动”常规,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从组织形式、活动内容、评价办法等方面不断创新,使其生活化、常态化。构建区域性长效机制,将“阳光”效应辐射到了教师、家庭、社区,实现“阳光体育”的校本化、长效性。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和发展要求,分析学校与教师认识不足的原因,实地考察,采集建议。

2、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关于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阳光体育运动等方面的文献以及实验学校的经验。

3、实例研究法:根据方案进行动态跟踪,定点开展实验研究,整合、增删、完善方案,论证实践研究的可行性、过程的科学性、结果的真实性。

4、数理统计法法:运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理统计

五、实践操作

本课题从2012年1月开始一直到2012年9月,共经历三个阶段: A、准备期(2012.1—2012.3):现状调查——撰写方案——分工协作;

B、实践期(2012.4—2012.4):构建运行机制——全面开战(课题研究工作全面拉开,理顺关系、推行方案、搭建平台、实例研究齐头并进,以评促发展,收集研究的第一手信息。)——阶段总结反思(召开阶段性会议,查漏补缺,调整下一步研究的方案与措施);

C、总结期(2012.5—2012.7):整理分析实施情况,撰写结题报告,力求呈现一种动态、发展的实践过程。

(一)构建运行机制,保障活动开展

依托优质资源,我校构建了以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为协调督导,学校行政总体指导,课题组实践操作,各职能部门积极辅助的运行机制。如图:

阳光体育

领导小组

全校学生

政教处

班主任

课题组

音乐老师 体育老师

年级段组

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示意图

(二)转变思想观念,理顺两种关系

1、理顺“健康第一”与“分数第一”之间的关系

“分数第一”是实施“阳光体育”的最大障碍。我们本着“为学生的将来负责,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着想”的宗旨,通过大肆宣传与硬性规定相结合的方法理顺“健康第一”与“分数第一”之间的关系,让全校师生都明白:“健康第一”就是助其成长体魄的过程,同时也是文明其精神的

过程;“健康第一”如同“1”,“分数第一”犹如“0”,没有“1”打头阵,后面再多的“0”都毫无意义。从而做好“减负提质”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文章,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2、明确“阳光体育”与“应试体育”之间的关系 体育贵在主动参与,自觉锻炼。

假如让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进行体育运动,为身体而锻炼就会蜕变成为分数而锻炼,“阳光体育”上着“应试”的色彩,最终就会变成“应试体育”。为切实推进“阳光体育”,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和体育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和优秀学生、评选直接挂钩,强调过程而非分数,强调“育”而不是“考”,引导学生重视并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养成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推动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健全管理体系,推行实施方案

1、学习《意见》解读《学生阳光体育》

认真学习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并依据《意见》(简称)制定并坚持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同时,按《决定》提出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的硬性规定,拨开了以往学校体育的乌云,为学生送上了阳光。

2、运用“减法”制定《方案》

我们摒弃“阳光体育运动是作秀”的错误观,走出“瞻前顾后”的尴尬地,充分挖掘《学生阳光体育》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传达的丰富信息,以

“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为目标,大刀阔斧地动起“变革手术”,架构与“阳光”相约的实施方案。

现撷取《我校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片段:建立“领导小组——教师——学生”三级阳光体育运动网络制度,以减负为前提,启动“减法”工程,充分开展“两操一活动”:上午课间操30分钟,下午眼保健操10分钟;下午第四节课40分钟的阳光体育活动(校园集体舞、武术、跳绳、排球、韵律操等),以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由学生会成员对各班级的“两操一活动”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值周领导负责对每天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带班老师的考勤,督促其带领班级参加活动;领导小组负责考核体育课时完成情况、每天1小时运动时间的落实;每学年组织一次“体育体质健康达标运动会”和“体质健康数据测试”,检验各班级活动课成果,其成绩作为学校的评比依据,以完善对“阳光体育”的常规化管理。

3、搭建“平台”实施《方案》

【平台1】学校开辟体育展示橱窗,定期更换主题。例如:运动损伤处理、体育之星、阳光体育、体育节、体育运动小常识等一系列时效性主题图片展示。通过图片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操、学习优秀运动员奋斗精神、激发运动热情。

【平台2】体育组利用学校、班级多媒体、班级黑板报等,将体育信息、国家体育政策、体育与健康知识传送到网上,供学生、老师、家长了解最新的学校体育动态。

【平台3】举行“阳光体育手抄报” 评比活动,如“体育新闻窗”、“体育与健康”、“阳光体育”、“阳光下的感悟”等。手抄报为学生提供了一份自己的体育读物,创设了一个表达运动感悟的园地。

【平台4】举行“学校运动之星”评选活动,通过自我推荐,学生投票,老师审核的办法评选出学生心目中的“学校运动之星”,用榜样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平台5】每学年举行“体育体质健康达标运动会”“春季长跑”等活动。

(四)刷新体育课堂,还“阳光”本色

1、快乐教学,还课堂以“阳光”

阳光的体育课堂教学不仅能把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融合到一起,更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教师在课的准备部分采用”“叫号结伴”、“变换目标”、“织网捕鱼”、“贴药膏”等有趣的游戏,可提高学生练习的迫切情绪。

请看实例1-《玩绳》,它是课题组设计的一节初中一年级及年级体育课,普通一根绳子,简单、方便,却玩出种种花样,既安全有效,又非常“阳光”。老师先指导孩子们用绳子玩“抓尾巴”游戏,又可以,绳结在师生的眼里、手里变成了飞镖进行掷准练习,变成了手榴弹进行掷远练习;让学生自由组合,用绳子将两脚绑在一起,做两人三足的游戏„„

阳光下,同学们们挥洒汗水,感悟锻炼的真谛,演绎充满阳光的体育教学,这里已经不仅仅是课堂,更是孩子们的乐园。这才是真正的阳光体育!

2、尊重学生,还课堂以“阳光”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尊犹如拨开云雾的春风,它能让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

请看实例2-《量力而行》:黄凤同学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一次又一次地

想跳过2块泡沫的体操垫板,跳得满头大汗,还是跳不过去。这时,老师参与到他们小组的练习中,说:“这个游戏叫‘量力而行’,对不对?要估量自己能力而加泡沫的体操垫板,要让黄凤能成功地完成,应该怎么做?”一生说:“哦,老师,我们从1块泡沫板的基础上逐一加板,行吗?”老师点头表示赞许。金荣翔一跃而过,大家齐呼:“成功!”,同学开心地笑着„„

看着孩子开心的样子,课题组成员深有感触:“只有正确地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成长历程,给予他们温暖的阳光,学生才会快乐健康地成长。”

3、阳光评价,还课堂以“阳光”

阳光评价实施于体育课堂中,对学生微小的进步,也要用积极肯定的语言加以鼓励和表扬,除用“很好、有进步、加油”等评价语外,还可用“微笑、鼓掌、抚摸、拇指”等体态语来评价学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爱”上体育。

如实例3-《花样跳绳》:课题组老师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练习跳绳,并鼓励:“你们很棒!都能开动脑筋想出不同的方法。”展示开始了,后摇跳、交叉跳、双飞、一人摇绳两人前后一起跳、两人摇绳一人跳、两人摇绳两人一起跳、多人配合跳等。钱睿和陈浩两人配合跳绳,还跳起兔子舞——左左、右右、前、后、前前前。老师竖起大拇指,说:“你们是最佳拍档!”。而能力差的同学,老师信任的鼓励、关爱的话:“加油!你能行!我对你有信心!”经过老师表扬,练习中很多学生采用不同方法来尝试练习„„

可见,用阳光评价这“金箍棒”可点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喜人景象。

(五)丰富体育活动,同“阳光”共舞

阳光体育活动是一项综合工程,它不同于传统的课间操,其生命力在于学生对它的浓厚兴趣与积极参与。如果模式一成不变,内容几年不换,再好的东西也吸引不学生。因此,我们从组织形式、活动内容、音乐选择、评价办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大胆改革,同“阳光”共舞,以永葆其生命力。

1、形成常态,快快乐乐做活动

构建“阳光体育运动”常规,将课外文体活动纳入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使其走入生活化、常态化的轨道,是有效实施大课间活动的关键。请看实例4《我校阳光体育活动》:

【举措1】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承载了篮球、排球、跳绳、羽毛球、集体舞、韵律操、武术等活动,它们聚学校的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的集体智慧,充分融合了音乐、舞蹈的特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于是,每天下午的大课间活动已经没有了口令、口号,学生们伴随着音乐走出教室,来到操场,操场上到处都是生龙活虎的运动场面„„这足以诠释孩子们的快乐心境和天真烂漫。

【举措2】学校制定设计和实施制度,有滋有味做活动。如《校园集体舞》:全班的男孩女孩一起练习,男生像绅士一样彬彬有礼,女生犹如淑女,感觉同学之间相处好像一下子就变得礼貌起来了。这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交往的渴望,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交往习惯,有助于学生愉悦身心,有助于学生形体改善,有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活动活泼的开展。

【举措3】学校还举办“运动·健康·快乐”为活动主题的活动,包括文艺表演、体育健身、健美操、武术、等活动,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态。此举营造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氛围,推动了“阳光行动”计划的有效实施。

可见,常态化的大课间活动足以窥见阳光体育运动的阳光身影,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快快乐乐地成长。

2、构建网络,放大阳光效应

要把“阳光体育”的“阳光”效应延续下去,仅仅实现全员性和全面性显然不够,还要实现“阳光体育”的校本化、辐射性,进而构建区域性长效机制。

如学校推出“体育锻炼1+1+1”活动,引进“兴趣小组”管理模式,分设篮球、排球、跳绳、田径、武术等5个分部,由学生自主管理和策划俱乐部活动,教师进行必要的协助和指导,鼓励教师、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使学校呈现出“健美的人随处可见,美丽的心灵自由放飞”的美丽场景,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诚然,构建学校、周边、家庭三位一体的课外文体活动网,令阳光体育活动走出校门,向周边、家庭的延伸,不但改变着学生的身体素质、精神面貌,也将“阳光”效应辐射到了教师、家庭、社区,放大了阳光效应,收获了更多的惊喜。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校本化“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吹响了重视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的号角,号召学生到阳光下、到操

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努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学校有体育特色,确保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大课间活动”、“课外文体活动”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多年不见的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体育锻炼场面重现校园内外,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日渐改观,取得了初步成效。

1、“阳光体育运动”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常态

通过12-13我校14个班阳光体育运动记录表等资料统计,进行数理处理,得到表1—3。

表1 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项目选择情况对照表

① ②

选择项慢跑 篮球 排球 健身

跳绳 羽毛武术 其他 目人均

种数(%)(%)(%)(%)(%)(%)(%)(%)(种)

2.5

1.31 2012学24.2 43.5 10.1 12.0 15.7 20.4 2.7 年

2013学29.3 45.4 10.6 17.0 20.2 37.4 20.5 5.7 年

1.86 从表1可以看出: 2013学年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时,在项目的选择上排序依次为: 篮球、羽毛球、慢跑和武术等;2012学年学生选择项目的排序依次为:篮球、慢跑、羽毛球和跳绳等,其中篮球都是他们的首选项目。

表2 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形式的选择情况对照表 单独活动

①(%)

与家人活与同学活动 ②(%)

动 ③(%)

参与小组活动 ④(%)

⑤(%)2012学年 2013学年 14.7

19.2

52.4

23.1

6.2 15.3

12.3

39.6

7.7

5.1

③①②④ ③④②①

其它 选择位

通过表2发现: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和同学一起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出现比例明显增加,说明我们活动的自主、合作等精神得到足够开发。同时与家人一起活动的现象有所改善。

表3 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次数、时间情况对照表(%)

活 动 次 数

每次活动时间(分钟)经常参有时参很少参不参加 加

2012学年 2013学年

注:经常参加——每周四次以上,有时参加——每周三到两次,很少参加——每周两次以下

从表3来看,2013学年从活动次数、活动的时间均好于2012学年,其

25 <20

加 35.5

加 41.9

2.3

68.5 27.2 4.3 20.3 34.3 39.6 26.0 0.1 79.7 18.5 2.8

中发现教师管理和阳光体育技能指导明显好于2012学年。从2013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充满活力与激情的体育锻炼场面重现校园内外,学校的运动氛围日趋浓厚。这足以说明“阳光体育运动”已成为一种常态。

2、“阳光体育运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通过对我校12学年、13学年学生体质健康身高体重情况综合分析,了解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效果及身体健康的状况。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得到表4。

表 4 学生身高体重情况结果对照表 营学生 养

总数 不良

20121989 67 3.37 %

体重

17.95 872 43.84

19.36 308 15.49

较低

体重 正常

重 超

胖 肥

学年 2018 32 1.59 357 14.67 1187 58.82 385 15.81 184 9.12 2013学年

从表4的统计结果表明:经过一年的实践努力,体育运动状况明显改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每天锻炼1小时的口号已成为事实;学生经过锻炼,体型日趋标准,肥胖、营养不良比例逐渐缩小。这充分显示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功力”。

3、“阳光体育运动”能快速地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

296

319

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学生在乐至县中小学生田劲运动会中,获得男子铁饼第一名、女子铁饼第二名、女子铅球第四名、男子铅球第五名、女子100M第五名、女子200M第六名、女子标枪第三名、男子4X100第四名、400X400第五名、女子4X100第三名4X400第五名等优异成绩。这些都离不开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实施。

实践表明,上述对策能明显改善当前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诸多问题,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让教师引领着学生与阳光同行,体验体育学习与运动的乐趣,丰满学校体育的内涵,让“阳光体育运动”成为一朵迎着阳光而怒放的体育奇葩。这就是我们要追寻的阳光体育!

(二)建议

1、“阳光体育”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权利

“阳光体育”需要全员参与。运动是学生的天性,但没有教师的广泛参与,“阳光体育”照样很难持续下去。因为“阳光体育”不仅仅是学生的运动权利,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参与其中,教师的人格魅力、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修养以及优美的动作示范和巧妙的组织方法,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教师要做阳光体育运动的自觉实践者与先行者,共同行使“阳光体育”的权利。

2、“阳光体育”是学校现有条件下的“阳光体育”

现代体育发展离不开三件东西:一是“硬件”,指场地设施;二是“软件”,指科学的管理;三是“活件”,指人的积极性。要保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必须有一定运动时间、空间以及运动器材。目前学校体育普遍存在设施与场地的不足和运动时间的限制,但我们不能因为“硬件”不足,对

“阳光体育”产生消极抵制和等待观望的态度。教师要明确“阳光体育”是学校现有条件下的“阳光体育”,要有刻不容缓的意识,育人不能等,也是等不起的,我们不仅要去做,而且要做好。教师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化解资金、场地、器材、师资、时间等诸多难题,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和体育器材,从具体措施上狠抓落实,精心组织,科学管理,走出一条具有自我特色的“阳光体育”之路。

七、存在问题及后续研究

(一)存在问题

此报告只是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况且课题立项研究的时间较短(只一年),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研究构建了阳光体育运动的校本化模式,还未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阳光体育运动的操作体系及评价体系。

2、本课题研究更多的是“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内容及开展情况,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研究却比较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我们当前对“阳光体育运动”研究的瓶颈。

(二)后续研究

1、拓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广度,深化研究,构建师生全员参与的校本化操作体系。

2、拓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度,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问题做出更深层次的解释和说明。例如:“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关系问题;“阳光体育运动”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等。

作为今天的体育教师要抓住契机,结合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对学校体育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出更多的有益尝

试,让学生经历的每一节体育课、每一次体育活动和竞赛充满阳光,培养他们团结、合作、坚强、献身的高尚情操。各学校应积极行动起来,重视学校阳光体育,号召学生到阳光下去锻炼身体,努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使阳光体育运动真正“阳光”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2006-12-23.[2]陈至立.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N].中国教育报,20

0

(1)

上一篇:《爱吃的水果》 说课稿推荐下一篇:广告项目特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