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和方法刍议

2022-09-25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创设一种氛围, 陶冶学生情操, 构建学生健全人格,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就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及人际关系文化几方面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一、环境文化建设要达到隐性育人效果, 把握潜移默化

环境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直观显现, 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 有较强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幸福成长, 同时也直接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环境文化建设的内容一般包括校园整体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及校园平安等。在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符合校本实际, 表达师生的共同意志, 做到“四性”。1.科学性。要整体规划, 合理布局, 与学校的精神文化主题相一致。黔江区实验小学校精神文化主题是“认同自己”, 学校的校徽、雕塑、教学设施布置、公共活动场所的美化等都无不包含着自主自信的文化元素。它让校内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感觉到有一种“做自己主人”的情怀, 连学校的校树、校花都蕴含自信的精神。2.教育性。环境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 寓德育于环境文化建设中。建设的环境要有视觉冲击力, 让学生看到后能自觉产生一种内省、批判、自律的心理体验。3.艺术性。要精心设计, 严密组织, 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 富有艺术审美价值, 给人一种美的享受。4.经济性。环境文化建设追求艺术美及时代感, 是无可厚非的, 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 应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简洁、大方、经济、实用, 喻教于境即可。二要体现审美情趣及平安温馨, 做到“四化”, 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要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 将学校办成“园林式学校”。植树要错落有致, 栽花要高低相间, 种草要草花兼具, 宜地、宜时、宜人。黔江区实验小学的校花栀子花四季常青, 芳香素雅, 学校就将其种于教室两旁, 让学生常享芳香及新鲜空气。校园的美化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 如校园板报的内容, 办公室教室的布置, 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要体现激励、警醒与传神, 做到形美而神更美。师生都要亲历躬行, 保持校园环境的时刻洁净,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把好校门关, 保证师生安全, 保持校园永久平安温馨。三要体现共建意识, 做到人人参与。环境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领导全部包办, 必须群策群力, 师生齐动手。方案要在校长主持下并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前提下, 由学校领导集体决定。方案实施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集体、个人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需较大资费或通过积极努力尚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学校负责解决, 其它的由师生自己动手完成。如:教室布置、栽花种草、卫生保持等, 都应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完成。

二、制度文化建设要注重全、细、严, 体现自我约束

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的重要保障。一所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要先严后活, 即先用严格制度来强化, 而后用情境来内化, 才能达到“自我约束”目的。

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 应充分发扬民主, 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 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 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 做到事事有章可循, 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 内容具体明确, 操作性强;三是严, 规定制度要严明, 体现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 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 用知识竞赛等办法, 督促师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 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 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 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 符合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 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

为了提高制度的自我约束力作用, 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 可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 主管校长负责, 工会主席、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或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年级级长、政治学科、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组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实行“四线”管理。以党支部、工会、团委 (或少先队大队部) 为主的第一条线, 主管师生政治学习, 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主管校长、德育处主任、班主任为主的第二条线, 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 师徒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落实;以团支部、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及各班值日生为第三条线, 主要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以校长室、德育处、公安局、派出所、学生家长为第四条线, 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 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 职责明确, 考核到位。

三、课余文化建设要纳入课程体系, 促进个性发展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 其实这些集体活动也是一种课程。我们把它作为隐性课程编入学校课程规划里, 排进课表中, 供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课学习。这样一方面克服了过去那种学科课程挤占学生自主活动时间过多的问题, 同时又做到尊重差异,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但课外活动开展不能盲目随意,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教育性原则, 做到“五有、四定、三落实”。即课中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绩、有总结;课前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并确保组织、经费、器材“三落实”。如学校的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篮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都进入课表, 由老师进行辅导教学, 按课程实施要求开展活动。二是学校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达到“六个要求”。第一要有思想性, 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第二要有知识性, 如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三小”活动等;第三要有娱乐性, 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美术书法作品展、影视欣赏等;第四要有实践性, 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军训等;第五要有多样性, 将全校性的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一并纳入活动课程实施;第六要有选择性, 必须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 各得其所, 各行其乐。在教学方式上变命令式为倡导式, 变禁绝式为诱导式, 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条件, 让学生自己组织, 主动参与, 寓教于乐。

四、舆论文化建设要为良好校风形成服务, 重在疏导引领

集体是一个熔炉, 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 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 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 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 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 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黔江区实验小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育学校的集体舆论。

1. 适当集体学校, 强化养成教育。利用校会、晨会、班会等集体活动, 通过看录像, 讲故事, 主题辩论会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国家政策法规, 学生道德行为规范, 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 加强“爱校”教育, 培养母校情节。向学生讲述学校历史, 成立校史展览室, 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 使学从心灵深处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 从而产生凝聚力, 为形成学校精神奠定基础。

3. 确定奋斗目标。根据学校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目标, 各班制定相应的班级奋斗目标, 帮助学生制定个人成长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4. 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首先, 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把加强个人修为, 提高自身素质, 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 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由此, 教师逐步形成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绝大多数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乐学善思, 立志成才, 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5. 清除校园文化垃圾, 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 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 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 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6. 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辩论会, 澄清模糊认识, 纠正错误观点, 引导正确舆论。

7. 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 定期更换内容。表扬好人好事, 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 抑制歪风邪气。通过以上种种方法引导, 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 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五、人际关系文化建设要以学生为重点, 突出和谐宽松

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是一种较高级的校园文化。他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促进学生奋发向上, 健康成长, 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这种良好的集体意识产生的群体规范, 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

人际关系被称为人世间最复杂的关系, 学校也不例外。从横向看, 有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 教师集体的人际关系和学生集体人际关系;从纵向看, 有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间的人际关系, 教师间的人际关系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和谐宽松的关系, 才能取得最佳育人效果。反之, 如果师生关系紧张, 甚至对立, 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为了创造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 学校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 精湛的教学艺术, 良好的外表形象, 把“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作为教师的日常行为规范, 要求教师落实到育人的所有环节。另一方面, 要求学生尊敬师长, 勤学守纪, 把“尊敬老师, 做老师的知心朋友”作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落实到学生学校生活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 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校呈现出了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 既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 也影响着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求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 以“自主”为基本思路, 强调同学间应自觉做到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 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做到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做到学习上互帮互学, 共同进步;做到生活上一人有难, 八方相助;做到纪律上互相督促, 互相提醒;做到思想上互相交流, 互相提高。在此基础上加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和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氛围中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带给他们的幸福。

摘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环境、制度、舆论、课余、人际关系几个方面阐述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环境建设要达到隐性育人效果, 把握潜移默化。制度文化建设要落实全、细、严, 注重自我约束。课余文化建设要纳入课程体系, 促进个性发展。舆论文化建设要为良好校风形成服务, 重在疏导引领。人际关系文化建设要以学生为重点, 突出和谐宽松。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方法,刍议

参考文献

[1] 曹学良.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实施策略[N].教育信息报, 2007-02-27.

[2] 欧建忠.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N].教育导报, 2007-01-27.

[3] 郑希付主编.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研究下一篇: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