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

2022-08-07

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

初中学生安全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案11

第十一周

课题十一:中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帮助中学生认识交往的内涵,了解中学生交往的特点。

2、通过训练,帮助中学生形成对现实的正确态度,学会交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中学生认识交往的内涵

教学难点:中学生形成对现实的正确态度,学会交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定义:形象解释什么是交往?

交往,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且有感情的人类必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青少年交往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同性群友期。 第二阶段:同性密友期。 第三阶段:异性群友期。 第四阶段:异性密友期。

三、训练 1.领会交往艺术

(1)给予赞美:给予别人以赞美,是发展成熟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能满足需要,增进交流。

(2)接受赞美,也是发展成熟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 (3)识别姿势:身体是信息交流无声的语言。 (4)自我空间: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空间。 (5)认识不良交往行为 2.学会保持友谊 (1)珍惜友情。

(2)遵循交往准则:朋友关系有深有浅,谈话一定要遵循交往准则,否则就会损害友情,使交往中断。 (3)走出交往误区。

A异性交往紧张,如何克服(端正认识;端正态度;讲究方式;自我暗示)。 B代沟。 C嫉妒。

四、测验

1.人际交往能力测验。 2.人际交往类型测验。 3.交往的性格倾向测验。 4.与人相处状态测验。

五、课后小记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交往的方式,领会交往的方式,领会交往艺术,学会保持友谊,如何走出交往误区。同时,通过学习,也使教师的工作有利充实,尽而达到教育目的。

第二篇:心理安全论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社会化密切相关,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研究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调节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年龄一般在16~28岁之间,是个体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思想丰富、思维活跃、情感波动、反应强烈、体验深刻,加之由于生理和性发育已经基本完成,性冲动增强、学习生活适应不良及经济就业等压力增大,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极为不利。据全国心理卫生协会统计1〕,有心理失衡或障碍的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人数的25 %以上,最高时期竟达34 %。特别是近几年来,因为心理健康问题造成大学生发生暴力犯罪、自杀事件或出现休学、退学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强化大学生的自我调节、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2〕: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从这个标准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态度、情绪、环境适应能力以及人际关系等,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因此每一个大学生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生理因素:性冲动是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生理因素之一。有些大学生常常出现性幻象、性梦、手淫等自慰现象,并伴随自责和自卑感,造成精神紧张和痛苦;另外,身材矮小、相貌丑陋等自身生理缺陷,也会引起大学生自卑、沮丧、不满等心理问题。②认知:心理学家贝克认为,不良认知和认知歪曲是产生愤怒、焦虑、抑郁、自责、沮丧等不良情绪的原因,他将常见的认知歪曲归纳为任意的推断、选择性概括、过度引申、夸大或缩小、“全和无”的思维五种形式。③情绪:不良情绪很多,主要有大喜大悲、紧张焦虑、寂寞烦躁、自卑自责、抑郁沮丧、自私霸道等,它们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内容。④挫折:失败和挫折会打击青年人的信心,使他们遭受悲哀、沮丧、烦恼、厌倦、抑郁、痛苦、灰心等不良情绪体验。⑤习惯和不良行为:有很多大学生存在不良习惯,比如抽烟、喝酒、睡懒觉、不吃早餐、挑食、贪食、懒惰等,这些不良习惯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不良行为。⑥人格障碍:人格障碍者内心体验与正常人生活情感相背离,其外在行为明显违反社会准则,常给别人造成损失和伤害,并给自己带来痛苦。⑦经济和社会环境: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进入了高等学府,同时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影响了大学生的安心学习。⑧能力和社会适应:独生子女的问题和大学生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已经使大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日益严重,造成许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在校期间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毕业后又不能适应社会和环境的需求,出现很多社会和心理问题。

3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自我调节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高等院校必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和高科技的要求。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它对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篇:中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交往的内涵,了解交往的特点。

2、形成对现实的正确态度,学会交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帮助中学生认识交往的内涵,了解中学生交往的特点。

2、通过训练,帮助中学生形成对现实的正确态度,学会交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并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交往的内涵

【教学难点】形成对现实的正确态度,学会交往,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资料观看和学生合作学习讨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定义:形象解释什么是交往?

交往,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且有感情的人类必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青少年交往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同性群友期。 第二阶段:同性密友期。 第三阶段:异性群友期。 第四阶段:异性密友期。

三、训练 1.领会交往艺术

(1)给予赞美:给予别人以赞美,是发展成熟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它能满足需要,增进交流。

(2)接受赞美,也是发展成熟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之一。 (3)识别姿势:身体是信息交流无声的语言。 (4)自我空间: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空间。 (5)认识不良交往行为 2.学会保持友谊 (1)珍惜友情。

(2)遵循交往准则:朋友关系有深有浅,谈话一定要遵循交往准则,否则就会损害友情,使交往中断。 (3)走出交往误区。

A异性交往紧张,如何克服(端正认识;端正态度;讲究方式;自我暗示)。 B代沟。 C嫉妒。

四、测验(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分析) 1.人际交往能力测验。 2.人际交往类型测验。 3.交往的性格倾向测验。 4.与人相处状态测验。

五、课后小记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交往的方式,领会交往的方式,领会交往艺术,学会保持友谊,如何走出交往误区。同时,通过学习,也使教师的工作有利充实,尽而达到教育目的。

【教学反思】

第四篇:浅议学校安全工作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高中部语文组杨 辉621000

摘要: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种隐性的安全隐患,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常在学校安全工作中不被重视甚至被忽略,最后造成巨大的损害。本文试从防治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则、途径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几方面对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消除学校由此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做了一些探讨,望对当前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学校安全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原则途径注意事项

安全工作,情系千家,心牵万户;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很多安全问题是显性的,常容易引起大家的警惕或重视,而心理健康问题是隐性的,常被大家漠视或忽略,一旦它由隐性转为显性时,往往安全祸患已经酿成,给学生、家庭、学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

因此,我们班主任老师应树立新的安全教育管理观,对一切可能直接或间接会对学生身体、心理、学习、财物构成威胁的因素,都应是我们安全教育管理关注的对象和内容。而在安全教育中解决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当前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 当前校园中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常见安全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先生已向外界宣布了他对全国中学生的多年调查结果,称有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往往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个体发展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校及社会的原因等一系列因素诱发的。与其成因对应,当前校园中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常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学生个人成长的问题,如对人生的迷茫、焦虑等引发的厌世轻生等;二是青春期的问题,如早恋、黄色文化引发的性侵害等;三是学习的问题,如学习失败引发的厌学逃课等;四是与同伴沟通的问题,如交流不畅引发的打架斗殴等;五是与父母的矛盾问题,如沟通不畅引发的离家出走等。这五个问题是中学安全教育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重要问题解决好了,就为中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铺平了道路,就抓住了学校安全教育的关键,对中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案例一:校园,晚自修时间,某学科期末考试结束。一位男同学回到寝室,一声大喊,飞身一脚踹向盥洗间的玻璃门。结果门碎脚伤,该男生的脚被玻璃划破,在医院缝了20多 1

针。事后调查,原来是该生考试结束后,心理十分郁闷,大喊大砸以发泄心中的烦恼。

案例二:某校一单亲家庭的学生,平时父母工作忙,照顾不周,该生自觉缺少关爱,后向本班一同学示爱又被拒绝,倍感孤独,觉得自己被世界遗弃,人生无趣。某天晚自习结束后,到五楼走廊翻越围栏跳下,当即死亡。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

首先,领导重视, 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职业培训,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 一个学校搞得好不好,关键在校长。一个校长的水平,就是学校的水平,对于心理素质教育也是如此。校长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校长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教育理论,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就能很快开展起来。同时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不断提高教师相关知识水平。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实施健康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其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一切教育应面向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心理健康也不例外。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由于学生的年龄、文化、生理等都在不断地变化,他们的认识水平、承受能力、内心体验、行为表现等都是变化着的“不稳定因子”。因此,在教育时,不可以来所谓的“一锤定音”,而应当坚持发展性原则。

3、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

4、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说教或以某种手段施压,那样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再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1、学校可以利用课堂主渠道,向广大学生传授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这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途径。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2、课余时间开展专题教育,如讲座、报告会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以集体或个体为对象的心理咨询活动,努力消除学生心中的不自然感,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逐步建立一套由“学生—学生干部—任课老师—班主任—年段长—学校德育处—学校领导”组成的分布广泛、功能齐全、整体联动、效果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快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其功效,以求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3、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心理学校,或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与家庭互相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让家长及时切入,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4、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建立德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并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防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倾向。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明白,现在中学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行为不仅有思想、品德、法制纪律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方面的成因。因此,我们在育人工作中应正确区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品德行为问题,不要把本是心理健康范畴的问题,上升或转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问题上来处置。我们只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才能从治标转向治本,从而从源头上,从深层次上杜绝安全隐患。

其次,防止学校健康教育形式化、课程化、知识化倾向。现在,许多学校开设了心理课,甚至设置了专门的心理辅导员,但由于学校认识的问题,或教师知识构建的问题,真正起到作用的却不多,最后的心理课或心理老师成了摆设,流于形式。而有的学校的心理课采用简单生硬的说教,以传授心理知识为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渐渐认识到,学校心理教育应该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辅之以一些富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问题的活动,引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与自我向上。

再次,防止教育功利心过重。在现行教育管理制度下,许多老师天天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神经整日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这样,许多教育行为显得急功近利,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极为单一,那就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而一旦这种关系处理不

当,便易激化成矛盾,引发生冲突。其后果是学生心理压力急剧增加,轻则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重则诱发安全事故。因此,我们在学生心理教育中,应克服过重的功利之心,不要图走捷径,不要想三下五除二地简单粗暴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强调法制、道德、纪律、规章制度对学生的管理与约束,更要高度地尊重学生,真诚地关爱学生,让学生要安全感,归属感。

总之,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必须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安全教育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校园,这就要求人人关心学校安全,个个支持学校安全。教书育人,我们既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做到未雨绸缪,防心理问题于发端,避安全隐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文晓琴透视中学生心理冲突 积极寻找应对策略[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3年S1期

杨 辉邮箱:407976522@qq.com电话:18011611670/15892592096

详细地址:四川省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高中部语文组621000

第五篇: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命题分析与备考策略

作为小学科目二“学生指导”模块中的知识内容,“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一块的命题比较有规律,中公讲师现在为广大考生总结如下。

“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模块主要包括小学儿童的安全防范常识(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等。其中,常考点是“小学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属于每年基本必考的知识点,以单选题最为常见;而“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属于偶尔考查的知识点。

“小学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在试卷中出现的频率很低,只要求考生简单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沙眼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常识即可;“小学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考试频率很高,考生要重点掌握中暑、溺水、电击、烫烧伤、咬伤、骨折、中毒以及擦伤、刺伤、扭伤、割伤、挤伤、跌伤等常见外伤的预防与处理。“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属于低频考点,考生只要掌握多动症、焦虑症、学习困难综合症、强迫症、厌学症等心理障碍的基本表现即可。“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虽然出现试卷中的频率不高,但是在未来的考试中频繁出现的几率是很大的,考生需要重点掌握并区分四类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惩罚法、消退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自我控制法、暂时隔离法);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法、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

通过梳理真题,我们还可以发现,常考点“小学儿童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曾在2013年下半年考查过一道简答题给出描述学生日常用电的场景图片,要求考生完成以下两问的作答:(1)图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4分)(2)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6分)。而在更早之前的2012年上半年的试卷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知识点还曾考查过“学校心理辅导的含义及途径”这样的一道简答题。尽管如此,中公教育讲师并不建议考生去重点背诵本知识模块的内容。考生应当单选题作为主要的备考题型,对相关的知识点有清楚的把握即可。但是,因为本模块的小知识点数量很多,需要考生认真梳理。

以上介绍了小学生安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命题分析与备考策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一篇:大学生自我鉴定模板下一篇:大学生暑期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