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022-07-17

第一篇: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创新作文能力

摘 要:新课标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打破了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要怎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如何进行作文创新呢?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新 写作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标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打破了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要怎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如何进行作文创新呢?

一、结合实践,激发兴趣

虽然学生都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因此,从七年级开始,学生就要致力于提高对作文的兴趣,从“要我写”变“我要写”。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写作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是说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者。许多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虚拟的事物来进行,但能力的获得,特别是一些实践能力的获得,虚拟的事物就很难完成了。它需要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比如我们可以把集体主义以知识的形式教给学生,却不能保证他会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关心他人和实际中按照所教的去做。写作文也一样,即使我们教给了学生一些所谓的写作技巧,但那些血肉,那些思想却要学生自己通过亲生体会去完成。

二、结合阅读,提高模仿

近些年来,关于考场作文的模仿现象,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人们对此所持的观点也不尽相同。然而不管是赞同也好,反对也好,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从模仿到创造,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语文的学习是从范例教学开始,然后实施创造教育。著明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模仿能产生表象,因而从任何外部动作中分离开来,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内部轮廓,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大凡作文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有一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模仿得好,其实也是一种创新,创新是离不开模仿的。初中作文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模仿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语言的模仿,结构的模仿,表现手法的模仿等几方面入手。

三、说真话,诉真情

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新表达。学生作文,要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说真话、诉真情。只有说真话、吐心声,才能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四、选材创新,独辟蹊径

庸俗、平淡是作文之大忌。同学写老师,总是离不开备课到深夜,病了还要坚持为学生上课,走家访等,千篇一律,不但让人大伤胃口,还给人以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要想获得高分,必须要独辟蹊径,选材新颖。人们的生活,是有个性的,要善于从生活素材中,看到别人见不到的东西,挑选、提炼出那些新鲜、感人的材料,那写出的作文,才会令人耳目一新。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的爱子之心是老话题,但作者选取了新的表现角度,采用特写的方法,突出表现父亲的几次背影,就写得十分成功。

五、构思求新,打破旧模式

不同体裁的文章,各有常见的思路模式,在结构安排上,往往有明显的轨迹可循,我们要敢于打破惯常的思路模式,在结构上求新。

《荔枝蜜》的作者对蜜蜂的态度,先由否定到肯定,直至赞美,先前的否定正是为了最终的赞美。

六、语言求新,做到语言自我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指语言要准确、具体、形象、生动,大胆创新。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准确、具体、形象、生动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一篇作文通篇都文采飞扬是很难做到的。一段或者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个别句子表达,句式多样灵活,长短结合,整散相间,不同语气的句子交替使用,就能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此外,恰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或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都会给文章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谓语言自我,既要用自己的话来写。如若你在文中整段引用别人所写的精美句子,这些语句正好我们的老师了如指掌,其后果不言而喻。

高尔基在写一首长诗《老橡树之歌》时,下了很大的功夫,阅读量大量的意大利和英国诗歌中挑选了许多诗写进《老橡树之歌》,而后非常高兴地把这首诗寄给著名的作家柯罗连柯,可是出乎意料,柯罗连柯读了诗之后,只有一句回话:“请您用自己的话,谢您自己看到的东西吧!”的确不错,叙的是自己要叙述的事情,抒的是自己要抒的情,发的是自己要发的感慨,所以作文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来写,只有这样,文章才运笔自然,感情才流露真切,才能使读者为止动容。

第二篇:大学生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参与激烈国际竞争的有力资本,自主创新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而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又得力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讲话中强调,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创新战略的要求。

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展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动机,对创新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条件的局限及学生自身不善于创设和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缺乏向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的勇气,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关系,由此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思维相当敏捷,但缺乏创新性思维的方式。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学生的想象力逐渐丰富,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相当敏捷;有创新的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大学生经过不断的脑力劳动,大脑皮层下产生某些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在特定因素的诱发和引领下,神经联系会彼此刺激,产生灵感。然而灵感往往是短暂的、昙花一现,此时若有较强的创新技能,会使灵感成为现实。创新技能是指创新主体的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包括新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表达能力及物化能力;有创新的兴趣与热情,但缺乏毅力。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在智力和创新情感的共同作用下,创新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

提高创新能力我们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园囿于大学校园,还应该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要摒弃社会中的不良风气迷惑,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的症结,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并把思维的灵感火花及时保存,成为研究的新发现;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效率的下调只会使瞬间的灵感顷刻溜走,任何新发现都是在长期的思考论证中得以立足的,搞实验的人必须要有思考的习惯,这是研究的前提所在.;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努力发现并保护自己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好奇心是人们对新鲜奇异事物以及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我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展开创性思维的内在动因。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实验操作是锻炼我们大学生观察能

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最重要途径;努力学习课程知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开始。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扎实学好基础课程知识是我们大学生培养创新力的基础。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扎实,我们就越能观察和发现问题,就越能开阔视野,思路越宽广,越易于产生灵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创新就必须打好学习基础。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勇于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锻炼创新技能,可以使自己在整个科研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全国性的大学生赛事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竞赛,在学校举办的科技创新大赛,可以培养我们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善始善终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更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是一种“闯”和“试”。要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培养坚韧不拔、善始善终的创新精神。积极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潜力,培养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件任重而道远的的任务,但它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科技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大作用,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担负建设中国和谐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作为大学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善始善终地参加各种科研竞赛活动,逐步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更应该刻苦学习深入钻研,积极主动地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第三篇: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经历过高考洗礼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高中学习中鲜有所闻。这是不难理解的,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考和创新能力相比,后者似乎显得无足轻重些。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在学习方式和内容上有了较大的自主性,我们自己应该为自己的将来思考。显然,在以后的生活、求职、工作中,创新能力能让我们在众人中脱颖而出,生活也会充满趣味。

那么,应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就我个人所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 大学生应培养自我的创新意识

哲学上说,意识能提高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虽然社会文化氛围中一直有创新的呼声,但是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创新这个意识还没有深入广大大学生的心里。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客观环境是个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主观思想。作为一个大学生,自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自我的思考尤其重要。创新能力重要与否,我们应该自己去把握去思考,听讲座,查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创新的东西,这能有助于我们看其重要性必要性。一旦创新意识根植于内心,创新活动对自身才有价值和意义。

(二) 各大高校应开设创新学课程

大学生自身具有了创新的意识和思想,如果得不到外界的支持响应和相关指导,那么也只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大学生生活在大学这个环境之中,大学应该提供相应的创新指导。我觉得创新学这门课程很有意义,对于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来讲更是意义重大。像我们上了这么长时间的创新理论课,对于创新思维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也逐渐培养了创新的思维。这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有着隐性的作用。

(三) 高校应注重创新的实践环节

理论如果不能同实践相结合,那么它是毫无意义的。创新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行动,我们大学生在学习了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更希望能得到实际的应用而大学应该提供这样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可以不拘泥于课堂讲学而可以试着带领同学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相信大多数大学生对这样的教学应该兴趣更大,学生的自主性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创新能力也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 举办各种创新活动

在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中,创新应该占有一席之地。创新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小而言之,可以是学校标语的征集、海报的制作等等,大点可以是科技制作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等,最好学校能够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来进行创新实践。此外,我们的学校还可以举办大型科技活动,鼓励大学生参与其中,让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学校拨资金支持,在这样的活动中,不只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创新是注入大学生体内的新鲜血液。我们大学生远离了高考的枷锁,离工作压力还有一定距离,在这样美好的大学时光中,我们应该清楚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怎样的能力是将来我们所必要的。创新,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做一个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你,将会脱颖而出!

大学是个活泼的,让年轻人挥洒自己青春的地方,只要大学提供给我们一个平台,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就会焕发出年轻人的光彩,照亮整个大学校园!

第四篇:创新作文批改模式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创新作文批改模式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长安学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水平。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提高作文素质,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引导,激发兴趣

首先,应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每次习作,教师如能经持同学生一道写作,写下水文,并把它张贴出来,让学生品评。长此以往,教师的写作水平将会产生一种无声的动力,使学生从中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改作兴趣。其次,应靠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教师除了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去感化学生,赢得学生的钦佩外,还可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应靠学生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优点并来吸引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欢乐,激发奋发向上的动力。

二、教给方法,形成习惯

一是反复朗读,多次修改。学生作文写好后,可先让他们大声朗读,看看文章有没有拗口的词句,使之达到语句通顺。然后,让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推敲、揣摩,看结构布局是否合理,内容是否具体。最后,再次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看看同一个内容,同样一个意思,能不能换上一种具有时代气息的说法或用上掌握的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进行提高性修饰、润色。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经历这发现——修改——提高的三个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

二是一文二作,边作边改。小学生的作文成稿往往比较仓促,大多作文存在考虑欠妥的通病。所以,同一个题 目,同一个题材,让学生再次习作,使他们对一作进行比较大的修改,也是提高他们自改能力的有效办法。

三、优化训练,促进提高

一要结合阅读课文教学,促进自改。教师可结合课文教学,渗透自改意识,加强训练。学生通过具体课文的分析、比较,对课文中的长处十分明了,对自己习作中的毛病也就有所察觉,如教师能坚持这方面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改能力将会日益长进。

二要典型作文,集体修改。即学生作文后,教师不要急于下笔为学生批改,先把学生作文浏览一下,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一二篇典型文章,引导学生集体修改。然后,学生再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要互评互改,共同提高。教师应从学生的基本心理出发,设置民主修改的气氛,通过学生 之间的互相帮助和教师指导的交互作用,完成修改任务,培养自改能力。通过学生互改,既发挥了群体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修改能力。

总之,“文章不厌百回改”,要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改文的好习惯,教师所付出的艰辛,远要比自己亲自动手批改多三倍、五倍。然而,放手让学生改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第五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从这首童谣里可看出人的手脑并用的重要性,也就是指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创新教育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产儿,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强化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不断创新的重要保证。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与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学习数学之初,必须反复了解熟悉它的过程,逐步学会发现规律,然后在每次发现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愉快的体验,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学生和教师双边互动的结晶。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师教学时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

所谓学习兴趣是个人对学习生活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它对学习具有无可代替的推动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学习往往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所学知识也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而创新是学生对数学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拓展。兴趣与创新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因此,对于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参与度,同时激发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因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能否深入学习的信号和象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持久的动机,惟有热爱数学,才能对数学有持久的热情,才能去克服和战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去归纳与总结数学规律,最后达到运用自如。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为新奇情景所吸引,新奇的情境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老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情境:狐狸和狗熊分得一块面积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菜地,狐狸趁狗熊有事离开菜地一会时间,将狗熊的篱笆从左图移成右图的形状。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狗熊回来后很生气,“我的菜地怎么变小了?”狐狸却说:“你的菜地的篱笆还是那么长怎么能说你的菜地变小了呢?”接着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两块地的周长一样吗?请你们帮狗熊评评理。同学们很快自己动手量了量长度,发现果然一样长。于是就来了兴趣“为什么周长一样面积却缩小了呢?”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在已有的知识相联系的情况下,激发了他们对质疑问题的兴趣,从而展开讨论和思考,学习新的知识。

二、巧妙引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对新课而言,如何引入显得极为重要。若平铺直叙,不起波澜,势必让学生兴味索然,不思进取。所以,合理、巧妙地引入,也就成为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导入的方法来说有很多种,笔者通常在教学中应用图片资料和史料导入法来激发学生。如在教学“几何体”时,可事先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的建筑物图片资料,像金字塔、清真寺、钟楼、古塔等等。然后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影像工具进行展示,这样就给学生以视觉的享受,从而学生自然地会兴致勃勃地去欣赏、感知这些雄伟、庄严的建筑杰作。紧接着老师再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观察其中所含的多种几何体,学生肯定会愉悦、轻松地去寻找和发现几何体的特征。另外,对其他一些内容可以结合多媒体影像工具,事前找一些贴合教学内容、有助于激发兴趣的数学史料导入新课。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活动的积极参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高度的求知欲望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数学知识的奥秘。实践证明,利用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具有使教学多样性、全面性,便于学生理解,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等特点。因此,如何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中,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环境之中,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认知冲突,调动“情商”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变“要学习”为“我要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三、 创设情境,诱发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内容和各自的学生实际,尽量采用“提问建模解答应用”的一体化模式,诱使学生因问生趣。激发他们迫切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例如:在教“三角形全等时,不妨创设情境:有一块三角形玻璃板,不慎被打碎成了三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三块都带去?只带一块行吗?为什么?一题三问,层层递进,更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质疑,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探索,才能常有创新。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在数学教学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启发学生多方面思考,寻求正确结论,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质疑中获得知识。质疑,是发现的前导,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增加质疑问难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的思维习惯。把学生的思维从狭窄封闭的状态里解放出来。遇到问题时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并有意识地去发展和培养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答”。而且也要“学会问”。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都不要冷面相待,要防止从语言或行为上挫伤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而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引导并鼓励学生把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

四、善于联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

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而且在建模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觉思维、猜测、转换、构造等能力。而这些数学能力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在数学及其各分支的发展上,都存在着重要的转折时期,以数学发展史上的转折时期为重点,通过有选择地介绍为突破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比如拉格朗日将物理和数学相结合引入的向量记号和方法,当时是思考了很久才想到的,这不仅仅是在数学概念和符号的突破,其概念和方法更具有延续性。在数学规则,定理和问题的发展方面,能体现古代数学家聪明智慧的地方就更多了。比如勾股定理,据说已达到四百多种,足以编成一本厚厚的书。如果在平日数学教学中,我们把这些知识告诉学生,使学生掌握了。何愁学生的知识不丰富?何愁学生在面对一个新的问题的时候,没有方法而束手无策?学生会的方法多了,自然创造能力也就提高了。

总而言之,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创新,这就必然对人的各方面要求也在增加。实施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在教师,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教法的创新。教师要创设思维的环境,要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广开思路,大胆联想,勤思善问,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勇于开拓进取,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我们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心人,不断培养学生猜想,探索,突破常规,寻求变异,善于质疑问题的思维方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发展、提高和升华。加强数学史的学习在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新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上一篇:塔吊防高压线措施下一篇:提高依法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