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服务一线

2024-04-23

深入基层服务一线(通用8篇)

篇1:深入基层服务一线

深入一线

服务基层 推进部门“三定”工作有效运行

中源县委编办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本着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单位的宗旨,围绕政府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的制定,合理设置和调整机构,理顺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严格标准抓落实。按照县委、政府及上级部门的要求和相关规定,对政府机构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设置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对“三定”工作的范围、方法步骤、主要内容、时间安排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政府机构改革“三定”工作,政策程序明了。

明确责任强保障。县委编办根据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实际,对人员分工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及时组织县政府各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办领导和工作人员分片挂钩相关单位,对单位“三定”方案的制定进行指导,形成领导亲自抓、职工分片抓,“三定”工作制定层层有落实、人人有目标,为“三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篇2:深入基层服务一线

——2014年采矿车间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服务职工纪实

石灰石矿采矿车间

2014年,全国钢铁行业形势异常严峻,攀钢矿业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更好地实现全年的生产经营任务,助力攀钢实现扭亏控亏增效。石灰石矿采矿车间各级党员干部,围绕基层各生产工艺环节实际,在矿及车间内部上下统一,形成合力,迅速掀起“深入基层,服务一线,为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热潮。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带领下,养成了“严”、“实”、“快”的工作作风,形成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带头践行、深入一线、艰苦奋斗的氛围。在过去的一年里,干部群众的工作作风、服务意识、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走到的,剥开一切外延条件,采矿车间作为攀钢矿业公司石灰石矿生产主体保产单位,我们不管是安全保产,还是职工队伍稳定,其实质和内涵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基层的管理工作中,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找准问题所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只有弘扬深入一线的作风,多扎根基层,少远程指挥,领导干部的决策才能更加合乎采矿车间生产的实际,才能更加合乎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对此,石灰石矿采矿车间在过去的一年里积极深入一线,攻坚克难,服务群众,较好地带动了职工队伍,为矿的安全保产奠定了基础。在上半年的出现的石灰石块矿紧缺期间,由于车间岗位人员少,需抽调人员紧急启动600*900小破碎生产系统生产石灰石块矿,部分职工存在抵触情绪,抽调岗位职工支援小破碎保产曾一度给车间带来很大困难,为从矿安全保产的大局出发,采矿车间行政主任、车间书记、生产主任等领导干部带着问题,深入生产现场与职工逐一进行谈心、沟通、交流,了解职工的困难,掌握职工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最终,通过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对职工多次进行疏导,反复关心职工,体贴一线群众。领导干部与一线职工共克时艰,轮流值班,全程参与小破碎的生产,不断为职工解决困难,改善小破碎的生产环境,多次对生产一线的职工进行“送清凉”、“传动力”、“助信心”,最终通过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与职工攻坚克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石灰石块矿的保产任务,战胜了块矿紧张的困难。

要想了解群众所忧、所难、所盼,就必须到群众中去,听民声、访民情、察民意。领导干部下基层,是开展基层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领导干部不能把精力放在追求下基层的形式和数量上,而应该重点放在推动基层工作、化解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目的。采矿车间普立窑生产系统是炼钢厂辅料的保产单位,为满足用户需求,产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矿的效益和职工的收入。2014年8月份,采矿车间普立窑生产系统,髙镁灰产品质量出现前所未有的波动异常,一时间无法找到质量波动的原因,给石灰石矿的效益和采矿车间职工的收入带来了巨大影响,为及时查找出质量波动的症结,尽快稳定髙镁灰的产量和质量,车间领导干部带着问题深入班组,与班组职工共同进行生产工艺环节的监控,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以一个普通岗位工的身份亲身体验和感受生产工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一个普通工人的角度去考虑,如何改进才能稳定髙镁灰的质量。经常与职工交流髙镁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仔细倾听岗位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好的继续发扬,不足的按职工意见加以改正,按照“缓急有别、长短结合”的原则进行改进。最终,收集基层职工的意见对普立窑的班组进行整合优化,更好地完善生产系统管理。职工通过行使自己的权利,选举出职工信得过、满意的班组长,优化了普立窑作业区的生产管理,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整合后,班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增强,髙镁灰的质量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了改善和稳定,同时在整合后,髙镁灰的质量还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连续3个月髙镁灰一级品率达到100%,得到了公司及矿的一致好评。通过深入基层,一线的生产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与回应,同时职工也在领导干部的一线服务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稳定了职工队伍。

篇3:深入基层服务一线

2013年7月, 全党上下纷纷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杭州市河道监管中心也积极响应号召, 认真深入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在中心党总支的精心部署下, 从单位领导到每一位职工干部, 各层面分批次深入基层, 开展走访、调研、服务群众活动。其中开展80后青年职工到基层一线锻炼服务活动是整体教育实践活动中最具特色、最具创新、最受职工喜爱的教育活动方式。

针对中心成立新、青年职工占比大 (80后超1/2强) 、实践少、从学校直接走入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实际情况, 河道中心开展了该项80后青年到一线锻炼服务教育实践活动。从2013年夏季开始, 两年来, 随着活动的有力推进、全面开展、持续深入, 青年职工个个跃跃欲试、积极参加、生气勃勃, 整个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杭州城市河道监管事业及杭州五水共治清水治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发挥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显著提升了中心的作风效能建设, 有效地带动河道系统干部职工在思想上转理念、行动上转作风、工作上转方式。

二、实施过程

活动由党总支组织实施, 中心80后青年干部职工共21人参加。活动选择在夏季酷暑期开展, 每期一个月, 共分6批次开展。参加活动人数占全体职工的47%, 其中党员17人, 占参加总人数的81%。

下基层锻炼服务的青年干部职工到一线集中锻炼时间为1个月 (21个工作日) , 活动在杭州市水务集团河道分公司和杭州路桥市政设施管养有限公司河道公司这两家河道养护一线单位开展。主要学习内容为城市河道船闸运行养护、泵站运行养护、河面保洁、河岸保洁、绿化、设施等巡查、了解养护单位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等。活动时间定在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让青年职工亲身体会一线工作特别是养护工作的不容易。活动过程中, 青年职工要做到听心声、正作风、提能力、献点子、长才干、优服务。当好四员:学员、服务员、调研员、宣传员。完成三个一:上交一份《到一线“贴心、服务”工作日志》、贡献一个“贴心、惠民”金点子、完成一篇调研文章。

活动过程中, 中心领导的重视和关心鼓舞了士气, 每批次中都组织安排启动会和慰问会两个重点环节。每批人员下基层前, 在中心召开启动会, 由前一批下基层职工和下一批即将下基层的职工参加, 内容主要是前一批下基层的职工谈下基层的收获体会、经验介绍等, 同时中心领导对即将下基层的职工提出去基层的要求和希望。慰问会是在每批下基层活动进行过程中, 中心领导带队到基层养护单位看望下基层的职工, 了解他们在基层的工作学习情况和生活, 鼓励他们珍惜这次机会, 在基层多看多问多学, 掌握第一手资料, 为今后本岗位的管理工作总结实践经验。通过启动会和慰问会这两个重要环节, 党总支及时掌握了该项活动的进展和职工下基层的工作情况, 为后续活动的改进和安排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当6个批次下基层活动全部结束后, 党总支组织召开了下基层职工座谈交流会。青年职工畅谈了下基层锻炼服务过程中的体会、收获、发现的问题和对养护单位、监管单位的意见建议, 为河道监管发展和当前正在开展的五水共治出谋划策, 汇聚成一个年轻的治水智囊团。

三、目标任务

(一) 以学习为目的, 当好一名“学员”。下基层锻炼服务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养护单位体质、工作机制、参与养护单位管理例会, 参与船闸运行养护、泵站运行养护、河面、河岸保洁作业、河道绿化、河道设施巡查等。青年干部职工通过一个月到基层、到养护一线岗位上操作学习, 与养护工人同进同出, 同甘共苦, 干一线养护工人所干, 体一线养护工人所受, 亲身体会养护工人工作的艰辛, 虚心学习养护工人的工作方法, 了解一线养护的管理情况, 掌握一线养护的工作方式, 发现和解决养护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学习业务上转理念、转方式, 把理论知识与亲身实践相结合, 获得了河道养护的第一手资料, 提升了自身的技能和经验。

(二) 以为民为导向, 做好一名“服务员”。在下基层活动中, 青年职工把行业的管理模式和政策指导送到养护单位, 促进了双方的交流, 深受养护单位欢迎。下基层的21位青年干部均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有给排水、水利水电、绿化、环境科学、园林、土木工程、设备技术、计算机、公共事业、金融、统计、法律等专业知识。这些青年干部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投入到基层一线, 正好发挥了他们的理论知识, 有了用武之地。值得一提的是, 有些青年职工在下基层的过程中, 还给养护工人开展了自身专业特长的培训课, 在服务群众上转理念、转方式, 帮养护工人解疑释惑, 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信息化设施, 受到了养护工人的赞扬, 真正把服务送到了一线。

(三) 以调查为任务, 成为一名“调研员”。下基层锻炼服务的青年职工都是结合自身的岗位, 带着疑问和研究的目的赶赴基层去的。他们有的带着水质改善的任务;有的带着生态设施的保护思路;有的带着河道养护成本定额研究;有的带着城市河道清淤的方法和淤泥利用的设想;有的带着河道行政执法的对策;有的带着提升绿化养护的办法;有的带着规范管理养护队伍的思考;有的带着养护企业信息化运用的构思等等。大家带着非常明确的调研任务和目标, 投入到一线, 去发现、去挖掘、去探索、去尝试解决基层一线和行业监管上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 充分发挥了青年职工的聪明才智, 在调查研究上转理念、转方式。

(四) 以作风树形象, 争做一名“宣传员”。青年干部职工下基层锻炼服务是市河道监管中心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活动中, 青年职工紧紧围绕贴心基层、服务一线、夯实作风, 争当“识民情、接地气、优服务”的群众“贴心人”, 争做虚心学习、密切联系群众、乐于奉献、建强作风的“宣传员”, 在一线养护单位树立起“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四、丰硕成果

(一) 是创新性践行党的群众观的好方法。80后青年职工下基层服务锻炼活动是青年干部职工一次宝贵的人生体验。青年干部职工从办公室中走出去, 深入到河道养护基层一线中, 直接了解城市河道管理状况, 了解养护单位、市民群众对各项管理措施、管理效果的满意程度和宝贵意见。活动不但为青年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搭建了一个沟通、学习、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也为青年干部职工创先争优,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做好群众工作搭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促进青年干部真正深入基层, 发现了问题、解决了困难, 强化了青年干部职工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念, 不断赋予了群众路线新的生命力。

(二) 是锻炼青年职工培养人才的新途径。80后青年职工下基层服务锻炼活动, 安排在酷暑天, 在陌生和恶劣的室外环境下操作实践, 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增强了青年人挑战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他们在基层, 与一线养护工人主动说说彼此“掏心窝的话”, 解解彼此“难念的经”, 通过手把手地教和学, 加深了理解和支持, 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 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扎扎实实收获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增强、与百姓群众的鱼水感情更浓厚、对安于现状的工作作风大转变、谋百姓福利的业务水平上台阶”, 并进一步促进了青年干部职工服务一线、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 是开启清水治污河道监管的新行动。下基层服务锻炼活动不仅在职工的思想理念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同时大力推进了杭州城市河道清水治污和监管工作。中心青年干部职工圆满完成了当好“四员”的目标任务, 同时向单位提交了具有建设意义的金点子30余条、调研报告20余篇。这些金点子和调研报告为杭州城市河道监管和清水治污工作提供了实际经验和现实操作方法, 有一些已经开始在河道管理行业中实施运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波.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问题研究——基于湛江的实证分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1) .

篇4:深入基层一线,激发写作灵感

关键词:走转改 深入基层 现场音响 身临其境 广播特色

河北省今年2月12日正式启动基层建设年活动,邯郸市工作组迅速入驻全市16个县(市),察民情,办实事,解难题,受到了群众的欢迎。4月16日~18日,记者则践行“走转改”,深入武安市16个帮扶村实地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深感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才能激发自己的写作灵感,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突出广播新闻特色。

一次意外收获,“让老龙沟变成黄金沟”

4月16日,记者在武安市东大河村采访时,了解到市委党校驻村工作组在驻村工作期间,发现并利用当地老龙沟的自然条件,搞绿色环保立体生态种养殖,帮扶村里发展集体经济。绿色环保立体生态种养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在好奇心驱使下,记者跟随驻村工作组组长齐晓兵来到了老龙沟,齐晓兵介绍说,老龙沟这个地方,有沟、有坡、有水,东大河村紧邻老龙沟。完全可以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养鱼、养鸭、养小尾寒羊、栽植树木,搞立体生态养殖种植,发展促集体经济。听着齐晓兵的介绍,看着群鸭戏水,清风细柳,一幅生动田园生活画面浮现在记者眼前。这时候,记者听到齐晓兵在和别人聊天时突然冒出一句“以后这里就是黄金沟了”,听到“黄金沟”三个字,记者觉得与众不同,别有意味,赶紧走上前追问了一句“为什么叫黄金沟?”(同时将采访机调到了正在录音的状态),齐晓兵兴致勃勃地说:“这是村集体村民发展致富的一条沟,我给它起名叫黄金沟,原来是老龙沟,将来是黄金沟。”言语中表达出工作组为村里办实事、好事,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尽一份力的真诚和信心。

采访结束写稿时,记者感到最初的“绿色生态养殖搞活村集体经济”这个题目虽让人一目了然,但其中蕴含的信息量比较少,没有吸引力。经过认真考虑、反复琢磨,发现老龙沟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工作组有帮扶村子发展经济的信心,东大河村今后的路子会越走越宽,村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正应了齐校长的那句话“原来是老龙沟,将来是黄金沟”,于是题目有了,就叫“让老龙沟变成黄金沟”。这个题目含金量十足,内涵丰富,信息量大,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充分表达了工作组和村民们对东大河村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记者又向齐晓兵咨询了老龙沟这个地名的来历,并将这段文字放在了“让老龙沟变成黄金沟”这条消息的开头,提示听众。这段文字是这样写的:“在武安市洺湖公园东南,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河沟,河沟与洺湖相连,常年有水。上世纪六十年代,部队搞建设在沟里挖出了龙的骨头(恐龙化石),多年来当地人都叫它‘老龙沟’。”

一声声鸭叫,让听众身临其境

广播新闻的特色之一就是将文字与现场音响完美融合,让人听起来饶有兴趣,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东大河村采访时,记者在老龙沟看到了许多鸭子,远的近的,大的小的,“嘎、嘎”叫声不断,十分可爱,沉寂的老龙沟里有了群鸭的叫声,顿显生机。在节目的后期制作中,我从在现场录制的几段鸭叫声中,选择了两段最好听的鸭叫声,放在了节目的开头,烘托了现场气氛,播出后效果非常好。

(现场鸭叫声压混渐弱)

在沟里的一大片水面上,记者看到几百只鸭子正游泳戏水,远处鸭群中不时传来“嘎、嘎”的叫声,岸边微风阵阵,绿柳摇曳,好一派田园风光。齐校长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出录音)老龙沟跟洺湖连着,有地下河通着呢,洺湖常年不断水,发展前景非常好。这个村有非常适合养鸭子的自然环境,鸭子吃小鱼小虾,鱼吃鸭子粪,山坡中间的一片空地是养鸭场,坡顶种树养小尾寒羊,立体生态种养殖可以充分利用荒地荒坡,发展村里集体经济。(录音止)

4月17日,在武安上团城乡采访时,正赶上村里修路,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施工人员忙前跑后,场面十分热闹,这样热火朝天的场面,只靠文字表现比较单一,于是我录下了施工现场挖掘机的隆隆声,拖拉机马达的哒哒声,还有施工人员的喊话声,用在“真心真意为民办实事”这条消息的开头。听众一听就知道,这是在施工现场,真实可信,再加上文字的描述和介绍,表达更为生动,吸引人,突出了广播新闻的特色。

现场音响不仅有动物的叫声和机器的轰鸣声,还包括被采访对象——人的说话声,如果将人的说话声与文字表达的意思完美融合,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武安西寺庄乡顿井村采访时了解到,这个村子2003年、2006年和2009年连续三届没有村委会,村务管理长期混乱,村民有事无法解决,导致矛盾纠纷不断,村民上访逐年增多。为解决这件久拖不决的大事,邯郸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驻村工作组组长柴万荣与武安林业局工作组成员史颜魁等人,连续十几天耐心细致走访村民和老党员,了解村情民意,化解村民矛盾。3月27日,顺利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委会。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柴万荣虽然是一位女同志,但是办事雷厉风行,说话铿锵有力,她对记者说:“工作组进入全面的摸情排查,走村串户,一户一户地走访,促膝谈心,投入的不是一般的感情!”说得诚恳,很负责,很有说服力,让人感觉到他们一定能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很有感染力。

一篇篇民情日记,饱含着心系百姓的情怀

4月18日,记者在武安市冶陶镇赵峪村驻村工作组采访时,看到三本“民情日记”,上面记载了从2月12日到4月17日,村里每天发生的大事小情、工作体会和感受。工作组组长张文华介绍说,“基层建设年”动员会后, 2月12日当天下午他们就来到了冶陶镇,与镇领导、包括村干部简短对接后,就进驻到了村里。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了解村情民情,她和工作组另外两名成员马书平、马振每人准备了一本日记,把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情况都记录下来,积累资料,便于以后查找,日后再翻翻,也很有启示,是一份很宝贵的东西。张文华一边介绍,一边向记者读起日记的内容。(节选其中的两篇)

第一篇:“2月29号,走访群众邢云会家等十余户群众,走访烈属邢炳堂、邢志敏家,帮助他们核实情况,到镇民政所报名填表,落实烈士子女、60岁以上人员每月130元的补助情况。感受:烈士让我们敬佩,烈士子女需要我们帮助,我们都应该义不容辞,我们不仅要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还要从精神上给予温暖,技术上、技能上给予支持,让他们掌握一些技能,让他们自己走出贫困。”

第二篇:“到邢王栓家了解情况,看到其女邢景霞,二人生活比较拮据,心里不太好受。到刑宝军家了解情况,发现邢宝军双腿不能走路,家里有妻子、一儿一女,靠他一人修鞋生活,两个孩子学习很好。要想办法帮助他们,让姐弟俩成为人才,让他的父亲晚年不再辛苦。”

张文华说,只有走访,只有了解,才能知道老百姓的疾苦,才能有针对性地予以帮助。记者数了数,截止到4月17日,,他们三个人已经写了近180篇民情日记,张文华说,我们要一直写下去,时时刻刻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

通过采访记者感到,写日记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工作组把它用在工作中,就赋予了日记新的含义,就是把群众家里的小事记下来,装在心里,当成大事来办,把村里的大事记下来,想法设法解决,让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这一篇篇日记,凝聚着驻村党员领导干部对农村百姓的深切关爱,这份关爱是驻村干部开展帮扶工作的动力之源。

根据张文华等三名工作组成员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记者将这条消息的题目确定为“心系百姓的民情日记”。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莫玉玲)

篇5:服务基层一线

一、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一二三四”的战略目标,以项目、任务和基层所需为号令,建立起与基层目标一致、上下联动、并肩作战、攻坚破难的全新工作形态,做到基层有需求,部门就有行动,齐心协力抓推进、抓落实,努力在“服务基层一线、服务科学发展”中创先争优。

二、明确服务重点。围绕“提供优质服务、促进科学发展”主题,大力开展争创“企业服务品牌”活动,以一流的服务理念、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服务特色,在“双服务”活动中当表率、做先锋。一是搞好需求服务,立足岗位职责,深入到农村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倾听意见、主动对接,全面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围绕需求及时组织实施服务活动。二是搞好职能服务。围绕落实镇委、镇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帮助农村搞好科研规划、理顺体制、创新机制、争取上级支持等方面的工作,主动组织和调集各种资源服务基层一线、服务科学发展。三是搞好项目服务。整合企业资源,加强信息、咨询、人才、资金等各项服务,帮助农村引进和新上一批符合转方式、调结构要求的好项目,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三、见诸实际行动。农村基层结对子,通过比服务态度、比服务

效果、比基层满意程度等方式积极为基层排忧解难,为群众做一些实事、好事,实现互利双赢,用实际行动为服务科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四、明确工作责任。认真落实党组织书记是“双服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亲力亲为抓好落实,把党员“双服务”与“双评”结合起来,纳入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综合考核,对在“双服务”活动行动缓慢、效果不明显、群众满意度低的进行通报;对表现积极,群众评议优秀的党员干部,进行表彰奖励。

篇6:深入基层服务一线

——上海市杨浦区“一线工作法”纪实

【解说】三年前,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推进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发展历程中,杨浦区委把继承和创新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优良传统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先进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实行“一线工作法”为抓手,通过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沉到一线,到神经末梢去联系和服务群众,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到人民群众中去集中民智,赢得支持,共同推进“传统工业杨浦”向“知识创新杨浦”的转型;到困难群众的家里去化解民忧,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这一做法,得到了市委和中央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并在杨浦区召开了主题为“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执政水平”的全市党政机关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大讨论交流会。杨浦区推行实施的“一线工作法”其核心内容是:

【解说+字幕】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暖民心,感情在一线交融;听民意,干部在一线考评

【解说】三年多来,杨浦区委围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关系”,将先进性教育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并不断进行深化拓展,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解说+字幕】 一是建立了联系群众,了解诉求的机制;

二是建立了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机制;

三是建立了目标考核,群众评价的机制。

【字幕】 联系群众 了解诉求的机制

——定时、定点、定人全方位了解群众诉求,把握民情

【解说】了解诉求、把握民情是服务群众的基础前提。为此,杨浦区委全方位、立体化地搭建各类平台,最大限度地畅通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制定了《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居委会实施办法》,全区24名局级和300多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领近千名机关干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深入全区300多个居民区。【解说+字幕】定人

【解说】是指每一位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居委会,在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 【解说+字幕】定点

【解说】是指每一位领导干部在一段时期内固定联系一个居委会,有利于工作的延续性和服务群众的有效性; 【解说+字幕】定时

【解说】是指将每月第二周的周四下午作为联系群众的工作日,确保领导干部大规模、成建制、制度化地在一线联系服务群众。同时,为了畅通基层群众诉求的表达渠道,还开通“书记·百姓网上通”、“区委书记邮箱”、“区长在线”等网络载体,设立“电话专线”,利用网络技术,全天候听取群众呼声。

【解说】领导干部们带着责任、怀着感情深入基层,关注民生,在一线疏导群众情绪,在一线解决群众问题,在一线化解群众矛盾。通过零距离了解群众疾苦,面对面感受群众的难处,群众的困难、群众的不易,深深震撼、冲击着干部的心灵,使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更深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更强了,深入一线、服务群众逐步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自发的行动。

【同期声】区建设党工委副书记、副主任 曹晓兵

“根据区委‘一线工作法’的分工,我是分工联系殷行街道工农三村二居委,第一次下居委会,有不少参加座谈会的居民,向我提出了854公交扰民的事情,因为854公交站点是以前设置的,没有港湾式车站,就是在路边树了一块牌子作为终点站,就在居民的窗下,我到现场去看了一下,确实是声音很响,尤其是夜里早晨影响更大一些;第二个问题是854终点站正好是在小区的出入口一侧,在停车和车辆多的时候把小区的出入通道也堵掉了,影响居民进出小区的通行;第三个问题是854车站因为没有港湾式车站,为了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也同时兼顾公交车正常的停放,由我牵头,与市交通管理局、公交公司以及我们街道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题的协调协商,公交终点站的位置向后退50公尺左右,解决了噪声影响居民的问题,也解决了小区通道的问题,同时利用景观道路整治的机会,我跟市政工程管理署商量,我们道路整治这一块也贴点钱进去,将几个方面结合起来,重新批一个港湾式停靠站,把车道让给社会车辆,这样可以一举三得,老百姓非常满意。” 【同期声】区审计局副局长 李阳放

“我是从高校调入机关工作,是一名典型的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2005年区委开始推行‘一线工作法’,当时心里有些疑虑:我一个审计干部,把审计数字搞准是我的本职,手里掌握的行政资源并不多,居委会工作与我有什么关联,我到居委会又能干些什么?带着这样的疑虑我走进了定点联系的定海街道沈家滩居委会,一进门的场景让我终身难忘:来访居民们七嘴八舌,言语间夹杂着怨声,大多反映的是旧改愿望,有居民拿出一叠照片,汛期居民家里过膝的积水让我震惊!还有居民反映小巷道路凹凸不平、路面积水、没有路灯,给居民出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面对居民期盼的眼神、激动的情绪,我心里有些不知所措。当时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大都市里竟然有这么困难的情况;二是没想到老百姓对机关干部这么信任,他们什么都向我倾诉,把我当成了自己人。通过三年多来的实践,原来看到的审计数字都觉得是枯燥的、冰冷的,现在同样看这些数字,特别是与民生有关的,看到的是群众的疾苦。”

【同期声】区招商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王开芳

“城区改造要碰到很多方方面面的问题,如动迁问题、民生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如果没能得到老百姓的理解的话,我们的发展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这个‘一线工作法’把杨浦的形势传递给老百姓,把老百姓的困难传递给政府,让政府更能贴近老百姓来解决实际问题,让老百姓更能理解、相信区委、区政府杨浦大发展的英明决策能够在杨浦实现。” 【同期声】区劳动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苏琛如

“通过‘一线工作法’使我们感到,我们的工作跟老百姓更加贴近了,我们把招聘会开进社区,把工作岗位送到居民的家中,得到了大家的欢迎,而且就业的成功率有90%以上。” 【同期声】区文化局副局长 苏建雄

“从服务老百姓这个问题上,容不得你去虚伪,比方你要去办什么事,就要实实在在的去做,而不是你口头上去讲一套什么东西。” 【解说+字幕】“一线工作法”,强调的是“今天能尽的职责不拖到明天,把好事实事办在群众开口前”。“一线工作法”,就像一根纽带,又像一根血管,紧紧连接了党和群众,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字幕】服务群众 解决问题的机制

——三级联动,自下而上协调协同解决群众问题

【解说】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问题是“一线工作法”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在第一线力所能及、尽心尽力化解问题和矛盾,不能当场解决的,则以“一事一表”形式上报,形成了一整套涵盖问题的收集、梳理、分发、处置、督办等环节在内的衔接紧密、操作规范的工作流程及配套的居民区、街道、区职责明确、三级联动的问题解决机制。

【解说+字幕】第一级是居民区。及时走访居民,了解和反映群众急难愁的利益诉求,是这一级的重要责任。

【解说】每到“一线工作法”下访日,居民党组织总会及时反映这段时期群众的诉求,凡是居民区职责范围可以解决的问题,发挥其化解矛盾的基础作用,做到不出小区解决;遇到一般的难点问题,则发挥定点联系领导干部的作用,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整合集聚到居民区,努力将大量矛盾和问题解决在一线。

【同期声】建新居委会主任 邱小佩

“居民桑某是住在149号,他老婆是精神病,已经有十多年了,儿子是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读大四,今年年初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身体不是很好,但一直没去看病,等儿子过好春节回广州了以后,他就自己到长海医院去检查身体,检查好了以后,是3月5号诊断书给他的,他一看是膀胱癌,他说他当时想来想去,只有找居委会了,因为居委会有党组织的。他说我只有来找你们,所以他就从医院里直接到我们居委会来了,了解情况以后,我们居委会就一起集体讨论,把这件事作为我们居委最重要的工作,各条线分工合作,助残员去帮他评残,帮他老婆到精神病医院去开证明,劳动部门的就业援助员帮他到街道去询问劳动保障政策,帮他办理丧劳,最后是帮他根本解决了问题。所以他把我们居委会都当他自己家里人。”

【解说】延吉新村街道舒兰居委会辖区内有十几家区属和区域单位,一方面居民区党组织开展工作非常需要利用这些社区单位的资源,另一方面基层组织自身出面统筹协调又显得“有心无力”,造成了“资源闲置”的现象。为此,联系该居民区的领导干部一家家上门走访这些社区单位,为居民区党组织牵线搭桥,构建了社区各方资源共享共用的平台。【同期声】舒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李惠玲

“在‘一线工作法’领导的关心下,由他们牵线搭桥,使我们与周边的共建单位都实现了资源共享,所以我们在开展各项工作当中,都感到得心应手,居民的积极性、参与性也很好,起到了凝聚居民的作用。”

【解说+字幕】第二级是社区(街道)区域性党组织 【解说+字幕】凡是涉及跨部门、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协商处理的问题,发挥社区(街道)区域性党组织的作用,由街道组织,局级领导牵头,将不同部门的领导干部在街道进行整合,优势互补,条块联手协同,共同解决问题。

【同期声】金上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蒋爱妙

“原来我们这里有菜市场的,后来因为动迁,菜市场被一起动迁掉了,我们这里大概8000户人家,都遇到了买菜难的问题。” 【同期声】社区居民

“我们到南面的菜市场要走600米路,往北面的菜市场去也要走五六百米路,还有穿过一条很宽的周家嘴路,很危险的,所以我们真的苦死了。”

【解说】江浦路街道“金上海”小区的菜场随着棚户简屋一起被拆除了,造成了8000多户居民“买菜难”。联系该居民区的局级领导发挥“包案”作用,在街道召开有关职能部门会议,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进行“会诊”。区经委发挥菜市场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作用,区教育局拿出一个闲置的学校操场,江浦路街道投资了50多万元,齐昆临时菜场很快投入营业,从此解决了“金上海”小区居民买菜难的问题。【同期声】社区居民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买菜做饭是天天都要做的事情,政府为我们解决了天大的问题!”

【解说+字幕】第三级是区级

【解说+字幕】对综合性疑难问题则提交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研究解决,确保老百姓提出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答复。【解说】去年夏季,老式公房地区的许多群众向正在第一线的区委领导反映,空调滴水问题对居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夜间睡眠造成了比较大的困扰。

【同期声】区府办副主任 刘永忠

“此事立刻引起了区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区委书记陈安杰指示,一定要加紧研究可行性方案;区长宗明也专门组织召开了相关部门会议,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好空调滴水扰民问题。” 【解说】终于,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46000多户家庭切实受益。

【解说】在关注解决群众急难愁问题的同时,杨浦区委从一个个点上的问题探寻共性规律,剖析深层原因,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区“一线工作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每月一次统一汇总梳理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的问题,分析研究,完善决策;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观能动性,通过问计于民、集中民智,保障和改善民生。

【解说】为了建立多层次、保基本、广覆盖的社会保障工作体系,区政府与保险公司签订了社区综合保险协议,由政府购买保险,社区居民发生住宅火灾、意外伤害等事故有了保障,形成了一张公共安全网。在让群众普遍受惠的同时,也突出救助重点,建立了“杨浦区特殊家庭灾害事故慈善援助”基金。在去年遭受台风、雷暴雨侵袭后,及时向489户遭受损失的特殊困难家庭援助了25万多元,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解说】“一线工作法”推动了领导干部走进小区、走进楼组、走进居民家庭,他们把在第一线获得的信息,及时转化为公共政策和具体举措。【解说+字幕】“一线工作法”有效提高了服务群众的工作成效,提升了科学决策水平。

【字幕】 目标考核 群众评价的机制

——目标考核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把考评权交给基层和群众

【解说】成立区“一线工作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和日常管理;各街道、镇结合实际,牵头组织、安排和运作;居民区党组织负责组织群众参与定点联系活动。在这个体系构架下,把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工作逐项量化,组织社区干部、群众开展“满意度”测评,并纳入年终述职和绩效考核内容,把考评权交给基层和群众。

【解说+字幕】据对社区干部、群众进行的千人问卷调查显示: 97.8%的居民认为“一线工作法”确实提高了领导干部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

96.7%的居民认为通过“一线工作法”解决了老百姓急难愁问题后,使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评价有所提高;

90.1%的居民认为通过“一线工作法”使行政职能部门工作效率有了提高;

96.2%的居民认为密切了条与块的关系,切实提高了部门工作的针对性。

【解说】三年多来,在杨浦区委的领导下,“一线工作法”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拥护和衷心支持,已成为“党员干部受教育,广大群众得利益,社区生活更和谐”的“民心工程”。

【同期声】居民(多位)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回来了„„” “群众有困难,马上能够得到现场服务,实实在在„„”

“没想到不花一分钱,在家门口就看到了专家门诊!”

“我们感到领导就在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心里非常踏实„„”

“现在领导干部经常到居委来,我们有事也不用上访了,碰到问题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解决”

“现在我们社区听不到滴水声音了,一觉好睡到天亮,我们能睡个太平觉了”

“人民政府为人民,实实在在有真情!”

【解说+字幕】据统计,三年来,“一线工作法”领导干部共与20万多人次的居委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累计搜集信息3977条,群众反映的各类急难愁问题5000余件,解决率达到90%以上,吸收和采纳了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300多条,各部门的机关党组织与858个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与8842名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助困助学。

【解说】“一线工作法”的理念,已经转化成区各职能部门平时的自觉行动。区市容局每年投入100多万元,为没有卫生设备的低保困难家庭发放7000多张免费用厕卡。区教育局开展了“名师课堂”活动,通过网站、视频为学生免费开设辅导课。区卫生局开展了“健康快车进社区”活动,10个社区卫生中心和54个卫生服务站星罗棋布地分散在各个社区,平均每2万名居民就有1个卫生服务站,160名名医专家轮流在各个卫生中心免费服务。

【解说+字幕】“一线工作法”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了政府职能和作风的转变,推进了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建设;提高了科学决策水平,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的工作成效;加强了干部作风建设,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问题,提高了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夯实了基层党建工作,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和威信。

篇7:牢记宗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

龙岗区城管局与南澳街道四个社区开展“一对一”结对活动

5月6日上午,龙岗区城管局党总支下属支部兵分四路,深入南澳街道东涌、南隆、东渔、南渔四个社区开展调研,了解结对联系社区基本情况及主要存在问题,受到社区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区委下发《关于开展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社区、进家门、促和谐、保稳定”活动的通知》后,区城管局党总支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本次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及时组织支部委员分头深入结对联系社区进行调研,认真听取社区领导介绍社区基本情况及主要存在问题,详细了解结对社区开展“扫雷”、“查违”及社区换届选举等中心工作开展情况,为下一步具体开展帮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了解,龙岗区城管局现有党员干部66名,该局领导表示,要通过此次“一对一”结对联系活动,让机关党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了解基层群众所想、所需、所急、所难,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密切机关与基层的联系,增强党员宗旨意识和服务观念,以实际行动让基层、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通讯员:宋炯龙吴玉雷

篇8:深入基层服务一线

近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取得重要进展, 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不断推进, 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去年下半年以来, 全球遭遇了一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 给国际金融体系和许多国家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很大冲击, 我国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正处于本世纪以来最困难时期。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中央确定了“扩内需、保增长, 调结构、上水平, 抓改革、增活力, 重民生、促和谐”的总体原则, 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重大举措, 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 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对提振我国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把科技支撑作为五大措施之一, 是审时度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决策。

在当前金融危机蔓延加剧的严峻形势下, 一些大国都把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举措。可以预见, 在应对金融危机中, 有可能出现更大范围的科技创新浪潮, 危机过后的世界经济将会展现出新的面貌。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科技创新, 决定着我们能不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阴影, 实现经济复苏;决定着我们能不能为未来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发展位置。

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中, 科技支撑被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深刻认识到, 加快科技创新, 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是调整结构、提升水平、标本兼治、抗击危机的根本途径。要深入领会、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 越是在面临重大挑战的时候, 越要坚定信心,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勇敢面对挑战, 紧紧抓住机遇, 加强自主创新,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观念转变, 推动科技发展更多地面向市场,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层次需求, 加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让科技在我国化危为机中彰显巨大作用。

二、坚决把中央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重大部署落到实处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 坚持科技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 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措施, 促进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比较突出的是:一是以重大专项为抓手, 带动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落实, 全面启动16个重大专项, 加快重点任务的工作进度;二是运用科技支撑办好国家的大事难事, 科技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载人航天等重大活动和工程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三是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四是发挥高新区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引领功能, 启动省级高新区升级工作,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五是进一步完善国务院部际协调机制, 推进中关村、绵阳科技城、杨凌农业示范区建设, 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强调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并要求科技创新要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最近国务院专门制定《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提出了总体原则、六项主要措施和政策条件保障。这都是对科技战线的总要求和动员令。

第一, 抓紧实施与扩内需、保增长密切相关的重大专项。重大专项涉及国家战略性产业, 要按照应对金融危机的要求, 调整重大专项近期任务部署, 筛选出对当前产业发展和扩大内需最具影响、已有较好基础和市场前景的攻关任务, 加大投入, 加强组织, 加快研发进度和成果产业化, 尽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第二, 为重点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当前要把服务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 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要选择一批能有效促进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选择一批能够改善民生的成熟技术和产品, 加大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力度, 带动形成新的市场需求;选择一批转制科研院所和大型优势骨干企业技术中心, 加大支持力度, 构建产业振兴技术创新的支撑平台。

第三, 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针对金融危机中企业受冲击最直接、程度最深的现实问题,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要向社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放。推进技术创新工程, 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大中小企业创新联动, 加快先进技术向中小企业辐射和转移。支持企业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建设海外研发基地, 打造知名品牌, 从而使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

第四,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要强化国家高新区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长中的集聚和带动作用。加大对战略性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推动智力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提高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水平。

第五, 动员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力量深入基层主动为企业、农村、社区发展服务。要开展创新创业和技术服务工作, 提升民生科技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服务水平, 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促进农业发展, 促进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第六, 加强科技人力资源建设。科技创新, 人才为本。要做好重大专项、国家高新区、企业等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提升我国在关键领域的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和劳动者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利用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科技计划渠道, 支持项目承担单位吸收高校毕业生参与研发活动。

这六项重要措施的核心, 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使科学技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做出切实贡献, 推动我国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当前, 尽管财政增收存在较大难度, 但今年中央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仍增加了25%。各地也要确保对科技的投入不能降低。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集中力量、千方百计保证科技支撑各项措施的落实。要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政策支持, 鼓励使用国产首台 (套) 装备, 对使用节能减排等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用户给予优惠。要加强对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 促进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发展, 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应对金融危机形势逼人, 时不我待。各有关方面都要迅速行动起来,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把科技支撑贯穿到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中, 贯穿到振兴重点产业的具体行动中。这样, 我们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化危机为机遇, 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确保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三、广大科技人员要在支持企业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大显身手

依靠科技进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是今年全国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 是科技支撑重大措施中的关键一项。目前, 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 但也对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形成了倒逼机制, 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实践表明, 只要发奋努力、应对得当, 置于困难境地的企业反而能够激发创新活力, 开拓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 引导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全力帮助和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破解发展难题, 增强核心竞争力。

人是创新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核心因素, 科技人员是知识和科学技术的载体, 在企业摆脱危机、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时期, 最需要广大科技人员的直接支持。我国有450万科技工作者, 科技界历来有爱国奉献、务实创新、不畏艰险、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 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祖国奉献智慧和力量的优秀品格, “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就是几代科技工作者的真实写照。科技人员作为国家宝贵的智力财富, 应当在国家和民族战胜困难和挑战中自觉担负起神圣使命。当前, 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急国家之所急, 想国家之所想, 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 积极行动起来。要发挥专业强项, 带着技术和成果, 带着知识和经验, 带着满腔热情和奉献之心, 深入基层, 面向市场, 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 为企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 广大科技人员要把服务基层和企业作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自觉行动。要针对企业的技术需求, 联合开展研发攻关, 帮助企业开发产品、创新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技术水平。要探索成果和利益分配的有效方式, 形成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科学与技术不应当被束之高阁, 服务基层和企业也是实现科学研究价值、检验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准。科技人员要把自身发展与服务企业结合起来, 在服务中解决实际问题, 在贡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各类学术团体要为科研人员服务基层和企业做好保障。要把好选派关, 把那些创新能力强、工作热情高、有技术成果的科技人员选派到基层和企业开展服务。要改革学术评价体系, 完善职称评定政策, 调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积极性。要推进教学改革, 调整科研方式, 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更加契合。要发挥科研教学部门的优势, 帮助基层和企业开发人力资源, 开展职业培训, 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第三,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激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服务基层和企业的政策环境。要在收入分配、物质激励和表彰奖励等方面完善政策和制度, 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有效合作、互利共赢的模式, 鼓励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自觉地向企业汇集, 更多的科技资源有效地向企业汇集。对科技人员与企业联合提出的科研项目, 政府科技计划要优先安排。要为科技人员进入企业服务创造宽松的环境, 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一线, 是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的重要举措, 也是高校、科研院所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千百万科技大军直接服务企业、服务基层, 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上一篇:夏山学校读书笔记下一篇:情到浓时-精美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