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压力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从心理学角度看企业压力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两方面:科学认识压力,运用心理学认知理论培养企业员工选择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转变压力方向,运用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把压力看成一种可以有效运用的企业资源。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企业压力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企业压力管理论文 篇1:

中小企业压力管理现状与对策

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员工日益感受到压力的存在,压力已成为研究员工健康与福利的关键概念。中小企业一般是指企业员工不足2000人、年销售额在数百万到数千万元、资产总额低于4亿元的企业。统计表明,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企业中一支蓬勃发展的生力军。在中小企业中,员工同样面临着压力。例如,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市场淘汰率高,员工会有不稳定心理。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对员工压力管理重视不够,更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科学的管理方法,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小企业员工压力的相应管理对策。

一、压力管理的提出及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压力的研究起源于医学领域,是由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国际压力研究所主任汉斯·赛利(Hams Selye),于20世纪30年代开创的,后来对压力的研究从医学领域拓展到管理学等领域。罗宾斯教授认为压力与组织的工作绩效是一种倒U型关系,即只有在压力等于人的最大承受能力时,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值,压力过大或过小时都不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因此,压力管理的关键是找到这个最佳点。综合近几年有关对压力管理的研究,可以看出,主要是对压力的来源、压力的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研究,也有些是结合具体员工类型进行研究,如科技工作者、知识型员工等,但由于人们对中小企业中存在的压力认识不够,研究得较少。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这早已成为企业管理界的共识。马斯洛也早就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因此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结合员工的具体需要,把员工放在第一位。中小企业进行适当的压力管理,有利于其应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提高员工满意度,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提高员工满意度。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在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中,不光要把引进高素质、高层次人才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现有人才也是一个资源大宝库。中小企业通过各种措施进行员工压力管理,使得员工形成正确的压力观,可以预防压力对员工造成的损伤,拉近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距离,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满意度也相应提高。

(二)形成良好企业文化。企业关注员工的压力问题,对员工给予人文关怀,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持续发展。压力管理有利于减轻员工过重的心理负担,保持适度的压力,从而使员工能以最佳状态工作,且满意的员工比不满意的员工工作效率要高,进而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的绩效,增加企业利润,使企业得以持续发展。这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

二、中小企业压力管理现状分析

由于压力管理在我国引入的时间并不长,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又由于其自身规模、实力的不同导致在实际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对压力管理的态度、对员工的压力培训、构建企业文化等方面表现还有所欠缺。

(一)忽视压力管理。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从意识上尚未将压力管理看作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将压力管理视为员工个人的事,与企业无关。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后的今天,仍没有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甚至有些企业中还存在传统人事管理的影子,如将员工视为被动受管理的对象等。在企业不重视压力管理的情况下,压力过大的损失必会显现,如损害员工个体身心健康,企业内耗增加,破坏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可见企业与员工都会遭受效率损失。

(二)压力培训不够。对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培训一词已不陌生,有些企业已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但对压力培训却不够熟悉,对其意义和作用也缺乏深刻的认识,更难在实际操作中创造性地运用。在企业中员工个性不同,思想也各有特点,如有些员工成就动机过高,对期望的工作或工作结果与现实的工作状态的差距不能正确理解,认为在中小企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性很小,导致压力过大;还有些员工过度重视工作与工作的结果,视工作为生活的重心,这当然无可厚非,但若是过了临界线,则会导致员工过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企业不能对这些员工加以适当的培训、开导,必将影响员工的稳定性及企业的效率。

(三)利润导向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形象和理念的氛围平台,往往在激励员工成长等正向行为上,产生着巨大的基础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的文化往往注重的是工作过程或工作结果,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表现很突出,对员工的关心不够,更不用说去探寻员工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感受到的压力了。

(四)不能让员工感受到中小企业的比较优势。每个人都会有同别人进行比较的倾向,不仅与企业内部人比较,还会和企业外部的朋友等进行比较,中小企业的员工也不例外。他们同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世界500强中的人进行比较,显然不具备规模上的比较优势,关键是在管理方面同样可能会处于劣势,总会有不如别人强势的感觉,这样就会产生比较中的压力。

三、中小企业进行压力管理的对策

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对中小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一)增强压力管理意识。提高压力管理意识不是一句口号,需要中小企业管理者从内心深处打下压力管理的烙印。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过大压力给企业和员工带来的损失,从意识上重视压力管理。近年有关压力管理的研究,大多数注重企业层面,可见压力管理与企业密切相关,并不是员工个人的事,企业与员工应同呼吸,共命运,形成双赢的局面。

(二)对员工进行压力专项培训。培训可以使员工改善知识、技能和态度,并因此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企业文化效应。成功的培训能通过员工技能的提高,有效减少工作压力。

在人力资源培训中,可引进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单独设立压力培训课程,增强员工自我察觉,自我管理能力。过度压力消极影响专题:企业管理者要让员工了解过度压力的负面作用,给员工做专题讲座。预防压力产生专题:合理设置期望值是预防压力产生的一个很好途径,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客观现实的发展目标,这里不是要降低目标,而是要将期望值设置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压力应对专题:压力来临时,教员工学会生理调节。生理调节是通过控制一些生理变化,如肌肉放松、深呼吸、加强锻炼、充足的睡眠等,来保持健康,学会放松。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小企业要将压力培训作为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培训工作系统化、连续化。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塑企业文化氛围。中小企业应当诊断自身的企业文化,识别并去除可能导致过度压力的因素,塑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文化,设计以人为本的企业制度,凝聚成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只停留在制度上、字面上,要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切实体现出对员工保持不变的尊重,才能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中小企业还要重视沟通工作。沟通是减缓压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中小企业要建立明确的制度,增加制度的透明度,使员工在工作中享受到顺畅沟通的益处。中小企业还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即员工较少更容易进行沟通,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作外交流,如茶话会、郊游、晚会等,让员工感觉到企业如家的温暖。中小企业人才流动意愿较强,承受着来自工作本身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双重压力,同时对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持怀疑态度,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产生离职意向。企业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还可以起到稳定员工的作用。

(四)工作再设计。中小企业的员工在同别人比较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可以通过工作再设计得到适当缓解,如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工作分担等方式。而且员工若能参与到与工作有关的决策中,会因为受到鼓励而不断成长,希望实现他们自己的最大潜力。企业尊重员工个人的不同个性和差异来设计工作,不仅可以使企业升级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上,而且可以让员工在工作中快乐,在快乐中工作。同时,中小企业可以进行标杆管理,将本行业内优秀的大企业视为自己的标杆企业,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方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理念。【本文为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甘肃知识型员工压力管理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赵娅

企业压力管理论文 篇2:

从心理学角度看企业压力管理之策略

摘 要:从心理学角度看企业压力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两方面:科学认识压力,运用心理学认知理论培养企业员工选择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转变压力方向,运用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把压力看成一种可以有效运用的企业资源。

关键词:心理学;压力;企业管理

《财富》中文版对1576名高级管理人员所作的健康调查显示,近70%的高级管理人员感觉自己当前承受的压力较大,其中21%认为自己压力极大。同样,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41.1%的白领们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据权威机构调查,中国每年自杀人数已高达28万人。自杀已经成为15到34岁年龄段人群的第一大死因,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压力太大。在企业管理中,过度的工作压力会造成一线员工烦躁、焦虑、忧愁以及工作满意度下降,出现旷工、疏忽大意而丢失订单、对顾客态度恶劣、工作业绩下滑,甚至因操作不当而出现工伤事故等等,企业从根本上重视压力问题才是解决之道。作为员工个体正确地认识压力,改善身心状态会使生活更加充实和更有希望,会对工作又有新的感受;作为企业保持适度的、最佳的压力,可以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同时企业关注员工的压力问题,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因此,转变角度,科学地认识和运用压力是企业压力管理之关键。

一、科学认识压力。运用心理学认知理论培养企业员工选择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

人们一直生活在两种压力中,一是作用于躯体的物理压力,如大气压、地心吸引力、心脏压力等,这些压力维持生命形式;二是内在的精神压力,如生存竞争的压力、人际压力、情绪与情感的压力、对危险的恐惧等,这些压力保持人的警觉(清醒状态)和合适的行为模式。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反应,会出现很多消极的情绪,如忧虑、焦躁、愤怒、失望等,会使思维狭窄、智能下降、自我评价降低,这在心理学实验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心理学的认知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Ellis)在50年代提出,这种理论认为情绪的困扰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经验的不合理解释。不合理解释具有三个特征:绝对化、概括化、悲观化。认知理论就是通过解释与倡导达到领悟,使情绪理性化,改变对人、对己、对事的错误观念,重建合理的认知结构。压力的来源并非外界,而是源自于你内心对所处的环境如何看待。你会发现,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例如,同样是约见客户,有的人由于害怕客户拒绝而感受到了负面压力,而有的人则充满信心地期待生意的成交。同样是被领导批评,有的人会难过,会抱怨,而有的人却把它当作动力,继续努力。正如你所熟知的一句话:周围发生的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它。导致我们人生有所不同的其实是我们不同的思考方式,而思考本身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通过调整看问题的视角和对压力进行理性分析来很好地缓解压力,将压力转化为工作中的积极因素,此时,压力已经悄悄地化为了工作的动力。事实上,对于优秀的人来说,压力甚至是令人兴奋的,因为能够经常战胜压力,就意味着心智和个性都能不断得到磨练,也就拥有了足够的获得成功的信心。

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压力的来源多种多样,视具体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而定。有些是由于任务重、时间紧引起的;有些是由于工作情景中人际方面的问题引起的;还有些是竞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压力反应是个体在某些方面过分紧张的一个预警性指标。面临压力时,很多时候我们是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任由长期养成的习惯来产生一系列的本能反应模式。有效管理的第一步是要有觉察,要建立一个对付压力的预警系统。当你受到压力时,身体和情绪上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然后锁定这些反应,以后每当你要进入这些习惯性的反应状态时,就马上在心里暗暗向自己发出警告。这是压力管理的第一步,它将赋予你强大的力量,帮助你减少压力,提高你对压力的敏感度。当你对压力有所觉察后,就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陷入压力。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后,会大大提高你的控制力。当你能够控制住自己时,每当面临压力,你会把自己置于一个行为习惯的岔路口。可以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反应模式。这将使你成为压力的主人,而不会沦为它的奴隶。当你完成了压力管理的第一步,随之正确的提问能帮助我们将压力源视为挑战,而不再以问题来对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当你把压力源当成问题看待时,一定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其负面影响上,那么你将不可避免地遭受负面压力的侵扰。可是当你把压力源视为挑战时,自然就会将注意力从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上移开,而转移到如何解决问题上来。由此带来的积极态度将使你跳出压力圈,看到压力中所蕴涵的机会,这样,原来的压力反而变成了帮助你达到目标的动力。

二、转变压力方向。运用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把压力看成一种可以有效运用的企业资源

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主要以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为基础发展形成的,人本主义对人性持乐观看法,认为人类本性是善的,而且蕴藏着巨大的向上发展的潜力。它主张改善人际环境,以利人的潜力发展为目标,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借鉴此理论.卓越的管理者则可把压力看成一种可以有效运用的企业资源,从而去完成更高的挑战和任务。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自企业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一种“自由豁达”的企业文化,意思是公司创造一个“自由豁达”的氛围,鼓励每个人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去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与潜力,不断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而管理者的身份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去“管理”属下,却更是一个“梦想家”或“教练”,他们所需要做的是为自己的团队尽可能创造一种“自由豁达”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由“教练”(管理者)进行必要的协调,从而使大家在发挥个人优势的同时相互补充和配合,很好地完成团队的任务。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企业文化,索尼公司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才能不断地发明出很多独具创意的,甚至是开创了人类全新生活方式的产品和技术。因为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每个开发者、工程师或市场营销人员都会去主动寻找新的工作兴趣,挑战新的任务,并主动地去承担新的责任。当他们在新的任务中遇到压力和困难时,则会毫不犹豫地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战胜压力,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里,“主动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事实上,这样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很明智地将压力在无形之中转移到了每个人的肩头.极大地去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主动性,把克服压力从被动变为了主动。这时所产生的压力可以说是每个具有进取心的人自己主动寻找的,由于他们具有较为积极的心态去挑战自己设置的目

标,因而战胜这些压力的能力也就会不断增强。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将压力有效地转移为每个团队成员挑战新目标过程中的积极因素,正是打造高绩效健康团队的根本。充满压力的环境使每个员工经受了锻炼,同时使员工发挥出更大的潜能,企业善于转变压力为推动力,其员工就越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同时,管理者还应努力创设以人为本的环境。首先,建立公平的内部竞争机制。许多压力是来源于企业内部的不公平竞争机制,既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建立公平的内部竞争机制,包括薪酬激励分配机制、晋升筛选机制等,才能有助于减轻员工的心理压力。其次.力求人与事的最佳配置,并清楚地定义在该岗位上员工的角色、职责、任务,减轻因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引起的心理压力。再次,在人力资源培训中可培训员工提高处理工作的技能。如撰写计划书、工作陈述、案例教育、新技能操作等,使之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减少压力;可培训员工时间管理能力(按各项任务的紧急性、重要性区分优先次序、计划好时间),消除时间压力源;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人才在成长过程中,经常要面临成长瓶颈的困惑和压力,通过“职业发展阶梯”和“职业生涯通道”,在尊重人才意愿的基础上,帮助人才开发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人才成长过程中面临的职业发展压力。最后,在人力资源沟通中,管理者应向员工提供组织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绩效评估的结果,并让员工参与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一些决策等,使员工知道企业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他们的工作完成得如何等,从而增加其控制感,减轻由于不可控、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各级主管应与下属积极沟通,真正关心下属的生活,全方位了解下属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尽可能的安慰、帮助,减轻各种生活压力源给员工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和压力,并缩短与下属的心理距离;完善员工保障制度,向其提供社会统筹和医疗保险,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较为稳定的就业心理,减轻其压力。同时,开展一些有利于和谐的团队活动,如拓展训练、军营一日生活体验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上种种措施都为了尽可能把一些压力控制到最低限度,并遏制消极压力反应。企业压力管理的目的并不是彻底消除这种压力,而是学会一套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从而起到缓解、调节和分散作用,并使员工有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总之,不同管理者对于“压力管理”是有不同的理解。在现代商业社会,压力无处不在,如何管理压力,利用压力,从而去完成更高的挑战和任务,成为很多从业者和管理者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责任编辑:黄 杰

作者:王启发

企业压力管理论文 篇3:

减轻企业压力提高管理效能

2020年时间已经过半,在疫情冲击和外部变局下,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全市经济工作?如何精打细算把纳税人的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对审计中反复出现的老问题怎样常抓不懈并体现实效?7月22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市级决算及202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讲成绩也要讲困难

“今年以来,外部环境的严峻复杂性前所未有,本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前所未有。”7月22日上午,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在作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时指出,今年上半年本市经济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负增长,二季度以来全市经济运行加快全面恢复,主要指标呈现边际改善、止跌回升态势,经济增长在疫情冲击中体现韧性,城市能级在疫情防控中逆势凸显,高质量发展在逆周期中克难奋进。报告同时指出,需要重点关注经济增长压力较大、财政减收压力较大、稳就业压力较大、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压力较大等五个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参会代表们表示,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本市为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目标所作的工作。比如,在应对疫情冲击严重影响方面措施有力,实现了经济的企稳回升;在危机中怎样抓住新的机遇方面也有新的思考,可以看出上半年工作成绩来之不易。在肯定的同时,大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全市经济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政府在讲成绩的同时,我觉得应该把困难讲得更多一点”,顾伟强委员认为,一方面报告要讲成绩鼓舞大家的信心,另一方面,面对非常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应该让大家了解面临的困难,“只有对困难有更多了解,我们才能更加坚定信心做好”。

毛放委员对此表示赞同,他说:“我们既要给上海人民增加信心,看到亮点,鼓足干劲,同时还要对存在的困难特别是严峻的形势要深入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他提出,相关政府部门要对下半年、明年、后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有充分的预判。

把服务企业工作落到实处

企业是社会积极发展的细胞,企业好经济才好。针对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中提到的本市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的问题,陆晓栋委员表示,要把服务企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疫情期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联系服务企业,实现了全覆盖,但是要防止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对此有所懈怠。”6月18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修订通过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他建议,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条例的执法检查,促进条例落实,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面对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压力较大的问题,报告指出将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聚焦薄弱环节抓紧“补链”,聚焦重点产业着力“固链”,聚焦拉长长板注重“强链”,打造优势产业链集群。龚祖英委员对此表示充分肯定,她同时建议在补链、固链中,充分考虑上海郊区的发展,“对于上海整个产业链的补链和固链要做系统规划,这样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是我们发展乡村的好机会”。

加快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面对今年财政减收压力较大,同时,疫情防控、保障民生等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紧平衡的状况,如何精打细算安排各项支出,把纳税人的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在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市级决算及202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高小玫副主任表示,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开源节流,另一方面要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绩效管理覆盖面有待拓展,财政绩效管理到现在没有全部覆盖,什么时候全部覆盖?这个问题解决了,整体效能才能上一个台阶。”

毛放委员认为,财政预算是否合理关键要看预算支出最后产生的效益怎么样。他提到中央相关部门已经在积极推进财政绩效管理的改革,“正加快分行业、分领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2019年初步建成18个大类95个支出方向、130多条共性的绩效指标,4000多条个性的绩效指标”。他建议上海抓住绩效的牛鼻子,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陆晓栋委员建议,要高度重視市、区两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财政资金如何发挥作用事关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机制的健康运行。”他提出,通过财力和事权的合理分配,充分调动各区积极性是当前上海经济企稳回升、保持健康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为此,他建议市政府充分考虑各区意见,细化具体实施方案。

协同监督解决“屡审屡犯”

“有些问题讲了又犯,犯了又讲”,这是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们审议审计报告时的普遍感受。“有的问题在审计报告中已经连续出现了三年”,不仅类似问题反复出现,而且审计整改建议也是一年年重复提出,似曾相识。如何对老问题常抓不懈并体现实效?

毛放委员建议进一步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现在我们年年提供的是经济的体检表,所有项目都有。”他建议对这些项目进行细化分解,“哪些方面不合格,对策是什么,怎么来改进,下一年就会重点对准上一年不合格的指标进行跟踪”。他还提出,希望审计部门形成三年、五年能够反映长期跟踪情况的审计报告,“比如这些问题2017、2018、2019年是怎么样的,整改效果如何,这样就能够看出审计对于政府部门预算决算监督的作用在哪里。”

今年是“十三五”收尾之年,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顾伟强委员建议今年能够围绕老问题做个总结:“‘十四五’是新的一轮五年,我们要站在更高的台阶上,政府的治理能力要进一步提升。”钱耀忠委员建议加强企业领导任前专业性培训,通过加强管理,减少“常见病”的发生。

“这次审这个单位有这个问题,明年审另外一个单位也有类似问题,看起来每年屡审屡犯。”赵伟星委员认为要解决屡审屡犯的问题的确不容易,他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各部门解决根本性问题,避免类似问题重复产生。

针对审计报告指出的本市郊野公园建设存在配套设施用地不合规、防汛排水设施运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李鸣委员表示,今年是本市郊野公园建设的第三个年头,一些问题不能就事论事简单地进行审计整改,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进行一次阶段性工作评估,要“一园一策”,更有针对性地推进审计整改工作。

对审计报告中提到的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田春华委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下半年开展专项行动,解决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政策落地不及时、土地闲置以及项目开工不及时等问题,以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

赵伟星委员表示,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与审计部门协同监督推动这类问题的解决。

作者:仲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