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022-09-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这是在我党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及其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党的十七大报告则进一步明确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报告的这一思想、观点, 不仅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而且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

高校作为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文化机构, 发挥着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新知识、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等重要作用, 是知识、文化和技术的重要集散地, 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形态, 是师生员工普遍认同并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 是高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 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校园文化是高校的灵魂, 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 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 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 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

1 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基础

自从人类进人文明时代,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有一个相对自觉的核心价值体系, 例如, 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礼教思想、还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标榜的“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理念等等。[1]毫无疑问, 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 是统摄各个不同社会层面的文化实践活动的纲领和灵魂, 社会各个层次和领域里的文化实践活动, 包括大学文化建设和教育实践活动都必须自觉地接受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规范和指导, 学校教育工作者特别是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牢记和遵循这一文化建设活动的基本原则和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主导,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根本, 作为先进文化重要源头的高校校园文化显然也会受到巨大影响。因此, 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才能更好的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

1.2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现形式

前文提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精神文化体系中居于最高层面, 一方面, 这种价值体系是纲领性的, 它对社会各个层次的价值文化具有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价值体系又是相对抽象的, 它依赖于社会各个层面价值文化的实践和蕴含。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 既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规范和统领的, 同时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和实践方式。正是由于有了校园文化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文化实践活动, 才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现出了实践价值和勃勃生机。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我们认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其特定的内涵和价值规律, 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中, 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其无可替代作用和功能。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哲学层面的意义, 那么在实践的层面上, 社会文化体系中, 校园文化则是处于最高层次和核心地位的, 它对全社会的精神文化建设起着一种引领、辐射和示范的作用。[2]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践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是由其基本属性决定的, 前文提到, 高校是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宗旨的社会组织, 并且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方式达成教育和培养人的根本目的, 因此,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善于自觉地贯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和原则, 在遵循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规律的前提下, 在保证自身的健康、和谐发展的同时,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这是高校教育实践和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也是高校组织充分履行其社会职能的体现。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 建设高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本身就具有多质和多元的特性, [3]在当今我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期的背景下, 在今天高等教育大变革、大发展的年代里, 高等学校的教育实践和文化活动在不断进步、异常活跃的同时, 也呈现出了纷乱、迷惘和无序的状态, 其中, 既有我们经常为之忧虑的青年学生心灵走向的迷失, 也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各种困惑和纷扰。面对这些, 高校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采取措施,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2.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彰显校园文化的思想引导力

在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相互交织, 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同时并存的情况下, 各地区各民族在文化上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而我国现在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 充分立足于我国现实情况, 正确面对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文化碰撞、冲击、交流与融合, 弘扬我们悠久的历史传统, 借鉴古今中外各种成功的历史经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在学校就是要致力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潜能, 凝聚全体师生的意志、智慧和力量, 形成广泛认同和共同为之奋斗的美好愿景。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 我们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 决不可搞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多样性是主导性存在的条件和基础, 主导性寓于多样性的发展形式之中, 但多样性服从于主导性的发展方向。[4]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

2.2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彰显校园文化的理想感召力

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或国家, 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就等于没有精神支柱, 就会失去凝聚力。江泽民同志曾说:“如果动摇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个精神支柱, 动摇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 那将是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因此, 树立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和方向。而大学阶段是学生确立自我、实现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 因此, 新时期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 要广大师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对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念和决心, 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中形成思想共识, 引导广大师生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2.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提升校园文化的精神凝聚力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和信守的思想品格和价值准则。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 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校园文化应该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窗口, 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 努力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 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5]大学生担负着富强国家、复兴民族的历史重任, 这要求他们既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 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更要有创新精神, 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因此,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一主旋律, 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凝聚力。要通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引导广大师生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觉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要始终贯彻“与时俱进”的思想, 把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和科技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使高校校园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 始终保持时代性、先进性。

2.4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 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通俗的表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 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既体现了先进性的导向, 又体现了广泛性的要求, 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人生态度、社会风尚方方面面。高校必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在大学生中切实加强“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他们进行“爱校”教育, 培养其“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 这样才能产生凝聚力、向心力, 培育出和谐的校园文化精神。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的组成部分, 对社会的和谐具有强大的引导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高校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李金奇, 袁小鹏.大学主体性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9) :40~41.

[2] 赵光军.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巢湖学院学报, 2008 (4) :149~152.

[3] 高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J].职教与经济研究, 2007 (1) :23~27.

[4] 何洲.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应协调好三个关系[EB/OL].http://www.xtskl.cn/list.

[5] 李四平.大学文化的社会责任[N].光明日报, 2006-05-24.

上一篇: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宫腔纱条填塞止血的临床观察与分析下一篇:人力资本视角下大学生专业与就业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