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工作压力论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士工作压力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精神科护士的护理对象是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在行动方式和思维逻辑方面迥异常人,这给护士的护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据行业调查数据分析,精神科护患之间的矛盾爆发率在各科室中位居前列。过高的工作强度和心理负担让精神科护士普遍承受着非常强的工作压力。数据显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和离职倦怠普遍高于医院其它科室的护士。

第一篇:护士工作压力论文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参考文献以及本人对自己所在急诊科护士的访谈,梳理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状况,分析高工作压力对急诊护士的负面影响,提出减轻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对策建议,以提高急诊护士的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护士;急诊护理工作;工作压力;对策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不仅承担着急救转运任务,还要负责来诊的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诊疗、抢救以及留院观察工作;也是医院的前沿窗口和医院工作的缩影,直接反应了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急诊护理是涉及各类急性创伤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工作的特殊专业,以急、忙、乱,工作强度高,易感染性、多学科性、暴力事件多为特点[1],具有高风险性、高应激性、无规律性、不稳定性,护理工作紧张繁重。由于急诊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危重病人多、应激频率高、工作量大、病人对护士要求高,造成急诊护士过大的工作压力和高度的精神紧张,已对急诊服务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准确了解急诊护士的压力状况,提高急诊护士应对压力的能力,改善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是提高急救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急诊护理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1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

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是多方面的,国内研究者对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吴欣娟[2]对急诊科、外科、ICU和手术室的382名临床护士的研究表明,护士的主要压力有:工作量太大、社会地位太低和福利待遇差。周英华[3]通过对梅州市88名急诊护士工作压力调查显示,排在第一、二位的压力源分别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和“护理专业及工作问题”。王雅芳[4]认为,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变的人际冲突、高期望的个人价值和不相称的社会地位是急诊护理人员最主要的应激源。康红宇等[5]认为,急诊护士的主要压力源有:工作的特殊性,如工作紧张、繁重,节奏快,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工作无规律等;潜在的职业风险,如在不可能知晓患者有否传染病的情况下随时为其实施各种抢救治疗,甚至接触其伤口及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工作的高风险性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刘兆娥[6]对济南市五家三级甲等医院210名急诊科护士的调查显示,急诊科护士排在前十位的工作压力源是:经常倒班、工作量太大、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晋升机会太少、上班的护士数量少、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担心差错事故、病人家属不礼貌、病区拥挤。苗金丽等[7]的研究表明,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是: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经常值夜班、人际冲突、与其他病区护士的落差感、潜在危险。谢晓华[1,8]的调查显示,怕出差错、护患关系、紧张的工作环境、管理者批评、工作量巨大,是急诊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

从众多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急诊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是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潜在危险。本人在对自己所在急诊科护士的访谈中也证实了这个结论。

2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

2.1工作性质:急诊护士主要面对的患者是急诊病人,而急诊病人病种复杂、发病快、变化快,来诊时间、来诊数量以及危重程度都无法预测,导致急诊护士必须时刻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事件,经常处于应急状态;急诊护士要经常面对垂死和死亡现象,这对护士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有学者认为[9]: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会产生继发影响,使护士产生恐惧感,惟恐自己的任何差错会导致患者的死亡,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更易出现失误;另外,长期倒夜班、饮食无规律及睡眠紊乱,也导致急诊护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使身心疲劳得不到有效调整。

2.2工作环境:有调查显示[10]:急诊科环境明显拥挤,布局不尽合理,绿色通道没有明显标志,区域划分不清,为护士的安全方面考虑不周到。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医院急诊科狭小,结构不合理,而急诊就诊病人逐年上升,每个病人有多个家属陪同,病人的增加与医院环境不相适应,造成多数急诊科拥挤、脏、乩、差的现象[11]。这些都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3人际关系: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对急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12],而急诊科繁忙工作使许多急诊护士忙于具体操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得病人及其家属认为急诊护士服务态度不好;急诊病人及其家属由于疾病的突然发生或加重而处于应激状态,这种应激状态会影响行为及情绪,导致对急诊护士态度不良;急诊病人及其家属在诊治过程中的不满意,容易迁怒于急诊护士;医护间在急救过程中发生分歧时,医生往往对护士尊重不够,导致急诊护士自尊心受损,产生心理压力。急诊护士面对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13]。

2.4潜在危险:急诊护士必须在不明病情的情况下服务于病人,对有传染性的病人,急诊护士有被感染的危险;同时外伤患者出血等,操作中也有被感染的危险。近年来职业暴露及职业风险性增加,非典、HIV、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特殊疾病加重了职业风险,国内对特殊职业的保护尚未完善,医疗制度及相关职业的缺乏,加剧了急诊护士的职业风险性。急诊病人及其家属发现病情危重,感到急躁、焦虑、恐惧,希望能立刻急救的心情与现实有差别,常迁怒于急诊护士而发生摩擦,急诊病人家属责骂甚至殴打急诊护士,对急诊护士造成伤害。在急救中经常可以见到有敌意的病人,如醉酒、吸毒、精神障碍的病人,此类病人情绪不稳,易怒易躁,自私偏执,以我为中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对急诊护士具有很大攻击。

3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1身心健康状况差:压力会对急诊护士造成个体身心不健康,可诱发相关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胃溃疡、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精神病、头痛等[14]。林桂莲等[15]通过对30名急诊科护士心理、生理健康的调查可见,急诊科护士无论心理还是生理健康水平都明显低于普通科室护士,其中在心理健康方面强迫症状、焦虑较突出,而在生理健康方面月經异常、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较为突出。麻洁等[16]对106名急诊护士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睡眠紊乱、慢性胃炎、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科室;计月红等[17]的调查结果显示,急诊护士神经衰弱、期前收缩、心肌缺血、冠心病等发病率高于其他科室护士。

3.2生活质量下降:压力还会对急诊护士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刘兆娥[6]的研究结果显示,急诊护士生活质量与工作压力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急诊护士生活质量比较低,主要原因是急诊护士相对其他职业人群来说,缺乏社会支持、经济收入较少、与付出不成正比、职业防护较差、慢性职业病多、风险大、参加社会娱乐活动和业余知识学习以及得到科研和晋升的机会较少,且较少受到尊重。

持续压力对急诊护士所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导致身心健康状况差和生活质量下降之外,还会导致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无论是哪方面的影响,都会对救护质量产生影响。

4改善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对策探讨

4.1改善工作环境:良好的环境能使急诊病人及其家属增强信心、感受到温暖,有利于缓和急诊病人及其家属的情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急救工作的有序进行,有利于提升急诊服务水平。因此,应该为急诊科创造一个利于工作、便于抢救、诊治、护理、布局合理、标志醒目的工作环境,避免抢救室暴露于公众之下,以防止病人家属目睹抢救后因不理解而出现过激行为;避免混乱,并将各种噪音降到最低,以免影响健康和情绪,减少护患冲突,以利于保证救护质量。

4.2加強培训和辅导:急诊护士的工作涉及面广,病情复杂,变化快,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必须知识面广;随着医疗模式的发展,护理工作逐渐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全面照顾的“人性化服务”,要求急诊护士必须学习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急诊护士经常要面对各种情况带来的心理压力,要帮助急诊护士学会自我监测与自我调节,要教会急诊护士感受自身心理、情绪等的变化,并能通过恰当的途径进行宣泄与调节,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

4.3提高护患沟通技巧: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会说话,因少讲一句话或语言不得当可使整个服务质量降低一个大的档次[18]。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很多冲突的发生是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的。因此,提高急诊护士的护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提高急诊服务质量,同时,也能减轻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

4.4加强风险管理:急诊科既是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缓冲区,又是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集中体现区[19],是医院工作的最前线,面对的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工作任务繁重,应激性强,同时又承担较高的风险。而急诊护士作为整个护理过程的实施者,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9],经常体现在护理纠纷和护患冲突上。因此,要缓和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降低急诊护理风险,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措施,如增强急诊护士的法律观念、加强急诊护士业务培训、强化急诊护士的服务意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等,将导致护理风险的因素减至最少,使急诊护理成为提升急诊服务质量的保证。

4.5领导支持:有学者认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20]。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在持续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在工作中难免出现一点失误。而当护士真的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领导不应该一味的批评,而忽视正确的心理引导。当护士处于某种困境时,领导应能及时发现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心尽力给予帮助和支持。领导能给护士足够的支持,有利于护士缓解工作压力,使护士建立工作的最佳身心状态,激发护士持续工作的热情,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4.6适时娱乐休闲:由于工作性质和特点等原因,急诊科护士长期承受比较高的工作压力,缓解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适时进行娱乐休闲活动,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身心比较疲惫时,去打一场球、或者去唱一场卡拉OK、或者外出旅游,都会觉得深心比较舒畅。同时,通过适时娱乐休闲活动,让平时难得见上几面的朋友、同事聚集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工作体会,既可以给自己减减压,也可以增进朋友、同事之间的感情。有研究显示[21],适时娱乐休闲后,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显著低于娱乐休闲前,急诊护士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娱乐休闲前。

参考文献

[1]张波.急救护理学[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5

[2]吴欣娟,张晓静,高凤莉.护理人员离职意愿与工作压力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197-199

[3]周英华,刘聪英,林翠兰,等.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2009,1(2):85-87

[4]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81-82

[5]康红宇,陈萍.急诊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24):2445

[6]刘兆娥.急诊护士生活方式及其与工作压力、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硕士论文].山东:山东大学,2010

[7]苗金丽,李新玲.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98-100

[8]杨宝燕,王晓燕.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现状与展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 1(3):47

[9]王瑞华.小循环夜班法的临床实践与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3,9(5):38

[10]刘德容,杨裕红.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7-28

[11]陈晓梅.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及应对[J].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5(12):45-46

[12]孙明明.现代急救护理质量评价内容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337

[13]席惠君,安锦慈,张岭.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88-89

[14]应菊素.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相关关系的研究[硕士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3

[15]林桂莲,唐秀明,刘玉霞. 急诊护士健康因素分析及措施[J].全科护理,2010,8(4):1015-1017

[16]麻洁,吴雅玲.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与对策 [J].护理研究,2003,17(增刊1):1-2

[17]计月红,张铁丽.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身体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 (28):2654-2655

[18]罗桂花.预防急诊科护患纠纷的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123

[19]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

[20]张永翠,王桂翠.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3):83-84

[21]董娟.急诊护士适时娱乐休闲缓解工作压力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10下旬版):2799-2800

作者:黄树芬

第二篇: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分析

摘要:精神科护士的护理对象是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在行动方式和思维逻辑方面迥异常人,这给护士的护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据行业调查数据分析,精神科护患之间的矛盾爆发率在各科室中位居前列。过高的工作强度和心理负担让精神科护士普遍承受着非常强的工作压力。数据显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和离职倦怠普遍高于医院其它科室的护士。因此,利用科学的方法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对于提升他们的工作质量,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策略

作为护理工作中最艰难的一种,精神疾病护士必须要始终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人手的短缺让他们身体极易出现过劳状态,产生了较强的工作压力。长此以往,对护士本人和家庭都造成了严重的侵害。

一、我国精神科护士工作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我国精神疾病患者早已突破一亿大关,人数位居世界首位。截止2020年,精神疾病注册护士的人数只有不足十万人。众所周知,精神疾病患者绝大多数患有行为障碍或者暴力倾向,他们比其它疾病的患者需要更多的护士来进行护理和监督。可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我国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护士数量都极度匮乏,有的医院甚至一名护士要负责二十多名病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综合性医院中,一名护士需要负责的病人不超过3名。虽然工作量极为庞大,但是所得收入却明显偏低,造成我国每年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护士的离职率都在30%以上。

二、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分析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我国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强度高导致身心疲惫

随着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的飛速增长,(精神科)住院病患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全国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纷纷呈现出一床难求的局面。据统计,我国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护患比例严重失调,平均每名护士负责的病人几乎达到了综合性医院的10倍左右。同时,精神病专科医院由于病患的特殊性,病房和疗区的封闭性远超普通综合性医院。高强度的工作以及封闭、拥挤的环境,使长期工作其中的护士群体难堪其重,身体和心理极易陷入疲劳状态。

(二)护患矛盾频发,安全无法保证

精神科护理,一直是护患矛盾爆发的重灾区。患者家属长期处在患者护理的疲惫之中,这让他们经常处在一种焦躁的状态之中。有的患者家属甚至将病人长期难以痊愈归结为医院护理工作不到位,同护士产生言语口角甚至肢体冲突。有的精神疾病患者患有幻视等障碍,有的时候甚至是出于保护护士的心态,却在实际上对护士造成了人身伤害。精神疾病患者在发病时极易失去对身体和情绪的控制,而且发病时他们的爆发力和破坏力尤为惊人,普通护士根本难以制止。如果这时病人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只有极少数家属会从客观上思考引发的原因,多数会认为是护士在监护过程中玩忽职守,这让本就人手短缺的精神疾病护士时刻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

(三)劳动与付出不成正比

我国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护患比例严重失调,平均每名护士负责的病人几乎达到了综合性医院的10倍左右。换言之,精神疾病护士的工作强度往往远超综合性医院护士。可是在两者的收入对比上却相差无几甚至低于后者。由于人员的短缺,精神疾病护士的夜班频率也大幅超过综合性医院护士,虽然夜班医院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可是夜间环境也正是精神疾病患者容易发病的时段,护士们要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只能缩短巡视的间隔,并在巡视中投入更多精力,这使他们晚上很少有能够休息的时候,工作压力巨大。

三、缓解精神疾病护士工作压力的策略

针对现阶段精神疾病护士工作压力产生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缓解的策略。

(一)转换思想,在工作中释放压力

尽管国家医疗卫生管理部分已经在探索多方面减轻精神疾病护士工作压力的途径,但是短时间内精神疾病护士的工作强度无法得到明显减轻。那么护士就只有依靠自我的思想转变,增强自己的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对精神疾病护理工作的科学认知。明确自己的每一份付出,都是对患者和家属信任的最好回报。以此来化压力为动力,更好地投身于工作之中。

(二)构建护士安全保卫体系,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各地政府和人大应根据当地精神疾病护理护患冲突的实际情况,出台精神疾病护士身心健康保护条例。在护患矛盾发生后,若确定责任方不在护士,要对他们给予坚决支持,对于无理取闹甚至恶意损伤护士身心的行为,要支持护士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肇事方进行严惩。利用宣传媒体积极宣传护患和谐的正面典型。在社会上营造尊重护士、理解护士的氛围。

(三)适当增加精神疾病护士的绩效收入

针对精神疾病护士收入偏低的现状,各地政府应将其需重点解决的问题。精神疾病患者在近年来数量的增幅已经远超护士人数的增加。这给本就供不应求的精神疾病护理工作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精神疾病护理工作的绩效,应充分结合其自身的特点,不以治愈率等作为考评的标准,而是将管理责任、实际工作量以及技术要求完成度等方面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硬核,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之分配观。

四、总结

当代精神疾病护士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此,我们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增加他们行业认同感、构建护士身心安全保护体系、适当增加他们的工作收入,体现社会对于他们劳动的尊重。唯有如此,才能有效降低他们的工作压力,促进精神疾病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菲菲, 王爱青, 代贝贝,等. 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其与工作压力的相关性[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07):1204-1207.

[2]李若琳, 张福峻晖, 李红丽. 精神科护士工作满意度状况及与心理弹性关系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0年37卷4期, 491-492页, 2020.

武汉市优抚医院精神科一病区 湖北武汉 430023

作者:林少丽

第三篇:海岛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护士工作压力是困扰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海岛护士因其职业性质、特殊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和社会公众理解支持不足等因素而承受着高于一般职业的工作压力,如果调整不当就会出现一系列身心问题,工作效率降低。认真分析海岛护士工作压力,探讨其应对措施,对提高护理管理者和护士积极应对压力,指导护士释放压力,减轻职业疲倦及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海岛护士;压力;护理;对策

护士压力也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1]。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与服务竞争的大潮中,随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成立,每个行业都在寻找新的机遇,面对新的挑战,人们对海岛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学科的发展,不仅要求护士要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准确的判断能力,还要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然而由于职业性质、超负荷的工作、社会评价不公平等给海岛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着护理事业及护理质量的提高。认真分析海岛护士压力的原因,探讨其应对措施,对维护病人权益,体现医院职能,更好地推动海岛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护士压力原因分析

舟山市总工会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对市区5家大型医院临床护士压力现状的实地调查,调查采取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有368名护士接受调查。据统计,96%的被调查护士存在着一定的工作倦怠,其中近45% 的被调查护士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90%的被调查护士反映工作压力较大,其中感到重度和极重压力的护士达35%。海岛护士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强度大、技术要求高、人际关系复杂、职业风险大、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等因素。

1.1工作强度大, 技术要求高。

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是构成海岛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海岛护士工作时间大都是轮班制,“三班倒”或“全夜班”打破了护士正常的生物钟,过强的工作压力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海岛护士工作的对象比较复杂,年龄、职位、病况等各不相同。“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士工作已从单一的执行医嘱开始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这种包括心理和文化照顾在内的全面护理,是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患者的血管都有各自的特点,特别是对癌症、年老体弱的患者和婴幼儿的操作技术要求更高, 聚集各种穿刺难点,尤其在8:00到10:30治疗的高峰期,经常出现人手短缺,某些护士经验不足难免手忙脚乱,如果稍有疏忽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2],每天接触不同性格、脾气、知识、经济背景不同的患者与家属,应对患者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既要处理各种治疗护理等常规工作,还要处理各种应急突发事情,感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职业暴露的风险,工作中经常接触各种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放射线等威胁,以及拥挤的空间和不良的空气,遭受疾病的侵袭等不良环境。加之护士以女性为主,同时要扮演护士、母亲、妻子等多种角色。女性的生理特征,情绪周期性波动以及生儿育女、家庭劳动的负荷,如果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在面对一系列紧张刺激时,常常会冲动,又因职业需要将其抑制,导致心理健康处于不良状态中。

1.3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压力

护士的工作关系比较复杂,主要存在着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护士与医生之间等各种关系。工作关系越复杂,角色冲突就越明显,护士的工作压力就越大。如果护士处理不当,很容易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尤其是在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它直接涉及护患双方权益、健康与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降低了老百姓打官司的门槛,导致医疗侵权诉讼频发。护理人员面对患者多样的情绪起伏变化,只能微笑面对,久而久之,护士在这些关系之间难以找到心理平衡点,容易出现焦虑,信心不足,精神衰竭等情况。护士在得不到理解,感到威胁或经历了感情伤害又无法表达自己时,会感到地位低,人身安全不佳,对工作满意度下降。这种长时间的情感投入,会使护士“精神耗竭”[3]。

1.4知识更新的压力

在人们家庭条件越来越好的形势下,新毕业生的文凭越来越高,现在很多医院招收护理专业的也要求本科学历,而在医院里,目前大多数护士是中专毕业,在这个以学历文凭择人的社会,这些中专文凭的护士面临着很大的学历压力,她们必须在繁重的工作同时,参加各种各样的学历文凭继续教育。在业务能力方面,当前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医疗知识更新换代较快,新设备层出不穷,对海岛护理人员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新的技能才能满足工作需要。学历和技能也是造成海岛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的因素之一。海岛护士既要完成日常繁重的护理工作,还要利用休息時间参加培训、自学,加之海岛交通不便,给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致使海岛护士长期处于高压的状态。

2 应对措施

护士职业压力作为一个应激源, 其应激反应的大小受应对方式的影响。应对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 不同的应对方式可降低应激反应水平或增加应激反应水平, 积极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海岛护士本身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同时医院管理层应该不断激励员工, 采取相应的解压措施。

2.1护士的自我缓解

(1) 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教育。内因起主导作用, 作为海岛护理人员本身, 应该学习一些减压的心理疗法。当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时, 可以通过与同事或者上级、家人之间的积极交流寻求支持, 及时地宣泄情感等方法来缓解压力。如护士在工作之余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与体育锻炼;定期组织护士领略大海风采,以观海来放宽心胸;鼓励护士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对护士进行心理指导,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海岛护理队伍中的先进事迹, 弘扬奉献的精神,引导护士热爱本职工作, 从而在工作中获得精神的满足;培养理性待人处事的能力,缓解紧张情绪, 维持身心健康。护士应以最佳的工作方式、最高的工作效率、最好的护理质量, 全方位服务于患者。

(2) 提高业务水平。娴熟的操作技术是赢得患者信任的基础, 是建立和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的重要因素;过硬的操作技术是增强工作信心的重要保证,能起到放松、缓解、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护士应该在业余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比如各部门的护士可以经常组织业务学习或培训,定期举办各种工作经验交流会或外聘专家来讲座,或者应用网络媒体技术播放一些先进、安全、可靠的操作手法,从而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的新动向, 不断更新和拓展专业知识。同时,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的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改善工作环境,营造和蔼的人际关系

管理者要努力为护士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改善办公条件,将护士室、治疗室环境优化,各种物品放置有序,标识明确,便于护士查找。关心体贴护士的心理感受,积极疏导不良的情绪,指导护理人员释放压力。国内外研究证明,社会支持可以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提高个体对各种事件的应对能力。同时要培养护士积极的情感,加强意志锻炼,提高心理耐受能力。管理者要想方设法丰富护士的业余生活,如在“国际护士节”组织文艺活动、外出郊游、召开谈心会、生日送小贺卡或小礼品,让护士有一种归属感。同时也可用语言或者墙报、宣传单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其进行权利和义务的宣教, 加强其对护士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尊重。这些都可以为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 缓解病人的忧郁和护士工作的疲乏感。

2.3 运用激励机制, 合理配备人员

护士长要根据工作量合理的安排人力,实行弹性排班,尽可能做到新老搭配、工作能力强与工作能力较弱的搭配,护士长排班时,充分理解护士既是妻子又是母親,同时承担多种角色,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尽可能满足护士的合理要求,缓解过度身心疲惫,按比例配备护理人员,按层次、职能增加护士数量,改变当前超负荷工作状态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护士在工作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有计划工作,巧妙交替脑力和体力劳动,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当护士有负面情绪,又无法解除时,要帮助她们寻找正确的宣泄方式和寻求外在支持[4]。在新的护理模式下,护士通常期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领导和服务对象满意, 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基本的尊重和支持。因此, 管理者不要一味地注重工作成果和业绩表现,应该多关注护士的工作压力状况, 及时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与帮助, 使护士能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管理者要根据各员工的特点, 扬长避短, 制定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方法, 在组织结构、人员安排、效益分配和工作环境上更多地考虑护理人员的切身利益, 为她们创造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氛围和尽可能放松身心的工作环境。

3 总结

总之, 随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正式批复,给海岛护士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大背景下,加上医疗职业本身的特殊性,要求海岛护士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海岛护理人员的压力是必然存在的。为此,海岛护士要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职责出发,客观评价自我在社会中的位置,不断提高适应压力的能力,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及时地宣泄情感,掌握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使海岛护理人员正确对待各种压力,提高海岛护理质量。以便建立最佳的心身状态,为我们的护理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素珍.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107.

[2] 李春花,余雨岚.浅谈护士长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38-39.

[3] 谭玉兰,宋玉兰.运用ROY适应模式管理护士职业压力初探.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95-97.

[4] 胡佩诚,宋燕华.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护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7~45.

作者:陈英

上一篇:中专电子商务论文下一篇:酒店消防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