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自由贸易区金融试点改革——以上海自贸区为例

2022-12-23

1 引言

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 世界经济恢复速度缓慢, 以对外贸易为主要经济增长拉动点的中国面临一系列挑战, 外贸需求下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在我国境内试点自由贸易区, 实现真正的“境内关外”, 或将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 对亚太及周边地区贸易发展也能产生正面促进作用。自2013年国务院批复成立第一个上海自由贸易区, 短短几年, 陆续有广东、天津、湖北等地建立自贸区, 截至2017年3月, 共有11个境内自由贸易区建立。原先国家比较多管制的金融创新服务及相关衍生产品、商业服务、涉外文化娱乐教育服务等, 都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而金融创新已经在自由贸易区率先开展起来, 7批共计80个金融创新案例带来的是无限机遇。

2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简析

2013年9月开始,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陆续出台支持自由贸易区金融建设的51条意见, 从此揭开了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序幕。以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和创新为例, 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在展开, 包括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 (FT账户) 、推广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制度改革、投融资汇兑便利, 而金融创新平台及银行机构也围绕这五个主题进行建设及开展业务。

2.1 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

我国外贸企业长期以来都是按照实需原则来开展外贸业务, 预估需要多少外汇资金, 继而向外管局申报, 审批通过后才可使用外汇资金。而外贸企业一般会向外汇管理局申请设立外汇结算账户, 在结汇及售汇过程中, 企业需要将持有的外汇资金出售给指定银行, 同时外汇指定银行将外汇卖给外贸企业。在结汇和售汇过程中, 企业将人民币按汇率牌价转入外汇账户, 以此来开展外贸业务。这种严格的监管机制是一把双刃剑, 优点是保证了国家金融安全, 但是外汇额度的审批过程耗时较长, 有的时候甚至会耽误企业的商机, 错过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时机。自贸区建立以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 退出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体系, 以期达成账户内资金可以自由在人民币和外币之间自由兑换的远景目标, 为自贸区内与海外货币资金的双向流通打通一条资金的高速路。并且FT账户的金融创新还体现在注册申请人方面, 自贸区内注册企业, 包括个体工商户, 工作或生活在自贸区内的个人都可以申请FT账户。根据FT账户金融改革方案, 有的银行已经向市场推出了相关的银行产品, 以上海银行为例, 开展“自贸融”业务, 境内银行给境内外公司的FT账户直接贷款, 与国外融资体系更好接轨, 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和财务费用, 商业银行的市场创新活力也得到新的激活。自贸区的金融业务逐渐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助推器, 具有“虹吸效应”。

2.2 人民币跨境使用

人民币国际化一直是最近这些年我国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 2009年4月,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拉开序幕。而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剂强心针。第一, 自贸区内的机构和个人可以通过任意一家上海地区的银行直接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第二, 自贸区内的支付机构通过自贸区也可以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第三, 自贸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还可以直接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 此举意味着, 区内企业可以选择是在境内借钱还是境外借钱;第四, 境外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自贸区购买人民币债券, 上海市政府在自贸区内发行的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区内和境外企业可通过银行间市场购买;第五, 利用“熊猫债”进行融资, 国际多边金融机构获准在国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进行融资;第六, 自贸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开展集团内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第七, 为了满足人民币跨境支付的需求,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正式启动, 开展人民币与外币的同步收付业务, 进行人民币跨境贸易和投资的清算。

总之, 种种举措在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的同时,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 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 为早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金融创新平台的建立

为了支持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和改革, 几年时间, 国内多家金融机构陆续推出新的平台, 作为面向国际金融交易平台的新窗口。

(1)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交易中心推出的企业股权交易获取融资的平台就是极具代表性的平台之一。在我国, 如果某家公司有上市融资的需求, 在A股市场需要经历严格的标准审核, 同时还要经过漫长的等待, 很多企业退而求其次选择到港股甚至是美股去上市。新平台推出以后, 在自贸区股交中心挂牌的企业, 可以通过股权交易获得融资, 这一举措帮助很多中小企业顺利融资, 为这些企业开辟一条融资的新渠道。

(2) 上海证券交易所。

证交所推出“沪港通”, 进一步打开大陆和香港的股票投资者的通道, 内地投资者可以直接购买港股, 而不需要预先购买港股ETF或QDII产品。

(3) 上海黄金交易所。

众所周知, 中国在国际黄金交易中是没有黄金交易的议价权的, 该议价权都由各大黄金现货及期货交易的炒家定。中国经济要更好融入世界经济, 就应该有自己的黄金议价权, 必须得有自己的国际化黄金交易所。2014年, 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再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 注册资金5亿元, 为打造国际化黄金交易所, 争取国际黄金议价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如何平衡金融创新与监管

3.1 吸取历史教训

金融创新是自贸区建设的重头戏, 几年时间自贸区金融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 但是金融创新也是一柄双刃剑, 另外一面也有潜在的危机, 创新的同时, 金融监管如果没有跟上, 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汇率风险、逃税和洗钱等, 更严重有可能会导致金融危机。

最近的两个案例就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以泰国、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政府为了加速发展经济, 退出各种优惠政策, 吸引海外投资, 大量外资涌入东南亚国家, 而东南亚国家政府没有做好必要的监管和防护。在某些国际金融大鳄恶意做空下, 导致东南亚各国的美元储备在短时间内被消耗一空, 最终导致东南也金融危机。

而美国次贷危机年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银行大量发行次级债, 金融机构利用高倍数杠杆, 来达到扩大交易量的目的, 比如在次贷危机里破产倒闭的美国雷曼兄弟银行, 它所发行的次级债规模是它资产规模的五十倍以上。

3.2 加强自贸区金融监管

发展自贸区金融创新是必需的, 人民银行、上海保监局和上海银监局等机构纷纷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 但是前车之鉴, 金融监管也是必需的, 以上海自贸区为例, 区内推行的创新监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规范监管制度、完善监管程序和创新监管方式。例如,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和市政府建立跨部门的跨境资金检测分析与应急协调机制, 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探索事中事后监管, 从“事前审批”转到“事中事后监管”, 强调区内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但对取消事先审批的每一个项目同时做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监管与创新同步进行。允许自贸区内银行等金融机构, 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 对现存的金融监管法规没有覆盖到或者不明晰的方面, 允许先行先试。

总之, 金融监管是维持金融稳定的基础, 而金融创新又是自贸区金融发展的基础, 如何保持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平衡, 上海自贸区为其他后成立的自贸区带来了经验和示范。

4 结语

综上所述, 上海自贸区金融试点改革为自贸区发展带来了机遇, 但如何具体落实到位, 做到有序监管, 对于其他自贸区达到可推广、复制和升级的经验, 未来在不违反自贸区金融监管的基本政策主张前提下, 大胆开拓, 使上海自贸区真正成为各项改革的先行者, 为其他自贸区金融试点改革发挥示范作用。

摘要:从2013年9月27号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区建立至今, 在金融改革与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 如自贸区公布的金融创新案例共计80个、金融创新平台的搭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建立等一系列举措都大力推进了自贸区的发展, 也为其他自贸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本文通过对金融试点改革案例进行分析, 为以后其他自贸区金融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金融创新平台,人民币国际化

上一篇:有效教学视野中的初中语文教学下一篇:审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