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新基层医疗服务

2022-07-02

第一篇:冠新基层医疗服务

服务企业 服务基层

中共湖州市委办公室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围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深入开展

“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的通知

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根据省、市文件有关精神,结合我市“三个年”活动,现就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着眼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为主要内容,以服务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为工作重点,发挥机关优势,开展高效服务,努力推动各地构筑一批产业科技人才集聚发展的大平台、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大产业、推进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大企业。在具体工作中,要进一步引导各地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做到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并举,推动产业、企业、产品以及技术和管理的转型升级;帮助企业用好政策,大力开拓省内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进一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快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和小企业创业基地,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大项目推进力度;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举措,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不断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加快培育我市科学发展的新优势,努力实现后危机时期的新跨越。

二、主要内容

1、调整充实“双服务”工作组下基层服务。各级机关单位要坚持团组服务和特色服务相结合,有序组织更多的机关干部下基层下企业。继续运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直服务组的形式,由市直属有关单位分别牵头组成5个市直服务组。每个市直服务组对口联系1个县区(其中开发区、度假区与吴兴区合派一个组),每月到县区集中服务不少于1次,时间1周左右。市直服务组由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负总责,并明确1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服务组成员主要从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部门中层干部中选派。建立服务组例会制度,每次赴县区集中服务后,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召开工作例会,听取各服务组情况汇报,梳理汇总全市面上重点难题并及时分解处理。各县区要参照省、市做法组建派驻乡镇服务组。

2、健全落实“1+3+6”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坚持完善我市“1+3+6”( 1张服务联系卡、3项服务承诺、6项服务机制)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工作经验,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加强各县 1

区企业服务协调中心和乡镇企业服务协调分中心建设,成立市企业服务协调中心,负责全市面上的企业服务协调。实行中心工作例会制、难点问题部门会商制、领导现场办公制、月度情况沟通制等制度,促进企业服务协调中心高效运行。

3、从机关部门选派“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从市级机关部门选派一批党员干部担任市本级“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当好党的建设工作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科学发展服务员、上下沟通联络员,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派驻的党务工作者主要从市级机关思想政治素质好、比较熟悉经济和党建工作、身体健康、现任调研员或副调研员的党员干部中选派。派驻单位是市本级范围内的“两新”组织,主要为市级明星企业、优质企业或重点骨干企业。派驻时间原则上为1年。各县区也要根据“两新”组织需求情况,从县区机关部门和乡镇机关选派党员干部担任“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

4、坚持完善选派干部驻区项目推进机制。继续选派一批市管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两区驻点挂职,开展项目助推工作,进一步健全驻区项目推进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所在部门和其他工作资源,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帮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审批、土地、规划、交通、科技、环保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同时针对项目推进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主动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5、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驻点服务助推项目。从市级机关部门选派一批市管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参加中心城区老居住区改造,参与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拆迁,到市长热线、信访窗口、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和乡镇等岗位挂职,让他们在一线磨炼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建功立业。各县区也要参照省、市做法,选派一批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挂职锻炼。

6、深化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助推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由30位市领导和73位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联系1-2个重点项目和1个重点企业,深化领导干部联系帮扶、结对解困、联动助推等工作机制,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帮助解决生产经营、项目推进、资源要素等难题,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经济效益。深化六大特色产业“六个一”推进机制,推动重点特色产业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深化“6+X”项目协调机制,集中研究措施,分解落实责任,限期协调解决。积极推行部门地方会商、抄告单办理等制度,上下联动合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

三、组织领导

这次“双服务”专项行动,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由市委办(政研室)、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经委五家单位负责组织协调与指导。市直服务组的牵头

单位要切实负责,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成员单位要积极参与,共同做好服务工作。市、县区机关单位在开展本地服务行动时,做好配合上级服务组和服务团队的工作。市、县区党委组织部和机关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要对后备干部参加服务行动的情况进行了解和专项考察,并作为考核、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和干部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注重有机结合,统筹推进专项行动和“三个年”活动的有序开展,做到资源整合,互促共进,成果共享。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宣传专项行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鲜活事例和典型案例,积极营造浓厚氛围。要着眼全局、立足长远,不断创新完善“服务企业、服务基层”长效机制,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推动科学发展创造良好制度环境。

中共湖州市委办公室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6月2日

第二篇:机关干部如何贴近基层,服务基层

今年来,我市大力开展“进村入企”活动,帮助企业、群众解决了一批困难和问题。请结合“进村入企”活动,谈谈机关干部如何贴近基层,服务基层。

一、什么是“进村入企”

“进村入企”是指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访民情、办实事,抓落实。活动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坚持群众路线。广大干部沉到基层,深入一线,真正把自己作为群众的一份子,了解群众诉求,身入心入,问需于民,全面摸清底数,积极破解难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为什么要“进村入企”,贴近基层,服务基层。

坚持群众路线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充分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党的理念,应该大力发扬,其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进村入企”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扎实的贯彻群众路线,促使广大机关干部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二、“进村入企”是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通过干部下基层,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作风,树立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三、“进村入企”是体察实情民情的好机会。通过下基层可以找到群众心中的“焦点”、“热点”问题,更加深入的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问题。

四、“进村入企”是促进基层发展的重要动力。干部下基层,就是要更好地推动工作的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群众解难题、为基层办实事。

二、“进村入企”,贴近基层,服务基层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一是流于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一些地区虽然也在搞“进村入企”,但却只重场面,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从内心深处培养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所以活动效果不明显,群众也不认可。

二是目的错误,抱有“镀金”思想。抱有“镀金”的思想,“金”镀得再漂亮,也只是镀在表面,最终的结果是把自己“镀”成跑皮型干部。

三是责任心弱,缺乏工作动力。有些干部下基层后,就是开开会,到处走访,做做调研,写写文章,觉得自己学历高、能力强,纯粹是因为上级号召才去的,没有真正为基层百姓服务的动力。

机关干部何如贴近基层,服务基层,需要做好以下五点:

一、“进村入企”首先就要要坚持群众路线。执政为民,说到底就是要切切实实为广大基层群众解决问题,谋取福利,提高他们生活的幸福感。而要达到这种目的,就必须走到群众当中去,接接地气,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诉求。只有深入了解基层的真实状况,与群众沟通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才能真正办实事、办好事。

二、“进村入企”不能流于形式。“进村入企”不能只注重场面,搞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而是要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让干部拿出足够的精力,沉下心来在基层、在生产一线干上一段时间。要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尝到甜头,更重要的是,要让老百姓能够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效果作出评价。

三、“进村入企”要有责任心、事业心。“进村入企”是否有效果关键在于责任心,不可抱有“镀金”的思想,要避免只做表面化文章,到处走访,做做调研,写写文章,开开会。有责任心就是不把自己当局外人,用老实的态度,不做“悬浮干部”,要把基层作为“第二故乡”,全心全意的服务好。

四、“进村入企”要敢于吃苦。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干部唯有在复杂、艰苦的环境中历练,才能磨炼意志品质、提升思想认识;在与群众打交道中改进作风、做到亲民爱民,在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本领、提升工作水平。

五、“进村入企”要成为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中的一环。各级党政机关提拔领导干部,要优先从具有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和人才中选拔。要完善领导干部到基层锻炼的工作制度。

胡锦涛同志曾经说过:“凡是在各种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这是中央用人的导向,每个干部都应当铭记于心。

机关干部必须把“进村入企”提高到相当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真正俯下身去参与基层和一线生产中,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为不断取得民生工作新突破、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调研报告

(城西小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对基层干部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按照市委的部署,城西调研小组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实际,面向群众开展调研;严肃工作纪律,准确宣传和科学把握政策;坚持深入、全面、准确、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着力围绕“三大内容”、“五个重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和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新路子、新方法,真正让调研成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民服务的过程。11月24日——12月13日,调研小组深入城西,召开动员会,乡、村干部座谈会,恳谈会23次,走访群众1703人次;收集意见148条,解答86条,解决实际问题11件,办实事16件,助耕1次;组织对口帮扶医院——中医院为特困户免费治病5人次;上报并被《资阳日报》采用了调研工作信息2条。

汗水润沃土,真情暖民心。市委组织开展的“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调研工作得到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热烈欢迎,成为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平台。市县工作组的同志不辞辛劳,克服了连续阴雨、交通不便等困难,特别是市委工作组的龚志林同志带病坚持走村串户问寒问暖,解答问题,开展调研,深深感动了每一位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调研小组与乡党委、政府为村社发展出谋划策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调研小组热心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踏实作风,特别是协调有关部门纠正农民群众反应强烈的城西——县城客运班车乱涨价等问题深受广大老百姓的称赞:“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按照市委、县委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充分调研,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于后:

一,城西的基本情况

城西乡位于县城西部,是典型的农业乡。全乡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608.3亩,总人口14176人(农业人口13938人),辖10个村,106个村民小组。2001年恢复建制乡,现有党委、人大、政府领导成员8人,行政事业干部23人,村实职干部34人;全乡共有共产党员294人,其中农村党员269人,党支部12个,党小组40个。现有村级公路120公里,水库2座,山坪塘75口,石河堰15处,闭路电视网络贯穿全乡,程控电话已通达7个村。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村级小学7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112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计划生育率为93.2%。

自2001年恢复建制乡以来,该乡党政一班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倾力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抓住入世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全乡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巩固各项改革成果,加强党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乡“三个文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具体表现在:

<一>上下齐心,班子凝聚力强。乡党委、人大、政府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躬身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引领全乡人民向小康社会迈进。

<二>思路清晰,目标任务明确。自2001年建乡以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产业兴乡的路子,努力实现城西经济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三>中心突出,经济发展快速。作为典型的农业乡、贫困乡,坚持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立足在土地上做文章,以退耕还林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蚕桑、小家禽等种养业,全面推进全乡经济迈台阶。农民增收步伐逐年加快(如下图)。

城西建乡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单位:元)

200

1200

2200

3200

4农民人均纯收入

1701

1801

2004

2564

<四>,管理规范,工作措施有力。各项工作坚持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年终有总结。积极建设“阳光型”政府,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五>,作风踏实,工作作风到位。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改变工作作风,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坚持深入群众,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六>,社会稳定,干部群众安居乐业。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开展争创“五好家庭”、“双文明户”、“精神文明户”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打击了反动组织——门徒会,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城西乡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然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农民问题

1思想僵化。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农民仍然未摆脱封建思想、小农意识的束缚。

2观念陈旧。小富即安、多子多福等思想在个别农民心中根深蒂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不协调,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阻力。

3技能偏低。绝大部分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认识不足,掌握不够,影响了其快速致富。

4部分贫困。该乡还有贫困户200多户,占总户数的7%左右。

&nbs

p;<二>,村级组织建设问题。

1,村社干部年龄老化,全乡经过换届和选举后,33名村干部平均年龄47岁,村支部书记最小年龄48岁,最高年龄达58岁,村干部年龄梯次不太合理。

2,村社干部文化程度低。村干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33%左右,仍然有5%是小学文化水平。

3,村干部后继乏人,发展党员困难。农村经济基础的变化给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用群众的话说:稍微有点出路的,都出去了。油榨村现有21名党员,其中只有4名党员在50岁以下。原村支部书记颜福林因年龄偏大、组织能力较差等原因被免职后,党员中没有胜任村支书的合适人选,乡党委只好派乡社会事务办主任康钦勇去兼任该村村支书。

4,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差,办公经费无来源。全乡10个行政村中,只有3个村有村办公室,其余村连开会都是临时定在农户家;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村级办公经费基本没有了来源。

<三>,基层干部方面问题

4,乡村干部工作压力大。各项目标任务重,工作上有压力;评价上的要求高,思想上有压力。

5,乡、村干部待遇低。乡干部除工资以外,政策性规定的津补贴难以兑现,事业干部活工资无法保证,政策开口的奖金根本没有着落,导致干部怨言多。村干部根据职务和村的大小每月能拿到280——240元的补助,社干部每年能拿到200——140元的补助,在全县范围内算是比较高的,但就是与打工的相比,确实有些偏低。

6,干部的后顾之忧无法解决。乡上各种债务的利息未纳入财政预算,导致乡镇收支不平衡。乡干部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单位筹集部分无法落实;村干部没有落实相应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问题解决难。

7,工作条件差。乡政府100多个平方的办公场所还是60年代石木结构老房子,破烂、陈旧;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缺乏必要的投入;村级组织没有必要的办公经费。

8,乡、村负债严重。乡上经审计局核定负债280多万元,每年20多万元的利息产生了新的债务;全乡村级负债20多万元。沉重的债务导致乡村日常工作运转困难。

<四>政策落实方面的问题

1,税的减少,退耕还林给乡镇的农税分成少,退耕还林面积越大的乡镇,形成的收支差口就越大。

2,农税历年尾欠和举家外出务工人员的农税无法收取和部分赖帐户的影响加大了农税的征收难度和各项政策的执行难度。截止目前,全乡仍有10余万元的历年农税未能收龋乡村干部垫支农税情况较严重。

3,计划生育执法难,流动人口管理难。计划生育工作中管理以流入地为主,考核以流出地为主的矛盾突出。

4,乡镇工商各税的任务与税源差距太大。县上下达给不是征收主体的城西乡政府工商各税的任务是11万元,而实际上城西乡每年只能收取3万元,剩下的8万元的任务只有去买税完成。

<五>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

1,农业基础条件差。水源缺乏;乡村公路有但基本无法通车。全乡有村级公路120公里,但能通车的仅20公里,全乡水利设施能发挥作用差,有小一型、小二型水库各一座,因未完成配套,基本不能发挥作用。船坝村7社,全社发展优质水果泸柑100余亩,市场上能卖到1.5元/斤而且是抢货。因该村村级公路不能通车,每年10多万斤泸柑全靠果农双肩挑4公里的山路,到乡上乘公共汽车再到县城出售,严重影响了其产业化发展。

2,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农业新技术掌握不够,导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困难。该乡利用退耕还林发展经济作物——麻竹1000亩,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高效益的作物却收益甚微。

3,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青壮劳动力缺乏,土地普遍存在粗放型耕种。盐井村1组51户村民就有26户举家外出,还有78人部分外出务工,全社.只有2-30个劳动力耕种300多亩土地,粗放型耕种现象严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增加农民收入来说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但是,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的降低,加之外出务工收入没有再投入到农业再生产,导致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增收乏力,给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

<五>稳定方面的问题

反动组织——门徒会活动频繁,现在辖区内仍然存在。

三,建议

<一>对市、县的建议

1,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应与农村水利、公路相结合,并侧重于农村公路建设。加大对基础条件差的乡镇的扶持力度,在项目和资金上予以一定的倾斜,为其快速发展“输血”,使其“有钱办事”。

2,县城至城西的通乡公路,城西段已动工修建水泥路,但县城至千佛寨段公路属县级旅游公路,现在路况很差,建议县上纳入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尽早建设。

3,城西乡团山沟水库渠系不配套,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议县上尽快将其列入病害水库整治工程。

4,建议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应将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当前强化村级组织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认真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资金来源可采取各级财政出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办法,从而充分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使其“有心办事”。

5,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着眼长远,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村干部学历教育,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建立一支素质高、年龄梯次合理的村级干部队伍,着力增强村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

6,建议将乡镇干部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集金、大病统筹纳

第四篇:《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作风整顿年

中共开县县委办公室

电子公文

核收人:

开委办„2012‟34号

中共开县委员会办公室

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作风整顿

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委各部委,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有关企事业单位:

《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作风整顿年活动方案》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开县委员会办公室

开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4月26日

“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

作风整顿年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集中开展“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作风整顿年活动。现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创新、高效、务实、清廉”要求,以“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为主要内容,以“正作风、优服务、促发展”为主要目的,着力解决全县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树立“服务态度好、服务效率高、服务廉洁正”的良好形象,确保服务环境有新改善、工作推进有新突破、群众满意度有新提高,为“巩固转型成果,推进提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作风和纪律保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二、活动对象

县委各部委、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含市直管部门)、各人民团体、各乡镇街道和承担公共服务职责的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

三、方法步骤

活动从4月下旬开始,至9月底结束,分五个步骤开展。

(一)动员部署(4月30日前)

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任务。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实际,成立工作机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议,广泛宣传发动。

(二)自查自纠(5月1日至5月31日)

各部门各单位围绕“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廉洁”三个方面,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社会,查找纠正领导班子、干部职工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民主评议(6月1日至6月30日)

县督查指导组随机抽取乡镇街道、企业和基层群众代表等,对县级部门机关作风进行民主评议;随机抽取基层站所、村社干部、群众等,对乡镇街道机关作风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满意率低于80%且排名乡镇街道后两位、县级部门后两位的,给予取消单位评优评先资格、通报批评等处理;取消单位主要负责人评优评先资格。

(四)整改提高(7月1日至8月31日)

召开问题分析会,深入剖析督导检查、明察暗访、民主评议中发现问题的原因,制定整改方案,严肃认真整改。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完善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过错追责制等制度,确保干部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五)评估总结(9月1日至9月30日)

县督查指导组组织服务对象,重点围绕各部门各单位作风整顿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明确后续工作任务,持续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

四、组织领导

成立“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督查指导、暗访巡查和宣传教育四个工作组(人员名单见附件),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日常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作风整顿年活动,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有力措施,切实解决突出问题;要加强对所属企事业单位作风整顿年活动的督导检查,确保活动全面深入开展。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落实领导监管责任,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活动情况,曝光典型案例,扩大活动影响。各部门各单位要通过职工会、院坝会、宣传栏等方式,广泛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任务要求、方法步骤,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群众积极参与,增强活动实效。

(三)严格监督检查。县督查指导组、暗访巡查组要敢于较真碰硬,及时发现反馈突出问题。要严明工作纪律,对走过场、流于形式的单位和个人,评估效果较差的,将责令重新开展;对作风问题依然突出、群众反映依然强烈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严肃处理。县委县政府将把各部门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综合目标考评专项考核。

附件:“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作风整顿年活动领导小组

“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

作风整顿年活动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作风整顿年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李应兰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 常务副组长:李步彬 县委副书记

副 组 长:张重新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陈光海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潘文峰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培中 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高显权 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

成 员:郑小红 县纪委常务副书记

刘晓明 县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郑 俊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县人大

常委会党组成员

陈逢春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党组成员 简圣彬 县政协秘书长、县政协党组成员 袁德华 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陈 平 县委人力社保工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

长(兼)

李红彬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考核办主任(兼)

肖仁海 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张家文 县直属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 周付康 县信访办主任、群工办主任,县委

办公室副主任(兼),县政府办公 室副主任、党组成员(兼)

刘兆平 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察局局长 陈永忠 县纪委派出第三纪工委书记、监察

分局局长,县委县政府督查室主任

向 庆 县纪委常委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督查指导组、暗访巡查组、宣传教育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设在县纪委(监察局)。

(一)办公室 主 任:郑小红

副主任:李红彬、刘兆平、肖仁海、向 庆

主要负责活动的综合协调、文秘会务、后勤保障、情况收集、信息反馈、资料归档等日常工作。

(二)督查指导组 组 长:李红彬

主要负责对各乡镇街道、县级部门、相关单位开展作风整顿活动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查找薄弱环节,提出整改建议等工作。督查指导组下设6个小组,具体负责对乡镇街道和县级部门进行分类分片督查指导,组织开展群众评议。

(三)暗访巡查组 组 长:刘兆平

主要负责对各乡镇街道、县级部门单位及干部的工作作风进行暗访巡查,发现突出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四)宣传教育组 组 长:肖仁海 主要负责宣传教育工作。

主题词:干部建设作风整顿 方案 通知 中共开县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4月27日印发

(共印8份)

第五篇:基层中医服务

为认真组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2〕38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1]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完善,中医药诊疗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便利、可及、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年度目标。

1.到2013年底,9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6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到2014年底,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7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3.到2015年底,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以上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4.各县(含市、区,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逐年增加,并在“十二五”期间有明显上升。[1]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1.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中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作用。

(1)各地要结合实际,适当提高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

(2)各参合县要将针灸和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引导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3)各市、县要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4)各市、县和统筹地区要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

2.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中体现中医药特点。

(1)按照基本药物制度要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

2)各县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按国家和省有关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

(3)允许使用2年以上、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的特色中药制剂在辖区内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中药验方。

3.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和评审中将中医药工作作为重要内容。

(1)各县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中,要将中医药服务单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不低于10%;

(2)各县在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中,要将中医科建设和中医药服务列为一级指标,中医药内容分值所占比例不低于10%。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1.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设置中医诊室、中药房和煎药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2.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按照卫生部等5部委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以及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设置中医诊室、中药房和煎药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3.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配备中医诊疗设备。 4.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基础实施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70%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每个县级中医院中医特色专科不少于4个。

5.加强县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建设,以市为单位达标率85%以上。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队伍建设。

1.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1名以上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2.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

3.85%以上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

4.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要求,每个市至少在1个有条件的县开展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

5.各市要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以及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

6.各市要开展基层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通过师承方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中医人才,完成全市中级以上职称中医师带徒(含带教)率达到30%以上。

7.各市要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1.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所有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2.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和城市大中型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

3.开展中医药服务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各市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开展试点工作。

(五)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1.各县要在县中医院建有1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2.各县要在基层中西医人员中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六)推动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1.各市要组织实施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包”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的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每年各市、县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要达到项目年度指标要求。

2.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开展中医健康教育。 3.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1.各县要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创办中医医疗机构。

2.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医保定点、人员职称晋升和中医药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鼓励有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开设中医坐堂诊所。

3.鼓励中医人员多点执业,提高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支持中医执业医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点执业,为更多城乡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

(八)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1.强化中医监督管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2.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各市、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各市、县要制定并实施允许乡村中医药技术人员自采、自种、自用民间习用中草药的政策措施。

.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各市、县要严格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采购程序,应当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每年每个县要组织开展1次以上中医药科普宣传周活动,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80%以上的行政村、85%以上的社区和80%以上的家庭。[1]

三、重点项目

(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1.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化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和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

2.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适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3.依托现有中医药资源,在全省至少建好1个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每个县建好1个县级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4.制定中医一般医疗和预防保健适宜技术目录、基层适宜配备的中药饮片目录和经过临床验证、疗效可靠的中医单方、验方,供各地推广选用。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

在国家和地方共同实施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中,强化中医药功能建设,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条件。在项目绩效考核时,将中医药科室达标情况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达标的关键性指标之一。

(三)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

到2015年,为县级医疗机构培养500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对1000名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进行中医药专业专科学历教育;对乡村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城乡基层培养600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遴选300名基层老中医药专家为基层培养一批中医药人才;通过招聘(招募)、对口支援、订单定向培养等方式3年内为基层卫生机构引进60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执行城市医院中医师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满1年的规定,每年覆盖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不低于30%。

(四)县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

依据《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对全省未达标的政府举办的县级中医医院进行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基本医疗设备,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十二五”期末,以市为单位,85%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五)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培育和建设4个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其中2个重点专科由国家和省级资助建设,2个重点专科由市、县立项建设。

(六)县级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

加强基层中医医院服务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中医医疗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促进信息交换与业务协同;建设中医医院综合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县级中医医院信息数据分析和应用水平;开展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远程会诊、远程咨询、远程教育等功能。

(七)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示范建设项目。

筛选一批综合医院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示范建设,到2015年,每个市创建1个以上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示范单位。

(八)中医药文化传播项目。

创作一批科学准确、通俗易懂、形式多样、体裁丰富、贴近生活的科普图书、影视、音像、网络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文化精品。[1]

四、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各有关部门要把提升工程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务求实效。各市、县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动员部署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工作。

(二)目标管理。将提升工程主要指标纳入医改考核指标体系,统一考评,统一管理。2013年8月底前,各市要结合实际,细化制定年度目标任务,并组织对所辖县进行年度考核。

(三)监测评估。利用卫生统计信息和医改监测系统对各市目标任务和年度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分析评估和结果通报。各市要加强本地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四)监督检查。省卫生厅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各市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项目执行情况开展检查评估,及时掌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进度,督促各地认真完成目标责任书中的各项任务和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五)宣传引导。各市、县政府要加强主动引导,广泛宣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有关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要调动各方参与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主力军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1]

上一篇:关于爱情的古诗句下一篇:高校学生公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