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对汽修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

2022-09-11

本世纪是我国汽车工业最重要的时期, 汽车工业在2010年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以私人用车为主导市场的建立, 把我国汽车工业带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随着高新技术产品、电子控制和调节装置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汽车的高科技化大大提高了汽车维修业的科技含量, 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已落后于汽车技术的发展, 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人员已“日益成为一种新的稀缺资源”, 汽车维修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 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汽车维修业所面临的这种状况已无法与当今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相适应, 汽车维修业中长期沿用的师徒制培养模式也不能满足高素质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要求。由现代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故障种类所决定, 一个高素质的汽车维修专业人才, 不仅要掌握汽车维修的基本技能, 而且应该拥有既完善又合理的知识结构。面对新形势, 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兼容并蓄, 与世界接轨并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 使职业教育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确保专业现代化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为此, 作为中职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师, 我们特意走访了部分我市相关部门和单位, 针对中职校汽修专业将如何适应行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展开一系列调研活动。调研报告如下。

1 汽车维修业发展现状

1.1 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对汽车服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增大, 无论生产厂家还是经销商都要考虑到售后服务的问题, 即在近几年内大中城市可能出现较多的各品牌汽车销售网点和汽车特约服务站等, 而无论是汽车的零件销售、整车销售和维修服务都需要大量的汽车专业人才, 从这方面看今后几年内从事汽车服务以及相关的劳动人员将会有一个增长高峰。

1.2 汽车制造质量提升

从汽车品质上看, 由于汽车制造领域中高新技术的采用, 特别是电子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的引入, 使汽车成为一个融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技术于一身的复杂产品, 例如:发动机已由“电子控制喷射式”即“电喷式”代替了原来化油器式, 变速器也已由自动代替了手动, 悬架系统也成为电子控制式等等, 据统计现代轿车上的电子设备已占总成本的30%左右。汽车制造技术的高科技同时要求汽车维修行业的高技术,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汽车维修行业无法适应其要求,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必将会面临一个脱胎换骨的剧变。

1.3 当前我市汽车维修业的状况

截至目前, 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80余万辆, 汽车维修市场广阔。但是大多数维修企业设备技术落后, 管理方式散乱, 修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下, 缺乏现代汽车检测手段, 特别缺乏能熟练运用现代检测设备, 解读汽车故障的技术人员, 而维修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同时由于地处京津两地之间, 很多轿车都送往京津两地修理维护。

1.4 汽车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

汽车服务行业虽是个大行业, 但汽车维修确是向着小型化、技术化、专业化和连锁经营的方向发展, 由于汽车越来越复杂, 传统的“眼看、耳听、手摸”的修理方式, 将被先进的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而取代, 即人更加依赖设备, 这要求修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汽车结构、原理知识和维修技能, 更要熟练使用检测设备, 否则在维修操作中将寸步难行。

2 汽车维修业现状对汽车维修人才的要求

2.1 现代化汽车产业对汽车维修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随着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汽车产业中的广泛应用, 修理人员以机械装置为主的汽车维修方式已经不适应维修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现代汽车的要求。据劳动部门从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中指出, 对维修类职工的技能要求在加工、安装、操作、维修、检测等五类职工中是最高的;而在维修类中又以对汽车维修类人员的技能要求为最高。这是因为要从事对现代汽车的维修, 除了掌握机械类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懂得信息传感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知识, 具有使用新设备的操作技能。所以说, 当代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要求是尽快使自己成为知识型、技能型人才。

2.2 汽车维修手段的现代化

尽管我国当前汽车维修业的技术水平依然滞后于新款车型的技术开发, 但将随着汽车现代化的日新月异而快步迈进高科技领域。面对着众多的现代化汽车, 我们对汽车的维修观念也必须随之而更新, 要从光凭经验、感观为主的维修方式转变为“检查靠资料, 拆装靠设备, 检测靠仪器”的现代汽车维修方式。以对汽车的检测为例, 在轿车中, 大多数都装备了电控单元, 它除了控制汽车的运行状态外, 还具有判断、记录汽车故障的功能, 诊断设备通过接口与汽车电控单元相连, 读取故障代码, 向汽车维修人员提供故障的症结所在。近来, 汽车远程诊断技术的推广又势必推动我国的汽车维修技术、维修方式迈上又一个新的台阶。

2.3 汽车维修方式的科学化

当代的汽车维修方式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具有着两大特点:

其一、是从在汽车出现了故障后再去修理, 向“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方向转变。也就是说, 当汽车运行一定路程或时间后, 就要进行强制维护, 视检测情况做适度维修, 从而确保了汽车的良好运行状态, 降低了故障率。可以说, 这种汽车维修理念上的更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是难以估计的。

其二、是以汽车维修从“修旧式”向“换件式”转变。以往的汽车修理主要是对受损部件的修复, 但任何维修后的部件在性能上是要打折扣的, 如果采用“换件式”的维修方式, 用新部件换下受损部件, 从而既保证了汽车维修的质量, 又缩短了维修的时间。这就意味着提高了汽车的营运效益。这种汽车维修方式的转变, 势必大大提高了对汽车修理工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而电脑调漆技术的应用则使原来的汽车维修漆工失去了用武之地, 从而要求对汽车维修的工种结构加以调整, 实现工种结构上的升级和优化。

3 当前我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我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和课程设置,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教学内容陈旧, 教材的编写严重滞后于汽车技术的发展

当前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然以东风、解放等老的国产货车为典型教学车型, 对于汽车维修业务量庞大的新型轿车和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等涉及很少;汽车检测教学中检测设备和工艺均是老的, 而在现代汽车检测中, 使用十分普及的发动机故障检测仪、发动机综合分析仪、四轮定位仪等均没介绍;汽车修理中仍然在讲解现代汽车维修中已经几乎淘汰的修复工艺, 与“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汽车维修技术政策严重脱节;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 电子控制技术如电控燃油喷射 (EFl) 、电控自动变速器 (ECT) 、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 等在汽车上的应用已经十分普及并已经成为汽车上的标准装备, 而这些内容在现有的汽车教材中也很少涉及。

3.2 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内容偏多, 实践教学偏少,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现在在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 多数情况下均是课堂理论教学, 仅有的实验教学, 大多数也是停留在演示性的教学上, 学生没有足够动手能力和实践机会。由于汽车维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汽车维修是一个智能操作岗位, 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是无法培养出汽车医生的。

3.3 教学实习设备和仪器与维修实际存在较大脱节

由于教学经费的投入较少, 导致教学设备和仪器的更新换代比较慢, 目前汽车专业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实习车型有相当一大部分在汽车维修企业中已经都不存在或被淘汰了。用这样的设备和条件培养出来的学生, 又如何能够满足汽车维修企业的需要呢?

3.4 课程设置仍然以学科为主, 过于强调教材的系统性

目前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 仍然是按照结构——使用——修理——检测的程序并穿插相关教学实习进行的, 教学内容有相当一部分交叉和重复。这种课程体系存在的最大弊端就是汽车结构学过后, 等到学习使用、修理和检测课程时, 学过的结构早已忘记, 也就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5汽车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等内容相对孤立, 不能与汽车传统结构有机地溶为一体

例如现在汽车修理专业在讲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时候, 仅讲化油器式燃油供给系统, 而另外又增加了一门汽车新技术课程, 在该课程中再讲解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等。从表面上看增加了汽车新技术的内容, 殊不知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只是汽油发动机的燃油供给形式之一, 这样人为地将燃油系统进行了拆解, 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4 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更新教学内容, 调整课程结构, 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因此, 汽修专业教学必须根据汽修专业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适当调整和充实一些汽修专业的新课程, 传授与时代相适应的新知识、新技能、开设一些以就业为目的的汽修专业实用课程。如:《汽车营销》、《汽车配件营销》、《汽车内饰与汽车美容》等。

新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认真梳理, 在理论上充分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 剔除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 打破现有课程结构, 重组教学内容,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在新的课程体系中, 要始终贯彻以下基本思路。

4.1 积极推行模块式教学方式, 完善汽车维修专业的能力教育体系

所谓模块式教学方式, 就是根据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 将汽车的各个功能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单元, 在该教学单元中, 应将该功能系统的结构原理、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的方法和程序、维护修理的操作方式和所有与之有关的技能操作训练和考核一次性完成, 然后由各个功能性模块组成完整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譬如可以将汽车划分为发动机结构、检修及故障诊断;汽车底盘结构、检修及故障诊断;汽车电器与电控系统结构、检修及故障诊断、汽车车身结构、检修及故障诊断等几个大的功能性模块, 汽车发动机模块又划分为曲柄连杆机构及其检修、配气机构及其检修、汽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及其检修、柴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及其检修、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检修、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其检修等功能性子模块。每个功能性模块中, 应包含传统机构和新技术内容, 通过该功能性模块的学习, 应使学生全面掌握该功能性模块所要求的各项技能。

4.2 编写适合进行模块式教学方式的教学材料或教材

教材中应充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精选内容, 深浅适度, 加强应用, 注重更新, 充分体现职教的针对性、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教学材料或教材可以分为资料部分、技能部分、训练部分、考核部分等, 教学材料或教材应便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添加。譬如在该功能性模块, 汽车上有了新的技术和新的结构, 或者有些技术和结构在汽车上已经被淘汰, 便可以在教学材料或教材中增加或删除相应的资料单、技能单、训练单和考核单, 从而弥补教材与汽车现实严重脱节的状况。

教学内容应以技能训练为主, 理论说教为辅, 不一定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科性和整体性教学形式应以学生为中心, 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即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

教学方式应以现场教学和实物教学为主, 尽量减少课堂理论教学。教学活动应以学生动手实践、教师相应指导为主, 尽量减少教师示范、学生观摩的环节。教学进度不强调群体进度, 而应以个体进度为主。也就是说只要完成该功能性模块的技能考核的学生便可以随时随地进入下一个功能性模块的训练。要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价, 充分利用教学评价手段, 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技能。

现代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应是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 因此, 应以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 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计划, 建立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 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围绕专业方向为前提, 专业课程要进一步充实调整电子技术原理、控制技术原理、计算机应用原理、接口技术、汽车电器设备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等内容, 并且应介绍这些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构造原理应以能代表时代特征的轿车为典型, 并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 把汽车最新技术结构、原理和发展趋势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注重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的培养, 适应汽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比例合理安排, 并真正落到实处, 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尤其要加强钳工和电工基础操作技能的训练, 这是维修人员必备的技能。

摘要:中职校汽车维修教学要以市场需求为指导, 以实用操作技能培训为核心, 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 达到培养一专多能的、适应能力强的社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汽车维修,市场需求,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 汽车维修工教学大纲.2005.

[2] 马勇智.以人为本科教兴业[J].汽车维护与修理, 2001, 2.

[3] 刘自冉, 方文理.浅析从业人员素质问题的影响与对策[J].汽车维护与修理, 2001, 12.

上一篇:浅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下一篇:探析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中的应对策略