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3-01-10

1 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创造之源

在科技发明史上, 凡是做出辉煌成就与突出贡献的伟人, 他们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也有着对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兴趣是创造力的原动力和维持力, 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推动力和激发力。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 好奇、好动, 喜欢鲜明生动的事物, 他们对实验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又存在兴趣易消失, 不能持久的特点。在实验教学中, 能否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 主要取决于对学生这个教学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上。要打破向学生“灌实验”的陈旧观点, 大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 使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和思维获取结论,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变苦为乐, 化难为易。只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心理修养, 健全和发展创造个性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 创造的智慧就会像火焰那样燃烧起来, 成为创造之源的不竭动力。

2 在实验中留心观察, 进入创造大门

“处处留心皆学问”, 经创造就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实验离不开学生的观察、思考, 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 让学生学会观察, 掌握观察方法, 获得丰富的直观形象, 活跃思维, 才能进行创造活动。

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 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 都需要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首先, 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树立观察意识端正观察态度, 明确观察目的、任务, 提高观察的责任心。一个人的观察意识, 必须落实到具体观察实验的活动中, 通过完成观察目的、任务表现出来。尤其对于初中学生, 在实验中爱凭自己喜好观察表面现象, 不会为自己提出较高的观察要求。教师要引导他们明确观察任务, 使他们的注意力能趋于稳定且集中, 使他们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逐渐提高。其次,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态度,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以提高观察的客观效果。如在“观察和解剖鲫鱼”的实验中, 引导学生先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再通过解剖活动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观察顺序是:先观察鲫鱼的生殖系统 (因为生殖系统往往遮盖了消化系统) 再观察鳔、食管和肠道, 最后观察肝胰脏 (易于破坏) 。这样有条不紊地进行观察, 既保护了鲫鱼内脏器官的完整, 又学会了正确的观察方法。一个人如果掌握了系统而辩证的观察方法, 就可以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系统地、全方位地、多次层地观察, 进行客观地、发展地观察。在相同中观察差异, 在差异中观察相同, 随时捕捉“奇异现象”, 创造出新的成果。第三, 指导学生作好观察记录, 培养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习惯。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准确记录实验环境、条件、过程、现象, 特别是对实验现象的记录, 不仅能促进学生尽快地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还能使学生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 为后面的分析研讨提供第一手可靠材料, 方便学生动脑分析, 辨别真伪,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3 实验能力的提高是创造本领的有效途径

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改变客观世界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要想创造出“新产品”就要进行研讨, 进行探索, 就要动手做实验, 通过实验检验证实。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的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实验课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 这是它的一大优势。

学生实验主要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中多思考、勤分析, 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新知识, 增加成就感。如“验证种子的成分”实验, 很多教师认为内容过于简单, 先组织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种子的成分, 再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求证。若是反过来, 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利用实验进行探索, 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 既认识了种子的成分, 还非常容易地解决了什么是有机物和无机物这一难点, 把生物与化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在实验教学中还要加强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 教师要认真审查, 及时指导, 进行试验。例如, 有一名学生设计了“探究植物生长的条件”实验。他把生长健壮, 大小相同的花卉苗置于不同环境: (1) 自然条件下, 适时浇水; (2) 黑暗条件下, 适时浇水; (3) 自然条件下, 不浇水; (4) 放入冰箱中; (5) 放入密闭容器内 (内有Ca (OH) 2溶液吸收CO2) ; (6) 放入蒸馏水中。通过比较实验结果探究出了植物生长需要水、光照、适宜温度、空气、无机盐等条件。学生自己动脑设计, 自己动手操作, 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果, 既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又开阔了创造的思路, 为他们将来踏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开创性的思维是提高创造能力的核心

创造性思维的指有独创见解的思维, 即改组已有知识、经验, 从而产生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在实验中发现新问题, 要经过大脑加工, 思维分析, 去伪存真, 找出本质性的东西, 才可能去创造。当碰到一些新问题、新情境时, 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理解不了它, 就必须突破原有框框的束缚, 实现认知或实验的飞跃、迁移等质变的思维活动。

在实验教学中,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一, 优化教学过程,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丰富生物学基础知识, 提高生物学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需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前提。无论是思维形式, 还是思维过程, 都必须以学习材料为载体。要想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总得先总结、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 则联想、类比、想象的领域就越宽广, 从而产生新思想、新方法的机会就越多。第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研讨学法, 鼓励学生质疑, 进行探索, 揭示矛盾, 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 开拓创造之路。让学生敢于设想, 善于设想, 发表创见, 切不可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不闻不问。要训练学生善于抓住“一闪之念”, 及时分析、实验、验证, 就有可能有所发现, 有所创新。第三, 培养学生创造的群体意识, 发扬团队精神, 加强合作学习。中学生毕竟知识水平有限, 但是“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 学生在群体中多交流, 集他人之所想, 发挥集体智慧, 把别人的观点移植到自己探索的问题上来, 就能拓宽创造出新路子, 团结协作, 共同创造, 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摘要:当前,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注重生物实验教学, 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至关重要, 创造性能力是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综合体现。素质教育的实施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使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教学实践性强, 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上一篇:潮流文化对岭南插画的影响下一篇: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思维的激发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