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金融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县域经济金融范文

当好县域金融主力军 支撑县域经济大跨越

徐 新

2012年第5期 ——经济建设

湖北省农信联社自2005年成立以来,坚持立足社区、面向“三农”、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主三化”,大力实施“铺天盖地”和“顶天立地”两大工程,不遗余力支持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2011年,累计投放贷款1724亿元,净投放404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达1730亿元。农信社县域贷款总量、贷款增量均居全省第一,66家县域行(社)中51家贷款市场份额居当地第一,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2009至201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连续三年授予省农信社“支持湖北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

三个对接:支持县域工业化

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全省农信社主动实施“三个对接”:对接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对接工业园区建设,对接招商引资项目,累计发放贷款285亿元,支持县域骨干企业2590家,着力推进工业化。

——对接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对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各级行(社)及时落实贷款支持。全省农信社共向十堰堵河潘口水电公司、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贷款52亿元。

——对接工业园区建设。采取“园区(开发区)+企业(商户)”的捆绑融资方式,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各类产业集群、物流园区的支持,提升园区的聚集效应,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全省农信社共对襄阳光彩台商产业园等107个工业园区的1910家企业和商户贷款125亿元。

——对接招商引资项目。各地农信社主动承接招商引资项目,采取存货抵押、母公司担保等方式解决了企业固定资产抵押少、抵押手续繁琐的困难,吸引外地企业投资,确保招得进、稳得住;共向亚通塑胶、三利新材料、金威麦芽等680家招商引资企业贷款108亿元。

三块联动:推进农业现代化

建设产业基地,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全省农信社围绕当地支柱产业,累计发放贷款430多亿元,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涉农龙头企业发展,三块联动,通过金融手段提高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

——支持农业板块基地建设,促进农业集约经营。全省农信社结合各地实际,大力支持优质稻、双低油菜等种植、养殖业板块基地建设。共向仙洪试验区优质稻种植基地、宜昌茶叶种植基地、麻城蔬菜种植基地、恩施药材种植基地、潜江小龙虾养殖基地等150多个基地的22万农户贷款160多亿元。

——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小生产对接大市场。采取合作组织成员联保方式,创新粮油协会联保贷款、柑桔协会联保贷款等20多个贷款产品,支持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全省农信社贷款95亿元,支持宜城粮油协会、宜都柑桔协会、罗田板栗协会、仙桃水产协会、大悟花生协会等150多个专业合作组织及成员融资发展。2011年4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了我省大悟联社贷款支持花生协会发展情况。

——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做长产业链。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大力支持国家、省、市、县四级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延伸产业链,促进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做大优势产业。累计发放贷款176亿元,支持稻花香集团、萧氏茶业集团、奥星粮油公司等78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三新融合:缓解民营经济融资难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中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体。由于中小企业风险相对较大、担保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世界性难题。全省农信社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担保方式、创新联保机制,缓解“融资难”,累计发放贷款550多亿元,支持6220家中小企业发展。

——创新信贷产品。对中小企业除广泛使用常规机器设备、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抵押外,允许把股权、商标权、经营权、收费权、应收账款、活物等一切有效资产用于贷款担保,创新了商标专用权抵押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大宗农副产品仓储动产质押贷款、活物抵押贷款。2011年,向福娃集团发放商标权抵押贷款8000万元,向京山昌盛水产发放活龟抵押贷款1000万元,向其他2320家企业共发放各类不动产、动产抵质押贷款306亿元。

——创新担保方式。引进担保公司担保,是借助外力突破中小企业自身抵押不足瓶颈、扩大融资的重要途径。农信社积极与担保公司合作,协调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担保,推出“农信社+担保公司+中小企业”贷款模式,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全省农信社共与黄石、十堰等地70多家担保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担保业务覆盖所有县(市、区)。2011年,向2070家企业发放担保贷款135亿元。

——创新联保机制。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除需要借助外力解决外,也需要企业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做大。我们创新“信用共同体担保”机制,积极鼓励、引导、支持中小企业相互联合,组成信用共同体,相互为贷款提供担保,进一步解决实物抵押与担保公司担保不足的问题。全省农信社通过联保方式向2030家企业贷款109亿元。

三法并举: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效能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信贷支持,同时也需要优质、快捷、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在全力提供贷款支持的同时,全省农信社努力创新机制、改进方法、提高效率,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全面开展上门服务。2011年,全省农信社开展了“万名信贷员进万企入万户”活动,县级行(社)领导人员作为大客户经理包大户、包重点企业,其他信贷人员包中小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建立企业信息库,开展评级授信工作。通过联席会、恳谈会等形式建立社企交流平台,跟进服务,加强合作。2011年,全省共召开社企交流会320余次,建立企业档案超过2.4万份。

——全面实施“阳光信贷”工程。实行贷款“六公开”,向客户公开贷款条件、资料清单、期限额度、利率政策、服务流程、监督方式,提高办贷效率;实行贷款“零费用”制度,减少办贷费用,降低客户成本。

——全面推广“金融套餐”服务。我省农信社系统整合服务措施,在做好信贷服务的同时,向客户推出理财、财务辅导、市场信息咨询、资金结算等“金融套餐”服务,让企业享受全方位金融服务。

五点思考:谋求金融与县域经济发展共赢

县域金融是县域经济的核心。加大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对实现湖北“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县域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还相当薄弱,必须多方给力,建立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抑制县域资金外流,促使县域资金切实服务县域经济;进一步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推进金融服务创新,不断提升县域金融服务功能,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县域金融要勇担社会责任,支持县域发展。县域金融必须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切实落实“十二五”规划要求,在促进县域工业化、改善“三农”服务水平、发展县域绿色低碳经济和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数等方面发挥作用,才能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问题,缓解春运期间交通拥堵、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生活等社会矛盾。一方面,要发挥政策性金融的资金投入导向作用,引导其他金融机构参与支持县域基本建设。另一方面,要按照“金融支农力度决不能削弱、涉农信贷投放决不能减少”的要求,创新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切实化解贷款难。

——整合县域金融资源,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整合县域金融资源,一是加快推进农信社组建农村银行进程,加强城商行和农信社等地方性金融的机构整合。做大农信社统一法人,壮大资本实力,形成规模效应,满足县域中小企业及农村经营大户的大额资金需求。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和银行业协会的指导、协调作用,加强县域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之间的资源整合。要引导县域金融机构既要公平竞争,又要合作共赢,通过银团贷款、社团贷款等方式,满足县域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三是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本土化金融机构,加强民间及县域的资本整合。

——构建信用担保体系,切实解决担保难题。突破融资担保瓶颈制约,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强力推进县域信贷担保体系的创新。一是要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引导组建多形式的担保机构,积极扶持涉农担保机构做大担保实力,发挥担保效力,切实缓解“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二是要放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让农村闲置资产活起来,进一步拓宽贷款投放渠道,增加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投入。三是要切实改进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减轻贷户负担。四是要加大县域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建立金融风险规避机制。县域金融面对的信贷主体,主要是中小企业和“三农”等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村金融处于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经营劣势,迫切需要完善政策扶持和风险补偿机制。一是建立政策性补偿机制。二是建立经营性补偿机制。三是建立商业性补偿机制。

——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县域信用环境是推进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前提。信用体系越健全,金融服务的约束条件越少,县域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水平越高,信贷投放的空间也会更大更灵活。一是要通过立法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整合金融、司法、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的信息,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二是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建立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考核体系,通过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农户评比活动,大力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诚信氛围,全力推进信用县市创建工程。三是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

(作者系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第二篇:金融支持县域经济的调研分析

对于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供求矛盾现状,为着力解决金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思想要求,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这要求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要有新的对策。

一、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改

进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

一是要增加县域地区的信贷投入,促进信贷资金向这些地区倾斜。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货币信贷政策时,应考虑到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切实困难,不搞一刀切,对县域经济发展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如增加政策性贷款投入、实行城区差别利率政策等,以扶植促进发展,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对乡镇企业和下岗职工开办的小型企业、工商业户的信贷政策指导。督促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立足本职,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组织体系及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根据本地区的区域特点、产业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增加贷款投量,优化贷款增量。三是要督促金融机构加强贷款营销,建立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各金融机构要在完善贷款风险约束机制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贷款营销的激励机制,建立客户经理制,科学合理地制定信贷人员发放、回收贷款的综合考核办法。在加强贷款质量考核的同时,要加强对利润和资金周转速度等指标的考核。要制定对信贷人员的奖励办法,鼓励信贷人员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新客户,增加新贷款;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认识,发挥金融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主渠道作用。四是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促进“三农”发展。针对目前农村金融现状,为扩大和提高农村信用社的自身能力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应对农村信用社由于体制、政策形成的历史包袱给予一定的政策核销,使其轻装上阵,并扩大农村信用社的利率改革试点范围,使其经营灵活,扩大来源,增加投入,给予其当前在县域环境下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六是争取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创办新型的“社区银行”,改变货币政策传导过分依赖国有银行的局面。

二、各金融机构要多措并举,组织资金来源,有效缓解金融业资金紧张的困境

一是各金融部门自身要努力组织存款,加大清非工作力度,增加可用资金。二是积极协调上级金融部门,减少对下级行资金的集中上划,按照有效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原则,合理调整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决定权,既要强化“一级法人”经营体制,又要使基层金融机构能在授权前提下做出灵活反应,建立专门为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机制。同时,针对县级银行资金被上级行大量抽走的问题,建议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采取硬约束,明确规定县级商业银行全年新增存款中可上划的比例,对于超比例者要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使县级金融部门把吸收的资金真正投入到地方经济发展中。三是充分利用国家信贷支农的政策,积极申请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以实现银企“双赢”。四是规范引导民间借贷,使群众知晓民间借贷的危害性,从思想上自觉抵制民间借贷,明确指出高利率不受法律保护,消除借款方谋取高收益的动机。通过规范引导,使农民更加相信金融部门,增强储蓄自觉性,把“体外循环”的资金纳入到“体内循环”,以增加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五是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引导和督促企业推广使用商业汇票,提高企业的思想认识,利用商业汇票的承兑、贴现的时间安排,减缓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压力,解决县域经济发展资金紧张问题。这同时也要求加快金融创新,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加快县级以下金融电子化建设,改变结算方式落后的现状,提高结算效率。

三、地方政府要下大力气整治县域经济发展软环境

一是下大力气整治社会信用环境,重塑社会信用基础。要从发展的战略角度去看待银企关系,改变以往在处理银企关系时单纯从地方企业和局部利益出发的做法,切实维护金融债权,提高区域金融安全与风险意识,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信心,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二是要规范企业改制行为,特别是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过程中,警惕出现新一轮的企业逃废债行为。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范企业转制、重组、破产行为,对不能落实金融机构债务的企业改制不予审批,对已审批而未落实的要纠正。同时减少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增强金融机构信贷活动的自主性和司法部门办案的独立性,公正执法,维护金融债权。三是改善中小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完善信贷中介服务,建立运转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解决其贷款难问题。简化贷款抵押登记手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收费标准,清理“三乱”,杜绝向企业乱收费行为,对土地、厂房等不动产实行一次性评估收费,降低企业贷前支出,为县域中小企业

的发展和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四是对能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多的中小企业贷款,财政给予一定的贴息扶持,以帮助其发展壮大,培养后劲。

四、县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身要规范化管理

中小企业要赢得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财务制度,积极

配合金融机构对企业经营的监督,便于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风险状况的考证。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发展要体现稳健的原则,注重信息的采集,防止盲目投资造成损失。同时要尽快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系统。诚实守信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更是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准则。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信用观念,克服恶意逃废贷款这种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

五、搭建政、银、企信息共享平台

由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定期组织企业主管部门及重点企业和各金融机构参加的项目对接会,开辟银企协作的平台。通过推介、筛选,使好的项目尽快达成信贷意向,得到资金投入,尽快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信贷投入不足的梗塞,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篇:大力提升县域经济金融服务水平

官学清

2011年第4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以下简称分行)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在人行武汉分行、湖北银监局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支持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己任,不断增强县域金融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争取总行支持,进一步加大资源倾斜力度、信贷投入力度和金融创新力度,努力做好县域金融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2010年,分行在贷款增长持续保持全省各大银行第一和工商银行系统内中部分行第

一、增幅持续高于工商银行系统平均水平的同时,县域信贷投放实现了更为迅猛的增长。去年末,全辖63家县(市)支行贷款余额达到296亿元,存贷比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新增存贷比达到69%,同比提高16.8个百分点,实现了当年县域信贷投放量、存贷比的大幅提升。

一、进一步提高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前瞻性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活则经济兴。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湖北县域金融服务大有空间,大有作为。一是县域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急需银行发挥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网络优势,提供信贷、信息、结算和相关配套服务。二是县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商业银行提供强大、持续的信贷资金支持,特别是公路、铁路、港口、重大产业化项目、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等需要银行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三是县域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急需银行提供有效的金融资源的配套支持,急需提供个人住房贷款、消费贷款、房开贷款等金融服务。四是县域消费需求的发展有赖于现代金融业支撑,急需金融机构提供结算服务、理财顾问服务、卡贷合一等金融服务,进一步推进金融服务的便利化、均等化、分层化。五是工商银行县域机构网络和管理基础已经具备了支持条件。工商银行在全省现有63个县域机构,212个营业网点,从业人员5000人。2008-2010年我行县域机构贷款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幅14个百分点。

二、2010年分行在县域金融服务中的探索与突破

(一)分行县域金融服务有三个出发点:一是充分发挥金融的服务功能,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二是有效推进信贷结构调整,积极响应监管部门提出的“两转一落实”号召;三是加大创新力度,分行积极适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生态建设之需,有效支持县域信贷资金总量的提升,实现县域信贷资金的供给多领域、多品种、多渠道和多币种。

(二)分行县域金融服务取得三个阶段性成果:一是2010年分行县域分支机构贷款净增92.6亿元,增幅达到45.4%,高于分行全部贷款增幅23个百分点;二是2010年县域小企业贷款增幅达234.9%,高于全行小企业贷款增幅43个百分点;三是2010年县级支行的金融服务能力和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明显增强。

(三)分行全面提升县域经济金融服务能力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其一,破解融资难题,全力提升对小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2010年,分行在认真总结全行小企业金融服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襄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推出了“七专一线”的襄阳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即专注经营架构、专业服务队伍、专用审批通道、专门风控机制、专业营销套路、专供融资产品、专一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了信贷审批机制和个性化融资方案,丰富了担保的方式,市场的响应能力得到迅速增强,这一模式被总行在全国中西部地区复制,“襄阳模式”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及企业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给予了报道。通过这一模式,2010年,分行全省小企业贷款增加41.2亿元,增长192.4%,高出全部贷款增幅170个百分点。

其二,突出资源特点,全力提升对特色经济的配套服务能力。2010年,分行大力支持武汉城市圈县(市)依托交通、产业和区位优势,大力拓展供应链融资。全年以核心客户为主的供应链融资达到60.4亿元。大力支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县(市)的发展,重点支持水电业、矿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2010年我行旅游行业贷款余额突破10亿元。

其三,做强县级支行,全力提升对县域居民的金融服务能力。2010年,分行进一步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和金融服务力度,支持各阶层“小老板”兴办实业和置业创业。全年县域个人贷款增加60.5亿元。与此同时,我行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理财优势,努力帮助县域居民实现了金融类财产性收入的快速增长。

其四,加强产品创新,全力提升对不同经济主体的分层服务。2010年,分行推出了小企业标准厂房按揭、“租金保理+房地产抵押”、小企业船舶抵押融资、工程项下保理、经营性物业贷款等信贷新产品;率先采用“经销商不动产抵押+担保公司担保+农机补贴”的组合方式,对农机合作企业发放小额农机购置贷款。开办了林权质押贷款,率先推出了网上银行“网贷通”贷款,当年通过网上银行投放贷款9.27亿元。我行“网贷通”被评为湖北省“2010最受欢迎的中小企业融资产品”。

其五,进一步加大对县级支行的扶持力度,全力提升分行县域机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服务能力。①对潜江、仙桃、天门支行从去年开始实行省分行直管。同时对20家重点县支行实行分类定位和分类指导。②提高了县支行信贷授权,重点扩大小企业和个贷业务授权。我行县级支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授权都升格为总行小企业信贷业务一类行和二类行。进一步强化了营销服务体系,实现了名单制、直通式服务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主体的直接服务力度和快速反应能力。③进一步加大信贷规模倾斜力度。对小企业贷款规模实行计划单列,确保县域贷款增幅高于全行平均贷款增幅。④加大财务和人力资源倾斜力度。2010年共花费资金1.4亿元,用于县域网点装修,新装修网点88家,同时恢复了2家县支行。加强县支行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选配了20多名优秀青年干部充实县级支行班子队伍。

三、2011年分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今年,我们将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部署,认真落实李鸿忠书记、王国生省长3月9日会见总行姜建清董事长、杨凯生行长的谈话精神,全面提升分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能力,深化同各市、州、县政府的有效合作,深入探索工行服务县域经济的新路子,为湖北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进一步扩大县域金融服务覆盖面。一是进一步扩大服务网点。恢复性设立2-3家县支行,新增设20个对外营业网点;二是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物理网点+电子银行渠道+代理渠道优势,提高县域金融服务水平;三是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功能。

(二)进一步加大县域金融产品创新力度。面对今年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分行将进一步加大县域“表内贷款+ 表外融资”的创新力度,继续按照“四多”(多领域、多品种、多渠道、多币种)方式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总量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消费信贷的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企业重组与产业升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有效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扩大县支行信贷授权。一是继续提高单笔业务授权,同时降低信贷准入标准。二是加快提升县支行服务功能,扩大多业务品种的服务能力。

(四)进一步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力度。继续加大对县支行表内和表外两种信贷资源的倾斜力度,争取县域贷款增幅继续高于全行平均贷款增幅10个百分点以上。■

(作者系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行长)

第四篇:着力改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新蔡县政协九届三次会议

大 会 发 言 材 料 之

改善经济金融环境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经济界委员 胡文君

2008年,从美国华尔街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我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产粮大县,主要以内需型经济为主导,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体,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但这场世界性的金融海啸给我县经济也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全县经济出现下滑,中小企业运行不畅,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失业返乡。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县社会和谐稳定,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县域经济金融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在改善县域经济金融环境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观念、体制、政策、管理等方面原因,我县县域经济金融环境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从目前县域金融机构网点设置来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集约化经营、扁平化管理,在县域的机构网点设置呈收缩趋势。我县工行、建行只是在城区各有一个网点。农行在乡镇只有三个网点,由于人员少、机构服务半径大,很难保证金融服务辐射全县,服务精细到位。乡镇金融机构网点较多的只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所,但由于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所在人员、资金、网络等方面的局限性,难以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县域金融服务产品不够丰富。从目前县域金融机构信贷品种来看,对县域经济 1

起着支撑作用的众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信贷品种少,固定资产贷款、进出口押汇打包贷款等,基层金融机构没有相应的贷款权限;从信贷门槛来看,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注册资本少、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制约了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从贷款保障制度来看,暂时还没有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中小企业房地产权手续不齐全,不符合金融机构贷款担保要求。三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决定金融。一般来说,县域经济越活跃、优良客户越多,金融需求也会越大;县域经济总量越大,金融机构可控资源也就越多,抗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四是社会信用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的企业。由于目前我县社会信用征信系统不完善,信用双方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对失信行为的处罚乏力,使得诚信问题成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信用环境不好,不但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而且很容易导致赖债成风,造成银行不良资产不断上升。五是执法环境状况不利于银行债权保护。由于司法体制不完善,司法部门执法容易受到地方保护干预,特别是银行胜诉案件执行力度不大,很多胜诉案件得不到有效执行,损害了银行的合法权益。

二、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要坚持以政府政策支持为先导,积极创造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要努力增加政府投入,积极缓解金融发展的制约矛盾。要针对地方金融机构资本金不足、债务负担较重的问题,通过落实专项财政资金等办法,进一步加大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投入,向地方金融机构充实资本金,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并向中小

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充实资本金。二是要搭建经济金融互动交流平台,促进经济金融紧密协作。政府部门要坚持定期组织银企双方举办项目推介会、银行座谈会等形式,通过政府、银行、企业三方互动交流,增进银企互相了解和合作,为金融机构贷款营销和企业获取贷款提供便利。三是积极完善制度政策,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政府部门要制定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要把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日程,纳入各单位工作目标,要对金融机构处置抵债资产、企业和个人办理抵押贷款有关收费实行优惠,对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入实行目标奖励。四是切实维护金融债权,强化对金融业的支持与保护。政府部门要始终把维护金融债权作为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来抓。首先,在推进企业改组改制工作中对金融债权实行严格的保护。其次,集中组织开展公职人员欠款清收工作。第三,对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千方百计进行协调解决,对企业不良资产进行了整体打包处置,有效化解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的债务负担。

(二)坚持以信用创建为抓手,大力优化县域金融信用环境。县委、县政府要把金融信用环境建设作为主要工作来抓,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金融信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着力培植“四大信用主体”和建立“四大平台”。一是培植信用乡镇主体。全县各乡镇都要与县政府签订了金融信用环境建设责任状,定期报告创建工作进展情况。二是培植信用村和信用社区。要成立创建信用村和信用社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方案,建立全县信用村和信用社区管理系统,推进全县信用村和信用社区创建工作。三是培植信用企业。要开展信用企业评选活动,建立守信失信激励惩戒机制。

四是培植信用农户。要广泛开展农户信用评级评定工作,对诚信度好的农户,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在培植信用主体的同时,我们还要着力构建了“四大平台”,进一步打牢县域信用根基。一是建立经济金融综合协调发展平台。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由各综合经济部门和银行参加的经济金融分析会,及时协调解决银企合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密切银企关系。二是政府部门与银行之间要建立金融信用法律维护平台。两个系统建立定期工作沟通机制,用法律手段维护金融债权。三是建立银行与金融业务收费部门服务互动平台。人行、各商业银行与房产、国土管理、资产评估、工商等部门联系,建立信息互通和业务协调平台,为金融业务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四是建立经济金融运行协调发展服务监测平台。重点对全县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不良贷款占比等指标信用状况按月进行监测分析,随时向政府提出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坚持以增强金融服务功能为目标,不断创新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方式。为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金融部门要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一是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形式,大力发展面向广大农村的“小额贷款”。要发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作用,通过公职人员担保、农户联保等形式,加大农户小额贷款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二是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大力开发新的金融服务产品。农行新蔡县支行为满足不同客户信贷资金需求,开办了农户小额贷款、大额农户贷款、个体生产经营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业务。自2008年8月份以来,已累计发放贷款1500

万元,有力支持了全县种养户和中小企业发展。三是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办法,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工行、农行、建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为改善农户用卡环境,不断增加自助设备,尤其是农行在县城区和三个乡镇网点安装了5台ATM机,并计划在城区再安装离行式自助设备和存取款机,通过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办法,金融服务的效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严峻,国家为刺激经济,出台了许多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对我们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同在。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坚定信心,沉着应对,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来新蔡美好而辉煌的明天!

第五篇: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县域经济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县域,银行“贷款难”与企业“难贷款”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资金很难在辖区内产生良好效益,另一方面辖区内经济发展又急需金融机构资金的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已是摆在金融业者面前需要探寻和思考的必要课题。

一、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金融机构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县级金融机构明显存在吸收存款功能强化、发放贷款功能弱化的现象,融资难已成为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当前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是存款总量增长较快、贷款总量增长乏力、存贷比持续下降、金融“垒大户”现象严重、农信社、邮储银行成为了县域金融的主力军。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新兴金融机构的角色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2003年以前,国有商业银行是县域贷款的主力军,2004年以后,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二、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乏力的原因 近年来,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持续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机构信贷服务能力下降。商业银行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转变经营策略,实行“扁平化”管理,上收县级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资金上级行直接调度,县域金融机构功能严重萎缩,信贷规模不断收缩,存款成为经营的主要目标,导致金融信贷服务能力下降。

(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对县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形成约束。一是信用评级难。县域企业多数评信等级低,不符合贷款条件。银行对法人企业评级要求提供近三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而县域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财务制度不健全,无法提供标准财务报表,缺乏相对客观的评判标准。二是信贷方式单一,不适应县域多样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县域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需求期限长与金融支持短期化矛盾突出,同时抵押难、担保难,存在支持范围狭窄和需求范围扩大之间的矛盾,制约了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三是贷款权限上收过度,对县域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贷款产生不利影响,使县域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四是过分强调风险考核和新增贷款零风险的机制不切实际,造成信贷人员奖惩不对称,从而严重挫伤了业务人员的积极性。

(三)县域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缺陷成为融资障碍。我县经济起步较晚,大部分中小企业是近年来发展的民营企业,在财务报表、业务管理等方面基础工作达不到银行信贷的条件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信用等级不够,在各商业银行建立信用档案仅有几家。二是利润空间比较模糊,很多中小企业不能向银行提供明确的利润增长点,发展前景不明朗。三是自有资金少,流动资金不足,资金链比较脆弱。四是经营者的素质和信用资料难以考证。

(四)社会信用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善。一是企业逃废债行为让金融机构心有余悸。一些企业借改制之名行逃废债之实,贷而不还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信用环境建设中,金融部门看不到惩治不信用行为的整体合力,政府、央行虽在极力主导,但部门的配合仍然乏力,全社会还没有形成“珍惜信誉,爱惜名声”的良好氛围。三是企业对自身信用认识不足。

三、加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的对策

(一)强化信贷投入激励考核措施。在现行体制下,要想加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必须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突出“正向激励”。政府应出台《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按照“奖励与贡献挂钩”的原则,对金融机构从新增贷存比、新增贷款、信贷资产质量等各个方面实行考核评比,考核名次较好的,县政府不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在财政资金、单位存款等各方面给予支持,大力提升县级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促进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的扩张。

(二)加强与上级行沟通联系。目前,县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没有贷款审批权,而上级行对县级经济发展状况又不了解,对双方的发展都造成被动局面。因此,县政府要主动出击,定期组织“上级行长看形势”活动,把省、市各商业银行行长请到县级来走一走,看一看,让他们亲身感受县域经济蓬勃的发展态势,感受县内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增长后劲,增强上级行给县内中小企业放贷的信心。县级金融机构也要积极主动向上级汇报,申请上级行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确定合理的授权、授信额度,简化和完善信贷发放程序,对县域经济中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三)构筑银企合作平台。发挥人民银行的“窗口指导”职能作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协调政府及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精心打造政府、银行、企业对接的“金融平台”。建立协调例会制度,按季分析、通报经济金融形势,督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加强信息收集和反馈,做好优势项目、优质企业筛选、包装工作,定期组织召开银企洽谈会,向金融机构推荐生产经营好、发展潜力大、贷款风险小的优秀企业,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入方向。积极帮助企业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利于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科学规范的公司制运转机制。支持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帮助金融机构盘活不良贷款,促进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信贷营销,扩大信贷投放。

(四)建立完善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县域经济如果没有相配套的信用担保体系,只是单方面地期望金融机构短时期扩大信贷支持是不现实的。必须要健全完善县级信用担保公司,扩大信贷担保能力,创新信贷担保方式,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信贷担保体系,积极为各类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降低银行的风险监控成本,切实解决企业办理担保、抵押贷款难的问题。

(五)加强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县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要把治理整顿社会信用环境、建设信用制度、创建金融安全区,作为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要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支持金融部门按期收贷收息,处置不良资产。要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大张旗鼓地倡导明礼诚信的社会风气,加强舆论监督,对金融监管部门发现的风险苗头,积极研究处置措施,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以企业诚信为基础、个人诚信为主体,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使具有良好信誉的企业和个人充分享有守信的益处和便利。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使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付出代价、声誉扫地。

此外,各金融机构也要大力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对信贷营运的全过程监控,杜绝各种违规行为。要加强对金融法规、征信知识的宣传,在公众中形成“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的良好氛围,为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创造有利的社会信用条件。

上一篇:校园法治建设范文下一篇:象征青春的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