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992例

2022-09-10

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我市出现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流行, 高峰期在1~3月, 期间我科就诊患者992例次, 其中合并心肌炎、睾丸炎、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患者260例, 并发症的发生率26.21%, 为探讨本次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临床及各种并发症转归, 现将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992例患者均为2006年12月至2007年3月我科住院患者, 男523例, 女469例, 发病年龄3~18岁, 3~8岁116例, 8~12岁478例, 12~18岁398例。合并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包括多重并发) 患者260例, 同时4个以上腺体和 (或) 脏器损害96例, 占并发症的36.92%发病日至就诊或入院平均天数5.5d。

2 临床表现

(1) 流行病学:992例患者95%病人有流行性腮腺炎密切接触史。

(2) 首发症状:992例首发为一侧或双侧耳下部疼痛, 并于数小时至2d内腮腺出现以耳垂为中心弥漫性肿大, 逐渐向前、下、后发展, 伴有一侧或双侧颌下腺肿大, 半数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 体温37.5~40.0℃, 228例腮腺肿大患儿同时伴有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及不同程度的发热等症状。

(3) 并发症:992例患者多数在腮腺肿大后3~7d出现各种病发症, 其中合并脑膜脑炎72例, 占7.20%, 均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颈抵抗、Kering征阳性、Brudzinski征阳性。部分合并脑膜脑炎的患者同时有其他并发症, 并发胰腺炎23例, 占2.30%,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及中上腹持续性疼痛、压痛, 血淀粉酶 (AMY) 、尿淀粉酶、胰脂肪酶明显升高。22例经彩色超检查均提示胰腺体积增大;睾丸炎及阴囊水肿39例 (15~18岁) , 表现为腮肿大后7~10d出现一侧或双侧不同程度的睾丸, 阴囊肿胀、触痛;卵巢炎5例 (15~18岁) , 表现为左下腹和 (或) 右下腹持续性疼痛, 压痛;心肌损害148例 (5~18岁) , 占14.92%, 表现为轻度胸闷、心悸及不同心肌酶增高, ECG表现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 部分ST段异常;肝损害34例 (7~18岁) , 占3.42%, 表现为ALT、AST不同程度升高, 无1例出现黄疸 (排除甲至戊型肝炎、CMV、柯萨奇病毒、EB病毒等感染所致肝损害的可能) ;甲状腺炎1例, 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触痛, 彩色超声提示甲状腺肿大;肾损害4例 (6~11例) , 占0.40%, 表现为尿蛋白 (+) , BUN、Cr升高。单侧神经性耳聋2例, 表现为听力一过性下降;脑干出血1例, 表现为昏睡、呕吐, CT提示脑干出血。蜂窝组织炎1例, 转院后死于其它医院。

3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WBC总数升高32例, 为 (10.6~15.6) ×109/L, 分类为中性粒细胞略高, WBC低于4.0×109/L14例。RBC、Hb、PLT正常。

(2) 血AMY:入院时AMY148~1842U/L, 平均 (486±25) U/L。5~7d大部分恢复正常。

(3) 尿AMY:入院时568~2436U/L, 平均 (1452±182) U/L, 5~7d大部分恢复正常。

(4) 肝功能:34例患者肝功能轻度异常, ALT为57~268U/L, 平均 (164±97) U/L, AST为68~98U/L, 平均 (74±19) U/L。5~7d ALT降至40U/L以下, AST降至40U/L以下。

(5) 肾功能:4例患者有肾功能损害的BUN11.9~14.3mmol/L, Cr124~146µmol/L, 尿蛋白 (+) 。5~7d均恢复正常。

(6) 彩色超声检查:病情较重的6例脑膜炎患者行腰椎穿刺, 示颅内压升高, WBC总数在 (12~190) ×106/L, 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略有升高, 糖、氯化物正常。

4 诊断

诊断依据流行性腮炎及并发症的诊断标准。在人群密集的幼儿园、小学及中学, 短期内出现大批症状类似的腮腺肿大患者, 且接触者均在潜伏期未出现腮腺肿大, 可确定为一次流行腮腺炎的暴发流行, 因我院不能行病毒分离, 故分型诊断不能确定。

5 治疗及转归

轻症患者给予板蓝根口服, 对伴有发热者加用病毒唑, 炎琥宁等抗病毒, 激素减轻病毒血症及对症治疗, 合并脑膜脑炎者给予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脑膜脑炎及胰腺炎者多于5~8d症状消失, 脑膜脑炎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合并双侧睾丸炎者, 1~2周后复查, 发现睾丸体积缩小, 将来是否影响生育, 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34例肝损害中, 18例肝功能于1周后恢复正常, 148例心肌损害者1周后症状消失、心肌酶谱恢复正常。3例甲状腺炎均于10d左右症状消失。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原因及并发症的治疗, 指导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方法对暴发调查的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95%病人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暴发时间为2006年12月20日至2007年3月25日;男女性别比例为1.12∶1, 最小3岁, 最大18岁, 8~18岁病例占87.80%;病例主要分布在三所中学及一所小学;98%病人无相关疫苗免疫史;实施应急接种后,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疫苗接种率低, 易感人群积累是造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主要原因。提高人群免疫接种率是防止暴发的主要措施, 及早住院诊治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治疗

参考文献

[1] 万宝美, 常霞, 孙丰伟.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心肌酶测定的意义[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5, 23:141~142.

[2] 张桂莲.流行性腮腺炎脑膜炎373例脑脊液和脑电图改变[J].中华传染病杂志, 1995, 13:56~57.

上一篇:论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下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正确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