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论文范文

2022-05-15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金融经济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金融风险开始逐步显现,其中泡沫经济是比较常见且严重的金融风险。经济泡沫的出现会对我国金融行业和经济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必须高度重视经济泡沫,并做好应对防范策略,提高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第一篇:金融经济学论文范文

金融危机挑战现代经济学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次贷危机爆发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现代经济学带来的巨大挑战,指出未来经济学首先应抛却经济学的自负,并侧重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努力把握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推动抽象模型与直接经验的对话、注重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平衡以及探索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机制。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不确定性 符号经济 现代经济学

作者简介 张晓晶(1969-),安徽东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增长理论与发展经济学。

经济理论出现危机并不罕见。每一种新的理论的产生往往是与现有理论的危机有关。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还是后来的种种变形,都是对于理论危机的反应。而理论危机的导火索往往在于它误导了实践或它解释不了当前的现实。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对当时的经济学教条形成严峻挑战,从而产生了凯恩斯革命,如今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也必将给现代经济学带来巨大挑战。危机呼唤理论创新。

一、不确定性与风险计量

不确定性是经济学需要面对的最重要问题之一。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恰恰成为金融学的主要内容。

不确定性遍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经济存在于历史时间之中而不是存在于逻辑时间之中。人们想就过去的经验来外推未来的状况,这种方式缺乏坚实的基础,因为历史不会重复。对于未来,我们必须准备出现任何可能,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是不能用概率统计的方式来描述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奈特(Knight,1921)区分了不确定性和风险。他认为,当一个经济行为者所面临的随机性可以用数学概率方式来表述时(这些概率可以像彩票能否中奖一样客观地确定,否则就反映了个人的主观信念),这种情况所涉及的就是风险。而如果经济行为者对于不同的可能事件不能(或没有)指定具体的概率时,他所面临的就是不确定性。

人类与不确定性的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最初,人类还只是屈从,不确定的未来无异于一片黑暗。后来,人类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出应付不确定性的种种方法,如各种精致的组织或制度。赫伯特·西蒙(1989)在《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中这样指出:“人类为在现代世界上进行生产和政务活动而建立的一种精致组织,只能被理解为对付个人本领局限性的机器。它们对付的是个人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面前的理解力和结算力的限度。制度环境就像自然环境一样,在我们周围设置了一套可靠的可感的模式。我们所生存环境的这种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允许我们在有限的认知能力和结算能力的约束下,去应付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各项经济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如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以及种种统计分析、数量分析方法与模型等等的出现,才如普罗米修斯盗来了火种,未来不再是黑暗一片。然而,不确定性就如经济生活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人类的这些努力仍然不能消除不确定性,只是减少或转移了不确定性。

资本主义制度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在凯恩斯的《通论》中得到了强调,但后来的凯恩斯主义者则用种种均衡取代了不确定性。而1970年代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们则认为,市场经济尽管有不少噪声,但却是可预测的。经济中的所有风险都是纯粹地随机游走,就象扔硬币,服从可知的概率分布,而不是从属于不确定性。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数量金融理论,以及相关的宏观经济学。但这样的一种认知却难以真正把握我们这个不确定的世界。

比如,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一些人(如格林斯潘)就认为核心问题在于模型不够好,包括风险模型和计量模型。虽然这些模型已经很复杂,但在面对全球经济时它们还是显得如此单薄。模型是将现实世界的所有细节抽象化的工具,它或许可以较好地模拟历史,但却难以预知未来,特别是在面临未来突变的情况下。

这里以次贷危机中的信用违约掉期即CDS为例。由于缺少违约风险的历史数据来构建相关的风险模型,模型设计者做了个“致命”的假设:用CDS的历史数据来替代风险数据。假设的基础是:CDS价格上升显示违约风险增加。这个模型不仅解决了如何计算出投资风险的相关性问题,而且让人们不必去计算同一个资产池中存在的所有的、几乎是无穷种关系。投资者唯一关心的就是最后的一个相关性数字。尽管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也意识到,他们用这个公式建立的模型对房价下跌非常敏感。由于投资者在计算关联性时使用的CDS价格是近10年来房价一直上涨时的数据,这时的违约相关性当然低得多。投资者通过这一模型得到的关联性实际上只是一个假象。一旦房价下跌,每个人将会发现自己已经站在错误的方向上。因此,迷信华尔街模型,特别是以为它们能够告诉我们真相的想法是非常幼稚的。事实上,风险模型是这样一种装置,在设计之初,人们相信这个模型精确模拟了现实世界的关联机制,于是,当真实的数据输入进去的时候,这个模型装置可以给我们输出正确的关于世界的真相。但事实上,这个模型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输入某一组“合适的”数据的时候,它看起来运转良好,但如果是另一组“不合适的”数据的时候,足以使这个模型装置崩溃,尽管我们面临的“合适的”数据要远大于“不合适的”数据。而这恰恰是美国次贷危机中投资者们所遭遇的悲剧。

二、抽象模型与直接经验

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数理化”、“模型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有时候,人们相信抽象模型胜过相信具体的现实。这就是主流经济学中的所谓原教旨主义者(Fundamentalists),这派学者坚信模型是最重要的。他们认为政策总是要从现有最好的模型中得出来。而数据则要通过模型来进行过滤。如果观察数据与理论模型不相符,那么这些观察数据就应该被忽略或抛弃。与之不同的是,还有一派所谓现实主义者(Realists),他们意识到模型的局限性,并且乐于有这样的劳动分工:即研究者们来改进模型,而由政策制定者来决策。他们知道,抽象的模型一定是忽略了一些(甚至是很重要的)细节;他们确信,有用证据的获得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经验,一种是通过测试与改进模型。他们认为,研究者需要考虑到模型有时候会出错(在其预测与实际的判断相差很大的时候),而政策应该来源于这两类证据(直接经验与模型结论),不应该有所偏颇。

这样的分工如何推进了理论进展呢?比如在研究宏观波动的时候,实际经济周期学者及其后继者,如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信奉者们,就是典型的原教旨主义者。他们的模型对于推动学术研究有很大帮助,但在宏观政策制定上,特别是在大萧条问题上,这些模型却解释不了。这就提醒我们这些模型是不完整的,需要基于现实的判断来补充。从而现实主义者有了用武之地。

而面对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的救市计划,这两派也

有很大分歧。基于模型的原教旨主义者信奉一套规则,反对救市计划;基于经验的现实主义者信奉相机抉择,支持救市计划。而在雷曼倒闭问题上,连主流学者罗默(Paul Romer,2008)都承认,原教旨主义者按照习惯的思维,认为破产是司空见惯的事,从而雷曼的倒闭与强制出售贝尔斯登没有什么不同,于是赞成雷曼倒闭,这可能犯了大错。因为这回的雷曼倒闭引起全球性的市场恐慌,这是抽象模型所无法揭示的,而处在一线的政策制定者以及所谓的现实主义者却凭着经验能感觉到。原教旨主义者应该倾听现实主义者的声音。

三、政府与市场的定位

曾经一段时间,有学者强调“市场总是对的”,认为存在总有其合理性。这也是为什么正统经济学对于危机的深入讨论并不多。一般教科书中也就是做一些专栏而已。原因很简单,因为正统经济学都是假定市场是按常规运行的,而且往往是有效的,而危机是一种极端情况。危机的出现恰恰是对正统经济学最大的讽刺和挑战。

实际上市场也有失败的时候。但市场失灵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似乎被人们遗忘了,特别是华盛顿共识盛行之时,市场化、自由化被放在了至高的位置。但现在看来,市场失灵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由于规制放松、市场的过度发展(这在金融衍生品领域体现得最明显)和膨胀,使得问题进一步加剧。斯蒂格利茨(2008)认为:这个世界对新自由主义——一系列基于市场具有自纠功能,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并很好地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原教旨观念的混杂观点——并不友好。就是这种市场原教旨主义支撑着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和所谓的“华盛顿共识”。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在发展中国家之间有一个竞赛,竞赛的失败者是很明显的:那些追求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国家不仅失去了增长的资本;而且当它们确有增长的时候,由此产生的利益也被不成比例地分配给了那些处于社会上层的人。

尽管我们并不否认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但政府在维持市场正常运行方面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这在次贷危机中所谓“社会主义拯救华尔街”的做法上可以看得出来。没有政府的介入,市场难以结束恐慌;没有政府的刺激计划,市场也难以走出低谷。政府调控是熨平市场波动的重要手段,宏观稳定也正是政府能够向社会所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品之一。因此,经历了次贷危机,经济学对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该重新审视,特别是认识到缺乏良好约束的市场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

四、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

这次危机首先是一场金融危机,是符号经济领域(借用德鲁克的用语,基本是指金融领域)出了问题。

德鲁克(Drucker,1981)在《走向下一代经济学》中指出:经济世界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符号经济取代实体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飞轮”,但理论还停留在以前的水平,这正体现了当前经济理论的危机。他这样批评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的凯恩斯学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在今天已陷入一片混乱。它不但不能处理当前发达国家的核心问题——即生产力与资本形成(也难怪,因为它的理论本来就否定有这种问题存在的可能性),也不能勾勒出现实经济的真相和经验究竟如何,更不用说解释了。”

德鲁克不仅指出了符号经济时代的来临及由此带来的理论上的困惑,同时,他还表现出对于符号经济过度发展的担心(Dtucker,1997)。他一方面反对开倒车,像古典理论那样完全忽略符号经济,将其视为“实体的面纱”,另一方面也不赞成将符号经济的地位抬得太高,以至认为符号经济才是真正实在的经济,商品、劳务不过是符号经济的“函数”并完全由符号经济来决定。他倾向于在一个更高的阶段回到古典经济学的主题,注重财富的创造,注重生产力和资本形成,注重实体经济。

从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的视角来认识当前次贷危机的本质有着很大启发:在金融全球化时代,在我们为符号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号施令所迷茫、为符号经济的异化所困惑的时候,想想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探讨它们之间新的关联机制,判断什么是转瞬即逝的耀眼的浪花,什么才是掀起浪花的海底的潜流,确实是最为根本和最为紧要的。拙著《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张晓晶,2002b)对此有很深入的讨论,尤其是关于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离及其后果的分析,与当前次贷危机的种种表现是非常契合的。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或许并不是什么新的革命,而是重回古典,在理论和实践中对符号经济进行重新定位,不要过度迷信金融市场的有效性,而要对于形形色色的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更高层次上的美国金融霸权的可持续性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合理性表示出应有的怀疑。

五、未来经济学的方向

次贷危机给了经济学(家)很大的教训。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抛却经济学的自负。因为很多问题,并未在经济学中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有人指责经济学本身就是危机的罪魁祸首之一,意指经济学(包括其中的模型)可能误导了人们的行为从而引起了危机。次贷危机对于现代经济学的挑战是多方面的,而这些挑战会重塑未来经济学的方向。

首先,努力把握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现代经济学还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有点令人沮丧,但却会让人变得谦卑,不会在某个方向上(比如过于相信模型或过于相信市场本身的调节机制)走得太远。与此同时,经济学对于小概率事件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因为这些小概率事件往往会改变整个世界。在发现澳大利亚的黑天鹅之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黑天鹅”曾经是他们言谈与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因此,如何更好地把握世界的不确定性(包括处理小概率事件),将是未来经济学(及至整个人类)需要着重解决的难题。

其次,推动抽象模型与直接经验的对话。

抽象的假设和模型是推进理论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但是,像原教旨主义者那样迷信抽象模型的真实性而忽略现实经验,却不利于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准确把握。换句话说,抽象模型要与直接经验进行不断的对话、互动,才是经济学发展的正途,过于依赖某一个方面都是相当危险的。在2007年初的美国经济学年会上,主流经济学家阿克洛夫(Akerlof,2007)向新古典经济学发难。他的演讲主题是“宏观经济学中消失的动机”。他指出,新古典经济学所赖以存在的对于人类行为的基本理论是不完全的,而这种不完全导致了一系列理论错误。所谓“宏观经济学中消失的动机”指的是社会规范(social norms),即人们关于自己和他人应该如何行为的理念,如投资行为、消费行为等。在凯恩斯主义者那里,这些行为是从直觉中得来、从经验中观察到的。而在新古典主义那里,这些行为是抽象出来的,诸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之类。因

此,一旦实际行为与利用抽象偏好推导出的行为有差异,新古典经济学就显得无能为力;相反,那些根据观察到的行为规范所建立的模型却可以系统性地整合这些行为。关于宏观经济学的未来,阿克洛夫认为,就是要把这些“消失的动机”整合进经济模型。这种整合,《纽约时报》评论认为,“会导致当前理论偏离人们在过去40年中所持有的自由市场方法”。尽管阿克洛夫的演讲早于次贷危机的爆发,但他关于新古典经济学挑战的剖析一定会在当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中引起更多的共鸣。

第三,注重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平衡。

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一直也是经济学中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是,经历了次贷危机,一定会有新的反思。市场能在多大程度上自我纠偏?市场有效性到底有多大?事实上,美国的失衡是否持续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好几年,那些基于美国金融市场的高度发达且运行良好的学者们,最终坚持美国的失衡具有相当的可持续性。但次贷危机摧毁了他们的信念。因此,就像不能相信所谓免检产品的质量一样,美国的金融市场也可能出问题。对于市场的有效性,不可过于迷信,看不见的手也有“失手”的时候,而政府监管一定不能有缺位和丝毫的松懈。

第四,努力探索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机制。

符号经济是在实体经济中找到存在依据的。符号经济正是便利了不确定性条件下资源的时空配置,才得以发挥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符号经济离了实体经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这个角度,次贷危机的爆发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取消或限制符号经济的发展,而是要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将符号经济限制在一个适度的发展空间,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这就需要加强对于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方面的研究。比如,分析资产定价理论对于宏观经济学的意义(cochransand Hansen,1992),金融加速因子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Bernanke,Gertler and Gilchrist,1998),衍生工具对货币传导机制的影响(Fenger,2000),以及将金融创新纳入IS-LM模型(张晓晶,2002a)。不过,这些进展还远远不够。为推进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研究,一般经济学与金融经济学还需要有更多更频繁的“对话”。实际上,在金融经济学还未特别发达之前,就曾经出现过同时在经济学领域与金融学领域均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些经济学大家,如阿罗、德布鲁、莫迪利安尼、萨缪尔森、托宾等。因此,未来经济学要努力打破一般经济学与金融经济学各自为政的局限,从而将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垠 喜

作者:张晓晶

第二篇: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摘 要:随着我国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金融风险开始逐步显现,其中泡沫经济是比较常见且严重的金融风险。经济泡沫的出现会对我国金融行业和经济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必须高度重视经济泡沫,并做好应对防范策略,提高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关键词:金融;泡沫风险;风险防范

我国经济建设中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导致金融风险的出现。其中泡沫经济的出现会给国家的经济建设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和控制解决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经济泡沫出现的社会背景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几点防范策略,以期促进我国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泡沫经济是国际金融动荡的根源,纵观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出,泡沫经济的出现都会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其中从1634年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从1997年的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到2007年的金融海啸,每一次泡沫经济都带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经济崩溃[1]。泡沫经济的出现与经济状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目前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不断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为了避免我国出现泡沫危机,首先需要熟悉和了解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总体来说,我国社会经济主要呈现出通货膨胀日益恶化、房产价格不断上涨的特点。首先,近年来为了稳定国内的经济发展状态,我国采用了提高物价的方法。如果这种物价上涨的现象持续出现将会引发各行业通货膨胀的现象,如果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将会为我国经济建设带来恶劣的影响。其次,房地产价格处于不断增长的阶段。近年来我国房价增速和增幅远超国际水平,尤其是在经济繁荣地区。房价不断上涨会导致人民币持续升值,进而导致大量外企进入国内,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外币储蓄不断增长,严重者会出现货币膨胀的情况[2]。

二、经济泡沫风险种类及原因分析

泡沫经济史也是一部金融危机史,泡沫经济的发生会沉重的打击实体经济,使经济迅速走向萧条,在破坏宏观经济结构的同时,降低金融资源的分配效率。由于泡沫经济与资源配置密切相关,当股票、房地产投机活动盛行时,难免会导致生产领域缺乏必要的资源,造成生产效率降低。再者,泡沫经济会歪曲股市等资本市场的正面作用。在泡沫经济时期,证券、股票等投资市场成为非理性市场,其原有的资本调剂功能被歪曲。泡沫经济引发的股票、债券价格下跌会给投资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当经济泡沫破灭时,部分消费者和企业可能会因为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出现财务危机,严重者金融危机随时可能出现。历史上的泡沫经济实践显示,泡沫经济会导致一批人倾家荡产,也会造就一批暴发户,势必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拉大[3]。

1. 经济泡沫风险种类概述

由于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市场体制尚未完善,金融风险是普遍存在的。金融风险指的是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活动期间因决策失误等因素导致收益出现偏差的现象。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并且不同情况下爆发的金融风险类型也不尽相同。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累积性,当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爆大的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可能潜伏在金融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其中经济泡沫金融风险是制约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的因素,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将会导致整体经济失衡。

据调查,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上的经济泡沫金融风险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房地产泡沫风险和股票泡沫风险。其中前者指的是房产的真实价格与人们实际的供求关系存在不匹配的现象。房产价格高位运行,有着强烈购房需求的低收入群体只能被迫降低购房需求,进而造成成品房销售率得不到提升。对于股票泡沫来说,我国现阶段尚未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和范围,直接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当出现股票泡沫时,股票的价值难以直观的体现实体经济的价值。如果有不法商家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股市信息并对股市进行操纵,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2. 經济泡沫风险原因分析

引发泡沫经济的原因是多样的,包括经济因素、制度因素、金融自由化、大众行为等。

首先,经济因素对泡沫经济的影响。经济虚拟化是泡沫经济形成的根源。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虚拟经济指的是以股票、债券等作为金融工具进行的经济运动形式。虚拟经济可以加速资本的转移, 能够利用社会闲散资金进行社会扩大再生产。但是如果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之间出现比例失调,尤其是当虚拟资本过度膨胀时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社会经济中的虚拟部分迅速扩大,会降低虚拟资本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能力,长此以往会导致泡沫经济崩溃。事实上泡沫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内部出现结构性失衡。这种内在结构的失衡会导致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当现有经济结构无法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时,就会导致泡沫经济的发生。

其次,制度因素对泡沫经济的影响。货币制度以及信用制度为泡沫经济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在货币制度产生以前,泡沫经济是不存在的。在货币制度不断演变的进程中,货币脱离实物会导致货币符号化,而货币符号化又加速了货币脱离实物的倾向,从这个角度来看货币制度的演变为泡沫经济的形成提供了可能。信用制度为各种有价证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促使更多货币资本投入到金融市场。进入金融经济中的信贷资金如果出现问题,将会变成金融系统中的不良资产,因此,信用制度的发展为泡沫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

第三,金融自由化的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金融自由化开始成为主流,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金融市场的活力,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促使大量资金滞留在金融市场中,引发虚拟经济的膨胀和实体经济的萎缩,长此以往会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因素加强。这种实体经济受到抑制、虚拟经济迅速膨胀的情况,很容易引发泡沫经济。再者国际资本的流动也推动了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此外,金融监管的滞后也助长了泡沫经济的发展。通常来说金融监管滞后于金融业的发展,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经济自由化留下的监管真空为泡沫经济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现行投资制度不健全,助长了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性行为,在管制较松的情况下一些违规操作很容易导致泡沫经济的形成。

第四,大众行为因素对于泡沫经济的影响,比如投机行为、盲目从众行为等。对于金融资产的购买,一些参与者受心理效应以及市场人气等因素的影响,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会放弃自己对金融市场的理解和认知。此外金融市场上还存在着少数专业投资者蓄意操作,通过欺诈假冒获取高额利润,这些因素均会导致泡沫经济的形成。

三、经济泡沫金融风险防范的内在缺陷和完善策略

1. 经济泡沫金融风险防范的内在缺陷

经济泡沫金融风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严重的后果。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经济泡沫金融风险防范还存在着诸多缺陷。首先,由于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在现行金融体制下,宏观层次风险意识突出,微观层次风险意识淡薄,对于风险管理缺乏紧迫感和积极性。其次,我国现行风险管理组织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和组织制度保障。第三,我国金融体系建立较晚,难以为金融市场的从业者提供足够的风险管理工具,严重的制约了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现代化的进程。第四,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风险管理水平相比,我国金融行业的资金实力、管理水平、科技水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与金融风险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相比我国的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第五,我国金融市场的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缺乏风险信用评价功能。

2. 经济泡沫金融风险防范的完善策略

泡沫经济的出现会扰乱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平衡,严重的打击实体经济,降低了金融资源的分配效率,制约国家经济稳步发展,如果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会诱发金融危机,拉大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金融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金融体系也处于不断完善当中。因此,加强金融防范措施,预防泡沫经济风险,才能确保我国金融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结合我国经济泡沫金融风险防范的内在缺陷,下文探讨了几点经济泡沫金融风险的防范策略。首先,完善最高层次的监管形式、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加强行业的监督监管,进而健全金融监管的外控和内控机制。其次,建立金融机构信用评级体系、增加上市公司的透明度,推進信息披露规范化建设。第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维护存款者的合法权益和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营。第四,加紧制定和完善各项法规,为健全有序的金融市场提供法律支持。第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施金融监管,并建立经济预警系统,有效的消除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波动现象。第六,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大力普及经济学和金融学知识,注重培养国际型的金融科研队伍,有计划的加强金融工具的基础研究。第七,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充分借鉴国外金融监管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升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

参考文献:

[1] 郭玉增. 新形势下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思考[J]. 河北金融, 2017(8):3-5.

[2] 贾国强. 连平深度解读金融风险防控:针对性“排雷”,防范蝴蝶效应[J]. 中国经济周刊, 2017(1):25-27.

[3] 李国英. 关于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金融风险防范对策探讨[J]. 时代金融, 2018, 715(33):28-28.

作者:杨文丽

第三篇:刍议金融经济的金融套利行为

摘 要:金融套利是随着现代金融经济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的出现对金融经济发展有其两面性,它的出现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从另一方面来看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我们只有对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充分的认识,处理好它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对金融套利行为作了简要概述,在此基础上进行双重意义的分析,并拿出一套有效可行的金融套利行为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金融经济;金融套利行为;概述;策略

金融套利行为的出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发展的结果,也是在金融市场中显而易见的行为。上述内容已经对金融套利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做了详细的论述,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其双面性,加强监督和管理,降低风险,进而促进金融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金融套利行为概述

金融套利行为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概念。广义上的概念是指不均衡的市场状态为金融市场带来了便利的条件,从而使其获取利益,狭义上的概念指的是一类投资策略,由于金融市场运行不均衡,通过利用金融工具这样的工具,在价格差异获取收益,出现此类金融套利行为主要是由科技和经济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

二、金融套利行为双重意义分析

1.积极意义。金融套利行为有其积极地作用,它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与金融市场相吻合的效应、定价、制度等效率进一步提高,在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下,更好的促进金融市场的货币有效流动,这样金融市场的方向就更加明确,自由化和一体化是今后的方向发展,金融经济发展的离不开金融市场环境的营造。因此,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金融套利行为对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进而保证了金融市场在良好的氛围下快速的发展。

2.消极意义。金融套利行为有其消极的作用,它的快速发展,使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使得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很差,使金融组织一味的追求效益,忽略了稳中求进,这样使得金融业务更加复杂,使得金融监管制度落实上难以到位,失去先前设计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和基础,就造成了金融市场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一些金融的不法行为有所抬头,风险发生的概率逐渐变大,也为金融危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阻碍了金融经济稳健快速的发展。

我们要秉承着事物具有两面性,把每一面都要认真的分析,把握好积极和消极的作用,从而促进金融经济良性发展。

三、金融套利的主要模式

1.跨期套利。跨期套利是金融套利的主要模式之一,也是利用运行不平衡状态获利的行为,因为市场的变动,某种商品在不同时间会出现价格差异,而套利者就是利用这种特性获取利润,跨期套利的价格波动往往指的是特殊情况下的价格变化,而不是指商品正常波动的情况。跨期套利还有一种情况是通过高利的房贷或者是低利息的融资来获取高额利润。

2.跨市套利。跨市套利是金融套利的主要模式之一,套利者主要是根據空间位置不同,从而引起的不均衡,套利者在这种不均衡中进行套利行为。不同的市场会通过价格、市场制度、政策法规等一些因素反映出来,从而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化,这种变化就给套利者可乘之机,从而获取利润。

3.跨商套利。跨商套利是金融套利的主要模式之一,商品作为中间交换的介质,价格作为敏感的反映,它会根据商品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组合,最终还是通过价格表现出来,价格进行相应的变动的时候就会获取利润,这种行为的出现,不是任何的商品都是可以的,它是围绕着合适的商品开展的。

四、加强金融套利管理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金融套利行为的出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金融与经济相互促进发展的结果,也是在金融市场中显而易见的行为。面对这一行为,我们不能任其自由发展,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科学的监督和管理,对金融套利行为的负面影响要积极地干预,对正面的影响要积极地倡导。使金融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金融套利管理的思路如下:

第一,大力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金融市场的稳定器,只有基础设施配备精良,且与金融市场尤其良好的匹配性,才能使金融市场在高效的渠道上进行交易。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金融交易网络、金融通讯手段等,如何建立高效的交易网络,如何建立便捷的通讯手段。这就要求金融从业者,尤其是金融的技术支持方拿出有效可行的方法,更新金融交易网络版本,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做到适时升级,减少金融交易的时效性,提高金融交易的信息化速度。

第二,着力推进金融市场的自由程度。金融市场要想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发展,就要建立稳定的金融市场体系,只有金融市场稳定了,才能更有效的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把金融市场的自由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减少政府的监管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促进金融资金的资本不管从内到外还是从外到内都能自由流动,进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活力。

第三,不断提升金融参与者的整体素质。要想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有一席之地,那就要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把世界先进的金融管理理念引进来为我所用,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既懂国内金融现状,又懂国际金融规则的人才,促进我国的金融业能持续高效的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金融套利行为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它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消除弊端,发挥优点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将其放到战略层面,首先完善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其次在基础设计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自由化,最后将整个金融市场的参与者的自身素质提升上来,把这把双刃剑的弊端消除掉,使金融市场在良好的环境下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渤.关于金融经济中金融套利行为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4(20)

[2]崔艺馨.关于金融经济中金融套利行为的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4(10)

作者简介:邹畅(1993- ),男,湖北武汉人,研究方向:金融

作者:邹畅

上一篇:信息化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律社会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