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后耕地质量评价研究——以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磨坊乡滹沱河流域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

2022-09-10

1 引言

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理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47号) , 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按照耕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和标准, 进行土地整理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和验收”。这一要求明确地指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结束后必须进行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并统一了新增耕地质量评定技术方法, 使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质量验收有了量化标准。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是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以后, 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农用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重新评估定级, 量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提高农用地粮食生产能力方面贡献大小。其目的是通过评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后项目区内农用地的等级, 分析粮食生产能力, 为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折算、开发整理耕地质量报备等耕地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 项目区简介

项目区涉及代县磨坊乡上门王村、下门王村、南家寨村、磨坊堡村和十里铺村五个行政村。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2°59′33″-113°03′30″, 北纬39°04′50″-39°06′53″之间。项目区东至二十里铺村, 西至乡镇界, 北至108国道, 南至滹沱河沿岸。参与开发整理土地总规模651.91hm2。

3 土地整理实施后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3.1 工作底图

《代县磨坊乡滹沱河流域基本农田整理项目》现状耕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底图, 新增耕地以竣工图为基础底图, 与项目所在地的农用地分等成果图 (自然质量等别图、利用等别图、经济等别图) 进行叠加, 作为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的工作底图。

3.2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相关参数

3.2.1 标准耕作制度和指定作物。

标准耕作制度:这次耕地质量评价的标准耕作制度主要指种植制度, 代县全县确定为一年一熟耕作制度。

指定作物:根据上轮农用地分等指定作物确定代县全县农用地分等指定作物为春玉米、谷子、马铃薯、大豆。本项目区所在的磨坊堡村、南家寨村、十里铺村、上门王村和下门王村均属于3区中部平川区, 指定作物为春玉米。

3.2.2 分等因素指标区的划分。

根据地形特点、结合土壤及其环境因素, 以主导因素原则、区域分异原则, 边界完整性原则以及和周边县 (市、区) 相协调的原则为指导, 将代县分为恒山五台山区 (1区) 、忻定盆地区 (2区) 和忻定盆地区 (3区) 三个分等因素指标区。本项目属于一级指标区黄土高原区, 二级指标区为忻定盆地区 (3区) , 所在村均属于中部平川区。

3.3 自然质量分计算及自然质量等划分

3.3.1 各分等因素分级及计分规则表。

根据因素指标区, 依据研究区目前种植情况, 忻定盆地3区的指定作物为“春玉米”, 记分规则见表1。

3.3.2 自然质量分的计算。

参照具体的国家标准及计算公式, 农用地自然质量分计算公式如下[1]:

式中:Wk指分等因素的权重, CLij指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农用地自然质量分, I指单元编号, j为指定作物编号, k指分等因素编号, m代表分等因素的数目, fijk指第i个分等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指标分值, 取值为 (0—100) 。

通过计算, 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单元各指定作物的分等因素得分情况及自然质量分计算结果见图1。

3.4 土地利用系数计算与利用等划分

3.4.1 计算样点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2]。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aj指研究区选择样点的“产量—成本”指数, Yj是选择样点作物的实际单产, Cj是选择样点的实际成本。

根据对项目区设置样点进行调查获取的指定作物的单位投入和产出数据, 详细数值计算值见表2。

3.4.2 确定指定作物的最大“产量-成本”指数。

本项目区指定作物为春玉米, 其最大“产量—成本”指数为5.0kg/元。

3.4.3 计算样点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3]。样点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根据下式计算:

式中:Kcij指选择样点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aij是选择样点的产量成本指数, Aj指选取代县指定作物产量成本指数的最大值, 一般为固定值。

根据公式计算各样点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系数, 计算结果见表2。

3.4.4 农用地经济等指数计算。指定作物的农用地经济等指数计算公式为[4,5]:

式中:Gij指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等指数, Yij指分等单元指定作物的土地利用等指数, Kcj为分等单元所在等值区指定作物的土地经济系数, Gi指分等单元的农用地等别指数。

通过计算, 项目区农用地经济等指数计算结果汇总见表3和图2, 由表分析可知, 本项目土地经济等指数在494.15~621.34之间, 其中分布频率最广泛的为621.34, 分布单元42个, 占单元总数的30%。从各行政村分析, 南家寨村由于社会经济、区位、自然因素等综合因素使得该部分耕地具有较高的经济等别, 为621.34;磨坊堡村自然质量和土地利用程度较高, 其土地经济等指数也相对较高, 分布于571.91~600.74之间;上门王村和下门王村经济等中等, 分布于503.97~549.27之间;十里铺村自然质量条件较低, 土地利用程度较差, 各方面因素导致其经济指数最低, 分布于491.15~517.62之间。

4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分析

4.1 整理后自然质量等别评定

土地整理后, 通过土地整理工程, 并配套灌溉与排水设施, 项目区农用地的自然质量有所提高, 因此整理后自然质量等分布在45~49等。新增耕地通过客土覆盖、土地平整、配套灌溉排水设施, 使得土地质量可以达到耕地标准。

4.2 整理前后利用等别对比

土地整理后, 通过土地综合整理, 田、水、路、林的配套, 项目区土地产量有较大提高, 土地利用等提高到28~32等。新增耕地通过客土覆盖、土地平整、配套灌溉排水设施, 使得土地利用等达到28等以上。即整理后利用等可提高到28等的农用地面积为122.82hm2, 占整理后农用地总面积的20.23%;可提高到29等的面积为265.52hm2, 占整理后农用地总面积的43.73%;可提高到30等的面积为37.25hm2, 占整理后农用地总面积的6.14%;可提高到32等的面积为181.61hm2, 占整理后农用地总面积的29.91%。

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实施, 将成片的沼泽地和凌乱的田坎整理为耕地, 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通过开展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等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 合理布置基础设置配套, 使得原有耕地的耕作条件有了一定改善, 并使新增耕地的质量达到同等耕地水平, 耕地质量水平均较之前提高了1个等别左右, 这对于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为稳定粮食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土地整理是近期各地区增加耕地指标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结合整理和增减挂钩来补充各地的建设用地指标, 随着土地整理的发展, 从“量”到“质”都有了严格的要求。本文以代县磨坊乡为例, 结合基础数据研究土地整理前后的耕地质量的变化, 对耕地质量的自然等、土地利用等进行计算, 并进行了定级评定分析, 并得出代县磨坊乡土地整理后的质量评价结果。

关键词: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代县

参考文献

[1] 王洪波, 王学斌, 朱德举.万柏林区农用地分等自然质量分求算方法[J].中国土地科学, 2002 (2) :32-35.

[2] 杨向飞, 张绍良, 闫艳, 郭士永.土地估价方法缺陷探析及完善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1) :290-292.

[3] 齐怒涛, 马陪.以土地利用、经济系数评价农用地利用现状与发展特征——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11) :124-126.

[4] 安志远, 董坤, 李伟妙, 等.农用地分等土地经济系数研究浅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 (4) :43-44.

[5] 周卫平.农用地分等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方法比较研究——以江西省上高县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 2009, 31 (6) :114-117.

上一篇:高龄产妇的临床妊娠分析下一篇:浅谈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绘画技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