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2022-09-11

大肠癌是高发性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1],且大部分发现即为中晚期。糖尿病则属于胰岛素不足,常引起脂肪、蛋白质以及糖代谢异常,高血糖状态不利于组织的愈合,很容易并发多种临床并发症,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风险。现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88例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进一步观察有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46例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性分组,每组平均23例患者。观察组:8例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43~72岁,平均年龄(54.43±4.08)岁。其中,结肠癌者10例,直肠癌者15例。对照组:9例女性患者,16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41~70岁,平均年龄(52.72±5.65)岁。其中,结肠癌者11例,直肠癌者14例。两组患者的以上资料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比性较突出。

1.2 方法

对照组:23例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病情观察、控制血糖、常规饮食护理等[2]。

观察组:23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①肠道准备:尽量排空大肠,降低大肠中细菌的含量,以免术中感染,保证吻合口可达到一期愈合[3]。②心理护理:紧张的心理情绪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高血糖的释放,增加葡萄糖的合成,进而使血糖水平增高。所以,心理疏导护理非常重要,安抚患者的情绪,指导患者排解自我情绪的方法。③血糖控制护理:术前3 d时,全部患者均应用普通胰岛素治疗。术后禁止饮食,将胰岛素与生理盐水调配成1.0 U/mL的药液,通过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待患者可以进食后,改用为胰岛素皮下注射,然后依病情状况逐渐改为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每天按时检测血糖,合理调整胰岛素剂量。④饮食护理:与患者协商共同制定饮食计划,嘱咐患者进食温凉、无刺激的半流质食物。如果患者存在吞咽困难,可直接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或进流质饮食。

1.3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于计量资料,应用表示,并使用配对样本t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说明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9.7±1.8)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3.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8.70%(2/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因为患者各种脏器官功能出现严重退行性变化[4,5],代偿及贮备功能低下,免疫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对手术治疗的耐受性很差,特别容易并发其他疾病。该次试验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9.7±1.8)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3.5)mmol/L;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8.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这与张玉杰等人的研究成果相符[6]。因此,我们认为对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做好术前肠道准备工作,稳定控制血糖水平,加强心理疏导护理,配合良好的饮食干预,从而使患者安全、顺利的渡过整个围术期。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46例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利用计算机将其随机性分组,对照组23例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23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8.70%(2/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综合护理,以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促进疾病的好转康复。

关键词: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萍.高龄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2011,12(3):9-10.

[2] 吴清,王超.大肠癌患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1,13(20):3660-3661.

[3] 朱玉萍,刘艳,梁立敏.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期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1,14(8):49-50

[4] 许巧云,丁婷.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右江医学,2011,31(3):302-303.

[5] 庞永慧,吴日英,陈兰,等.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1,18(1):133-134.

[6] 张玉杰,李素芳,董蓓.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5(2):373-375.

上一篇:童话教学谈下一篇: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