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62例临床观察

2023-03-03

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 严重的鼻窦炎、鼻息肉可引起患者头晕、头痛,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过去我们常用传统手术治疗, 但效果不佳, 容易复发。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解剖学、医疗器械、手术经验的不断深入研究, 鼻内镜手术已成为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常用方法, 它可以有效清除鼻窦部复合体病变, 保证窦腔通气和引流通畅, 同时还能行鼻中隔矫正术, 为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提供良好的治疗条件。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采用鼻内镜手术方法治疗鼻窦炎、鼻息肉32例, 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先将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鼻窦炎、鼻息肉62例, 男38例, 女24例, 年龄19~56岁, 平均41.2岁。病程1~13年, 平均3.9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粘稠脓涕、头昏头痛等症状。所有患者均进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或MRI检查确诊。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分型[1]:其中Ⅰ型1期7例, 2期13例, 3期5例;Ⅱ型1期9例, 2期15例, 3期7例;Ⅲ型6例。有4例伴鼻中隔偏曲。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2例, 采用鼻内镜治疗, 对照组30例, 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检查, 应用抗生素常规治疗。鼻内镜治疗:患者仰卧位, 常规开放静脉用药通道, 采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 充分收缩鼻腔黏膜。所有患者均采用Messerkinger术式, 根据病情先将鼻腔鼻道嗅裂的息肉组织摘除, 显露鼻腔侧壁的解剖标志, 清除部分息肉病变中的鼻甲或粘膜组织, 再依次切除钩突, 筛泡, 并根据病情不同开放蝶窦、前筛、后筛、上颌窦口扩大、扩大额窦或蝶窦自然开口, 疏通鼻额管。伴有下鼻甲肥大者应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对中鼻甲息肉样变或肥大者行其前外侧缘及下缘部分切除术。手术应彻底清除病灶, 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功能, 使鼻腔达到良好的通气和引流。手术结束后应在鼻腔常规用凡士林纱条或明胶海绵填塞止血, 24~48h分次抽出鼻腔填塞物, 清理鼻腔内血痂及分泌物, 并用1%麻黄素滴鼻液加庆大霉素4万U滴鼻, 每日2~4次, 保证鼻腔湿润、畅通;同时使用抗生素3~5d。

传统手术治疗: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摘除鼻腔息肉组织, 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鼻腔常规用凡士林纱条或明胶海绵填塞止血, 同时使用抗生素3~5d。

1.3 术后随访

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1次, 用0.9%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及淤血, 保持鼻腔通畅, 冲洗4周后, 术后每1个月复查1次, 查看并清理增生肉芽、囊泡、水肿黏膜及复发性息肉, 分离粘连情况, 随访6个月。

1.4 疗效判定

参照1997年海口会议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标准: (1)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鼻腔通畅, 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 窦腔黏膜上皮化, 无脓性分泌物发生。 (2) 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减轻, 内镜检查显示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 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形成。 (3)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 内镜检查显示鼻腔粘连, 窦口狭窄或闭锁, 有脓性分泌物, 并有息肉再次形成。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可以看出,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见表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 对照组总有效率66.7%,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6个月复查, 治疗组复发3例, 复发率为4.9%, 对照组复发11例, 复发率为17.7% (占总人数) , 见表2。

3 讨论

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污染, 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过去我们常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 但其创伤大、治疗效果不好, 容易复发, 不易被患者接受。随着鼻内镜手术在临床上的使用, 极大地推动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鼻内镜手术可在内镜观察下进行可视性手术, 可清楚地看到病变部位和范围, 能在彻底切除病变, 对组织的创伤性小, 还能不损伤鼻腔及鼻窦部的正常解剖结构, 有效保存鼻腔的功能和结构[2]。

3.1 鼻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容易复发的原因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治愈率高, 但是鼻窦炎、鼻息肉的复发率高, 有资料显示:Ⅱ型中的治愈率呈递减状态, Ⅲ型治愈率最低。造成其复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鼻窦炎长期不治或治疗不佳容易造成慢性鼻窦炎, 鼻窦炎在进行鼻内镜手术前曾有过手术史, 破坏了鼻腔正常的解剖标志, 使手术难度增加, 手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术后疗效差。 (2) 长期的慢性炎症造成病变范围增宽, 加之鼻息肉的发生, 在手术时切除范围广, 出血量多, 影响术野范围不清, 使病变组织不易清除, 残留的组织继续生长, 容易复发。 (3) 鼻息肉容易造成循环障碍和炎性物质增加, 发生变态反应, 使鼻腔难以上皮化。 (4) 鼻中隔偏曲, 造成鼻腔内血流动力改变, 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对鼻腔的清理难度, 造成术后鼻腔内发生粘连和引流不畅。

3.2 鼻内镜治疗的优点

鼻内镜属于微创手术治疗, 对患者的创伤小, 容易被患者接受。而且鼻内镜可清楚地显示鼻部的解剖位置及各个鼻甲的大小和鼻腔是否通畅及堵塞的程度, 清楚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 为手术提供有效地治疗前提, 避免手术的盲目性, 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保存鼻腔的功能和结构[3]。

3.3 手术中注意事项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鼻内镜手术清除鼻腔息肉的同时, 应使各个鼻窦部的开口开放, 充分引流, 保留鼻腔部有正常的粘膜存在。 (2) 中鼻甲部病变时, 由于中鼻甲的解剖位置变异或病变, 容易引流不畅导致鼻窦炎的发生, 但手术时应进行清除病灶, 保留中鼻甲。因为中鼻甲在维持鼻腔生理功能方面有重要意义。 (3) 有鼻腔部变态反应的患者, 应先常规使用类固醇激素, 抑制炎症反应, 降低血管通透性, 减少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术后可减轻鼻腔黏膜水肿, 防止或缓解息肉的复发。

综上所述, 鼻内镜治疗效果好, 创伤小、并发症小、复发率低, 容易被患者接受, 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2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2例, 采用鼻内镜治疗;对照组30例, 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 比较2组疗效。结果 从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看, 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从疗效看,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 对照组总有效率66.7%,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鼻内镜治疗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小、复发率低、容易被患者接受, 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关键词:鼻内镜,传统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 (1997年, 海口) [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8, 33 (3) :134.

[2] 杨德生.鼻内镜下治疗7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6, 6:18.

[3] 陈爽, 黄岳, 李燕玲, 等.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与慢性鼻窦炎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 2008, 3:211~212.

[4] 刘丽岱, 许燕.内镜鼻窦手术62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 2005, 11 (11) :1185.

[5] PONIKAU J U, SHERRIS D A, KEPHART G M, et al.Features of airway remodeling and eosinophilic inflammation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is the histopathology similar to asthma[J].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3, 112:877~882.

[6] 徐一凡.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45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09, 4:52.

上一篇: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分析下一篇:关于中考思想品德复习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