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处营销论文

2022-05-12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高校招生处营销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近年来出现为数不少的学生诉高校处分不当案,反映了高校在行使处分权时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受教育权容易受到高校不当处分的侵犯,二者之间的冲突加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处分权的执行不规范和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机制不健全。因此,我们应数管齐下,充分运用法律来解决高校的学生处分权与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利益冲突,以此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一篇:高校招生处营销论文

弯道处超越

题记:“弯”:转弯、转轨、转型。有经验的赛跑运动员总是善于在“弯道”的那一刻完美转身,超越对手。

转弯处,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是一个轮回,既是旧一轮的结束,又是新一轮的开始。所谓“周而复始”!作为起点,它诞生了“开局和起步”的美丽;作为终点,它验证了“持续与冲刺”的辉煌!转弯处,完成了始与终二者的完美结合与转轨。

2012年2月7日(农历正月十六),上午8点18分,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礼炮声,克胜营销总公司所属的11个分公司、7个片区市场加“绿色联盟”共26辆统一克胜LOGO的“北京现代”组成的营销车队,载着克胜农化全体营销将士的昂扬斗志和百倍信心,也载着集团领导的重托和全体员工期待,满怀豪情驶出公司大门,出征全国各地市场。

据悉,从1月25日(正月初三)开始,今年营销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紧张而有序的进行,各分公司负责人放弃春节假日部分休息时间,齐聚集团,共商农化国内市场营销大计,研究落实全年度各项营销工作,大家紧紧围绕集团2012年“改革促改变,转型促发展”总体工作思路,经过连日来的学习、研究、沟通、讨论和交流,按照“改革、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在系统学习和领会以“一个绩效考核管理机制、一个薪酬福利激励体系和一个PDCA循环工作法”“三个一”为核心内容的管理激励措施和具体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大家的思想和观念全部统一到集团的重大营销战略部署上来,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努力找准“改革与改变相结合、转型与转变相结合、发展与发现相结合”这三个方面在农化市场营销的切入点,一致赞同并结合农化板块的市场营销实际,全力贯彻落实集团的一系列“改革促改变、转型促发展”的重大举措;明确了今年的奋斗目标,谋划了营销工作的主要市场竞争举措和思路;特别强调今后要把提高农药技术服务水平作为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利器,要真正找准并切实解决农民的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为农民提供超值服务的能力;集团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服务和推动市场营销工作的各项政策。在随后的2月5日,集团营销总公司、绿色联盟公司分别与各分公司签订2012年营销目标责任状。新责任制体制更完善、机制更灵活、目标更明确、奖惩更分明,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致表示:2012年要以“改革促改变”大干一场,“转型促发展”再创辉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似同样出征,定有不同收获。”今年克胜的农化行业国内市场营销与往年不同,是在全体营销将士明确新年营销工作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新要求、新发展的基础上,以“改革、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为统领,大家系统学习和全面领会以“三个一”为核心内容的管理激励措施和保障机制后,充满信心地出征市场,这些必将打破原有传统的营销观念、思维定势和营销模式,为克胜农化主业营销带来勃勃生机和源源活力。

可以预见,克胜“改革、转型、发展”的历史大幕就此从农化主业国内营销开始缓缓拉开,迅速落地生根,并发芽、成长,直到参天大树。农化市场营销正在转型,开始由原来的旧跑道拐弯驶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快车道,克胜营销将士也正在营销市场跑道上转弯、转轨、转型,而善于主动转换跑道并从“弯道处超越”对手,正是克胜市场营销成功转型的标志之一。

那么,农化主业营销的成功转型对我们集团其他产业有何启示呢?我想至少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集团高屋建瓴作出的“改革、转型、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完全切合集团四大产业升级发展和战略管理客观需要的,在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是集团的长期发展战略,大家对此必须充满信心,要坚定不移地不断稳步向前推进,不得有半点犹豫和动摇。

2、“改革促改变”,“改革”是手段,“改变”是目的,那么你所在的岗位要“改变”什么?推动“改变”的措施是什么?是“大改变”还是“小改变”?

“转型促发展”,“转型”是手段,“发展”是目的,那么你所在的部门、分厂、子公司要“发展”什么?推动“发展”的措施又是什么?是“大发展”还是“小发展”?

3、作为支撑和保证完成战略部署计划的保障措施“三个一”,你如何结合自身的岗位实践和感悟,就绩效考核、薪酬激励和PDCA工作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以上三个方面值得所有克胜人认真思考和总结,也直接决定着每一个克胜人的未来命运。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本次营销将士出征将是一次破冰之旅,既是克胜“改革促改变,转型促发展”工作思路的发韧和开端,又是全集团上下贯彻落实2012年工作思路的一个缩影。

作者:严军

第二篇:论高校处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冲突的解决

摘 要: 近年来出现为数不少的学生诉高校处分不当案,反映了高校在行使处分权时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受教育权容易受到高校不当处分的侵犯,二者之间的冲突加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校处分权的执行不规范和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机制不健全。因此,我们应数管齐下,充分运用法律来解决高校的学生处分权与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利益冲突,以此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高校处分权 受教育权 高校和谐发展

自1998年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发双证行政诉讼案和2000年刘燕文诉北京大学不授予博士学位案发生以来,学生与其就读的高校之间的讼争就屡见诸报端,高校处分权与学生的受教育权发生冲突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实现高校和谐发展是高校行政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一、案例分析

我国《宪法》第46条和《教育法》第9条第1款都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1]2005年3月29日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第5条还针对高校学生的受教育权内容作了详细规定。因此,确保学生受教育权的实现已成为我国法律法规和高校管理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处分权是高校自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依据相关的法律或校规对违法违规违纪的学生进行惩处的权力。高校在其管理中,行使处分权时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的事例较多,笔者拟对以下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一:两名在校大学生诉重庆邮电学院案

重庆邮电学院大二学生李静与本校男友在暑假旅游时同住了一晚,发生了性关系。2002年10月,当她在校医院验出怀孕后,学校以“品行恶劣、道德败坏”为由勒令二人退学。次月,两学生以“定性错误于法无据”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母校撤销处分,并以侵犯隐私权和名誉权为由向母校索赔100万元,但被法院以诉讼不在司法范围内为由驳回。[2]后经协商,双方和解,两学生回校继续学业。

案例二:韩冰诉沈阳农业大学案

2006年初,沈阳农大大二学生韩冰在该校考试中作弊,被取消考试资格后又被予以开除学籍处分。同年5月,韩冰将母校告上法庭。法院认为,根据新《规定》的相关规定,韩冰的作弊行为并不属于农大处罚中的“开除学籍的情形”,农大属适用法律错误。此外,农大没有经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就对韩冰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属程序违法。故一审判决:撤销农大对韩冰“开除学籍”的处分通报。

以上都是比较典型的高校处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发生冲突的案例。案例一法院不予受理,体现了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案例二的学生胜诉体现了对受教育权的不容侵犯。以上两个案例体现了当前高校管理中存在对于违反“校规”的学生施以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惩处,此举剥夺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二、原因探析

高校处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均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两项重要权利。随着法治观念的不断深入,高校的管理更加规范。但是,目前高校管理的法制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涉诉案日益增加,体现了高校处分权的强大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弱小,学生受教育权极易受到高校不当处分的侵犯。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教育领域有两类救济方式:一种是学生申诉制度,另一种是法律救济。但是我国的救济制度还不够完善。一方面,在申诉制度方面,新《规定》虽对申诉受理机构、申诉范围、申诉实效及处理期限等相关事宜作了规定,但在申诉期间对申诉人的受教育权的保护,申诉效力,学生对申诉处理结果不服能否提起行政诉讼等方面存在着立法漏洞。并且多数高校并未筹建申诉委员会,这就使学生申诉无门。在案例一中,李静被法院驳回起诉,这就是由于学生申诉制度不完善,导致该生无法获得司法救济。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现行教育法律体系尚未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救济程序,高校处分权可诉性仍有待加强。

2.高校处分权的执行不规范

(1)高校处分权的执行不规范,运用不公正,缺乏正当程序,透明度不高。其一,高校的学生处分制度作为一种规范性制度具有普适性。实际上,许多高校对待同类的违规违纪行为的态度并不一致,甚至有悖于公平、公正和比例的原则。其二,从学生状告高校侵权的诉讼案中可以看出,高校在行使处分权时缺乏正当程序,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例如,案例二中,农大未经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就对韩冰作出开除学籍处分的决定,属程序违法。其三,高校学生处分规章的制定与执行环节没有公开,透明度不高,使得学生的权益容易受侵害。

(2)高校处分权运用不合理,损害了学生其他的合法权利。高校应在不影响学生其他权益的情况下行使处分权。然而,一些高校在执行合法的处分权时也会不可避免地侵犯学生的其他权利。例如案例一中的女大学生怀孕被高校强制写下同居详细经历并被给予通报批评,此举极其严重地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目前,社会对于高校将学生的违纪行为(如作弊、同居、代考)公布于众并公开处分结果这一行为是否侵犯了学生隐私权的见解各不相同。笔者认为这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总之,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机制不健全及高校处分权的规制及执行不规范,凸显出高校不够重视学生权益,导致高校涉讼在近年呈上升趋势。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有力措施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协调措施

针对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不完善,高校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途径不畅通及高校处分权的规制和执行不规范,笔者拟提出以下对策来弥补这些不足。

1.遵循原则规范高校学生处分制度与执行程序

(1)高校处分程序须遵循正当程序和比例原则。首先,高校应严格依法贯彻正当程序,进一步规范处分程序。如高校管理部门的调查程序、校长会议的研究决议程序、实施处分的细节程序等,特别是对作出勒令退学,开除学籍这些严重影响学生受教育权的处罚措施应由听证委员会监督,并将听证作为处分的必经环节和首要条件。其次,高校处分权的运用应遵循比例原则。比例原则,又称“最小侵害原则”,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处罚时要将这种处分对学生的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使“目的”和“手段”之间保持适度的比例。

(2)高校处分权的行使须保障大学生的其他合法权利。大学生权利一般指公法权利和私法权利。高校的规章制度不得恣意侵犯学生的以上权利。高校对学生的惩治也必须控制在法定范围内以尊重学生权利为前提。如学校在处理考试作弊、两性关系违纪违法行为时,将其结果在全校通报批评,这是否会侵犯学生的其他权益,学校要三思而后行并酌情处理。

2.健全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机制

正如法谚所说:“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即要保证权利的实现,一定要有救济措施做后盾,“无救济的权利是无保障的权利”。所谓“救济是指矫正正在发生或业已造成伤害、危害、损失或损害的不当行为”。[3]因此,要确保学生充分享有受教育权,不仅需要法律程序方面的规定,还要有相关的救济措施予以保障。

(1)加强大学生申诉制度的建构。在机构设置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应建立专门的、独立的申诉受理机构,并为之配备充足的专业人员。在立法上,教育立法部门可以出台具体的《大学生申诉管理条例》和《大学生申诉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将申诉制度的重要内容:申诉主体、申诉形式、申诉受理范围等明确化,并保证教育行政申诉的公正,使学生在申诉中有法可依。在执行环节上,当处理学生的申诉时应该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并适时运用“回避原则”。

(2)完善教育行政复议制度和诉讼机制。首先,将行政复议制度作为解决高校涉讼的重要方式,如将勒令退学和由纪律处分而引发的开除学籍的行为纳入行政复议渠道,并进一步深化行政复议制度,为学籍和纪律处分纠纷的解决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要不断完善《行政复议法》对抽象行政行为中的处理机关和处理程序的规定,制定高校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鉴定标准,增强行政复议对不当行为的监控力度。其次,完善教育行政诉讼机制:通过深度的司法解释确认高校的行政被告资格,并且加强法院对高校学生纪律处分规定的审查。最后,完善民事诉讼机制。当高校处分权在程序上或行为上侵害了学生的名誉权、知情权和隐私权等时,学生完全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3)完善教育仲裁制度。教育讼争出现后,当事人双方在和解不成的境况下,可以申请教育仲裁,教育仲裁委员会按照高效、公平、规范的原则进行处理。教育仲裁是继申诉救济之后的一种有效补救措施,是对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缺陷的弥补,是高校学生法律救济的重要途径。[4]因此,不断完善教育仲裁制度,有利于及时解决教育纠纷,缓和高校与学生的矛盾。

综上所述,要实现高校处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之间的平衡,确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首先要规范高校的处分制度与执行程序;其次要不断健全大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权利纠纷,从而真正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

参考文献:

[1]姜雪丽.论高校处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的冲突及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47-150.

[2]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26.

[3]牛津法律大辞典[M].北京:光明出版社,1988:7641.

[4]汤帮耀.完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的理性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9(5):16.

作者:李继红 聂建波

第三篇:在最薄弱处发力

长期以来,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着“年龄老化、结构失衡、数量不足、流动频繁”的状况。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宜春市袁州区着眼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为农村培养“进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高素质师资,为基础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注入了最坚实的力量。

[培养“留得下、稳得住、教得好”的定向师范生]

“深村小学是慈化镇最偏远的山区学校,也是我工作的第一站,2013年是我教书的第二年,这年9月我便担任深村小学校长一职,当时感觉任重道远。我担任校长期间,学校历经多种尝试,成为了袁州区第一所提供免费午餐的学校。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一想到求知若渴的山村孩子们,我就坚定了自己的初心。我只想为学校多尽一份力。”眼前的谭眙根脸上尚带着青涩,话语中却透着一股坚定。经过几年在乡村学校的磨练,他变得越来越成熟。

谭眙根是一名“90后”,曾经是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定向师范生,2012年毕业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如今,谭眙根在慈化镇伯塘小学任教,凭借出色的能力和敬业精神,他先后获得市、区、镇级“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德育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如今在宜春市袁州区,一大批像谭眙根这样的优秀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像蒲公英一样散落在各个乡村学校,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正改善着城乡师资配置不平衡的状态,为袁州区的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

2018年5月10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了一次定向师范生培养恳谈会。承担定向师范生培养任务的师范学院院长雷水龙就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定向师范生的培养作了题为《立足品质 创新致远——培养学高技精的定向师范生》的发言,从基本情况、培养举措、培养成效等方面介绍了定向师范生培养的现状。

出席会议的袁州区教育局局长易绍连建议:“要加强‘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打造‘全科式’教师以适应农村小学教学需要;强化教育见习实习管理,建立毕业生跟踪调研机制,建立健全定向师范生在校学习的考评办法,为用人单位安排毕业生岗位提供参考依据。”

袁州区为师范定向生的培养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在示范应用、组织实施、机制建设等方面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一是严把进入关口。通过中考选拔学习成绩优秀、品行优异又有志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学生,让他们进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等院校学习,并与家长、培养学校签订工作安排和培养协议。二是全程参与培养。为了让定向生在培养过程中思想不滑坡、学习有进步,袁州区教育局领导每逢学年结束都要到培养学校与定向生进行座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培养学校领导教师座谈,对培养计划提出合适的建议和意见;安排城区的特级教师、小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给学生授课,让他们在校时就能够接受优质教学方法,了解小学的发展现状;安排学生到城区优质学校实习,让他们学习到较为先进的理念、方法,为将来到农村工作做好准备。三是量化考核标准。袁州区教育局对定向生进行毕业面试、在校情况、实习情况等三方面量化考核,考核最后的分数作为工作安排的依据。

几年来,袁州区师范定向生的培养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不少毕业生已经成为农村教育的骨干;甚至实习生也成绩不俗,例如袁州区2015级定向生吴松豪就获得了实习学校新康府学校的“教学能手”称号。

[补齐农村音体美教育短板]

何甜甜、吴晓莉等四位同学的古筝合奏《青花瓷》曲调清逸柔美;小提琴独奏《你是我心内的一首歌》如泉水一般倾泻奔流;书法作品《墨》如行云流水一般,让人领悟书法艺术之美……2018年12月21日晚,宜春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艺术教育定向班举办的汇报演出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艺术教育定向班学子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这也是对学院教学成果的展示和检验。

在袁州区教育局的积极推动和统筹计划下,自2015年至今,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已承担了袁州区四届共计137名艺术教育师范定向生的培养任务。针对大部分学生艺术功底“零基础”的状况,学校侧重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三基”学习;在校五年,三年学基础,两年学专长;课程学习时数配置,以突出弹、唱、跳、画、作基本技能为主。此外,针对艺术课程技能性强的特点,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加强技能实训课程教学量,达学程总课时量的70%以上。

“依据区教育局制订的《袁州区师范定向生毕业量化考核计分方法》,我院相应地制订了《艺术与设计学院量化考核方案》,建立健全了区教育局落实定向生‘优生优安置’的公平公正分配原则的考核体系,为促进定向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供了良性竞争的参照依据。”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杨云山说。

2018年11月24日,在袁州区水江镇全镇小学运动会上,小洞小学获得17个第一名、10个第二名、18个第三名,获奖人数占该校参赛学生数90%以上。这所边远山区小学获得如此优异的体育成绩,得益于宜春学院大学生的支教。据了解,2017年秋季一开学,宜春学院音体美专业马阳、张恒、王庆艺、刘可心等大学生支教志愿者带着责任启程,前往袁州水江小洞小学、袁州楠木荷溪小学,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支教之旅。

“以前,我们学校没有专业的音体美教师。支教老师来了,不仅开齐开足了各类课程,还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走访贫困家庭。”小洞小学校长陈江山感激地说。

为缓解农村小学音体美教师紧缺状况,宜春市、袁州区两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学校音体美支教工作,在志愿者到达之前,投入专项资金80万元,用以改善袁州区两所试点学校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钢琴、一体机、投影仪等音体美教学设施配备到位,电动车、电视机、电脑、热水器等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为支教大学生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

“2018年,区政府为优秀支教大学生开通特招‘绿色通道’,特招录用了4名优秀支教大学生。同时,扩大高校音体美专业大学生支教试点工作面,除原有的两所试点学校,又增加了丰顶山中心小学、天台山中心小学、竹亭中心小学三所学校。”袁州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易冬云说。

[多措并举促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为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袁州区从提高师德水平、拓宽教师补充渠道、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职工编制、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推动交流轮岗、加强教师培训等各个方面提供政策层面的有力保证。

除了加大师范定向生培养力度之外,袁州区从2013年就开通了“绿色通道”,通过从外地调回180多名袁州籍教师、招聘“特岗”教师、招募“三支一扶”教师、采用特招政策落实优秀音体美支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优秀师资来源。此外,袁州区还实行大范围、多形式、分层次的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组建教育集群,集群内城区和边远山区学校互派教师开展双向交流,以城市带动农村,以优质带动薄弱。

“2017年,我区安排资金250万元,在全市率先实施农村教学点教师‘八个一’关爱工程,全区共有112个教学点374位教师受益。在袁州区义务教育均衡發展接受国检时,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督导评估组的高度肯定。”易绍连局长说。对于落实和提高教师待遇,袁州区出台了许多政策,并积极争取各方支持,让全体教师真正有奔头、有干劲。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今袁州区的各个农村学校,都建立起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有力地推动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万永勇

上一篇:物流企业发展论文下一篇:中法战争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