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2024-05-23

关于“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的结题报告(共6篇)

篇1:关于“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关于“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合肥市十里庙小学

我校于2009年9月申请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之《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子课题。一年多来,我校课题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工作,坚持全员参与与骨干引领相结合;坚持理论研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坚持研讨课与常态课相结合;坚持课前研讨、课后反思与再实践相结合;坚持统一布置、分工协作、齐头并进、不断沟通相结合,分阶段坚持不懈地探索推进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是一所有着六十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教学方法陈旧,课堂上缺乏“活力”;教学过程中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包办限制,少自主合作、激励创新等,尤其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法指导方面往往是空泛、低质、缺乏策略的。这样的课堂教学造成了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能力不强,最终获得的知识具有很强的记忆性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不能有效迁移、灵活应用。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的痛苦。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一部分专业的年轻教师补充到我校的教师队伍中,他们爱学习、肯钻研,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增添了活力。但由于他们大多刚刚涉足课堂教学,教学经验与方法上还存在着不足,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讨论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对改革我校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低效或无效状况显得更加迫切与必要。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语文学科

1、通过研究,深化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的有效组织和指导,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

2、通过研究,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研究,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朗读的组织和指导,努力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数学及综合学科

1、通过研究,让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倾听。

2、通过研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学会讨论,学会合作。

3、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感受友好交流,学会表达。

4、通过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让学生学会组织。

5、通过教师对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表现作出的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让学生学会评价。

6、通过研究,在数学及综合学科教学实践中,构建学生小组合作的有效课堂教学平台。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小学学科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密切结合新课程标准,突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研究,提升广大教师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优化各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小学语文有效朗读和小学数学及综合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并总结出全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学科研究内容如下:

语文学科主要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朗读的组织和指导的研究” 数学及综合学科主要进行“小学数学及综合学科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人员

课题组主要成员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2.行动研究法。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边实践,边探索;边反思,边归纳;边完善,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形成我校语文有效朗读和数学及综合学科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模式。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3.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7月至2009年10月)

学校建立课题领导机构,成立了领导组,领导组下设了专家指导组和课题实施组,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行事历,同时完成课题申报及开题报告,送市、区专家进行课题论证。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人人负其责,个个有任务,事事有人干,从而为研究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了总课题组下发的专门文件,及时传达了总课题组召开的专门会议精神,学习相关理论,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积极抓起,从氛围上积极渲染,从行动上积极引领,做好研究前各项准备工作。

(二)课题实施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

1、建立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开展学习研讨活动

为了提高课题研究效率,我校实行教研组分时间段学习研讨、领导蹲点制度。要求每次集中学习研讨,交流个人学习心得,积极研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材重难点把握等,通过研讨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每位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开展有效教学研讨课活动

为了促进“有效教学”课题向纵深发展,我校要求每位参与研究的教师都要开展研讨课活动,主要采取“一课两上、同课异构”模式,每节课上课前,在教研组内先集体备课,上课教师“一上”后,组内教师进行研讨,找出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讨论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再由上课教师进行“二上”,教研组教师再次研讨,直到找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模式。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全校教师共上了40余节研究课,其中李芹芹、刘光荣、毕芸芸、刘新霞、沈召梅、宋执斌、李燕琴、江萍等老师采取“一课两上”形式,四年级罗贤玉、舒文娟和六年级李筱岚、孙冬梅等老师采取“同课异构”形式,余锐、严芝、邓圣珺等老师采取上专题研究课形式等研究模式,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

3、建立了专题网页,制作了教师课题专业成长档案袋

为配合课题研究的更好开展,我校在校园网上及时开通了“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专题网页板块,积极鼓励教师们交流研究心得,畅谈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反思教学各个环节的成与败,总结提高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同时于2009年10月,设计制作了教师成长档案袋。教师成长档案袋下发前,学校特地作了专题讲座,重点向老师们讲解教师成长档案袋的意义及正确的填写、建设方法。档案袋下发到教师手中,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一时之间,学校兴起了一股教学研究之风,大家都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努力完善教师成长档案袋。老师们将教科研专题、新课程理念专题、学科性理论研究专题等讲座学习感受装入袋中;将集体备课、公开课、每个人评课、教案、上课实录、评课意见等装入袋中;将自己的读书体会、热点话题讨论、培训体会反馈等装入袋中。学校组织教师成长档案袋建设交流活动,老师们利用教研活动展开互评,互相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成长档案袋。

4、采取了“自修——反思”学习方式

为了促进教师更全面、更有效、更长时间、更自主的学习,我校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教师的自修,将对有效教学课题的研究渗透于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校给每位教师发放一本《有效教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等书籍供教师自学并定期分组对学习进行交流。

教师们自觉地加强理论学习,多次与专家交流研讨,不断反思,研究工作一步步深入,每一个活动方案的设计,每一个研究过程的进行,大家都一起精心研讨、群策群力。研究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反复斟酌,直到大家找到满意的答案,再加上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集众人智慧和长处,从而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促进了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9月至2010年10月)

做好课题验收的准备工作,整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资料,收集整理有价值的研究论文、反思及案例、教学设计等,并装订成册,对教师成长档案袋进行全面检查总结,在此基础上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扎实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技能得到了提升,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了关注,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增强。课堂教学的“123工程”(一个转变、二个提高、三个构建)初显成效。

(一)一个转变 转变课堂教学理念

通过研究,老师们的课堂理念得到根本转变。过去的课堂,老师们要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递;要么机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今的课堂,老师们紧紧抓住五个“拓展”,注重课堂实效。

1、教学目标的单

一、程式化向多元、现代化拓展。

2、教学内容由注重知识、技能传授向注重知识整合,注重学生发展方向拓展。

3、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拓展。

4、教学评价由过场型向人文性拓展。

5、教学方法由模式化向动态化拓展。

(二)两个提高:

首先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如何抓住四十分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一直是老师们的教学研究话题。课题研究让老师们的教学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清晰。

1、精心创设朗读情境,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创设情境我们遵循两个原则即真情和适度原则。真情,就是不为创境而创情,情感来自生活体验,来自文本需求。适度,就是不过多的把时间用在创境上,情境创设不超过4分钟。通过精心创设朗读情境,学生的情感素养得到了提升。

2、充分保证读书时间。保证读书时间是学生读通课文,感悟文本的保证。读书绝不走过场,每节课的读书时间要保证不少于15分钟。通过保证读书时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3、明确每次读书的目的。如今的课堂,学生们每次阅读都会有自己的目标,都知道我这次阅读要了解或解决哪些问题,不再是盲目阅读,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4、注重词句突破,强化朗读感悟。

(1)咬文嚼字体味读。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虽然有些词语不深奥,但每个词都用的精当、巧妙,让学生在品读中细细体味,能加深对文本和意境的理解,强化朗读感悟。

(2)换字删词对比读。课文中的有些词语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用的恰到好处。对这些词语可采取“请出来,送出去”的办法进行换删比较,在换删朗读中体悟语言的精妙所在。

(3)变换句式体会读。有些文章通过变化句式的朗读比较,能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句式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产生的艺术效果也是不同的。让学生在体会中朗读,强化了情感和艺术体验。

(4)结合语境理解读。有些词语看似很普通,但用的很贴切。如果只是靠学生查字典理解,只会理解表象,不能理解迁移。阅读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对词语的演示加以区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

5、注重朗读激励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

研究中,我们紧紧抓住课堂评价的三个维度:适时、适当、适度。做到及时评价,情真意切;适当评价,激励奋进;适度评价,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和认知特点,以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学习的学习成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为宗旨,运用多元、真情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获得成功体验。

第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就当前的合作学习而言,大多存在形式化,缺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为了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研究中,我们注重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因素的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通过引导、调控和管理,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和合作成员的分工职责,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差异,激发小组成员的合作热情,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能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通过教师适度的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和小组主持人的组织管理,维护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解决组内冲突,对组内个人的任务进行加工,对小组共同活动成效进行评估,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成效,提高了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三个构建

首先是构建了新型的教、学关系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归根到底是看学生“学”得怎样。

研究中,我们始终把教师角色定位于“引导者、调控者、参与者”,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策略的运用、学习结果的预设都贴近学生的实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我们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参与,获得成功,实现自我;让老师在教学中引领参与,共同提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其次是构建了高效的语文课堂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研究中,我们紧紧围绕三个有效环节精心组织和指导有效朗读。首先是精心设计朗读情境。一节课就四十分钟,我们认为情境的创设应从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同时控制在科学的时间内。其次是确保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发现和感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朗读感悟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所以,一节课,我们要求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不得低于20分钟。第三是教师精心组织和设计朗读环节。研究中我们重点抓住以下环节:初读发现→精读探究→诵读积累→泛读拓展。初读发现,这是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又常常不被重视的环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都带有自身不同的经验进行阅读的,当学生的阅读经验与课文中的新信息发生碰撞时,就会有许多发现。因此这一阶段,我们的老师要注重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全文,在自读感知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为了把学习目标明确化,我们设计了初读信息卡:

课 题:______________ _ 我搜集的信息:_______________ 我已读懂的:_________________ 我未读懂的:__________________ 学 生: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创设情境,保证时间的基础上,要注重组织,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洞察学生发现问题的焦点,引导学生灵活使用工具书,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等学习习惯。精读探究,这一环节重点让学生精读感悟,解决问题。主要针对发现问题的焦点,让学生精读课文,整合信息收集,通过合作、点拨、交流、阅读等形式启发对话,激活思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调控和启发,善于捕捉创新的火花,渗透学法和朗读指导。诵读积累,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由选择,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教师要注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精彩语段熟读成诵,让他们在诵读中感悟内化,完善自我的预感图式。泛读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灵活运用阅读方法,独立拓展阅读教材,拓展主要来自师生的共同搜集,这种拓展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

第三是构建小组合作的有效教学平台

为了构建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帮助学生按个性、能力、特长等进行进行搭配分组,每组4—6人,推荐确立每组负责人、记录人、发言人,明确各自职责。合作学习时要求每个人都要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后再去合作,交流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记录人记下每个人的观点,在交流过程中,大家对合作的共性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感悟方法,同时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

在构建合作学习方式之前,要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优势和必要性,杜绝把合作学习作为过场的装饰主义思想。对有必要开展合作学习的课时,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目标、环节、问题单、评价标准。合作中要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调控与指导。通过观察、参与,了解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正确的合作学习方法,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协调好每个小组成员扮演好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通过督促,解决小组合作的低效学习行为,启发、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合作探究目标,构建有效教学的合作学习的平台。

八、课题研究的思考

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让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教师专业化得到了发展,让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研究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困惑。

1、如何建立有效教学的科学评价机制?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有效课堂,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符合课堂实际的科学论证。

2、如何在四十分钟时间内科学高效的实施合作学习?我们总感到合作学习在时间上有局限性,与完成课时教学目标在时间上有冲突。

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进行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有效课堂的评价机制,努力实现充满活力、愉悦、高效的课堂。

合肥市十里庙小学课题组

2010年10月

篇2:关于“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黑龙江省讷河市二克浅镇中心学校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以课改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实施到今天,内容涉及中小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基本理念、基本原则、课程内容、教育文化、教育实施、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这次课改关系新世纪亿万学生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新一轮课改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和原则:如,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都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给现有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我们当前的教学现状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累,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低效教学”。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即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特别是我校生源情况比较复杂,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以课题研究为引领,凭借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和课题组、教研组活动,紧紧抓住学科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开展“有效教学”探索实践活动,扎实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1、研究内容: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2、研究目标:

(1)研究一线教师各种课堂教学形式,总结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出结合我校的“校情”、“学情”的教学手段。

(2)使有效教学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素养,把握有效教学的精髓,增强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学意识。

(3)用构建主义理论支撑框架,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验方案,增强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性,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4)促使研究成果发挥最大作用,全面提高本校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科研能力,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研究思路

以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为内容,走理论学习到实践总结再到理论提升最后实践论证的研究路线,从而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案例研究法。结合学科特点,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3、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

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4、反思研究法。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反思,逐步提高研究质量。

5、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8年1月—2008年3月

(1)课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

(2)开展调查分析,立足校情学情师情,制定研究方案;(3)对实验教师进行多维度培训,找出差距,明确研究的目标;

2、实施阶段:2008年4月—2008年12月

(1)开展各项调查分析,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提升,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及实验计划;

(2)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帮助教师系统的梳理实验中的所得、所悟、所感。

(3)依托教学研究月,进行“行动研究”,从不同层面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

(4)立足学科,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进行有效教学途径的探索:探索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有效途径;探索个性化体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探索艺术教学的有效途径等。

(5)启动教师讲坛,坚持以多层面多渠道实施的原则,立足于教师学习成长、有效教学研究的主题,促进全体教师养成有效反思的习惯。

3、梳理阶段:2009年1月—2009年7月

阶段成果形式:阶段研究报告;研究课录像课;交流材料;教案;论文;教师笔记等其他材料。

4、课题研究的推广阶段:2009年8月—2010年10月

5、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四、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教师都建构了自己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部分教师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我校课堂教学上形成“百花齐放”的现象。

2、教师都坚持写教学日记,留下教师成长的足迹。撰写教学日记,既可积累经验,又可进行反思,以求进步,记录有价值的案例。

3、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是校本资源,让教师成为一名真正的课程开发者,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4、教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困惑,我们及时总结,并以课堂实践为基点,以共同研讨、教师间互相听课和评课为手段,促使同事间取长补短,通过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走向“自主开放、协作创新”的发展成长之路。

5、加强“师师合作”,整合课程资源,让课堂有生机、有效率。

6、加强各种培训,使教师将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艺术地应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作

用的重新认识,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的发展。

五、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成效

1、学生受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老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是知识、能力与兴趣的有机统一。本课题研究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得以优化,教师通过对这一目标的专题研究,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策略和注意力的培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与体验中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由此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语文)识记、美观书写生字的方法、自学课文的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数学)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的方法、(英语)识记单词的方法等。从而在班级中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更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2、教师受益

课题实验的过程亦是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我校教师在不断学习、探索与反思中逐渐真正做到深入文本、以生为本、规范流程,能营造“实在”、“和谐”、富有“美感”的教学境界,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目标,在教学试验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对教学策略进行了有效选择,开展了子课题研究(如,徐文玲老师的“看图写话与语文能力训练”,丁林玲老师的“让阅读从第一课时开始”,代厚华老师的“如

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备课”等),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扎实有效。在追求“有特色、有风格、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的同时,部分教师的教学个性也得以体现和张扬,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学校受益

通过课题研究,学校一大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和学生的各项素养得到明显提高,这批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有效教学研究的有力推动者,从而实现了“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有机整合,全面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研究成果

1、实践成果

(1)有效教学课例(文本、光盘)

主要是依据课题研究“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参加各级公开课、研究课活动近20篇案例。

(2)有效教学优秀案例集(文本)

主要是依据课题研究目标,将有效教学的探索与课堂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在课题研究上走出一条新路。本集精选了15个代表性案例。

(3)有效教学研究论文集(文本)

自从开展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充分利用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优势研究环境,积极撰写论文。本教师论文集共收集论文15篇。

2、理论成果

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包蕴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人文性。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按照“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互动——有效课堂管理——有效练习——有效探究策略——有效教学评价”的步骤开展实验,并总结了一系列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语文组推广运用“头脑风暴”作文教学方法和“读—说—演—背” 的低段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数学组在教学中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形成了“自悟、引探、求新”的教学特色;英语组采用“TPR”教学法,将英语学习置于文化背景下,将阅读理解、口语训练、写作学习融为一体,“全英化”的课堂教学语言为学生营造了英语学习的环境。

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实现有效教学是一项艰巨、持久的工程,是课题组成员及全体教师追求的目标,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离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有:

1、如何对有效教学进行更为科学的评价?我们目前仍没有一套判定有效课堂教学的量化标准,只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模糊把握是否有效;

2、如何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这不仅要求更新观念,而且要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何减去无效的作业,提高作业的质量。教师怎样才能为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如何有效地进行分层作业,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育技术、教学方法也应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用先进的教育技术造就优秀的新世纪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事。我们只有不断奋进,努力进取,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才

篇3:关于“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重视建设项目前期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

建设项目前期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项目的投资效益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编制完整、准确的投资估算是实现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基础。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是在对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项目进度计划等进行研究并初步确定的基础上,估算项目投入总资金(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并预测建设期内分年资金需要量的过程。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包括投资机会研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和决策等内容;投资估算是投资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中制定融资方案、进行经济评价的基础,以及其后编制初步设计概算的依据。因此,按照项目建设前期不同阶段所要求的内容和深度,完整、准确的进行投资估算是项目决策分析和评价阶段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

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前期决策的关键阶段,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以及是否符合工程的实际,不仅决定着能否正确评价项目的可行性,同时也决定着融资方案设计的基础是否可靠。

二、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

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施工前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链就在于设计阶段。它对于拟建项目的工程质量,建设周期、工程造价以及在建成后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起普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方法主要有:1)引入竞争机制。设计单位或设计方案的选择实行招投标制建立健全技术和经济互动式控制机制。激发设计者以最优化的设计、最合理的造价旅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收益。2)运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以提高价值目标和建设单位要求为重点,以功能分析为核心对工程的功能和造价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只有价值系数最大即满足必要功能的费用。才是价值功能所耍求,的也是工程造价控制本身的要求。3)积极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在实事求是、精心设计并保证设计科学性的前提下,运用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等方法.将投资限额分专业下达到设计人员,按分配的限额设计,实现对投资限额的控制和管理同时也实现了对设计规棋、设计标准、工程量,概预算指标等各个方面的控制克服了技术和经济、设计与概算相互脱节的现象,严格遵守概算投资限颊设计既有最佳的经济效果。又保证工程的使用功能.既保证了设计质量。又达到控制或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4)推广标准设计。采用国家、省及专业部属的标准通用设计既可缩短设计周期又可采用标准构件.在预制厂采用定型工艺.组织成批均衡生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且可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整个建设周期,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所耍求的。5)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控制理解为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以及当实际值偏离目标值时,分析其产生偏差的原因.并确定下一步的对策。但这只能发现偏离,不能使已产生的偏离消失,不能预防可能发生的偏离。因而只能是被动控制:如事先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目标值与实际值发生偏差,即工程造价控制,不仅要反映投资决策,反映设计、发包和施工被动地控制工程造价。更要主动地影响投资决策,影响设计、发包和施工。主动地控制工程造价。

三、搞好工程招投标管理是避免投资失控的有效保障

通过合理的招标管理,即采用合理的招标方式(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严谨的招标文件、规范的招标程序、公正的评标标准、编制合规有效的标底在承包商对招标文件进行实质性响应的基础上,按照成本效应确定工程造价。实践证明:一份严密。准确的招标文件作为合同附件以及中标价格作为合同价格能很好保证建设工程老价的仑理性、合法性减少因合同不完善而引起的经济纠纷,维护合同双方的利益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四、工程实施阶段一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

施工阶段是把设计文件变成具有使用价值的实体的过程,也是实现工程造价有效控制、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提供原始依据的过程;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点主要有合同管理、施工管理、信息管理。

(一)合同管理中造价控制应关注的主要方面

固定资产投资从可研到投入运行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要签订相应的经济合同,而每一份合同的签订、履行都对固定资产投资控制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将伴随投资管理的全过程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合同、工程承包(施工)合同及设备、材料采购合同构成固定资产投资控制的,要管理方面从有关统计资料分析,上述三项合同的总价款及条款对投资成本的影响占全部投资的70%以上。因此,建设单位对合同管理要形成闭环管理,各职能部门在合同管理上要形成合力;合同条款要增加刚性,减少弹性以免造成投资失控;合同双方在讲求“诚信”市场的前提下,要把“双旅”作为合同管理的目标策略,在正常管理和索赔的条件下给予承包商合理的利润,以保证建设单位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应关注的主要方面

施工阶段要细化施工管理,严格控制预算外费用的支出,合理确定工程造价。1)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材料费在工程中常占有很大的比例,一般占预算费用的70%,因此,材料价格的高低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合理确定材料价格,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2)严把设计变更关。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概算投资内。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设计如有变更必须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并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如突破总概算必须经设计审批单位审查同意。以切实防止通过变更设计任意增加设计内容提高设计标准.从而提高工程造价。3)严格现场签证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材料代用、额外用工、材料价格、各种预算外费用的签证应做到先算账,后签证随时掌握项目费用变化额度,对工程造价尽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促使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许多工程由于现场签证不严谨,增加竣工结算的难度,并导致经济损失,因此,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是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关健。4)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加强投资控制。切实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必须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工程技术、施工现场管理、造价管理等相关人员要团结协作共同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人、财、物等资源,设且合理工期保证工程质量,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与设计人员一起制定既科学又经济可行的解决方案,充分重视节约投资的重要性。

(三)建立建设项目管理及材料价格信息库,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管理的信息是指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分解为具体数字化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库,可以同时为建设单位计划财务、网络建设、运行维护、审计等部门服务通过信息共享.准确、及时的掌握工程进度,有效控制材料、设备的价格,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如某分公司综合楼玻玻幕墙工程,使用的施工工艺、材质相同,但施工单位报价分别为450元/平方米、480元/平方米,由于价格信息未共享,致使施工单位多计工程费4.5万元。

五、加强建设项目竣工结算管理,把好审计关.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审计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内容,才能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1)审核工程合同;2)审核单位造价;3)审核工程量和各种费用的计算;4)审核设计变更;5)审核材料价差;6)审核独立费用。

如实反映建设项目的实际造价竣工决算是由建设单位编制的反映建设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的文件,是竣工验收报告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综合反映竣工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的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是办理固定资产文付手续的依据。

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应包括从筹划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全部实际费用即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和工程建设其他费以及预备费等;竣工决算的内容包括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工程竣工图和工程造价对比分析四个部分其中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竣工财务决算报表两部分又称为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竣工决算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六、结束语

建设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投资控制的实质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只有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才能提高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蔡临申,李化然.浅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途径[J].江苏煤炭,2000.

篇4:关于“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集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特性于一身的综合型学科,具有知识性强、趣味性强、综合性明显的特点。因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以基础课程改革为教育教学标准,高中地理教学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学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遵循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特点及原则,创设有利环境和情境,全面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然而,本文作者结合在教学和听课的过程,总结出高中地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和激发不够。传统课堂的45分钟,教师授课时间占比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整节课下来,黑板上满满全是板书,教学过程没有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2)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枯燥,死板,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和认知程度较低。

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如果授课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注意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和贴近生活,教学质量会大大折扣。

(3)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效果较差。目前许多学校都配置了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这些设备本来可以大大方便教师授课,然而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许多老师上课时使用的课件制作都较为粗糙,疏于讲解,而且对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往往仅将其当做一个幻灯机使用,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4)教师对优秀的网络资源的应用能力较差,现在网上有各种地理教学网站和QQ群等,里面都有大量优秀的地理教学资源,然而教师对这些资源的利用能力却较为有限,有待进一步提高。

正是基于以上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我国教育工作者先后引入了微课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地理微课时间短、内容少、资源容量较小、交互性强、使用方便。

微课目前虽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但根本还在于课堂教学的综合把握,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微课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微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出各种符合地理课堂需求的微课视频,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地理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了实处。一般来说,采用了微课的课堂会更加别开生面,更加让学生以最大的兴致参与到课堂当中,这也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与理念变革,解决了教学当中枯燥无味以及学生昏昏欲睡的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是以“探究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应用,探索微课应用中的重要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成功的在教材的部分重要知识点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作为最根本的目的。本课题通过实际教学的案例研究,对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本课题将通过较长时间的细心研究,以微课在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中的实际案例为突破口,在充分研究影响微课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效果的基础上,对微课在地理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措施进行一系列的探讨,并积极构建一系列效果较好的微课教学案例。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日常地理教育教学过程,改进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高中地理教学有着知识点数量较多且较为琐碎,概念抽象,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低等特点。本文认为合理引入微课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模式,可以整合网络上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激发起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得知识点脉络更为清晰,突出重难点和考点。

二、课题研究现状

微课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最初是以 2011 年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和 2012 年教育部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为代表。随着微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以及新课改的推进,关于微课的研究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在知网搜索关键词“微课”可以看到,最近五年来关于“微课”的文献数量都以50%的速度增加,且数量较多,有7575条,如图1。另一方面,无论是知网或者百度学术中关于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文章较少,例如在知网搜索 “微课”+“地理”仅搜索到203条结果,如图2。可见“微课”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和丰富。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要实现微课的有效运用,我们课题组的共识是,教材抽象,微课能具体化;教材简略,微课能补全教材缺失的知识环节;教材知识老化,微课能让学生紧跟时代;教材只有文字,微课可以是动态视频加讲解。每个成员至少制作一个微课,自己确定适合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让学生学习,自己判断属于有效运用,再发博文,与其他成员交流。网上有一些地理微课QQ群,每天都制作出新的微课,内容涵盖初中高中地理的各个知识板块,我们要精心挑选适合自己学生的微课来使用,同一节微课,有可能让学生看一次效果不太明显,可以让学生复制下来,多次观看,充分消化吸收,帮助他们攻克教材重点难点。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课题文献学习研究阶段。课题研究是需要理论指导的,在理论指导下的课题研究才会有生命力和高度。因此课题组成员首先抽出一定的教学空余时间,主要采用文献法。认真学习有关“微课” 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微课”的重要意义;参照黎加厚教授的分类,每一种微课有其优缺点,各课题组成员选择一种模式自己制作一节微课,应用于教学中。还要把在网上下载的微课让学生学习,并观察效果。其次,工作室成员集体听课,判断这节课上,微课的应用效果是否显著。

第二阶段:课题小案例收集、反思、归纳阶段首先,课题组成员,轮流运用微课讲课,其他人听评课,写心得体会。其次,将自己在教学时所用的微课的与其他老师的方法加以比较,写博文总结得失,将自己在“微课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理清自己的问题,探寻有效的实施策略。再次,在分析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对的微课个性化学习进行效果分析。

第三阶段,主要是汇总、整理课题材料,加以科学地分析和提炼,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个案分析等。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研究成果汇总,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博文、随笔、叙事、教学设计、工作室集体活动照片、地理微课等。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作用探究

(1)引导预习——帮助理解记忆地理知识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有很多散乱的知识点,如何让学生系统的记忆地理知识?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这就是我们教师教学的重点。微课教学倡导“先学后教”,课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观看微视频,与下发的导学案相结合,梳理知识,进行全套的预习工作。许多课堂内容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演示出来,帮助学生对地球有感官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

(2)解疑释惑—生动描述复杂地理现象

地理中很多知识都是枯燥乏味的,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是不知所以然,模棱两可的,因此如何让枯燥的地理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感兴趣?这又是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一大应用。在《地球的运动》讲解中,我采用了动画的形式。通过一张张的动态图片,生动形象地演示出了地球是怎样自转的、怎样公转的以及内部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这让学生对我们的地球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大有裨益。

(3)延伸拓展—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不一样,每个人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导致学生间存在很多差距。但是如果我们放任这种差距只会使差距越来越大,恶性循环,但若照顾后进生的话也会浪费很多学生的时间。所以,这时微课就又派上用场了——制作未学章节的微视频,让对之前知识掌握好的同学观看,预习下一章节,既可以照顾到掌握差的学生,又可以节省好学生的时间。

(4)提炼总结—重现章节知识解决问题

通常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学生只记得一些计算公式,而对于解题思路和原理已经十分模糊。微课的又一大应用就是帮助学生再现章节重点,回忆所学内容。

(5)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关注点

以前的课堂从“教师主讲、学生主记”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对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方式是增加课堂的提问数量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有的简单问题还采用简单的方式进行,这种看是学生主体的课堂其实效率不高。而在微课程背景下,学生在课前需要独立观看,理解视频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课前预习的好坏决定了对微课程视频的理解程度。课堂上,学生则需要将自己的理解,表述给其他学生听,组内研讨。这样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二)利用微课提高课堂效率

(1)正确处理多媒体与课堂、微课的关系

多媒体在教学中是一种辅助工具,并不是全部。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程不使用多媒体效果会更好,比如《大气环境》中,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只需要教师讲解一下就可以,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有些内容需要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就像“洋流”的学习,可以给学生们观看洋流的视频,洋流的运动是怎么进行的?洋流对其后的影响?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这些不能接触到的东西,对教学也是益处颇多。

(2)集体备课,加强微课的科学严谨性

“众人拾柴火焰高”,尽量进行集体备课模式,备课组长分发任务,尝试将复杂繁多的微课任务分配到每一个具体教师身上,由具体教师收集资源,总结整理,搜索最新时讯整合制作成微视频。这样把任务分散不仅减轻了单个教师的负担,而且还集各家智慧于一身,最重要的是经过多轮审核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产生,对教学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好处。

(3)了解微课和教学实际的内在关系

微课就是教学设计的一种类型,但是微课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有一定的考验。教师在微课视频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答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卡壳现象。

六、课题的研究成果

6.1发表论文数篇:《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案例研究—以“昼夜长短的变化”为例》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和运用的实践研究》等。

6.2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变

(1)通过微课的应用,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高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2)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学习习惯,并具有一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考试成绩来看,进行微课案例教学的几个班级的平均成绩要明显高于没有进行微课案例教学的班级。

6.3微课应用效果的调查问卷结果

在应用微课之后对上课学生进行集体访谈,访谈对象为100名进行该文科班学生,年级是高一下学期,男生30名,女生各70名。访谈内容包括:微课内容是否吸引学生兴趣,有没有出现知识点错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没有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没有其他建议,通过这些访谈内容来评测微课的效果。

访谈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将微课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有效辅助学生预习新课,总结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复习知识等,微课视频包含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元素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最主要的是微课时间短,内容精,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掌握起来更容易,如果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反复观看,而且能准确找到没掌握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林燕.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D].上海:上海大学,2015.

[2]孙研高.微课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城市地理,2013(4):12-17.

[3]王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时效性研究[J].高中教育界,2014(3):42-46.

篇5:关于“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指向是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过程和方法要对学生有明显的成效。

一、课题的基本情况:

1、课题研究背景

(1)、当前的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小学生接触的环境既丰富又复杂,他们能够有所感受和评价。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受和评价有差异,极端的感受和经历往往会导致不少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有研究发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有1/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要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教育部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也说明了:当前的教育迫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2)、小学生的成长极其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据有关小学生的调查,有异常心理问题的倾向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比例占到了20%,主要体现在学习、情绪、交往三个方面。学习上,由于少数班级作业量大,内容单调,学生感到学习累、心理烦,对学习无兴趣;情绪上,出现恐惧心理,特别是考试时,焦虑、自卑,他们认为自己“不如人”,不少学生总被失败笼罩着;交往上,不愿和其他同学在一起,即使和同龄人在一起也不感到快乐,对同伴不关心,与人交往不主动,得不到同伴的友谊,显得苦恼、抑郁。这些问题,实在令人担忧,如不加于重视,无论对其个人和社会都会造成不良后果,这一点应成为我们的共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维护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少年儿童排解各种心理问题,从更深层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题提出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过程,其中教师与小学生的关系能给予被教育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经转变了的自己,作出心理调整。(罗杰斯Rogers)本课题研究中所指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其知识和技能给小学生以适合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使其在课堂内外的学习、活动、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增强适应性。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和法规依据

(1)、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本课题研究以“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设”为指针,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等为指导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研究。

(2)、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让老师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与技能,在日常的教学中能够自觉地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学,并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而能够很快地适应新课改的“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对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来说,就是要提高学生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水平;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3)、学生身心发展理论

人的素质包括三个层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这三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完善的人格整体。其中心理素质属于人的素质的中介层面,舍弃心理素质的培养,道德与文化素质的培养,就犹如空中楼阁。

四、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健全学生的人格。通过本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如何通过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实现教育的不断创新发展。具体目标:

(1)、探索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构建具有班级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坚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和特色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构建高效的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本课题研究将从实际出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从班主任工作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探索适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构建一种适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实效性,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开展个案研究,寻求更多高效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五、课题研究内容

1、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

2、校园环境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3、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让学生主动发展。

4、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个案研究。

六、课题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不排斥个别心理需要疏导的学生,不对任何一个学生有所歧视或忽略。

2).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是前提,实效性是目的。就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落实到行动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心理辅导的主体,教学方法、内容选择都应以学生为出发点,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4).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同,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寻求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法。

七、课题研究方法

借鉴现代心理学理论及教育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等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八、课题研究实施

本课题的研究不设实验班;由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全体班主任和各 任课老师参与课题研究。要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一些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针对我校的现状,学校首先在教师中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构建以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为核心,学科教师为依托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提升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的水平和技能。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加优化

我校很早就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于是我们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定位于:以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辅导为主,矫正性心理辅导为辅,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多渠道实施,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健全学生的人格。

2,构建适合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课题研究是从我校实际出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视角,从班主任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探索适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力图构建一种适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实效性,促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深入开展,切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学生人格逐步完善,良好心理素质得到培养

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通过研究的不断深入,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克服困难,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参与活动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心理教育,使学生的认知(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品质得以改善,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每年学校文明学生、三好学生、积极分子等占全校学生的比例逐年上升。

4.发展了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心理测试和分析,学生对自己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能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对于良好性格特征和不良性格特征的认识,努力改善自我个性上的弱点,进行自我疏导、自我锻炼,培养良好性格的自觉性。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在成长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只要通过辅导,得到及时解决,就能使自己的个性品质呈优化发展。

5.增强了控制和调节自我的能力。有些特殊学生,严重存在心理障碍、心理偏差,通过关爱、个别咨询等方法,在他了解了不良情绪对自我身心健康危害的基础上,通过辅导使他掌握一些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在学习生活中就能主动地、有意识地采用较恰当的方法调节和控制自我情绪,努力减少或使自己免受不良情绪的影响,调控自我、发展自我能力得到了不断增强。

6,促进了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

经过一身时间的实践提升,我们的研究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得到了教育同行的肯定。实验研究过程中,许多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结合实践,开展研究活动,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班主任的素质有了较大改变,能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班级管理科学有成效。课题研究,促进了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全体老师理论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九、课题研究反思:

班主任工作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为我们学校推进和发展素质教育展现了广阔的前景。研究的实践告诉我们: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的重要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乃至现代化教育的重要部分,只能加强,不能忽略,教育,要从“心”开始。

课题研究有效推动了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初步形成我校自己的教育科研特色。在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还未解决的问题和困惑。

1.学校积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社会有时则不断伤害孩子的心理,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给学校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如何构建有效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育机制网络,是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我校是城乡结合小学,教师的老龄化和流动性较大,班主任更换濒繁等原因,造成对极个别学生心理辅导的长效性不明显。

3.新闻宣传不够,以至学校的心育特色影响还不够深远。

篇6:关于“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途径的探究的结题报告

常州市兰陵中学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基础学科,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客观依据。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越来越走向开放。把语文放在开放的社会文化的系统中来认识,我们会发现语文学科不仅要解决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还要解决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而更好地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问题。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形成一个联系性的开放体系。只有开放,学生才能实现对阅读意义的主动建构;只有开放,学生的阅读个性才有挥洒的空间;只有开放,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才会有培植和滋养的土壤。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这样传统教育的痕迹,其封闭表现在:学习空间上的封闭——学语文只是在学校、在课堂上;学习资源的封闭——死守教科书;学习程序的封闭——按部就班;学习评价的封闭——教师说了算;学习目标的封闭——死抱参考书结论;学习时间的封闭——学语文仅限于语文课内„„以今日的社会进步、教育发展和时代精神来审视,这样的教学束缚着学习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教与学都陷入满堂灌的死板和疲惫,使学习主体知识偏狭。这种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割断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活、学生个体生活、各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已充分显露了其落后性和弊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前瞻性,时代性,既是对《新课程标准》先进理念 在实际操作层面的应用和验证,又具有开创性,对《新课程标准》理论具有丰富和补充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序原理:

系统科学的“有序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世界进行丰富的信息交流和转化,才能使系统从低级结构向高级结构有序发展。如果系统与外界无信息沟通,则系统就封闭,发展就无序。用“有序原理”审视中学语文教学系统,就应广开学习的信息之源,使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与社会、家庭、老师、同学等进行大量、多层面的信息交流,追求语文教学的高效。

2、解构理论

与“解构”概念相对应的是“建构”的概念。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经历整个学习过程。根据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原理,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设计固定的教学程序,然后引导学生按照特定的程序积极学习,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学习结果。这种教学模式固然是有意义的,但是学生的学习是在封闭的程序中进行的。为此,中学语文开放性教学要由“建构”向“解构”方向发展,解开各种束缚,拓宽语文教学的“开放度”。

3、开放理论:

社会在发展,教育也随之发展,与教育相关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也应适时的发展变化,并在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基础上营造寓教于乐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提供更多有效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自由选择,把自然、社会当做学习资源。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目标及对象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中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探索开展中学语文开放式教育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打破学科界限,探索语文向自然、向社会、向现实生活开放,拓宽语文教育途径,开放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性学习的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的结合,建设起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开放的生活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迅速高效的提高语文素养。

1、文献法: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2、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中学语文开放式教育活动,在行动中研究。

3、经验总结法:分析总结在实验中的成功经验及失败的教训,不断改进实验方案。

4、研究对象:兰陵中学的在校学生

四、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2004、10——2005、1理论学习阶段 2005、2——2005、8调查分析阶段

在这期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工作

1、人力的组织

2004年10月开始筹备成立课题小组。由全体语文组老师组成。他们均有强烈的教改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活力,是我校教学的一支主力军,有力地保障了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

2、物力的组织

硬件:一个多媒体教室、两个电脑室、一个文印室,现多媒体教室已接通宽带,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创新教学。

软件:在以往的拥有的课件资源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信息、素材库。

(二)、研究进程的落实

本学期,课题负责人亲自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课题的总体方案。并结合新课程的理论和本校教学实际,粗略确定了具体的研究模式和研究计划。使实验教师对本课题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感性认识和了解。根据本阶段课题研究的进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1、第一时期主要着重于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①、课题组负责人每周抽一个中午,在电脑室集中辅导,主要学习用POWERPOINT制作简易课件。

②、课题组成员每周抽出1个下午集中学习,认真阅读有关理论书籍,做好业务笔记。

2、第二时期主要围绕全市开展的语文评优课活动,组织实验教师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积极参加活动。课题组成员多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精心完成教学设计和课件设计。每个实验教师都上一节自己精心准备的课,每个老师认真做好听课记录,积极参与评课,能运用开放性创新教学理论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精彩片断及时进行记录,做好课堂反思笔记。

通过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活动,具体实施中学语文开放式教育活动。通过实验老师上研究课,在实践中将中学语文开放式教育活动的设计、实践、修 3 改三者结合在一起。

3、专题研究总结交流阶段,根据有关设计和实施,每人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有关专题研究文章。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总报告,做好第一阶段的结束工作。2005、9——2007、7课题实施阶段

从2005年9月开始,在之后的四个学期中,我们研究组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怎样把学习到了理论在课堂中去实践,并形成符合我们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的独特的课堂学习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的再实践;以及针对激活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系统的评价体系。

在我们语文组,每位老师每个学期都要在校内开1—2节研究示范课,我们就抓住这样的机会,针对不同的年级,探究如何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并且把重点放在评课上,从课前的教学准备到课堂教学到课后反思、评价,力图做到教学的完整化。

周忠巧老师《窗》的教学反思:对教材的挖掘需要不断的深入、透彻,文本中的资源需要充分利用好,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要把语文课上“过”——听〈变色龙〉一课有感》中,周老师针对某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忠恳的评价。庄晓芬老师《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身心的愉悦——激活学生的情感投入》教学反思:“学生不管一旦把对知识的渴求,转化为情感的投入,那么在课堂中的表现就是他们的自觉行为,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了。„„把目标定位在让学生在愉悦中体验文章的情感,在欣赏中发现美,而欣赏的过程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薛燕霞《天安门前看升旗》的教学反思:“学生的情绪只有被调动起来,被深深的感染,并全情投入,才是一节成功的课。”刘肖蓉关于《错过》的教学反思:“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关键还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今后的课堂上我要做到完全以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备课,课堂上做到动态生成。”《松鼠》的教学反思:“教师课堂缺少激情,所以学生在课上思考的时间多,活动形式少,显得不够活跃。„„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指导方法,更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掌握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种理念,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储红仙《父母的心》教学反思:“空洞的说理是无效的,只有相识的材料才是最好的佐证。因此,上课要求老师要能根据课堂的需要,补充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资料,老拓宽学生的视野,并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此,要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我们老师首先要活起来,要肚里有货。„„实施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必须紧扣文本。围绕文本解决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培养同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这些教学反思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存在于课堂中的问题,我们借助学习的理论在不断的改进、完善着我们的课堂。

总结推广阶段: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有效途径”的探究历经了3年的研究学习,我们如何将学习到的好方法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是总结推广的重点工作。

首先还是应该在教师方面进行改革,让每一位教师都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寻找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措施。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得到的这些好方法应该是渗透在我们平时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逐步习惯有效的教学策略。

五、研究成果

教学方面:

在这三年的学习中,作为教师,我们的成长是看得到的。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将学习和实践的心得记录了下来,形成了一系列有质量的论文。庄晓芬老师的《利用语文教学阵地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获04年“师陶杯”三等奖,《深入文章心脏 品读作者内心世界》和《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发表在《常州教育》上,《情感——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扇窗》发表在《语文报·教师版》;储红仙老师的《让学生动起来——探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我见》获04年“师陶杯”三等奖,《让师生的情感在课堂上飞扬——感悟〈心中的海〉》获06年“师陶杯”三等奖;邹清虎老师的《浅谈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发挥》获《我与新课改》征文三等奖,《真正地关注学生》发表在《常州教师教育》第三期;薛燕霞老师的《做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获04年常州市教育学会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会论文评选二等奖,《见论影视网络对语文教学的拓展作用》发表在《江苏教育技术报》,《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和《中学生作文“人物形象雷同化”的纠正》分别发表在《常州教师教育》第三期和第九期上;刘肖蓉老师的《激活课堂 扮好角色》和《创设活力课堂 实现动态生成》发表在《常州教师教育》上,《利用语文教学阵地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发表在《学习方法报》上;周忠巧老师《关注教学对象心理结构的“金三角”》发表在《常州社会科学》,《让学生“演”语文》发表在《学习方法报》。

除此之外,语文组的青年教师在此次探究学习中也是一支生力军,在学校举办的几次优质课评比中,屡获好评,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大大的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在这几年的中考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成绩稳步提高。

学生方面:

学生在这次课题研究中也是有收获的,每个年级的语文老师都尽心尽力的指导着学生参加市里举办的征文活动,学生的学习有了价值体现,更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他方面:

在这次课题研究中,组内成员团结协作,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力拓展语文课程的学习研究领域,利用学科渗透扩展学生的知识积累面,大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从题山书海中解放出来,更自主地去学习。

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在历时三年的课题研究和实践课程中,语文组的课题组成员学习最新教育理念,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可以说语文组的教师在三年的课题研究中是和课题一起成长,是课题促使教师不断成长。但课题的真正操作和实践能力还不强,独立承担课题的能力还不强。课题的参与还不是很积极,有时显得很被动。在推广实施阶段,虽然学生和教师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对于优秀学生的培养力度还不够,在提高课堂效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要尽力解决。

常州市兰陵中学语文组

上一篇:铁道通信概述教案下一篇:工程资质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