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其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身心的成长,而且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统筹规划,提升校园心理环境的整体水平,避免或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拥有正常、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件刻不容缓的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论文 篇1:

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杜绝校园暴力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已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据了解,此次专项治理覆盖全国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各地各中小学校将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通知》要求,各校要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通知》还要求,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各校治理后将开展专项督查

专项治理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包括前期加强各方面教育,建立制度措施和应急机制,完善体系建设和如何处理。根据《通知》要求,第一阶段各地各校将按照“学校自查、县级普查、市级复查、省级抽查”的程序,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督查和总结,并逐级上报。

对于此次专项治理,《通知》给出了时间表。专项治理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4月至7月,主要是各校开展治理;第二阶段为9月至12月,主要是开展专项督查。除了全国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也在此次治理的范围内。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追责问责并督促整改。

教育部部长两会期间多次表态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就校园暴力问题多次表态。3月8日,袁贵仁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上表示:“如果你们问,教育部现在最大的压力是什么,我告诉你们,就是安全问题。”

3月10日下午,袁贵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校园暴力”提问时表示,“我们要通过修法、释法,让恶意造成重大伤害的欺凌者,受到纪律、法规、法律的惩治。”

3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从会上获悉,最高检今年将重点关注“校园暴力”,加强对相关行为的惩处和预防。

关于校园欺凌问题解疑答惑

1.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

拍视频上传也可构成欺凌。

根据《通知》要求,校园欺凌指的是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一旦发生欺凌事件,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通知》指出,语言、网络等手段也可构成欺凌行为。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表示,“校园欺凌”不是法律上用语,也不是一个具体的法律罪名。一般指肢体和心理及精神上的侵害,主体主要是在校生,学生之间的行为。比如,同学将拍摄的欺凌视频发布到网上,或同学间的辱骂等都属于这个范围。

近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肢体冲突新闻也见诸报道。那么,此次整治的校园欺凌包括师生之间的相关行为吗?

大部分人认为,上述行为应该限定的是在校生、学生之间,不应把理解范围蔓延扩大。比如,师生间或者外校人士进入学校造成的伤害,都不应该在这一范围内。同时,对于网络及语言方面的伤害,也特指的是在校生群体之间,比如一个外省人士对在校生进行语言攻击或者侮辱也不在这一范围中。

2.如何整治校园欺凌?

建立校园欺凌应急处置预案。

国外针对“校园欺凌”均建立了从预防、干预等相对齐全的措施。比如,美国学校对“欺凌”十分重视,每年开学时,会培训教师如何处理欺凌事件,发给指导材料。对学生也会有预防性的教育,告知他们学校的有关规章。在挪威,国家鼓励学校对校园欺凌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如制定课堂规则,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

从中可以发现,此次《通知》则呈现出全链条整治的举措。

一是加强各方面教育。各校要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等课程培训,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及方法等;

二是建章立制。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三是完善体系。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四是及时处置。一旦发生欺凌事件,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3.如何保障整治效果?

视情况组织督查组实地督查。

此次专项整治有精确的时间表:7月之前主要是各校开展治理;9月到12月用近4个月的时间开展专项督查。

根据这份《通知》,各地各校将按照“学校自查、县级普查、市级复查、省级抽查”的程序,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督查和总结,形成报告并逐级上报。

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追责问责并督促整改。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根据各地治理情况,组织督查组对各地专项治理情况进行实地督查。

《通知》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治理,精心组织部署,加强对专项治理的监督指导;责任督学要对责任区内学校的专项治理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与校方沟通,做好记录并及时向当地教育督导部门报告。

什么是责任督学?2013年9月17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该《办法》规定,教育督导部门根据区域内中小学校布局和在校生规模等情况,按1人负责5所左右学校的标准配备责任督学。

为何校园欺凌屡禁不止?

最近两年,国内一些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和2015年两年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就有43起。

面对校园暴力时有发生,今年两会时,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应从法律上对校园暴力加以约束,建议尽快出台反校园暴力法。对此,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认为,从现有法律上讲,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足够可以处理这项事件,严重的还有刑法。目前更重要的是,形成社会道德压力的氛围,社会、学校等主体在整治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间,应成为治理霸凌行为的重要力量。

治理校园欺凌,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这也是最难的”。专项治理很可能是一个短期行为,不能为了治理霸凌而治理,重要的是形成环境预防,当对霸凌“零容忍”的环境、条件、理念形成的时候,霸凌事件自然消失,这应该是长期的人文精神普及的行动。

据介绍,美国洛杉矶案件的审判结果(注:中国留学生绑架并施虐同胞案,涉案三人被判6到13年监禁),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从中也可以看出,中西方对于人与人之间侵犯的判断具有很大的价值差异。国外可以达到零容忍,我们过于放纵轻微、微小的或者比较普遍的欺凌行为,一般要等到发生比较大的事件时才进行关注,但这都属于事后的关注。

因此,相关专家给出建议是应该转变观念。对欺凌的行为从它还很微小、不严重的时候就要及时关注和制止,加强学生有关人的权利的教育,营造对欺凌零容忍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比如对于学校中出现的比较小的欺凌行为,老师应该严格处理,让欺凌者作出非常正式的道歉,这样让其他学生也得到教育。

国务院为何专门对“小孩打架”下达文件?

近年来我国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浙江庆元一年级男童被烟头烫;江西永新女生被数名同学扇打;云南富宁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凌辱拍裸照上传空间;安徽黄山一女生遭同班男生下“春药”;重庆少年被同学殴打致死……校园暴力逐渐呈现频率增加、结果恶化、施暴人低龄化的趋势。

一份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校园暴力是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如不及时阻止、教育或惩治,这些年幼的孩子难免走上歧途。70%的数据也从侧面证明了遏制校园欺凌行为的必要性。

有专家指出,青少年校园欺凌行为发生原因很多,如家庭、社会成长环境中负面因素影响、法制教育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而对校园暴力行为的管教执法力度不够,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校园欺凌事件都是通过私下和解处理的。因为根据《刑法》,只要欺凌者未满14周岁都不用承担刑事责任。14至16周岁,只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等罪负刑事责任。

这也意味着,大量欺凌事件虽然涉及侮辱等恶劣行为,如果够不上轻伤,“面临的是治安处罚,根本到不了法院的层面”。因此,对校园欺凌的惩戒大多停留在道德和品行层面。

除了法律存有“有漏洞”外,校园欺凌事件的事前预防也面临缺位的尴尬。有专家认为,“相当一部分欺凌案件的发生,正是因为预防机制的缺失和失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此次《通知》要求,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为了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再发生,专项治理行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别是“治理”和“专项督查”。其中,对于在专项治理期间仍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予以通报、追责问责并督促整改。

有了“双保险”,我们希望能遏制住日益弥漫于校园的欺凌之风,还校园以和谐,还少年以纯真。

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论文 篇2:

谈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归因及对策

摘 要 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其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身心的成长,而且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统筹规划,提升校园心理环境的整体水平,避免或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拥有正常、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件刻不容缓的事。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原因 解决方法

随着农村大量的青壮年不断流向城市,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应运而生。他们大都因缺少父母亲的关爱与亲情交流,致使其应有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步入了精神负重年代。众多的事实表明,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影响日常学习、生活的“留守儿童”数量与日俱增。这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成长,而且也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与发展。如何更好地避免或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拥有正常、积极的心理状态,是件刻不容缓的事。

一、心理问题的现状及成因

1.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学生数急剧减少,我乡步入了“一乡一校”的办学格局,90%的学生便成了寄宿生。随即发现部分学生在生活上无法自立,不习惯寄宿的生活。于是,晚上睡不好,上课无精打采,以致出现烦燥、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由于大多留守儿童的双亲都长期外出,缺乏应有的亲情教育和有效地监管,使其产生了孤僻敏感、倔强任性的逆反心理。

3.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学生通过影视、网络等途径涉及到许多新鲜的知识。但小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还很差,因而有些知识却误导了他们,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4.随着近年来学生生理发育提前和性心理日趋成熟,提前步入了青春期,加之缺乏有效的指导,使他们产生了紧张、困惑等心理情绪上的变化。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薄弱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教育。为此,我校选派德育骨干教师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开展二级校本心理辅导课程培训,提高全体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技能、技巧,全面掌握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主体,以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及各科任教师为辅,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人人都是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随时随地都能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

三、创新教育管理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校园的物质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首先,进一步对校园进行“三化”(净化、绿化、美化),努力造就“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的校容校貌,让孩子们能在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的校园里快乐成长;其次,开辟宣传橱窗、“阳光驿站”、阶梯文化、走廊文化、悬挂名人字画、张贴温馨小语……处处都有一定比例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时刻都悄无声息地熏陶、感染着学生的心灵,使其不知不觉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强化班级、餐厅、宿舍三位一体的阵地建设,使学生心旷神怡,精神愉悦,以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提升其沟通、进取的心理品质。

2.黑格尔说过:“精神是足以制裁心灵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只有依赖精神自身的新生才能发生。精神之所以能达到这种从自然的无知状态和自然的迷失错误里解放出来而得到新生,是由于教育。”校园精神文化具有隐性教育功能,但它又是一项抽象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⑴开展“学生集体生日会”“师生梦圆中秋”等特殊活动,以留守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亲自动手,共同参与活动的每个环节,充分享受到来自校园大家庭的温馨。

⑵在党员教师中,开展留守儿童“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结对帮扶认领活动,努力使每一位留守学生“留守不失守、缺爱不失爱”。

⑶强化学校、社会、家庭联手,让“乡村少年宫”充分发挥作用,丰富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⑷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定期开放多媒体功能室,发挥网络视频优势,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让家长及时掌握子女的思想动态,真正做到家校联动,亲情感化,及时将各种不良思想扼杀于萌芽之中,共同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服务。

⑸邀请乡司法人员、派出所干警、生活辅导员通过开展讲座、观看影视等办法加强法制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四、拓宽心理教育的广阔时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通过寄宿生生活会、晨会、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心理健康演讲赛、歌咏比赛、心语习作赛等。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敞开心扉在不同程度上释放能量,从而达到心理平衡并从中受益。

3.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优美的篇章。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立足语文课堂,寓“心灵交流”于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在与前人智慧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所感所想,在无形中释放过重的心理情绪。

4.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开设“阳光驿站”心理咨询室、团体心理健康辅导课、心理咨询热线,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我调节,正确认识自己,克服心理障碍,解除心理问题。同时通过“悄悄话信箱”,让学生以匿名形式,将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真实地表露出来,并在每周四傍晚的心灵导播时间由心理咨询老师一一解答,从而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

5.事实表明: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随时都可能遇到挫折和不幸,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挫折的积极效应,培养其挫折承受能力,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锻炼意志显得极其重要。

由于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加之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淡薄,虽然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初步摸索阶段,但我们一定会不懈努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迎来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 刘馨)

作者:吴华川

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论文 篇3:

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的探究

摘要:职业院校的思政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有着树立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仰,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政治思想观念,塑造完善人格等突出优势。因此,本文对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育人环境、教师队伍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思想政治课;現状;对策

引言

思想政治课程是学校培养受教育者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课程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伦理道德知识,让学生理解人文精神本质,还需要提高学生对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认知性,习得人文精神的本质和内涵,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每一个从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需要对课程教案效果有所关注,也需要对新教学改革引起重视。

1 中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

1.1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很多中职院校中都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是因为中职院校更加重视技能方面的培训教育,导致在教育经费更加倾向于技能培训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师配置方面存在严重的资源不足,其他教师兼职思想政治教师的现象非常多,这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讲非常不利,难以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

1.2 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中职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依然沿承传统形式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具体要求,更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这是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良的关键性因素。这一点在教龄长的教师中最为显著,因为教师欠缺应有的创新意识,不能及时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对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开展产生不良影响。

1.3教学和实践存在严重脱节

现代中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视教学内容的正确性以及丰富性,依然使用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没有把实践和理论进行有机融合,导致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存在非常严重的脱节,没有一句学生个体实际发展的规律,基于此,思想政治教学难以得到有序开展,会让学生出现厌烦情绪。

2 新时代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对策

2.1紧扣实际,充实教学内容

中职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职业精神、健全人格等。中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应当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道德修养、文化素养为重点;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进行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中职思想政治课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等四门主要课程;选修课程由学生选择修习,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补充,主要包括时事政策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立足学生实际,贴近时代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紧扣社会热点话题,紧跟新时代步伐,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放在同一个有机整体来统筹思考,才容易形成合力、产生共鸣。

2.2 深化课改,营造育人环境

思想政治课要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和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实施“三全育人”,立体式地推进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异曲同工的作用。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法治”“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四门必修课开齐开足[4],不得随意减少,同时,采取措施开设时事政策教育、法律与职业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选修课。要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和使命感,为思想政治课的开设和教学创造必要条件,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师资培养、经费保障等给予充分保障。强化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思想政治课教师结合当地实际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建立学生成长台账,全过程、全方位记录学生在校成长情况,在学校数据管理系统中设立“学生综合素质表现”,对学生日常学习、行为表现、参加社团、自愿行动和奖惩情况等内容的进行记载,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有效促进其健康成长。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和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体系创新,在通俗化、时代化、网络化等方面有所建树,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营造良好环境,并强化思想政治课课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拓展有效路径,增强思想政治课的亲和力和有效性。

2.3 坚定信念,打造教师队伍

要想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中职师资队伍,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行为示范,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的武装,做好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教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二是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思想政治课教师既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善于做育人的“人师”。三是要切实解决教师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有针对地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尤其为名师、学科带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氛围。四是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除要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外,更要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找准思想政治课与学生成长要求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最佳结合点,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及实际需要相融合,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2.4 优化考核,建立多元化评价方式

随着教育体制机制、高职分类招生考试和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改革的推进,作为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考核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就中职而言,学生综合评价也应根据新时代社会的变化而转变,考核注重强调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与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和情境创设教学,更突显实际应用能力。采取多方式,考核学生全方位表现:可以开展辩论、模拟法庭等竞赛,或开展案例、问题教学的评价,还可以寒暑期布置社会调查报告和学生学期综合素质量化测评等。积极摸索,顺应思想政治课内容的变与不变,采取灵活的开卷与闭卷、口试与笔试、平时作业与期末测试、现实表现与知识认知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3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课在整个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塑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改革工作的展开需要各方面、各领域进行监督,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的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参考文献:

[1]田慧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中职三科课程标准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4):5-8.

[2]刘瑞敏.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初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8):45-46.

作者:赵菊明

上一篇:小学创造性美术教育论文下一篇:发展信息化高校教育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