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视野中的初中语文教学

2022-12-23

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领域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教学”研究隐含的假设之一是“教学的转型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前提”。因此, 教师如何通过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角色转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1]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受学生欢迎, 且效果明显。但有时事与愿违, 教学成效与实际付出的努力会不成正比。课堂教学无效现象或低效现象是一些教师的心头之痛,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更是迫在眉睫, 因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关注。如何进行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制约初中语文课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依笔者之拙见, 制约有初中语文效教学的因素很多, 其中包括语文教师素质、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等主要因素。本文就影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几个主要因素展开讨论, 谈一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彰显实效的问题。

1 有效教师决定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诸多影响初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中, 教师是关键。因为有效教师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师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1.1 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号召力, 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语文教师本人的学识修养、谈吐举止、品行气质、敬业精神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 并对学生起着榜样和表率作用。有效教师有一种主动热情的个性特点, 重视对学生主动热情, 能始终保持一种主动热情的姿态。有效教师总是设法创设一种包容、鼓励的课堂环境。有效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 对学生的成功有积极的期望。他们通常接纳、宽容, 尤其懂得容错, 因为他们知道“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2]因此有效教师的个性特点往往平易近人、妙趣横生、热情洋溢、积极进取。

1.2 具有扎实的本体性知识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语文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水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语文教师的魅力绝大部分来自于教师本人的业务功底和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学生对教学水平高、业务功底好的老师自然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和崇拜情结。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 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在专业知识方面做到高屋建瓴、谈吐自如, 他的课堂教学就不可能做到有效、有趣、有生命力。

1.3 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有效教师必定对教学大纲的要求胸有成竹, 他的课堂教学与大纲的要求肯定是一致的。有效教师还会随时了解学生的需要, 尽量从学生的水平和现状出发进行语文教学, 据学生水平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 使之与学生的需要相适应。有效教师灵活、适应性强, 他们懂得教学不是一项个体劳动, 他们会与同事合作, 努力学习并尝试先进的教学理念。他们不怕失败, 因为有效教师努力希望改进自己的语文教学。

1.4 具有良好的条件性知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丰富的学科知识并不是成为好教师的唯一条件,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保障教师成功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种知识一般是动态性的, 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完善。所谓教育或教学, 从通常的意义来讲, 就是教师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生动活泼地将知识教给他们。“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生动活泼”就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1.5 具有很强的教学监控能力

有效教师是一名成功的课堂教学管理者, 他们懂得如何让学生学会并掌握知识。有效教师坚信有效课堂教学是建立在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对学生积极的学业期望之上的。

课堂管理指教师组织学生, 调控时间、空间、教学材料, 从而使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有效进行。有效教师调控课堂, 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尤其是积极参与在教师引导下的教学活动。在这样的课堂环境里, 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期望, 并通常能够成功。受到良好调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轻松愉快的, 又是积极参与的, 很少有浪费的时间, 也没有混乱现象和中断上课的现象。受到良好调控的课堂教学是任务型的, 是可预见的。反之, 不善于课堂调控的教师可能只会用规章制度约束学生, 缺少与学生在心灵上的交流和共鸣。

1.6 不断充电, 加强研究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教育环境, 有效教师通常会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学习。因为教育实践的情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而原有的理论和知识只具有相对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凭所学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进行专业的实践尝试, 还必须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教育环境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 如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等。有效教师运用已被验证的、广大教师都在做的、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教学实践, 能把所学的知识与教育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 逐步形成有效、优化的教学实践。

2 积极的课堂环境是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标志

努力营造积极的语文课堂环境是进行有效语文教学的保证, 也是有效教学的标志。学生在课堂里要有安全感、归属感、使命感和成就感, 这样他们会处在学习的最佳状态, 充满自信, 觉得学习很有意义。所谓安全感就是学生不怕出错。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 没人会嘲笑奚落一个努力克服困难、积极上进的人。归属感就是每个学生都愿意把自己与全班融为一体, 集体荣誉感强, 觉得每个个体成员的努力都与整个集体的荣誉有关, 因而他们就有了为之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持久的成就感。但是, 要让学生在课堂里产生安全感、归属感、使命感和成就感, 教师就要采用有效的教学行为。有效教师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 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不断调整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努力促进学习活动的进行。在这一过程中, 有效教师常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 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言语与体态语言是沟通师生双方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 有效教师在这方面总是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 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并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

积极的语文课堂环境的形成与教师的有效评估和反馈也密切相关。对沟通效果的及时评价与调整是很重要的,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回答、作业、交流、操作等学习行为要进行及时评价, 或指导学习主体及其同伴对学习行为进行评价。这样课堂生活会自然形成, 学生的语文学习策略慢慢养成, 语文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让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体现“四得”:听得懂、说得清、读得透、写得好

3.1 听得懂——乐于倾听,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

“听”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堂倾听。一方面, 既要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 又要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 既要听得进去, 听清楚, 听完整, 又要听得懂, 听出重点, 听出实质。同样, 乐于倾听,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这不仅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 更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品质。课堂上,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相同经历:老师台上讲, 学生台下看, 半听半不听;同学发言刚开讲, 或只讲了一半, 边上的学生就坐不住了, 抢着举手;也有些学生既不打断别人的发言, 又听不进别人的发言, 更多的是听了, 但不求甚解, 只是雁过留声。课堂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倾听的要求, 鼓励学生认真倾听, 明确“倾听”是一种良好习惯, 是一种美德。

3.2 说得清——敢于表达, 表达有条理, 注重语言美

说是言语的表达, 它不仅是语文实践运用能力的再现, 而且借助说的实践可以熏陶情感, 享受乐趣, 形成价值观念。“敢于表达, 表达有条有理”, 这既是要求学生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大胆、自信、乐观、又要求学生在口头表达时做到认真、清楚得当。“说”的训练可以归为这么几类:一朗读, 要求以标准普通话, 适当的语调、语速朗读诗文;二复述, 复述一段文章或一个故事;三介绍, 把所见的人、景、物、事, 清楚、流畅地说出来;四回答, 可以是师问生答、生问师答, 或学生彼此互相提问回答;五讨论, 围绕一个话题或一个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六演讲, 在公开场合, 面对听众, 就某个问题或围绕一个中心发表意见、阐明道理、抒发情感;七辩论, 对立的双方就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针锋相对地发表意见, 进行辩论。

语文学习就是如此这般——把书读好, 学会复述, 尝试介绍, 用心问答, 积极讨论, 生动演讲, 敢于辩论。也正是在这样有意识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概括力、鉴赏力等逐渐形成, 并最终提升语文素养。

3.3 读得透——善于阅读, 在阅读中体验情愿, 丰富积累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手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时下, 读, 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 更因为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此, 在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 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读书训练, 力求读透、读精, 既要通过阅读培养自我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又要在阅读实践中体验语文情感, 丰富语文积累。

3.4 写得好——勤于写作, 倾述真情实感

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落脚点与最终归宿。从本质上讲, 它既是对听、说的积累内化, 又是对阅读的吸收外化, 它既有助于学生语言的丰富, 活跃思维发展, 又有助于良好语感的形成, 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说语文中听、说、读基本的技能训练, 最终要落实到“写”的层面。

写什么?怎么写?首先精选典型例文, 详加分析, 从标题、立意、结构、技巧等方面品其精妙, 得其诀窍, 模其形仿其神。然后能“动之以情”、“鼓之以劲”, 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情感, 激活学生思维, 创设灵动活脱的课堂氛围, 坚持写日记、周记或随笔。最后是“写之有趣”, 写的内容应当有情趣、有理趣, 写的方式方法应当有乐趣、有兴趣。

总之, 听说读写的训练是语文学习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式方法, 四者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语文学习中“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基于‘语’, 不可偏指, 故此而言之。亦见此学科, ‘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语文, 练习作文, 因为‘读’‘写’之事, 而苟忽于‘听’‘说’, 不注意训练, 则读写之成败亦将减损。”[3]实践证明, 唯有扎实进行读写训练, 学生的语文素养才真正得以提升。

4 要为学生创设实践性强的初中语文课堂

学生要学的东西很多, 而时间又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语文课不宜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不需要把学生个个培养成语文教师, 甚至语言学家和文学家, 而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我们见到过这样的学生, 他们表达正确流畅, 简洁生动, 妙趣横生, 可就是不明白自己写的文章里用了些什么修辞格, 出现了哪些类型的复句。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学生, 他们对语法修辞和文章写法的知识非常熟悉, 能说得头头是道, 但是语言贫乏, 文章干巴而不通畅。这样的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因而, 我们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文本,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5 初中语文课堂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语文学科有能力也有条件依照教材的体系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在训练的最初阶段, 可以适当点拨, 帮助学生吃透课文。教师可结合课文设计一些问题情境,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问能触及学生心理, 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 可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被认知对象。教师要放弃自我中心意识, 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 鼓励学生的独特见解,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即使学生的看法不正确, 教师也应予以辩证分析和引导, 以保护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实践证明,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 想像力是丰富的。语文教学中开展这方面的训练, 既有利于语文教学本身, 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创造精神所需要的健康的人格心理。

6 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走出尴尬

在对文本精神的理解上, 过去我们只能压制异端, 统一成所谓的标准答案。新课程标准在这一点上比原有的教学大纲对教师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教材的开放性打破了对教材的崇拜迷信、惟一单向的观点。部分课文由于年代久远, 学生感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追求学生理解课文主题的同时, 决不能忽视对新现象、新事物的解释。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能体现实践性, 鼓励学生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释生活, 更好地理解生活, 从而达到课内外知识的迁移。我们只有大胆突破教材,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文, 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目标, 走出尴尬。

7 提高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内在素质

教师口语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 对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教师的课堂用语, 一要在生动简洁上下功夫。教师在对教材的内容、重难点烂熟于心之后, 要从文本的导入、问题的设置以及分析总结, 到分析时的过渡与衔接、铺垫与暗示, 力争字字珠玑, 妙口生花。二要在逻辑思维上细推敲。有一些课文, 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对于课文内容要反复钻研、揣摩和推敲,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层层深入地梳理、剖析, 给学生以完整而清晰的印象。三要在思想感情上打动人。在学习一些情感浓烈的文章时, 教师要首先动情, 要善于煽情。语气或慷慨激昂, 或悲痛欲绝, 或婉转缠绵, 或喜笑颜开……激发学生的真情, 唤醒学生的心灵, 引起学生的共鸣。另外, 恰如其分的表达, 精彩到位的点评, 幽默风趣的言辞, 旁征博引的诠释, 无一不让教者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威风八面。

总之, 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主要场域, 也是实现“育人”价值追求的主渠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取决于语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关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构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是提高初中语言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本质诉求。

摘要: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核心领域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如何通过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促进角色转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 结合教学体会分析初中语文教学有效策略与实施。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呼唤教师决战课堂[J].上海教育科研, 2007 (2) :34~35.

[2] 施丽华.对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 (11) :39~40.

[3] 邹晓兰.简简单单学语文——浅谈语文有效教学之途径[J].时代教育.2006 (11) :39-40.

上一篇:如何帮助卫校中专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下一篇:简析中国自由贸易区金融试点改革——以上海自贸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